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天元站在五品官員之中,手裏拿著一根笏板。


    這東西主要用於記錄皇帝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來書寫向皇帝上奏的章疏內容,作為備忘或者提示的手抄本。


    身邊一群人似乎都認識左天元,紛紛和他行禮問好。


    畢竟作為五品官員,又如此年輕,不是那汴京城連中三元的小公爺又是誰?


    要知道周圍身穿紅色朝服的五品官可沒有一個是二十多歲。


    就算沒有見過左天元,也一定聽說過。


    隻是沒想到,左天元會去揚州三年之後就直接迴京當官,當真嚇了他們一跳。


    “齊小公爺,還沒見過,老夫寧儒,中書舍人。”


    “小公爺好久不見啊,我還抱過你呢,可能你忘了,那還是你周歲抓鬮的時候。”


    “中侍大夫蘇冽見過齊大人,家父近來可好?”


    左天元也不得罪人,如若見過麵,定能脫口而出對方的名字,這些人大多都認識齊國公或者平寧郡主,算是長輩。


    就算沒有見過,左天元亦能和對方扯上兩句,總能找到共同熟識的人或者話題。


    “上朝——!”


    看準了時辰,台階上的太監這才招唿一聲。


    數百人井然有序的朝著大慶殿裏麵走去。


    門口是兩尺高的門檻,跨過之後便是大殿之內。


    殷紅色的柱子,至少需要五六人才能合抱。


    遠處一片金碧輝煌之色,龍椅上正坐著老皇帝。


    百官進入大殿之後便按照順序排列,文官一列、武將一列。


    周圍則每隔幾米站著一個穿著甲胄的士兵,有監視和預防刺殺的意思。


    左天元站在中間偏後的位置,這還是他迴汴京城第一次見到老皇帝,前幾天他不曾到過皇宮,隻去了尚書省述職。


    老皇帝較之上次見麵蒼老了不少,看來喪子之痛讓他心力交瘁。


    “諸位愛卿,有事啟奏。”


    老皇帝坐在倚在龍椅上,不斷的打量著下方的官員,見到無人說話,便拿起了一旁的奏折。


    一般這種朝會,事情也不算多,隻有些大事才會拿出來商討,小事三省六部就自行解決了。


    “前些日子,江浙兩湖上報,說零星之處,發現有蝗蟲之患,如果真有蝗災,那就是千裏赤地、顆粒物說了。”


    老皇帝慢悠悠的說著,這蝗蟲之患基本上每過個七八年,就有一次,近些年更是猖狂,居然三四年就有一次。


    這種事情也杜絕不了,著實讓老皇帝頭疼不已,要是又引發了蝗災,無數老百姓又要鬧饑荒了。


    “下麵,有沒有江浙來的人呐?”


    百官之中緩緩走出兩個身影,一起站在了百官前麵。


    這宋代有一個地方就比較好,見到皇帝,是可以不用下跪的,隻有在元朝之後才想著恢複周禮成了四不像。


    本應是跪坐,卻變成了區分尊卑的儀式。


    “這不是齊衡嘛,怎麽迴來述職也不來看看朕。”


    “臣也是最近幾日才從揚州迴來,還沒來得及。”


    “朕把你放到揚州三年,可曾有怨我?”


    “官家小看臣了,臣心中隻有感激。”


    左天元笑了笑,這完全是送分題。


    老皇帝當年將他下放到揚州,其實是處於保護他的目的。


    剛過易折,慧極必傷,左天元算得上最年輕的的狀元郎了。


    但年歲始終過淺,不宜在這昏暗的朝堂中成長。


    把左天元放到揚州,一是可以作為磨煉,鍛煉其能力,另一個當然是避開朝堂的眼花繚亂,作為保護。


    “哈哈哈,你小子,看來你這性子變得果然沉穩多了,看著你啊,我就想起你小時候,現下迴來就好,多跟幾位大人學學本事。”


    剛才還滿臉愁容的的老皇帝現在卻是高興壞了,臉上止不住的笑容,就連話頭也多了一些。


    “多謝官家關心。”


    大殿內,一群人麵麵相覷,直愣愣的看著兩人,心中不停的嘀咕。


    都說齊國公府的齊小公爺聖恩正濃,他們有些人還不信,現在親眼所見,感覺那都不叫正濃了,而叫恩寵了。


    “咳咳,這位是?”


    似乎是感覺場合不對,老皇帝連忙停下了寒暄,咳嗽了一聲。


    “臣,承直郎,新尚書台任,盛紘,前幾日剛從揚州抵達汴京。”


    “朕知道你,寫得一手的好字,你說說吧。”


    正在這時,百官之中走出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他手裏拿著一根笏板,打斷了盛紘想說的話。


    “老臣也是見過幾次蝗災的,隻要在它還是幼蟲的時候,多養些鴨子、鷺鷥,蝗災自然不成氣候了。”


    老人乃是當朝大相公,韓章,已經是古稀之年的老人。


    “官家,老臣還有別的事要奏。”


    就在韓章準備上奏的時候,左天元卻是作了一揖,抬手打斷了對方。


    “韓大相公,如若如此簡單,那這蝗災還會困擾百姓多年?這蝗災可不是一件小事,如若處理不當,天下無糧,到時候百姓流離失所,以此又會引發匪患、暴動,得不償失。”


    韓章隻是抬頭看了一眼,也不生氣,還抬手作揖問詢。


    “那不知齊大人,究竟有個高招,可以治一治這蝗災。”


    “臣去了揚州三年,倒也研究了這蝗蟲的習性,先前在揚州推廣了一番,倒也有些成效,隻要官家下旨,落實到江浙兩湖地區,蝗災便可抑製。”


    左天元從懷裏一掏,拿出了一本書籍。


    “拿給朕看看。”


    老皇帝知會了一聲,身邊自然有太監呈了上去。


    他鬧起來一看,書籍上寫著三個大字《滅蝗經》。


    看著上麵的文字,老皇帝忍不住莞爾一笑。


    隻是看著看著,他臉上的笑容卻是收斂了起來,漸漸皺眉沉思。


    這可不是左天元閑的無事寫來好玩的,上麵可全是針對蝗蟲治理的方法和政策。


    人工防治、趨光性、馬骨,附子,蠶糞毒性法,翻耕法、熏煙驅除法、油化物驅除法。


    當然,韓章所說的養鳥法也包含在其中,隻是更加全麵,其中介紹了多種以蝗蟲為食的益鳥。


    大殿內無人說話,俱是踮著腳好奇的看著,但書籍在老皇帝手中,眾人又不能上去看。


    “這......這可是你作?”


    老皇帝拿著書的手微微顫抖,說話都顫巍巍的。


    “官家,這是臣總結書寫的,其中一部份法子,是當地百姓教給臣的。”


    左天元這一本書可是解決了老皇帝一個大問題,要知道封建時期,蝗災可不單單是糧食災害,其中還隱藏著饑荒和匪患的後續災難,如果救災不及時的話,老百姓食不果腹,那是會造反的。


    這片大地上幾千年的文明,何其多的例子,早就告訴了所有人災情和民情的重要性。


    如果那些食不果腹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會拿起釘耙,推翻統治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擁有不死之身的我縱橫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偷牛奶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偷牛奶的貓並收藏諸天:擁有不死之身的我縱橫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