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禹沒猜錯,的確是長安楊玄武的消息,不過這消息讓羅禹有點看不懂楊玄武了。
原來楊玄武得到哥哥楊玄感在洛陽被毒殺的消息後,失了理智,不顧下屬反對,竟組織起長安城七八千地痞無賴,打著為大哥報仇的旗號,於六月十八下午趕到潼關碼頭。
隨即強征了七八十艘漁船,順黃河而下,往洛陽進發。
其實他所帶的這七八千人都是在長安混不下去的小混混,各大門閥世家現在沒有多少勢力在長安城,倒讓楊玄武作威作福了一段時間。
羅禹已經提前知道了他們的命運,在程咬金這名將麵前,這群烏合之眾就如同土雞瓦狗,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不管在什麽時候都有這種勢力小人,楊玄武得勢之時都依附於他羽翼之下,得罪了不少長安城裏的世家大族留守之人,現在楊玄武要離開,他們為了不遭報複,隨楊玄武離開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常何好像是找到了年幼的楊侑,不過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應該也是李淵的安排,看來李淵進攻長安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羅禹看完信,對盧曉說道:“這些消息以後直接送往太原,你們也不要再截留了,既然答應了唐公解甲南歸,就要做到。”
盧曉應諾,卻依然說道:“教官,學生還有一事請教。”
羅禹道:“你是不是想問我們走哪條路南下劍東?我隻能告訴你先到運城再說。”
盧曉道:“教官,如果我們不再截留情報,過了運城南渡黃河後,整個河南的局勢會一無所知,按眼前局勢,學生實在是不放心。”
羅禹想了想,覺得盧曉說得有道理,便伸手拍拍拍他肩膀,笑道:“你們進步很大,這樣吧,到達目的地之前,你們就截留河南方麵的情報,留底後再發往太原,然後按情況製定出線路,我和將軍就不參與了。”
盧曉為難道:“學生不敢,萬一您和將軍稍有差池,萬死莫贖。”
羅禹笑道:“我相信你們,好了,跟他們商量一下再說,這裏到運城還有兩三天路程,先練一下手,怎麽樣?”
盧曉見羅禹說得真誠,行禮應諾,轉身找張揚他們商議去了。
羅禹迴到裏屋,楊蔓三人已經離開,李秀寧正靠在床邊慵懶的喝著冰茶,瓷杯碰撞冰塊發出清脆的“叮當”聲。
羅禹覺得她動作怪怪的,忽然想起,那水晶除去望遠鏡鏡片多餘的料應該能做兩三個水晶杯了,到時候看情況再說吧。
當夜,各自安寢,李秀寧也知道接下來是不辭辛苦的趕路,需要保持體力,就靠著羅禹安靜的睡著了。
三天後,酉時末,運城在望,李孝恭親自出城相迎,來到將軍府,又是一番熱鬧的接風洗塵。
席散後,李秀寧攜楊蔓離去,這幾天忙著趕路,著實得好好休息一下了。
會客廳,羅禹喝了口茶,問道:“叔,今日己二十六了,您還沒接到唐公南渡軍令?”
李孝恭道:“尚無軍令送達,不過洛陽方向倒有消息傳來,二十日,楊玄武順流到了洛陽北郊,被程咬金伏擊,仍下三四千屍體,乘船東逃了,聽說是找張須陀去了。”
羅禹奇怪道:“張須陀怎會收留他們?楊玄武怎麽想的?”
李孝恭道:“楊玄武現在如喪家之犬,遲早是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但襄陽杜伏威卻不知不覺壯大起來,二十一日北攻南陽,將王伯當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棄城東逃。”
羅禹卻道:“這不稀奇,就王伯當這種人,背信棄義,對姐夫竇建德都能下狠手,淪落到如此地步,隻能說自作自受。”
頓了頓接道:“至於杜伏威,我不怎麽看好,他所取消襄陽加南陽都是四戰之地,沒有多少發展空間。”
李孝恭又道:“隨州輔公袥、荊州李子通都起兵了,這三人是結義兄弟,若聯合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羅禹沒想到現在形勢發展得如此之快,才三天沒看特點隊情報,湖北的情況就翻天了,各地還有那麽多的起義軍沒冒頭,麵對這種情況,李淵父子要如何排兵布陣?
