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識字之人
抄家流放後,靠內卷攢下半壁江山 作者:芷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便讓他們入城,不過要跟他們說明,既入城便要落黔州戶籍,紮根在黔州才行。”
郭知州也是考慮著黔州城人煙稀少,為了黔州的長遠打算,還是想讓這些難民入城的。
剛開始隻是些流犯來此地建設,三代之後流犯成為農籍,子孫留在此地,長久如此才讓黔州城有了這些百姓。
可這次天災之後,原本人數就不多的黔州城,隻怕人口就更少了。
要是能借著難民入內,讓黔州城人口多起來,將來發展起來也是好事一樁。
“也好。”蘇曼容隻是略微思考,便搞懂了郭知州的用意。
不得不說,郭知州確實是個一心一意為黔州的好官員啊。
“夫君,那黔州五城修路事宜,便全權交給你來負責。”蘇曼容又繼續交代著。
“為夫人效力,萬死不辭。”蕭成羨說著那雙桃花眼上下打量著蘇曼容,隻有兩人才知道蕭成羨所說的效力二字,是什麽意思。
“馬師爺,你眼前的工作是整理黔州當地的所有百姓戶籍,統計遇難者。之後找人陪你前往其他四個城池,繼續整理戶籍的工作。”
蘇曼容言語之中全是自信和篤定,她的一言一行都透露著光芒。
在場所有人都被她的言行所折服,在她麵前,都甘願當一個聆聽著。
“至於黔州城的商業發展計劃,目前由我來打理。若是你們身邊有善於經商的人才,也可給我舉薦一二。”
蘇曼容看了看剩下的工作安排,種類繁多,光是經商之道就有很多零碎的事情要處理。
她現在隻能依靠這十一這個好幫手了,到時候希望能從招聘的百姓中,找出些從商的精英來。
不過黔州原本就貧窮落後,這裏崎嶇難行,本地人都鮮少離開黔州。沒出過門,又何來從商經驗?
“榮府!”
“榮府...”
蕭成羨和楚子楓幾乎是同時開口,兩人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榮府的蕭榮和他的兩個兒子。
兩人互相看了看對方,楚子楓是一臉的溫文儒雅,而蕭成羨則是滿臉的晦氣。
他是最不喜歡楚子楓這種婆婆媽媽,咬文爵字的男人。可偏偏夫人很是欣賞楚子楓心中的大義...
“你們兩人倒是默契。”蘇曼容勾了勾唇,點點頭。
“何來默契一說?不過都是恰巧知道而已。”蕭成羨不以為然的搖搖頭:“楚太師剛剛也張了張嘴,不過話還沒說出來。”
“榮府上下確實善於經商。”突然被點名的楚太師上前一步解釋著:“當年還在聖康城時,就聽說榮府經商有道,就連府中的餐盤都是白玉做的。”
楚太師自然不喜這些奢靡之風,但是人家有賺錢的本事,想用什麽餐具也是人家的本事。
“確實如此。”
蘇曼容想起抄家當日自己從榮府廚房裏拿走的盤子,確實都是白玉的,筷子勺子也都是白銀的。
榮府當時的豪橫程度放在現代的話,那絕對是某些圈子裏的中心人物了。
“這件事我來操作就行了,你們先去忙吧。”
蘇曼容是個比較記仇的人,當初榮府口口聲聲答應不會跟蕭府有來往了,卻還是為了榮府的血脈,轉身就跟蕭府和蘇府摻和在了一起。
榮府的做法,雖然沒有直接傷害到她。可這種行為跟背信棄義也差不多,蘇曼容有些猶豫。
倘若在招聘之後,並沒有找到稱心的經商管理人才,到時候再來考慮榮府那幾個人也不遲。
至少現在,蘇曼容不想跟對方打交道...
之後一上午的時間,蕭成羨先是給德康城傳遞了消息,就說有懂天文地理的能人異士,認為不久之後就會陷入一段時間的黑暗中,讓承王殿下早做打算。
之後蕭成羨帶著幾個五零衛,親自前往黔州五城,勾勒詳細的地圖,敲定連接五城的主路。
郭知州則是將蘇曼容的會議精神,傳遞給了黔州五城其他的知州。因為時間緊迫,不用他們前來開會商議,直接照做就行了。
奶娘和兩位姨娘前往服裝加工廠,那邊繼續招聘大量工人。蕭成曉和春茗則是去給楚子楓和楚太師打下手,他們幾人就負責帶領眾人在黔州城內整理出原本空閑的院落,用作私塾。
“馬師爺,辛苦了。”蘇曼容騎著自行車遊走在幾個工作崗位之間,看著眾人都各司其職,她這邊跑跑,那邊轉轉,也跟著忙活著。
“城主,剛剛的那些難民中尚且有識字的姑娘和男子,我看他們字跡清秀,也是識字之人,是否給他們...”
