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他的主公,駱觀臨已經開始渙散的神思重得些微凝聚,他拿微弱的聲音細數著:「吾主平江都,清倭賊,除瘟疫,定東都……而今,自北狄歸來,必然又是一樁了不起的功績……」
「歸來如此之快,可見吾主之能,必當保有雄厚兵力……」他與有榮焉,而又無比安心:「如此一來,我大盛便也不懼吐蕃了……」
他望著大殿藻井上雕畫的寶相紋,慢慢地說:「天下之亂……將在吾主手中平息。這蒼生苦難,也終於能夠休止了。」
內侍聽在耳中,哭道:「先生既有如此明主可以效忠,理當再等一等才是……太女便要入城了!」
駱觀臨想要微微搖頭,卻已不能,隻微聲道:「這樣就很好了……」
他想問那內侍一句,小公公是否有仰重之人?
但他的力氣實在不多了,隻能在心中自問自答。
他有。
他尚未入官場,便滿心仰重著那位儲君李效。
可直到今日方知,他不是他,而是她,原名喚李尚。
迴含元殿的路上,於這劍拔弩張混亂生變之際,他卻曾暗自走神。
他好像突然之間明白了許多事。
難怪他那自幼養在閨閣中的主公在戰事之上可以無師自通,在民生政務之上同樣得心應手。
難怪忠勇侯會服帖到那般地步。
難怪起初在洛陽時,太傅二話不說便應允一切,傾全力相助。
難怪胡粼曾言,初次見她時,便得見先太子之風。
難怪她會認真地問他,倘若先太子是女子呢?
難怪……難怪。
難怪她可以深入北狄取勝……原來她很久前便走過了那條路,昔日她曾以血肉築基石,換今時為蒼生開啟太平之道。
原來,從很久前,他便在跟隨著那個他曾欲效忠而不得之人了。
駱觀臨眼角沁出淚滴,因為在笑,而使鮮血淋漓的胸口微微起伏抖動著。
有人上前查看了他的傷勢,他已辨不清是哪位同僚了,那位同僚哽咽歎息一聲,終是搖首而去。
駱觀臨已渾不在意身邊的一切,他仍在笑著。
他一直因心願未能償而鬱鬱沉沉,卻不知,原來自四年前在江都被那個少女救下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經走在償願的路上了!
上天未曾薄待他駱觀臨!
可也正因此,他往昔的自負,刻薄,無禮,冒犯,固執……才愈發顯得那般不堪。
迴憶過往樁樁件件,他想,他原是配不上如此明主的,他言「教化」二字,並非言過其實。
實則他的主公救了兩次。
今且贖罪而去,待來世一身清白幹淨,再報明主。
這是他能想到最圓滿的歸宿了。
至於母親,妻子,兒女……他有如此明主,又有何不放心的呢。
駱觀臨閉上眼睛,喃喃道:「吾罪休矣,吾心安矣……」
他拿最後的氣力,道:「煩勞小公公,替某帶一句話吧……」
內侍含淚俯首跪聽:「但請駱公囑托!」
將死之人話語聲斷續衰微,直至湮滅。
殿外禁軍緊急調動著,不安的氣氛迅速蔓延了整座皇城,於混亂之上又添恐慌。
京畿四麵各築城門三座,四麵十二道城門寓意著一載四季十二月。
攻來的大軍自東麵三座城門正中央的春明門而入。
盛春三月,李隱登基之日,春明門被破。
此門開,裹挾著血氣的玄甲大軍如春汛般灌入,鐵蹄踏起萬丈飛塵。
這對
正處於混亂中的城內而言十分突然,有奔至此處的文人百姓皆驚散,他們下意識地生出驚恐之心,隻當是近日於城外生事的「卞軍餘孽」殺了進來……去年春夜那場血洗京畿的動亂,血淋淋地烙印在了每個人心頭。
但他們來不及逃離,便聞那大軍之中,有人高聲宣之:「——皇太女迴鑾!」
這一聲如同符咒勾起春日雷火,阻去驚逃者腳步,迫使他們猛然迴頭望去。
那道聲音高聲重複道:「皇太女迴鑾,誅殺叛國者李隱!」
這聲音來自策馬跟隨軍中,身下一匹白駒的青年,其人身著煙青色圓領袍服,麵若青山拂曉,正是魏叔易。
快他一步策馬在前的,是身著玄袍的女子。
魏叔易向四下大聲宣明她的來意。
他攔不住她,更無法阻慢她的腳步,她將討伐攻城的計劃提前了,而他不確定城中之局是否已成,為盡量師出有名,為盡量安撫人心,唯有盡量宣之。
入城之前魏叔易便已經下達了這個命令,此刻軍中為首的將士皆高聲宣明身份:「我等乃皇太女之師,入京討伐通敵叛國者!無關人等速速避讓!」
驚避至兩側的人群中,很快有人看到了那疾馳而過的玄袍女子,也很快看到了她的軍旗。
「是皇太女迴來了!」
「果真是皇太女!」
「魏相也在其中!」
有身上帶傷的文人伏地顫顫高聲道:「……恭迎太女,迴鑾!」
迴鑾二字尋常僅用於帝後,但此時並沒有人覺得不合適。
那個女子竟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從北狄戰場上活著迴來了,這便說明……北狄一戰,大盛打贏了!
