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宜出行。
平陽侯府的馬車到慶國公府時,府邸門口早已經是一片熙熙攘攘。
各府馬車井然有序的停在大門兩側,其中美婢小廝,貴女往來,雲鬢花顏,香氣浮動。
顧熙言剛扶著靛玉的手從馬車裏頭出來,那廂便跑來一個顧府的小廝,衝她深深一躬身,“小姐,夫人已經到了,現在在花廳喝茶呢。”
五日之前,慶國公夫人給盛京城中各官眷送上了請帖,說是慶國公府後花園種的花樹正當時節,滿園芳菲,特邀諸位貴女夫人到府一觀。
顧父顧萬潛官致禮部侍郎,再加上顧熙言被聖上賜婚成了平陽侯的嫡妻,顧府可謂是烈火烹油,越燃越旺,故而這次賞花會,顧熙言的母親顧林氏也在受邀之列。
跟著慶國公府上的丫鬟婆子穿過垂花門,穿過兩側的抄手遊廊,又轉過嵌琺琅山水的大理石座屏,走了許久的功夫才來到花廳裏。
花廳裏坐了滿堂的貴婦貴女,正三三兩兩的寒暄攀談。顧熙言徑直走到堂前,給上座的幾位年長的高門貴婦見禮。
定國公夫人石氏正和身邊幾位相熟的貴婦說話,見顧熙言上前來拜見,忙起身扶起她道,“平陽侯夫人無需多禮。早聽聞夫人生的明豔可人,如今一看,竟是所言不虛,真真和平陽侯爺如金童玉女一般”
石氏出身武將之家,舉手投足間帶了一股子颯爽的風範,就連誇起人來也格外直白。
顧熙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寒暄了幾句,方才轉身去賓席找了母親顧林氏落座。
自打上次顧熙言三朝迴門,顧林氏這是第二次見到自己的女兒。等顧熙言落了座,顧林氏忙拉著她的手,壓低了聲音問最近平陽侯府中如何,內宅治下可好,身子恢複的如何了等等。
顧熙言一一答了,紅著臉道,“侯爺侯爺頗為體諒女兒,那日之後,便有分寸了許多”
顧林氏點點頭,“侯爺是個粗中有細的,既然夫君體諒,你也萬萬不能拿喬,這閨中之事,婦人心裏雖說要有個度,但也不要太嬌貴任性了”
顧熙言紅著臉應了“是”,便聽顧林氏又低聲問“近日京中盛傳青州曹家之事,聽聞那曹家是蕭氏二房主母的表親,你父親叫我來問問你,這其中情狀,你可清楚幾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且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青州曹家之事被一傳十、十傳百,在盛京城裏比那西風還吹得猛烈。
三天之前的金鑾殿早朝,諫議大夫沈階手持著象牙笏,上來便毫不留情地參了曹用及一本。此事一出,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今三日過去了,這小小的青州知州曹用及,已經成了盛京城中官宦之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
青州曹家之事,看似是曹用及不仁、不義、不禮的家事,但聰明人一眼便看出,青州曹家之事背後,實則是國事。
成安帝變法在即,各州郡裏,一些老派守舊的世家大族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高喊“祖宗之法不可變”,儼然成了成安帝變法大業路上的絆腳石。
張氏是世代盤踞在青州的大族,族中弟子大多入仕,密密麻麻的鑲嵌在青州的官僚係統裏。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大燕朝的疆土上,各州郡皆有世家大族盤踞,為上位者所忌憚。
但像青州這樣,知州和世家大族有著姻親關係的,卻少之又少。
那日金鑾殿早朝,禦史大夫沈階出列參了曹用及一本之後,幾位自詡“清流”的官員紛紛出列,證明禦史大夫沈階所言屬實。一場早朝下來,完全成了這個小小青州知州的揭短大會。
世家大族整還是不整,皆在皇帝一念之間。除了沈階以及少數幾位“直臣”是秉持著為民除害的初衷外,其餘大多臣子更多的是在“賭”皇帝的心。