登記難民個人信息時,因為馬師爺身邊沒多少幫手,便說了誰識字就自己替身邊人寫下名字,去那邊排隊等著拿戶籍信息便行了。
“讓識字之人來見我吧,我跟他們聊一聊。”
蘇曼容抬眸看向人群之中,她的記憶力向來很好,雖然不能做到過目不忘,但是也能記個差不多。
人群中有幾雙很是明亮的眸子,一看就跟那些尋常的逃難百姓不一樣。
有了徐叔帶樾軍裝作難民混入黔州城的先例,蘇曼容不得不加以防備。畢竟這個朝代不單單一個樾國作為外國,還有很多國家都想借著天災對德康國出手。
“見過城主。”幾個難民們恭敬的跟蘇曼容行禮後,便站在原地等待著蘇曼容的審視。
“不必拘束,我至少聽說幾位識字,眼下正值黔州用人之計,不知道幾位未曾遇難前家世如何,有哪些擅長的方麵?”
蘇曼容很是和藹的笑了笑,臉上沒有任何城主的架子。就算此時的她擔任的是人力的工作,她也不用擺出架子來,畢竟她認為求職者和招聘者都應該互相尊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迴城主的話,草民王禮書一家來自建安,曾是書香門第,遭遇天災,手無縛雞之力...”
...
“民女賈穎來自江南水鄉,善於耕織刺繡。”
“民女秦蓁來自淮領,家中世代行醫...”
六人挨個迴答著蘇曼容的提問,各自口音都不一樣。如果他們是他國安排的暗線,想要達到如此水平,至少得是多年前開始籌劃。
所以蘇曼容暫時對這些人收起了疑心,先給他們一份工作,隻要不讓他們接近黔州府和府邸,想必也不會出什麽差錯。
郭知州也是考慮著黔州城人煙稀少,為了黔州的長遠打算,還是想讓這些難民入城的。
剛開始隻是些流犯來此地建設,三代之後流犯成為農籍,子孫留在此地,長久如此才讓黔州城有了這些百姓。
可這次天災之後,原本人數就不多的黔州城,隻怕人口就更少了。
要是能借著難民入內,讓黔州城人口多起來,將來發展起來也是好事一樁。
“也好。”蘇曼容隻是略微思考,便搞懂了郭知州的用意。
不得不說,郭知州確實是個一心一意為黔州的好官員啊。
“夫君,那黔州五城修路事宜,便全權交給你來負責。”蘇曼容又繼續交代著。
“為夫人效力,萬死不辭。”蕭成羨說著那雙桃花眼上下打量著蘇曼容,隻有兩人才知道蕭成羨所說的效力二字,是什麽意思。
“馬師爺,你眼前的工作是整理黔州當地的所有百姓戶籍,統計遇難者。之後找人陪你前往其他四個城池,繼續整理戶籍的工作。”
蘇曼容言語之中全是自信和篤定,她的一言一行都透露著光芒。
在場所有人都被她的言行所折服,在她麵前,都甘願當一個聆聽著。
“至於黔州城的商業發展計劃,目前由我來打理。若是你們身邊有善於經商的人才,也可給我舉薦一二。”
蘇曼容看了看剩下的工作安排,種類繁多,光是經商之道就有很多零碎的事情要處理。
她現在隻能依靠這十一這個好幫手了,到時候希望能從招聘的百姓中,找出些從商的精英來。
不過黔州原本就貧窮落後,這裏崎嶇難行,本地人都鮮少離開黔州。沒出過門,又何來從商經驗?
“榮府!”
“榮府...”
蕭成羨和楚子楓幾乎是同時開口,兩人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榮府的蕭榮和他的兩個兒子。
兩人互相看了看對方,楚子楓是一臉的溫文儒雅,而蕭成羨則是滿臉的晦氣。
他是最不喜歡楚子楓這種婆婆媽媽,咬文爵字的男人。可偏偏夫人很是欣賞楚子楓心中的大義...