太女平定了北狄!
短短瞬息間,氣氛已天翻地覆。
恐慌,混亂,悲怒,絕望,這一切情緒幾乎沒有過渡緩衝,隻因這一道城門突然打開,這一支隊伍入城,這一聲皇太女迴鑾,便於頃刻間化作了欣喜,慶幸,與顫栗著的驕傲。
大敗北狄,大勝而歸,如何能不驕傲!
人群變得喧騰,那些被追捕的文人也不再懼怕身後持刀的禁軍,身上的傷口似乎也感覺不到疼痛了,有人眸中逼現淚光,抬手深深施禮,聲音嘶啞著大聲道:「叛國者李隱竊取大寶,屠殺無辜人等,請太女殿下速速入城平亂!」
「請太女殿下平亂!」
大軍如風般疾馳而過開道,而這道代表著民意的聲音一聲聲傳遞著,也如千軍萬馬般在為來人開道。
京畿乃政治場,許多文人皆通曉著基本的政治規則,他們都很清楚,待今日李隱的惡名傳出京畿之後,待天下人心潰亂,由女帝平定局麵之後,皇太女再行入京,方為真正的名正言順,體麵穩妥。
可是她突然出現了。
於此時冒險急於入京,不外乎救人而已,此中仍見孤身入北狄的無畏之氣。
而得其相救者,也當竭力反助之,他們無所能,卻至少還能發聲,那便該用聲音來為她正名,為她的大軍開道。
「請太女入城平亂!」
「請太女肅清叛國者李隱之亂!」
眾人自發地奔走著,高唿傳遞著,由十人變作百千人,眾聲鼎沸迅疾如春日雷風,眾目堅毅熾熱如蒼穹驕陽,眾誌凝聚咆哮如汪洋之水,奔騰著為皇太女和她的平亂大軍開道。
太女攻城的時機有失,但民聲會為她撥迴這一局。
不必等天下皆知,來日天下隻需知曉,太女是被無數人請入城中平亂而來。
康芷緊隨入城,一路見此象,心間隨之震動。
這是她第一次來到這京師繁華地,也
是第一次見識到這樣磅礴而智慧的民意。
在魏叔易看來,智慧的前提是明曉真相,此中有皇太女的功勳、輕皇權而北行之救國義舉為土壤,亦有設局者的血肉為良種,方才得以養出這反哺的民意。
民意民聲洶湧,給陷入絕望中的人帶去希望,也讓拔刀的禁軍畏懼遲疑。
李歲寧攜大軍沿著筆直大道一路向西而行,幾乎勢如破竹。
那些本該阻擋在前方的樓牆,盾甲,刀劍,已有人為她提前熔去。
在她到來之前,京畿已經燃起了一場名為人心的大火,為她燒去了一重又一重阻礙。
這場大火以鮮血為燒料,這條路是她的老師,部下,謀士,乃至萬千人或明或暗為她鋪就。
血肉落入泥中成林,為她撐起了一座座參天之冠,庇護著她向前行。
從來都是護人者,今夕也被萬千人所護,李歲寧眼角溢出情緒難辨的水光,隻將馬趕得更快。
今日入得此城中,她要先救人,再殺人。
過了興慶宮,經勝業坊外,李歲寧下令讓康芷分出千人,托魏叔易引路,速往國子監去解救學子:「此事便托付給魏侍郎!」
聽得這一聲昔日所喚魏侍郎,顯然是心有掛念,並非如表麵看來如此鎮定,魏叔易應下,最後看了李歲寧一眼,立時策馬而去。
李歲寧則繼續向前,直奔皇城方向。
但剛過勝業坊不遠,將經崇仁坊時,兩坊之間的甬道內,忽然踉蹌著撲出了一名渾身是血的士兵,倒在了大軍前方。
先行的大軍立時勒馬,坊道內廝殺聲震耳,很快便見一支浴血的禁軍,護著一群身著官服與宗室朝服的人倉皇奔出。
崇仁坊位於皇城景風門外,這支禁軍正是魯衝所率領的心腹。
李歲寧看清形勢,立時讓弓弩手停下戒備的動作,轉而下令:「救人!」