成安帝早就想敲打士族,為變法大業掃清阻礙。曹用及在這個節骨眼兒裏冒出來,簡直就是送到成安帝麵前的引火線。
變法在即,再等下去隻怕會積重難返,此時便是最好的契機。
果不其然,金鑾殿上皇帝聽了眾臣的言論龍顏震怒。當即下旨暫停曹用及青州知州一職,並由大理寺卿全權嚴查此事。
顧熙言聽了這話,當即左右掃了兩眼,拉著顧林氏起身道,“母親,咱們不如去花園裏,邊賞花邊說體己話。”
慶國公府占地雖沒有平陽侯府那麽誇張,可也算開闊,尤其是這後花園,亭台樓閣,山水奇石,修的格外俊秀。
如今正值十月,院子裏栽著的成片的木芙蓉、木槿花、曇花、菊花應時節的花卉紛紛綻放,一派花團錦簇,鳥語芬芳。
“母親,青州曹家之事,聖上自有定奪,父親素來不是輕舉妄動的性子,切記,隻要在金鑾殿上不失了分寸,便無大礙。”顧熙言折了一隻木芙蓉拿在指尖把玩,“青州曹家之事,女兒可以確定的是,傳聞中曹家那些醜事確實屬實。”
顧林氏聽了這話,長歎一口氣道,“你父親原也是這麽打算的。且不說那曹大人是個不仁不義之徒這青州曹家真是分外倒黴,偏偏在這個節骨眼兒撞到聖人麵前,瞧這架勢,青州曹家大約是萬劫不複了。”
顧熙言聽了,指尖撚著那朵木芙蓉,淺淺笑了笑。
朝堂之上,哪有對錯隻有輸贏罷了。
隻要猜中了聖人的心思,便是穩贏不輸的。相反,若是剛好違背了聖人的心思,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況且那曹用及所做下之事,真真是讓人不齒。
大燕朝風氣頗為開放,顧熙言聽聞,前些日子已經有人專門把青州曹家之事寫了話本子,在茶樓戲館子接連上演,台上台下皆是謾罵曹用及不仁不義。更不用說那些讀書人是怎樣諷刺曹用及有辱詩書、所幹之事非人哉了。
母女二人又往前走了幾十步,轉過假山荷塘,便聽到一陣人聲鼎沸,原來前麵設了投壺射箭的場子,幾位性子活潑的貴女正拉弓投壺,好不熱鬧。旁邊設了觀賞席,十來個貴婦聚在一塊,看著輕歌曼舞,正愜意的喝茶談天。
母女二人剛落了座兒,旁邊一位梳著巍峨高髻的中年婦人便起身衝兩人走了過來,“平陽侯夫人、顧夫人”
顧熙言定睛一看,原來是韓國公二房的夫人李氏,隻得起身見了禮。
韓國公府沒有分家,故而府中現在還住著滿滿當當的三房人。韓國公夫人性子沉靜,不大愛參加這種貴婦的小聚,二房、三房的女眷卻素來好熱鬧,盛京城中的女眷宴飲小聚一概不缺席,還總是在韓國公府裏舉辦一些應時應節的聚會。
“眼瞧著秋日將近,趁著桂子最後一次花期,國公府上特地準備了菊花宴用的是鄱陽湖裏頭的大閘蟹和隔了年拿雪水釀的菊花酒請平陽侯夫人和顧夫人務必要賞臉”李氏笑道。
“那真真是難得至極二夫人如此雅趣,想必國公夫人也沒少為宴席操勞準備。妾身和家母是最喜歡這些雅致不落俗套的聚會的隻可惜”顧熙言一臉惋惜道,“隻可惜過兩日便是我那親姨母嫡子的洗三禮,竟是和貴府的宴飲撞到一塊兒去了,真是不巧”
顧林氏聽了這話,看了顧熙言一眼,也惋惜道,“我那嫡親的妹子命苦,成婚五年竟是無所出。不知用了多少千金科的藥物,如今才好不容易得了個嫡子,我這做姐姐的也替她高興。”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氏也不好勉強,隻道,“那便請顧夫人替我帶個好兒過去咱們府上的聚會是時常有的,下迴平陽侯夫人和顧夫人記得來便是。”
母女二人忙應下了了,又寒暄了幾句,這才作罷。
等李氏迴去落了座,顧林氏才低聲嗔怪道,“你這孩子這麽信口開河,空口白牙的便說瞎話你那姨母家大表姐的兒子都十歲了哪有什麽勞什子的洗三禮”
“何況你外祖林家對韓國公還有救命之恩雖說咱們也不求韓國功夫報答,但也沒必要跟韓家這麽刻意疏遠”
韓國公府和顧熙言外祖林家頗有淵源。
當年韓國公世子韓燁一出世便被太醫診出有心病。當時林氏一族已經歸隱山林,韓國公府上托人幾番求醫,用了兩年的時間,這才求到外祖林氏的山門前。
