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父(2)


    “文化革命”中,家鄉連遭三年大旱,生活極度拮據,父親卻被誣陷為曆史反革命關進了牛棚。正月十五的下午,母親炒了家中僅有的一疙瘩肉盛在缸子裏,伯父買了四包香煙,讓我給父親送去。我太陽落山時趕到他任教的學校,父親已經遭人毆打過,造反派硬不讓見,我哭著求情,終於在院子裏拐角處見到了父親,他黑瘦得厲害,才問了家裏的一些情況,監管人就在一邊催時間了。父親送我走過拐角,卻將缸子交給我,說:“肉你拿迴去,我把煙留下就是了。”我出了院子的柵欄門,門很高,我隻能隔著柵欄縫兒看父親,我永遠忘不了父親呆呆站在那兒看我的神色。後來,父親帶著一身傷殘被開除公職押送迴家了。那是個中午,我正在山坡上拔草,聽到消息撲迴來,父親已躺在**,一見我抱了我就說:“我害了我娃了!”放聲大哭。父親是教了半輩子書的人,他膽小,又自尊,他受不了這種打擊,迴家後半年內不願出門。但家庭從政治上、經濟上一下子沉淪下來。我們常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自留地的包穀還是嫩的便掰了迴來。包穀顆兒和穗兒一起在碾子上砸了做糊糊吃。麥子不等成熟,就收迴用鍋炒了上磨。全家惟一的指望的是那頭豬,但豬總是長一身紅茸,眼裏出血似的盼它長大了,父親領著我們兄弟將豬拉到十五裏的鎮上去交售,但豬瘦不夠標準,收購站拒絕收。聽說二十裏外的鄰縣一個鎮上標準低,我們決定重新去交,天不明起來,特意給豬喂了最好的食料,使豬肚撐得滾圓。我們卻餓著,父親說:“今日把豬交了,咱父子仨一定去飯館美美吃一頓!”這話極大地刺激了我和弟弟,赤腳冒雨將豬拉到了鎮上。交售豬的隊排得很長,眼看著輪到我們了,收購員卻喊了一聲:“下班了!”關門去吃飯。我們迭聲叫苦,沒有錢去吃飯,又不能離開,而豬卻開始排泄,先是一泡沒完沒了的尿,再是翹了尾巴要拉,弟弟急了,拿腳直踢豬屁股,但最後還是拉下來了,望著那老大的一堆豬糞,我們明白那是多少錢的分量啊。罵豬,又罵收購員,最後就不罵了,因為我和弟弟已經毫無力氣了。直等到下午上班,收購員過來在豬脖子上捏捏,又在豬肚子上揣揣,頭不抬地說:“不夠等級!下一個——”父親首先急了,忙求著說:“按最低等級收了吧。”收購員翻著眼訓道:“白給我也不收哩!”已經去驗下一頭豬了。父親在那裏站了好大一會兒,又過來蹲在豬旁邊,他再沒有說話,手抖著在口袋裏掏煙,但沒有掏出來,扭頭對我們說:“迴吧。”父子仨默默地拉豬迴來,一路上再沒有說肚子饑的話。


    在那苦難的兩年裏,父親耿耿於懷的是他蒙受的冤屈,幾乎過三天五天就要我來寫一份翻案材料寄出去。他那時手抖得厲害,小油燈下他講他的曆史,我逐字書寫,寄出去的材料百分之九十泥牛入海,而父親總是自信十足。家貧買不起紙,到任何地方一發現紙就眼開,拿迴來仔細裁剪,又常常紙色不同,以至後來父子倆談起翻案材料隻說“五色紙”就心照不宣。父親幼年因家貧害過胃疼,後來愈過,但也在那數年間被野菜和稻糠重新傷了胃,這也便是他惡變胃癌的根因。當父親終於冤案昭雪後,星期六的下午他總要在口袋裝上學校的午餐,或許是一片烙餅,或是四個小素包子,我和弟弟便會分別拿了躲到某一處吃得最後連手也舔了,末了還要趴在泉裏喝水漱口咽下去。我們不知道那是父親餓著肚子帶迴來的,最最盼望每個星期六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有一次父親看著我們吃完,問:“香不香?”弟弟說:“香,我將來也要當個教師!”父親笑了笑,別過臉去。我那時稍大,說現在吃了父親的饃饃,將來長大了一定買最好吃的東西孝敬父親。父親退休以後,孩子們都大了,我和弟弟都開始掙錢,父親也不愁沒有饃饃吃,在他六十四歲的生日我買了一盒壽糕,他卻直怨我太浪費了。五月初他病加重,我迴去看望,帶了許多吃食,他卻對什麽也沒了食欲,臨走買了數盒蜂王漿,叮嚀他服完後繼續買,錢我會寄給他的,但在他去世後第五天,村上一個人和我談起來,說是父親服完了那些蜂王漿後曾去商店打問過蜂王漿的價錢,一聽說一盒八元多,他手裏捏著錢卻又迴來了。


    父親當然是普通的百姓,清清貧貧的鄉間教師,不可能享那些大人物的富貴,但當我在城裏每次住醫院,看見老幹樓上的那些人長期為小病療養而坐在鋪有紅地毯的活動室中玩麻將,我就不由得想到我的父親。


    在賈家族裏,父親是文化人,德望很高,以至大家分為小家,小家再分為小家,甚至村裏別姓人家,大到紅白喜喪之事,小到婆媳兄妹糾紛,都要找父親去解決。父親樂意去主持公道,卻脾氣急躁,往往自己也要生許多悶氣。時間長了,他有了一定的權威,多少也有了以“勢”來壓的味道,他可以說別人不敢說的話,竟還動過一個不孝其父的逆子的耳光,這少不得就得罪了一些人。為這事我曾埋怨他,為別人的事何必那麽認真,父親卻火了,說道:“我半個眼窩也見不得那些齷齪事!”父親忠厚而嚴厲,膽小卻嫉惡如仇,他以此建立了他的人品和德行,也以此使他吃了許多苦頭,受了許多難處。當他活著的時候,這個家庭和這個村子的百多戶人家已經習慣了父親的好處,似乎並不覺得什麽,而聽到他去世的消息,猛然間都感到了他存在的重要。我守坐在靈堂裏,看著多少人來放聲大哭,聽著他們哭訴:“你走了,有什麽事我給誰說呀?!”的話,我欣慰著我的父親低微卻崇高,平凡而偉大。


    祭父(3)


    在我小小的時候,我是害怕父親的,他對我的嚴厲使我產生懼怕,和他單獨在一起,我說不出一句話,極力想趕快逃脫。我戀愛的那陣,我的意見與父親不一致,那年月政治的味道很濃,他害怕女方的家庭成分影響了我,他罵我,打我,吼過我“滾”。在他的一生中,我什麽都聽從他,惟那件事使他傷透了心。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家庭出身已不再影響到個人的前途,但我的妻子並未記恨他,像女兒一樣孝敬他,他又反過來說我眼光比他準,逢人誇說兒媳的好處,在最後的幾年裏每年都喜歡來城中我的小家中住一個時期。但我在他麵前,似乎一直長不大,直到我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一次他來城裏,見麵遞給我一支煙來吸,我才知道我成熟了,有什麽可以直接同他商量。父親是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又受家庭生計所累,他沒有高官顯祿的三朋,也沒有身纏萬貫的四友,對於我成為作家,社會上開始有些虛名後,他曾是得意和自豪過。他交識的同行和相好免不了向他恭賀,當然少不了向他討酒喝,父親在這時候是極其的慷慨,身上有多少錢就掏多少錢,喝就喝個酩酊大醉。以至後來,有人在哪裏看見我發表了文章,就拿著去見父親索酒。他的酒量很大,原因一是“文革”中心情不好借酒消愁,二是後來為我的創作以酒得意,喝酒喝上了癮,在很長的日子裏天天都要喝的,但從不一人獨喝,總是吆喝許多人聚家痛飲,又一定要母親盡一切力量弄些好的飯菜招待。母親曾經抱怨:家裏的好吃好喝全讓外人享用了!我也為此生過他的氣,以我拒絕喝酒而抗議,父親真有一段時間也不喝酒了。一九八二年的春天,我因一批小說受到報刊的批評,壓力很大,但並未透露一絲消息給他。他聽人說了,專程趕三十裏到縣城去翻報紙,熬煎得幾晚上睡不著。我母親沒文化,不懂得寫文章的事。父親給她說的時候,她困得不時打盹。父親竟生氣得罵母親。第二天搭車到城裏見我,我的一些朋友恰在我那兒談論外界的批評文章,我怕父親聽見讓他在另一間房內休息。等來客一走,他竟過來說:“你不要瞞我,事情我全知道了。沒事不要尋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事。你還年輕,要吸取經驗教訓,路長著哩!”說著又返身去取了他帶來的一瓶酒,說:“來,咱父子都喝喝酒。”他先倒了一杯喝了,對我笑笑,就把杯子給我。他笑得很苦,我忍不住眼睛紅了。這一次我們父子都重新開戒,差不多喝了一瓶。


    自那以後,父親又喝開酒了,但他從沒有喝過什麽名酒。兩年半前我用稿費為他買了一瓶茅台,正要托人捎迴去,他卻來檢查病了,竟發現患的是胃癌。手術後,我說:“這酒你不能喝了,我留下來,等你將來病好了再喝。”我心裏知道,父親怕是再也喝不成了,如果到了最後不行的時候,一定讓他喝一口。在父親生命將息的第十天,我妻子陪送老人迴老家,我讓把酒帶上。但當我迴去後,父親已經去世了,酒還原封未動。妻說:父親迴來後,湯水已經不能進,就是讓喝酒,一定腹內燒得難受,為了減少沒必要的痛苦,才沒有給父親喝。盛殮時,我流著淚把那瓶茅台放在棺內,讓我的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上再喝吧。如今,我的文章還在不斷地發表出版,我再也享受不到那一份特殊的祝賀了。


    父親隻活了六十六歲,他把年老體弱的母親留給我們,他把兩個尚未成家的小妹留給我們,他把家庭的重擔留給了從未擔過沉的長子的我。對於父親的離去,我們悲痛欲絕。對於離去我們,父親更是不忍。當檢查得知癌細胞已廣泛轉移毫無醫治可能的結論時,我為了穩住父親的情緒,還總是接二連三地請一些醫生來給他治療,事先給醫生說好一定要表現出檢查認真,多說寬心話。我知道他們所開的藥全都是無濟於事的,但父親要服隻得讓他服,當然是症狀不減,且一日不濟一日,他說:“平呀,現在咋辦呢?”我能有什麽辦法呀,父親。眼淚從我肚子裏流走了,臉上還得安靜,說:“你年紀大了,隻要心放寬靜養,病會好的。”說罷就不敢看他,趕忙借故別的事走到另一個房間去抹眼淚。後來他預感到了自己不行了,卻還是讓扶起來將那苦澀的藥麵一大勺一大勺地吞在口裏,強行咽下,但他躺下時已淚流滿麵,一邊用手擦著一邊說:“你媽一輩子太苦,為了養活你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現在還是這樣。我隻說她要比我先走了,我會把她照看得好好的……往後就靠你們了。還有你兩個妹妹……”母親第一個哭起來,接著全家大哭,這是我們惟有的一次當著父親的麵痛哭。我真擔心這一哭會使父親明白一切而加重他的負擔,但父親反倒勸慰我們,他照常要服藥,說他還要等著早已訂好的國慶節給小妹結婚的那一天,還叮嚀他來城前已給菜地的紅蘿卜澆了水,菜苗一定長得茂密,需要間一間。就在他去世的前五天,他還要求母親去抓了兩服中草藥熬著喝。父親是極不甘心地離開了我們,他一直是在悲苦和疼痛中掙紮,我那時真希望他是個哲學家或是個基督教徒,能透悟人生,能將死自認為一種解脫,但父親是位實實在在的為生活所累了一生的平民,他的清醒的痛苦的逝去使我心靈不得安寧。當得知他最後一刻終於綻出一個微笑,我的心多多少少安妥了一些。可以告慰父親的是,母親在悲苦中總算挺了過來,我們兄妹都一下子更加成熟,什麽事都處理得很好。小妹的婚事原準備推遲,但為了父親靈魂的安息,如期舉辦,且辦得十分圓滿。這個家庭沒有了父親並沒有散落,為了父親,我們都在努力地活著。


