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遜,四月初八,李莫愁也為郭默誕下一子。
這個名字,卻是李莫愁自己取的,郭默隻是無奈地笑笑,沒有說什麽。
他不覺得,他的兒子們,會鬧出不可收拾的局麵。
隻要有他在,這幾個小子,真有敢炸刺的,郭默會好好地跟他聊聊天。
“元帥府”裏還是熱鬧了一番,春耕已過,跟去年同期相比,郭默這河南五州府之地,增加了近八十萬人口。
卻多開墾了兩百萬畝田地,有一部分是軍屯,但更多的是進入這五州府之地的流民所開墾的。
單單糧種問題,就忙壞了河南經略安撫使杜杲,好在有驚無險,還是趕在最後時節,完成了最後一批耕種。
郭遜,這個老郭家的老五,隨著他的降生,也像老四一樣,老天狠狠下了幾天雨。
正是麥子拔節的時候,這場雨來得也真是及時。
“二妹,這遜哥兒的生辰可真是好,那可是釋迦摩尼誕生的日子啊。”
黃蓉一手抱著小郭遜,一邊還不忘打趣躺在床上的李莫愁。
“大姐,可不敢這麽說,萬一衝撞了佛祖,那可如何是好?”
做了母親的李莫愁,竟然莫名地少了一分戾氣,有了孩子,這個世界上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牽掛。
“你們在聊什麽呢?”
郭默一撩簾子走了進來,隨手搬了把凳子坐在床前。
“我方才說遜哥兒跟釋迦摩尼同一天出生,二妹還擔心褻瀆了佛祖呢。”
黃蓉輕輕地把小郭遜遞給了郭默。
孩子已經出生十幾天了,為生他卻是費了一番波折,也幸虧是李莫愁體格好,換個人真未必能經得住折騰。
“釋迦摩尼是迦毗羅衛王國的王子,咱們遜哥兒也是大宋的小皇孫,這身份地位未必就比他低。”
“將來無論學文練武,總能成就一番事業,我郭默的兒子又豈能是庸庸碌碌之輩?”
看著郭默和黃蓉,二人都對小郭遜如此喜歡,李莫愁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爹爹,方才趙太師和程太保去‘紅雨閣’找您,我讓他們先在前廳用茶了。”
這時候,小郭襄從外邊跑了進來,一到屋裏就黏上了郭默。
別看郭默有了這麽多孩子,要算上趙思默,他都有六個兒子了,卻隻有郭襄這麽一個女兒。
原本就對這小丫頭視若珍寶,現在有這麽多兒子對比著,更是對小丫頭稀罕的不得了。
“默哥哥,你就先去忙正事吧,兩位先生找你,想來是有什麽大事發生。”
無論是黃蓉,還是李莫愁,在這方麵還都是深明大義之人,從來不會因為後宅的事情,耽誤郭默的政事。
“好吧,不過這個時辰過來,即便真有什麽大事,估計也得先蹭頓午飯再說。”
郭默抬頭瞅了一眼窗外的太陽,已經快午時過半了。
“默哥哥,你啊,就這張嘴不饒人,快去吧,我一會兒就讓聽香送一桌酒席過去,午飯我就在二妹這裏用了。”
黃蓉趕忙又將小郭遜從郭默手裏接過來,這小家夥居然一直睡著就沒醒了,也不知道自己被換來換去的。
郭家這老四老五,都算是有特點之人,老四就是那位“雷震子”,生下來就特能吃。
現在八個多月大,卻比別的一周歲的孩子,都要大上一圈。
而這個老五,隻有一個嗜好就是睡覺,很少能看到他睜眼的時候,天天就吃了睡、睡了吃。
小郭襄卻是順勢跟了出來,她不樂意在黃蓉麵前立規矩,更喜歡同郭默待在一起。
轉過年頭,六歲的小郭襄,隻要郭默不是在處理特殊的事情,都喜歡待在爹爹的旁邊,哪怕是端茶倒水呢,還美其名曰“給爹爹當丫鬟”。
郭默算是見識過這“小丫鬟”的水平,自己兩套心愛的茶具,沒幾天連一套也沒能幸免,全都“玉碎”在小郭襄的手裏。
她還振振有詞地說,“爹爹,你這茶壺、茶碗,怎麽就不能做成鐵的呢?”
“襄兒,一會兒我跟兩位先生談事情,你就乖乖在旁邊吃飯,吃完了自己找龍姐姐玩去——”
牽著小郭襄的手,兩人出了“秋心苑”,來到“紅雨閣”。
“殿下,老臣沒打擾到您吧?”
郭默由燕王變成太子之後,趙汝述的態度多少有些變化,而老程珌卻依舊我行我素。
“哈哈,怎麽可能,正好中午想喝兩杯,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兩位先生好——”
從今年春天開始,“元帥府”裏也多出來一處小學堂,暫時學生隻有一個,就是小郭襄。
這要是在桃花島,她也會跟著那幾個小子去讀書的,到了洛陽城,已經算是耽誤了一年時間了。
因此,今年春天一到,由黃蓉這位太子妃親自出麵,央請趙汝述和程珌兩位,為小郭襄的日常講師。
好在小郭襄也不是天天去讀書,每隔一日會在小學堂讀上半天書,其他的時間,更多的還是跟著小龍女一起練功。
那麽調皮的小郭襄,現在見到這二位,居然異常的乖巧,畢恭畢敬地給兩位老先生行禮。
“哈哈,小襄兒,你爹爹的極品‘英雄醉’還有嗎?幫先生找幾壇出來唄——”
老程珌一把將小襄兒抱了過去,大家都知道郭默最在意的孩子,就是眼前這個小襄兒,因此誰見了小郭襄都要親近一些。
“哈哈,老程啊,你哪次到我這裏來,沒管你酒喝啊?不過酒大傷身,在你練會李道長那套‘全真大道歌’之前,還是收斂一下的好。”
現在,李誌常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一定會在洛陽城的中心廣場,親自傳授眾人“全真大道歌”。
廣場的兩側牆壁上,也有簡易版“全真大道歌”完整的口訣,甚至還有簡筆畫勾勒出來的動作示意圖。
平時,也有很多人在廣場上練習,隻是每逢李誌常傳授的日子,聚攏的人更多些而已。
郭默也曾偷偷去過一次,當然場地中幾乎都是男性,而且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非常少。
時代的局限性,即便強如郭默也沒辦法硬性改變,不像後世的廣場舞,那種全民運動的場景,恐怕很難在大宋朝複刻。
“二位,不至於就是來蹭頓飯吧?”