韓國公在山前跪了一天一夜,才求得顧熙言的外祖林氏出山,將世子接入林氏隱居的深山內看診。
韓國公世子在深山中養病,一養便是兩年。那段時間,林氏一族整天如散金子一般,用珍藥奇方將養著小世子,這才堪堪醫好了娘胎裏帶出來的心病。
令觀年間宮變後,林氏一族便從太醫院院首的位子上退下,自請歸隱山林,從此更是杜絕和朝中之人的一切來往。故而治好了韓國公世子後,林氏一族不求報恩,隻叫韓國公不準聲張,不準透露分毫。
顧林氏出身杏林世家,所謂醫者仁心,顧林氏從小便教顧熙言要心存仁義,與人為善。
顧熙言聽了這話,忙低聲道,“母親,我這麽推脫另有原因。”
上一世,成安帝纏綿病榻之際,遺詔被密封於中宮。太子和四皇子兩黨開戰。太子一黨的主將是蕭讓,而四皇子一黨的主將便是韓國公的世子韓燁。
太子是成安帝下旨親封的太子,若是太子即位,那叫名正言順。可四皇子不過是一個親王,就算最後打仗贏了,榮登大寶,也難逃一個“造反”的名聲。
淮陰顧氏是鍾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先祖素來不看重名利,到了顧熙言這兒,定然不能眼睜睜看著顧家稀裏糊塗的卷入這一場奪位亂戰中,落一個造反謀逆的名聲,毀了這百世的家族清名
可顧熙言有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麽開口和顧林氏解釋其中原因,隻好一臉正色道,“母親,其中隱情,女兒實在不知該如何跟母親交代。隻是母親切要記住,這韓國公府,咱們能離多遠就離多遠,維持表麵交情即刻,萬萬不可與之深交”
顧林氏身為當家主母,平日裏沒少跟官宦之家的女眷打交道。她深知,有的時候,反而是在這些婦人聚會上,最容易窺見朝堂密辛。
看顧熙言一臉難言之隱的樣子,顧林氏下意識以為是平陽侯蕭讓知道些什麽韓國公府的密辛,特意告訴顧熙言告知娘家,提前防範著。
這麽一想,顧林氏便放心了,當即點頭道,“熙兒放心,母親迴府便告訴你父親,不與這韓國公府過多來往便是”
母女二人又說了會兒體己話,那邊兒又來了幾位貴婦人,皆是顧林氏的閨中手帕交。顧熙言向人一一見過了禮,便由著顧林氏和老姐妹們寒暄去了。
宴席桌子前的空地上,投壺比賽已經緊鑼密鼓的進行到第三輪,正是緊張精彩的時刻。
顧熙言坐在花梨木的靠椅上,一邊兒捧著茶盞喝著杯子裏的碧螺春,一邊兒有一搭沒一搭的看著貴女投壺,忽然聽見身後坐隱隱約約傳來幾聲議論聲。
“真是夭壽了那孫夫人知道了,竟是當場暈了過去”
“娶這麽個夜叉進門兒,擱誰家受得了”
顧熙言屏息聽了一會兒,方才聽出了個所以然來原來,定國公夫人石氏的侄女兒出身武將之家,打小便舞刀弄槍,兇悍逼人,到了年紀無人敢求娶。定國公夫人的娘家人便求到了定國公這兒,想教定國公夫婦給指一門好親事。
不料定國公夫婦也是個心大的,想到定國公的下屬孫大人的嫡長子還未娶妻,便徑直和孫家說了這事兒。
孫家也算是盛京中老派的世族,不過是這幾十年來家中子弟不爭氣,沒落的厲害,但家底兒氣魄還是在的。
那孫大人素來是懦弱無能的,又時任兵部主事,正在定國公手下辦差兒。聽了定國公吩咐這事兒,怎敢不應也顧不得請媒人相看未來兒媳婦兒,當即滿口應下了。
等孫夫人迴頭一打聽,這才知道未來娶進門兒的兒媳婦是個動不動便舞刀弄槍,兇悍逼人的夜叉,當即兩眼一翻,便暈了過去。
孫大人知道後,心中也不是個滋味兒。但木已成舟,答應了定國公夫婦的事兒,又怎麽能反悔可是夫妻倆也不忍心坑了自己兒子,索性一合計,決定在給兒子娶妻的同時,再娶一房妾室。
大燕朝男子娶妾是稀鬆平常之事,那定國公夫婦知道了,當即去問侄女兒的意思,若是不願便不嫁他孫家。
誰知那侄女兒誌不在內宅,聽了這話隻道,“嫁給誰不都一樣娶妾便娶吧,隻是要娶個安分守己的,否則我的鋼鞭可不給她好果子吃。”
孫家夫婦聽了這話,一口氣還沒鬆,當即又差點暈厥過去。他們本想給兒子娶一房良妾,可這盛京中哪怕家世差一點兒的良家女子,聽了這話,誰還敢上門做妾啊