    祭父(4)


    按照鄉間風俗,在父親下葬之後,我們兄妹接連數天的黃昏去墳上燒紙和燃火,名曰:“打怕怕”,為的是不讓父親一人在山坡上孤單害怕。冥紙和麥草燃起,灰屑如黑色的蝴蝶漫天飛舞。我們給父親說著話,讓他安息,說在這麵黃土坡上有我的爺爺奶奶,有我的大伯,有我村更多的長輩,父親是不會孤單的,也不必感到孤單;這麵黃土坡離他修建的那一院房子並不遠,他還是極容易來家中看看;而我們更是永遠忘不了他,會時常來探望他的。


    989年0月3日寫畢


    父親去世後33天,“五七”之前


    喝酒


    我在城裏工作後,父親便沒有來過,他從學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著我的小女兒。從來我的作品沒有給他寄過,姨前年來,問我是不是寫過一個中篇,說父親聽別人說過,曾去縣上幾個書店、郵局跑了半天去買,但沒有買到。我聽了很傷感,以後寫了東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還給我,上邊用筆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給我的信上說,他很想來一趟,因為小女兒已經滿地跑了,害怕離我們太久,將來會生疏的。但是,一年過去了,他卻未來,隻是每一月寄一張小女兒的照片,叮嚀好好寫作,說:“你正是幹事的時候,就努力幹吧,農民揚場趁風也要多揚幾鍁呢!但聽說你喝酒厲害,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這全是我沒給你樹個好樣子,我現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發誓再也不去喝酒,迴信讓他和小女兒一定來城裏住,好好孝順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沒過多久,我惹出一些事來,我的作品在報刊上引起了爭論。爭論本是正常的事,複雜的社會上卻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隨即發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鬧哄哄的什麽風聲雨聲都有。我很苦惱,也更膽怯,像鄉下人擔了雞蛋進城,人窩裏前防後擋,惟恐被撞翻了擔子。茫然中,便覺得不該讓父親來,但是,還未等我再迴信,在一個雨天他卻抱著孩子搭車來了。


    老人顯得很瘦,那雙曾患過白內障的眼睛,越發比先前滯呆。一見麵,我有點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兒,指著我讓叫爸爸。小女兒斜頭看我,怯怯地剛走到我麵前,突然轉身又撲到父親的懷裏,父親就笑了,說:“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來嗎?”


    父親住下了,我們睡在西邊房子,他睡在東邊房子。小女兒慢慢和我們親熱起來。但夜裏卻還是要父親摟著去睡。我叮嚀愛人,把什麽也不要告訴父親,一下班迴來,就笑著和他說話,他也很高興,總是說著小女兒的可愛,逗著小女兒做好多本事給我們看。一到晚上,家裏來人很多,都來談社會上的風言風語,談報刊上連續發表批評我的文章,我就關了西邊門,讓他們小聲點,父親一進來,我們就住了口。可我心裏畢竟是亂的,雖然總笑著臉和父親說話,小女兒有些吵鬧了,就忍不住斥責,又常常動手去打屁股。這時候,父親就過來抱了孩子,說孩子太嫩,怎麽能打,越打越會生分,哄著到東邊房子去了。我獨自坐一會兒,覺得自己不對,又不想給父親解釋,便過去看他們。一推門,父親在那裏悄悄流淚,趕忙裝著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說話,我心裏愈發難受了。


    從此,我下班迴來,父親就讓我和小女兒多玩一玩,說再過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該迴去了。但是,夜裏來的人很多,人一來,他就又抱了孩子到東邊房子去了。這個星期天,一早起來,父親就寫了一個條子貼在門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裏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著小女兒跑,讓叫我們爸爸,媽媽。後來,他說去給孩子買些糖果,就到遠遠的商店去了。好長的時候,他迴來了,腰裏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來,給了小女兒一把,剩下的交給我愛人,讓她們到一邊去玩。又讓我坐下,在懷裏掏著,是一瓶酒,還有一包醬羊肉。我很納悶:父親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對我喝酒,現在卻怎麽買了酒來?他使勁用牙啟開了瓶蓋,說:“平兒,我們喝些酒吧,我有話要給你說呢。你一直在瞞著我,但我什麽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這麽快來的,可我聽人說你犯了錯誤了,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情況,怕你沒有經過事,才來看看你。報紙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報欄裏看到了,我覺得那沒有多大的事。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當然,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別人怎麽說,你心裏要有個主見。人生是三節四節過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們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當一生的事兒幹了,就不要被一時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時的失所迷惘。這就是我給你說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煩悶都解了去吧。來,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臉色通紅,皮肉抽搐著,終於咽下了,嘴便張開往外哈著氣。那不能喝酒卻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顫著接不住他遞過來的酒瓶,眼淚刷刷地流下來了。


    喝了半瓶酒,然後一家人在田野裏盡情地玩著,一直到天黑才迴去。父親又住了幾天,他帶著小女兒便迴鄉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沒有喝,放在書桌上,常常看著它,從此再沒有了什麽煩悶,也沒有從此沉淪下去。


    983年


    編輯逸事


    堂兄向我說:上海某出版社編輯陳君,一日下班時,收到南京李某寄來的一份書稿,順手堆在小山似的稿件堆裏,正起身要走,偶然瞥見那書稿上附有一信,僅三行:“寄上拙稿《趕海集》,因身患癌症,盼能盡快審閱。”陳便心想:一個行將去世的人,還著書立說?覺得好奇,順手翻開一頁。才讀一行,目光便被吸住,不覺慢慢移近書案,慢慢將身坐下,竟讀得如癡如醉。晚上九點二十分,家人尋到編輯部,見他正手捧書稿,側在椅上,看得入神。問:“你還沒有吃飯啊!”答曰:“吃什麽飯?”家人搖頭苦笑:“魂兒又被勾去了!”陳方醒悟,卻笑而不答,又抱書稿去敲總編家門,要求連夜複審,說:“此人朝不保夕,此書可長存於世啊!”


    複審後,需作局部小改,陳便於次日搭車去南京。南京正值夜雨,陳將書稿藏在懷裏,貓腰尋到李家。見李家鎖門閉戶,問及鄰人,答曰:“病危,於昨天送進醫院,怕已不在人世了。”陳大驚,腳高步低又尋到醫院。李病已到晚期,其身長不足五尺,體重不過六十,出氣多,入氣少,臥床不能起坐了。李三十有餘,並未婚娶,全部家產堆滿床頭床尾,皆書也。兩人相識,互道:“相見恨晚!”李遂伏床改稿,但力不能及,每寫一字,需一分鍾,手抖不已。陳便說:“我替你改,改一句,念給你聽,同意的點頭,不同意的你用嘴說。”如此更改至五更。醫生、護士無不為之感動,握住陳手說:“老李真是奇人,病成這樣子,猶念念不忘他的書稿。他的生命全係在事業之上,是你拯救了他,我們真要感謝你了!”天明,陳迴上海,臨走說:“我迴去,稿子立即以急件編發,很快就能印出校樣,你多保重!”李笑曰:“我不會死的,我還未見到鉛字啊!”


    陳走後,李病急劇惡化,疼痛難忍,滴水難咽。醫生已經無奈,預料存世之日不過一兩天。但十天過去,終未瞑目。又過十天,已失人形,疼痛尤烈,任何針藥無濟於事。醫生皆驚詫:此人生命力如此頑強;但眼見得日夜折磨,無特效良藥可治,令人不忍。到了第二十一天,忽有上海郵包至,拆開,《趕海集》校樣,遂大叫:“靈丹妙藥來了!”果然,李倚床而坐,讓人扶著,將校樣一一看過,神情安靜,氣色盈和。末了,滿把握筆,簽上“李?菖?菖”三字,忽然仰身大笑:“我無愧矣!”隨聲氣絕。


    消息傳到上海,陳正整理稿件,便以筆作香,伏案痛哭失聲。出版社派陳為代表,去南京參加追悼會,會上追憶書稿一事,全場哭聲一片。又二十天,樣書印出,陳複攜書到南京,在李墳上以書作紙錢焚之,時正值李:“三七”忌日。《趕海集》發行於世,大受歡迎,再次刊印,仍供不應求。


    堂兄與陳係早年同學,關係篤厚,常偕一幫作者去他家,陳每每談起此事,不免熱淚長流。他從此更熱心編輯,手書“以文章會朋友,舉事業為性命”。於案頭作座右銘。


    984年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與三毛並不相識但在將要相識的時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帶來口信囑我寄幾本我的新書給她。我剛剛將書寄去的時候,三毛死了。我邀請她來西安,陪她隨心所欲地在黃土地上逛逛,信函她還未收到,三毛死了。三毛的死,對我是太突然了。我想三毛對於她的死也一定是突然,但是,就這麽突然地將三毛死了,死了。


    人活著是多麽的不容易,人死燈滅卻這樣快捷嗎?


    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著身子,披著長發,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許多年裏,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羨著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夜半的孤燈下,我常常翻開她的書,瞧著那一張似乎很苦的臉,想她畢竟是海峽那邊的女子,遠在天邊,我是無緣等待得到相識麵談的。可我怎麽也沒有想到,一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我從鄉下返迴西安的當天,驀然發現了《陝西日報》上署名孫聰先生的一篇《三毛談陝西》的文章。三毛竟然來過陝西?我卻一點不知道!將那文章讀下去,文章的後半部分幾乎全寫到了我。三毛說:“我特別喜歡讀陝西作家賈平凹的書。”她還專門告我普通話念凹為(āo),但我聽北方人都念凹(wā),這樣親切所以我一直也念平凹(wā)。她告訴我,“在台灣隻看到了平凹的兩本書,一本是《天狗》,一本是《浮躁》。我看第一篇時就非常喜歡,連看了三遍,每個標點我都研究,太有意思了,他用詞很怪可很有味,每次看完我都要流淚。眼睛都要看瞎了。他寫的商州人很好。這兩本書我都快看爛了。你轉告他,他的作品很深沉,我非常喜歡,今後有新書就寄我一本。我很崇拜他,他是當代最好的作家,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他的書寫得很好,看許多書都沒像看他的書這樣連看幾遍,有空就看,有時我就看平凹的照片,研究他,他腦子裏的東西太多了……大陸除了平凹的作品外,還愛讀張賢亮和鍾阿城的作品……”讀罷這篇文章,我並不敢以三毛的評價而洋洋得意,但對於她一個台灣人,對於她一個聲名遠震的作家,我感動著她的真誠直率和坦蕩,為能得到她的理解而高興。也就在第二天,孫聰先生打問到了我的住址趕來,我才知道他是省電台的記者,於一九九○年的十月在杭州花家山賓館開會,偶爾在那裏見到了三毛,這篇文章就是那次見麵的談話記錄。孫聰先生詳細地給我說了三毛讓他帶給我的話,說三毛到西安時很想找我,但又沒有找,認為“從他的作品來看他很有意思,隔著山去看,他更有神秘感,如果見了麵就沒意思了,但我一定要拜訪他。”說是明年或者後年,她要以私人的名義來西安,問我願不願給她借一輛舊自行車,陪她到商州走動。又說她在大陸幾個城市尋我的別的作品,但沒尋到,希望我寄她幾本,她一定將書錢郵來。並開玩笑地對孫聰說:“我去找平凹,他的太太不會吃醋吧?會燒菜嗎?”還送我一張名片,上邊用鋼筆寫了:“平凹先生,您的忠實讀者三毛。”於是,送走了孫聰,我便包紮了四本書去郵局,且複了信,說盼望她明年來西安,隻要她肯冒險,不怕苦,不怕狼,能吃下粗飯,敢不衛生,我們就一塊騎舊車子去一般人不去的地方逛逛,吃地方小吃,看地方戲曲,參加婚喪嫁娶的活動,了解社會最基層的人事。這書和信是十二月十六日寄走的。我等待著三毛的迴音,等了二十天,我看到了報紙上的消息:三毛在兩天前自殺身亡了。


    三毛死了,死於自殺。她為什麽自殺?是她完全理解了人生,是她完成了她活著要貢獻的那一份藝術,是太孤獨,還是別的原因,我無法了解。作為一個熱愛著她的讀者,我無限悲痛。我遺憾的是我們剛剛要結識,她竟死了,我們之間相識的緣分隻能是在這一種神秘的境界中嗎?!