算了,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李家父子又不是泥捏的,房謀杜斷還沒出手呢,要說兵略,自己什麽水平,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又跟李孝恭說了一會話後,告辭離去,明日還要南渡黃河,早些歇息才是。
又來到了長樂,年初出征時為了搬運兵器而新建的碼頭早已不複存在,當初駐軍時的大草坪此刻也被一間間木屋覆蓋,應該是李孝恭奉李淵將令在此造船的匠人居所。
他們到來時還早,碼頭上人還很少,一個校尉模樣的年輕人從最靠河的一間木屋裏走了過來,張揚把李孝恭的調船令給了他。
那校尉查驗一番後就將一艘小船從岸邊的船塢裏拉了出來,交給張揚後退了迴去。
九人牽馬魚貫上船後,程瀟和劉浩張帆調整船頭,借風力往南岸駛去。
此時的黃河是枯水季,四十多丈寬的水麵隻有平時的一半寬,水流也緩,正是渡河的好時機。
隻一柱香時間就成功靠岸,眾人下了船,張揚將船拴在岸邊,晚點自會有人來收走,不用操心會丟失。
南岸羅禹沒來過,但盧曉他們已經製定了南下路線,跟著他們就是了。
越往南就越熱,這一路差不多還有一千裏,前半程山地較多,走得自然慢些,羅禹估計,按每天一百裏算,都要走上十天。
商洛、安康都還沒有被戰火波及,他們製定的路線很安全,直到第九日,快到萬源時才遇上一支兩百多人的小隊。
這小隊所穿軍衣沒有見過,花花綠綠的,沒有頭盔,頭發披散在肩上,手裏拿著長矛,不像是漢族軍隊。
這裏沒有派隊員過來,張揚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麽情況,隻得避開他們,在山間找地方休息,然後再去打探消息。
這地方離生擒頡利之地隻有十裏了,羅禹不想找麻煩,隻想到那木屋裏找找,看能不能遇上救他的老者或他的留言。
然後再到迷林外圍找合適地方安家,過了這一年再說。
離開這段時間以來,時不時也會夢到那木屋和老者,希望這次能見到他吧,不然救命之恩都不知道怎麽報答。
幸好那支小隊轉了幾圈後就進了山中,消失不見,張揚和周業隻去了一會就從旁邊的雜草叢中鑽了出來。
原來這裏也有人起兵了,領頭的叫孟海公,羅禹絞盡腦汁才想起來,這人也是三十六反王七十二煙塵之一,隻是沒想到他會出現在這裏。
一路過來,馬匹所帶的東西消耗得差不多了,羅禹想放棄馬匹徒步過去,十裏一個時辰怎麽都夠了,馬匹跟著動靜有點大。
征得眾人同意後,將便攜帳篷和兵器都取了下來,再將馬鞍韁繩取了,藏到山洞之後,找個寬敞的地方,讓馬自由的吃草去了。
找準方向,張揚領頭,往木屋方向走去。
羅禹很難說清楚這種感覺,說是近鄉情怯,這裏又不是他故鄉,說是親人將近,這裏也沒有他的親人。
老者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見的人,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救命之恩總不能忘懷的,心裏可能早就把他當這個世界第一個親人了。
也不知道留給他的字他見著沒有,當時李秀寧和頡利那場大戰過後,他迴來沒有見到羅禹,或許以為羅禹已不在人世也有可能。
小木屋還是靜靜的立在山坡上,門關著,當初羅禹製伏那黑衣刺客的那棵樟樹更茂盛了,陽光都照不進來,山坡下的戰場,已不見當時的慘烈,大自然早就修複好了。
李秀寧看著那棵樟樹,對羅禹說道:“你當時就是在那裏救的我,如果不是你,我早就戰死沙場了。”
羅禹笑道:“這可不敢當功,那箭究竟是射向誰的牛叔都沒審出來,不過,是要感謝一下這棵大樹,不然我哪能娶到你。”
李秀寧在眾人的輕笑聲中羞紅了臉,快步往那小木屋走去,楊蔓跟她身後,這小妮子一路上都乖巧得很,跟著眾人翻山越嶺,沒叫一聲苦,沒喊一聲累,倒讓羅禹他們有點刮目相看了。
羅禹追了過去,一行人來到木屋門前,傾聽了一會,裏麵沒動靜,應該沒人。
此時正是午時,木屋前麵沒有樹木,灸熱的陽光曬在半坡上,很熱,山風徐徐吹來,樹葉輕擺,這場景跟去年大不相同。
羅禹輕輕推開門,裏麵的擺設沒有改變,亮光從窗子上透過來,照在那木床上,上麵還是以前那床被子,隨意鋪在那裏。
桌上的油燈也還在,兩條長凳擺到了一起,床後的水缸和陶罐都在,羅禹仿佛看見那慈祥的老者正在那裏燒火煨芋頭,一轉眼又坐到桌上捧著方便麵大吃……
一點一滴都浮現出來,羅禹雙眼逐漸濕潤,如果不是遇到老者,可能他早就客死他鄉了,哪還有如今的風光?