故而這些天,孫家人求爺爺告奶奶,遇人便問,有沒有相熟的適齡女子願意入孫府做妾。
真真是一出鬧劇。
手中茶盞溫熱,顧熙言笑著飲了一口碧螺春,唇齒留香。
青州,曹府。
“爹爹,我不嫁盧家,我不嫁”曹婉寧正匍匐在地上,拉著上座的青衫中年男子的衣擺,涕淚縱橫道,“父親這是把寧兒逼上絕路寧兒不願意”
那盧家不過是小門小戶的出身,況且盧家大少爺還未娶嫡妻,便有五六個通房,平日裏又是眠花宿柳的常客,父親如今竟然叫她嫁給這樣的人
曹用及看著淚流滿麵的女兒,扶額冷聲道,“為父已經被革職查辦,如今曹家、張家在青州的名聲已經一落千丈,你還以為你是高高在上的曹家嫡小姐嗎”
此話一出,曹婉寧兀自打了個冷戰。
一旁曹婉寧的母親張氏撲過來,抱著自己的女兒痛哭流涕,“我兒,你便聽話罷現在有頭有臉的人家都對咱們避之不及,這盧家好歹是個官宦人家,如今你不嫁盧家,以後隻怕隻能嫁給平頭百姓,終其一生”
“不可能不可能”曹婉寧一臉驚恐,尖叫道,“我是要入平陽侯府的,我已經和平陽侯夫人說好了,我是要去侯府做良妾的”
聽聞此言,曹用及從椅子上站起來,狠狠給了曹婉寧一巴掌,大怒道,“你這不知廉恥的糊塗東西”
“這些日子風言風語,咱們家的醜事誰人不知那平陽侯府可從盛京來過一個人平陽侯權勢滔天,金鑾殿之上又可曾為咱們曹家說過一句話你那便宜姨母不過是平陽侯旁支的親戚,哪就那麽大臉”
曹用及剛才那一巴掌下了狠力,曹婉寧被猛地打偏了臉,唇角溢出一絲鮮紅的血絲。
張氏見狀,忙撲倒曹婉寧身前擋住她,痛哭道,“老爺好狠的心你我夫婦二十餘年,虎毒且不食子,老爺這是要叫我們母女走投無路啊”
曹用及氣的閉了閉眼,目眥盡裂道,“當年,你們青州張家看我是個窮酸出身,威逼利誘叫我堂堂七尺男兒入贅,我忍了。這些年來,我替你們青州張家兜著多少醃臢髒事兒,你心知肚明我也認了二十多年來,自從你生下那個智障東西,便一無所出。我不過是想有一脈香火,你竟你竟買兇刺殺我兒”
“你們母女二人心如蛇蠍,幹出殺人放火的勾當,真是自作自受我在官場謹言慎行,生怕哪點兒出了差錯,如今你們母女倒好倒好啊教我這二十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你青州張家也休想撇個幹淨”
張氏聽了這話,登時癱軟在了地上。
原來,這些年來她以為的“施恩”,在曹用及心中卻成了積年的怨恨。怨懟在暗地裏開花與結果,不聲不響,竟到了如今這般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曹家醜事曝出之後,張氏一族在官場奔走,試圖苟延殘喘,動用關係從中為曹用及說項。沒想到曹用及為官多年,早修煉的爐火純青,深諳“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的道理,心中竟然已經想出了“壯士斷腕”之狠計。
時間如白駒過隙,張氏一族萬萬沒想到,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瘦骨嶙峋的小貓,已經被他們親手養成了吃人的猛虎。
夜色寂寂。
曹婉寧望著身側已經熟睡的母親,搖醒了身邊的婆子。
那婆子是曹婉寧的奶娘,打小對她溺愛非常。此刻勉強睜開眼,一臉惺忪的問,“姑娘,半夜三更,怎的還不睡”
曹婉寧恨恨道,“請媽媽偷偷叫人開了這上了鎖的房門,套上馬車,隨我連夜進京”
那婆子聞言一驚,隨即露出一臉難為的神色,“姑娘,老爺都已經給夫人下了休書了這時進京,不是多此一舉嗎”
曹婉寧一雙眸子在暗夜裏分外駭人,“媽媽,我娘被休了,可是我後半輩子不能像她這樣苟活下去還請媽媽陪我最後博一搏”
五更天,一輛馬車獨行於寂靜路上。
馬車中,曹婉寧雙手緊緊交握著,攥的指尖發白。
這一路,她終於想清楚了就算不能入侯府,那又怎樣
她的親姨母是平陽侯府的旁支親戚,那顧熙言如同傻子一般,定還念著兩人的姐妹情誼,定會然會給她幾分麵子給她介紹一門不錯的親事
她絕不嫁給小門小戶的盧家
她曹婉寧命不該絕