    三毛死了,消息見報的當天下午,我收到了許多人給我的電話,第一句都是:“你知道嗎?三毛死了!”接著就沉默不語,然後差不多要說:“她是你的一位知音,她死了……”這些人都是看到了《陝西日報》上的那篇文章而向我打電話的。以後的這些天,但凡見到熟人,都這麽給我說三毛,似乎三毛真是我的什麽親戚關係而來安慰我。我真誠地感謝著這些熱愛三毛的讀者,我為他們來向我表達對三毛死的痛惜感到榮幸,但我,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的時候就發呆,內心一片悲哀。我並沒有見過三毛,幾個晚上都似乎夢見到一個高高的披著長發的女人,醒來思憶著夢的境界,不禁就想到了那一幅《洛神圖》古畫。但有時硬是不相信三毛會死,或許一切都是訛傳,說不定某一日三毛真的就再來到了西安。可是,可是,所有的報紙、廣播都在報道三毛死了,在街上走,隨時可聽見有人在議論三毛的死,是的,她是真死了。我隻好對著報紙上的消息思念這位天才的作家,默默地祝願她的靈魂上天列入仙班。


    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書,是她的魅力。她以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創造著一個強刺激的三毛,強刺激的三毛的自殺更豐富著一個使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作家。


    99年月7日


    再哭三毛()


    我隻說您永遠也收不到我的那封信了,可怎麽也沒有想到您的信竟能郵來,就在您死後的第十一天裏。今天的早晨,天格外冷,但太陽很紅,我從醫院看了病返迴機關,同事們就叫著我叫喊:“三毛來信啦!三毛給你來信啦!”這是一批您的崇拜者,自您死後,他們一直浸沉於痛惜之中,這樣的話我全然以為是一種幻想。但禁不住還在問:“是真的嗎,你們怎麽知道?”他們就告訴說俊芳十點鍾收到的(俊芳是我的妻子,我們同在市文聯工作),她一看到信來自台灣,地址最後署一個“陳”字,立即知道這是您的信就拆開了,她想看又不敢看,啊地叫了一下,眼淚先流下來了,大家全都雙手抖動著讀完了信,就讓俊芳趕快去街上複印,以免將原件弄髒弄壞了。聽了這話我就往俊芳的辦公室跑,俊芳從街上還沒有迴來,我隻急得在門口打轉。十多分鍾後她迴來了,眼睛紅紅的,臉色鐵青,一見我便哽咽起來:“她是收到您的信了……”


    收到了,是收到了,三毛,您總算在臨死之前接收了一個熱愛著您的忠實讀者的問候!可是,當我親手捧著了您的信,我腦子裏刹那間一片空白呀!清醒了過來,我感覺到是您來了,您就站在我的麵前,您就充滿在所有的空氣裏。


    這信是您一月一日夜裏兩點寫的,您說您“後天將住院開刀去了”,據報上登載,您是三日入院的,那麽您是以一九九○年最後的晚上算起的,四日的淩晨兩點您就去世了。這封信您是什麽時候發出的呢,是一九九一年的一月一日白天休息起來後,還是在三日的去醫院的路上?這是您給我的第一封信,也是給我的最後一封信,更是您四十八年裏最後的一次筆墨,您竟在臨死的時候沒有忘記給我迴信,您一定是要惦念著這封信的,那亡魂會護送著這封信到西安來了吧!


    前幾天,我流著淚水寫了《哭三毛》一文,後悔著我給您的信太遲,沒能收到,我們隻能是有一份在朦朧中結識的緣分。寫好後停也沒停就跑郵局,我把它寄給了上海的《文匯報》,因為我認識《文匯報》的肖宜先生,害怕投遞別的報紙因不認識編輯而誤了見報時間,不能及時將我對您的痛惜、思念和一份深深的摯愛獻給您。可是昨日收到《文匯報》另一位朋友的談及別的內容的信件,竟發現我寄肖宜先生的信址寫錯了,《文匯報》的新址是虎丘路,我寫的是原址圓明園路。我好恨我自己呀,以為那悼文肖先生是收不到了,就是收到,也不知要轉多少地方費多少天日,今日正考慮怎麽個補救法,您的信竟來了,您並不是沒有收到我的信,您是在收到了我的信後當晚就寫迴信來了!


    讀著您的信,我的心在**著,一月一日那是怎樣的長夜啊,萬家燈火的台北,下著雨,您孤獨地在您的房間,吃著止痛片給我寫信,寫那麽長的信,我禁不住就又哭了。您是世界上最具真情的人,在您這封絕筆信裏,一如您的那些要長存於世的作品一樣至情至誠,令我揪心裂腸的感動。您雖然在談著文學,談著對我的作品的感覺,可我哪裏敢受用了您的讚譽呢,我隻能感激著您的理解,隻能更以您的理解而來激勵我今後的創作。一遍又一遍讀著您的來信,在那字裏行間,在那字麵背後,我是讀懂了您的心態,您的人格,您的文學的追求和您的精神的大境界,是的,您是孤獨的,一個真正天才的孤獨啊!


    現在,人們到處都在說著您,書店裏您的書被搶購著,熱愛著你的讀者在以各種方式悼念您,哀思您,為您的死作著種種推測。可我在您的信裏,看不到您在入院時有什麽自殺的跡象,您說您“這一年來,內心積壓著一種苦悶,它不來自我個人生活,而是因為認識了您的書本”,又說您住院是害了“不大好的病”。但是,您知道自己害了“不大好的病”,又能去醫院動手術,可見您並沒有對病產生絕望,倒自信四五個月就能恢複過來,詳細地給了我的通訊地址和電話號碼,且說明五個月後來西安,一切都作了具體的安排,為什麽偏偏在入院的當天夜裏,敢就是四日的三點就死了呢?!三毛,我不明白,我到底是不明白啊!您的死,您是不情願的,那麽,是什麽原因而死的呀,是如同寫信時一樣的疼痛在折磨您嗎?是一時的感情所致嗎?如果說這一切僅是一種孤獨苦悶的精神基礎上的刺激點,如果您的孤獨苦悶在某種方麵像您說的是“因為認識了您的書本”,三毛,我完全理解作為一個天才的無法擺脫的孤獨,可牽涉到我,我又該怎麽對您說呢,我的那些書本能使您感動是您對我的偏愛而令我終生難忘,卻更使我今生今世要懷上一份對您深深的內疚之痛啊!


    這些天來,我一直處於恍惚之中,總覺得常常看到了您,又都形象模糊不清,走到什麽地方凡是見到有女性的畫片,不管是什麽臉型的,似乎總覺得某一處像您,呆呆看一會兒,眼前就全是您的影子。昨日晚上,卻偏偏沒有做到什麽離奇的夢,對您的來信沒有絲毫預感,但您卻來信了,信來了,您來了,您到西安來了!現在,我的筆無法把我的心情寫出,我把筆放下來,又關了門,不讓任何人進來,讓我靜靜地坐一坐,不,屋裏不是我獨坐,對著的是您和我了,雖然您在冥中,雖然一切無聲,但我們在談著話,我們在交流著文學,交流著靈魂。這一切多好啊,那麽,三毛,就讓我們在往後的長長久久的歲月裏一直這麽交流吧。三毛!


    再哭三毛(2)


    99年月5日下午收到三毛來信之後


    附:三毛致賈平凹的信


    平凹先生:


    現在時刻是西元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清晨兩點。下雨了。


    今年開筆的頭一封信,寫給您:我心極喜愛的大師。恭恭敬敬的。


    感謝您的這枝筆,帶給讀者如我,許多個不睡的夜。雖然隻看過兩本您的大作,《天狗》與《浮躁》,可是反反複複,也看了快二十遍以上,等於四十本書了。


    在當代中國作家中,與您的文筆最有感應,看到後來,看成了某種孤寂。一生酷愛讀書,是個讀書的人,隻可惜很少有朋友能夠講講這方麵的心得。讀您的書,內心寂寞尤甚,沒有功力的人看您的書,要看走樣的。


    在台灣,有一個女朋友,她拿了您的書去看,而且肯跟我討論,但她看書不深入,能夠抓捉一些味道,我也沒有選擇的隻有跟這位朋友講講“天狗”。這一年來,內心積壓著一種苦悶,它不來自我個人生活,而是因為認識了您的書本。在大陸,會有人搭我的話,說“賈平凹是好呀!”我盯住人看,追問“怎麽好法?”人說不上來,我就再一次把自己悶死。看您書的人等閑看看,我不開心。


    平凹先生,您是大師級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說之後,我胸口悶住已有很久,這種情形,在看“紅樓夢”,看張愛玲時也出現過,但他們仍不那麽“對位”,直到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講起大陸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一口氣買了十數位的,一位一位拜讀,到您的書出現,方才鬆了口氣,想長嘯起來。對了,是一位大師。一顆巨星的誕生,就是如此。我沒有看走眼。以後就憑那兩本手邊的書,一天四五小時的讀您。


    要不是您的贈書來了,可能一輩子沒有動機寫出這樣的信。就算現在寫出來,想這份感覺——由您書中獲得的,也是經過了我個人讀書曆程的“再創造”,即使麵對的是作者您本人,我的被封閉感仍然如舊,但有一點也許我們是可以溝通的,那就是:您的作品實在太深刻。不是背景取材問題:是您本身的靈魂。


    今天閱讀三個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禺,一位是張愛玲,一位是您。深深感謝。


    沒有說一句客套的話,您所贈給我的重禮,今生今世當好好保存,珍愛,是我極為看重的書籍。不寄我的書給您,原因很簡單,相比之下,三毛的作品是寫給一般人看的,賈平凹的著作,是寫給三毛這種真正以一生的時光來閱讀的人看的。我的書,不上您的書架,除非是友誼而不是文字。


    台灣有位作家,叫做“七等生”,他的書不銷,但極為獨特,如果您想看他,我很樂於介紹您這些書。


    想我們都是書癡,昨日翻看您的“自選集”,看到您的散文部分,一時裏有些驚嚇。原先看您的小說,作者是躲在幕後的,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沒有窗簾可擋,我輕輕地翻了數頁。合上了書,有些想退的感覺。散文是那麽直接,更明顯的真誠,令人不舍一下子進入作者的家園,那不是“黑氏”的生活告白,那是您的。今晨我再去讀。以後會再讀,再念,將來再將感想告訴您。先念了三遍“觀察”(人道與文道雜說之二)。


