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您聽說了嗎?鎮上有點規模的鋪子,都接到了那位道人的契約,出手可闊綽了,家家一枚金豆子,聽說足足撒出去數十枚。”


    跟在老爹後麵打下手的季央,一臉興奮:“乖乖,這可是金豆子啊,這不得值幾百兩白銀?”


    “咚!”


    “哎呦!爹——”


    一個腦瓜崩敲得季央抱頭直跳腳。


    博彥石記的老山匠——季津,眼睛一瞪,訓斥道:“乖什麽乖?沒大沒小!”


    說起季津山匠,那可是壽山鎮的傳奇。


    其之傳奇,既在於盛名在外的雕刻技藝;


    也在於他是親眼目睹壽山雷君之人!【第51章】


    若不是他親口篤定,壽山鎮民又怎會相信?


    事實上,決定祭祀壽山雷君,也是他提議並帶頭捐錢捐物,這才有了後來浩浩湯湯的祭祀之舉。


    “爹!我也不是關心咱們嘛!”


    季央揉著腦門,不改興奮之色:“您看啊,這道人這麽有錢,又找了全鎮匠師,很明顯是擇優而取,說不定這就是一場考核,為了準備修建道觀呢!”


    “忘了爹怎麽教你的?”


    季津一邊訓斥,一邊拇指中指張開作拃,比劃著一塊巨石,丈量尺寸。


    “……不準妄言客人。”


    季央表情一僵,頓時有些氣餒。


    “壓住!”


    季津拉起一根墨線,命令季央壓住。


    “哦!”


    季央有些悶悶不樂的按住墨線,瞧著老爹忙前忙後,一會兒彈墨線,一會兒做標記,許久才停下動作,似有不滿,正盯著石頭暗暗琢磨。


    “爹,你打算把這山神廟雕成什麽模樣?”


    “神廟還能是什麽模樣?牌樓,大殿,台階,杵個塔,立個碑,點幾座石缸,基本也就大差不差。”


    季津一邊思考著,一邊隨口應付兒子問詢。


    “這也太俗套了吧?”


    “咱們就是一個匠師,還能學那……”


    話未說完,季津戛然而止,驀然看向兒子。


    “……怎麽了爹?”


    季央摸了摸臉龐,因為手指剛按過墨線,頓時將臉上摸出一道道黑印,顯得頗為滑稽。


    “季央,你覺得這山神廟該雕刻成什麽模樣?”


    “我說了有什麽用?我又不是師傅,最後還不是挨伱教訓。”


    季央嘀嘀咕咕著,不願多說。


    “爹刻了一輩子的石頭,還從來沒按照自己的想法雕刻過。今兒可不一樣,保底也有一粒金豆子,說不得可以孟浪一迴兒。”


    季津呢喃道。


    季央聞言眼睛一亮:“對呀爹!”


    “那你覺得這山神廟,該是什麽模樣?”


    “爹,要我說,既然是山神廟,那就得有山,您想想要是,在這周圍聚了一圈的山,多氣派?”


    “那不成了掀蓋的蚌殼?”


    “你看,爹你又教訓我……要不咱們刻個大大的山神,頭頂天,腳踩地,身周祥雲朵朵……”


    “那是神像不是廟!”


    “爹——”


    ……


    ……


    這一天,壽山因為青衣道人的一把金豆子,徹底熱鬧起來。


    作為壽山鎮人,彼此互為競爭,也相互通氣。


    彼此一打聽,便知青衣道人將交貨時間和地點,皆設在同一天同一個地點。


    這下好了,一些本想隨意糊弄交差的工匠,也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


    畢竟落選事小;


    砸了招牌事大。


    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小鎮叮叮當當之聲不絕於耳。


    七日之期,彈指即逝。


    三月十日,天光正翳,壽山鎮已然早早醒來,陷入忙碌之中。


    除了裝卸貨物;


    更多的是將“山神廟”搬上板車,運往鎮口。


    太陽升起時,鎮口已然熱鬧一片。


    “劉掌櫃,早啊!”


    “早早早!”


    “呦,這就是貴鋪作品吧,讓我瞧瞧……哎呀,瞧瞧這窗欞,雙麵鏤空,惟妙惟肖,可謂成風近堊!讓我猜猜,這是出自趙師傅的手筆吧?”


    “哎呦,您好眼力,除了趙卓,咱這壽山鎮誰有這鏤雕技法?”


    “您說的沒錯!”


    “呀,韓師傅早!”


    “讓我瞧瞧,嘖嘖,韓家不愧是細雕大家,瞧瞧這獅子,這刀畫功夫端是一絕!瞧著小巧可愛,跟貓似的,簡直都要活過來捉老鼠了。”


    “呦,這就是貴鋪作品吧?這牌樓瞧著怎麽歪了?這雖是內景微雕,不求你鬥榫合縫,但也不能如此歪斜吧?”


    “韓師傅,您得看看眼了。不是牌樓歪了,這是山道,斜的!”


    好家夥!


    今兒壽山鎮算是徹底熱鬧起來。


    各門各派,高手齊聚,一個個皮笑肉不笑,彼此遛彎打探。


    關係好的,相互吹捧;


    關係差的,明褒實貶。


    可把茶攤老伯看樂了。


    他擺了幾十年的茶水攤子,還從來沒見過鎮口如此熱鬧,更沒瞧見山匠們如此模樣。


    那瞧著精湛廟宇便急眼,看見拙劣之作便得意的模樣,屬實有趣!


    “博彥石記來了!”


    “走,去瞧瞧。”


    人群中突然傳來的一聲驚唿,吸引在場無數匠師的注意力。


    作為壽山鎮最具實力的博彥石記,大家自然緊張得很。


    沒多久,便見幾名匠師學徒,小心翼翼推著一輛板車而來,班車上,赫然擺放著博彥石記的作品。


    眾人打眼瞧去,場中登時鴉雀無聲,俄而悉悉索索的議論聲傳來。


    “這是……山神廟?瞧著就是一座神像啊!”


    “可不是!”


    “呀,神像之下有廟宇。”


    “我瞧瞧!哎呦,我活了五十三年,還真沒見過山神廟長這樣。”


    眾人議論紛紛間,立馬有相熟之人,上來打招唿。


    “劉掌櫃早啊,博彥石記的雕工,還真是一如既往的鬼斧神工啊!”


    “是啊是啊,瞧著那叫一個點屏成蠅,活靈活現。”


    “過獎過獎!”


    博彥石記老掌櫃拱手迴應,心中感覺有些操蛋。


    說實話,他寧願迎來明嘲暗諷。


    作為同行,他深知若是真心誇獎,哪會用如此虛無渺渺的詞匯兒?


    最起碼得點出得意之處,那才叫鑒賞與肯定。


    眼下這叫什麽?


    安慰呀!


    為啥?


    博彥石記的作品,屬實有些另類。


    一座似道非道神像占據大半石基,上本身是人,下半身連接山脈;


    神像之下才是規規矩矩的殿堂樓閣,雖然布局排列,乃至雕工稱得上一句巧奪天工,但整個微雕立意已然跟山神廟不搭邊。


    畢竟哪有山神廟長這樣的?


    老掌櫃也是無奈。


    季津是鋪裏扛把老師傅,他一直十分信任,因此將活計交給他之後,便不曾過問,怎料,成品竟是這般模樣?


    如今交差在即,已然無法更改。


    唉!


    也罷也罷!


    還好雕工尤在,金豆子賺不到,倒也不至於毀了名聲。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饗食人間香火,我這竟是陰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咬一口陽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咬一口陽光並收藏饗食人間香火,我這竟是陰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