後方緊隨的步軍快步湧入坊道,很快攔在了斷後的魯衝等人身前,抵禦著緊追而至的禁軍隊伍。
李歲寧躍下馬背,快步上前。
滿臉是血幾乎難辨形容的魯衝不可置信地看著走來的人,終於猛然迴神,手中滴血的長刀拄落在地,落一膝行禮:「……魯衝參見太女殿下!」
有幾名曾居太原的官員也已認出了李歲寧,無不驚詫而又激動欣喜,紛紛行禮,聲音多含顫意:「太女殿下迴來了……!」
許多宗室子弟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傳聞中的皇太女,加上受驚過度,此刻大多怔怔。
「果真是太女殿下!」負了傷的湛勉頃刻間淚如雨下,他當即便要行大禮,被李歲寧伸手阻下,李歲寧剛欲問一句太傅的下落,視線已經先一步找尋到了老人的身影。
後方追殺的局麵已經被李歲寧的人所控製,幾名官員都在查看太傅的情況,湛勉也已急忙上前。
太傅被一名內侍背在身上,雙眼緊閉麵色蒼白,生死不知。
李歲寧腳下一頓,才大步奔去。
眾人已將太傅從那名渾身是血、發髻散亂的內侍背上托扶下來,暫時放在地上查看傷勢。
「太傅!」
一聲聲不安的唿喚聲中,心神俱震的的李歲寧蹲跪在老師身旁,而未顧及留意到一旁那名內侍踉蹌慢慢跪地,無聲將頭叩在了地上。
太傅的傷勢所在很快被確定,李歲寧已將止血的藥丸塞入老師口中,立時讓部下就近尋醫館,帶兵護送老師以及負傷者送去安置救治。
李歲寧下令時十分冷靜,但無人知她手心裏早已沁滿了冷汗。
除了冷汗,還有血跡。
她平生不知沾過多少血,但這是她老師的血,她總歸
是個人,總歸還是有私心貪念,她知道人命不該分輕重,但那是她的老師,教她學問的老師,全世間都知道最是偏愛她的老師,此番以性命為她設局的老師……
她想讓他睜開眼睛說一句話,哪怕是罵她一句愚蠢不聽話也好。
有官員道:「太傅傷在手臂與腿上,雖失血過多,幸而未及要害,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隻是太傅終究年紀大了,這般年紀的人跌一跤都是很要命的事,此刻誰也不敢斷言。
局麵太混亂了,不少人都倒在了逃奔的路上。
但湛勉知曉,老師身上這份「不幸中的萬幸」,並非偶然。
「全得魯衝將軍,及喻常侍拚死相護……」湛勉言辭感激,他抬手便要去扶一旁仍跪著的人,然而剛碰到對方的身體,卻見那身形一偏,摔倒在地。
「喻常侍!」
李歲寧這才終於看到那名內侍的麵貌,發髻散亂,臉上沾著血汙,身上衣袍殘破染血,肋側的刀傷翻開皮肉,鮮血潺潺。
從李尚習武開始,便也常帶著喻增,之後他又跟隨李尚入軍中曆練,身手與應變能力都屬上乘。
這樣的人,此刻身上幾乎掛滿了傷。
而在前一刻,他仍在堅持背著太傅逃行。
方才那最後一跪,大約已用盡了最後的氣力,也終於敢鬆下了最後一口氣。
李歲寧看著那張已無聲息的臉,他身上的內侍袍是下等內侍所著,正如幼時第一次相見時。
但這次,他沒有出聲喚她。就這樣垂首跪著,無聲與她辭別了。
四下廝殺聲還在繼續。
很快,又一道城門,通化門也被攻破。
更多的大軍湧入城中。
李歲寧直入朱雀門,殺進了皇城內。
免費閱讀.