平陽侯府的馬車到慶國公府時,府邸門口早已經是一片熙熙攘攘。
各府馬車井然有序的停在大門兩側,其中美婢小廝,貴女往來,雲鬢花顏,香氣浮動。
顧熙言剛扶著靛玉的手從馬車裏頭出來,那廂便跑來一個顧府的小廝,衝她深深一躬身,“小姐,夫人已經到了,現在在花廳喝茶呢。”
五日之前,慶國公夫人給盛京城中各官眷送上了請帖,說是慶國公府後花園種的花樹正當時節,滿園芳菲,特邀諸位貴女夫人到府一觀。
顧父顧萬潛官致禮部侍郎,再加上顧熙言被聖上賜婚成了平陽侯的嫡妻,顧府可謂是烈火烹油,越燃越旺,故而這次賞花會,顧熙言的母親顧林氏也在受邀之列。
跟著慶國公府上的丫鬟婆子穿過垂花門,穿過兩側的抄手遊廊,又轉過嵌琺琅山水的大理石座屏,走了許久的功夫才來到花廳裏。
花廳裏坐了滿堂的貴婦貴女,正三三兩兩的寒暄攀談。顧熙言徑直走到堂前,給上座的幾位年長的高門貴婦見禮。
定國公夫人石氏正和身邊幾位相熟的貴婦說話,見顧熙言上前來拜見,忙起身扶起她道,“平陽侯夫人無需多禮。早聽聞夫人生的明豔可人,如今一看,竟是所言不虛,真真和平陽侯爺如金童玉女一般”
石氏出身武將之家,舉手投足間帶了一股子颯爽的風範,就連誇起人來也格外直白。
顧熙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寒暄了幾句,方才轉身去賓席找了母親顧林氏落座。
自打上次顧熙言三朝迴門,顧林氏這是第二次見到自己的女兒。等顧熙言落了座,顧林氏忙拉著她的手,壓低了聲音問最近平陽侯府中如何,內宅治下可好,身子恢複的如何了等等。
顧熙言一一答了,紅著臉道,“侯爺侯爺頗為體諒女兒,那日之後,便有分寸了許多”
顧林氏點點頭,“侯爺是個粗中有細的,既然夫君體諒,你也萬萬不能拿喬,這閨中之事,婦人心裏雖說要有個度,但也不要太嬌貴任性了”
顧熙言紅著臉應了“是”,便聽顧林氏又低聲問“近日京中盛傳青州曹家之事,聽聞那曹家是蕭氏二房主母的表親,你父親叫我來問問你,這其中情狀,你可清楚幾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且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青州曹家之事被一傳十、十傳百,在盛京城裏比那西風還吹得猛烈。
三天之前的金鑾殿早朝,諫議大夫沈階手持著象牙笏,上來便毫不留情地參了曹用及一本。此事一出,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今三日過去了,這小小的青州知州曹用及,已經成了盛京城中官宦之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
青州曹家之事,看似是曹用及不仁、不義、不禮的家事,但聰明人一眼便看出,青州曹家之事背後,實則是國事。
成安帝變法在即,各州郡裏,一些老派守舊的世家大族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高喊“祖宗之法不可變”,儼然成了成安帝變法大業路上的絆腳石。
張氏是世代盤踞在青州的大族,族中弟子大多入仕,密密麻麻的鑲嵌在青州的官僚係統裏。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大燕朝的疆土上,各州郡皆有世家大族盤踞,為上位者所忌憚。
但像青州這樣,知州和世家大族有著姻親關係的,卻少之又少。
那日金鑾殿早朝,禦史大夫沈階出列參了曹用及一本之後,幾位自詡“清流”的官員紛紛出列,證明禦史大夫沈階所言屬實。一場早朝下來,完全成了這個小小青州知州的揭短大會。
世家大族整還是不整,皆在皇帝一念之間。除了沈階以及少數幾位“直臣”是秉持著為民除害的初衷外,其餘大多臣子更多的是在“賭”皇帝的心。
成安帝早就想敲打士族,為變法大業掃清阻礙。曹用及在這個節骨眼兒裏冒出來,簡直就是送到成安帝麵前的引火線。