少時,有兩名“虎賁軍”一推門,聽香提著一個大食盒從外麵走了進來。
兩百名“虎賁軍”,二月中就已經到位了。
在三月底之前,郭默已經完整地將“大漠八法”前四層,和他所創的“萬勝刀法”都傳授了下去。
尤其是那套“萬勝刀法”,可單人練習,也可雙人合練,最多的時候,可以八人合練。
軍中之人,原本就接觸過簡單的陣法,隻是在郭默這套刀法裏,兩人同使可謂“兩儀刀法”,八人同使則為“八卦刀法”。
畢竟這些人的實力有限,變成合擊之術,能夠短時間內將攻擊的威力有效加成。
從四月開始,這兩百人就做了分工。
每天一百人留在東跨院練功,另外一百人,則駐守在“元帥府”各個崗位上。
或為某宅院的護衛,比如“秋心苑”、“紅雨閣”這樣的,每處都有四名“虎賁軍”被分過來。
也有一些,則扮成灑掃的花匠、雜役什麽的。
“元帥府”裏的人當然知道是怎麽迴事,這畢竟是用來防範外來人的侵擾。
讓他們盡快徹底地熟悉“元帥府”的各處地形,盡快熟知府中的各種人物,也方便更好地保護“元帥府”。
陸冠英、李誌常和武南天三人,更是分成了三波,每人值守四個時辰,確保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有人在統領這些“虎賁軍”。
“殿下,您收這兩百名弟子可是神來之筆啊,以老朽看,過得三五年這幫小子恐怕都不弱於軍中的悍將啊。”
趙汝述是知道的,為了培養這幫人,從他手中支取了多少財物,這份投入,比起那些名門大派,也不遑多讓。
“沒辦法,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這裏邊倒還真有幾個苗子,好生培養也許會能有幾個不錯的幫手。”
“殿下,既然這兩百人已經算是您的弟子,老夫看就不能統稱為‘虎賁軍’了,應該再另起一個名號才是。”
旁邊的老程珌,吧嗒了一口酒道。
關於這個問題,黃蓉也曾經向郭默提出過,郭默卻一直沒想好。
叫個什麽機構的名字,顯得很是生分,要是起一個門派的名稱,卻又有些格格不入。
“不知二位先生有何建議?實不相瞞,在下一時也沒想到太合適的名號。”
郭默親自給二老滿上,既然這二位當麵提出來了,或許已經成竹在胸也說不準。
“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已經二十二三歲,年齡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好好培養幾年,至少能夠替殿下效力二三十年。”
“但凡君王禁衛,皆是忠貞悍勇之士,殿下又是武學奇才,親自培養出來的人,自然整體實力也會遠超前人,因此不好延用前人的名號。”
“周天子時,就有‘虎賁’一軍,如今已經被我所用。漢時是為‘羽林’,隋朝的‘十二衛’,唐朝的‘左右衛’,到本朝更名為‘禁軍’。”
“這些往往都是數量龐大的,且以軍隊形式出現的,而殿下培養出來這些人,一個個更是文武兼備之人,老朽有一名號相贈‘錦衣’——”
趙汝述調了半天書袋,最終說出“錦衣”二字。
郭默的眼睛頓時就放大了,“錦衣衛”嗎?
“殿下,莫非覺得老趙所提名號不合適?”
見郭默久久不曾言語,一旁的老程珌也放下了碗快。
“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錦衣”這個名號,是老程珌和趙汝述共同研究出來的,本想著跟郭默一提,對方就會接受的,沒想到都半天了,郭默還在猶豫。
難道,這個名號還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地方?
