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康見狀,便拋出了準備好的話題。


    “你要真想做點什麽,我這裏倒是有個差事,你接不接?”他問道。


    “啊?什麽差事?”郭破奴立刻有了好奇心,問道。


    郭康於是把之前,教會那邊討論的紡織修會的情況,又給她說了一遍,告訴她,自己正準備招攬人手。


    “我們現在其實不缺參與者,而是缺少能夠進行主持管理、同時還能和其他各方打交道的人。”他說:“教會雖然在進行組織,但這個行業非常龐大,不可能一直都由教會管理。到時候,肯定需要一個能夠獨立運作的機構。”


    “那得需要管理多少人啊。”郭破奴驚訝地說。


    “肯定少不了。”郭康如實說道:“這麽龐大的生產性質的組織,內部需要進行很完善的管理才行。要知道,運轉起來之後,它肯定要和一大堆不同的行業打交道——這畢竟是工業的起始,到時候你就知道它的體係有多複雜了。”


    “而且,今後,這肯定會是個跨地域的組織,需要協調不同地區的人進行生產。我們得製定一係列的標準。無論是配套的機器,還是產出的布匹,都得有通用的規格。這個係統完成之後,傳統的軍團農莊和它相比,都是個小組織了。到時候,可能農莊裏的各種產業,還得進行調整,來和它進行配套。”


    “有這麽誇張麽?”郭破奴反而有點心虛了。


    “肯定不會一下就這樣的。”郭康說:“不過,對於它的前景,我倒是很有信心。”


    “我其實也就會舞槍弄棒。”郭破奴隻好承認道:“伱讓我幹這些,我自己都不知道行不行。到時候我別給他們拖後腿,丟了咱家的臉……”


    “舞槍弄棒也用得上。而且我也說了,這工作一方麵要接觸大量婦人,和她們深入交流,另一方麵也得和不少外人打交道。”郭康解釋道:“不管是外國的商人,還是國內的工匠、農莊、官吏,都肯定要經常接觸。”


    “娘之前就說,你一直喜歡亂跑。跟各路人物接觸,也從沒怯場過,所以她也能放心帶你出門。我覺得,像你這樣有一定身份,又不會在陌生人麵前怯場的,負責這種事情,就最好不過了。”


    “我一開始準備找狄奧多拉的,但是她太忙了。”他搖搖頭:“這種工作,尤其是早期,肯定庶務繁多。讓她來照顧,其他事情估計也顧不上了……”


    “哦,沒事,她沒時間,那我正好幫忙。”郭破奴連忙點頭。


    “一開始也不是說想麻煩你。”郭康繼續解釋:“實在不行,我自己上都可以。但教會的人說,不同修女會的規矩還不太一樣,不知道人家樂不樂意讓我常駐指導。”


    “而且我們工作早期,肯定要經常去各個修會那邊,收集她們的反饋,及時進行改進。我倒也不是不想和修女們打交道,但天天在她們那邊轉悠,其他的事情就顧不過來了……”


    “不用擔心。”郭破奴立刻保證道:“修女有什麽好的!姐姐替你管她們。”


    郭康也沒想到她態度變得這麽快,愣了下,說道:“那就好。那我迴頭跟王師傅說一聲,迴頭那兩位嬤嬤來交接工作,你就跟著她們去轉一圈,了解下情況吧。有什麽事情,她們不方便說的,你也別客氣——有的話,人家不好公開提,但你說出來其實就沒事了。”


    “可以。”郭破奴直接應了下來:“不過這工作,能幹多久啊?”


    “成功的話,幹個幾百年都行。”郭康笑道。


    “啊?”郭破奴很是意外:“你對它還挺有信心啊。”


    “當然。”郭康說:“這不止是給你,也是給羅馬的眾多婦人找工作。目前為止,已經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了。這是個可以和參軍、耕田、做工、做官一樣,當做‘職業’的工作。”


    “這樣啊……”郭破奴半懂不懂。


    “放心好了。”郭康安慰道。


    對於這件事,他倒是很有信心。因為這工作不但效率和收入高,生命力也非常頑強。所以持續使用的時間不會短,撐到完全工業化,都沒有問題。


    而且,紫帳汗國其實也可以考慮,從海外獲取棉花了。今後的對外擴張,和國內的婦女參與生產,是可以相輔相成的,完全能夠起到相互助推的作用。


    曆史上,清朝的棉花就大量依賴進口。簡單的數據對比,就能看出來。


    由於本土不適合種植棉花,英國的棉花原料就是基本都依賴進口。到1801年,已經達到每年5600萬磅。不過這其中,大部分是來自美國。而另一個大產區,也就是印度的棉花,主要是出口清朝的。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廣東海關平均每年,就要從印度進口棉花約2700萬斤(約3600萬磅)。到了1831-1833年,每年進口的印度棉花總量,上升到4300萬斤(5700多萬磅)。有段時間,印度到廣東的棉花貿易量,甚至一度已經超過了英美棉花貿易量。隻不過美國的棉花種植……大概是有種族天賦吧。所以最後才反超了印度。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海關管製被迫放鬆,一些機製棉紗銷往中國,提供了廉價的替代品,壓低了棉布的成本。江南地區一些從事紡紗的女工,也開始轉向織布,使得行業進一步發展,進口棉布也遭到了打擊。


    1845-1855年的10年間,英國出口給中國的棉紗,由260萬鎊上升到290萬鎊,增幅不到10%,而進口英國棉布則由310萬匹下降到了200萬匹,減少30%


    由於技術提高和原料充足,江南婦女的工作更加職業化。到1860年,織婦每年從事紡織工作的平均時間,已經增長到了265天——同樣對比後世,在公社和大躍進時期,農村婦女參加農田勞動,一年工作時間是約250天。


    從這個時間就能看出來,“職業化”的發展程度。


    太平天國之後,由於江南地區遭到反複屠殺,紡織業受到了打擊。但直到1880~1890年代,依然有很強的生命力。這時候的高端布料還在出口英國,民間紡織也依然在進行。


    19世紀末,常熟農村織婦每年平均紡織時間依然有168天;20世紀初,江南農村織婦平均工作時間達到每年180天;在比較繁華的上海近郊,依然能達到每年200天。


    所以,在古代環境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是不是會碰到上限。這還早著呢……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統大汗阿裏不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統大汗阿裏不鴿並收藏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