忽然想起那留字的木板,羅禹忙走了進去,來到床頭,將被子掀開,下麵鋪著一層麥杆。
看了一目當初離開時放木板的地方,還好,木板還在那裏。
伸手取過,懷著不安的心翻過來,看了一眼,登時忍不住落下淚來。
李秀寧沒跟進來,張揚他們就更不會進來,這裏還不知道什麽情況,需要他們警戒。
見到羅禹激動落淚,李秀寧跨步來到他身邊,伸出雙手緊緊的抱著羅禹,她隻能以這種方式安慰羅禹。
很幸運,木板上的字變了,是老者的字體,雖然不像以前那麽潦草,但羅禹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老者的筆跡。
上麵寫著:分別八月有餘,老朽時常來此等消息,卻無相見之時,乞老天保佑,小哥兒能逢兇化吉,脫離苦海。
字體較小,木板下麵還畫著一幅圖,應該是去他們寨子的路線。
他上麵所寫八月有餘,證明這些字就是上個月才寫上去的,老者還在,蒼天不負有心人,終究還是報恩有門。
羅禹穩定了一下情緒,和李秀寧出了木屋,叫來張揚,將木板交給他道:“你們按地圖找到山寨所在處,速來迴報,記住,別驚動他們。”
張揚領命,叫了程瀟和劉浩,拿著木扳尋路去了。
李秀寧也替羅禹高興,她聽羅禹說起過與這木屋的淵源,既然現在找到了救他的人,好好報答就是。
她抬眼看了一眼山坡下,頡利那張可惡的臉又出現在那裏,他很不服氣,卻無可奈何的眼光,讓李秀寧開心起來,故地重遊之際,想想往事,不管好壞,總能有所收獲的。
正在這時,山坡下一支羽箭破空而來,眼看著就要射中李秀寧,羅禹在她身後,另三名隊員離得也遠,想救援己來不及了。
李秀寧是不是不能來這裏?上次羅禹湊巧救了她一命,這次呢?
原來楊玄武得到哥哥楊玄感在洛陽被毒殺的消息後,失了理智,不顧下屬反對,竟組織起長安城七八千地痞無賴,打著為大哥報仇的旗號,於六月十八下午趕到潼關碼頭。
隨即強征了七八十艘漁船,順黃河而下,往洛陽進發。
其實他所帶的這七八千人都是在長安混不下去的小混混,各大門閥世家現在沒有多少勢力在長安城,倒讓楊玄武作威作福了一段時間。
羅禹已經提前知道了他們的命運,在程咬金這名將麵前,這群烏合之眾就如同土雞瓦狗,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不管在什麽時候都有這種勢力小人,楊玄武得勢之時都依附於他羽翼之下,得罪了不少長安城裏的世家大族留守之人,現在楊玄武要離開,他們為了不遭報複,隨楊玄武離開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常何好像是找到了年幼的楊侑,不過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應該也是李淵的安排,看來李淵進攻長安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羅禹看完信,對盧曉說道:“這些消息以後直接送往太原,你們也不要再截留了,既然答應了唐公解甲南歸,就要做到。”
盧曉應諾,卻依然說道:“教官,學生還有一事請教。”
羅禹道:“你是不是想問我們走哪條路南下劍東?我隻能告訴你先到運城再說。”
盧曉道:“教官,如果我們不再截留情報,過了運城南渡黃河後,整個河南的局勢會一無所知,按眼前局勢,學生實在是不放心。”
羅禹想了想,覺得盧曉說得有道理,便伸手拍拍拍他肩膀,笑道:“你們進步很大,這樣吧,到達目的地之前,你們就截留河南方麵的情報,留底後再發往太原,然後按情況製定出線路,我和將軍就不參與了。”
盧曉為難道:“學生不敢,萬一您和將軍稍有差池,萬死莫贖。”
羅禹笑道:“我相信你們,好了,跟他們商量一下再說,這裏到運城還有兩三天路程,先練一下手,怎麽樣?”
