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機給了嬴政一個安心的眼神,但嬴政卻沒法真的安心。
那可是趙姬啊!
別人還不了解趙姬,他難道還不了解?
趙姬要是有這樣的格局和眼界,他早早便可得到趙姬的支持抗衡各個派係,哪裏還會如此辛苦。
但嬴政卻不能表現出對趙姬的不信任,畢竟這是在群臣麵前,若是表現出分毫母子不和的模樣,難免落人口實。
而就在嬴政和眾臣疑惑的時候,張機緩步踏出,將一卷畫著黑色騰龍的卷宗展現在眾人的麵前,不過卻是以黑龍圖案對著眾臣。
“大秦黑龍卷宗!”
“究竟有何緊急軍情?以至於使用黑龍卷宗?”
群臣議論紛紛,縱然堂下群臣都是秦國眾臣,但見過的黑龍卷宗,也唯有數年前信陵君領五國聯軍攻秦之時,那時候還是莊襄先王在位之時。
不過,有一部分臣子敏銳地注意,張機竟然能站在王太後的身邊,還手持秦國黑龍卷宗。
他們猜測著其中的緣由,不過無論如何猜測,顯然此事是得到了秦王和王太後的準允的,否則張機也沒有這個資格這般做,他們也沒有傻乎乎地提出什麽意義。
沒看見就連呂不韋這位相邦都沒有發話麽?
而張機自然是不在意群臣的目光和反應,聲音清朗,念道:“羅網楚國分壇壇主密報,楚王完半月前決定與韓國停戰,並欲結成六國合縱,向魏國、韓國、趙國、燕國、衛國派出使節。”
張機的話語,如同一道驚雷劃過鹹陽宮。
合縱!
這個名詞,秦國實在是太熟悉了。
自惠文先王以來,秦國共經曆了四次合縱。
周慎靚王三年,魏相公孫衍配五國相印,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同時說服義渠攻秦側背。
周赧王十七年,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乘秦軍久戰疲憊,且主力大軍在巴蜀之地還未返迴,合縱攻秦。
周赧王二十八年,齊、趙、魏、韓、燕相約合縱,以孟嚐君為聯軍主帥,帶領五國聯軍攻秦。
但在秦莊襄王三年,秦國三年連喪兩王(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魏、趙、韓、楚、燕抓住秦國內部不穩的時機,結成合縱,由信陵君指揮五國聯軍攻秦,在河外大敗秦軍,尾追至函穀關。
所以,如果曆代秦王在位期間列國不來一場合縱,在位的秦王沒準都要懷疑列國是不是瞧不起他了,頗有一種他都已經拉跨到讓列國懶得合縱攻打了。
隻是,如今的秦國不比往昔。
以往每次合縱,都是因為秦國強大到讓列國感覺到了威脅,隻是這一次,列國是感覺到了秦國的虛弱,才發兵合縱。
鄭國為秦修鑿水渠,雖然可以將秦國的糧產提高數倍,但眼下終歸是耗空了秦國的國力,若非呂不韋每次勞心勞力操勞政務,開源節流,再加上張機的紙張與書籍又給秦國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否則秦國這一次才是真的危險了。
而且,國力的衰弱隻是秦國衰弱的表現之一。
如今秦國內部,派係繁多,權力鬥爭嚴重。
呂不韋所代表的相邦係、嫪毐所代表的太後係、老秦人一係,楚係、韓係等派係鬥爭不斷,而嬴政這位秦王卻還未加冠親政,根本無法調和各派係之間的平衡,將力量聚集在一點。
所以,難免群臣有些人心惶惶,議論紛紛。
“肅靜!”
坐在寶座上的趙姬低喝一聲。
今日的趙姬,一襲黑紅色鳳袍,雍容華貴,頗具威儀,不怒自威,她的喝聲令群臣噤若寒蟬,殿內頃刻間變得鴉雀無聲,抬首看向這位王太後。
此時的趙姬臉上沒什麽表情,也看不出喜怒哀樂,隻是眸光微凝,讓眾臣莫名膽寒,不敢再多言。
趙姬見群臣不再言語,薄唇輕啟。
“先生。”
趙姬的眸光落在了張機的身上,那看不出喜怒哀樂的眼眸中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張機點頭示意,繼續道:“周慎靚王三年,魏相公孫衍聯合魏、趙、韓、燕、楚、義渠六國合縱攻秦合縱,被秦軍大將“智囊”嬴疾在修魚大敗三國聯軍,斬首八萬兩千人!”