「歸來如此之快,可見吾主之能,必當保有雄厚兵力……」他與有榮焉,而又無比安心:「如此一來,我大盛便也不懼吐蕃了……」
他望著大殿藻井上雕畫的寶相紋,慢慢地說:「天下之亂……將在吾主手中平息。這蒼生苦難,也終於能夠休止了。」
內侍聽在耳中,哭道:「先生既有如此明主可以效忠,理當再等一等才是……太女便要入城了!」
駱觀臨想要微微搖頭,卻已不能,隻微聲道:「這樣就很好了……」
他想問那內侍一句,小公公是否有仰重之人?
但他的力氣實在不多了,隻能在心中自問自答。
他有。
他尚未入官場,便滿心仰重著那位儲君李效。
可直到今日方知,他不是他,而是她,原名喚李尚。
迴含元殿的路上,於這劍拔弩張混亂生變之際,他卻曾暗自走神。
他好像突然之間明白了許多事。
難怪他那自幼養在閨閣中的主公在戰事之上可以無師自通,在民生政務之上同樣得心應手。
難怪忠勇侯會服帖到那般地步。
難怪起初在洛陽時,太傅二話不說便應允一切,傾全力相助。
難怪胡粼曾言,初次見她時,便得見先太子之風。
難怪她會認真地問他,倘若先太子是女子呢?
難怪……難怪。
難怪她可以深入北狄取勝……原來她很久前便走過了那條路,昔日她曾以血肉築基石,換今時為蒼生開啟太平之道。
原來,從很久前,他便在跟隨著那個他曾欲效忠而不得之人了。
駱觀臨眼角沁出淚滴,因為在笑,而使鮮血淋漓的胸口微微起伏抖動著。
有人上前查看了他的傷勢,他已辨不清是哪位同僚了,那位同僚哽咽歎息一聲,終是搖首而去。
駱觀臨已渾不在意身邊的一切,他仍在笑著。
他一直因心願未能償而鬱鬱沉沉,卻不知,原來自四年前在江都被那個少女救下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經走在償願的路上了!
上天未曾薄待他駱觀臨!
可也正因此,他往昔的自負,刻薄,無禮,冒犯,固執……才愈發顯得那般不堪。
迴憶過往樁樁件件,他想,他原是配不上如此明主的,他言「教化」二字,並非言過其實。
實則他的主公救了兩次。
今且贖罪而去,待來世一身清白幹淨,再報明主。
這是他能想到最圓滿的歸宿了。
至於母親,妻子,兒女……他有如此明主,又有何不放心的呢。
駱觀臨閉上眼睛,喃喃道:「吾罪休矣,吾心安矣……」
他拿最後的氣力,道:「煩勞小公公,替某帶一句話吧……」
內侍含淚俯首跪聽:「但請駱公囑托!」
將死之人話語聲斷續衰微,直至湮滅。
殿外禁軍緊急調動著,不安的氣氛迅速蔓延了整座皇城,於混亂之上又添恐慌。
京畿四麵各築城門三座,四麵十二道城門寓意著一載四季十二月。
攻來的大軍自東麵三座城門正中央的春明門而入。
盛春三月,李隱登基之日,春明門被破。
此門開,裹挾著血氣的玄甲大軍如春汛般灌入,鐵蹄踏起萬丈飛塵。
這對
正處於混亂中的城內而言十分突然,有奔至此處的文人百姓皆驚散,他們下意識地生出驚恐之心,隻當是近日於城外生事的「卞軍餘孽」殺了進來……去年春夜那場血洗京畿的動亂,血淋淋地烙印在了每個人心頭。
但他們來不及逃離,便聞那大軍之中,有人高聲宣之:「——皇太女迴鑾!」
這一聲如同符咒勾起春日雷火,阻去驚逃者腳步,迫使他們猛然迴頭望去。
那道聲音高聲重複道:「皇太女迴鑾,誅殺叛國者李隱!」
這聲音來自策馬跟隨軍中,身下一匹白駒的青年,其人身著煙青色圓領袍服,麵若青山拂曉,正是魏叔易。
快他一步策馬在前的,是身著玄袍的女子。
魏叔易向四下大聲宣明她的來意。
他攔不住她,更無法阻慢她的腳步,她將討伐攻城的計劃提前了,而他不確定城中之局是否已成,為盡量師出有名,為盡量安撫人心,唯有盡量宣之。
入城之前魏叔易便已經下達了這個命令,此刻軍中為首的將士皆高聲宣明身份:「我等乃皇太女之師,入京討伐通敵叛國者!無關人等速速避讓!」
驚避至兩側的人群中,很快有人看到了那疾馳而過的玄袍女子,也很快看到了她的軍旗。
「是皇太女迴來了!」
「果真是皇太女!」
「魏相也在其中!」
有身上帶傷的文人伏地顫顫高聲道:「……恭迎太女,迴鑾!」
迴鑾二字尋常僅用於帝後,但此時並沒有人覺得不合適。
那個女子竟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從北狄戰場上活著迴來了,這便說明……北狄一戰,大盛打贏了!
