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天賜良機!”
騰那雙眼眸中滿是嗜血的殺意,前幾日還被七萬秦軍忌憚的代地邊軍此刻在他的眼中,根本不再是敵人,而是戰功!
一顆……又一顆,整整十五萬戰功!
張機一怔,目光掃向其餘眾將,雖然李信、羌瘣和蘇角等人沒有開口,但眼中磅礴的戰意無比透露著與騰相同的請戰之意,就連身為兵長史的楊樛和行軍主簿程邈兩人都忍不住按著腰間秦劍,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
這個時代的文人,可不都是純粹的文人。
烽火燃遍天下,處處都是匪盜,能出來遊學的人,除了當年的張機這種愣頭青以外,且不說家中底蘊深厚,身邊也是有著高手暗中隨行護衛,而自身也要有著不俗的武藝。
你以為孔子他老人家就真是個文人?
想想一天到晚說自己不會武功的荀夫子吧,身高九尺的孔子那可是擅長射箭、騎馬以及駕駛戰車的,還是在沒有馬鐙的時候能單手駕馭戰馬另一手手持兵器疾馳的,光是這一手武藝就相當於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的關二爺了。
而如楊樛、程邈這些文人,雖然沒有孔子他老人家的霸道武藝,但手持一柄強弩,就是沙場悍將也要退讓三分。
一柄強弩的威懾力,大概就相當於後世一柄重狙,除非你修習了外功,或是內功踏入了宗師境界,否則一箭足以要了尋常人的命,就算是一二流高手也要被重創甚至殘疾。
沒有人敢去賭對方有沒有練習過射術,若是射得準點一箭爆頭,那便是必死無疑了。
而楊樛將門世家出身,雖然選擇了從文,但卻也有一手適合在戰場上搏殺的劍術,程邈則是慣用強弩,射術驚人。
以往戰場上紛亂不堪,誰也還不敢說一定能保證誰的安全,故而楊樛、程邈也極少真正踏上戰場,但這次不同了。
十五萬缺糧的代地邊軍……這就是活脫脫的戰功啊!
雖然楊樛和程邈不如李信、羌瘣等眾將的武藝,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那身為老秦人而擁有的那顆熾熱的心。
堂堂大丈夫,有誰不憧憬那種縱橫沙場的威風模樣?
張機又看向了蒙恬,卻見蒙恬眼中也盡是如其餘人一般的想法,臉上肉眼可見地多出了幾分失望之色。
除去楊樛和程邈以外,其餘眾將,雖然在後世都是至少能獨領一軍的統帥,如蒙恬、李信和騰,甚至是足以執掌三軍的主帥,然而此刻的他們,還是太年輕了些。
少年人的熱血太過濃重了,當然這也不是壞事,但終歸是美中不足。
“楊長史,速迴代城,昭告代郡百姓,代地邊軍歸來,希望他們能寫一封家書給自己的父親、兄弟、兒子、孫子,若是有不會寫字的,讓胥吏和城內識字之人代為書寫。”
“程主簿,這些書信屆時便由你作為使者,送入代地邊軍的軍營之中,可敢否?”
“自然……啊?”
一時間,無論是楊樛還是程邈,亦或是其餘將校都有些茫然。
不打仗,送家書給代地邊軍?
張機看著眾人茫然的神情,多少還是有些身為穿越者的優越感的。
終歸是年代太早,許多兵法大多數都是些關於排兵布陣和基礎軍事知識的教導,對於戰場上的陰謀詭計反倒是甚少。
因此李牧那誘敵深入的戲碼,在曆史上用了許多次依然能見效,而孫臏的減灶計、圍魏救趙等計策,也才能起到奇效。
張機真論兵法和智謀,未必勝得過當世諸多名將、謀臣,但他的腦子裏有兩千多年後總結的兵法精華,許多從陽謀、陰謀,從人心上下手的計策,都在他的腦中。
先前張機下令秦軍開倉放糧,又對鰥寡孤獨以及身患重病之人厚加禮遇,都是為了收代郡百姓之心,不僅僅是為了將來秦軍治理代郡,也是為了防備那十五萬代地邊軍。
家人在敵人手中,固然會激起士卒的戰鬥意誌,想要搶迴家人,但同樣也會讓士卒的意誌進入最容易動搖的階段。
當兵打仗,為的是什麽?
