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猶太舉重冠軍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作者:正統大汗阿裏不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離開了城市之後,脫歡還是召集大家,開了個會,重申任務目標。因為加沙地區,是巴勒斯坦行省和埃及行省的分界所在。過了這裏,他們就算真正進入此次行動的目標了。
這個邊界,還是當初奧古斯都定下的。所以,雖然很長時間沒有統治過這裏,當地勢力的範圍邊界也模糊不清,但理論上,紫帳汗國依然沿用著這個劃分方法。
趁這個機會,郭康還給眾人講了下這個分界的來源典故,也希望以此來提醒大家。
郭康說,在當時,控製耶路撒冷周邊地區的,是希律王治下的猶太王國。由於父子兩代人的成功站隊,到希律王這個時候,猶太王國已經是羅馬的重要盟友,得到了凱撒的支持。凱撒遇刺之後,安東尼接管了羅馬的東方各省。
羅馬此時進入東地中海並沒有太久,在東方的統治還很薄弱,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各個地方勢力的支持。對安東尼來說,在他的勢力範圍內,主要的支撐點有三個人:埃及的女王克裏奧帕特拉,卡帕多西亞的國王阿爾凱勞斯,第三個就是希律王。
這幾個附庸國,都有各自的任務,而羅馬人也給了他們報酬和支援。卡帕多西亞王國需要抵抗剛剛擴張到這裏,兵鋒尚盛的帕提亞人,還得監視並不老實的亞美尼亞和本都勢力。為此,羅馬人把完整的卡帕多西亞地區都給了他們,還讓他們掌管加拉太的礦產區;猶太王國也同樣要對付帕提亞,掩護羅馬在東地中海的核心區,也就是敘利亞地區的側翼。為此,羅馬人把約旦河東岸也給了猶太王國,讓他們頂在前線。至於埃及,就得到的更多了。
但這些盟友之間,也有衝突。凱撒把塞浦路斯送給了埃及,安東尼又把遙遠的克裏特島和昔蘭尼加都給送了。但克裏奧帕特拉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更多的地盤。她的思路也和之前、之後的埃及統治者一樣,首先想的就是沿著地中海東岸北上。而猶太王國,就正好首當其衝。
為此,克裏奧帕特拉多次試圖奪取希律的領土,插手猶太王國的宮廷鬥爭,甚至不止一次想要借助陰謀,通過刺殺或者鴻門宴的方式,幹掉希律。好在希律是個同樣重量級的陰謀家,才沒讓她得逞。
雖然都是重要的朋友,但對安東尼來說,克裏奧帕特拉顯然在各個層麵上都更重要一點。在安東尼的命令下,黎巴嫩被隔空劃給了埃及。希律王手裏最有價值的財產——耶利哥的香脂樹園和蘋果園,也被安東尼當禮物送給克裏奧帕特拉了。結果,這些產業明明在自己國土上,希律王卻還得給克裏奧帕特拉交租金,才能去經營。
他的其他產業,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希律王本來還在塞浦路斯經營銅礦,結果礦主也莫名其妙變成克裏奧帕特拉了。他一個國王,就這樣混成了包工頭,當然很是不滿。
而矛盾的爆發點,就是克裏奧帕特拉和希律爭奪加沙。安東尼又出來仲裁,結果不出意外,加沙也被克裏奧帕特拉要走了。就算是陰險深沉的希律,這下都破防了……
希律一家一直對羅馬忠心耿耿。希律的父親安提帕特,是當時猶太國王西卡努斯的大臣,凱撒在亞曆山大遭到圍攻的時候,安提帕特告訴手下“我們要去救自己”,隨即帶領三千名士兵,趕往埃及增援,還說服了亞曆山大的猶太人也支持凱撒。脫險之後,凱撒把西卡努斯調任猶太大祭司,讓安提帕特擔任總督和執政,架空了前者。他們家族,就是這樣才得到權力的。