他們怎麽會想到,郭默在考慮這個名號給予後人的印象和影響。
“也沒什麽不妥,橫豎隻是一個名號罷了,就按照二位所提安排吧,不過這兩百人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每日的訓練,和保護整個府邸的安全。”
不好的名號,也都是人為給搞壞的,郭默有信心“錦衣”在他的手上,走上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真到了那一天,自己要離開朝堂了,大不了將“錦衣”拆散,甚至直接轉化為武林門派也未可知。
“殿下,杜安撫使送來一份奏報,我想殿下應該很感興趣。”
老程珌從袍袖中抽出一份奏報,笑嗬嗬地遞給了郭默。
這個杜杲挺有意思,原本他的官衙是在洛陽城裏的,郭默落腳洛陽城這兩年,杜杲卻很少在洛陽城裏待著。
總是在下邊的幾個州府溜達,美其名曰“視察”。
這次借著“春種”的幌子出去了,這都快兩個月了,現在落腳到了最後依附的許州。
許州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絕大多數的百姓都來自於大金國,當然,許州的知州也是來自於大金國,正是耶律楚材。
別說,這耶律楚材還真是一個實幹的主,短短半年多的時間,他就親自跑遍了新形成的一百三十多個村鎮。
出現在許州府衙的時間,比起田間地頭,或者村鎮搭建現場,那簡直就沒得比的。
在這方麵,耶律楚材倒是跟現在的杜杲很相像。
因此,當二人在許州的地頭碰麵時,都是一副老農的打扮,當然周圍也暗中有“嶽家軍”的勇士護衛著。
畢竟,這幾十萬人都是從大金國過來的,萬一出一點紕漏就後悔莫及了。
郭默接過了老程珌遞上來的奏報,原來這奏報的末尾,竟然是杜杲和耶律楚材的聯名。
其實,針對大金國的事情,郭默從內心裏盡量避免讓耶律楚材參與,不是對他的不信任,而完全是一種保護。
很多人在麵對故國時,或多或少地,總有一些感情上的羈絆在裏邊。
大金國又要鬧糧荒了,去年的冬小麥就沒種上,本打算春耕的時候,補種一下其他的糧食,哪怕種些蔬菜也能緩解一些。
可惜,去年的大饑荒,百姓們連糧種都吃完了,還拿什麽來播種?
老辦法,繼續向洛陽城的郭默求助。
在“元帥府”裏,又是等李莫愁生產,又是在忙著訓練那二百個小子,郭默哪有心思管這檔子事?就隨手丟給了河南經略安撫使杜杲。
杜杲也為難啊,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自己還在為多開墾出來的土地糧種發愁呢,又怎麽可能有餘力去幫助大金國?
就這樣,大金國再次完美地錯過了春耕。
家中已經快斷糧了,再過幾個月的秋收,又沒有半點希望,你讓這些老百姓怎麽辦?
於是乎,就產生了兩大流向。
郭默麾下這五州府之地是一個,很多大金國的百姓,已經帶著僅有的糧食,拖家帶口地向西而來。
這是杜杲奏報的重點,現在的耕作水平,比起後世差得也太遠了,又沒有高產的糧食作物。
最高產的,應當算是一年三熟的稻米了,這河南之地的氣候和水分還不適應。
去年接納了近八十萬饑民,已經算是河南五州的極限了,如果再來幾十萬人,不僅大金國元氣大傷,郭默這邊也會難受得要死。
第二個流向,卻是大金國南部的蔡州和潁州。
去年,因為糧荒,大金的軍隊出現了逃兵。
大金皇帝完顏守緒,趁機又裁掉了一些軍卒,這些人就聚嘯山林、落草為寇,盤桓在南部的蔡州和潁州一帶的山區。
完顏守緒也曾派兵過去征剿,派的兵多了,他擔心汴梁城的防務出問題,派的兵少了,卻又於事無補。
來來迴迴三五次之後,雙方也就沒真正打起來,畢竟都是曾經的同袍,有些人還曾經是上下級關係,甚至是親友。
剿了幾次,聚嘯山林的金軍棄卒草寇,反而“獲得”了一些額外的糧食,隊伍竟然也壯大了許多。
就像到了今年春天,蔡州和潁州一帶,大大小小的草寇竟然有三十多處,最大的三處兵力都在千人以上。
他們之中,甚至有人偷偷派人聯係在許州當知州的耶律楚材。
郭默用三十萬石糧食,換得一個耶律楚材的壯舉,早已傳遍天下。
別的地方的人,不知道會如何評價此事,但是大金國的人,卻有很多人在背地裏給郭默豎大拇指。
現在,糧荒眼看著要再次上演,很多百姓也提前自謀生路,甚至叫走了在金軍中當兵的子弟。
到處兵荒馬亂的,光有老人、婦女和孩子,長途跋涉的總是會有安全隱患。
於是乎,軍中的子弟又出現了三三兩兩的逃亡,甚至帶走了配發的糧食、武器和戰馬。
軍中的將領也無能為力,隻能一級一級往上奏報,最終還是落到完顏守緒的手中。
“啪——”
又有東西被摔碎的聲音。
“刁民、**,都是一幫不顧大金利益的孬種——”
“陛下,還請您早做決斷為好,咳咳咳......”
又過了一年,師安石就又老了一歲,不知道是因為年老體衰,還是為國事所愁,這半年來師安石的身體每況愈下。
現在,站在龍德宮裏的師安石,頭發也不如去年茂密了,身體更顯得句僂,還不停地咳嗽著。
“師老,您可要保重身體了,您要是倒了,讓朕今後向誰人問策去?”
看到師安石可憐的樣子,完顏守緒也是一陣心疼。
親自走過來,拉過一副繡墩,扶著師安石坐下。
“嗬嗬,陛下,老臣的身子骨還行,恐怕一時半刻還死不了。不過,我大金此時的情景著實堪憂啊。”
完顏守緒對師安石的態度,讓這位老臣一時感動不已,內心卻知道這大金國恐怕跟自己的身體一樣,時日無多了。
完顏守緒想了想,揮手讓龍德宮中伺候的內侍和宮女都出去了。
“師老,以您之見,我們現在還能怎樣換來糧食?”
完顏守緒也拉了副繡墩,緊挨著師安石坐了下來。
“換糧食?老臣沒明白陛下的意思?”