作為普通平民出身的士卒,他們的想法不同於士族、貴族或是諸子百家出身的武人,他們的目的不過是拚死一戰,為自己和家人的口糧搏上一把。
但若是自己死了,或是家人死了,那這拚搏的意義還有多大?
所以在依舊寓兵於民的秦朝之後,封建王朝自漢以來,往往都喜歡將士卒編入兵籍,實行兵民分籍,而兵籍之人及其近親家屬都會被集中安排在某處居住方便控製,以此作為人質。
這樣上戰場的士兵就不會輕易逃跑、投敵,也輕易不會被武將挾持一同反叛。
此時,這十五萬代地邊軍雖然也有不少出自雁門郡和雲中郡,但已然與家鄉斷絕了消息往來的他們看見在代郡濁鹿城等待他們的秦軍,自然是下意識認為,雁門郡和雲中郡也早已陷落,家人陷於秦軍手中。
張機與其說是在收攬代郡百姓的民心,不如說是在試圖以此擾亂代地邊軍的軍心,這是他為這一場大戰所準備的底牌,如此他才有固守下去的信心。
卻沒想到邯鄲的那幫趙臣給他送了這樣一份天大的厚禮!
本就因為缺糧而軍心動蕩的代地邊軍,又會有多強的戰鬥意誌?
若非趙國擺明了是不打算顧代地存亡,而他們又是出身代地的士卒,抱著保衛家鄉與家小的心,能不能走到這裏都猶未可知。
而原本隻是為了固守而動搖代地邊軍軍心的底牌,卻成為了如今擊潰代地邊軍的殺招!
張機見楊樛和程邈依舊迷茫地站在原地,聲音稍稍加重了些,喝令道:“依我軍令行事!”
但旋即,張機又將聲音放低了許多,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放心吧,就算攻克趙都邯鄲、擒下趙王偃的功勞落在別人手中,我也能保證,王上定然會為裁決頭功和次功而頭疼不已。”
雖然依舊不明白張機此舉有何深意,但出於對張機的信任,眾人都安心了不少。
如同蘇角所說,他們這些人跟著張機以來,哪一次立下的不是功冠全軍的頭功?
……
代郡,兵長史楊樛已經將城中所有識字之人以及身邊胥吏盡數派去代郡的每一個村落,讓盡可能多的代郡百姓能夠將書信送入代地邊軍軍營之中。
楊樛雖然不能理解張機此舉的深意,但認為此舉足以徹底動搖代地邊軍的軍心。
倒也不怪楊樛想不到,實在是這個時代的士卒和百姓都太過重視鄉土情懷,就算有投降之人,也想不到自家將軍竟然試圖去招降十五萬精銳的代地邊軍。
“老婦我雖然不識字,但我亦知,不能為我一人,讓我的兩個孩兒成為叛徒!”
代城南門外,一名老婦激動萬分,怒斥著幾名將她拖來的鄉裏人以及那名負責書寫家書的秦吏。
楊樛伸手阻攔了幾名想要斥責老婦人的兵卒和官吏,來到老婦人的麵前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和聲道:“老人家,這不是當叛徒,更不是叛國。”
“諸位可知,是趙王和趙臣,以及你們敬愛的李牧將軍,放棄了代地百姓,故而這十五萬代地的子弟兵們,才會拋下了一切迴到代地?”
