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一個月
諸天:擁有不死之身的我縱橫諸天 作者:偷牛奶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大人,還請慢步。”
“兩位大人,有何賜教。”
左天元心裏還在盤算接下來的打算,這件事算是辦成了,但後續麻煩絕對不少。
剛才的朝會上那麽多人,隻要有心人將他聯係起來,那邕王和兗王必定將這件事算到他頭上。
“齊大人也是齊國公的獨子,還是金科狀元,就算循序漸進,也會在尚書省有一席之地,為何行那徐福行徑。”
“兩位大人誤會了,我對長生不老一點也不相信,那丹藥可能隻是有助於女子懷孕,許是什麽藥材罷了,但來曆奇異,我也有些想要一試。”
左天元義正言辭的說著,倒把韓章兩人聽得一愣。
“糊塗啊,齊衡你怎麽可以給這種來曆不明的丹藥作保,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韓章覺得有些可惜,他與齊國公交好,也不忍見左天元辭官致仕。
“兩位大人,現下事情已經發生,丹藥也獻上去了,還是莫要擔心了,元若先走了。”
左天元說完便朝著兩人行了一禮,朝著宣德門的方向走去。
韓章和王勉隻能歎了口氣,朝著身後的資政殿看了一眼,也跟著左天元朝著皇宮外走去。
......
資政殿中。
老皇帝趙禎拿著木盒一動不動,一直在思索著人選。
“大監,你說朕應該找哪位貴妃呐。”
李總管是幾人中唯一的太監,也是全程參與了這一次密談。
他站在趙禎身後,聞言臉上露出了笑容。
“官家,老奴哪敢給官家建議,還是官家自己考慮為好。”
趙禎卻是擺了擺手,這李總管可以說跟他一同長大的,兩人相熟幾十年,也沒什麽嫌隙。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件事還不能跟曹皇後商量,畢竟曹皇後年歲也大了,不適合產子了,但要是她執意如此,趙禎還真不知道怎麽拒絕。
“但說無妨,朕也是想找個人商量,但這件事實在太過私密,隻能與你說了。”
李總管沉吟著,臉上的表情也收斂了起來,皺了皺眉頭。
“如若真有齊大人說的這般神奇,那官家可以慎重考慮,要多多考慮母家的出身。”
“嗯......是這個道理,如果母家有助力,也能幫上不少忙。”
趙禎點了點頭,他拿出了木盒又看了看,靜靜地坐在原地思索。
片刻之後,他招了招手,伏在李總管耳邊耳語了幾句。
“官家,咱家知道了。”
…………
朝會過去了,汴京城還是依舊。
左天元投入了忙碌的滅蝗災的工作,他雖然不用親自跑,但協調和下令卻要他執行。
每日待在尚書省,左天元幹的事情就是上奏和下令,一般他能做主的,都直接將指令下到了各個州府,由當地的地方官執行,通判監督。
嚴格執行者,算入三年考核,沒有執行者,也會被通判記錄在案。
至於大方向和重大決策,左天元就將方案上報到門下省,先由門下省簡單的篩查,再送到老皇帝趙禎那裏去。
待到老皇帝下了旨,再送去各個州府。
那一次秘談,並沒有影響整個朝堂的風向。
巴結邕王和兗王的官員絡繹不絕,每日,那邕王府和兗王府的大門口來客眾多,門檻都踏破了。
甚至汴京城都開始有了流言蜚語,老皇帝已經鬆口,其他幾位王爺暫無考慮,目前就準備考校一下邕王和兗王。
如此傳言,朝堂之上燥氣更甚。
要知道一代天子一代臣,現如今的朝堂局勢已經固定,除了熬資曆,比誰活的更久,想要加官進爵的話,還真難如登天。
但要是站好了隊,一天登天的機會不是沒有。
一時間,汴京城暗潮洶湧。
但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往日裏勸諫最為頻繁的韓大相公和王勉大人卻熄了火,平日裏都在自己崗位上待著,朝會也不怎麽發言。
如此過了四十多天,一個夜晚。
三個身影行走在皇宮大殿內,前麵還有兩個領路的太監。
“為何官家這個時間喚我們過來。”
“估計還是那宗室過繼的事情,上次聊完也有些時日了,現下官家估計想提前與我等商議。”
韓章和王勉走在一起,兩人的閑聊也不避諱其他人。
“齊大人,江浙兩湖的奏報我看了,那滅蝗的進度喜人呐,齊大人功不可沒。”
“韓大相公廖讚了,想要根除這蝗災恐怕不能,隻能暫時抑製,後續隻要做好預防,就能減少百姓的損失。”
左天元同樣也在,他也不打擾兩人的談話,隻有韓章問起,他才迴答幾句。
“兩位大人,有何賜教。”
左天元心裏還在盤算接下來的打算,這件事算是辦成了,但後續麻煩絕對不少。
剛才的朝會上那麽多人,隻要有心人將他聯係起來,那邕王和兗王必定將這件事算到他頭上。
“齊大人也是齊國公的獨子,還是金科狀元,就算循序漸進,也會在尚書省有一席之地,為何行那徐福行徑。”
“兩位大人誤會了,我對長生不老一點也不相信,那丹藥可能隻是有助於女子懷孕,許是什麽藥材罷了,但來曆奇異,我也有些想要一試。”
左天元義正言辭的說著,倒把韓章兩人聽得一愣。
“糊塗啊,齊衡你怎麽可以給這種來曆不明的丹藥作保,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韓章覺得有些可惜,他與齊國公交好,也不忍見左天元辭官致仕。
“兩位大人,現下事情已經發生,丹藥也獻上去了,還是莫要擔心了,元若先走了。”
左天元說完便朝著兩人行了一禮,朝著宣德門的方向走去。
韓章和王勉隻能歎了口氣,朝著身後的資政殿看了一眼,也跟著左天元朝著皇宮外走去。
......
