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偷師保羅的執導能力
娛樂:這角沒這麽壞,你收著點演 作者:半壺濁酒喜相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個電話,談笑風生間,馬克已然將整件事的脈絡捋清。
掛了電話,馬克將手機塞迴褲兜裏,慢慢悠悠道:“打聽了一下。本來那個叫什麽什麽的,跟你在hg的衝突,哪怕他把腿跑斷了,日不落也是不會管的。但他哥有點能量,是個議員,所以這封傳票就發過來了。”
還有王法嗎?還有天理嗎?人家上麵有人,那我這場官司不是必敗無疑?
馬克咧嘴一聲嗤笑,滿是輕蔑道:“屁大點事。”
隨即又補充了一句,“不湊巧,我在日不落也稍微有點背景。”
這逼屬實被你馬克裝去了。
雖然陳平不懂馬克在日不落到底有多大的背景,但總覺得這小子跟小說裏的背景通天的上古家族似的。
哪怕馬克說他家跟日不落皇室聯過姻,陳平都信他這一嘴。
旁邊的導演保羅更是從頭到尾沒將這件事放在眼裏過,顯然他比陳平更了解馬克在日不落的實力。
這點事甚至都稱不上事兒。
馬克給幾人散了根煙,隨手拿過那封傳票,直接點了,燃起的紙張正好為眾人點煙。
三人叼煙,湊在燃燒白紙一處點煙的畫麵,像極了無法無天的教父。
可以預見,接下去黃生的日子不算好過。
……
今天是沒有陳平的戲份,主要拍攝的是第二季最後一集中穿插的一個小案件——外交大使孩子綁架案。
在設計劇情時,馬克巧妙借鑒了《格林童話》中糖果屋這個童話,讓被綁架的孩子類似留下了類似《糖果屋》中麵包屑一樣的線索。
夏洛克通過這個線索,一舉解救了被綁架的孩子。
再次證明了自己堪稱神奇的推理能力。
但一次次破獲這種離奇案件,除了令夏洛克名聲大噪之外,也讓不少人質疑這些案件是不是夏洛克的自導自演。
而這次綁架案,在最後解救孩子時,那兩名被綁架的孩子在看到夏洛克的第一眼便驚恐地尖叫了起來,好像綁架他們的就是眼前這個長馬臉。
孩子們的反應恰恰印證了那些對夏洛克存有質疑的人的猜想。
甚至不光外麵的吃瓜群眾,就連蘇格蘭場裏的官差也對夏洛克報有同樣的懷疑。
人性就是這樣,當一件事或者一個人超脫他們認知時,所想到第一件事並不是致以崇敬,而是拚命詆毀,誓要將他拉迴到跟自己一樣的水準線。
不管是智商還是道德。
而這一次,這兩名小孩的反應通過蘇格蘭場的官差傳遞給了小報,並大肆宣揚,也就給了群眾攻訐夏洛克的緣由。
不用說,這手筆,自然出自莫裏亞蒂之手。
如果他想肉身毀滅夏洛克,身為倫敦地下皇帝的莫裏亞蒂有10000種方法。
但麵對一個與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莫裏亞蒂又怎麽舍得用這種最野蠻的方式進行決戰。
他要的不光是夏洛克的生命,而是要他身敗名裂。
不得不說,在常人眼中,莫裏亞蒂這類想法,純屬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純給丫閑的。
但隻有代入莫裏亞蒂這個角色,才會明白,莫裏亞蒂的瘋狂。那種對勝利的偏執。
也就有了莫裏亞蒂的終章。
陳平就坐在保羅旁邊,欣賞著夏洛克和華生的“打情罵俏”。
但他並沒有將所有的心思都用於觀察二人的精湛演技。
說句不客氣的話,單說演技方麵,陳平不能說遠超二人,但“伯仲之間”四字還是擔得起的。
之所以沒他戲份,陳平仍選擇來劇組,真實的意圖還是在保羅身上。
如今陳平的身份可僅僅隻是一個演員,也是一名導演。
雖然導演這個名頭有點虛,《環太平洋》的拍攝多虧阿國的助力,但第一導演寫的還是陳平的名字。
也是在拍攝《環太平洋》時,陳平覺察到了自己導演能力的薄弱,所以他隻要沒戲,就拉把凳子湊在導演跟前,偷師學藝。
曾經在拍攝《大明1566》時,導演張黎就不堪其擾。