“我秦軍分三路攻趙,我北路秦軍攻入代地,代地的子弟兵們擔心我等濫殺,禍害他們的家人,而趙王和趙臣們選擇了命他們放棄代地的家人,南下救援前線,就連你們敬愛的李牧將軍也是如此。”
“這些代地的子弟兵們不忿,才脫離了李牧將軍的指揮,放棄了趙國,選擇了迴代地保衛他們的家人和家鄉。”
“但爾等也看見了,這些時日以來,我秦軍拿出將士們的口糧來分給你們,希望幫助你們渡過此次糧荒,是真心實意想要化解秦代之間的矛盾。”
“我大秦,是仁義之師!”
“但你們的家人,那些代地的子弟兵們如今就在代郡的邊界,與我秦軍相持於濁鹿城。”
“因為背棄了趙國,他們一路上沒有糧草補給,隻能靠自己打獵挖野菜,甚至吃草根樹皮,才迴到了這裏。”
楊樛看著逐漸隨著他的聲音聚集而來的代城百姓,不少百姓已經暗自垂淚,還有不少百姓甚至憤恨地辱罵著趙王偃和趙國的群臣,登上了城頭,高聲唿喝道。
“說實話,我秦軍擊潰他們,將他們屠殺殆盡可謂輕而易舉!”看著因為他的話而開始動搖和恐懼的代城百姓,楊樛知道他的話起到了效果了,“但我秦軍是仁義之師,我家將軍也不忍再造此等殺孽,故而請爾等書信一封傳給家人,放下刀兵……”
“秦軍不計前嫌!”
“秦人奸詐,當年長平之戰便屠殺了四十五萬趙軍,其中也有不少是來自我代地的子弟,我信不過爾等秦狗!”
有相信秦軍不計前嫌諾言,以及代地邊軍如今真實情況的人,便有不相信這一切的人,這一點楊樛也早就意料到了。
隻見楊樛拔出一柄長劍,黑色的劍身和利劍出鞘的劍鳴聲令不少百姓感到了恐懼,深怕楊樛氣急敗壞要殺人。
“此劍乃仁道之劍湛盧,是我家將軍張機隨身佩劍,若非仁義之人,此劍絕不會認其為主。”楊樛將湛盧高高舉起,黑色的劍刃在太陽的照射下反射著精光,格外耀眼奪目,“況且我家將軍乃是墨家統領,有同為墨家統領的徐夫人可佐證。”
話音落下,一襲黑白相間的墨者服飾的徐夫人便從人群之中走出,腳下輕點便躍上了城頭,摘下了鬥笠將容貌展露在百姓眼中。
“徐夫人?”
“莫不是那位鑄劍師徐夫人?”
代城百姓間一陣騷動,徐夫人鑄劍師之名,聞名遐邇,又是趙國人,代地百姓也曾耳聞。
而作為趙人,又是墨家統領,徐夫人年輕時便時常帶著墨家弟子在趙、代兩地清除匪患,也在趙、代兩地極富名望,受到百姓愛戴。
前些日子張機傳信給六指黑俠,希望他能派一名在趙、代兩地極富名望的墨家統領來幫他勸說代郡百姓,六指黑俠便將徐夫人這位老牌統領派了出來。
“墨者以‘義’字當先,絕不會欺騙爾等!”
徐夫人不善言辭,但短短的一句話便足以令代郡百姓信服。
墨家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權貴乃至民間,都有著極高的信譽,墨俠不同於尋常遊俠,是真真切切為百姓考慮,維護地方治安,對於尋常百姓所取報酬也不過是一頓飽飯罷了,也深得民眾歡迎和信賴。
一時之間也再無人懷疑,除了個別頑固之人,幾乎所有百姓都湧向了城內各處替百姓寫家書的地點踴躍參與進來。
兩軍如今正在交戰,也許他們多耽擱片刻,他們的家人也許就死在了戰場上,丟掉了那本不該丟掉的性命。
數萬封家書兩日之內便書寫完畢,又在一日之內星夜送到了濁鹿城之中。
看著包裹中的數萬封家書,張機忍不住仰天大笑。
“此物可抵二十萬雄兵矣!”
