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玩弄人心,陳平是專業的
娛樂:這角沒這麽壞,你收著點演 作者:半壺濁酒喜相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走了柳依依後,陳平又迴到了《大明王朝》劇組。
這幾天,張黎拍的都是浙省改稻為桑的戲份,陳平飾演的楊金水作為嚴黨清流宮廷三方勢力中宮廷代表,戲份之重,幾可比擬主角。
改稻為桑的國策下達之後,浙省官員推行起來卻是舉步維艱。
在嘉靖的設想裏,改稻田為桑田,稻田的收益要比桑田高,老百姓能多點收成。多出的蠶絲交給織造局能多產絲綢,銷往西洋,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多出的收入一部分上交國庫,一部分充盈自己的小金庫。
上利國家,下利百姓,簡直就是秦始皇照鏡子——雙贏。
然而,設想總是美好的,實行起來卻是千難萬阻。
一來,嘉靖朝令夕改的政令頒布了不少,老百姓對朝廷已經不信任了。他們種了一輩子的稻田,春種秋收,稻田的收成是可預見的。冒然改成桑田,誰也不知道桑田收成怎麽樣?這種不可預知的危險,朝廷敢賭,百姓可不敢賭。
朝廷輸了,朝廷可以再下注再頒布新政令。
可百姓輸了,那就是斷一年的口糧,全家老小都要餓死在冬天。
老百姓圖個安穩有錯嗎?
沒錯。
但國策推行受阻,浙省官員得背大鍋。
上頭可不管你有天大的難處,政令一發,就要成果。
事沒辦成,那就是你官員的工作能力不足。
輕則問罪,重則當誅。
為了推行改稻為桑,一省官員可謂是把頭發都愁白了。
一來為了自己頭上那頂烏紗帽,二來更想吃一波國策的紅利,改稻為桑趁機兼並百姓農田。為官一任,不賺得盆滿缽滿,那不是白讀書白當官了?
大明之腐朽,在於從上到下,滿朝皆貪。
百姓不肯改稻為桑怎麽辦?那便毀了稻田裏的青苗,斷了他們秋收的念頭。
沒了青苗,他們隻能改稻為桑。
前有杭城知府馬寧遠馬踏青苗,卻被戚繼光阻止。
一計不成,小閣老嚴世蕃再生一計——毀堤淹田。
小閣老的信到了浙省,領命的是浙省二三把手,布政使——鄭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
這兩位可謂是浙省之臥龍鳳雛,一個不高興,一個沒頭腦,一對良材。
事,兩位應了。
但辦事的人,得再找。
新安江大堤去年才造好的,花了朝廷幾百萬雪花白銀。
一年不到,就毀了。雖然也是為了國家毀的,但要是朝廷真追究起來,總得有個替死鬼。
二人立馬想到了杭城知府——馬寧遠。
有點腦子,但是不多。
有點能力,可以辦事。
今日拍的就是鄭泌昌,何茂才和楊金水勸馬寧遠毀堤淹田這場戲。
以往陳平作品裏,,陳平飾演的角色或多或少都帶著些武戲,尤其打鬥畫麵格外出彩。
但在《大明王朝》裏,陳平飾演的楊金水是一名柔柔弱弱的太監,全是文戲,對陳平的演技來說,不啻於一場大考。
也算是陳平對自己的一個新挑戰。
屬實是來挑戰自己軟肋。
原本張黎也是兵行險招,對陳平的文戲有點期待,但期待感不多。
但這幾天拍下來,發現陳平這廝的演技還真的可圈可點。
飾演的楊金水,全無上次的太監角色——廠花雨化田那般霸氣外泄。
收斂了全部鋒芒,步子小小的,話語柔柔的,喝茶時,蘭花指那麽一翹。
直把一名攻於心計的大內總管演得入木三分。
楊金水這個角色本就複雜。
不能單純以好壞來評價他,因為在《大明王朝》中壓根就沒有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人。
如果有,那就隻有海瑞了。
前幾場戲,楊金水台詞不多,陳平光依靠姿態神韻已然得到了張黎的認可。
今天的這場戲,主角就是楊金水,像陳保國,倪大宏這一群老戲骨都湊在導演張黎左右。
顯然這群老戲骨對陳平的興趣很大。
監視器裏。
杭城知府馬寧遠聽到毀堤淹田這個絕戶計,一下變了臉色。
“閣老是不信任胡部堂了嗎?”
隨即,又念及自己一城百姓,自己作為一方父母官,怎麽能幹出這種喪心病狂,天厭地棄之事。
馬寧遠師從浙省巡撫——胡宗憲。在古代,天地君親師。師徒猶如父子。
傳道之恩僅次於養育之恩。
所以,當聽到小閣老毀堤淹田的指令沒有派給胡宗憲時,一下就為師尊擔憂起來,生怕他在嚴黨失了地位。
鄭泌昌和何茂才解釋了一番,但馬寧遠猶自搖頭,不肯答應。
而楊金水,在聽到馬寧遠這般維護胡宗憲後,便已有了計策。
是人總有弱點,圖財送財,好色送色,不圖財不好色總在意個名吧?