安提帕特任命大兒子法賽爾管理耶路撒冷,小兒子希律管理加利利。希律這時候才十幾歲,就開始為羅馬服務了。
加利利的山區裏,有很多深穀和洞穴,反對羅馬人的極端派猶太人經常藏在洞裏,很難抓住。希律於是發明了一種“直升箱”,用機械裝置吊到半空。箱子裏的士兵,會用長鉤,把洞裏的猶太人鉤出來,然後丟到穀底摔死。就這樣,很快肅清了敵人。
後來凱撒遇刺,安提帕特失去靠山,被政敵毒殺。猶太人勾結帕提亞人,進入耶路撒冷,屠殺羅馬人,希律的哥哥法賽爾也一同遇害。希律這才真正走到台前,挑起重任。
安東尼進軍耶路撒冷的時候,遭到了帕提亞軍隊和猶太帶路黨的襲擊,立足不穩、手裏隻有點親兵的希律,親自帶人冒險救援,保住了羅馬的輜重隊,因此得到了安東尼的認可。後來安東尼遠征帕提亞,希律也親自率軍跟隨,基本上能做的都做了。
希律認為,羅馬國內,最難纏的民族,就是猶太人;羅馬國外,最難纏的民族,就是帕提亞人。而這兩個棘手的困難,都得他衝到一線,一肩挑著。羅馬的各種朋友裏,沒有比他壓力更大的了。
而且,這還是他內部麻煩眾多,同樣隨時要爆炸的情況下。
希律的家族,是希臘化的以東人,也就是居住在死海南邊的腓尼基人的一支。後來,以東人被猶太人征服,被迫接受了猶太教,但猶太人還是一直把他們當奴隸和下等人,瞧不起他們。為了避免猶太人對他過於抵觸,希律就娶了個馬加比家族的女兒,對方是正統的祭司血統,也當過國王,算是最正宗的猶太人了。
結果,希律一家,就兼有了希臘人的狡猾奸詐,和猶太人的神經質:他的兒子亞曆山大、小舅子約拿單、叔叔約瑟夫等人,都是野心勃勃的權謀家;他的老婆米利暗、嶽母亞曆山德拉、姐姐莎樂美,也個個都是著名的魔怔人。
和這些人相比,殘暴冷漠的希律,已經算比較正常的那個了——作為一個猶太人,在遭遇饑荒的時候,他甚至會動用自己的黃金,購買糧食來賑災。還給遭災的希臘人,也提供過援助,以至於被感激的希臘人選為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席。
當然,這種惡意收賣民心的行為,還是被祭司們記錄了下來,在之後兩千年裏,一直作為反麵人物進行批判。
生活在這種重量級的家族裏,希律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沒直接發瘋,都算是韌性比較好的。安東尼卻不幫他鞏固地位,壓製這些神經病親戚,反而放任克裏奧帕特拉攪事,借助這些人給他找麻煩,硬是要增加內耗和成本。這麽攪下去,攪得前線打仗沒了軍需,被帕提亞人打進來,大家一起拚命去得了。
埃及這段時間擴張了不少,小小的加沙,其實無關緊要。但希律的地盤不大,丟了這塊,就比較難受了。而這裏是通往以東地的樞紐,丟掉之後,希律連老家都要控製不住了。
這時候,安東尼又要東征,召集各個附庸,討伐亞美尼亞。希律也再次帶兵跟隨。然而征服了亞美尼亞之後,安東尼卻突然宣布,要把羅馬的東方領土,都贈予克裏奧帕特拉和她的孩子。這個舉動,被稱為“亞曆山大裏亞奉獻”。
在這次奉獻中,克裏奧帕特拉得到了“眾王之後”的稱號,她的孩子們也都得到了分封。她和安東尼的小兒子,當時才三歲,取了個“托勒密·菲拉德爾弗斯”的希臘名字,也封為了敘利亞、腓尼基和奇裏乞亞的國王。
這個行為,在羅馬引起了軒然大波。王政時代之後,國王已經在羅馬成了政治不正確的詞。而且安東尼隻是執政者之一,卻把羅馬人的土地到處亂送,更是犯了大忌。畢竟,自古以來,結婚被爆金幣的事情層出不窮,但因為跟一個外族女人結婚,一口氣把整個羅馬爆了一小半的事情,還真是第一次。
希律王似乎也接受不了這種事情。原本大家都是羅馬的附屬,結果宿敵克裏奧帕特拉騎到自己頭上不說,他還從“羅馬人民的朋友”,變成了三歲小孩的附庸了……