(本章完)
騰那雙眼眸中滿是嗜血的殺意,前幾日還被七萬秦軍忌憚的代地邊軍此刻在他的眼中,根本不再是敵人,而是戰功!
一顆……又一顆,整整十五萬戰功!
張機一怔,目光掃向其餘眾將,雖然李信、羌瘣和蘇角等人沒有開口,但眼中磅礴的戰意無比透露著與騰相同的請戰之意,就連身為兵長史的楊樛和行軍主簿程邈兩人都忍不住按著腰間秦劍,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
這個時代的文人,可不都是純粹的文人。
烽火燃遍天下,處處都是匪盜,能出來遊學的人,除了當年的張機這種愣頭青以外,且不說家中底蘊深厚,身邊也是有著高手暗中隨行護衛,而自身也要有著不俗的武藝。
你以為孔子他老人家就真是個文人?
想想一天到晚說自己不會武功的荀夫子吧,身高九尺的孔子那可是擅長射箭、騎馬以及駕駛戰車的,還是在沒有馬鐙的時候能單手駕馭戰馬另一手手持兵器疾馳的,光是這一手武藝就相當於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的關二爺了。
而如楊樛、程邈這些文人,雖然沒有孔子他老人家的霸道武藝,但手持一柄強弩,就是沙場悍將也要退讓三分。
一柄強弩的威懾力,大概就相當於後世一柄重狙,除非你修習了外功,或是內功踏入了宗師境界,否則一箭足以要了尋常人的命,就算是一二流高手也要被重創甚至殘疾。
沒有人敢去賭對方有沒有練習過射術,若是射得準點一箭爆頭,那便是必死無疑了。
而楊樛將門世家出身,雖然選擇了從文,但卻也有一手適合在戰場上搏殺的劍術,程邈則是慣用強弩,射術驚人。
以往戰場上紛亂不堪,誰也還不敢說一定能保證誰的安全,故而楊樛、程邈也極少真正踏上戰場,但這次不同了。
十五萬缺糧的代地邊軍……這就是活脫脫的戰功啊!
雖然楊樛和程邈不如李信、羌瘣等眾將的武藝,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那身為老秦人而擁有的那顆熾熱的心。
堂堂大丈夫,有誰不憧憬那種縱橫沙場的威風模樣?
張機又看向了蒙恬,卻見蒙恬眼中也盡是如其餘人一般的想法,臉上肉眼可見地多出了幾分失望之色。
除去楊樛和程邈以外,其餘眾將,雖然在後世都是至少能獨領一軍的統帥,如蒙恬、李信和騰,甚至是足以執掌三軍的主帥,然而此刻的他們,還是太年輕了些。
少年人的熱血太過濃重了,當然這也不是壞事,但終歸是美中不足。
“楊長史,速迴代城,昭告代郡百姓,代地邊軍歸來,希望他們能寫一封家書給自己的父親、兄弟、兒子、孫子,若是有不會寫字的,讓胥吏和城內識字之人代為書寫。”
“程主簿,這些書信屆時便由你作為使者,送入代地邊軍的軍營之中,可敢否?”
“自然……啊?”
一時間,無論是楊樛還是程邈,亦或是其餘將校都有些茫然。
不打仗,送家書給代地邊軍?
張機看著眾人茫然的神情,多少還是有些身為穿越者的優越感的。
終歸是年代太早,許多兵法大多數都是些關於排兵布陣和基礎軍事知識的教導,對於戰場上的陰謀詭計反倒是甚少。
因此李牧那誘敵深入的戲碼,在曆史上用了許多次依然能見效,而孫臏的減灶計、圍魏救趙等計策,也才能起到奇效。
張機真論兵法和智謀,未必勝得過當世諸多名將、謀臣,但他的腦子裏有兩千多年後總結的兵法精華,許多從陽謀、陰謀,從人心上下手的計策,都在他的腦中。
先前張機下令秦軍開倉放糧,又對鰥寡孤獨以及身患重病之人厚加禮遇,都是為了收代郡百姓之心,不僅僅是為了將來秦軍治理代郡,也是為了防備那十五萬代地邊軍。
家人在敵人手中,固然會激起士卒的戰鬥意誌,想要搶迴家人,但同樣也會讓士卒的意誌進入最容易動搖的階段。
當兵打仗,為的是什麽?