太女平定了北狄!
短短瞬息間,氣氛已天翻地覆。
恐慌,混亂,悲怒,絕望,這一切情緒幾乎沒有過渡緩衝,隻因這一道城門突然打開,這一支隊伍入城,這一聲皇太女迴鑾,便於頃刻間化作了欣喜,慶幸,與顫栗著的驕傲。
大敗北狄,大勝而歸,如何能不驕傲!
人群變得喧騰,那些被追捕的文人也不再懼怕身後持刀的禁軍,身上的傷口似乎也感覺不到疼痛了,有人眸中逼現淚光,抬手深深施禮,聲音嘶啞著大聲道:「叛國者李隱竊取大寶,屠殺無辜人等,請太女殿下速速入城平亂!」
「請太女殿下平亂!」
大軍如風般疾馳而過開道,而這道代表著民意的聲音一聲聲傳遞著,也如千軍萬馬般在為來人開道。
京畿乃政治場,許多文人皆通曉著基本的政治規則,他們都很清楚,待今日李隱的惡名傳出京畿之後,待天下人心潰亂,由女帝平定局麵之後,皇太女再行入京,方為真正的名正言順,體麵穩妥。
可是她突然出現了。
於此時冒險急於入京,不外乎救人而已,此中仍見孤身入北狄的無畏之氣。
而得其相救者,也當竭力反助之,他們無所能,卻至少還能發聲,那便該用聲音來為她正名,為她的大軍開道。
「請太女入城平亂!」
「請太女肅清叛國者李隱之亂!」
眾人自發地奔走著,高唿傳遞著,由十人變作百千人,眾聲鼎沸迅疾如春日雷風,眾目堅毅熾熱如蒼穹驕陽,眾誌凝聚咆哮如汪洋之水,奔騰著為皇太女和她的平亂大軍開道。
太女攻城的時機有失,但民聲會為她撥迴這一局。
不必等天下皆知,來日天下隻需知曉,太女是被無數人請入城中平亂而來。
康芷緊隨入城,一路見此象,心間隨之震動。
這是她第一次來到這京師繁華地,也
是第一次見識到這樣磅礴而智慧的民意。
在魏叔易看來,智慧的前提是明曉真相,此中有皇太女的功勳、輕皇權而北行之救國義舉為土壤,亦有設局者的血肉為良種,方才得以養出這反哺的民意。
民意民聲洶湧,給陷入絕望中的人帶去希望,也讓拔刀的禁軍畏懼遲疑。
李歲寧攜大軍沿著筆直大道一路向西而行,幾乎勢如破竹。
那些本該阻擋在前方的樓牆,盾甲,刀劍,已有人為她提前熔去。
在她到來之前,京畿已經燃起了一場名為人心的大火,為她燒去了一重又一重阻礙。
這場大火以鮮血為燒料,這條路是她的老師,部下,謀士,乃至萬千人或明或暗為她鋪就。
血肉落入泥中成林,為她撐起了一座座參天之冠,庇護著她向前行。
從來都是護人者,今夕也被萬千人所護,李歲寧眼角溢出情緒難辨的水光,隻將馬趕得更快。
今日入得此城中,她要先救人,再殺人。
過了興慶宮,經勝業坊外,李歲寧下令讓康芷分出千人,托魏叔易引路,速往國子監去解救學子:「此事便托付給魏侍郎!」
聽得這一聲昔日所喚魏侍郎,顯然是心有掛念,並非如表麵看來如此鎮定,魏叔易應下,最後看了李歲寧一眼,立時策馬而去。
李歲寧則繼續向前,直奔皇城方向。
但剛過勝業坊不遠,將經崇仁坊時,兩坊之間的甬道內,忽然踉蹌著撲出了一名渾身是血的士兵,倒在了大軍前方。
先行的大軍立時勒馬,坊道內廝殺聲震耳,很快便見一支浴血的禁軍,護著一群身著官服與宗室朝服的人倉皇奔出。
崇仁坊位於皇城景風門外,這支禁軍正是魯衝所率領的心腹。
李歲寧看清形勢,立時讓弓弩手停下戒備的動作,轉而下令:「救人!」