因此,當安東尼集結軍隊前往亞克興,和屋大維決戰的時候,埃及、卡帕多西亞、本都、亞美尼亞的國王,都帶兵出戰,希律卻明顯不想參與了。正好這時候,耶路撒冷附近發生了地震,希律就跑去抗震救災去了,隻派了個部將應付安東尼。結果這一戰,安東尼出乎意料地一敗塗地,希律反而得以逃過一劫。
戰後,安東尼和克裏奧帕特拉先後自殺,屋大維安定完局麵,就召集各個藩屬,審問他們的動向。在訊問的時候,希律把王冠放在屋大維腳下,然後直接承認,自己就是安東尼的朋友,給他提供過支持。同時認真地請求屋大維,不要考慮他曾是誰的朋友,而應該考慮他是個什麽樣的朋友。這種直白理智的態度,反而得到了屋大維的認可。
事後,屋大維沒有追究,反而把原屬埃及的一部分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加沙地區,都劃給了希律管理,歸入猶太王國。
希律死後,他的幾個兒女爭鬥不休,最後在羅馬的調停下,把王國分成四份,共同統治。其中一個兒子,希律·安提帕特,就是經書裏麵,參與逮捕天兄的那個國王。
當時,羅馬總督彼拉多在耶路撒冷逮捕了天兄,但他其實不想接這個麻煩的事,於是以此人活動地點主要在安提帕特轄地為理由,丟給了安提帕特,叫他來管。但安提帕特也受不了猶太祭司們的騷擾,堅持說你才是總督,事關重大,還是你來吧,又把天兄踢迴彼拉多那邊去了……再之後,才是經書裏,審判之類的事情。
到希律王的曾孫時,猶太人再次造反,國王也壓不住,隻能逃亡羅馬,王朝就此終結。不過這個行政區劃,在羅馬人取消猶太王國之後,依然延續了下來,作為行省邊界存在。
郭康說,直到現在,羅馬的邊界,依然有一大群附庸國存在。如何對這些勢力進行“理藩”,也依舊是羅馬人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古羅馬人留下了很多經驗,但教訓可能還更多。首先,處理附庸國,不能簡單地按照國內思路來。他們之間也有很多恩怨情仇,而且敵友關係也不見得是恆定的,就像希律王周圍這些亂七八糟的勢力一樣;
其次,附庸國裏代理人的利益和需求,不見得和國內所有勢力都一致,甚至,最好的代理人都不見得是最大的地頭蛇。猶太祭司顯然就沒法合作,相反,希律王這種僭主,倒很好打交道;
最後,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利益上的契合,比情感、身份乃至宗教信仰這些,都重要的多。希律王有多重身份,後來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說,希律就血統而言是腓尼基人,就文化而言是希臘人,就出生地而言是以土買人,就宗教而言是猶太人,就居住地而言是耶路撒冷人,就公民身份而言是羅馬人。選擇哪個身份,其實就是看哪個好用。雖然說起來不好聽,但這種人,其實才是合格的代理人。
猶太人自己,顯然不會喜歡這個例子的。在他們看來,希律王朝這些人,都是羅馬的走狗,是倒反天罡、騎在正統猶太人頭上的奴才,也是背叛了教友的叛徒。但猶太政權最大的成就,反而是他們取得的。
後世,猶太人有個野心勃勃的“大以色列計劃”,想要進行擴張。然而搞笑的是,縱觀曆史,希律王朝才是各個方向上,都走的最遠的。
通過靈活的外交手腕,還有不斷的聯姻,希律王的子嗣們入主了北至奇裏乞亞,南至加沙的各個小王國,甚至連亞美尼亞王國都摻了一腳。希律王的軍隊,向東打過了約旦河和戈蘭高地,牢牢控製了更東方的豪蘭平原;向南擊敗了實力更強的納巴泰王國,攻入阿拉伯半島。取得了後世的猶太人,哪怕拿著全世界的援助,都難以實現的戰績。
而就算這樣,猶太人還是罵他是雜種,認為他不配算作猶太人,不承認他的功績。可見,一個不懂得尊重英雄的民族,顯然是可悲的。而一群是非都分不清的人,且不論道德好壞,也不可能做成什麽大事。天父不會同情這種人,他們也注定會遇到自找的悲慘命運。