“你們兩人倒是默契。”蘇曼容勾了勾唇,點點頭。
“何來默契一說?不過都是恰巧知道而已。”蕭成羨不以為然的搖搖頭:“楚太師剛剛也張了張嘴,不過話還沒說出來。”
“榮府上下確實善於經商。”突然被點名的楚太師上前一步解釋著:“當年還在聖康城時,就聽說榮府經商有道,就連府中的餐盤都是白玉做的。”
楚太師自然不喜這些奢靡之風,但是人家有賺錢的本事,想用什麽餐具也是人家的本事。
“確實如此。”
蘇曼容想起抄家當日自己從榮府廚房裏拿走的盤子,確實都是白玉的,筷子勺子也都是白銀的。
榮府當時的豪橫程度放在現代的話,那絕對是某些圈子裏的中心人物了。
“這件事我來操作就行了,你們先去忙吧。”
蘇曼容是個比較記仇的人,當初榮府口口聲聲答應不會跟蕭府有來往了,卻還是為了榮府的血脈,轉身就跟蕭府和蘇府摻和在了一起。
榮府的做法,雖然沒有直接傷害到她。可這種行為跟背信棄義也差不多,蘇曼容有些猶豫。
倘若在招聘之後,並沒有找到稱心的經商管理人才,到時候再來考慮榮府那幾個人也不遲。
至少現在,蘇曼容不想跟對方打交道...
之後一上午的時間,蕭成羨先是給德康城傳遞了消息,就說有懂天文地理的能人異士,認為不久之後就會陷入一段時間的黑暗中,讓承王殿下早做打算。
之後蕭成羨帶著幾個五零衛,親自前往黔州五城,勾勒詳細的地圖,敲定連接五城的主路。
郭知州則是將蘇曼容的會議精神,傳遞給了黔州五城其他的知州。因為時間緊迫,不用他們前來開會商議,直接照做就行了。
奶娘和兩位姨娘前往服裝加工廠,那邊繼續招聘大量工人。蕭成曉和春茗則是去給楚子楓和楚太師打下手,他們幾人就負責帶領眾人在黔州城內整理出原本空閑的院落,用作私塾。
“馬師爺,辛苦了。”蘇曼容騎著自行車遊走在幾個工作崗位之間,看著眾人都各司其職,她這邊跑跑,那邊轉轉,也跟著忙活著。
“城主,剛剛的那些難民中尚且有識字的姑娘和男子,我看他們字跡清秀,也是識字之人,是否給他們...”
登記難民個人信息時,因為馬師爺身邊沒多少幫手,便說了誰識字就自己替身邊人寫下名字,去那邊排隊等著拿戶籍信息便行了。
“讓識字之人來見我吧,我跟他們聊一聊。”
蘇曼容抬眸看向人群之中,她的記憶力向來很好,雖然不能做到過目不忘,但是也能記個差不多。
人群中有幾雙很是明亮的眸子,一看就跟那些尋常的逃難百姓不一樣。
有了徐叔帶樾軍裝作難民混入黔州城的先例,蘇曼容不得不加以防備。畢竟這個朝代不單單一個樾國作為外國,還有很多國家都想借著天災對德康國出手。
“見過城主。”幾個難民們恭敬的跟蘇曼容行禮後,便站在原地等待著蘇曼容的審視。
“不必拘束,我至少聽說幾位識字,眼下正值黔州用人之計,不知道幾位未曾遇難前家世如何,有哪些擅長的方麵?”
蘇曼容很是和藹的笑了笑,臉上沒有任何城主的架子。就算此時的她擔任的是人力的工作,她也不用擺出架子來,畢竟她認為求職者和招聘者都應該互相尊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迴城主的話,草民王禮書一家來自建安,曾是書香門第,遭遇天災,手無縛雞之力...”
...
“民女賈穎來自江南水鄉,善於耕織刺繡。”
“民女秦蓁來自淮領,家中世代行醫...”
六人挨個迴答著蘇曼容的提問,各自口音都不一樣。如果他們是他國安排的暗線,想要達到如此水平,至少得是多年前開始籌劃。
所以蘇曼容暫時對這些人收起了疑心,先給他們一份工作,隻要不讓他們接近黔州府和府邸,想必也不會出什麽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