正月十五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一元複始,萬象更新。


    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為春節的最後收尾,也是大地迴春的開始。這一天,家家戶戶皆熱鬧慶祝,故亦稱“小過年”。


    大燕朝平日裏實行宵禁,夜晚禁鼓一響便禁止百姓出行,若有人犯夜則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之際,天家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


    上一世,顧熙言未出閣的時候,年年都要去賞花燈,這一世重生,細細數來,也有數十年未曾見過元宵盛景,故而一早便求了蕭讓,在上元節這日晚上一同去看花燈。


    上元節當夜。


    馬車尚未行至朱雀大街,已遠遠聽聞人聲鼎沸,等行至街前,顧熙言撩開車簾一看,竟是被眼前的景色驚豔的移不開目光。


    隻見朱雀大街兩旁處處張燈結彩,萬盞彩燈壘成燈山,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盛況空前。


    朱雀大街盡頭設有元宵慶典,其中絲竹管弦,歌舞奏樂,表演者達千餘眾。


    街道兩側每逢百步,便設有一座宮中禦製的巨型燈樓,遠遠望去,每座燈樓高百尺,極為壯觀。


    二十來座燈樓分布於道路兩側,金光璀璨,宛若瓊樓玉宇,天上人間。


    顧熙言看的滿心歡喜,等馬車停穩了,扶著蕭讓的手下了車,登時便想拉著男人往那燈樓麵前奔。


    不料,蕭讓手上一個用力,竟是把顧熙言拉迴了懷裏。


    上元節期間,百姓們在夜間肆意出門遊玩,通宵達旦,就連平日子待字閨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們也可以毫無顧忌的出門賞燈玩樂。


    故而,曆朝曆代上元節開禁,街上人流如織,適齡男女不期相遇,極易一見傾心,產生愛慕之情。


    隻見蕭讓不知道從哪裏拿出來一張麵紗,親自給顧熙言帶上,直把明豔動人的小臉兒遮了個嚴實才作罷。


    今日出門之前,顧熙言細細打扮了一遭小臉上妝容精致,淺羅蘭紫色的襖裙素淨雅致。雖說顧熙言梳著婦人發髻,不會有男子上前來表達愛慕,可蕭讓也不願叫外男將她的容貌看了去。


    這麵紗輕薄,帶上去倒是沒什麽不便之感,顧熙言扯了扯麵紗,不滿的衝男人道,“若是有旁的女子盯著侯爺看,又該如何呢”


    今日蕭讓穿了身鴉青色圓領錦袍,外加一件墨色織錦大氅。男人身量本就高大,樣貌又生的惹眼,如此往人群中一站,更顯英武清雋,真真是應了那“岩岩若孤鬆之獨立,傀峨若玉山之將崩”之語。


    蕭讓神色疏朗,伸手摸了摸顧熙言的鬢發,薄唇溢出一絲笑來,“看不看是旁人的事,夫人隻需記住,本候的眼中隻有夫人一人便夠了。”


    顧熙言瞥了麵前那俊朗的男人一眼,軟軟嗔道,“巧言善辯。”


    蕭讓把美人兒擁在懷中,眸中笑意更勝,“隻對夫人一人巧言善辯。”


    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


    以朱雀大街為中軸線,四散開的大街小巷裏,茶坊酒肆林立,皆是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裏燈火不絕。


    街道兩旁掛著的五色燈盞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顧熙言一臉心細,看的目不轉睛。


    此處遊人如織,來往匆匆,隻見高大俊朗的玄衣男子緊緊把帶著麵紗的紫衣美人兒護在懷中,身後跟著兩個帶刀的英武侍衛,並兩個穿錦簪花的大丫鬟,一行人浩浩蕩蕩,一看便是高門大戶之家。