郭康告誡說,雖然這隻是一個早已滅亡的小國的故事,但既然參觀了一迴,其中的教訓,大家還是需要銘記的。畢竟能混成這樣,也算是個完美的反麵教材了。今後,需要大家處理的局勢,肯定會越來越複雜,不能不多動腦筋啊。
這個邊界,還是當初奧古斯都定下的。所以,雖然很長時間沒有統治過這裏,當地勢力的範圍邊界也模糊不清,但理論上,紫帳汗國依然沿用著這個劃分方法。
趁這個機會,郭康還給眾人講了下這個分界的來源典故,也希望以此來提醒大家。
郭康說,在當時,控製耶路撒冷周邊地區的,是希律王治下的猶太王國。由於父子兩代人的成功站隊,到希律王這個時候,猶太王國已經是羅馬的重要盟友,得到了凱撒的支持。凱撒遇刺之後,安東尼接管了羅馬的東方各省。
羅馬此時進入東地中海並沒有太久,在東方的統治還很薄弱,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各個地方勢力的支持。對安東尼來說,在他的勢力範圍內,主要的支撐點有三個人:埃及的女王克裏奧帕特拉,卡帕多西亞的國王阿爾凱勞斯,第三個就是希律王。
這幾個附庸國,都有各自的任務,而羅馬人也給了他們報酬和支援。卡帕多西亞王國需要抵抗剛剛擴張到這裏,兵鋒尚盛的帕提亞人,還得監視並不老實的亞美尼亞和本都勢力。為此,羅馬人把完整的卡帕多西亞地區都給了他們,還讓他們掌管加拉太的礦產區;猶太王國也同樣要對付帕提亞,掩護羅馬在東地中海的核心區,也就是敘利亞地區的側翼。為此,羅馬人把約旦河東岸也給了猶太王國,讓他們頂在前線。至於埃及,就得到的更多了。
但這些盟友之間,也有衝突。凱撒把塞浦路斯送給了埃及,安東尼又把遙遠的克裏特島和昔蘭尼加都給送了。但克裏奧帕特拉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更多的地盤。她的思路也和之前、之後的埃及統治者一樣,首先想的就是沿著地中海東岸北上。而猶太王國,就正好首當其衝。
為此,克裏奧帕特拉多次試圖奪取希律的領土,插手猶太王國的宮廷鬥爭,甚至不止一次想要借助陰謀,通過刺殺或者鴻門宴的方式,幹掉希律。好在希律是個同樣重量級的陰謀家,才沒讓她得逞。
雖然都是重要的朋友,但對安東尼來說,克裏奧帕特拉顯然在各個層麵上都更重要一點。在安東尼的命令下,黎巴嫩被隔空劃給了埃及。希律王手裏最有價值的財產——耶利哥的香脂樹園和蘋果園,也被安東尼當禮物送給克裏奧帕特拉了。結果,這些產業明明在自己國土上,希律王卻還得給克裏奧帕特拉交租金,才能去經營。
他的其他產業,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希律王本來還在塞浦路斯經營銅礦,結果礦主也莫名其妙變成克裏奧帕特拉了。他一個國王,就這樣混成了包工頭,當然很是不滿。
而矛盾的爆發點,就是克裏奧帕特拉和希律爭奪加沙。安東尼又出來仲裁,結果不出意外,加沙也被克裏奧帕特拉要走了。就算是陰險深沉的希律,這下都破防了……
希律一家一直對羅馬忠心耿耿。希律的父親安提帕特,是當時猶太國王西卡努斯的大臣,凱撒在亞曆山大遭到圍攻的時候,安提帕特告訴手下“我們要去救自己”,隨即帶領三千名士兵,趕往埃及增援,還說服了亞曆山大的猶太人也支持凱撒。脫險之後,凱撒把西卡努斯調任猶太大祭司,讓安提帕特擔任總督和執政,架空了前者。他們家族,就是這樣才得到權力的。
安提帕特任命大兒子法賽爾管理耶路撒冷,小兒子希律管理加利利。希律這時候才十幾歲,就開始為羅馬服務了。
加利利的山區裏,有很多深穀和洞穴,反對羅馬人的極端派猶太人經常藏在洞裏,很難抓住。希律於是發明了一種“直升箱”,用機械裝置吊到半空。箱子裏的士兵,會用長鉤,把洞裏的猶太人鉤出來,然後丟到穀底摔死。就這樣,很快肅清了敵人。