隻要是陳平不光看,他嘴還特碎。
他也不是拍攝時打斷導演,而是遇到不懂的,先用小本本記下來,然後等收工時,拉著導演解惑。
張黎當初在中戲當教授時上課都沒那麽累。
這哪是龍國新生代最強反派,分明就是一部《十萬個為什麽》擺在自己麵前。
如今的保羅同樣經曆著張導演的痛苦。
而且張導畢竟是電視導演,跟電影導演還有所不同。
但保羅別看拍的是電視劇,但每一集《神探夏洛克》,不論是時長還是鏡頭語言都跟一部電影沒有什麽區別。
屬於是專業對口了。
陳平對此也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教。
主要龍國的導演他偷師了不少,但西方的拍法還真跟龍國有很大不同。
不管是鏡頭語言的處理,還是拍攝手法的展現。
比如保羅就特別擅長抓特寫鏡頭,就用一個微表情變化搭配恰到好處的配樂,勾勒出他想告知觀眾的留白。
而且《夏洛克》的台詞也很有特點,那種獨具韻味的冷幽默,乍一聽可能沒緩過味來,但細一想,會心一笑。
而龍國的台詞,拋開那些垃圾不談,台詞比較考究,話不點透,甚至可能需要影評講解才能後知後覺,原來這句台詞在字麵意思和字下意思之外,結合當時語境語氣,還有這麽一層深層意思。
這點,在《大明1566》中就用之甚廣,有時候就連主演們都琢磨不透自己劇本裏台詞該怎麽樣演繹。還得虛心求教導演和編劇。
東西方兩種拍攝方法,各有優劣。
西方的爽點就是平鋪直敘,該讓你爽的時候就讓你爽。
東方的爽點就是韻味十足,讓你爽一半留一半,爽點留存時間長。
陳平現在偷學的就是西方的拍攝方法,就一個字,爽。先懂得讓觀眾無腦爽,在學成這個基礎上,再添加上東方的後味十足。
那拍出來的作品不得是王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常用常新,常學常新。
陳平之所以隻拍了一部《環太平洋》就擱淺了自己的導演生涯,便是感受到自己導演方麵上的薄弱,《環太平洋》純靠自己的天賦完成。
再想複製《環太平洋》的成功,十之八九不太現實。
掛了電話,馬克將手機塞迴褲兜裏,慢慢悠悠道:“打聽了一下。本來那個叫什麽什麽的,跟你在hg的衝突,哪怕他把腿跑斷了,日不落也是不會管的。但他哥有點能量,是個議員,所以這封傳票就發過來了。”
還有王法嗎?還有天理嗎?人家上麵有人,那我這場官司不是必敗無疑?
馬克咧嘴一聲嗤笑,滿是輕蔑道:“屁大點事。”
隨即又補充了一句,“不湊巧,我在日不落也稍微有點背景。”
這逼屬實被你馬克裝去了。
雖然陳平不懂馬克在日不落到底有多大的背景,但總覺得這小子跟小說裏的背景通天的上古家族似的。
哪怕馬克說他家跟日不落皇室聯過姻,陳平都信他這一嘴。
旁邊的導演保羅更是從頭到尾沒將這件事放在眼裏過,顯然他比陳平更了解馬克在日不落的實力。
這點事甚至都稱不上事兒。
馬克給幾人散了根煙,隨手拿過那封傳票,直接點了,燃起的紙張正好為眾人點煙。
三人叼煙,湊在燃燒白紙一處點煙的畫麵,像極了無法無天的教父。
可以預見,接下去黃生的日子不算好過。
……
今天是沒有陳平的戲份,主要拍攝的是第二季最後一集中穿插的一個小案件——外交大使孩子綁架案。
在設計劇情時,馬克巧妙借鑒了《格林童話》中糖果屋這個童話,讓被綁架的孩子類似留下了類似《糖果屋》中麵包屑一樣的線索。
夏洛克通過這個線索,一舉解救了被綁架的孩子。
再次證明了自己堪稱神奇的推理能力。
但一次次破獲這種離奇案件,除了令夏洛克名聲大噪之外,也讓不少人質疑這些案件是不是夏洛克的自導自演。
而這次綁架案,在最後解救孩子時,那兩名被綁架的孩子在看到夏洛克的第一眼便驚恐地尖叫了起來,好像綁架他們的就是眼前這個長馬臉。
孩子們的反應恰恰印證了那些對夏洛克存有質疑的人的猜想。
甚至不光外麵的吃瓜群眾,就連蘇格蘭場裏的官差也對夏洛克報有同樣的懷疑。
