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郡邊境之外。


    東南風卷起漫天黃沙,趙、魏聯軍暫停行軍,並未貿然發動進攻。


    “這就是秦國那位聖平君發明的【水泥】嗎?看起來確實相當棘手啊!”


    “此城牆堅固否?”


    “根據我們的情報,這種城牆的防守能力,絲毫不遜色於一般的軍事要地。”


    趙、魏聯軍的中央主賬內,十幾名身穿鎧甲的將領透過黃沙看著前方突然冒出來的高大城牆,一個個眉頭緊縮。


    【水泥】如今在秦國境內已經開始廣泛使用,雖說趙、魏兩國得不到【水泥】的配方,但對於【水泥】的功效,兩國的情報人員基本都已經了如指掌。


    趙、魏兩國結成聯盟的速度很快。


    一來因為兩國領土本就相鄰,一旦軍令下達,兩國軍隊都能在極短時間內與對方進行匯合。


    二來則是因為秦國帶給兩國的壓力確實有點太大了。若非如此,就算趙、魏兩國能夠成功聯盟,中途也免不了需要扯皮一段時間。


    不過兩國結盟的速度雖快,可對麵的秦國明顯比他們更快一籌。


    原本得知秦國將要同時進攻趙、魏兩國之後,兩國的目標都很明確,那就是先下手為強,有了韓國的前車之鑒,趙、魏兩國也已經看出了秦國的野心。


    然而沒想到他們的軍隊才剛剛抵達,秦國卻已經早早在這邊擺開了陣勢等著他們。


    “剛剛斥候已經傳迴情報,在另外兩條軍事要道上,秦國同樣建造了兩座相同的城防。”


    “距離秦國攻下韓國不過才過去一個月時間,秦國居然就已經建造出了三座如此宏偉的建築,聖平君墨君······果真是我等的心腹大患啊!”


    “李將軍以為,接下來我等該如何行事?”


    有人開口道。


    聞聽此言,主賬內的十幾名將領紛紛將目光轉向賬內一名位於主位的老者身上,這名老者雖然已經須發花白,但目光清亮,整個人身上有種難言的威嚴。


    老者不是別人,正是趙國的‘軍魂’,武安君——李牧。


    這一戰,名義上趙國與魏國各自派出了一名統帥,但實際上這一戰的總指揮隻有一人,那就是李牧。


    魏國這次派出來的統帥很聰明,他在兩軍結盟的時候,曾經站出來狠狠露了一個麵,而等到聯軍進入戰備狀態後,他便識趣的成為了一個‘隱形人’。


    因為這名魏國統帥很清楚,論起軍事指揮能力,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名滿天下的李牧相比。


    何況戰爭之中。


    最忌諱的事情就是指揮混亂,這會讓底層士兵得不到明確指示,極容易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所以這名魏國統帥幹脆選擇了擺爛,這樣一來,要是這一戰失利,他就能把一切罪責怪罪到李牧身上。


    而要是這一戰勝利,那時他將會重新站出來,以魏國統帥的身份,摘取勝利果實。


    其實如今的軍帳中,很多人都看出了他的謀劃,隻不過並沒有人對此多說什麽,因為這件事本就是李牧默認的。


    李牧並不在乎軍功。


    他所在乎的隻有戰爭本身,以及己方士兵的生死,至於功勞,就算全部送給別人也無所謂。


    甚至對於李牧來說,像這次這麽“和諧”的合作,已經讓他非常滿意了。


    “秦軍既然敢同時向趙、魏兩國宣戰,說明他們必然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出現如今的情況並不值得奇怪。”


    麵對眾人的目光,李牧盯著麵前案桌上的地圖,沉穩開口道:“而如今既然無法搶占先機,那我等不如暫且退避,以逸待勞。”


    “時間拖得越長,對我們未必不利。秦國在等候後方援軍抵達,但我們也一樣······”


    李牧口中的援軍指的自然是來自齊、燕、楚三國的支援,此戰開始之前,趙、魏兩國就已經分別派出使節,前往各國進行拜訪。


    除了位於南方的楚國外,趙、魏兩國與齊、燕、韓三國一向多有往來,如今兩國麵臨危難,得到齊、燕兩國支援的可能性很大。


    “李將軍所言有理。”


    “不錯,既然他們願意等,我們就陪他們一起。”


    “說的沒錯。”


    聽到李牧發話,整個主賬內大多數將領頓時紛紛附和,宛如一群在觀眾席上高喊‘六六六’的鹹魚。


    唯有那名不知姓名的魏國統帥聽到李牧之言,臉色頓時微微一變。


    這位李牧將軍雖然統兵能力一流,但對於政治的敏感度似乎有點低啊!


    如果援軍那麽容易請到的話,韓國又怎麽會滅亡呢?


    一念至此。


    這名魏國統帥扭頭看向李牧,剛要說些什麽,結果卻看到李牧朝著自己輕輕搖了搖頭。


    李牧真的不懂朝政嗎?


    別說。


    他懂得還真不算多,否則正史中,李牧也不會死於小人的讒言了。


    不過李牧對於朝政雖然懂得不多,但他對於‘盟軍’卻是相當了解,在李牧心裏,相信‘盟軍’的可靠性,不如相信一頭牛。


    至少牛還會耕田。


    可他沒有選擇,他必須要這麽說,因為這麽說至少還能給這些將領保留一絲希望。


    從之前看到前方那一座突然出現的城牆之時,李牧就已經明白這一戰他們取勝的可能性極低,隻不過他並沒有表現出來。


    領兵者,當坐鎮三軍,指揮若定。


    如果連他這位聯軍總帥都驚慌失措,那麽這一戰不用打,他們就已經輸定了。


    但即便李牧心態再怎麽穩定,也無法改變兩軍在硬性條件上的差距,李牧雖為“武安君”,但他對於戰爭遠比任何人都要謹慎。


    要在這一戰開打前,他就已經發現了秦國修建城牆的行為,半個月前他就已經感到不妙,並且將此事匯報給了趙王,但並未引起重視。


    隻能說,再好的武將遇到拖後腿的君王,也隻能無可奈何。


    而等到之後秦國發兵,趙、魏兩國組成聯軍後,李牧也是第一個下令發兵進攻,為的就是希望在秦國城牆修建好之前,能夠搶占先機。


    但很顯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如果秦國沒有準備好,又怎麽肯定貿然發兵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秦時的日常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間曼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間曼陀並收藏穿越秦時的日常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