馬寧遠的弱點就在於師恩。
在馬寧遠心裏,他恩師胡宗憲的安危大於他管轄範圍內上百萬百姓的安危。
於胡宗憲下手,這事他馬寧遠不辦也得辦。
楊金水從座位上輕飄飄站起身來,臉上的笑容依舊是那般的和善。
溫良恭儉袖藏刀說的就是陳平飾演的楊金水。
尖著嗓子,先發一問:“你聽胡部堂的,胡部堂又聽誰的?”
馬寧遠想都沒想,便迴道:“當然是聽閣老,小閣老的。”
兔子進了套。
楊金水淡然一笑,“這不就結了。閣老的意思就是胡部堂的意思,你按閣老的指令去辦事,還會錯嗎?”
典型的移花接木,將馬寧遠最在意的胡宗憲和嚴閣老畫等號,又將嚴閣老和小閣老畫等號。
先讓馬寧遠錯誤地認為小閣老的指令就是自己師尊胡宗憲的指令。
“小閣老瞞著胡部堂,也是在保護胡部堂啊!如果沒完成改稻為桑,朝廷第一個問罪的就是胡部堂。毀堤淹田,百姓不改也得改。萬一出了事,此事胡部堂一無所知,又有何罪?功勞全是胡部堂的,過錯全在於我們。馬知府,你也是在為胡部堂分憂啊!”
一番歪理,令馬寧遠茅塞頓開。
能為恩師分憂,自己死而無憾。
監視器後,倪大宏發自肺腑誇讚道:“陳平演的好啊!”
陳保國亦是點頭同意道:“別人演的不像,陳平不像演的。若不是看了劇本,我都要被他說動了。以後陳平說的話,聽個三分真就行了,這人把弄人心有一手的。”
論起洞察人心,在場眾人還是低估了陳平。
他扮演的黑道大佬,那個不是看透人型,玩弄人心的好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想說服別人,你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找到對方痛點,一擊必中。
之所以陳平一貫以情商負分的形象示人,那純粹是對待某些人還配不上他人情世故。
隨心所欲,自己開心即可。
光這,他在圈子裏都混得風生水起。
要是正兒八經往上攀關係,結人脈,陳平現在的地位還得再上一個台階,基本就是欽定的未來文娛產業掌舵人。
以影從政,不是空談。
隻是站的越高,除了能看得更遠,摔得也更重。
所以,那種將人性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輕鬆寫意,隻有在陳平拍戲的時候才會顯露一二。
這次,還真是導演張黎歪打正著。
這幾天,張黎拍的都是浙省改稻為桑的戲份,陳平飾演的楊金水作為嚴黨清流宮廷三方勢力中宮廷代表,戲份之重,幾可比擬主角。
改稻為桑的國策下達之後,浙省官員推行起來卻是舉步維艱。
在嘉靖的設想裏,改稻田為桑田,稻田的收益要比桑田高,老百姓能多點收成。多出的蠶絲交給織造局能多產絲綢,銷往西洋,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多出的收入一部分上交國庫,一部分充盈自己的小金庫。
上利國家,下利百姓,簡直就是秦始皇照鏡子——雙贏。
然而,設想總是美好的,實行起來卻是千難萬阻。
一來,嘉靖朝令夕改的政令頒布了不少,老百姓對朝廷已經不信任了。他們種了一輩子的稻田,春種秋收,稻田的收成是可預見的。冒然改成桑田,誰也不知道桑田收成怎麽樣?這種不可預知的危險,朝廷敢賭,百姓可不敢賭。
朝廷輸了,朝廷可以再下注再頒布新政令。
可百姓輸了,那就是斷一年的口糧,全家老小都要餓死在冬天。
老百姓圖個安穩有錯嗎?
沒錯。
但國策推行受阻,浙省官員得背大鍋。
上頭可不管你有天大的難處,政令一發,就要成果。
事沒辦成,那就是你官員的工作能力不足。
輕則問罪,重則當誅。
為了推行改稻為桑,一省官員可謂是把頭發都愁白了。
一來為了自己頭上那頂烏紗帽,二來更想吃一波國策的紅利,改稻為桑趁機兼並百姓農田。為官一任,不賺得盆滿缽滿,那不是白讀書白當官了?
