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樣?是不是後悔了?”
“沒有,老公說的對,不管是人,錢,事還是物,是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不是我們的,我們不能貪。”自從聽完林琳說起讀書的經曆,美怡似乎又想通了很多。
“這就對了,如果沒錯,這應該是最後的瘋狂了,就看誰是接最後一棒的可憐蟲。”
“在這個位置,接最後一棒,那不是死定了?”
“那當然。所以,在人們恐懼的時候,我們買進。在人們貪婪瘋狂的時候,我們賣掉。在最絕望的時候入市,在最瘋狂的時候離開,一定沒有錯。”
“當然,說容易,要做到,卻不容易。”
“嗬嗬,在老公這裏,一切都容易。”美怡對林琳,言聽計從。
“我可沒有這麽神奇,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貪。因為不貪,就能躲過很多陷阱。”
“光是這一點,要做到,就不容易。貪,是人的天性。能堅決克服這個天性和弱點的人,不是很聰明,就是很堅強。”跟著林琳,美怡也學到很多知識。
9月13日,周二,林琳象往常一樣,在門診坐診。
今天的門診,病人雖然多,但大多是複診的病人,林琳看病的速度快了很多。
到了上午十點多,一位走路不方便的病人,在他的女兒和兒子陪同下,走進來林琳的診室。
病人的女兒向林琳講述她父親的病情。
三年多來,她父親先是右下肢麻木,然後發展到右上肢,再然後發展到左下肢。麻木過後,便是無力,無力的發展,先是右下肢無力,接著左下肢無力。
這樣的病情走勢,熟悉神經解剖的同行們一定知道,這是很典型的、腫物自脊髓外壓迫脊髓的表現。首先受壓迫的是脊髓靠外側的結構,慢慢地,影響到脊髓內部的結構。
病人症狀的發展,體現的,正是這一特征。
正是因為病情發展的這一特征,使得病人的診斷變得複雜化起來。神經內科的醫生,無一例外地考慮脊髓壓迫症。
相應地,所有的檢查都集中在脊髓,光是頸椎的磁共振檢查,就做了好幾次。奇怪的是,幾次的頸椎磁共振檢查,都提示脊髓正常,頸椎椎體和椎間盤正常。
於是,病人的兒女們認為,這是中風。他們在家裏給病人吃了安宮牛黃丸,也在當地給醫生看過,據說也是按照中風進行治療。
可惜的是,病人的病情並沒有好轉。近半年來,病情進展迅速。
林琳決定將原來就診時的診斷拋開,重新進行病史的詢問和體格檢查。這樣一來,林琳發現,病人有著另外一個特別的表現,也是病人乃至病人的家屬一直沒有提起過的一個表現。
“你有沒有感覺到自己說話和以前不一樣?”林琳突然問了一句。
林琳這突然一問,病人和他的兒女都感到一陣愕然。
很快,病人反應過來了,說:“是的,特別是最近半年,我說話變得很不流利。”
病人的女兒也接著說,病人的說話確實與以前不一樣,但究竟怎麽不一樣,她無法用語言形容。
其實,病人在說話時,那聲音就像從喉嚨中“迸發”而出,用醫學專業術語來描述,稱之為“爆破性語言”。這種性質的語言,很明確指向一個受損的部位:小腦。
在隨後的體格檢查中,林琳發現,病人不僅僅有小腦受損的體征,還有錐體束(支配肢體活動的結構之一)受損的表現。
此時此刻,林琳的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個診斷的疾病浮現出來。但是,林琳不敢大意,他開出了檢查單,讓病人的兒女帶著病人去檢查,並特別叮囑他們,檢查結果出來後,可以直接來找他,不必再掛號。
醫院的設備,遠遠跟不上病人增長的需求,像這樣的檢查,大多要隔天才能拿到結果。田醫生看到是林院長開出的申請單,破例加快了速度。
接近下班時,林琳拿到了病人腦部mri檢查片。他將片放在讀片燈上一看,心中的想法終於得到影像學的證實:冠狀切麵可以看到,病人的小腦萎縮很明顯,腦橋和橄欖體也有萎縮。
在矢狀切麵,可以看到腦橋有明顯的“刀切征”(橄欖體萎縮後,腦橋表麵的隆起消失,變得好像被鋒利的刀切平了一般)。
林琳最終為病人下了“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症(olivaponscerebellumatrophy,簡稱opca)”的診斷。
在征求病人的兒女們的意見後,他們將病人帶到診室外等候,而林琳則慢慢地將這個疾病的診斷、症狀特征和將來的結局告訴病人的兒女。
“醫生,這是不是遺傳病?”病人的女兒突然問了一句,顯然,她是有所指的。
“對,這是遺傳病,屬於散發性遺傳,並不一定每一代都出現。”林琳迴答說。
“我的大伯也是這種病,一直到死亡,都是按照中風進行治療。”說完,他女兒從帶來的一個大塑料袋子裏拿出一大堆藥物。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藥物都不是醫院裏能找到的,而是在外麵民間很流行的各種治療中風和營養腦的“藥物”。
林琳突然想起那位被騙的內科醫生,他告訴病人的兒女,這些東西不能吃。將來,細心的照顧和護理,對病人而言,比吃這些不著邊的“藥物”更重要。
林琳的診斷,從某種角度看,對病人和他的家人,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凡是總有正反兩方麵,現在,病人得到明確的診斷,對於病人的家屬而言,他們再也不需要花“冤枉錢”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像這樣的“疑難雜症”,無論是前世的林琳,還是重生後的林琳,都診斷出不少。有一些病人,甚至得到徹底的治愈
也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為病人解決疑難雜症,林琳的名聲,在病人中,在病人家屬中,在營州大地,散播開來。想找林琳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沒有,老公說的對,不管是人,錢,事還是物,是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不是我們的,我們不能貪。”自從聽完林琳說起讀書的經曆,美怡似乎又想通了很多。
“這就對了,如果沒錯,這應該是最後的瘋狂了,就看誰是接最後一棒的可憐蟲。”
“在這個位置,接最後一棒,那不是死定了?”