    四月(一九九○年)底在西安下了飛機,站在外麵那大廣場上發呆,想,賈平凹就住在這個城市裏,心裏有著一份巨大的茫然,抽了幾支煙,在冷空氣中看煙慢慢散去,爾後我走了,若有所失的一種舉步。


    吃了止痛藥才寫這封信的,後天將住院開刀去了,一時裏沒法出遠門,沒法工作起碼一年,有不大好的病。


    如果身子不那麽累了,也許四五個月可以來西安,看看您嗎?倒不必陪了遊玩,隻想跟您講講我心目中所知所感的當代大師——賈平凹。


    用了最寶愛的毛邊紙給您寫信,此地信紙太白。這種紙台北不好買了,我存放著的。我地址在信封上。


    您的故鄉,成了我的“夢魅”。商州不存在的。


    三毛敬上


    佛事()


    五月二十九日天下大雨,有客從台灣來,自稱姓陳,是三毛的朋友。一聽說三毛,陌生客頓做親近人;先生卻立在那裏隻是說,我送三毛的遺物到敦煌去,經過西安一定要來看看你。


    看看我?我望著先生,眼睛便有些澀了。先生既然是三毛的朋友,帶了三毛的遺物去敦煌,冥冥之中,三毛的幽靈一定也是到了。我與先生素不相識,也無書信聯係,這麽大的雨,他從我的單位打問到我住的醫院,偏偏我又從醫院迴來,他又冒雨尋來了。如此耐煩辛苦,活該是三毛的神使鬼差呢。


    三毛,三毛,我輕聲地叫起來了,“快讓我瞧瞧!”等不及先生把一包東西放在桌上,我說,我要見三毛。


    先生從一個大塑料包裏往外掏,掏出一頂太陽帽來,說這是三毛生前一直戴著的;掏出一條發帶,紅色的,極有彈性,再是掏出一件水手裙了。先生的聲調沉下來,介紹這種裙子在台灣一般有些年紀的婦女是不大敢穿的,四十多歲的人了,敢穿的恐怕隻有三毛了。三毛性坦真,最不願約束。報上發表的一張照片,是她在成都的街頭,赤了腳坐在一家木板門麵前,樣子頑皮如小狗。三毛穿了這件水手裙走著,走著的是個性,走著瀟灑。先生還在掏著,是一件棉織衫,三條棉織褲,全是白色的,上邊似乎還殘留著幾點什麽斑痕。“我沒有帶她的襪子。”


    先生說,三毛是以長筒絲襪懸頸的,襪子對於我們都太刺激了。最後掏出來的是一色三毛十多年來一直喜歡用的西班牙產的餐紙,一瓶在沙漠上護膚的香水,一包美國香煙,淡味型的,硬紙盒裏僅剩五支,明顯地已經黴了。


    從頭到腳的穿戴,吃的用的小品,完整的一個三毛,出現在麵前了。我久久地目視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能說什麽呢,物在人去,生命已不可複得。她的歸宿是她選擇的。她的選擇應該是對的,瀟灑而美麗,雖然對於讀者是一種遺憾和痛惜。


    我走向了窗前,推開窗扇,簷前垂下的扯也扯不斷那樣的粗而白的雨。我喃喃起來,我並不自覺我說了些什麽,是一句三毛你好,是一句阿彌陀佛?在場的我的妻子給我倒了一杯水,說我的臉色很是可怕了。


    元月十六的清晨,三毛將最後的一封信,於亡日後第十二天寄給了我,信上寫著五月份她是要來西安的。那時候,看過信的人都感到遺憾,三毛果然不食言,她真的在五月的最後的日子來到了!我雖然見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這種心靈的交流,是最好的會見方式。


    先生說,他居住的地方與三毛家很近。他常常去她那兒聊天,三毛在生前曾對他說過,死後她希望一半葬在台北,一半就留到浙江鄉下的油菜田邊,但至她去年十月到過了西北,主意改變,希望能葬在敦煌前的鳴沙山上,她說她把地點方位都選好了。


    鳴沙山,三毛真會為她選地方。那裏我是去過的。多麽神奇的山,全然淨沙堆成,千人萬人旅遊登臨,白天裏山是矮小了。夜裏四麵的風又將山吹高吹大,那沙的流動呈一層薄霧,美麗如佛的靈光,且五音齊鳴,仙樂動聽。更是那山的腳下,有清澄幽靜月牙湖,沒源頭,也沒水口,千萬年來日不能曬幹,風也吹不走,相傳在那裏出過天馬。鳴沙山,月牙湖,連同莫高窟構成了藝術最奇豔的風光。三毛要把自己的一半永遠安住在那裏,她懂得美的,她懂得佛。


    一生跑遍了世界,最後覺得最依戀的還是祖國的西北。鳴沙山可以重溫到撒哈拉的故事,月牙湖可以浸潤溫柔的夜,喜歡音樂和繪畫正好宜於在莫高窟。誰的一生活得如此美麗,死後又能選中這般地方浪漫?她是中國的作家,她的作品激動過海峽兩岸無數的讀者,她終於將自己的魂靈一半留在有日月潭的台北,一半遺給有月牙湖的西北。月亮從東到西,從西到東,清純之光照著一個美麗的靈魂。美麗的靈魂使從東到西從西到東的讀者永遠記著了一個叫三毛的作家。


    陳先生打開了厚厚的三本相冊,都是三毛生前的照片,有一張拍攝的是三毛的靈堂,一張是三毛周日的場麵。先生幾乎是噙著淚水詳細給我講了三毛最後走了的事情。他說,在三毛死後,她的母親在醫院整理遺物,發現病床枕邊還放著我的一本書。老太太感謝為三毛住院和後事幫了大忙的一位醫生。那本書就送作紀念了。但是,陳先生卻也帶來了他送我的一件禮物,這就是三毛最後贈送給他的著作《滾滾紅塵》。“我再送給你吧!”陳先生說,我渾身都在顫抖了,這又何嚐不是三毛冥中的旨意呢?永久的紀念品,夠我一生來珍存了。


    我詢問陳先生去敦煌以後怎樣活動。陳先生說原準備到了鳴沙山,就在三毛選中的方位處修個衣冠塚,豎一塊碑子,但後來又想,立碑子太驚動地方,勢必以後又會成為個旅遊點,這不符合三毛的性格。她是真情誠實的人,不喜歡一切的虛張,所以就想在那裏焚化遺物,這樣更能安妥她的靈魂的。


    這想法是對的,三毛還需要一塊什麽碑子嗎?月牙湖的月亮就是她的碑子。鳴沙山就是她的碑子。她來來往往永駐於讀者的心裏,長留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人世間有如此的大美,這就夠了。


    我深深地感謝著三毛的這位朋友,卻遺憾我自己身體有病,不能同陳先生一塊去敦煌。我送陳先生到大門口,滿天雨水的淋打中祝他一路順利到敦煌。陳先生和我握別,臉上突然閃動了一個微笑。我立即覺得這微笑應該是三毛的,三毛式的微笑,她微笑著告別了。雨嘩嘩地下著,滿地都是水泡,陳先生的身影消失在窄窄的長長的小巷的那頭。這時候,灰蒙蒙的天上有了聲音,是隱隱的雷,我知道三毛的靈魂在啟行了,脫離了軀體的靈魂是更自由的。它在台北,它在敦煌,它隨著月亮的周返轉往兩地,它會是做了月裏的嫦娥,仙人之眼夜夜注視著她的祖國。它又會是在那莫高窟裏做一個佛的,一個不生不死無生無死的佛。


    佛事(2)


    99年月日於病房


    孫犁論


    讀孫犁的文章,如讀《石門銘》的書帖,其一筆一畫,令人舒服,也能想見到書家書時的自在,是沒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了不覺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孫犁那裏難尋著技巧,也無法看到才華橫溢處。《爨寶子》雖然也好,鄭燮的六分半也好,但都好在奇與怪上,失之於清正。而世上最難得的就是清正。孫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場,也不往熱鬧地去,卻沒有仙風道骨氣,還是一個儒,一個大儒。這樣的一個人物,出現在時下的中國,尤其天津大碼頭上,真是不可思議。


    數十年的文壇,題材在決定著作品的高低,過去是,現在變個法兒仍是,以此走紅過許多人。孫犁的文章從來是能發表了就好,不在乎什麽報刊和報刊的什麽位置,他是什麽都能寫的,寫出來的又都是文學。一生中凡是白紙上寫出的黑字都敢堂而皇之地收在文集裏,既不損其人亦不損其文,國中幾個能如此?作品起碼能活半個世紀的作家,才可以談得上有創造,孫犁雖然未大紅大紫過,作品卻始終被人學習,且活到老,寫到老,筆力未曾絲毫減弱,可見他創造的能量多大!


    評論界素有“荷花澱派”之說,其實哪裏有派而流?孫犁隻是一個孫犁,孫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縱然萬千,但模仿者隻看到他的風格,看不到他的風格是他生命的外化,隻看到他的語言,看不到他的語言有他情操的內涵,便把清誤認為了淺,把簡誤認為了少。因此,模仿他的人要麽易成名而不成功,為一株未長大就結穗的麥子,麥穗隻能有蠅頭大,要麽望洋生歎,半途改弦。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誰要怎麽就可以怎麽的,除了有天才,有宿命,還得有深厚的修養,佛是修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常常有這樣的情形,初學者都喜歡擁集孫門,學到一定水平了,就背棄其師,甚至生輕看之心,待最後有了一定成就,又不得不再來尊他。孫犁是最易讓模仿者上當的作家,孫犁也是易被社會誤解的作家。


    孫犁不是個寫史詩的人(文壇上常常把史詩作家看得過重,那怎麽還有史學家呢?),但他的作品直逼心靈。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發老辣得沒有幾人能夠匹敵。舉一個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稱得“活諸葛”,但“活諸葛”畢竟不是真正的諸葛。明白了要做“活諸葛”和諸葛本身就是諸葛的含義,也就明白了孫犁的道行和價值所在。


    993年2月24日


    *《鄰家**》第四部分


    這畢竟還不是大沙暴,在修這條公路和鑽井的時候,大沙暴卷走了許多器械,單是推土機就有十多台沒蹤影了。我們緊張得臉都煞白了,幸好大的沙暴並沒有發生,而沉甸甸的霧和沙塵,使車燈打開也難見路……


    安妥我靈魂的這本書()


    一晃蕩,我在城裏已經住罷了二十年,但還未寫出過一部關於城的小說。越是有一種內疚,越是不敢貿然下筆,甚至連商州的小說也懶得作了。依我在四十歲的覺悟,如果文章是千古的事——文章並不是誰要怎麽寫就可以怎麽寫的——它是一段故事,屬天地早有了的,隻是有沒有宿命可得到。姑且不以國外的事作例子,中國的《西廂記》、《紅樓夢》,讀它的時候,哪裏會覺它是作家的杜撰呢?恍惚如所經曆,如在夢境。好的文章,囫圇圇是一脈山,山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機巧地在這兒讓長一株白樺,那兒又該栽一棵蘭草的。這種覺悟使我陷於了尷尬,我看不起了我以前的作品,也失卻了對世上很多作品的敬畏,雖然清清楚楚這樣的文章究竟還是人用筆寫出來的,但為什麽天下有了這樣的文章而我卻不能呢?!檢討起來,往日企羨的什麽詞章燦爛,情趣盎然,風格獨特,其實正是阻礙著天才的發展。鬼魅猙獰,上帝無言。奇才是冬雪夏雷,大才是四季轉換。我已是四十歲的人,到了一日不刮臉就麵目全非的年紀,不能說頭腦不成熟,筆下不流暢,即使一塊石頭,石頭也要生出一層苦衣的,而舍去了一般人能享受的升官發財、吃喝嫖賭,那麽搔禿了頭發,淘虛了身子,仍沒美文出來,是我真個沒有宿命嗎?