    再往前麵行去,便是歌舞百戲的表演之所,有擊太平鼓的、踩高蹺的、舞龍燈的、舞獅子的各類技藝雜耍鱗鱗相切,樂音喧雜之聲遠飄十餘裏。


    一行人邊賞邊走,忽聞前方熱鬧非常,侍衛流雲上前探看了,才知道原來是一處投壺的場子。


    這類投壺、射箭、套圈的遊戲,本是平民百姓逢年過節玩樂的生意營生,所設彩頭也不過是是一些小打小鬧的不值錢的玩意兒。


    可那陳列著各種著彩頭的櫃子裏,偏偏放著一盞紙糊的月白色的兔兒提燈,通身畫著蘭芝香草,看上去頗為憨態可掬。


    顧熙言看了兩眼,隻覺得那兔兒可愛的緊,還搖著著蕭讓的胳膊讓男人看。


    蕭讓看美人兒眼中的貪戀神色,當即叫流雲上前問了那攤主遊戲規則,順便買了一打投壺用的短箭來。


    蕭讓久經沙場,身經百戰,不禁劍法高超,一張玄鐵大弓更是使得出神入化,在戰場上向來是百步穿楊、箭無虛發的厲害角色。


    隻見男人氣定神閑地站在那裏,數箭擲過去,聲聲入壺,四周圍觀的群眾見狀,不禁爆發出叫好聲連連。


    顧熙言站在男人身邊兒,看著一支支短箭落入壺中,拍著手開心不已。


    等蕭讓投完所有短箭,竟是百發百中,無一失誤。


    既是出來做這等營生,便要願賭服輸,那投壺場子的攤主攤主見狀,隻能欲哭無淚把兩人領到陳列彩頭的櫃子前挑選彩頭。


    攤主哭喪著臉,直勾勾地看著那櫃子上寥寥幾件略微值錢一些的金銀器物,滿心都是不舍得。


    不料,英俊高大的男人隻指了那隻紙糊的兔兒燈,示意攤主取了來。


    那攤主愣了一愣,忙滿麵喜色地提起兔耳燈雙手遞了過去,連聲謝道,“多謝老爺體恤。”


    蕭讓將那兔兒燈,轉身遞到了身後的白衣蒙麵的美人兒手中。


    顧熙言握著手中的兔兒提燈,笑意盈盈地仰頭看著男人,滿心都是柔情蜜意。


    上元之夜,除了又各色彩燈之外,朱雀門外還奉禦命燃放各色焰火爆竹,以慶賀佳節。


    隻聽“砰砰”數聲巨響,天空頓時綻開數朵盛大的彩色焰火,一時間,天上地下金碧相射,錦繡交輝。


    看了焰火,再往前走,便到了猜燈謎的地方。


    此處以五色彩繩編織成網,掛著不計其數的彩燈,彩燈之下,又用細繩係了成百上千條謎語,懸掛在於街道上空,任人猜度,


    顧熙言和蕭讓兩人挽著手從掛著燈謎的彩繩下穿過,偏偏顧熙言眼尖,突然撒開拉著男人的手,衝到燈謎下方一名男子的身後,伸手重重在男子的肩上拍了下。


    冷不丁被顧熙言掙脫了手,又見她那頗為大膽的舉動,蕭讓當即便沉了臉色。正準備上前,不料那被拍了肩膀的男子迴頭,竟是顧熙言的長兄,顧昭文。


    原來,那日顧、杜兩家家長和媒人在杜府相看,顧昭文和那杜氏嫡女竟是一見傾心。


    依照大燕朝的禮法,男子女子定親之後,成婚之前,均要避嫌不能相見。


    可巧,如今剛好趕上這不忌禮數大防的上元佳節,顧昭文和那杜氏嫡女偷偷約好了,趁此佳節出來相聚,以慰相思之情。


    話說,那顧昭文和杜氏嫡女正郎情妾意地紅著臉猜燈謎呢,冷不丁被自家小妹逮了個正著,顧昭文麵上紅紅,麵色萬分局促尷尬。


    “哥哥”