後來凱撒遇刺,安提帕特失去靠山,被政敵毒殺。猶太人勾結帕提亞人,進入耶路撒冷,屠殺羅馬人,希律的哥哥法賽爾也一同遇害。希律這才真正走到台前,挑起重任。
安東尼進軍耶路撒冷的時候,遭到了帕提亞軍隊和猶太帶路黨的襲擊,立足不穩、手裏隻有點親兵的希律,親自帶人冒險救援,保住了羅馬的輜重隊,因此得到了安東尼的認可。後來安東尼遠征帕提亞,希律也親自率軍跟隨,基本上能做的都做了。
希律認為,羅馬國內,最難纏的民族,就是猶太人;羅馬國外,最難纏的民族,就是帕提亞人。而這兩個棘手的困難,都得他衝到一線,一肩挑著。羅馬的各種朋友裏,沒有比他壓力更大的了。
而且,這還是他內部麻煩眾多,同樣隨時要爆炸的情況下。
希律的家族,是希臘化的以東人,也就是居住在死海南邊的腓尼基人的一支。後來,以東人被猶太人征服,被迫接受了猶太教,但猶太人還是一直把他們當奴隸和下等人,瞧不起他們。為了避免猶太人對他過於抵觸,希律就娶了個馬加比家族的女兒,對方是正統的祭司血統,也當過國王,算是最正宗的猶太人了。
結果,希律一家,就兼有了希臘人的狡猾奸詐,和猶太人的神經質:他的兒子亞曆山大、小舅子約拿單、叔叔約瑟夫等人,都是野心勃勃的權謀家;他的老婆米利暗、嶽母亞曆山德拉、姐姐莎樂美,也個個都是著名的魔怔人。
和這些人相比,殘暴冷漠的希律,已經算比較正常的那個了——作為一個猶太人,在遭遇饑荒的時候,他甚至會動用自己的黃金,購買糧食來賑災。還給遭災的希臘人,也提供過援助,以至於被感激的希臘人選為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席。
當然,這種惡意收賣民心的行為,還是被祭司們記錄了下來,在之後兩千年裏,一直作為反麵人物進行批判。
生活在這種重量級的家族裏,希律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沒直接發瘋,都算是韌性比較好的。安東尼卻不幫他鞏固地位,壓製這些神經病親戚,反而放任克裏奧帕特拉攪事,借助這些人給他找麻煩,硬是要增加內耗和成本。這麽攪下去,攪得前線打仗沒了軍需,被帕提亞人打進來,大家一起拚命去得了。
埃及這段時間擴張了不少,小小的加沙,其實無關緊要。但希律的地盤不大,丟了這塊,就比較難受了。而這裏是通往以東地的樞紐,丟掉之後,希律連老家都要控製不住了。
這時候,安東尼又要東征,召集各個附庸,討伐亞美尼亞。希律也再次帶兵跟隨。然而征服了亞美尼亞之後,安東尼卻突然宣布,要把羅馬的東方領土,都贈予克裏奧帕特拉和她的孩子。這個舉動,被稱為“亞曆山大裏亞奉獻”。
在這次奉獻中,克裏奧帕特拉得到了“眾王之後”的稱號,她的孩子們也都得到了分封。她和安東尼的小兒子,當時才三歲,取了個“托勒密·菲拉德爾弗斯”的希臘名字,也封為了敘利亞、腓尼基和奇裏乞亞的國王。
這個行為,在羅馬引起了軒然大波。王政時代之後,國王已經在羅馬成了政治不正確的詞。而且安東尼隻是執政者之一,卻把羅馬人的土地到處亂送,更是犯了大忌。畢竟,自古以來,結婚被爆金幣的事情層出不窮,但因為跟一個外族女人結婚,一口氣把整個羅馬爆了一小半的事情,還真是第一次。
希律王似乎也接受不了這種事情。原本大家都是羅馬的附屬,結果宿敵克裏奧帕特拉騎到自己頭上不說,他還從“羅馬人民的朋友”,變成了三歲小孩的附庸了……
因此,當安東尼集結軍隊前往亞克興,和屋大維決戰的時候,埃及、卡帕多西亞、本都、亞美尼亞的國王,都帶兵出戰,希律卻明顯不想參與了。正好這時候,耶路撒冷附近發生了地震,希律就跑去抗震救災去了,隻派了個部將應付安東尼。結果這一戰,安東尼出乎意料地一敗塗地,希律反而得以逃過一劫。