大明之腐朽,在於從上到下,滿朝皆貪。
百姓不肯改稻為桑怎麽辦?那便毀了稻田裏的青苗,斷了他們秋收的念頭。
沒了青苗,他們隻能改稻為桑。
前有杭城知府馬寧遠馬踏青苗,卻被戚繼光阻止。
一計不成,小閣老嚴世蕃再生一計——毀堤淹田。
小閣老的信到了浙省,領命的是浙省二三把手,布政使——鄭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
這兩位可謂是浙省之臥龍鳳雛,一個不高興,一個沒頭腦,一對良材。
事,兩位應了。
但辦事的人,得再找。
新安江大堤去年才造好的,花了朝廷幾百萬雪花白銀。
一年不到,就毀了。雖然也是為了國家毀的,但要是朝廷真追究起來,總得有個替死鬼。
二人立馬想到了杭城知府——馬寧遠。
有點腦子,但是不多。
有點能力,可以辦事。
今日拍的就是鄭泌昌,何茂才和楊金水勸馬寧遠毀堤淹田這場戲。
以往陳平作品裏,,陳平飾演的角色或多或少都帶著些武戲,尤其打鬥畫麵格外出彩。
但在《大明王朝》裏,陳平飾演的楊金水是一名柔柔弱弱的太監,全是文戲,對陳平的演技來說,不啻於一場大考。
也算是陳平對自己的一個新挑戰。
屬實是來挑戰自己軟肋。
原本張黎也是兵行險招,對陳平的文戲有點期待,但期待感不多。
但這幾天拍下來,發現陳平這廝的演技還真的可圈可點。
飾演的楊金水,全無上次的太監角色——廠花雨化田那般霸氣外泄。
收斂了全部鋒芒,步子小小的,話語柔柔的,喝茶時,蘭花指那麽一翹。
直把一名攻於心計的大內總管演得入木三分。
楊金水這個角色本就複雜。
不能單純以好壞來評價他,因為在《大明王朝》中壓根就沒有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人。
如果有,那就隻有海瑞了。
前幾場戲,楊金水台詞不多,陳平光依靠姿態神韻已然得到了張黎的認可。
今天的這場戲,主角就是楊金水,像陳保國,倪大宏這一群老戲骨都湊在導演張黎左右。
顯然這群老戲骨對陳平的興趣很大。
監視器裏。
杭城知府馬寧遠聽到毀堤淹田這個絕戶計,一下變了臉色。
“閣老是不信任胡部堂了嗎?”
隨即,又念及自己一城百姓,自己作為一方父母官,怎麽能幹出這種喪心病狂,天厭地棄之事。
馬寧遠師從浙省巡撫——胡宗憲。在古代,天地君親師。師徒猶如父子。
傳道之恩僅次於養育之恩。
所以,當聽到小閣老毀堤淹田的指令沒有派給胡宗憲時,一下就為師尊擔憂起來,生怕他在嚴黨失了地位。
鄭泌昌和何茂才解釋了一番,但馬寧遠猶自搖頭,不肯答應。
而楊金水,在聽到馬寧遠這般維護胡宗憲後,便已有了計策。
是人總有弱點,圖財送財,好色送色,不圖財不好色總在意個名吧?
馬寧遠的弱點就在於師恩。
在馬寧遠心裏,他恩師胡宗憲的安危大於他管轄範圍內上百萬百姓的安危。
於胡宗憲下手,這事他馬寧遠不辦也得辦。
楊金水從座位上輕飄飄站起身來,臉上的笑容依舊是那般的和善。
溫良恭儉袖藏刀說的就是陳平飾演的楊金水。
尖著嗓子,先發一問:“你聽胡部堂的,胡部堂又聽誰的?”
馬寧遠想都沒想,便迴道:“當然是聽閣老,小閣老的。”
兔子進了套。
楊金水淡然一笑,“這不就結了。閣老的意思就是胡部堂的意思,你按閣老的指令去辦事,還會錯嗎?”
典型的移花接木,將馬寧遠最在意的胡宗憲和嚴閣老畫等號,又將嚴閣老和小閣老畫等號。
先讓馬寧遠錯誤地認為小閣老的指令就是自己師尊胡宗憲的指令。
“小閣老瞞著胡部堂,也是在保護胡部堂啊!如果沒完成改稻為桑,朝廷第一個問罪的就是胡部堂。毀堤淹田,百姓不改也得改。萬一出了事,此事胡部堂一無所知,又有何罪?功勞全是胡部堂的,過錯全在於我們。馬知府,你也是在為胡部堂分憂啊!”
一番歪理,令馬寧遠茅塞頓開。
能為恩師分憂,自己死而無憾。
監視器後,倪大宏發自肺腑誇讚道:“陳平演的好啊!”
陳保國亦是點頭同意道:“別人演的不像,陳平不像演的。若不是看了劇本,我都要被他說動了。以後陳平說的話,聽個三分真就行了,這人把弄人心有一手的。”
論起洞察人心,在場眾人還是低估了陳平。
他扮演的黑道大佬,那個不是看透人型,玩弄人心的好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想說服別人,你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找到對方痛點,一擊必中。
之所以陳平一貫以情商負分的形象示人,那純粹是對待某些人還配不上他人情世故。
隨心所欲,自己開心即可。
光這,他在圈子裏都混得風生水起。
要是正兒八經往上攀關係,結人脈,陳平現在的地位還得再上一個台階,基本就是欽定的未來文娛產業掌舵人。
以影從政,不是空談。
隻是站的越高,除了能看得更遠,摔得也更重。
所以,那種將人性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輕鬆寫意,隻有在陳平拍戲的時候才會顯露一二。
這次,還真是導演張黎歪打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