變法在即,再等下去隻怕會積重難返,此時便是最好的契機。
果不其然,金鑾殿上皇帝聽了眾臣的言論龍顏震怒。當即下旨暫停曹用及青州知州一職,並由大理寺卿全權嚴查此事。
顧熙言聽了這話,當即左右掃了兩眼,拉著顧林氏起身道,“母親,咱們不如去花園裏,邊賞花邊說體己話。”
慶國公府占地雖沒有平陽侯府那麽誇張,可也算開闊,尤其是這後花園,亭台樓閣,山水奇石,修的格外俊秀。
如今正值十月,院子裏栽著的成片的木芙蓉、木槿花、曇花、菊花應時節的花卉紛紛綻放,一派花團錦簇,鳥語芬芳。
“母親,青州曹家之事,聖上自有定奪,父親素來不是輕舉妄動的性子,切記,隻要在金鑾殿上不失了分寸,便無大礙。”顧熙言折了一隻木芙蓉拿在指尖把玩,“青州曹家之事,女兒可以確定的是,傳聞中曹家那些醜事確實屬實。”
顧林氏聽了這話,長歎一口氣道,“你父親原也是這麽打算的。且不說那曹大人是個不仁不義之徒這青州曹家真是分外倒黴,偏偏在這個節骨眼兒撞到聖人麵前,瞧這架勢,青州曹家大約是萬劫不複了。”
顧熙言聽了,指尖撚著那朵木芙蓉,淺淺笑了笑。
朝堂之上,哪有對錯隻有輸贏罷了。
隻要猜中了聖人的心思,便是穩贏不輸的。相反,若是剛好違背了聖人的心思,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況且那曹用及所做下之事,真真是讓人不齒。
大燕朝風氣頗為開放,顧熙言聽聞,前些日子已經有人專門把青州曹家之事寫了話本子,在茶樓戲館子接連上演,台上台下皆是謾罵曹用及不仁不義。更不用說那些讀書人是怎樣諷刺曹用及有辱詩書、所幹之事非人哉了。
母女二人又往前走了幾十步,轉過假山荷塘,便聽到一陣人聲鼎沸,原來前麵設了投壺射箭的場子,幾位性子活潑的貴女正拉弓投壺,好不熱鬧。旁邊設了觀賞席,十來個貴婦聚在一塊,看著輕歌曼舞,正愜意的喝茶談天。
母女二人剛落了座兒,旁邊一位梳著巍峨高髻的中年婦人便起身衝兩人走了過來,“平陽侯夫人、顧夫人”
顧熙言定睛一看,原來是韓國公二房的夫人李氏,隻得起身見了禮。
韓國公府沒有分家,故而府中現在還住著滿滿當當的三房人。韓國公夫人性子沉靜,不大愛參加這種貴婦的小聚,二房、三房的女眷卻素來好熱鬧,盛京城中的女眷宴飲小聚一概不缺席,還總是在韓國公府裏舉辦一些應時應節的聚會。
“眼瞧著秋日將近,趁著桂子最後一次花期,國公府上特地準備了菊花宴用的是鄱陽湖裏頭的大閘蟹和隔了年拿雪水釀的菊花酒請平陽侯夫人和顧夫人務必要賞臉”李氏笑道。
“那真真是難得至極二夫人如此雅趣,想必國公夫人也沒少為宴席操勞準備。妾身和家母是最喜歡這些雅致不落俗套的聚會的隻可惜”顧熙言一臉惋惜道,“隻可惜過兩日便是我那親姨母嫡子的洗三禮,竟是和貴府的宴飲撞到一塊兒去了,真是不巧”
顧林氏聽了這話,看了顧熙言一眼,也惋惜道,“我那嫡親的妹子命苦,成婚五年竟是無所出。不知用了多少千金科的藥物,如今才好不容易得了個嫡子,我這做姐姐的也替她高興。”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氏也不好勉強,隻道,“那便請顧夫人替我帶個好兒過去咱們府上的聚會是時常有的,下迴平陽侯夫人和顧夫人記得來便是。”
母女二人忙應下了了,又寒暄了幾句,這才作罷。
等李氏迴去落了座,顧林氏才低聲嗔怪道,“你這孩子這麽信口開河,空口白牙的便說瞎話你那姨母家大表姐的兒子都十歲了哪有什麽勞什子的洗三禮”
“何況你外祖林家對韓國公還有救命之恩雖說咱們也不求韓國功夫報答,但也沒必要跟韓家這麽刻意疏遠”
韓國公府和顧熙言外祖林家頗有淵源。
當年韓國公世子韓燁一出世便被太醫診出有心病。當時林氏一族已經歸隱山林,韓國公府上托人幾番求醫,用了兩年的時間,這才求到外祖林氏的山門前。
韓國公在山前跪了一天一夜,才求得顧熙言的外祖林氏出山,將世子接入林氏隱居的深山內看診。