師安石有些迷茫地看著眼前的完顏守緒。
“師老,去年糧荒時,咱們用一個許州,用一個耶律楚材,就換了三十萬石糧食,外加釋放了近八十萬饑民。”
“如今,咱們手中尚有衛州、蔡州、潁州、徐州四州,以及開封、歸德兩府,還有朝中這些文臣武將。以師老看,何人何地能有去年許州和耶律楚材的價值。”
等耶律守緒說完,老眼昏花的師安石徹底驚呆了。
“陛下,你?——”
老頭子用手點指著完顏守緒,一時間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麽。
“師老,朕也知道這樣做有些飲鴆止渴,但是,不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大金國根本就沒有未來可言。”
“無論是州府,或者是文武重臣,哪一樣朕也舍不得,可是不這樣就拿不到糧食,你讓朕怎麽去養活八萬金國勇士。”
“哦,根據完顏賽不樞密使昨日拿過來的奏報,現在已經沒有八萬人了,隻有六萬出頭。”
“這樣也好,還能節省一些糧食,兵在精而不在多嘛......”
完顏守緒還在自顧自地說著,師安石的心卻已沉到了穀底。
“陛下,軍國大事,陛下完全可以一言而決。老臣老眼昏花,又體弱多病,就先迴去了。”
“陛下,您多保重吧——”
師安石掙紮地從繡墩上站了起來,衝著完顏守緒深深地施了一禮。
然後,轉身離開了龍德宮。
正午的陽光,照耀在師安石的身上,他卻沒來由的打了一個寒顫。
......
“殿下,您看他們所奏,咱們是不是該有一個章程?”
終於該收網了嗎?
“二位,大金國民間已經沒有了糧食,去年送給他們那三十萬石,恐怕最多也就再能支撐一兩個月。”
“金軍剩下六萬多,卻有一萬多人,是掌握在黃河北岸的崔立手裏。”
“自從上次河北大戰之後,這位崔立將軍死守著衛州城,就連金國皇帝連發了幾道詔書,他都沒迴汴梁去。”
“看來,我們真正要對付的,隻是守衛在汴梁城附近的四萬多人馬,出動五萬‘嶽家軍’足夠了。”
到現在為止,“嶽家軍”的人數已經達到八萬,在郭默眼裏,真正算是訓練有素的,還是最初那五萬人。
“趙長史,先寫一道‘告金國百姓書’,務必金國六州府之地,每處都要散播五百份以上。”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大宋看不得金國百姓受災難,將於一個半月之後,六月初一發動對金國的傾國之戰。”
“奉勸金國的百姓和軍隊,務必在六月初一之前,從軍中勸迴自家的子弟,等大宋一統金國之時,他們可以帶著武器、盔甲、戰馬和軍中的信物,來換取三百斤糧食或三十畝永業田。”
“大金國的皇族,凡活捉一人送來者,獎賞兩百斤糧食。當然,能將金國皇帝完顏守緒送來者,給糧食一千石。”
“殿下,您也太......堂堂一個金國皇帝,才值一千石,這比起晉卿來可差著十萬八千裏啊,哈哈哈——”
老程珌也知道郭默這是在埋汰人,也不加勸阻,直接站起身來,借著郭默的紙筆,刷刷點點,一揮而就。
老程珌幹了多年的禮部尚書,算是專業的外交官,寫出來的東西,比起郭默所說,還要尖酸刻薄一些。
“另外,傳令給嶽翱,讓他現在就集結五萬最強的‘嶽家軍’,在許州邊境不停地操演練。”
“提前兩天吧,五月二十八日晚間,就殺過邊境,直接殺往汴梁城。”
“再通知金國境內‘聽風’的人,將所有戰鬥人員都向汴梁城移動,防止完顏守緒逃竄,即便是逃竄了,也要第一時間給咬住了。”
“殿下,您方才說是六月初一,現在又......”
趙汝述還覺得郭默這樣出爾反爾,是不是會有損大宋太子殿下的清譽?
“哈哈,老趙啊,對待敵人哪有那麽實誠的?這就叫做兵不厭詐。”
“再說了,就算是到時候有人詬病,大不了治嶽翱那小子一個‘不聽號令’的罪名,他再上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自辯折子就行了。”
趙汝述想了想,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看來,比智謀自己還可以,比無恥,好吧,那也是智謀的一部分。
一封“告知書”,一封軍令,一明一暗兩種方式發了出去。
頓時,在大金國僅存的六州之地上,就掀起了一陣狂潮。
“混賬,這個可惡的趙昊,他是什麽意思?難道朕才值一千石糧食嗎?”
完顏守緒再次在龍德宮內發怒了。
站在宮裏的幾位重臣,一個個都沒敢說話,心裏卻在暗自腹誹。
“都什麽時候了,陛下怎麽還在計較自己的身價?”
“樞密使,崔立他現在是什麽態度?”
對於這個自己親手放出去的領兵大將,完顏守緒早就感到極其的不滿,既是對崔立本人,也是對他自己。
完顏賽不猶豫了一下,還是咬著牙說道。
“陛下,崔立前天來書,索要十萬石糧食。他說‘皇帝不差餓兵’,總不能讓他的人餓著肚子來勤王吧?”
“哈哈,他的人?大金的軍士,什麽時候成了他崔立的人了?”
“完顏康呢?完顏康那邊派人去聯絡沒?”
