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話說到此處,元始停頓了一下,對仍舊跪在地上的軒轅道:“起來罷。”
聞言,軒轅沉默了一瞬。
以他的聰明當然省得,元始讓他起來,就是不打算追究這件事情。但是……無論在這件事上他算計了多少,仍舊無法改變闡教此次在截教麵前近乎顏麵掃地的局勢。
玄囂是他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情,他終究逃不了一個“教子無方”的罵名。
而且,若是追究得更深一點:三清本為一體,三教應是一家。作為闡教第三代弟子,他算計截教的掌教師叔、甚至捎帶著算計上了整個截教,這何嚐不又是一宗罪?
更遑論,他的行為還牽連著兩位師長憂心不說,更是害得他們挨了師祖的一頓訓斥。
這一樁樁一件件算下來,軒轅哪裏能輕易起身?
但是……
苦笑了一聲,軒轅終究還是站了起來。他在元始麵前恭敬地垂手侍立,繼續聽著自家師祖的教誨。
“你無非是犯了與你前兩任人皇相同的毛病。”呷了一口茶,元始收迴落在軒轅身上的目光,這般說道。
聽到這裏,軒轅也不得不承認——人族三皇,天皇地皇,連帶著他自己這位還不曾功德圓滿的泰皇,不知道為什麽,都犯了同一個毛病。那就是光顧著去整頓收拾人族,努力帶領著人類發展了,對自己子女的教導反倒沒有那麽上心。
所以,天皇之女宓娘遠嫁他鄉,死活卻再不與伏羲相幹。
所以,地皇之女女娃被淹死在東海,以至於神農一家妻離子散,更因此養成了榆罔那有些偏激陰沉的性子,從而使得這泰皇之位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至於他自己……
罷了,就不說了reads();。對軒轅來說,這三個孩子簡直都是債。玄囂昌意暫且不提,就算是如今被軒轅視作唯一安慰的女兒女妭,其實又何嚐不是身負巨大隱患?
要說軒轅後不後悔做人族共主,此時的他自然是不會真正後悔的。
但是,要說他不惆悵不遺憾,卻也絕對是騙人的。
那邊軒轅半晌無聲,元始略略一想,也就不難想到自己這個徒孫在想什麽。一時之間,元始心下也有些感慨——三皇這兒女緣,簡直是淡薄到令人心疼的地步。那些孩子,幾乎就是生一個死一個,即使不死也要曆盡坎坷。
不過,他提起軒轅的孩子,所為的卻並是勾起自己這位徒孫的傷心事。
“你作為人族共主,已將近萬載,即將功德圓滿。妭兒身體調養得也差不許多了,過段時間,我就讓她下山——就讓她跟你去火雲宮,陪伴於你身側。如此可好?”
元始說這話,最終的目的其實在於那些至今還滯留在昆侖山的屍族。
雖說他不介意出手將之鎮壓,但那畢竟也不是長久之策。更遑論,那些屍族雖然現在不生不死,處於陰陽兩界的邊緣,自成一族。但若歸根究底地算起來,那到底還是人族的族人。
比起讓他們滯留在昆侖山,還不如讓他們去火雲宮,好讓三皇以及未來的五帝看住他們。
至於三皇五帝,還有那些願意追隨他們前往火雲宮的人族戰士們名臣們能不能看住那些屍族——說實在的,元始還真的沒擔心過這個。畢竟三皇也不是草包,那在人族氣運功德作用下近似聖尊的戰力不是說著玩的。
而若再退一萬步來講,屍族的始祖女妭這不還要跟著軒轅上火雲麽。
有她在,就是對屍族的天然震懾。
說到這裏,元始想要說的話基本上就已經說完了。但他總覺得自己似乎漏掉了什麽,是以沒有急著讓軒轅迴去。微微沉吟了一會兒,元始最終還是想起了自己想要說的話,他對軒轅這樣說道:“你這個做父親的,總要將精力平均分一分,不要格外偏重一個子女,也不要忽略掉一個子女。”
元始的這句話,就像刀子,狠狠戳進軒轅的心髒。
他臉色微微有些發白,指甲深深陷入了掌心的皮肉中。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軒轅哪裏還能不明白?他這位師祖,無非就是在提點他作為人父,不能對自己的三個孩子厚此薄彼——其實到現在再想一想,玄囂叛逆跋扈的性格,何嚐沒有他這個做父親的偏愛長女幼子,自小怠慢這個孩子的緣故?