戰後,安東尼和克裏奧帕特拉先後自殺,屋大維安定完局麵,就召集各個藩屬,審問他們的動向。在訊問的時候,希律把王冠放在屋大維腳下,然後直接承認,自己就是安東尼的朋友,給他提供過支持。同時認真地請求屋大維,不要考慮他曾是誰的朋友,而應該考慮他是個什麽樣的朋友。這種直白理智的態度,反而得到了屋大維的認可。
事後,屋大維沒有追究,反而把原屬埃及的一部分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加沙地區,都劃給了希律管理,歸入猶太王國。
希律死後,他的幾個兒女爭鬥不休,最後在羅馬的調停下,把王國分成四份,共同統治。其中一個兒子,希律·安提帕特,就是經書裏麵,參與逮捕天兄的那個國王。
當時,羅馬總督彼拉多在耶路撒冷逮捕了天兄,但他其實不想接這個麻煩的事,於是以此人活動地點主要在安提帕特轄地為理由,丟給了安提帕特,叫他來管。但安提帕特也受不了猶太祭司們的騷擾,堅持說你才是總督,事關重大,還是你來吧,又把天兄踢迴彼拉多那邊去了……再之後,才是經書裏,審判之類的事情。
到希律王的曾孫時,猶太人再次造反,國王也壓不住,隻能逃亡羅馬,王朝就此終結。不過這個行政區劃,在羅馬人取消猶太王國之後,依然延續了下來,作為行省邊界存在。
郭康說,直到現在,羅馬的邊界,依然有一大群附庸國存在。如何對這些勢力進行“理藩”,也依舊是羅馬人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古羅馬人留下了很多經驗,但教訓可能還更多。首先,處理附庸國,不能簡單地按照國內思路來。他們之間也有很多恩怨情仇,而且敵友關係也不見得是恆定的,就像希律王周圍這些亂七八糟的勢力一樣;
其次,附庸國裏代理人的利益和需求,不見得和國內所有勢力都一致,甚至,最好的代理人都不見得是最大的地頭蛇。猶太祭司顯然就沒法合作,相反,希律王這種僭主,倒很好打交道;
最後,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利益上的契合,比情感、身份乃至宗教信仰這些,都重要的多。希律王有多重身份,後來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說,希律就血統而言是腓尼基人,就文化而言是希臘人,就出生地而言是以土買人,就宗教而言是猶太人,就居住地而言是耶路撒冷人,就公民身份而言是羅馬人。選擇哪個身份,其實就是看哪個好用。雖然說起來不好聽,但這種人,其實才是合格的代理人。
猶太人自己,顯然不會喜歡這個例子的。在他們看來,希律王朝這些人,都是羅馬的走狗,是倒反天罡、騎在正統猶太人頭上的奴才,也是背叛了教友的叛徒。但猶太政權最大的成就,反而是他們取得的。
後世,猶太人有個野心勃勃的“大以色列計劃”,想要進行擴張。然而搞笑的是,縱觀曆史,希律王朝才是各個方向上,都走的最遠的。
通過靈活的外交手腕,還有不斷的聯姻,希律王的子嗣們入主了北至奇裏乞亞,南至加沙的各個小王國,甚至連亞美尼亞王國都摻了一腳。希律王的軍隊,向東打過了約旦河和戈蘭高地,牢牢控製了更東方的豪蘭平原;向南擊敗了實力更強的納巴泰王國,攻入阿拉伯半島。取得了後世的猶太人,哪怕拿著全世界的援助,都難以實現的戰績。
而就算這樣,猶太人還是罵他是雜種,認為他不配算作猶太人,不承認他的功績。可見,一個不懂得尊重英雄的民族,顯然是可悲的。而一群是非都分不清的人,且不論道德好壞,也不可能做成什麽大事。天父不會同情這種人,他們也注定會遇到自找的悲慘命運。
郭康告誡說,雖然這隻是一個早已滅亡的小國的故事,但既然參觀了一迴,其中的教訓,大家還是需要銘記的。畢竟能混成這樣,也算是個完美的反麵教材了。今後,需要大家處理的局勢,肯定會越來越複雜,不能不多動腦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