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正在練字的林堇聽到屋外楊婉房裏的大丫頭碧荷的聲音,微不可察的皺了一下眉,手卻沒有停,懸腕在釘在牆上的紙繼續寫她的字。
一旁服侍的紫毫看出了她的不悅,忙丟了一個眼色給屋裏的研墨和捧硯,讓他倆當中的一個趕緊出去看看。
研墨出去一會兒迴來稟報:“大爺,太太派碧荷姐姐過來告訴你,今天大家不在家吃晚飯,去大爺早前定的酒樓用餐,之後看花燈,現在準備出發,讓大爺趕緊過去。”
林堇看了一眼西洋鍾,神色詫異的說:“這個時間就吃晚飯,有點早了吧?天還沒黑,等天黑之後,那花燈才會點起來,這麽早出去,且有一陣子好等呢。”
研墨忙答道:“小的也是這麽說的。不過碧荷姐姐說了,太太打算順便逛一下街。”
這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女眷,出門要麽是燒香拜佛,要麽是出門做客,交際應酬,但前者去的不是寺廟就是道觀,後者不過是從一個宅門到另一個宅門,幾乎沒有多少機會去逛街。
原本像上巳節、元宵節、乞巧節等節日,都是女眷能外出遊玩的機會,但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女眷隻剩下元宵節這麽一個能明目張膽能出門的節日了,而且近年來,連這個節日出門的女眷都開始變得越來越少,女子漸漸有足不出戶的趨勢。
從楊婉的表現來看,林堇知道,不是女子們不想出門,而是這個社會對她們壓迫和束縛變得越來越大,她們抵抗不了社會大環境,因此隻能屈服。
想明白這一點,林堇理解了楊婉的迫不及待,問捧硯:“我今天一共練了多少篇字?”
捧硯不用去數,非常利落的張口答道:“算上大爺你剛才寫的,未完成的這篇,才寫了十二篇,離大爺規定的每日十五篇字還差三篇。”
林堇看了看手中的筆,想了一下吩咐道:“紫毫,你去東院和太太說一聲,就說我這會兒正在練字,分不開身,讓她和外祖母、琳哥兒他們先去,等我寫完字了,就過去。”想到這天正是人販子猖獗的時候,又叮囑了一句,“還有,你去了之後不用迴來了,就跟在琳哥兒身邊,千萬把他給我看好了。”
……
完成練字任務,將文房四寶收拾起來,迴房換過了衣服,林堇這才出了門。她沒有坐車,也沒有騎馬,而是安步當車,漫步走在街上。
此時已是傍晚,沿街兩邊的商鋪早都已經把燈籠掛好了,還有那有錢的鄉紳和商家一起做了燈山,在街麵裏占了好位置,等到夜色降臨,這些燈山就會被點亮,整個揚州城都是亮的。
林堇去往酒樓的街道正是揚州城最為繁華的一條街道,此時走過去看到各種樣式的燈籠已經掛了出來,對後世看過五光十色燈展的林堇來說,並不覺得有多震撼,但跟在她身後的研墨和捧硯則覺得很震撼,一路看過來,驚訝得張大了嘴巴,都合不攏嘴。
研墨忍不住小聲和捧硯嘀咕:“去年正月十五我沒當差,曾經出來看過花燈,怎麽覺得今年的元宵節似乎格外的熱鬧。特別是那些鹽商的燈山,不僅多了好幾座,而且又大又華美。”
捧硯笑著賣弄:“我聽在老爺跟前當差的長隨說,今年的燈確實比往年要多很多。今年年景好,哪怕是小商戶都沒少賺,因此很多小商戶覺得像往年一樣單掛燈籠有點不像樣,就合計著各家出點錢,湊份子,做個燈山。
像這樣湊份子出來的燈山,揚州城裏一下了多了十好幾座。而且我還聽說好多鹽商家裏不像往前一樣隻做了一個燈山,而是整整做了兩座燈山,說成雙成對寓意好,有些甚至做了四座,六座和八座,取四平八穩,六六大順的意思。”
研墨看了看街邊的燈籠和燈山,道:“不僅僅是燈山多了,我看著,好像花樣也多了。”
捧硯不以為然的道:“這有什麽奇怪的。燈籠和燈山多了,自然要換個樣式,不然,都是一個樣式的,千篇一律,有什麽看頭。”
走在前麵的林堇將他們的話盡數聽到耳中,對見識過更好看,更華美,樣式更多的花燈的她來說,真心沒覺得眼前的這些花燈有多麽了不起。但她忘了,她來的那個世界是工業社會,而眼前這些花燈全都是人工紮出來的,兩者根本沒有可比較性。
對今年的花燈為什麽比往年的多還好,研墨和捧硯並沒有說到點子上。其實這件事,和林堇還有那麽一丟丟聯係。