完顏康,還是大金國上一任皇帝放出去的。
完顏守緒繼位後,根本就沒有跟對方有過聯係,現在麵臨滅國之危了,才將遠在西夏的完顏康想起來。
“陛下,老臣連續派了五波信使,卻如石沉大海,一去不迴。也不知道是沒送出去,還是說完顏康收到了信息,沒有答複。”
完顏賽不更是無奈,當初他就勸過完顏守緒,正式派人過去冊封一下完顏康,反正你冊封不冊封,對方趙王的事實都是存在的。
如果去冊封一下,將來也許還有用到對方的事情。
現世報,來得好快啊——
這個名字,卻是李莫愁自己取的,郭默隻是無奈地笑笑,沒有說什麽。
他不覺得,他的兒子們,會鬧出不可收拾的局麵。
隻要有他在,這幾個小子,真有敢炸刺的,郭默會好好地跟他聊聊天。
“元帥府”裏還是熱鬧了一番,春耕已過,跟去年同期相比,郭默這河南五州府之地,增加了近八十萬人口。
卻多開墾了兩百萬畝田地,有一部分是軍屯,但更多的是進入這五州府之地的流民所開墾的。
單單糧種問題,就忙壞了河南經略安撫使杜杲,好在有驚無險,還是趕在最後時節,完成了最後一批耕種。
郭遜,這個老郭家的老五,隨著他的降生,也像老四一樣,老天狠狠下了幾天雨。
正是麥子拔節的時候,這場雨來得也真是及時。
“二妹,這遜哥兒的生辰可真是好,那可是釋迦摩尼誕生的日子啊。”
黃蓉一手抱著小郭遜,一邊還不忘打趣躺在床上的李莫愁。
“大姐,可不敢這麽說,萬一衝撞了佛祖,那可如何是好?”
做了母親的李莫愁,竟然莫名地少了一分戾氣,有了孩子,這個世界上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牽掛。
“你們在聊什麽呢?”
郭默一撩簾子走了進來,隨手搬了把凳子坐在床前。
“我方才說遜哥兒跟釋迦摩尼同一天出生,二妹還擔心褻瀆了佛祖呢。”
黃蓉輕輕地把小郭遜遞給了郭默。
孩子已經出生十幾天了,為生他卻是費了一番波折,也幸虧是李莫愁體格好,換個人真未必能經得住折騰。
“釋迦摩尼是迦毗羅衛王國的王子,咱們遜哥兒也是大宋的小皇孫,這身份地位未必就比他低。”
“將來無論學文練武,總能成就一番事業,我郭默的兒子又豈能是庸庸碌碌之輩?”
看著郭默和黃蓉,二人都對小郭遜如此喜歡,李莫愁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爹爹,方才趙太師和程太保去‘紅雨閣’找您,我讓他們先在前廳用茶了。”
這時候,小郭襄從外邊跑了進來,一到屋裏就黏上了郭默。
別看郭默有了這麽多孩子,要算上趙思默,他都有六個兒子了,卻隻有郭襄這麽一個女兒。
原本就對這小丫頭視若珍寶,現在有這麽多兒子對比著,更是對小丫頭稀罕的不得了。
“默哥哥,你就先去忙正事吧,兩位先生找你,想來是有什麽大事發生。”
無論是黃蓉,還是李莫愁,在這方麵還都是深明大義之人,從來不會因為後宅的事情,耽誤郭默的政事。
“好吧,不過這個時辰過來,即便真有什麽大事,估計也得先蹭頓午飯再說。”
郭默抬頭瞅了一眼窗外的太陽,已經快午時過半了。
“默哥哥,你啊,就這張嘴不饒人,快去吧,我一會兒就讓聽香送一桌酒席過去,午飯我就在二妹這裏用了。”
黃蓉趕忙又將小郭遜從郭默手裏接過來,這小家夥居然一直睡著就沒醒了,也不知道自己被換來換去的。
郭家這老四老五,都算是有特點之人,老四就是那位“雷震子”,生下來就特能吃。
現在八個多月大,卻比別的一周歲的孩子,都要大上一圈。
而這個老五,隻有一個嗜好就是睡覺,很少能看到他睜眼的時候,天天就吃了睡、睡了吃。
小郭襄卻是順勢跟了出來,她不樂意在黃蓉麵前立規矩,更喜歡同郭默待在一起。
轉過年頭,六歲的小郭襄,隻要郭默不是在處理特殊的事情,都喜歡待在爹爹的旁邊,哪怕是端茶倒水呢,還美其名曰“給爹爹當丫鬟”。
郭默算是見識過這“小丫鬟”的水平,自己兩套心愛的茶具,沒幾天連一套也沒能幸免,全都“玉碎”在小郭襄的手裏。
她還振振有詞地說,“爹爹,你這茶壺、茶碗,怎麽就不能做成鐵的呢?”
“襄兒,一會兒我跟兩位先生談事情,你就乖乖在旁邊吃飯,吃完了自己找龍姐姐玩去——”
牽著小郭襄的手,兩人出了“秋心苑”,來到“紅雨閣”。
“殿下,老臣沒打擾到您吧?”
郭默由燕王變成太子之後,趙汝述的態度多少有些變化,而老程珌卻依舊我行我素。
“哈哈,怎麽可能,正好中午想喝兩杯,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兩位先生好——”
從今年春天開始,“元帥府”裏也多出來一處小學堂,暫時學生隻有一個,就是小郭襄。
這要是在桃花島,她也會跟著那幾個小子去讀書的,到了洛陽城,已經算是耽誤了一年時間了。
因此,今年春天一到,由黃蓉這位太子妃親自出麵,央請趙汝述和程珌兩位,為小郭襄的日常講師。
好在小郭襄也不是天天去讀書,每隔一日會在小學堂讀上半天書,其他的時間,更多的還是跟著小龍女一起練功。
那麽調皮的小郭襄,現在見到這二位,居然異常的乖巧,畢恭畢敬地給兩位老先生行禮。
“哈哈,小襄兒,你爹爹的極品‘英雄醉’還有嗎?幫先生找幾壇出來唄——”
老程珌一把將小襄兒抱了過去,大家都知道郭默最在意的孩子,就是眼前這個小襄兒,因此誰見了小郭襄都要親近一些。
“哈哈,老程啊,你哪次到我這裏來,沒管你酒喝啊?不過酒大傷身,在你練會李道長那套‘全真大道歌’之前,還是收斂一下的好。”
現在,李誌常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一定會在洛陽城的中心廣場,親自傳授眾人“全真大道歌”。
廣場的兩側牆壁上,也有簡易版“全真大道歌”完整的口訣,甚至還有簡筆畫勾勒出來的動作示意圖。
平時,也有很多人在廣場上練習,隻是每逢李誌常傳授的日子,聚攏的人更多些而已。
郭默也曾偷偷去過一次,當然場地中幾乎都是男性,而且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非常少。
時代的局限性,即便強如郭默也沒辦法硬性改變,不像後世的廣場舞,那種全民運動的場景,恐怕很難在大宋朝複刻。
“二位,不至於就是來蹭頓飯吧?”