人性就是這樣,當一件事或者一個人超脫他們認知時,所想到第一件事並不是致以崇敬,而是拚命詆毀,誓要將他拉迴到跟自己一樣的水準線。
不管是智商還是道德。
而這一次,這兩名小孩的反應通過蘇格蘭場的官差傳遞給了小報,並大肆宣揚,也就給了群眾攻訐夏洛克的緣由。
不用說,這手筆,自然出自莫裏亞蒂之手。
如果他想肉身毀滅夏洛克,身為倫敦地下皇帝的莫裏亞蒂有10000種方法。
但麵對一個與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莫裏亞蒂又怎麽舍得用這種最野蠻的方式進行決戰。
他要的不光是夏洛克的生命,而是要他身敗名裂。
不得不說,在常人眼中,莫裏亞蒂這類想法,純屬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純給丫閑的。
但隻有代入莫裏亞蒂這個角色,才會明白,莫裏亞蒂的瘋狂。那種對勝利的偏執。
也就有了莫裏亞蒂的終章。
陳平就坐在保羅旁邊,欣賞著夏洛克和華生的“打情罵俏”。
但他並沒有將所有的心思都用於觀察二人的精湛演技。
說句不客氣的話,單說演技方麵,陳平不能說遠超二人,但“伯仲之間”四字還是擔得起的。
之所以沒他戲份,陳平仍選擇來劇組,真實的意圖還是在保羅身上。
如今陳平的身份可僅僅隻是一個演員,也是一名導演。
雖然導演這個名頭有點虛,《環太平洋》的拍攝多虧阿國的助力,但第一導演寫的還是陳平的名字。
也是在拍攝《環太平洋》時,陳平覺察到了自己導演能力的薄弱,所以他隻要沒戲,就拉把凳子湊在導演跟前,偷師學藝。
曾經在拍攝《大明1566》時,導演張黎就不堪其擾。
隻要是陳平不光看,他嘴還特碎。
他也不是拍攝時打斷導演,而是遇到不懂的,先用小本本記下來,然後等收工時,拉著導演解惑。
張黎當初在中戲當教授時上課都沒那麽累。
這哪是龍國新生代最強反派,分明就是一部《十萬個為什麽》擺在自己麵前。
如今的保羅同樣經曆著張導演的痛苦。
而且張導畢竟是電視導演,跟電影導演還有所不同。
但保羅別看拍的是電視劇,但每一集《神探夏洛克》,不論是時長還是鏡頭語言都跟一部電影沒有什麽區別。
屬於是專業對口了。
陳平對此也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教。
主要龍國的導演他偷師了不少,但西方的拍法還真跟龍國有很大不同。
不管是鏡頭語言的處理,還是拍攝手法的展現。
比如保羅就特別擅長抓特寫鏡頭,就用一個微表情變化搭配恰到好處的配樂,勾勒出他想告知觀眾的留白。
而且《夏洛克》的台詞也很有特點,那種獨具韻味的冷幽默,乍一聽可能沒緩過味來,但細一想,會心一笑。
而龍國的台詞,拋開那些垃圾不談,台詞比較考究,話不點透,甚至可能需要影評講解才能後知後覺,原來這句台詞在字麵意思和字下意思之外,結合當時語境語氣,還有這麽一層深層意思。
這點,在《大明1566》中就用之甚廣,有時候就連主演們都琢磨不透自己劇本裏台詞該怎麽樣演繹。還得虛心求教導演和編劇。
東西方兩種拍攝方法,各有優劣。
西方的爽點就是平鋪直敘,該讓你爽的時候就讓你爽。
東方的爽點就是韻味十足,讓你爽一半留一半,爽點留存時間長。
陳平現在偷學的就是西方的拍攝方法,就一個字,爽。先懂得讓觀眾無腦爽,在學成這個基礎上,再添加上東方的後味十足。
那拍出來的作品不得是王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常用常新,常學常新。
陳平之所以隻拍了一部《環太平洋》就擱淺了自己的導演生涯,便是感受到自己導演方麵上的薄弱,《環太平洋》純靠自己的天賦完成。
再想複製《環太平洋》的成功,十之八九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