恐怕他們父子倆相處的時間,還不如梓倩這個母親與玄囂相處的時間多。
也難怪……在多寶與自己之間,玄囂最終選擇的會是多寶。
送走了在元始一句話後,就顯得精神似乎有些恍惚的軒轅,元始看著自己這位徒孫的背影,心底輕輕一歎:其實,他提醒軒轅不要厚此薄彼並非是在責怪他。畢竟,五指尚有長短,孩子多了,總會有一個是最受寵的、一個是最不受寵的。這道理,就像是他身邊的諸多弟子一樣。
說到底,元始提點軒轅真正的目的,反倒還是希望軒轅不要忽略了他的小兒子昌意。
因為雖然此時的天機因三皇五帝的交替而顯得略有些渾濁,但自從失去那段可以對未來示警的記憶之後,元始對天機變化就分外敏感。
這一次,算得上是他窺得了一絲天意。
元始總覺得,軒轅的兩個孩子之間,會出什麽問題reads();。
然而,元始剛想要開口直言,就隱約感受到了一陣莫名的壓力。元始心下了然——這怕是天地對他的一種警示。所以,他不得不臨時改口,沒有直說。
但奈何這一次,一向精明且偏愛幼子的軒轅,竟然會錯了元始的意。
罷了罷了,大概是昌意本身,命中就有這樣一劫吧。
這樣想著,捧著茶盞的元始輕輕歎息了一聲,空出一隻手來,下意識地輕輕覆上自己的小腹:希望他的孩子出世之後,他能夠帶給他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至少,他也要讓他的孩子無憂無慮地活到成年,再去思考那些需要人腦九曲十八彎的糟心事。
這邊元始正想著孩子的問題,卻不曾料到很快孩子他另一個爹就要找上門了。
講真的,當元始在自己殿中看到通天的那一刻,他心裏是比較驚訝的。因為通天是什麽性格,他這個做對手也當哥哥的再清楚不過了。
對於之前通天提議立五帝一事,元始為了自己的布局,沒有半點偏向通天,反倒順帶著在無意間照顧了一下西方二尊。
元始本以為,這件事足以將通天得罪到再也不會主動來登自己的門。而這其實也暗合了元始的意,他此時畢竟是有孕之身,而通天就是他肚子裏揣著的孩子的親爹。
保不齊作為聖尊的通天能不能看出來他的異樣。
若是看不出來還好。
那要是看出來了……
雖說未來在獲取通天力量的時候能夠輕鬆一點,但元始卻是絕對不會開心的。他也一點都不想再被通天上一次,更何況,還很可能並不是被上“一”次。
要說起來,通天與元始也不愧是腦迴路差距最大的一對兄弟。
或者說,通天對元始的執念,那絕對是比元始想象中要深許多的。所以,即使之前議立五帝之時,元始的立場與表現令通天大失所望——甚至是令通天有些傷心。但實際上這些年來,每每在空曠之處,通天還是會念起自己心愛的人。
而此時,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就在眼前,通天就算繃著一身截教教主的架子,也總是不自覺地流露出三分喜色。
不過通天本身沒有注意到的是,就是在察覺了他的這三分喜色之後,元始眉目間的神情裏,才更多了那麽點微妙之色——望著自己弟弟,元始在那一刻,甚至在想:通天這莫不是,被他刺激傻了吧?
呃……或許說,陷入愛河的人,本身他就有點傻?
不過話雖如此,元始比起通天來畢竟正經許多。在短暫流露出微妙眼神之後,他很快就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以全然理智的目光去看待通天這一次上門的目的。
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明顯是顯而易見的——無非就是為了玄囂拜入截教一事。
這樣想一想,通天之所以會上門,原因就顯得清晰多了。
軒轅是在人族有著崇高地位與權威的共主,如果這次玄囂真的傷透了他的心,讓他在將來離開之前一咬牙把位置傳給昌意,那麻煩恐怕就大了。
就軒轅跟榆罔的爭鬥過程來看,在倫理綱常逐漸完善的人族內部,這有沒有一個合理合法的繼位理由,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還是十分重要的。
畢竟,在如今的人族,最有賢名的是玄囂昌意兄弟兩個。而各個部落對於這對兄弟,也都是分別支持,以達到如今近乎相庭抗理的地步。
聞言,軒轅沉默了一瞬。
以他的聰明當然省得,元始讓他起來,就是不打算追究這件事情。但是……無論在這件事上他算計了多少,仍舊無法改變闡教此次在截教麵前近乎顏麵掃地的局勢。
玄囂是他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情,他終究逃不了一個“教子無方”的罵名。
而且,若是追究得更深一點:三清本為一體,三教應是一家。作為闡教第三代弟子,他算計截教的掌教師叔、甚至捎帶著算計上了整個截教,這何嚐不又是一宗罪?