韓國公世子在深山中養病,一養便是兩年。那段時間,林氏一族整天如散金子一般,用珍藥奇方將養著小世子,這才堪堪醫好了娘胎裏帶出來的心病。
令觀年間宮變後,林氏一族便從太醫院院首的位子上退下,自請歸隱山林,從此更是杜絕和朝中之人的一切來往。故而治好了韓國公世子後,林氏一族不求報恩,隻叫韓國公不準聲張,不準透露分毫。
顧林氏出身杏林世家,所謂醫者仁心,顧林氏從小便教顧熙言要心存仁義,與人為善。
顧熙言聽了這話,忙低聲道,“母親,我這麽推脫另有原因。”
上一世,成安帝纏綿病榻之際,遺詔被密封於中宮。太子和四皇子兩黨開戰。太子一黨的主將是蕭讓,而四皇子一黨的主將便是韓國公的世子韓燁。
太子是成安帝下旨親封的太子,若是太子即位,那叫名正言順。可四皇子不過是一個親王,就算最後打仗贏了,榮登大寶,也難逃一個“造反”的名聲。
淮陰顧氏是鍾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先祖素來不看重名利,到了顧熙言這兒,定然不能眼睜睜看著顧家稀裏糊塗的卷入這一場奪位亂戰中,落一個造反謀逆的名聲,毀了這百世的家族清名
可顧熙言有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麽開口和顧林氏解釋其中原因,隻好一臉正色道,“母親,其中隱情,女兒實在不知該如何跟母親交代。隻是母親切要記住,這韓國公府,咱們能離多遠就離多遠,維持表麵交情即刻,萬萬不可與之深交”
顧林氏身為當家主母,平日裏沒少跟官宦之家的女眷打交道。她深知,有的時候,反而是在這些婦人聚會上,最容易窺見朝堂密辛。
看顧熙言一臉難言之隱的樣子,顧林氏下意識以為是平陽侯蕭讓知道些什麽韓國公府的密辛,特意告訴顧熙言告知娘家,提前防範著。
這麽一想,顧林氏便放心了,當即點頭道,“熙兒放心,母親迴府便告訴你父親,不與這韓國公府過多來往便是”
母女二人又說了會兒體己話,那邊兒又來了幾位貴婦人,皆是顧林氏的閨中手帕交。顧熙言向人一一見過了禮,便由著顧林氏和老姐妹們寒暄去了。
宴席桌子前的空地上,投壺比賽已經緊鑼密鼓的進行到第三輪,正是緊張精彩的時刻。
顧熙言坐在花梨木的靠椅上,一邊兒捧著茶盞喝著杯子裏的碧螺春,一邊兒有一搭沒一搭的看著貴女投壺,忽然聽見身後坐隱隱約約傳來幾聲議論聲。
“真是夭壽了那孫夫人知道了,竟是當場暈了過去”
“娶這麽個夜叉進門兒,擱誰家受得了”
顧熙言屏息聽了一會兒,方才聽出了個所以然來原來,定國公夫人石氏的侄女兒出身武將之家,打小便舞刀弄槍,兇悍逼人,到了年紀無人敢求娶。定國公夫人的娘家人便求到了定國公這兒,想教定國公夫婦給指一門好親事。
不料定國公夫婦也是個心大的,想到定國公的下屬孫大人的嫡長子還未娶妻,便徑直和孫家說了這事兒。
孫家也算是盛京中老派的世族,不過是這幾十年來家中子弟不爭氣,沒落的厲害,但家底兒氣魄還是在的。
那孫大人素來是懦弱無能的,又時任兵部主事,正在定國公手下辦差兒。聽了定國公吩咐這事兒,怎敢不應也顧不得請媒人相看未來兒媳婦兒,當即滿口應下了。
等孫夫人迴頭一打聽,這才知道未來娶進門兒的兒媳婦是個動不動便舞刀弄槍,兇悍逼人的夜叉,當即兩眼一翻,便暈了過去。
孫大人知道後,心中也不是個滋味兒。但木已成舟,答應了定國公夫婦的事兒,又怎麽能反悔可是夫妻倆也不忍心坑了自己兒子,索性一合計,決定在給兒子娶妻的同時,再娶一房妾室。
大燕朝男子娶妾是稀鬆平常之事,那定國公夫婦知道了,當即去問侄女兒的意思,若是不願便不嫁他孫家。
誰知那侄女兒誌不在內宅,聽了這話隻道,“嫁給誰不都一樣娶妾便娶吧,隻是要娶個安分守己的,否則我的鋼鞭可不給她好果子吃。”
孫家夫婦聽了這話,一口氣還沒鬆,當即又差點暈厥過去。他們本想給兒子娶一房良妾,可這盛京中哪怕家世差一點兒的良家女子,聽了這話,誰還敢上門做妾啊
故而這些天,孫家人求爺爺告奶奶,遇人便問,有沒有相熟的適齡女子願意入孫府做妾。
真真是一出鬧劇。
手中茶盞溫熱,顧熙言笑著飲了一口碧螺春,唇齒留香。