後方緊隨的步軍快步湧入坊道,很快攔在了斷後的魯衝等人身前,抵禦著緊追而至的禁軍隊伍。
李歲寧躍下馬背,快步上前。
滿臉是血幾乎難辨形容的魯衝不可置信地看著走來的人,終於猛然迴神,手中滴血的長刀拄落在地,落一膝行禮:「……魯衝參見太女殿下!」
有幾名曾居太原的官員也已認出了李歲寧,無不驚詫而又激動欣喜,紛紛行禮,聲音多含顫意:「太女殿下迴來了……!」
許多宗室子弟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傳聞中的皇太女,加上受驚過度,此刻大多怔怔。
「果真是太女殿下!」負了傷的湛勉頃刻間淚如雨下,他當即便要行大禮,被李歲寧伸手阻下,李歲寧剛欲問一句太傅的下落,視線已經先一步找尋到了老人的身影。
後方追殺的局麵已經被李歲寧的人所控製,幾名官員都在查看太傅的情況,湛勉也已急忙上前。
太傅被一名內侍背在身上,雙眼緊閉麵色蒼白,生死不知。
李歲寧腳下一頓,才大步奔去。
眾人已將太傅從那名渾身是血、發髻散亂的內侍背上托扶下來,暫時放在地上查看傷勢。
「太傅!」
一聲聲不安的唿喚聲中,心神俱震的的李歲寧蹲跪在老師身旁,而未顧及留意到一旁那名內侍踉蹌慢慢跪地,無聲將頭叩在了地上。
太傅的傷勢所在很快被確定,李歲寧已將止血的藥丸塞入老師口中,立時讓部下就近尋醫館,帶兵護送老師以及負傷者送去安置救治。
李歲寧下令時十分冷靜,但無人知她手心裏早已沁滿了冷汗。
除了冷汗,還有血跡。
她平生不知沾過多少血,但這是她老師的血,她總歸
是個人,總歸還是有私心貪念,她知道人命不該分輕重,但那是她的老師,教她學問的老師,全世間都知道最是偏愛她的老師,此番以性命為她設局的老師……
她想讓他睜開眼睛說一句話,哪怕是罵她一句愚蠢不聽話也好。
有官員道:「太傅傷在手臂與腿上,雖失血過多,幸而未及要害,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隻是太傅終究年紀大了,這般年紀的人跌一跤都是很要命的事,此刻誰也不敢斷言。
局麵太混亂了,不少人都倒在了逃奔的路上。
但湛勉知曉,老師身上這份「不幸中的萬幸」,並非偶然。
「全得魯衝將軍,及喻常侍拚死相護……」湛勉言辭感激,他抬手便要去扶一旁仍跪著的人,然而剛碰到對方的身體,卻見那身形一偏,摔倒在地。
「喻常侍!」
李歲寧這才終於看到那名內侍的麵貌,發髻散亂,臉上沾著血汙,身上衣袍殘破染血,肋側的刀傷翻開皮肉,鮮血潺潺。
從李尚習武開始,便也常帶著喻增,之後他又跟隨李尚入軍中曆練,身手與應變能力都屬上乘。
這樣的人,此刻身上幾乎掛滿了傷。
而在前一刻,他仍在堅持背著太傅逃行。
方才那最後一跪,大約已用盡了最後的氣力,也終於敢鬆下了最後一口氣。
李歲寧看著那張已無聲息的臉,他身上的內侍袍是下等內侍所著,正如幼時第一次相見時。
但這次,他沒有出聲喚她。就這樣垂首跪著,無聲與她辭別了。
四下廝殺聲還在繼續。
很快,又一道城門,通化門也被攻破。
更多的大軍湧入城中。
李歲寧直入朱雀門,殺進了皇城內。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