少時,有兩名“虎賁軍”一推門,聽香提著一個大食盒從外麵走了進來。
兩百名“虎賁軍”,二月中就已經到位了。
在三月底之前,郭默已經完整地將“大漠八法”前四層,和他所創的“萬勝刀法”都傳授了下去。
尤其是那套“萬勝刀法”,可單人練習,也可雙人合練,最多的時候,可以八人合練。
軍中之人,原本就接觸過簡單的陣法,隻是在郭默這套刀法裏,兩人同使可謂“兩儀刀法”,八人同使則為“八卦刀法”。
畢竟這些人的實力有限,變成合擊之術,能夠短時間內將攻擊的威力有效加成。
從四月開始,這兩百人就做了分工。
每天一百人留在東跨院練功,另外一百人,則駐守在“元帥府”各個崗位上。
或為某宅院的護衛,比如“秋心苑”、“紅雨閣”這樣的,每處都有四名“虎賁軍”被分過來。
也有一些,則扮成灑掃的花匠、雜役什麽的。
“元帥府”裏的人當然知道是怎麽迴事,這畢竟是用來防範外來人的侵擾。
讓他們盡快徹底地熟悉“元帥府”的各處地形,盡快熟知府中的各種人物,也方便更好地保護“元帥府”。
陸冠英、李誌常和武南天三人,更是分成了三波,每人值守四個時辰,確保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有人在統領這些“虎賁軍”。
“殿下,您收這兩百名弟子可是神來之筆啊,以老朽看,過得三五年這幫小子恐怕都不弱於軍中的悍將啊。”
趙汝述是知道的,為了培養這幫人,從他手中支取了多少財物,這份投入,比起那些名門大派,也不遑多讓。
“沒辦法,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這裏邊倒還真有幾個苗子,好生培養也許會能有幾個不錯的幫手。”
“殿下,既然這兩百人已經算是您的弟子,老夫看就不能統稱為‘虎賁軍’了,應該再另起一個名號才是。”
旁邊的老程珌,吧嗒了一口酒道。
關於這個問題,黃蓉也曾經向郭默提出過,郭默卻一直沒想好。
叫個什麽機構的名字,顯得很是生分,要是起一個門派的名稱,卻又有些格格不入。
“不知二位先生有何建議?實不相瞞,在下一時也沒想到太合適的名號。”
郭默親自給二老滿上,既然這二位當麵提出來了,或許已經成竹在胸也說不準。
“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已經二十二三歲,年齡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好好培養幾年,至少能夠替殿下效力二三十年。”
“但凡君王禁衛,皆是忠貞悍勇之士,殿下又是武學奇才,親自培養出來的人,自然整體實力也會遠超前人,因此不好延用前人的名號。”
“周天子時,就有‘虎賁’一軍,如今已經被我所用。漢時是為‘羽林’,隋朝的‘十二衛’,唐朝的‘左右衛’,到本朝更名為‘禁軍’。”
“這些往往都是數量龐大的,且以軍隊形式出現的,而殿下培養出來這些人,一個個更是文武兼備之人,老朽有一名號相贈‘錦衣’——”
趙汝述調了半天書袋,最終說出“錦衣”二字。
郭默的眼睛頓時就放大了,“錦衣衛”嗎?
“殿下,莫非覺得老趙所提名號不合適?”
見郭默久久不曾言語,一旁的老程珌也放下了碗快。
“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錦衣”這個名號,是老程珌和趙汝述共同研究出來的,本想著跟郭默一提,對方就會接受的,沒想到都半天了,郭默還在猶豫。
難道,這個名號還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地方?