“周赧王十七年,齊、韓合縱,魏軍臨陣倒戈突襲秦軍,秦軍落敗,卻因聯軍心生齟齬,為爭奪地盤而內部不和,最終草草退軍,結束合縱,給了秦國借巴蜀天府之地恢複國力的機會。”
“周赧王二十八年,齊、趙、魏、韓、燕相約合縱,秦國主動取消帝號,歸還部分城池給列國便成功破壞了合縱事宜,得到好處的趙、魏、韓立撤軍迴國,齊、燕也隻得撤退,第三次合縱剛剛成形便被瓦解。”
“莊襄先王三年,信陵君河外之戰大敗秦軍,一路追擊至函穀關外,卻覬覦韓國土地,奇襲韓國,導致列國不糊信任,而信陵君也徹底失去了在天下間的信譽。”
“由是觀之,秦國於合縱之中,無論勝敗,列國卻總會因齟齬最終奈何不得秦國,從未真正重創秦國,更遑論滅我大秦!”
“以我看來,如今秦國兵強馬壯,雖國庫空虛,但我老秦人團結一心,悍不畏死,不懼列國合縱。”
“但秦國也有一隱患,至今未能解決。”
“此患一如列國間的齟齬,危害極大。”
堂下的呂不韋雙目微眯,那雙滿是精光的眼眸投射出一道淩厲的目光,落在張機身上。
“好小子!”
到了這個時候,呂不韋若還看不出張機的目的,那也對不起當年嬴子楚的信任和托付了。
那雙眼眸掃過宗正令嬴牧和王太後趙姬二人,心中的疑惑漸漸解開,對於張機也不由心中暗暗讚歎。
而似乎是感覺到了呂不韋的注視,張機也迴以微微一笑。
他不知道呂不韋會不會阻止他,但呂不韋即便想阻止也無用了。
張機斷喝一聲,當著群臣的麵轉過身,對著嬴政俯身一拜。
“臣,請王上!”
“行冠禮,親國政!”
(2003字)
(本章完)
那可是趙姬啊!
別人還不了解趙姬,他難道還不了解?
趙姬要是有這樣的格局和眼界,他早早便可得到趙姬的支持抗衡各個派係,哪裏還會如此辛苦。
但嬴政卻不能表現出對趙姬的不信任,畢竟這是在群臣麵前,若是表現出分毫母子不和的模樣,難免落人口實。
而就在嬴政和眾臣疑惑的時候,張機緩步踏出,將一卷畫著黑色騰龍的卷宗展現在眾人的麵前,不過卻是以黑龍圖案對著眾臣。
“大秦黑龍卷宗!”
“究竟有何緊急軍情?以至於使用黑龍卷宗?”
群臣議論紛紛,縱然堂下群臣都是秦國眾臣,但見過的黑龍卷宗,也唯有數年前信陵君領五國聯軍攻秦之時,那時候還是莊襄先王在位之時。
不過,有一部分臣子敏銳地注意,張機竟然能站在王太後的身邊,還手持秦國黑龍卷宗。
他們猜測著其中的緣由,不過無論如何猜測,顯然此事是得到了秦王和王太後的準允的,否則張機也沒有這個資格這般做,他們也沒有傻乎乎地提出什麽意義。
沒看見就連呂不韋這位相邦都沒有發話麽?
而張機自然是不在意群臣的目光和反應,聲音清朗,念道:“羅網楚國分壇壇主密報,楚王完半月前決定與韓國停戰,並欲結成六國合縱,向魏國、韓國、趙國、燕國、衛國派出使節。”
張機的話語,如同一道驚雷劃過鹹陽宮。
合縱!