    我為我深感悲哀。這悲哀又無人與我論說。所以,出門在外,總有人知道了我是某某後要說許多恭維話,我臉燒如炭;當去書店,一發現那兒有我的書,就趕忙走開。我愈是這樣,別人還以為我在謙遜。我謙遜什麽呢?我實實在在地覺得我是浪了個虛名,而這虛名又使我苦楚難言。


    有這種思想,作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人來說,我知道是不祥的兆頭。事實也真如此。這些年裏,災難接踵而來,先是我患乙肝不愈,度過了變相牢獄的一年多醫院生活,注射的針眼集中起來,又可以說經受了萬箭穿身;吃過大包小包的中藥草,這些草足能喂大一頭牛的。再是母親染病動手術;再是父親得癌症又亡故;再是一場官司沒完沒了地糾纏我;再是為了他人而卷入單位的是是非非中受盡屈辱,直至又陷入到另一種更可怕的困境裏,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我沒有兒子,父親死後,我曾說過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現在,該走的未走,不該走的都走了,幾十年奮鬥的營造的一切稀裏嘩啦都打碎了,隻剩下了上精神上都有著毒病的我和我的三個字的姓名,而名字又常常被別人叫著寫著用著罵著。


    這個時候開始寫這本書了。


    要在這本書裏寫這個城了,這個城裏卻已沒有了供我寫這本書的一張桌子。


    在一九九二年最熱的天氣裏,托朋友安黎的關係,我逃離到了耀縣。耀縣是藥王孫思邈的故鄉,我興奮的是在藥王山上的藥王洞裏看到一個“坐虎針龍”的彩塑,彩塑的原意是講藥王當年曾經騎著虎為一條病龍治好了病的。我便認為我的病要好了,因為我是屬龍相。後來我同另一位搞戲劇的老景被安排到一座水庫管理站住,這是很吉祥的一個地方。不要說我是水命,水又曆來與文學有關,且那條溝叫錦陽川就很燦爛輝煌;水庫地名又是叫桃曲坡,曲有文的含義,我寫的又多是女人之事,這桃便更好了。在那裏,遠離村莊,少雞沒狗,綠樹成蔭,繁花遍地,十數名管理人員待我又敬而遠之,實在是難得的清靜處。整整一個月裏,沒有廣播可聽,沒有報紙可看,沒有麻將,沒有撲克。每日早晨起來去樹林裏掏一股黃亮亮的小便了,透著樹幹看遠處的庫麵上晨霧蒸騰,直到波光粼粼了一片銀的銅的,然後迴來洗漱,去夥房裏提開水,敲著碗筷去吃飯。夏天的蒼蠅極多。飯一盛在碗裏,蒼蠅也站在了碗沿上,後來聽說這是一種飯蒼蠅,從此也不在乎了。吃過第一頓飯,我們就各在各的房間裏寫作,規定了誰也不能打擾誰的,於是一直到下午四點,除了大小便,再不出門。我寫起來喜歡關門關窗,窗簾也要拉得嚴嚴實實,如果是一個地下的洞穴那就更好。煙是一根接一根地抽,每當老景在外邊喊吃飯了,推開門直感煙霧籠罩了你了!再吃過了第二頓飯,這一天裏是該輕鬆輕鬆了,就趿個拖鞋去庫區裏遊泳。六點鍾的太陽還毒著,遠近並沒有人,雖然勇敢著脫光了衣服,卻隻會狗刨式,隻能在淺水裏手腳亂打,打得腥臭的淤泥上來。岸上的蒿草叢裏嘎嘎地有嘲笑聲,原來早有人在那裏窺視。他們說,水庫十多年來,每年要淹死三個人的,今年隻死過一個,還有兩個指標的。我們就毛骨悚然,忙爬出水來穿了褲頭就走。再不敢去耍水,飯後的時光就拿了長長的竹竿去打崖畔兒上的酸棗。當第一顆酸棗紅起來,我們就把它打下來了,紅紅的酸棗是我們惟一能吃到的水果。後來很奢侈,竟能貯存很多,專等待山梁背後的一個女孩子來了吃。這女孩子是安黎的同學,人漂亮,性格也開朗,她受安黎之托常來看望我們,送筆呀紙呀藥片呀,有時會帶來幾片烙餅。夜裏,這裏的夜特別黑,真正的伸手不見五指,我們就互相念著寫過的章節,念著念著,我們常害肚子饑,但並沒有什麽可吃的。我們曾經設計過去偷附近村莊農民的南瓜和土豆,終是害怕了那裏的狗,未能實施。管理站前的丁字路口邊是有一棵核桃樹的,樹之頂尖上有一顆青皮核桃,我去告訴了老景,老景說他早已發現。黃昏的時候我們去那裏拋著石頭擲打,但總是目標不中,歇歇氣,搜集了好大一堆石塊瓦片,擲完了還是打不下來,倒累得脖子疼胳膊疼,隻好一邊迴頭看著一邊走開。這個晚上,已經是十一點了,老景饞得不行,說知了的幼蟲是可以油炸了吃的,並厚了臉借來了電爐子、小鍋、油、鹽,似乎手到擒來,一頓美味就要到口了。他領著我去樹林子;用手電在這棵樹上照照,又到那棵樹上照照,樹幹上是有著蟬的殼,卻沒有發現一隻幼蟲。這樣為著覓食而去,覓食的過程卻獲得了另一番快感。往後的每個晚上這成了我們的一項工作。不知為什麽,幼蟲還是一隻未能捉到,提到的倒是許多螢火蟲,這裏的螢火蟲到處在飛,星星點點又非常的亮,我們從林子中的小路上走過,常恍惚是身在了銀河的。


    安妥我靈魂的這本書(2)


    老景長得白淨,我戲謔他是唐僧,果然有一夜一隻蠍子就鑽進他的被窩咬了他,這使我們都提心吊膽起來,睡覺前翻來覆去地檢查屋之四壁,抖動被褥。蠍子是再也沒有出現的,而草蚊飛蛾每晚在我們的窗外聚會,黑乎乎地一疙瘩一疙瘩的,用滅害靈去噴,屍體一掃一簸箕的。我們便認為這是不吉利的事。我開始打磨我在香山撿到的一塊石頭,這石頭很奇特,上邊天然形成一個“大”字,間架結構又頗似柳體。我把“大”字石頭雕刻了一個人頭模樣係在脖子上,當作我的護身符。這護身符一直係著,直到我寫完了這部書。老景卻在樹林子裏撿到了一條七寸蛇的幹屍,那幹屍彎曲得特別好,他掛在白牆上,樣子極像一個凝視的美妙的少女。我每天去他房間看一次蛇美人,想入非非。但他要送我,我不敢要。


    在耀縣錦陽川桃曲坡水庫——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地名的——呆過了整整一個月,人明顯是瘦多了,卻完成了三十萬字的草稿。那間房子的門口,初來時是開綻了一朵灼灼的大理花的,現在它已經枯萎。我摘下一片花瓣夾在書稿裏下山。一到耀縣,我坐在一家鹹湯麵館門口,長出了一口氣,說:“讓我好好吃頓麵條吧!”吃了兩海碗,口裏還想要,肚子已經不行了,坐在那裏立不起來。


    迴到西安,我是奉命參加這個城市的古文化藝術節書市活動的。書市上設有我的專門書櫃,瘋狂的讀者抱著一摞一摞的書讓我簽名,秩序大亂,人潮翻湧,我被圍在那裏幾乎要被擠得粉碎。幾個小時後幸得十名警察用警棍組成一個圓圈,護送了我鑽進大門外的一輛車中急速遁去。那樣子迴想起來極其可笑。事後我的一個朋友告訴說,他騎車從書市大門口經過時,正瞧著我被警察擁著下來,嚇了一跳,還以為我犯了什麽罪。我那時確實有犯罪的心理,雖然我不能對著讀者說我太對不起你們了,但我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離開了被人擁簇的熱鬧之地,一個人迴來,卻寡寡地窩在沙發上吸煙落淚。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的經比別人更難念。對誰去說?誰又能理解?這本書並沒有寫完,但我再沒有了耀縣的清靜,我便第一次出去約人打麻將,第一次夜不歸宿,那一夜我輸了個精光。但寫起這本書來我可以忘記打麻將,而打起麻將了又可以忘記這本書的寫作。我這麽神不守舍地握著日子,白天害怕天黑。天黑了又害怕天亮。我感覺有鬼在暗中逼我,我要徹底毀掉我自己了,但我不知道我該怎麽辦。這時候,我收到一位朋友的信,他在信中罵我迷醉於聲名之中,為什麽不加緊把這本書寫完?!我並沒有迷醉於聲名之中,正是我知道成名不等於成功,才痛苦得不被人理解,不理解又要以自己的想法去做,才一步步陷入了眾要叛親要離的境地!但我是多麽感激這位朋友的責罵,他的罵使我下狠心擺脫一切幹擾,再一次逃離這個城市去完成和改抄這本書的全稿了。我雖然還不敢保險這本書到底會寫成什麽模樣,但我起碼得完成它!


    於是我帶著未完稿又開始了時間更長更久的流亡寫作。


    我先是投奔了戶縣李連成的家。李氏夫婦是我的鄉黨,待人熱情,又能做一手我喜愛吃的家鄉飯菜。一九八六年我改抄長篇小說《浮躁》就在他家。去後,我被安排在計生委樓上的一間空屋裏。計生委的領導極其關照,拿出了他們嶄新的被褥,又買了電爐子專供我取暖,我對他們的接納十分感激,說我實在沒法迴報他們,如果我是一個婦女,我寧願讓他們在我肚子上開一刀,完成一個計劃生育的指標。一天兩頓飯,除了按時去連成家吃飯,我就呆在房子裏改寫這本書,整層樓上再沒有住人,老鼠在過道裏爬過,我也能聽得它的聲音。窗外臨著街道,因不是繁華地段,又是寒冷的冬天,並沒有喧囂。隻是太陽出來的中午,有一個黑臉的老頭總在窗外樓下的固定的樹下賣鼠藥,老頭從不吆喝,卻有節奏地一直敲一種竹板。那梆梆的聲音先是心煩,由心煩而去欣賞,倒覺得這竹板響如寺院禪房的木魚聲,竟使我愈發心神安靜了。先頭的日子裏,電爐子常要燒斷,一天要修理六至八次;我不會修,就得喊連成來。那一日連成去鄉下出了公差,電爐子又壞了,外邊又刮風下雪,窗子的一塊玻璃又撞碎在樓下,我凍得握不住筆,起身拿報紙去夾在窗紗扇裏擋風;剛夾好,風又把它張開;再去夾,再張開,隻好拉閉了門往連成家去。袖手縮脖下得樓來,迴頭看三樓那個還飄動著破報紙的窗戶,心裏突然體會到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境界。