    顧熙言笑的古靈精怪,上前和顧昭文打了招唿,又和杜家嫡女見了禮。


    拿杜家嫡女也是名門閨秀出身,如今被未來妹妹當麵逮到私會未婚夫,當場便羞澀難當,紅雲蔓延到了耳根裏。


    顧熙言卻不甚在意這些虛禮,因想著和未來嫂嫂多親近親近,便拉了那杜家嫡女的手去一旁說話了。


    身後,蕭讓姍姍來遲,和顧昭文見禮,“見過伯遠兄。”


    “侯爺不必多禮。”顧昭文忙拱手迴了一禮,迴頭看了眼正相談甚歡的顧熙言和杜氏,才又轉身道,“伯遠能議得此良緣婚事,多虧有侯爺那本山海注救急侯爺大恩,伯遠真真是感激不盡”


    原來,當初顧、杜兩家議親之時,那杜家老爺杜正卿眼高於頂,顧昭文正不知如何才能入了這未來老丈人的眼的時候,不料,翌日,平陽侯府的侍衛便悄悄送來了一本精心包裹起來的古籍。


    顧昭文打開那包裹一看,當即倒抽了一口冷氣。


    平平無奇的包裹裏,竟是躺著一本山海注的真跡


    前朝徐弘祖遊曆四海八荒,花費了十年心血,苦心孤詣寫成此千古奇書,書中的遊記的文筆質樸而綺麗,被文人墨客稱為“千古奇書”。


    那杜正卿素來仰慕先人徐弘祖的一腔才華橫溢,對其著作推崇不已,杜正卿多年尋覓山海注一書不得,不料此書竟是藏身在平陽侯府之中。


    第二天,顧昭文將此書送到杜府,那杜正卿當即喜不自勝,竟是一連推掉了顧府前頭排著的三家媒人,直接要和顧家相看。


    這事兒雖摻雜了些“私心”,可那杜正卿素來寶貝自己家女兒,若是顧昭文條件太過差勁,隻怕送來十本古籍真跡,他也是不會鬆口的。


    可偏偏顧昭文生的才貌雙全,一表人才,那杜氏女躲在紗幔後親自相看了,也紅著臉對其稱讚有加。


    杜正卿見狀,索性順水推舟,為女兒覓得這位佳婿,親手促成這段良緣。


    親事定下來之後,顧昭文本想感謝蕭讓一番,可念及蕭讓隨書附上的“不可叫第三人知曉”的紙條,索性也就沒有聲張,直到今日見了蕭讓才當麵致謝。


    蕭讓道,“伯遠乃是本候舅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況且那杜大人素來愛惜古籍,這山海注到了他手中,也算是覓得歸處。”


    顧昭文麵色頗為動容,“千言萬語,還是得謝過侯爺”


    蕭讓笑了笑,“伯遠兄不必客氣。”


    等到蕭讓和顧昭文該說的話都說完了,相對無言了半晌,那廂,顧熙言還拉著未來嫂嫂說個不停。


    蕭讓望著小舅子那望穿秋水的眼神,握拳在唇邊輕咳了兩聲,終是指了大丫鬟紅翡去把顧熙言叫了過來,兩廂道了別,便半拉著顧熙言走開了。


    兩人走遠了,顧熙言還在感歎萬分,“妾身與哥哥追逐打鬧的情形仿佛就在昨日,不料,今時今日妾身已為人婦,哥哥竟也馬上要成家立業,娶嫂嫂進門了。”


    蕭讓聞言,不禁挑眉“夫人這是舍不得舅兄娶妻”


    顧熙言輕輕錘了下男人的臂膀,笑著道,“侯爺說的什麽話哥哥能娶得杜家姐姐那般賢良淑德的才女,妾身自然是為哥哥高興了。”


    蕭讓順勢將美人兒扯到懷中,邊抱著懷中的溫香暖玉,邊暗想那本絕了版的古籍真跡,果然是送的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閨中媚(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喜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喜桃並收藏閨中媚(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