資政殿中。
老皇帝趙禎拿著木盒一動不動,一直在思索著人選。
“大監,你說朕應該找哪位貴妃呐。”
李總管是幾人中唯一的太監,也是全程參與了這一次密談。
他站在趙禎身後,聞言臉上露出了笑容。
“官家,老奴哪敢給官家建議,還是官家自己考慮為好。”
趙禎卻是擺了擺手,這李總管可以說跟他一同長大的,兩人相熟幾十年,也沒什麽嫌隙。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件事還不能跟曹皇後商量,畢竟曹皇後年歲也大了,不適合產子了,但要是她執意如此,趙禎還真不知道怎麽拒絕。
“但說無妨,朕也是想找個人商量,但這件事實在太過私密,隻能與你說了。”
李總管沉吟著,臉上的表情也收斂了起來,皺了皺眉頭。
“如若真有齊大人說的這般神奇,那官家可以慎重考慮,要多多考慮母家的出身。”
“嗯......是這個道理,如果母家有助力,也能幫上不少忙。”
趙禎點了點頭,他拿出了木盒又看了看,靜靜地坐在原地思索。
片刻之後,他招了招手,伏在李總管耳邊耳語了幾句。
“官家,咱家知道了。”
…………
朝會過去了,汴京城還是依舊。
左天元投入了忙碌的滅蝗災的工作,他雖然不用親自跑,但協調和下令卻要他執行。
每日待在尚書省,左天元幹的事情就是上奏和下令,一般他能做主的,都直接將指令下到了各個州府,由當地的地方官執行,通判監督。
嚴格執行者,算入三年考核,沒有執行者,也會被通判記錄在案。
至於大方向和重大決策,左天元就將方案上報到門下省,先由門下省簡單的篩查,再送到老皇帝趙禎那裏去。
待到老皇帝下了旨,再送去各個州府。
那一次秘談,並沒有影響整個朝堂的風向。
巴結邕王和兗王的官員絡繹不絕,每日,那邕王府和兗王府的大門口來客眾多,門檻都踏破了。
甚至汴京城都開始有了流言蜚語,老皇帝已經鬆口,其他幾位王爺暫無考慮,目前就準備考校一下邕王和兗王。
如此傳言,朝堂之上燥氣更甚。
要知道一代天子一代臣,現如今的朝堂局勢已經固定,除了熬資曆,比誰活的更久,想要加官進爵的話,還真難如登天。
但要是站好了隊,一天登天的機會不是沒有。
一時間,汴京城暗潮洶湧。
但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往日裏勸諫最為頻繁的韓大相公和王勉大人卻熄了火,平日裏都在自己崗位上待著,朝會也不怎麽發言。
如此過了四十多天,一個夜晚。
三個身影行走在皇宮大殿內,前麵還有兩個領路的太監。
“為何官家這個時間喚我們過來。”
“估計還是那宗室過繼的事情,上次聊完也有些時日了,現下官家估計想提前與我等商議。”
韓章和王勉走在一起,兩人的閑聊也不避諱其他人。
“齊大人,江浙兩湖的奏報我看了,那滅蝗的進度喜人呐,齊大人功不可沒。”
“韓大相公廖讚了,想要根除這蝗災恐怕不能,隻能暫時抑製,後續隻要做好預防,就能減少百姓的損失。”
左天元同樣也在,他也不打擾兩人的談話,隻有韓章問起,他才迴答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