    住過了二十餘天,大荔縣的一位朋友來看我,硬要我到他家去住,說他新置了一院新宅,有好幾間空餘的房子。於是連成親自開車送我去了渭北的一個叫鄧莊的村莊,我又在那裏住過了二十天。這位朋友姓馬,也是一位作家,我所住的是他家二樓上的一間小房。白日裏,他在樓下看書寫文章,或者逗弄他一歲的孩子;我在樓上關門寫作,我們誰也不理誰。隻有到了晚上,兩人在一處走六盤象棋。我們的棋藝都很臭,但我們下得認真,從來沒有悔過子兒。渭北的天氣比戶縣還要冷,他家的樓房又在村頭,後牆之外就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大平原,房子裏雖然有煤火爐,我依然得借穿了他的一件羊皮背心,又買了一條棉褲,穿得臃臃腫腫。我個子原本不高,幾乎成了一個圓球,每次下那陡陡的樓梯就想到如果一腳不慎滾下去,一定會骨碌碌直滾到院門口去的。鄧莊距縣城五裏多路,老馬每日騎車進城去采買肉呀菜呀粉條呀什麽的。他不在,他的媳婦抱了孩子也在村中串門去了。我的小房裏煙氣太大,打開門敞著,我就站立在樓欄杆處看著這個村子。正是天近黃昏,田野裏濃霧又開始彌漫,村巷裏有許多狗咬,鄰家的雞就撲撲棱棱往樹上爬,這些雞夜裏要棲在樹上,但竟要棲在四五丈高的楊樹梢上,使我感到十分驚奇。


    安妥我靈魂的這本書(3)


    二十天裏,我燒掉了他家好大一堆煤塊,每頓的飯裏都有豆腐,以致賣豆腐的小販每日數次在大門外吆喝。他家的孩子剛剛走步,正是一刻也不安靜地動手動腳,這孩子就與我熟了,常常偷偷從水泥樓梯台爬上來,衝著我不會說話地微笑。老馬的媳婦笑著說:“這孩子喜歡你,怕將來也要學文學的。”我說,孩子長大幹什麽都可以,千萬別讓弄文學。這話或許不應該對老馬的媳婦說,因為老馬就是弄文學的,但我那時說這樣的話是一片真誠。渭北農村的供電並不正常,動不動就停電了,沒有電的晚上是可怕的,我靜靜地長坐在藤椅上不起,大睜著夜一樣黑的眼睛。這個夜晚自然是失眠了,天亮時方睡著。已經是十一點了,迷迷糊糊睜開眼,第一個感覺裏竟不知自己是在哪兒。聽得樓下的老馬媳婦對老馬說:“怎不聽見他叔的咳嗽聲,你去敲敲門,不敢中了煤氣了!”我趕忙穿衣起來,走下樓去,說我是不會死的,上帝也不會讓我無知無覺地自在死去的,卻問:“我咳嗽得厲害嗎?”老馬的媳婦說:“是厲害,難道你不覺得?!”我對我的咳嗽確實沒有經意,也是從那次以後留心起來,才知道我不停地咳嗽著。這恐怕是我抽煙太多的緣故。我曾經想,如果把這本書從構思到最後完稿的多半年時間裏所抽的煙支接連起來,絕對地有一條長長的鐵路那麽長。


    當我所帶的稿紙用完了最後的一張,我又返迴到了戶縣,住在了先前住過的房間裏。這時已經月滿,年也將盡,“五豆”、“臘八”、廿三,縣城裏的人多起來,忙忙碌碌籌辦年貨。我也抓緊著我的工作,每日無論如何不能少於七千字的速度。李氏夫婦瞧我臉麵發脹,食欲不振,想方設法地變換飯菜的花樣,但我還是病了,而且嚴重的失眠。我知道一走近書桌,書裏的莊之蝶、唐宛兒、柳月在糾纏我;一離開書桌躺在**,又是現實生活中紛亂的人事在困擾我。為了擺脫現實生活中人事的困擾,我隻有麵對了莊之蝶和莊之蝶的女人,我也就常常處於一種現實與幻想混在一起無法分清的境界裏。這本書的寫作,實在是上帝給我大大的安慰和太大的懲罰,明明是一朵光亮美豔的火焰,給了我這隻黑暗中的飛蛾興奮和追求,但誘我近去了卻把我燒毀。


    臘月廿九的晚上,我終於寫完了全書的最後一個字。


    對我來說,多事的一九九二年終於讓我寫完了,我不知道新的一年我將會如何地生活,我也不知道這部苦難之作命運又是怎樣。從大年的三十到正月的十五,我每日迴坐在書桌前目注著那四十萬字的書稿,我不願動手翻開一頁。這一部比我以前的作品更優秀呢,還是情況更糟?是完成了一樁宿命呢,還是上蒼的一場戲弄?一切都是茫然,茫然如我不知我生前為何物所變、死後又變何物。我便在未作全書最後的一次潤色工作前寫下這篇短文,目的是讓我記住這本書帶給我的無法向人說清的苦難,記住在生命的苦難中又惟一能安定我破碎了的靈魂的這本書。


    993年月下旬


    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孫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語,平時不準父母殺雞剖魚,很有些良善,但對家裏的所有來客卻不瞅不睬,表情木然,顯得傲慢。開始我見他隻逗著取樂,到後來便不敢放肆,認了他是老師。許多人都笑我認三歲半的小孩為師,是我瘋了,或耍矯情。我說這就是你們的錯誤了,誰規定老師隻能是以小認大?孫涵泊!孫老師,他是該做我的老師的。


    幼兒園的阿姨領了孩子們去郊遊,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給大家,輪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著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問:你不要?他說:“花疼不疼?”對於美好的東西,因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覺得它的美好,不愛惜,不保衛,有時是覺出了它的美好,因為自己沒有,生嫉恨,多誹謗,甚至參與加害和摧殘。孫涵泊卻慈悲,視一切都有生命,都應尊重和平相處,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晚上看電視,七點鍾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國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還是小孩,是驚訝還是嗤笑,目不旁視,雙起節拍。我是沒有這種大氣派的,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點事業,時時小心,事事怯場,挑了雞蛋挑子過鬧市,不敢擠人,惟恐人擠,應忍的忍了,不應忍的也忍了,最多隻寫“轉毀為緣,默雷止謗”**,結果失了許多誌氣,誤了許多正事。孫涵泊卻無所畏懼,竟敢指揮國歌,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在他家書寫條幅,許多人圍著看,一片叫好,他也擠了過來,頭歪著,一手掏耳屎。他爹問:你來看什麽?他說:“看寫。”再問:寫的什麽?說:問:什麽字?說:“黑字。”我的文章和書法本不高明,卻向來有人恭維,我也是恭維過別人的,比如聽別人說過某某的文章好,拿來看了,怎麽也看不出好在哪裏,但我要在文壇上混,又要證明我的鑒賞水平,或者某某是權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謙虛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獲獎,我也就說:“好呀,當然是好呀,你瞧,他寫的這副聯,‘xxxxxxx,xxxxxx春’,多好!”孫涵泊不管形勢,不瞧臉色,不斟句酌字,拐彎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街上兩人爭執,先是對罵,再是拳腳,一個臉上就流下血來,遂抓起了旁邊肉店案上的砍刀,圍觀的人哄然走散,他爹牽他正好經過,便跑過去立於兩人之間,大喊:“不許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許打仗!”現在的人很煩,似乎吃了炸藥,雞毛蒜皮的事也要鬧出個流血事件,但街頭上的鬥毆發生了,卻沒有幾個前去製止的。我也是,怕偏護了弱者挨強者的刀子,怕去製伏強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來了脫離不了幹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一走了之,事後連個證明也不肯做。孫涵泊安危度外,大義凜然,有徐洪剛的英勇精神,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春節裏,朋友帶了他去一個同事家拜年,牆上新掛了印有西方諸神油畫的年曆,神是**或半**,來客沒人時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臉色嚴肅。那同事也覺得年曆不好,用紅紙剪了小襖兒貼在那上,大家才哧哧發笑起來,故意指著**的胸脯問他:這是什麽?他玩變形金剛,玩得正起勁,看了一下,說:“媽媽的奶!”說罷又忙他的操作。男人們看待女人,要麽視為神,要麽視神是裸肉,身上會癢的,卻絕口不當眾說破,不說破而再不會忘記,獨處裏作了非非之想。我看這年曆是這樣的感覺,去廟裏拜菩薩也覺得菩薩美麗,有過單相思,也有過那個——我還是不敢說——不敢說,隻想可以是完人,是君子聖人,說了就是低級趣味,是流氓,千刀萬剮。孫涵泊沒有世俗,他不認作是神就敬畏,燒香磕頭,他也不認作是就產生邪念,他看了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媽媽的某一部位,他說了也就完了,不虛偽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話少,對我沒有懸河般的教導,不布置作業,他從未以有我這麽個學生而得意過,卻始終表情木然,樣子傲慢。我琢磨,或許他這樣正是要我明白“口銳者天鈍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誠惶誠恐地待我的老師的,他使我不斷地發現著我的卑劣,知道了羞恥,我相信有許許多多的人接觸了我的老師都要羞恥的。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稱他是老師!我的老師也將不會隻有我一個學生吧?


    讀張愛玲


    先讀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張看》;書名就劈麵驚豔。天下的文章誰敢這樣起名,又能起出這樣的名,恐怕隻有個張愛玲。女人的散文現在是極其的多,細細密密的碎步兒如戲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歡的又有一班隻看顏色的看客,嗷兒嗷兒叫好,且不論了那些油頭粉麵,單是正經的角兒,秦香蓮,白素貞,七仙女……哪一個又能比得崔鶯鶯?張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幾百字,長則萬言,你難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頭從哪兒來的,連續性的感覺不停地閃,組成了石片在水麵一連串地漂過去,濺一連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這般貫通了天地,看似胡亂說,其實骨子裏是道教的寫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體不純而類如雜說——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幾淨,一邊茗茶一邊瞧著外邊;總是隔了一層,有學者氣或佛道氣。張是個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氣,嘟嘟嘟地嘮叨不已,又風趣,又刻薄,要離開又想聽,是會說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張的散文,就尋張的小說,但到處尋不著。那一年到香港,什麽書也沒買,隻買了她的幾本,先看過一個長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那一係列,中她的毒已經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鴉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癮的東西都是毒品。張的性情和素質,離我很遠,明明知道讀她隻亂我心,但偏是要讀。使我常常想起畫家石魯的故事。石魯腦子病了的時候,幾天裏拒絕吃食,說:“門前的樹隻喝水,我也喝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讀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維規律,循法可學,有的則不能,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張的天才是發展得最好者之一,洛水上的神女迴眸一望,再看則是水波浩淼,鶴在雲中就是鶴在雲中,沈三白如何在煙霧裏看蚊飛,那神氣畢竟不同。我往往讀她的一部書,讀完了如逛大的園子,弄不清了從哪兒進門的,又如何穿徑過橋走到這裏?又像是醒來迴憶夢,一部分清楚,一部分無法理會,恍恍惚惚。她明顯地有曹露的才情,又有現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離,她沒有曹氏的氣勢,渾淳也不及沈從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詭譎以及彌漫的一層神氣,又是旁人無以類比。


    天才的長處特長,短處極短,孔雀開屏最美麗的時候也暴露了屁股,何況張又是個執拗的人。時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要弄些文的人,已經有了毛病,讀作品不是浸**作品,不是學人家的精華,啟迪自家的智慧,而是賣石灰就見不得賣麵粉,還沒看原著,隻聽別人說著好了,就來氣,帶氣入讀,就隻有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無損於天才,卻害了自家。張的書是可以收藏了常讀的。


    與許多人來談張的作品,都感覺離我們很遠,這不指所描敘的內容,而是那種才分如雲,以為她是很古的人。當知道張現在還活著,還和我們同在一個時候,這多少讓我們感到形穢和喪氣。


    《西廂記》上說:不會相思,學會相思,就害相思!《西廂記》上又說: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994年2月7日早


    小說孔明


    孔明碎嘴,見什麽都說,去年一本《說愛》,今年又是本《談情》。


    孔明似乎還謙虛:小人說的都是小事,一孔之明。


    大說是史家的事,大人物又有幾個?小事構成了我們芸芸眾生的生命;小說是文人的本事;再者,孔明也是大明,字典裏仍寫著這層解釋呢。


    小事要說得很明,得要世事洞明;小事要說得通達,得要人情練達。飯後茶餘,睡覺前,如廁時,翻幾頁看看,有多少事我們整日經曆著,經孔明一說,還有這麽多意義和趣味!書原本都是寫閑話,現在的文人寫著寫著都就把自己寫成上帝了。孔明的書是閑書,閑書不偉大,閑讀卻有益。