盧曉見羅禹說得真誠,行禮應諾,轉身找張揚他們商議去了。
羅禹迴到裏屋,楊蔓三人已經離開,李秀寧正靠在床邊慵懶的喝著冰茶,瓷杯碰撞冰塊發出清脆的“叮當”聲。
羅禹覺得她動作怪怪的,忽然想起,那水晶除去望遠鏡鏡片多餘的料應該能做兩三個水晶杯了,到時候看情況再說吧。
當夜,各自安寢,李秀寧也知道接下來是不辭辛苦的趕路,需要保持體力,就靠著羅禹安靜的睡著了。
三天後,酉時末,運城在望,李孝恭親自出城相迎,來到將軍府,又是一番熱鬧的接風洗塵。
席散後,李秀寧攜楊蔓離去,這幾天忙著趕路,著實得好好休息一下了。
會客廳,羅禹喝了口茶,問道:“叔,今日己二十六了,您還沒接到唐公南渡軍令?”
李孝恭道:“尚無軍令送達,不過洛陽方向倒有消息傳來,二十日,楊玄武順流到了洛陽北郊,被程咬金伏擊,仍下三四千屍體,乘船東逃了,聽說是找張須陀去了。”
羅禹奇怪道:“張須陀怎會收留他們?楊玄武怎麽想的?”
李孝恭道:“楊玄武現在如喪家之犬,遲早是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但襄陽杜伏威卻不知不覺壯大起來,二十一日北攻南陽,將王伯當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棄城東逃。”
羅禹卻道:“這不稀奇,就王伯當這種人,背信棄義,對姐夫竇建德都能下狠手,淪落到如此地步,隻能說自作自受。”
頓了頓接道:“至於杜伏威,我不怎麽看好,他所取消襄陽加南陽都是四戰之地,沒有多少發展空間。”
李孝恭又道:“隨州輔公袥、荊州李子通都起兵了,這三人是結義兄弟,若聯合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羅禹沒想到現在形勢發展得如此之快,才三天沒看特點隊情報,湖北的情況就翻天了,各地還有那麽多的起義軍沒冒頭,麵對這種情況,李淵父子要如何排兵布陣?
算了,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李家父子又不是泥捏的,房謀杜斷還沒出手呢,要說兵略,自己什麽水平,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又跟李孝恭說了一會話後,告辭離去,明日還要南渡黃河,早些歇息才是。
又來到了長樂,年初出征時為了搬運兵器而新建的碼頭早已不複存在,當初駐軍時的大草坪此刻也被一間間木屋覆蓋,應該是李孝恭奉李淵將令在此造船的匠人居所。
他們到來時還早,碼頭上人還很少,一個校尉模樣的年輕人從最靠河的一間木屋裏走了過來,張揚把李孝恭的調船令給了他。
那校尉查驗一番後就將一艘小船從岸邊的船塢裏拉了出來,交給張揚後退了迴去。
九人牽馬魚貫上船後,程瀟和劉浩張帆調整船頭,借風力往南岸駛去。
此時的黃河是枯水季,四十多丈寬的水麵隻有平時的一半寬,水流也緩,正是渡河的好時機。
隻一柱香時間就成功靠岸,眾人下了船,張揚將船拴在岸邊,晚點自會有人來收走,不用操心會丟失。
南岸羅禹沒來過,但盧曉他們已經製定了南下路線,跟著他們就是了。
越往南就越熱,這一路差不多還有一千裏,前半程山地較多,走得自然慢些,羅禹估計,按每天一百裏算,都要走上十天。
商洛、安康都還沒有被戰火波及,他們製定的路線很安全,直到第九日,快到萬源時才遇上一支兩百多人的小隊。
這小隊所穿軍衣沒有見過,花花綠綠的,沒有頭盔,頭發披散在肩上,手裏拿著長矛,不像是漢族軍隊。
這裏沒有派隊員過來,張揚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麽情況,隻得避開他們,在山間找地方休息,然後再去打探消息。
這地方離生擒頡利之地隻有十裏了,羅禹不想找麻煩,隻想到那木屋裏找找,看能不能遇上救他的老者或他的留言。
然後再到迷林外圍找合適地方安家,過了這一年再說。
離開這段時間以來,時不時也會夢到那木屋和老者,希望這次能見到他吧,不然救命之恩都不知道怎麽報答。
幸好那支小隊轉了幾圈後就進了山中,消失不見,張揚和周業隻去了一會就從旁邊的雜草叢中鑽了出來。