“那當然。所以,在人們恐懼的時候,我們買進。在人們貪婪瘋狂的時候,我們賣掉。在最絕望的時候入市,在最瘋狂的時候離開,一定沒有錯。”
“當然,說容易,要做到,卻不容易。”
“嗬嗬,在老公這裏,一切都容易。”美怡對林琳,言聽計從。
“我可沒有這麽神奇,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貪。因為不貪,就能躲過很多陷阱。”
“光是這一點,要做到,就不容易。貪,是人的天性。能堅決克服這個天性和弱點的人,不是很聰明,就是很堅強。”跟著林琳,美怡也學到很多知識。
9月13日,周二,林琳象往常一樣,在門診坐診。
今天的門診,病人雖然多,但大多是複診的病人,林琳看病的速度快了很多。
到了上午十點多,一位走路不方便的病人,在他的女兒和兒子陪同下,走進來林琳的診室。
病人的女兒向林琳講述她父親的病情。
三年多來,她父親先是右下肢麻木,然後發展到右上肢,再然後發展到左下肢。麻木過後,便是無力,無力的發展,先是右下肢無力,接著左下肢無力。
這樣的病情走勢,熟悉神經解剖的同行們一定知道,這是很典型的、腫物自脊髓外壓迫脊髓的表現。首先受壓迫的是脊髓靠外側的結構,慢慢地,影響到脊髓內部的結構。
病人症狀的發展,體現的,正是這一特征。
正是因為病情發展的這一特征,使得病人的診斷變得複雜化起來。神經內科的醫生,無一例外地考慮脊髓壓迫症。
相應地,所有的檢查都集中在脊髓,光是頸椎的磁共振檢查,就做了好幾次。奇怪的是,幾次的頸椎磁共振檢查,都提示脊髓正常,頸椎椎體和椎間盤正常。
於是,病人的兒女們認為,這是中風。他們在家裏給病人吃了安宮牛黃丸,也在當地給醫生看過,據說也是按照中風進行治療。
可惜的是,病人的病情並沒有好轉。近半年來,病情進展迅速。
林琳決定將原來就診時的診斷拋開,重新進行病史的詢問和體格檢查。這樣一來,林琳發現,病人有著另外一個特別的表現,也是病人乃至病人的家屬一直沒有提起過的一個表現。
“你有沒有感覺到自己說話和以前不一樣?”林琳突然問了一句。
林琳這突然一問,病人和他的兒女都感到一陣愕然。
很快,病人反應過來了,說:“是的,特別是最近半年,我說話變得很不流利。”
病人的女兒也接著說,病人的說話確實與以前不一樣,但究竟怎麽不一樣,她無法用語言形容。
其實,病人在說話時,那聲音就像從喉嚨中“迸發”而出,用醫學專業術語來描述,稱之為“爆破性語言”。這種性質的語言,很明確指向一個受損的部位:小腦。
在隨後的體格檢查中,林琳發現,病人不僅僅有小腦受損的體征,還有錐體束(支配肢體活動的結構之一)受損的表現。
此時此刻,林琳的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個診斷的疾病浮現出來。但是,林琳不敢大意,他開出了檢查單,讓病人的兒女帶著病人去檢查,並特別叮囑他們,檢查結果出來後,可以直接來找他,不必再掛號。
醫院的設備,遠遠跟不上病人增長的需求,像這樣的檢查,大多要隔天才能拿到結果。田醫生看到是林院長開出的申請單,破例加快了速度。
接近下班時,林琳拿到了病人腦部mri檢查片。他將片放在讀片燈上一看,心中的想法終於得到影像學的證實:冠狀切麵可以看到,病人的小腦萎縮很明顯,腦橋和橄欖體也有萎縮。
在矢狀切麵,可以看到腦橋有明顯的“刀切征”(橄欖體萎縮後,腦橋表麵的隆起消失,變得好像被鋒利的刀切平了一般)。
林琳最終為病人下了“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症(olivaponscerebellumatrophy,簡稱opca)”的診斷。
在征求病人的兒女們的意見後,他們將病人帶到診室外等候,而林琳則慢慢地將這個疾病的診斷、症狀特征和將來的結局告訴病人的兒女。
“醫生,這是不是遺傳病?”病人的女兒突然問了一句,顯然,她是有所指的。
“對,這是遺傳病,屬於散發性遺傳,並不一定每一代都出現。”林琳迴答說。
“我的大伯也是這種病,一直到死亡,都是按照中風進行治療。”說完,他女兒從帶來的一個大塑料袋子裏拿出一大堆藥物。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藥物都不是醫院裏能找到的,而是在外麵民間很流行的各種治療中風和營養腦的“藥物”。
林琳突然想起那位被騙的內科醫生,他告訴病人的兒女,這些東西不能吃。將來,細心的照顧和護理,對病人而言,比吃這些不著邊的“藥物”更重要。
林琳的診斷,從某種角度看,對病人和他的家人,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凡是總有正反兩方麵,現在,病人得到明確的診斷,對於病人的家屬而言,他們再也不需要花“冤枉錢”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像這樣的“疑難雜症”,無論是前世的林琳,還是重生後的林琳,都診斷出不少。有一些病人,甚至得到徹底的治愈
也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為病人解決疑難雜症,林琳的名聲,在病人中,在病人家屬中,在營州大地,散播開來。想找林琳看病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