更遑論,他的行為還牽連著兩位師長憂心不說,更是害得他們挨了師祖的一頓訓斥。
這一樁樁一件件算下來,軒轅哪裏能輕易起身?
但是……
苦笑了一聲,軒轅終究還是站了起來。他在元始麵前恭敬地垂手侍立,繼續聽著自家師祖的教誨。
“你無非是犯了與你前兩任人皇相同的毛病。”呷了一口茶,元始收迴落在軒轅身上的目光,這般說道。
聽到這裏,軒轅也不得不承認——人族三皇,天皇地皇,連帶著他自己這位還不曾功德圓滿的泰皇,不知道為什麽,都犯了同一個毛病。那就是光顧著去整頓收拾人族,努力帶領著人類發展了,對自己子女的教導反倒沒有那麽上心。
所以,天皇之女宓娘遠嫁他鄉,死活卻再不與伏羲相幹。
所以,地皇之女女娃被淹死在東海,以至於神農一家妻離子散,更因此養成了榆罔那有些偏激陰沉的性子,從而使得這泰皇之位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至於他自己……
罷了,就不說了reads();。對軒轅來說,這三個孩子簡直都是債。玄囂昌意暫且不提,就算是如今被軒轅視作唯一安慰的女兒女妭,其實又何嚐不是身負巨大隱患?
要說軒轅後不後悔做人族共主,此時的他自然是不會真正後悔的。
但是,要說他不惆悵不遺憾,卻也絕對是騙人的。
那邊軒轅半晌無聲,元始略略一想,也就不難想到自己這個徒孫在想什麽。一時之間,元始心下也有些感慨——三皇這兒女緣,簡直是淡薄到令人心疼的地步。那些孩子,幾乎就是生一個死一個,即使不死也要曆盡坎坷。
不過,他提起軒轅的孩子,所為的卻並是勾起自己這位徒孫的傷心事。
“你作為人族共主,已將近萬載,即將功德圓滿。妭兒身體調養得也差不許多了,過段時間,我就讓她下山——就讓她跟你去火雲宮,陪伴於你身側。如此可好?”
元始說這話,最終的目的其實在於那些至今還滯留在昆侖山的屍族。
雖說他不介意出手將之鎮壓,但那畢竟也不是長久之策。更遑論,那些屍族雖然現在不生不死,處於陰陽兩界的邊緣,自成一族。但若歸根究底地算起來,那到底還是人族的族人。
比起讓他們滯留在昆侖山,還不如讓他們去火雲宮,好讓三皇以及未來的五帝看住他們。
至於三皇五帝,還有那些願意追隨他們前往火雲宮的人族戰士們名臣們能不能看住那些屍族——說實在的,元始還真的沒擔心過這個。畢竟三皇也不是草包,那在人族氣運功德作用下近似聖尊的戰力不是說著玩的。
而若再退一萬步來講,屍族的始祖女妭這不還要跟著軒轅上火雲麽。
有她在,就是對屍族的天然震懾。
說到這裏,元始想要說的話基本上就已經說完了。但他總覺得自己似乎漏掉了什麽,是以沒有急著讓軒轅迴去。微微沉吟了一會兒,元始最終還是想起了自己想要說的話,他對軒轅這樣說道:“你這個做父親的,總要將精力平均分一分,不要格外偏重一個子女,也不要忽略掉一個子女。”
元始的這句話,就像刀子,狠狠戳進軒轅的心髒。
他臉色微微有些發白,指甲深深陷入了掌心的皮肉中。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軒轅哪裏還能不明白?他這位師祖,無非就是在提點他作為人父,不能對自己的三個孩子厚此薄彼——其實到現在再想一想,玄囂叛逆跋扈的性格,何嚐沒有他這個做父親的偏愛長女幼子,自小怠慢這個孩子的緣故?