他們怎麽會想到,郭默在考慮這個名號給予後人的印象和影響。
“也沒什麽不妥,橫豎隻是一個名號罷了,就按照二位所提安排吧,不過這兩百人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每日的訓練,和保護整個府邸的安全。”
不好的名號,也都是人為給搞壞的,郭默有信心“錦衣”在他的手上,走上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真到了那一天,自己要離開朝堂了,大不了將“錦衣”拆散,甚至直接轉化為武林門派也未可知。
“殿下,杜安撫使送來一份奏報,我想殿下應該很感興趣。”
老程珌從袍袖中抽出一份奏報,笑嗬嗬地遞給了郭默。
這個杜杲挺有意思,原本他的官衙是在洛陽城裏的,郭默落腳洛陽城這兩年,杜杲卻很少在洛陽城裏待著。
總是在下邊的幾個州府溜達,美其名曰“視察”。
這次借著“春種”的幌子出去了,這都快兩個月了,現在落腳到了最後依附的許州。
許州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絕大多數的百姓都來自於大金國,當然,許州的知州也是來自於大金國,正是耶律楚材。
別說,這耶律楚材還真是一個實幹的主,短短半年多的時間,他就親自跑遍了新形成的一百三十多個村鎮。
出現在許州府衙的時間,比起田間地頭,或者村鎮搭建現場,那簡直就沒得比的。
在這方麵,耶律楚材倒是跟現在的杜杲很相像。
因此,當二人在許州的地頭碰麵時,都是一副老農的打扮,當然周圍也暗中有“嶽家軍”的勇士護衛著。
畢竟,這幾十萬人都是從大金國過來的,萬一出一點紕漏就後悔莫及了。
郭默接過了老程珌遞上來的奏報,原來這奏報的末尾,竟然是杜杲和耶律楚材的聯名。
其實,針對大金國的事情,郭默從內心裏盡量避免讓耶律楚材參與,不是對他的不信任,而完全是一種保護。
很多人在麵對故國時,或多或少地,總有一些感情上的羈絆在裏邊。
大金國又要鬧糧荒了,去年的冬小麥就沒種上,本打算春耕的時候,補種一下其他的糧食,哪怕種些蔬菜也能緩解一些。
可惜,去年的大饑荒,百姓們連糧種都吃完了,還拿什麽來播種?
老辦法,繼續向洛陽城的郭默求助。
在“元帥府”裏,又是等李莫愁生產,又是在忙著訓練那二百個小子,郭默哪有心思管這檔子事?就隨手丟給了河南經略安撫使杜杲。
杜杲也為難啊,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自己還在為多開墾出來的土地糧種發愁呢,又怎麽可能有餘力去幫助大金國?
就這樣,大金國再次完美地錯過了春耕。
家中已經快斷糧了,再過幾個月的秋收,又沒有半點希望,你讓這些老百姓怎麽辦?
於是乎,就產生了兩大流向。
郭默麾下這五州府之地是一個,很多大金國的百姓,已經帶著僅有的糧食,拖家帶口地向西而來。
這是杜杲奏報的重點,現在的耕作水平,比起後世差得也太遠了,又沒有高產的糧食作物。
最高產的,應當算是一年三熟的稻米了,這河南之地的氣候和水分還不適應。
去年接納了近八十萬饑民,已經算是河南五州的極限了,如果再來幾十萬人,不僅大金國元氣大傷,郭默這邊也會難受得要死。
第二個流向,卻是大金國南部的蔡州和潁州。
去年,因為糧荒,大金的軍隊出現了逃兵。
大金皇帝完顏守緒,趁機又裁掉了一些軍卒,這些人就聚嘯山林、落草為寇,盤桓在南部的蔡州和潁州一帶的山區。
完顏守緒也曾派兵過去征剿,派的兵多了,他擔心汴梁城的防務出問題,派的兵少了,卻又於事無補。
來來迴迴三五次之後,雙方也就沒真正打起來,畢竟都是曾經的同袍,有些人還曾經是上下級關係,甚至是親友。
剿了幾次,聚嘯山林的金軍棄卒草寇,反而“獲得”了一些額外的糧食,隊伍竟然也壯大了許多。
就像到了今年春天,蔡州和潁州一帶,大大小小的草寇竟然有三十多處,最大的三處兵力都在千人以上。
他們之中,甚至有人偷偷派人聯係在許州當知州的耶律楚材。
郭默用三十萬石糧食,換得一個耶律楚材的壯舉,早已傳遍天下。
別的地方的人,不知道會如何評價此事,但是大金國的人,卻有很多人在背地裏給郭默豎大拇指。
現在,糧荒眼看著要再次上演,很多百姓也提前自謀生路,甚至叫走了在金軍中當兵的子弟。
到處兵荒馬亂的,光有老人、婦女和孩子,長途跋涉的總是會有安全隱患。
於是乎,軍中的子弟又出現了三三兩兩的逃亡,甚至帶走了配發的糧食、武器和戰馬。
軍中的將領也無能為力,隻能一級一級往上奏報,最終還是落到完顏守緒的手中。
“啪——”
又有東西被摔碎的聲音。
“刁民、**,都是一幫不顧大金利益的孬種——”
“陛下,還請您早做決斷為好,咳咳咳......”
又過了一年,師安石就又老了一歲,不知道是因為年老體衰,還是為國事所愁,這半年來師安石的身體每況愈下。
現在,站在龍德宮裏的師安石,頭發也不如去年茂密了,身體更顯得句僂,還不停地咳嗽著。
“師老,您可要保重身體了,您要是倒了,讓朕今後向誰人問策去?”
看到師安石可憐的樣子,完顏守緒也是一陣心疼。
親自走過來,拉過一副繡墩,扶著師安石坐下。
“嗬嗬,陛下,老臣的身子骨還行,恐怕一時半刻還死不了。不過,我大金此時的情景著實堪憂啊。”
完顏守緒對師安石的態度,讓這位老臣一時感動不已,內心卻知道這大金國恐怕跟自己的身體一樣,時日無多了。
完顏守緒想了想,揮手讓龍德宮中伺候的內侍和宮女都出去了。
“師老,以您之見,我們現在還能怎樣換來糧食?”
完顏守緒也拉了副繡墩,緊挨著師安石坐了下來。
“換糧食?老臣沒明白陛下的意思?”