    我喜歡聽孔明說。


    我不喜歡孔明說得太溜順。


    名角()


    楊鳳蘭是西安南郊人,十一歲上跟李正敏學戲,翌年即排《三對麵》,飾青衣香蓮。鳳蘭個頭小,家人牽著去後台裝扮,一邊走,一邊嚷道要吃冰糖葫蘆。家人說:“你是香蓮了,還貪嘴?”鳳蘭嘴噘臉吊。但到鑼鼓聲起,粉墨登場,竟判若兩人。坐則低首嘿答,立則背削肩蹇,抖起來如雨中雞,訴起其冤,聲口淒婉,自己也骨碌碌墜下淚來,一時驚動劇壇。李正敏說:“這女子活該演戲,但小小年紀竟能體味蒼涼,一生恐要困頓了。”愈發愛憐栽培,傳授《三擊掌》、《徐母罵曹》、《二進宮》給她。


    漸漸長大,鳳蘭已是名角,擁有眾多戲迷,她不喜張揚,見人羞怯,伏低伏小。劇團多有是非,無故牽扯到她,旁人都替她蠻臉作怒了,她仍隻是忍耐,靜若淵默。一年夏天,迴村探母,正在屋裏梳頭,牆外忽有槍聲,有東西跌在院中一響。出來看時,有鳥墜在捶布石下,遂矮牆頭上露一人臉,背著獵槍,擠眉弄眼,示意鳥是他打中的。鳳蘭有些惱,提了鳥丟出去,那人卻繞過來,收住了腳,在門首呆看。鳳蘭耳根通紅,口裏喃喃,微罵掩門不理。又一年後,女大當嫁,有人提親,領來了一小夥見麵,竟是打鳥人。小夥笑道:“我早打中的。”時鳳蘭二十三歲,譚興國大其九歲,且帶有一小孩。親戚裏有反對的,但鳳蘭不嫌,認定有緣,遂為夫婦。


    秦腔雖是大的劇種,曆來卻慷慨有餘,委婉不足,出西北就行之不遠。李正敏畢生力戒暴躁,倡導清正,死時緊握鳳蘭手,恨恨而終。鳳蘭見宗師長逝,哭昏在靈堂,立誓發揚敏腔藝術,此後愈發勤苦,早晚練功不輟,冬夏曲不離口。出演了《白蛇傳》、《飛虹山》、《謝瑤環》。每次演出,都在家叩拜宗師遺像,譚興國在旁收拾行裝,然後騎自行車送至劇場。譚興國那時在一家話劇院做美工,凡有鳳蘭演出,必坐於台下觀看,一邊聽觀眾反映,一邊作記錄,迴家便為鳳蘭的某一唱句、某一動作,提建議,作修正。燈下兩人戲言,鳳蘭說:“我這是為戲活著麽!”興國說:“那我就為你活著!”剛說畢,窗外嘎喇喇一聲雷響,兩人都變了臉。


    二十七歲那年,鳳蘭演《紅燈記》,隻覺得脖子越來越粗,卻並不疼,也未在乎,衣服領口就由九寸加寬到一尺一,再加寬到一尺三。演第二十七場,突然昏倒在台上,急送醫院,診斷為甲狀腺癌,當即手術,取出了八個瘤子,最大的竟有鴨蛋大。醫生告訴興國:人隻能活兩年。興國跑出醫院在野地裏嗚嗚哭了一場,迴來又不敢對鳳蘭說。數月裏人在醫院伺候,夜不脫衣,竟生了滿身虱子。鳳蘭終於知道了病情,將硬得如石板一樣的半個脖子,敲著嘭嘭響,抱了李正敏的照片淚流滿麵。她寫下了遺書,開始七天不吃不喝。興國鋪床時,褥子下發現了遺書,一下子把鳳蘭抱住大哭。鳳蘭說:“我不能唱戲了?我還活著幹什麽?!”興國說:“有我在,你不能走,你能唱戲的,我一定要讓你唱戲嘛!”潭興國把鳳蘭病情材料複印了幾十份,全國各大醫院都寄,希望有好的醫療方案。醫院差不多都迴信了,惟一隻能化療。在漫長的化療過程中,譚興國四處求醫尋藥,自己又開始學中醫,配處方。楊鳳蘭竟每天數次以手指去撥聲帶,幫助活動。服用了興國的藥方二百八十多服,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出院五個月後,鳳蘭真的上台演出,演過了七場。第八場演出中,她正唱著,突然張口失聲,頓時急得流淚,滿場觀眾一時驚呆,都站起來,靜悄悄的,等知道是怎麽迴事了,哽哽咽咽便起了哭音。從此,失聲多年。鳳蘭再不去想到死,偏要讓聲再出來,但聲還是不出。百藥服過,去求氣功,鳳蘭竟成了氣功師最好的弟子,多半年後,慢慢有了聲出來。氣功師見她刻苦,悟性又好,要傳真功給她,勸她不再演戲,師徒雲遊四方去。鳳蘭說:“我要不為演戲,早一根繩子去了,何必遭受這麽大的罪?”每次練功前,都念道李正敏,每念道精神倍增。氣功師也以為奇,遂授真功給她,收為幹女。發了聲後,鳳蘭就急於要唱,但怎麽也唱不成,音低小得如耳語。又是如此數年,她開始了更為艱辛的鍛煉,每早每晚,都咪咪咪,嗎嗎嗎,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往上練,常常幾個月或者半年方能提高一個音節。每每提高一節,就高興得哭一場,就給李正敏的遺像去奠香焚紙。興國照例要采買許多酒菜,邀朋友來聚餐恭賀。在去北京療養練聲期間,興國月月將十分之八的工資寄去北京,自己領著兩個孩子在家吃粗的,喝稀的,每到傍晚才去菜市,刨堆兒買菜或撿白菜幫子迴來熬吃。鳳蘭終於從北京撥來電話,告知她能唱出“希”和“豆”的音節了,夫婦倆在電話裏激動得放聲大哭。


    當鳳蘭再次出現在戲台上,劇場如爆炸一般歡唿;許多觀眾竟跑上台去,抱住她又哭又笑。


    一個演員,演出就是生命存在的意義,楊鳳蘭人活下來了,又有了聲音,她決心要把耽誤了十多年的時間補迴來,把敏派藝術繼承和光大。但是災難和不幸總是糾纏她。一次演出途中發生了車禍,同車有兩人死亡,她雖然活下來,卻摔成嚴重的腦震蕩,而且一個膀子破裂,落下殘疾,再也高舉不起。更要命的是戲劇在中國正處於低潮,所有演出單位隻能下鄉到偏遠地區方可維持生計,她畢竟身子孱弱,不能隨團奔波。鳳蘭的脾氣變壞了,終日在家浮躁不寧。興國勸她,她就惱了,說:“我苦苦奮鬥了幾十年,現在就隻有去唱唱堂會嗎?!”不理了興國,興國把飯做好,她也不吃。興國也是苦惱,琢磨著劇場不演戲了,能不能拍電視錄像片,與幾個搞攝像的朋友合計了,迴來對鳳蘭說:“你如果真要演正經戲,就看你能不能成?”說了主意,鳳蘭猛地開竅,當了眾人麵摟抱了興國,說:“知我者,興國也!”


    名角(2)


    拍電視片又談何容易?首先需要錢,夫婦倆從此每日騎了車子,成半年天天去尋找讚助,這個公司出一萬,那個熟人掏三百,見過笑臉,也見過冷臉,得到了,也承受了嘲弄,終於籌集了十二萬八千元,興國也因騎自行車磨破了痔瘡躺倒過三次。鳳蘭選擇的劇目是《五典坡》,《五典坡》是李正敏的拿手戲。但舊本《五典坡》蕪雜,夫婦倆多方求教專家學者,親自修改,終於開拍,辛辛苦苦拍攝了,卻因經驗不足,用人不當,拍成後全部報廢,錢也花光了。夫婦倆號啕大哭,哭罷了,你給我擦淚,我給你擦淚。咬了牙又出去籌款。這一次鳳蘭誰也不信,隻信興國,要興國導演。興國的本行是舞美設計,在國內獲得過三次大獎,雖未從事過導演,但對藝術上的一套頗精到,又經曆上次失敗,就多方請教,組成強有力的拍攝班子。新的拍攝開始,一切順利,鳳蘭極度亢奮,常常一天吃一頓飯。興國更是從導演、布景、燈光、道具,以及所有演員、工作人員的接來送往,吃喝拉睡,事無巨細地安排操作,每天僅睡兩個小時。一日,夫婦倆都在現場架子上,興國扛著攝像機選機位,往後退時,鳳蘭瞧著危險,喊:“注意!注意!”沒想自己一腳踏空,仰麵從高架上跌下來,左腳粉碎性骨折了。在**又是躺了八個月。八個月後,帶著一手一腳都殘疾的身子將戲拍完,鳳蘭體重減輕了十斤,她笑著說:“活該戲要拍好的,後邊的戲是王寶釧寒窯十八年,我不瘦才不像哩!”片子後期製作,資金極度緊缺,夫婦倆將家中僅有的幾千元存款拿出來,無濟於事,就乞求,欠賬,尋廉價的錄音棚,跑幾百裏外租用便宜剪輯機器。剛剛剪輯了前兩部,夫婦倆高高興興搭公共車返迴,興國就在車上瞌睡了,瞌睡了又醒過來,他覺得肝部疼,用拳頭頂著。鳳蘭見他麵色黑黃,大汗淋漓,忙去扶他,興國就昏倒在她懷裏。送去醫院,診斷為肝癌晚期。半年後,興國死去,臨死拉住風蘭手,不讓鳳蘭哭,說:“鳳蘭,咱總算把戲拍完啦。”


    《五典坡》新編本《王寶釧》三部放映後,震動了秦腔界。鳳蘭扮相俊美,表演精到,唱腔純正,創造了一個燦爛的藝術形象,被譽為秦腔精品。一時間,三秦大地人人奔走相告,報紙上、電台電視上連篇累牘報道,各種研討會相繼召開,成為盛事。電視台播映那晚,各種祝賀電話打給鳳蘭,持續到淩晨四點。四點後,鳳蘭沒有睡,設了靈桌,擺好了李正敏的遺像、譚興國的遺像,焚香奠酒,把《王寶釧》錄像帶放了一遍。放畢,天已大亮,開門出來,門外站滿了人,全是她的戲迷,個個淚流滿麵。