鹽艚商會去年拿下了呂宋,就算鹽商不把家搬到那去,但等於有了一條退路,大大的改善了往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鹽商高興,忍不住大手筆慶祝一下,所以就在元宵燈會上搞了一下事情。
漕幫也高興,他們終於有了土地,不用擔心人老體衰,上不了船之後自家的養老生活以及家人的安全了。因此,在幫商家運貨的時候,盡管運費不變,但損耗少了許多,從而商家得利。而商家比以往賺的錢多,自然就有心思在元宵節弄點花胡哨的東西了。
至於花燈樣式多,則是因為現在商會幾乎掌握著江南這邊百分之八十的工匠。雖然這些工匠裏麵專門紮燈籠的隻是極少的一部分,但在這個時代,能做工匠的手都很巧,所以他們紮出來的燈籠和做出來燈山比不上專門做這個的精巧別致,評不上特等和一等,拿個二等三等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揚州城裏的商家又不是所有的都要掛最好的燈籠和擺最好的燈山,相反,中等檔次的燈籠和燈山才是銷量最大的。
之所以商會手裏有這麽多工匠,是林堇讓商會收集的。
雖然林堇手中的圖書館,在後世,隻是一些非常大眾的書籍,裏麵的技術十分落後,但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非常先進了。
隻是就算林堇有技術,而且因為鹽艚商會的存在而無需為金錢操心,可沒人能將紙麵上的技術變為現實,終究是白搭,所以她要求商會大肆收集工匠,好為她實現“技術革命”創造條件。
而且因為拿下呂宋和做海貿生意的緣故,林堇打算商會自身成立一個造船廠,不僅僅是為了進一步擺脫海船要向朝廷購買,受朝廷控製的局麵,還因為現在的造船技術,雖然朝廷得自從大明鄭和下西洋所製造的寶船的技術,拿到後世,都無法完美還原製造出相同的寶船,有些地方其實是比較先進的,但總的來說,還是落後的。
林堇拿出來的造船技術,希望工匠們取長補短,將她手裏的技術和這個時代的先進技術結合起來,造出更好的船來,隻是想要完全掌握這些技術,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這些工匠在學習造船先進技術的同時,將日常很多器具都做了進一步改進,比如水車、耬車、磨坊、紡紗機和織布機等等;還造出了打穀機等物。
這些東西,雖然一開始是在揚州的經世大族以及富豪鄉紳之家出現,但哪怕皇帝還有三門窮親戚呢,所以這些好東西很快就在揚州流行起來,並漸漸往周邊擴散開來。
有些東西,一家一戶想憑借一己之力是無法操辦起來的,可這個時代的人們是以宗族為主而群居,所以宗族出麵,集一族之力置辦下來,還是能置辦得起的。
因為這些改良器具的存在,揚州的農家不僅在田地上多收了三五鬥,而且在紡織這一塊收入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少說也比以前多賺了一兩吊錢。
表麵上看,似乎增收的不多,但對二十兩銀子就夠五口之家過一年的普通人家來說,多收入的這些對他們的家境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商家、農家和工匠這三個階層都因為林堇拿出來的技術而收入增加,士農工商四個階層,基數最為龐大的三個階層,今年的日子都變得比往年要好,而揚州的官員們雖然不知道原因,但也發現,今年在收取賦稅和布置攤派等方麵時,要比往年容易的多。對他們這些做官的來說,不僅公務處理起來變得容易,就連其他方麵的事情都要比舊年辦起來容易得多。
經濟寬裕,日子好過,市場繁榮,整個階層都有了顯而易見的往好了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麽今年的元宵節花燈要比往年都要好看的一個理由。
不過林堇對此並不是很清楚,她完全不知道揚州城如今的繁華中還有她一份功勞。當然,就算知道了,她也隻會為這種改變而感到欣喜,至於邀功,她並沒有這個想法。其實就算有這個想法,也沒用,因為這個功勞是邀不來的,因為在這個時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根本沒有這個意識,不知道技術的改變會對生活能產生多麽大的影響。