師安石有些迷茫地看著眼前的完顏守緒。
“師老,去年糧荒時,咱們用一個許州,用一個耶律楚材,就換了三十萬石糧食,外加釋放了近八十萬饑民。”
“如今,咱們手中尚有衛州、蔡州、潁州、徐州四州,以及開封、歸德兩府,還有朝中這些文臣武將。以師老看,何人何地能有去年許州和耶律楚材的價值。”
等耶律守緒說完,老眼昏花的師安石徹底驚呆了。
“陛下,你?——”
老頭子用手點指著完顏守緒,一時間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麽。
“師老,朕也知道這樣做有些飲鴆止渴,但是,不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大金國根本就沒有未來可言。”
“無論是州府,或者是文武重臣,哪一樣朕也舍不得,可是不這樣就拿不到糧食,你讓朕怎麽去養活八萬金國勇士。”
“哦,根據完顏賽不樞密使昨日拿過來的奏報,現在已經沒有八萬人了,隻有六萬出頭。”
“這樣也好,還能節省一些糧食,兵在精而不在多嘛......”
完顏守緒還在自顧自地說著,師安石的心卻已沉到了穀底。
“陛下,軍國大事,陛下完全可以一言而決。老臣老眼昏花,又體弱多病,就先迴去了。”
“陛下,您多保重吧——”
師安石掙紮地從繡墩上站了起來,衝著完顏守緒深深地施了一禮。
然後,轉身離開了龍德宮。
正午的陽光,照耀在師安石的身上,他卻沒來由的打了一個寒顫。
......
“殿下,您看他們所奏,咱們是不是該有一個章程?”
終於該收網了嗎?
“二位,大金國民間已經沒有了糧食,去年送給他們那三十萬石,恐怕最多也就再能支撐一兩個月。”
“金軍剩下六萬多,卻有一萬多人,是掌握在黃河北岸的崔立手裏。”
“自從上次河北大戰之後,這位崔立將軍死守著衛州城,就連金國皇帝連發了幾道詔書,他都沒迴汴梁去。”
“看來,我們真正要對付的,隻是守衛在汴梁城附近的四萬多人馬,出動五萬‘嶽家軍’足夠了。”
到現在為止,“嶽家軍”的人數已經達到八萬,在郭默眼裏,真正算是訓練有素的,還是最初那五萬人。
“趙長史,先寫一道‘告金國百姓書’,務必金國六州府之地,每處都要散播五百份以上。”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大宋看不得金國百姓受災難,將於一個半月之後,六月初一發動對金國的傾國之戰。”
“奉勸金國的百姓和軍隊,務必在六月初一之前,從軍中勸迴自家的子弟,等大宋一統金國之時,他們可以帶著武器、盔甲、戰馬和軍中的信物,來換取三百斤糧食或三十畝永業田。”
“大金國的皇族,凡活捉一人送來者,獎賞兩百斤糧食。當然,能將金國皇帝完顏守緒送來者,給糧食一千石。”
“殿下,您也太......堂堂一個金國皇帝,才值一千石,這比起晉卿來可差著十萬八千裏啊,哈哈哈——”
老程珌也知道郭默這是在埋汰人,也不加勸阻,直接站起身來,借著郭默的紙筆,刷刷點點,一揮而就。
老程珌幹了多年的禮部尚書,算是專業的外交官,寫出來的東西,比起郭默所說,還要尖酸刻薄一些。
“另外,傳令給嶽翱,讓他現在就集結五萬最強的‘嶽家軍’,在許州邊境不停地操演練。”
“提前兩天吧,五月二十八日晚間,就殺過邊境,直接殺往汴梁城。”
“再通知金國境內‘聽風’的人,將所有戰鬥人員都向汴梁城移動,防止完顏守緒逃竄,即便是逃竄了,也要第一時間給咬住了。”
“殿下,您方才說是六月初一,現在又......”
趙汝述還覺得郭默這樣出爾反爾,是不是會有損大宋太子殿下的清譽?
“哈哈,老趙啊,對待敵人哪有那麽實誠的?這就叫做兵不厭詐。”
“再說了,就算是到時候有人詬病,大不了治嶽翱那小子一個‘不聽號令’的罪名,他再上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自辯折子就行了。”
趙汝述想了想,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看來,比智謀自己還可以,比無恥,好吧,那也是智謀的一部分。
一封“告知書”,一封軍令,一明一暗兩種方式發了出去。
頓時,在大金國僅存的六州之地上,就掀起了一陣狂潮。
“混賬,這個可惡的趙昊,他是什麽意思?難道朕才值一千石糧食嗎?”
完顏守緒再次在龍德宮內發怒了。
站在宮裏的幾位重臣,一個個都沒敢說話,心裏卻在暗自腹誹。
“都什麽時候了,陛下怎麽還在計較自己的身價?”
“樞密使,崔立他現在是什麽態度?”
對於這個自己親手放出去的領兵大將,完顏守緒早就感到極其的不滿,既是對崔立本人,也是對他自己。
完顏賽不猶豫了一下,還是咬著牙說道。
“陛下,崔立前天來書,索要十萬石糧食。他說‘皇帝不差餓兵’,總不能讓他的人餓著肚子來勤王吧?”
“哈哈,他的人?大金的軍士,什麽時候成了他崔立的人了?”
“完顏康呢?完顏康那邊派人去聯絡沒?”
完顏康,還是大金國上一任皇帝放出去的。
完顏守緒繼位後,根本就沒有跟對方有過聯係,現在麵臨滅國之危了,才將遠在西夏的完顏康想起來。
“陛下,老臣連續派了五波信使,卻如石沉大海,一去不迴。也不知道是沒送出去,還是說完顏康收到了信息,沒有答複。”
完顏賽不更是無奈,當初他就勸過完顏守緒,正式派人過去冊封一下完顏康,反正你冊封不冊封,對方趙王的事實都是存在的。
如果去冊封一下,將來也許還有用到對方的事情。
現世報,來得好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