作為普通平民出身的士卒,他們的想法不同於士族、貴族或是諸子百家出身的武人,他們的目的不過是拚死一戰,為自己和家人的口糧搏上一把。
但若是自己死了,或是家人死了,那這拚搏的意義還有多大?
所以在依舊寓兵於民的秦朝之後,封建王朝自漢以來,往往都喜歡將士卒編入兵籍,實行兵民分籍,而兵籍之人及其近親家屬都會被集中安排在某處居住方便控製,以此作為人質。
這樣上戰場的士兵就不會輕易逃跑、投敵,也輕易不會被武將挾持一同反叛。
此時,這十五萬代地邊軍雖然也有不少出自雁門郡和雲中郡,但已然與家鄉斷絕了消息往來的他們看見在代郡濁鹿城等待他們的秦軍,自然是下意識認為,雁門郡和雲中郡也早已陷落,家人陷於秦軍手中。
張機與其說是在收攬代郡百姓的民心,不如說是在試圖以此擾亂代地邊軍的軍心,這是他為這一場大戰所準備的底牌,如此他才有固守下去的信心。
卻沒想到邯鄲的那幫趙臣給他送了這樣一份天大的厚禮!
本就因為缺糧而軍心動蕩的代地邊軍,又會有多強的戰鬥意誌?
若非趙國擺明了是不打算顧代地存亡,而他們又是出身代地的士卒,抱著保衛家鄉與家小的心,能不能走到這裏都猶未可知。
而原本隻是為了固守而動搖代地邊軍軍心的底牌,卻成為了如今擊潰代地邊軍的殺招!
張機見楊樛和程邈依舊迷茫地站在原地,聲音稍稍加重了些,喝令道:“依我軍令行事!”
但旋即,張機又將聲音放低了許多,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放心吧,就算攻克趙都邯鄲、擒下趙王偃的功勞落在別人手中,我也能保證,王上定然會為裁決頭功和次功而頭疼不已。”
雖然依舊不明白張機此舉有何深意,但出於對張機的信任,眾人都安心了不少。
如同蘇角所說,他們這些人跟著張機以來,哪一次立下的不是功冠全軍的頭功?
……
代郡,兵長史楊樛已經將城中所有識字之人以及身邊胥吏盡數派去代郡的每一個村落,讓盡可能多的代郡百姓能夠將書信送入代地邊軍軍營之中。
楊樛雖然不能理解張機此舉的深意,但認為此舉足以徹底動搖代地邊軍的軍心。
倒也不怪楊樛想不到,實在是這個時代的士卒和百姓都太過重視鄉土情懷,就算有投降之人,也想不到自家將軍竟然試圖去招降十五萬精銳的代地邊軍。
“老婦我雖然不識字,但我亦知,不能為我一人,讓我的兩個孩兒成為叛徒!”
代城南門外,一名老婦激動萬分,怒斥著幾名將她拖來的鄉裏人以及那名負責書寫家書的秦吏。
楊樛伸手阻攔了幾名想要斥責老婦人的兵卒和官吏,來到老婦人的麵前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和聲道:“老人家,這不是當叛徒,更不是叛國。”
“諸位可知,是趙王和趙臣,以及你們敬愛的李牧將軍,放棄了代地百姓,故而這十五萬代地的子弟兵們,才會拋下了一切迴到代地?”