一旁服侍的紫毫看出了她的不悅,忙丟了一個眼色給屋裏的研墨和捧硯,讓他倆當中的一個趕緊出去看看。
研墨出去一會兒迴來稟報:“大爺,太太派碧荷姐姐過來告訴你,今天大家不在家吃晚飯,去大爺早前定的酒樓用餐,之後看花燈,現在準備出發,讓大爺趕緊過去。”
林堇看了一眼西洋鍾,神色詫異的說:“這個時間就吃晚飯,有點早了吧?天還沒黑,等天黑之後,那花燈才會點起來,這麽早出去,且有一陣子好等呢。”
研墨忙答道:“小的也是這麽說的。不過碧荷姐姐說了,太太打算順便逛一下街。”
這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女眷,出門要麽是燒香拜佛,要麽是出門做客,交際應酬,但前者去的不是寺廟就是道觀,後者不過是從一個宅門到另一個宅門,幾乎沒有多少機會去逛街。
原本像上巳節、元宵節、乞巧節等節日,都是女眷能外出遊玩的機會,但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女眷隻剩下元宵節這麽一個能明目張膽能出門的節日了,而且近年來,連這個節日出門的女眷都開始變得越來越少,女子漸漸有足不出戶的趨勢。
從楊婉的表現來看,林堇知道,不是女子們不想出門,而是這個社會對她們壓迫和束縛變得越來越大,她們抵抗不了社會大環境,因此隻能屈服。
想明白這一點,林堇理解了楊婉的迫不及待,問捧硯:“我今天一共練了多少篇字?”
捧硯不用去數,非常利落的張口答道:“算上大爺你剛才寫的,未完成的這篇,才寫了十二篇,離大爺規定的每日十五篇字還差三篇。”
林堇看了看手中的筆,想了一下吩咐道:“紫毫,你去東院和太太說一聲,就說我這會兒正在練字,分不開身,讓她和外祖母、琳哥兒他們先去,等我寫完字了,就過去。”想到這天正是人販子猖獗的時候,又叮囑了一句,“還有,你去了之後不用迴來了,就跟在琳哥兒身邊,千萬把他給我看好了。”
……
完成練字任務,將文房四寶收拾起來,迴房換過了衣服,林堇這才出了門。她沒有坐車,也沒有騎馬,而是安步當車,漫步走在街上。
此時已是傍晚,沿街兩邊的商鋪早都已經把燈籠掛好了,還有那有錢的鄉紳和商家一起做了燈山,在街麵裏占了好位置,等到夜色降臨,這些燈山就會被點亮,整個揚州城都是亮的。
林堇去往酒樓的街道正是揚州城最為繁華的一條街道,此時走過去看到各種樣式的燈籠已經掛了出來,對後世看過五光十色燈展的林堇來說,並不覺得有多震撼,但跟在她身後的研墨和捧硯則覺得很震撼,一路看過來,驚訝得張大了嘴巴,都合不攏嘴。
研墨忍不住小聲和捧硯嘀咕:“去年正月十五我沒當差,曾經出來看過花燈,怎麽覺得今年的元宵節似乎格外的熱鬧。特別是那些鹽商的燈山,不僅多了好幾座,而且又大又華美。”
捧硯笑著賣弄:“我聽在老爺跟前當差的長隨說,今年的燈確實比往年要多很多。今年年景好,哪怕是小商戶都沒少賺,因此很多小商戶覺得像往年一樣單掛燈籠有點不像樣,就合計著各家出點錢,湊份子,做個燈山。
像這樣湊份子出來的燈山,揚州城裏一下了多了十好幾座。而且我還聽說好多鹽商家裏不像往前一樣隻做了一個燈山,而是整整做了兩座燈山,說成雙成對寓意好,有些甚至做了四座,六座和八座,取四平八穩,六六大順的意思。”
研墨看了看街邊的燈籠和燈山,道:“不僅僅是燈山多了,我看著,好像花樣也多了。”
捧硯不以為然的道:“這有什麽奇怪的。燈籠和燈山多了,自然要換個樣式,不然,都是一個樣式的,千篇一律,有什麽看頭。”
走在前麵的林堇將他們的話盡數聽到耳中,對見識過更好看,更華美,樣式更多的花燈的她來說,真心沒覺得眼前的這些花燈有多麽了不起。但她忘了,她來的那個世界是工業社會,而眼前這些花燈全都是人工紮出來的,兩者根本沒有可比較性。
對今年的花燈為什麽比往年的多還好,研墨和捧硯並沒有說到點子上。其實這件事,和林堇還有那麽一丟丟聯係。
鹽艚商會去年拿下了呂宋,就算鹽商不把家搬到那去,但等於有了一條退路,大大的改善了往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鹽商高興,忍不住大手筆慶祝一下,所以就在元宵燈會上搞了一下事情。