這個名詞,秦國實在是太熟悉了。
自惠文先王以來,秦國共經曆了四次合縱。
周慎靚王三年,魏相公孫衍配五國相印,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同時說服義渠攻秦側背。
周赧王十七年,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乘秦軍久戰疲憊,且主力大軍在巴蜀之地還未返迴,合縱攻秦。
周赧王二十八年,齊、趙、魏、韓、燕相約合縱,以孟嚐君為聯軍主帥,帶領五國聯軍攻秦。
但在秦莊襄王三年,秦國三年連喪兩王(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魏、趙、韓、楚、燕抓住秦國內部不穩的時機,結成合縱,由信陵君指揮五國聯軍攻秦,在河外大敗秦軍,尾追至函穀關。
所以,如果曆代秦王在位期間列國不來一場合縱,在位的秦王沒準都要懷疑列國是不是瞧不起他了,頗有一種他都已經拉跨到讓列國懶得合縱攻打了。
隻是,如今的秦國不比往昔。
以往每次合縱,都是因為秦國強大到讓列國感覺到了威脅,隻是這一次,列國是感覺到了秦國的虛弱,才發兵合縱。
鄭國為秦修鑿水渠,雖然可以將秦國的糧產提高數倍,但眼下終歸是耗空了秦國的國力,若非呂不韋每次勞心勞力操勞政務,開源節流,再加上張機的紙張與書籍又給秦國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否則秦國這一次才是真的危險了。
而且,國力的衰弱隻是秦國衰弱的表現之一。
如今秦國內部,派係繁多,權力鬥爭嚴重。
呂不韋所代表的相邦係、嫪毐所代表的太後係、老秦人一係,楚係、韓係等派係鬥爭不斷,而嬴政這位秦王卻還未加冠親政,根本無法調和各派係之間的平衡,將力量聚集在一點。
所以,難免群臣有些人心惶惶,議論紛紛。
“肅靜!”
坐在寶座上的趙姬低喝一聲。
今日的趙姬,一襲黑紅色鳳袍,雍容華貴,頗具威儀,不怒自威,她的喝聲令群臣噤若寒蟬,殿內頃刻間變得鴉雀無聲,抬首看向這位王太後。
此時的趙姬臉上沒什麽表情,也看不出喜怒哀樂,隻是眸光微凝,讓眾臣莫名膽寒,不敢再多言。
趙姬見群臣不再言語,薄唇輕啟。
“先生。”
趙姬的眸光落在了張機的身上,那看不出喜怒哀樂的眼眸中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張機點頭示意,繼續道:“周慎靚王三年,魏相公孫衍聯合魏、趙、韓、燕、楚、義渠六國合縱攻秦合縱,被秦軍大將“智囊”嬴疾在修魚大敗三國聯軍,斬首八萬兩千人!”
“周赧王十七年,齊、韓合縱,魏軍臨陣倒戈突襲秦軍,秦軍落敗,卻因聯軍心生齟齬,為爭奪地盤而內部不和,最終草草退軍,結束合縱,給了秦國借巴蜀天府之地恢複國力的機會。”
“周赧王二十八年,齊、趙、魏、韓、燕相約合縱,秦國主動取消帝號,歸還部分城池給列國便成功破壞了合縱事宜,得到好處的趙、魏、韓立撤軍迴國,齊、燕也隻得撤退,第三次合縱剛剛成形便被瓦解。”
“莊襄先王三年,信陵君河外之戰大敗秦軍,一路追擊至函穀關外,卻覬覦韓國土地,奇襲韓國,導致列國不糊信任,而信陵君也徹底失去了在天下間的信譽。”
“由是觀之,秦國於合縱之中,無論勝敗,列國卻總會因齟齬最終奈何不得秦國,從未真正重創秦國,更遑論滅我大秦!”
“以我看來,如今秦國兵強馬壯,雖國庫空虛,但我老秦人團結一心,悍不畏死,不懼列國合縱。”
“但秦國也有一隱患,至今未能解決。”
“此患一如列國間的齟齬,危害極大。”
堂下的呂不韋雙目微眯,那雙滿是精光的眼眸投射出一道淩厲的目光,落在張機身上。
“好小子!”
到了這個時候,呂不韋若還看不出張機的目的,那也對不起當年嬴子楚的信任和托付了。
那雙眼眸掃過宗正令嬴牧和王太後趙姬二人,心中的疑惑漸漸解開,對於張機也不由心中暗暗讚歎。
而似乎是感覺到了呂不韋的注視,張機也迴以微微一笑。
他不知道呂不韋會不會阻止他,但呂不韋即便想阻止也無用了。
張機斷喝一聲,當著群臣的麵轉過身,對著嬴政俯身一拜。
“臣,請王上!”
“行冠禮,親國政!”
(2003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