青州,曹府。
“爹爹,我不嫁盧家,我不嫁”曹婉寧正匍匐在地上,拉著上座的青衫中年男子的衣擺,涕淚縱橫道,“父親這是把寧兒逼上絕路寧兒不願意”
那盧家不過是小門小戶的出身,況且盧家大少爺還未娶嫡妻,便有五六個通房,平日裏又是眠花宿柳的常客,父親如今竟然叫她嫁給這樣的人
曹用及看著淚流滿麵的女兒,扶額冷聲道,“為父已經被革職查辦,如今曹家、張家在青州的名聲已經一落千丈,你還以為你是高高在上的曹家嫡小姐嗎”
此話一出,曹婉寧兀自打了個冷戰。
一旁曹婉寧的母親張氏撲過來,抱著自己的女兒痛哭流涕,“我兒,你便聽話罷現在有頭有臉的人家都對咱們避之不及,這盧家好歹是個官宦人家,如今你不嫁盧家,以後隻怕隻能嫁給平頭百姓,終其一生”
“不可能不可能”曹婉寧一臉驚恐,尖叫道,“我是要入平陽侯府的,我已經和平陽侯夫人說好了,我是要去侯府做良妾的”
聽聞此言,曹用及從椅子上站起來,狠狠給了曹婉寧一巴掌,大怒道,“你這不知廉恥的糊塗東西”
“這些日子風言風語,咱們家的醜事誰人不知那平陽侯府可從盛京來過一個人平陽侯權勢滔天,金鑾殿之上又可曾為咱們曹家說過一句話你那便宜姨母不過是平陽侯旁支的親戚,哪就那麽大臉”
曹用及剛才那一巴掌下了狠力,曹婉寧被猛地打偏了臉,唇角溢出一絲鮮紅的血絲。
張氏見狀,忙撲倒曹婉寧身前擋住她,痛哭道,“老爺好狠的心你我夫婦二十餘年,虎毒且不食子,老爺這是要叫我們母女走投無路啊”
曹用及氣的閉了閉眼,目眥盡裂道,“當年,你們青州張家看我是個窮酸出身,威逼利誘叫我堂堂七尺男兒入贅,我忍了。這些年來,我替你們青州張家兜著多少醃臢髒事兒,你心知肚明我也認了二十多年來,自從你生下那個智障東西,便一無所出。我不過是想有一脈香火,你竟你竟買兇刺殺我兒”
“你們母女二人心如蛇蠍,幹出殺人放火的勾當,真是自作自受我在官場謹言慎行,生怕哪點兒出了差錯,如今你們母女倒好倒好啊教我這二十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你青州張家也休想撇個幹淨”
張氏聽了這話,登時癱軟在了地上。
原來,這些年來她以為的“施恩”,在曹用及心中卻成了積年的怨恨。怨懟在暗地裏開花與結果,不聲不響,竟到了如今這般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曹家醜事曝出之後,張氏一族在官場奔走,試圖苟延殘喘,動用關係從中為曹用及說項。沒想到曹用及為官多年,早修煉的爐火純青,深諳“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的道理,心中竟然已經想出了“壯士斷腕”之狠計。
時間如白駒過隙,張氏一族萬萬沒想到,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瘦骨嶙峋的小貓,已經被他們親手養成了吃人的猛虎。
夜色寂寂。
曹婉寧望著身側已經熟睡的母親,搖醒了身邊的婆子。
那婆子是曹婉寧的奶娘,打小對她溺愛非常。此刻勉強睜開眼,一臉惺忪的問,“姑娘,半夜三更,怎的還不睡”
曹婉寧恨恨道,“請媽媽偷偷叫人開了這上了鎖的房門,套上馬車,隨我連夜進京”
那婆子聞言一驚,隨即露出一臉難為的神色,“姑娘,老爺都已經給夫人下了休書了這時進京,不是多此一舉嗎”
曹婉寧一雙眸子在暗夜裏分外駭人,“媽媽,我娘被休了,可是我後半輩子不能像她這樣苟活下去還請媽媽陪我最後博一搏”
五更天,一輛馬車獨行於寂靜路上。
馬車中,曹婉寧雙手緊緊交握著,攥的指尖發白。
這一路,她終於想清楚了就算不能入侯府,那又怎樣
她的親姨母是平陽侯府的旁支親戚,那顧熙言如同傻子一般,定還念著兩人的姐妹情誼,定會然會給她幾分麵子給她介紹一門不錯的親事
她絕不嫁給小門小戶的盧家
她曹婉寧命不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