漕幫也高興,他們終於有了土地,不用擔心人老體衰,上不了船之後自家的養老生活以及家人的安全了。因此,在幫商家運貨的時候,盡管運費不變,但損耗少了許多,從而商家得利。而商家比以往賺的錢多,自然就有心思在元宵節弄點花胡哨的東西了。
至於花燈樣式多,則是因為現在商會幾乎掌握著江南這邊百分之八十的工匠。雖然這些工匠裏麵專門紮燈籠的隻是極少的一部分,但在這個時代,能做工匠的手都很巧,所以他們紮出來的燈籠和做出來燈山比不上專門做這個的精巧別致,評不上特等和一等,拿個二等三等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揚州城裏的商家又不是所有的都要掛最好的燈籠和擺最好的燈山,相反,中等檔次的燈籠和燈山才是銷量最大的。
之所以商會手裏有這麽多工匠,是林堇讓商會收集的。
雖然林堇手中的圖書館,在後世,隻是一些非常大眾的書籍,裏麵的技術十分落後,但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非常先進了。
隻是就算林堇有技術,而且因為鹽艚商會的存在而無需為金錢操心,可沒人能將紙麵上的技術變為現實,終究是白搭,所以她要求商會大肆收集工匠,好為她實現“技術革命”創造條件。
而且因為拿下呂宋和做海貿生意的緣故,林堇打算商會自身成立一個造船廠,不僅僅是為了進一步擺脫海船要向朝廷購買,受朝廷控製的局麵,還因為現在的造船技術,雖然朝廷得自從大明鄭和下西洋所製造的寶船的技術,拿到後世,都無法完美還原製造出相同的寶船,有些地方其實是比較先進的,但總的來說,還是落後的。
林堇拿出來的造船技術,希望工匠們取長補短,將她手裏的技術和這個時代的先進技術結合起來,造出更好的船來,隻是想要完全掌握這些技術,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這些工匠在學習造船先進技術的同時,將日常很多器具都做了進一步改進,比如水車、耬車、磨坊、紡紗機和織布機等等;還造出了打穀機等物。
這些東西,雖然一開始是在揚州的經世大族以及富豪鄉紳之家出現,但哪怕皇帝還有三門窮親戚呢,所以這些好東西很快就在揚州流行起來,並漸漸往周邊擴散開來。
有些東西,一家一戶想憑借一己之力是無法操辦起來的,可這個時代的人們是以宗族為主而群居,所以宗族出麵,集一族之力置辦下來,還是能置辦得起的。
因為這些改良器具的存在,揚州的農家不僅在田地上多收了三五鬥,而且在紡織這一塊收入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少說也比以前多賺了一兩吊錢。
表麵上看,似乎增收的不多,但對二十兩銀子就夠五口之家過一年的普通人家來說,多收入的這些對他們的家境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商家、農家和工匠這三個階層都因為林堇拿出來的技術而收入增加,士農工商四個階層,基數最為龐大的三個階層,今年的日子都變得比往年要好,而揚州的官員們雖然不知道原因,但也發現,今年在收取賦稅和布置攤派等方麵時,要比往年容易的多。對他們這些做官的來說,不僅公務處理起來變得容易,就連其他方麵的事情都要比舊年辦起來容易得多。
經濟寬裕,日子好過,市場繁榮,整個階層都有了顯而易見的往好了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麽今年的元宵節花燈要比往年都要好看的一個理由。
不過林堇對此並不是很清楚,她完全不知道揚州城如今的繁華中還有她一份功勞。當然,就算知道了,她也隻會為這種改變而感到欣喜,至於邀功,她並沒有這個想法。其實就算有這個想法,也沒用,因為這個功勞是邀不來的,因為在這個時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根本沒有這個意識,不知道技術的改變會對生活能產生多麽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