恐怕他們父子倆相處的時間,還不如梓倩這個母親與玄囂相處的時間多。
也難怪……在多寶與自己之間,玄囂最終選擇的會是多寶。
送走了在元始一句話後,就顯得精神似乎有些恍惚的軒轅,元始看著自己這位徒孫的背影,心底輕輕一歎:其實,他提醒軒轅不要厚此薄彼並非是在責怪他。畢竟,五指尚有長短,孩子多了,總會有一個是最受寵的、一個是最不受寵的。這道理,就像是他身邊的諸多弟子一樣。
說到底,元始提點軒轅真正的目的,反倒還是希望軒轅不要忽略了他的小兒子昌意。
因為雖然此時的天機因三皇五帝的交替而顯得略有些渾濁,但自從失去那段可以對未來示警的記憶之後,元始對天機變化就分外敏感。
這一次,算得上是他窺得了一絲天意。
元始總覺得,軒轅的兩個孩子之間,會出什麽問題reads();。
然而,元始剛想要開口直言,就隱約感受到了一陣莫名的壓力。元始心下了然——這怕是天地對他的一種警示。所以,他不得不臨時改口,沒有直說。
但奈何這一次,一向精明且偏愛幼子的軒轅,竟然會錯了元始的意。
罷了罷了,大概是昌意本身,命中就有這樣一劫吧。
這樣想著,捧著茶盞的元始輕輕歎息了一聲,空出一隻手來,下意識地輕輕覆上自己的小腹:希望他的孩子出世之後,他能夠帶給他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至少,他也要讓他的孩子無憂無慮地活到成年,再去思考那些需要人腦九曲十八彎的糟心事。
這邊元始正想著孩子的問題,卻不曾料到很快孩子他另一個爹就要找上門了。
講真的,當元始在自己殿中看到通天的那一刻,他心裏是比較驚訝的。因為通天是什麽性格,他這個做對手也當哥哥的再清楚不過了。
對於之前通天提議立五帝一事,元始為了自己的布局,沒有半點偏向通天,反倒順帶著在無意間照顧了一下西方二尊。
元始本以為,這件事足以將通天得罪到再也不會主動來登自己的門。而這其實也暗合了元始的意,他此時畢竟是有孕之身,而通天就是他肚子裏揣著的孩子的親爹。
保不齊作為聖尊的通天能不能看出來他的異樣。
若是看不出來還好。
那要是看出來了……
雖說未來在獲取通天力量的時候能夠輕鬆一點,但元始卻是絕對不會開心的。他也一點都不想再被通天上一次,更何況,還很可能並不是被上“一”次。
要說起來,通天與元始也不愧是腦迴路差距最大的一對兄弟。
或者說,通天對元始的執念,那絕對是比元始想象中要深許多的。所以,即使之前議立五帝之時,元始的立場與表現令通天大失所望——甚至是令通天有些傷心。但實際上這些年來,每每在空曠之處,通天還是會念起自己心愛的人。
而此時,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就在眼前,通天就算繃著一身截教教主的架子,也總是不自覺地流露出三分喜色。
不過通天本身沒有注意到的是,就是在察覺了他的這三分喜色之後,元始眉目間的神情裏,才更多了那麽點微妙之色——望著自己弟弟,元始在那一刻,甚至在想:通天這莫不是,被他刺激傻了吧?
呃……或許說,陷入愛河的人,本身他就有點傻?
不過話雖如此,元始比起通天來畢竟正經許多。在短暫流露出微妙眼神之後,他很快就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以全然理智的目光去看待通天這一次上門的目的。
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明顯是顯而易見的——無非就是為了玄囂拜入截教一事。
這樣想一想,通天之所以會上門,原因就顯得清晰多了。
軒轅是在人族有著崇高地位與權威的共主,如果這次玄囂真的傷透了他的心,讓他在將來離開之前一咬牙把位置傳給昌意,那麻煩恐怕就大了。
就軒轅跟榆罔的爭鬥過程來看,在倫理綱常逐漸完善的人族內部,這有沒有一個合理合法的繼位理由,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還是十分重要的。
畢竟,在如今的人族,最有賢名的是玄囂昌意兄弟兩個。而各個部落對於這對兄弟,也都是分別支持,以達到如今近乎相庭抗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