原來這裏也有人起兵了,領頭的叫孟海公,羅禹絞盡腦汁才想起來,這人也是三十六反王七十二煙塵之一,隻是沒想到他會出現在這裏。
一路過來,馬匹所帶的東西消耗得差不多了,羅禹想放棄馬匹徒步過去,十裏一個時辰怎麽都夠了,馬匹跟著動靜有點大。
征得眾人同意後,將便攜帳篷和兵器都取了下來,再將馬鞍韁繩取了,藏到山洞之後,找個寬敞的地方,讓馬自由的吃草去了。
找準方向,張揚領頭,往木屋方向走去。
羅禹很難說清楚這種感覺,說是近鄉情怯,這裏又不是他故鄉,說是親人將近,這裏也沒有他的親人。
老者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見的人,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救命之恩總不能忘懷的,心裏可能早就把他當這個世界第一個親人了。
也不知道留給他的字他見著沒有,當時李秀寧和頡利那場大戰過後,他迴來沒有見到羅禹,或許以為羅禹已不在人世也有可能。
小木屋還是靜靜的立在山坡上,門關著,當初羅禹製伏那黑衣刺客的那棵樟樹更茂盛了,陽光都照不進來,山坡下的戰場,已不見當時的慘烈,大自然早就修複好了。
李秀寧看著那棵樟樹,對羅禹說道:“你當時就是在那裏救的我,如果不是你,我早就戰死沙場了。”
羅禹笑道:“這可不敢當功,那箭究竟是射向誰的牛叔都沒審出來,不過,是要感謝一下這棵大樹,不然我哪能娶到你。”
李秀寧在眾人的輕笑聲中羞紅了臉,快步往那小木屋走去,楊蔓跟她身後,這小妮子一路上都乖巧得很,跟著眾人翻山越嶺,沒叫一聲苦,沒喊一聲累,倒讓羅禹他們有點刮目相看了。
羅禹追了過去,一行人來到木屋門前,傾聽了一會,裏麵沒動靜,應該沒人。
此時正是午時,木屋前麵沒有樹木,灸熱的陽光曬在半坡上,很熱,山風徐徐吹來,樹葉輕擺,這場景跟去年大不相同。
羅禹輕輕推開門,裏麵的擺設沒有改變,亮光從窗子上透過來,照在那木床上,上麵還是以前那床被子,隨意鋪在那裏。
桌上的油燈也還在,兩條長凳擺到了一起,床後的水缸和陶罐都在,羅禹仿佛看見那慈祥的老者正在那裏燒火煨芋頭,一轉眼又坐到桌上捧著方便麵大吃……
一點一滴都浮現出來,羅禹雙眼逐漸濕潤,如果不是遇到老者,可能他早就客死他鄉了,哪還有如今的風光?
忽然想起那留字的木板,羅禹忙走了進去,來到床頭,將被子掀開,下麵鋪著一層麥杆。
看了一目當初離開時放木板的地方,還好,木板還在那裏。
伸手取過,懷著不安的心翻過來,看了一眼,登時忍不住落下淚來。
李秀寧沒跟進來,張揚他們就更不會進來,這裏還不知道什麽情況,需要他們警戒。
見到羅禹激動落淚,李秀寧跨步來到他身邊,伸出雙手緊緊的抱著羅禹,她隻能以這種方式安慰羅禹。
很幸運,木板上的字變了,是老者的字體,雖然不像以前那麽潦草,但羅禹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老者的筆跡。
上麵寫著:分別八月有餘,老朽時常來此等消息,卻無相見之時,乞老天保佑,小哥兒能逢兇化吉,脫離苦海。
字體較小,木板下麵還畫著一幅圖,應該是去他們寨子的路線。
他上麵所寫八月有餘,證明這些字就是上個月才寫上去的,老者還在,蒼天不負有心人,終究還是報恩有門。
羅禹穩定了一下情緒,和李秀寧出了木屋,叫來張揚,將木板交給他道:“你們按地圖找到山寨所在處,速來迴報,記住,別驚動他們。”
張揚領命,叫了程瀟和劉浩,拿著木扳尋路去了。
李秀寧也替羅禹高興,她聽羅禹說起過與這木屋的淵源,既然現在找到了救他的人,好好報答就是。
她抬眼看了一眼山坡下,頡利那張可惡的臉又出現在那裏,他很不服氣,卻無可奈何的眼光,讓李秀寧開心起來,故地重遊之際,想想往事,不管好壞,總能有所收獲的。
正在這時,山坡下一支羽箭破空而來,眼看著就要射中李秀寧,羅禹在她身後,另三名隊員離得也遠,想救援己來不及了。
李秀寧是不是不能來這裏?上次羅禹湊巧救了她一命,這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