    辭宴


    六月十六日粵菜館的飯局我就不去了。在座的有那麽多領導和大款。我雖也是局級,但文聯主席是窮官、閑官,別人不裝在眼裏,我也不把我瞧得上,哪裏敢稱做同僚?他們知道我而沒見過我,我沒有見過人家也不知道人家具體職務,若去了,他們西裝革履我一身休閑,他們坐小車我騎自行車,他們提手機我背個挎包,於我覺得寒酸,於人家又覺得我不合群,這飯就吃得不自在了。要吃飯和熟人吃著香,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可以打嗝兒,可以放屁,可以說趣話罵娘,和生人能這樣嗎?和領導能這樣嗎?知道的能原諒我是懶散慣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對人家不恭,為吃一頓飯惹出許多事情來,這就犯不著了。酒席上誰是上座,誰是次座,那是不能亂了秩序的,且常常上座的領導到得最遲,菜端上來得他到來方能開席,我是半年未吃海鮮之類了,見那龍蝦海蟹就急不可耐,若不自覺筷先伸了過去如何是好?即便開席,你知道我向來吃速快,吃相難看,隻顧悶頭吃下去,若順我意,讓滿座難堪,也丟了文人的斯文,若強製自己,為吃一頓飯強製自己,這又是為什麽來著?席間敬酒,先敬誰,後敬誰,順序不能亂,誰也不得漏,我又怎麽記得住哪一位是政府人,哪一位是黨裏人?而且又要說敬酒詞,我生來口訥,說得得體我不會,說得不得體又落個傲慢。敬領導要起立,一人敬全席起立,我腿有疾,幾十次起來坐下又起來我難以。我又不善笑,你知道,從來照相都不笑的,在席上當然要笑,那笑就易於皮笑肉不笑,就要冷落席上的氣氛。更為難的是我自患病後已戒了酒,若領導讓我喝,我不喝拂他的興,喝了又得傷我身子,即使是你事先在我杯中盛白水,一旦發現,那就全沒了意思。官場的事我不懂,寫文章又常惹領導不滿,席間人家若指導起文學上的事,我該不該掏了筆來記錄?該不該和他辯論?說是不是,說不是也不是,我這般年紀了,在外隨便慣了,在家也充大慣了,讓我一副奴相去逢迎,百般殷勤做媚態,一時半會兒難以學會。而你設一局飯,花銷幾千,忙活數日,圖的是皆大歡喜,若讓我去尷尬了人家,這飯局就白設了,我怎麽對得住朋友?而讓我難堪,這你又於心不忍,所以,還是放我過去,免了吧。幾時我來做東,迴報你的心意,咱坐小飯館,一壺酒,兩個人,三碗飯,四盤菜,五六十分鍾吃一頓!如果領導知道了要請我而我未去,你就說我突然病了,病得很重,這雖然對我不吉利,但我寧願重病,也免得我去壞了你的飯局而讓我長久心中愧疚啊。


    走進塔裏木()


    八月裏走進塔裏木,為的是看油田大會戰。沿著那條震驚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瑪幹為什麽稱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國人向大漠要油的決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陽極好,紅得眼睛也難以睜開,喉嚨冒煙,嘴唇幹裂,渾身的皮也明顯地覺得發緊。車上的司機告訴說,地表溫度最高時是七十攝氏度,那才叫個烤呀!公路未修的時候,車隊載著人和物資從庫爾勒出發,沿著塔裏木盆地邊沿走,經過阿克蘇,經過喀什,再到和田,這是多麽漫長的道路,然後沙漠車才能進入塔克拉瑪幹腹地。這麽一趟迴來,人幹巴巴的,完全都失了形!司機的話使我們看重了車上帶著的那幾瓶礦泉水,並且相互惡作劇,擰對方的肉,問:熟了沒?喉嚨也就疼得咽不下唾沫,將手巾弄濕捂在口鼻上。在熱氣裏悶蒸了兩個小時,突然間卻起風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煙,再就看見路邊有人騎毛驢,人同毛驢全歪得四十度斜角地走,倏忽飄起,像剪紙一般落在遠處的沙梁上。天開始黑暗,太陽不知墜到哪裏去了,前邊一直有四輛裝載著木箱的卡車在疾駛,一輛已經在風中掀翻了,另外的三輛停在那裏用繩索拉扯,仍搖晃如船。我們的小車是不敢停的,停下來就有可能打滾,但開得快又有禦風起空的危險。司機說,這畢竟還不是大沙暴,在修這條公路和鑽井的時候,大沙暴卷走了許多器械,單是推土機就有十多台沒蹤影了。我們緊張得臉都煞白了,幸好大的沙暴並沒有發生,而沉甸甸的霧和沙塵,使車燈打開也難見路。艱艱難難地趕到塔中,風沙大得車門推不開,迎接我們的工人已都穿著棉大衣,誰也不敢張嘴,張嘴一口沙。


    接待我們的是副調度長王兆霖,人稱沙漠王的,他笑著說:中央領導每次來,天氣總是好的,你們一來就壞了。我們也笑了,說這正是老天想讓我們好好體驗體驗這裏的生活嘛!


    我們走進了大漠腹地,大漠讓我們在一天之內看到了它多種麵目,我們不是為浪漫而來,也不是為覓尋海市蜃樓和孤煙直長的詩句。塔裏木大到一個法國的麵積,號稱第二個中東,它的石油儲量最為豐富,地麵自然條件又最為惡劣,地下地質結構又最為複雜,國家石油開發戰略轉移,二十一世紀中國石油的命運在此所係,那麽,這裏演繹著的是一場什麽樣的故事,這裏的人如何為著自己的生存和為著壯麗的理想在奮鬥呢?我們在塔中始終未逢到好天氣,風沙依舊肆虐,所帶的衣服全然穿在身上,仍凍得嘴臉烏青。沙漠王是典型的石油人性格,高聲快語,又詼諧有趣,領我們去看第一口千噸井,講這裏的過去,講這裏的將來。去英雄的沙漠車隊,介紹每一個司機的故事,去看用鐵板鋪成跑道的飛機場,去親自坐上沙漠車在沙梁間奔駛,領受顛簸的滋味,去看各處的活動房,去看工人床頭上都放的什麽書。在過去有關大慶油田的影視中,我們了解了石油人生活的簡陋,而眼前的塔裏木,自然條件的惡劣更甚於大慶,但生活區的活動房裏卻也很現代化了,有電視錄像看,有空調機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從庫爾勒運進,竟也節約下水辦起了綠色試驗園,綠草簇簇,花在風沙彌漫的黃昏裏明亮。艱苦奮鬥永遠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並不是隻會做苦行僧,他們在用著幹打壘的精神摧毀著幹打壘,這裏仍是改革的前沿陣地。不論是築路、鑽井、修房和運輸,生產體製已經與世界接軌,機械和工藝是世界一流,效益當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時代,新的石油人,在荒涼的大漠裏,為國家鑄造著新的輝煌。


    我們在沙漠腹地的日子並不長,嘴裏的沙子總是刷不淨,忽冷忽熱的氣候難以適應,我就感冒了,又開始拉肚子,但我們太喜歡那紅色的信號服和安全帽,喜歡去井位,在颶風中爬井台,雖然到底弄不明白那裏的生產程序和機械名稱,卻還要喋喋不休地問這問那。新疆是中國最大氣的地方,過去的年月裏容納了多少逃難的人,逃婚的人,甚至逃罪的人,而今的塔裏木油田上,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五湖四海的人走到一起。塔裏木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培養了他們特有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他們是那樣好客,給你說,給你唱,卻極少提到這裏的艱苦,也不抱怨這惡劣的氣候,說許多趣話,甚至那些帶彩的段子,使你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飽滿。我們采訪了那些在石油戰線上奮鬥了一生的老大學生,更多地采訪了那些才從大學畢業分配來的大學生,問他們為什麽沒有留在大城市,沒有去東南沿海地區。他們對這些似乎毫無興趣,隻是互相戲謔:誰誰在這裏舉行婚禮的那天,竟自己喝醉了酒,沉睡得一夜不起;誰誰去出車,車在半途壞了,爬了兩天兩夜,又饑又渴昏倒在沙梁上,幸虧派飛機搜索才救迴來,去修那輛車時,才發現車座下麵還有著一瓶礦泉水的,真是笨得要死。誰誰的媳婦千裏迢迢到庫爾勒,指揮部派專車將人送到工地,說好明日再送迴庫爾勒,可活該倒黴,這一夜卻起了特大沙暴,甭說親熱,連睜大眼睛端詳一下媳婦都不可能。這些年輕人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沙漠迴來後,當我們在繁華的城市坐著小車,就每每想起了他們。世上有許多東西我們一時一刻離不了,但我們卻常常忽略,如太陽如空氣,我們每日坐車,就忘了車的行走需要的是石油!現在的小孩子,肚子饑了要饃饃吃,饃饃是哪兒來的,孩子們隻知道饃饃是從廚房來的。我們也做過一次小小的調查,問過十三個坐車的人:車沒油了怎麽辦?迴答都是:去加油站啊!誰又知道發生在沙漠中的這些極普通又極普遍的故事呢?


    走進塔裏木(2)


    接觸了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石油人,臨走時,我們見到了塔指的三個領導。邱中建,這是石油戰線上無人不曉的一個名字,他的一生幾乎與中國所有的大油田的曆史連在一起,如今已經六十多歲的人,祖國需要他到塔裏木來,需要他來指揮這一場新體製新工藝高水平高效益的石油大會戰,他離開了北京和家人,一人就長年呆在塔裏木。鍾樹德呢,這位塔指的大功臣,為了中國的石油事業,他獻出了自己的一隻眼睛。他自始至終在塔指,大漠中的每一口井台上都流過他的血汗。當我們見到他的時候,他才從塔中迴到庫爾勒不久,而那隻完全失明的眼睛,因失去了功能,沙子落進去,磨擦得還是血紅血紅。梁狄剛更是個傳奇人物,他的母親居住在香港,年紀大了,一直希望他也能定居香港,但他雖是大孝子,可忠孝難兩全,當中央電視台的記者采訪他時,他沒有什麽華麗的詞藻,隻說了句:我不能丟棄我的專業。與這些領導交談,你如坐在一張世界地圖前,坐在一張中國地圖前,他們的襟懷和視角是那麽大,絕口不提自己的事,隻強調這一生就是要為中國找石油。塔裏木油田可能是他們人生最後要找的一個大油田了,黨和人民讓他們來,這就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幸福。但他們壓力很大,因為中央領導一個接一個來塔裏木,曆史的重任使他們不敢懈怠,如何盡快地發現大的場麵,使他們隻有日日夜夜超負荷地工作著。


    我們去塔裏木,我們是幾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又行色匆匆,但石油人卻是那樣的熱情!所到之處,工人們讓簽字。簽什麽字呀,一個作家浪得再有虛名,即就是寫出的書到處有人讀,而比起石油人是多麽微不足道啊!他們一有機會就讓我寫毛筆字,我寫慣了那些唐詩宋詞,我依舊要這麽寫時,工人們卻自己想詞,他們想出的詞幾乎全是豪言壯語。這些豪言壯語在別的地方已經消失了,或者有,隻是領導的鼓動詞,而這裏的工人卻已經將這些語言滲進了自己的生活,他們實實在在,沒有丁點虛偽和矯飾,他們就是這樣幹的,信仰和力量就來自這裏。於是,我遵囑寫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為祖國獻石油”等等。寫畢字,晚上躺下,眼前總還是這些石油人的一張張黑紅的麵孔,想,這裏真是一塊別種意義的淨土啊,這就是湧動在石油戰線上的清正之氣,這也是一個民族的浩然之氣啊!迴到庫爾勒,我們應邀在那裏作報告。我們是作家,卻並沒有講什麽文學和文學寫作的技巧,隻是講幾天來我們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惡劣的自然環境轉化為生存的歡樂,如何把國家的重托和期望轉化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種種欲求轉化為特有的性格和語言,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會,有些人在扮演著貪汙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著醉生夢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著浮躁輕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著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著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擔當著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間的一股英雄氣便馳騁縱橫!


    從沙漠腹地歸來,經過了塔克拉瑪幹邊沿的塔裏木河,河道的舊址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胡楊林。這些胡楊林證明著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現在它們全死了,成了之所以稱為死亡之海的依據。這些枯死的胡楊粗大無比,樹皮全無,枝條如鐵如骨僵硬地撐在黃沙之上。據說,它們是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爛。去沙漠腹地時,我們路過這裏,拍攝了無數的照片。胡楊林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鄰家少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平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平凹並收藏鄰家少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