“我秦軍分三路攻趙,我北路秦軍攻入代地,代地的子弟兵們擔心我等濫殺,禍害他們的家人,而趙王和趙臣們選擇了命他們放棄代地的家人,南下救援前線,就連你們敬愛的李牧將軍也是如此。”
“這些代地的子弟兵們不忿,才脫離了李牧將軍的指揮,放棄了趙國,選擇了迴代地保衛他們的家人和家鄉。”
“但爾等也看見了,這些時日以來,我秦軍拿出將士們的口糧來分給你們,希望幫助你們渡過此次糧荒,是真心實意想要化解秦代之間的矛盾。”
“我大秦,是仁義之師!”
“但你們的家人,那些代地的子弟兵們如今就在代郡的邊界,與我秦軍相持於濁鹿城。”
“因為背棄了趙國,他們一路上沒有糧草補給,隻能靠自己打獵挖野菜,甚至吃草根樹皮,才迴到了這裏。”
楊樛看著逐漸隨著他的聲音聚集而來的代城百姓,不少百姓已經暗自垂淚,還有不少百姓甚至憤恨地辱罵著趙王偃和趙國的群臣,登上了城頭,高聲唿喝道。
“說實話,我秦軍擊潰他們,將他們屠殺殆盡可謂輕而易舉!”看著因為他的話而開始動搖和恐懼的代城百姓,楊樛知道他的話起到了效果了,“但我秦軍是仁義之師,我家將軍也不忍再造此等殺孽,故而請爾等書信一封傳給家人,放下刀兵……”
“秦軍不計前嫌!”
“秦人奸詐,當年長平之戰便屠殺了四十五萬趙軍,其中也有不少是來自我代地的子弟,我信不過爾等秦狗!”
有相信秦軍不計前嫌諾言,以及代地邊軍如今真實情況的人,便有不相信這一切的人,這一點楊樛也早就意料到了。
隻見楊樛拔出一柄長劍,黑色的劍身和利劍出鞘的劍鳴聲令不少百姓感到了恐懼,深怕楊樛氣急敗壞要殺人。
“此劍乃仁道之劍湛盧,是我家將軍張機隨身佩劍,若非仁義之人,此劍絕不會認其為主。”楊樛將湛盧高高舉起,黑色的劍刃在太陽的照射下反射著精光,格外耀眼奪目,“況且我家將軍乃是墨家統領,有同為墨家統領的徐夫人可佐證。”
話音落下,一襲黑白相間的墨者服飾的徐夫人便從人群之中走出,腳下輕點便躍上了城頭,摘下了鬥笠將容貌展露在百姓眼中。
“徐夫人?”
“莫不是那位鑄劍師徐夫人?”
代城百姓間一陣騷動,徐夫人鑄劍師之名,聞名遐邇,又是趙國人,代地百姓也曾耳聞。
而作為趙人,又是墨家統領,徐夫人年輕時便時常帶著墨家弟子在趙、代兩地清除匪患,也在趙、代兩地極富名望,受到百姓愛戴。
前些日子張機傳信給六指黑俠,希望他能派一名在趙、代兩地極富名望的墨家統領來幫他勸說代郡百姓,六指黑俠便將徐夫人這位老牌統領派了出來。
“墨者以‘義’字當先,絕不會欺騙爾等!”
徐夫人不善言辭,但短短的一句話便足以令代郡百姓信服。
墨家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權貴乃至民間,都有著極高的信譽,墨俠不同於尋常遊俠,是真真切切為百姓考慮,維護地方治安,對於尋常百姓所取報酬也不過是一頓飽飯罷了,也深得民眾歡迎和信賴。
一時之間也再無人懷疑,除了個別頑固之人,幾乎所有百姓都湧向了城內各處替百姓寫家書的地點踴躍參與進來。
兩軍如今正在交戰,也許他們多耽擱片刻,他們的家人也許就死在了戰場上,丟掉了那本不該丟掉的性命。
數萬封家書兩日之內便書寫完畢,又在一日之內星夜送到了濁鹿城之中。
看著包裹中的數萬封家書,張機忍不住仰天大笑。
“此物可抵二十萬雄兵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