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天承運


    皇帝敕,曰:鵬憑六月息而去,方直上青雲,騏驥見伯樂之禮,方名揚天下,故有所待者至宏圖,處是處者展好能,定國公張名振熟通軍略,戰功累累,特晉總都督府右都督職。欽此。


    敕誥。


    武安元年七月初四。」


    「臣,河南總督張名振,叩謝天恩!」


    洛陽府(蘇言登基後,因為覺得河南府不好聽,所以就改迴了洛陽府,同樣的還有雲南的雲南府,改為昆明府)河南總督臨時駐地外,張名振和一眾部將跪倒在地,傾聽著負責傳旨的行人的宣讀。


    在念完給張名振的聖旨後,行人又拿過第二封聖旨,開始宣讀給張名振軍中的部將進行封賞,待兩封聖旨皆宣讀過後,張名振帶頭山唿萬歲,起身接過他手中的聖旨和侍從帶來的新官服、官印,命人妥善保管。


    行人,是專管傳旨的行人司中的官職,蘇言登基後重設了這個南明後就很少被啟用的衙門。


    隨後,那行人主動湊了上來,笑著對張名振和劉世勳說道:「張督憲,劉同知,恭喜恭喜,您以後就是我大夏的總都督府左都督了。」


    張名振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他身邊已經晉升為都督同知的劉世勳很有眼色的摸出幾塊碎銀,不動聲色地放在那行人手中,後者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他繼續說道:「陛下念河南一省災禍連連,百姓水深火熱,不日就會派一名巡撫前來協助督憲治理地方,待巡撫到來後,張督憲可放心攻打潼關,收複西安。」


    「本督明白。」張名振點了點頭,簡單答應了下來。


    那行人看出了張名振的冷淡,他有些尷尬的幹咳了幾聲,隨後便找了個借口準備告辭,劉世勳倒是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隨後親自送行人離去。


    等送走行人後,劉世勳走了迴來,他不解地看著張名振,問道:「督憲,你這是怎麽了?」


    「我隻是有點鬱悶。」張名振歎了口氣,如實說道:「我大明近三百年基業終結於此,胤之難道就沒有一點感慨嗎?」


    「即便是有,那又如何?」劉世勳反問道。


    他頓了頓,知道這個問題不能在這種大庭廣眾之下討論,便拉著張名振走到了角落,苦口婆心地說道:「侯服,你我也相識快十年了,我知道你對於大明的忠誠,隻是大明的確氣數已盡,即便你再怎麽思念,它也迴不來了。


    而且,你看看大明的宗室的所作所為,國破家亡,朝廷王師眼看著就能收複故土,他們居然還想著爭權奪利,刺殺還是楚王的陛下,這難道沒有讓你感到心寒嗎?


    我心寒了,實話實說,如果我是陛下,我肯定也會心灰意冷,放棄維護大明。」


    張名振點了點頭,其實他的這種思想才是大部分前明官員的主流,他們雖然知道明宗室的做法令人發指,但大明近三百年的正統地位哪裏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要知道,即便是漢人被視為低人一等的我大清,在共和以後也有一堆漢人組成的遺老遺少,無時無刻不思念著我大清,這便是根植心中的正統地位的影響。


    見張名振點頭,劉世勳繼續道:「侯服,人終究還是要向前看的,而且陛下待你家不薄,名揚年紀輕輕便被提為一省大員,你這總都督府左都督又是朝中武官第一人,你怎能因為那腐朽衰亡的明朝就背棄待你有恩的陛下呢?」


    他的這番話說到了張名振的心坎裏了,即便是逐漸道德敗壞的明末,大部分世人還是講究信義的,蘇言如此恩待他,他要是再背棄蘇言,不禁他的家人不會待見他,世人也會唾棄他的行為。


    思來想去,張名振還是長歎一聲,對著劉世勳說道:「胤之,你說


    的不錯,這的確是我做錯了。」


    說著,他稍稍讓出一步,向劉世勳行禮作揖,道:「多謝胤之提點,否則我張名振就要成為背信棄義的小人了。」


    劉世勳連忙閃身,躲開了對方的行禮,他扶著張名振的雙臂,道:「侯服萬不可行此大禮,隻要你能想通就是再好不過的了。」


    ……


    張名振被勸服後,便開始專心籌劃繼續進攻潼關的事宜,意圖趁吳軍主力大多在黃河以北的時候拿下吳三桂的老巢。


    潼關遭到攻打的消息早已傳到吳三桂的軍中,他雖然相信潼關關隘的堅固,但還是命侄子吳應期率軍南下返迴西安,他自己繼續向京師而去。


    此時山西北部盡數落入吳三桂之手,直通順天府的宣府等重鎮也在吳三桂大軍逼近之時選擇主動投降。


    隨即,在沒有遇到絲毫抵抗的情況下,吳三桂就沿著崇禎十七年時李自成攻bj的道路,連下居庸關、昌平,並於七月十八日過昌平,抵沙河。


    清廷在京師的守備八旗早已跟隨順治皇帝一同逃出了關外,豐台大營的兵馬除了跟隨出關的之外,剩餘大半也都被洪承疇調走,留守的少量兵馬眼見吳三桂大軍殺來,紛紛作鳥獸散。


    因此,偌大的京師僅有不到萬人的巡捕五營把守,吳三桂兵鋒正盛,巡捕五營毫無戰意,直接就脫下了軍裝和盔甲,逃入家中。


    等吳三桂大軍殺到西直門外時,就驚訝的發現京師城門大開,吳三桂一開始還以為其中有詐,小心翼翼的派人試探,等確定裏麵確實沒有守軍後,他才得意洋洋地率軍入城。


    一直到當天入夜,吳軍才終於控製住整座京師,吳三桂策馬進入紫禁城,他看著那巍峨宮殿,心中豪情萬丈,暫時忘卻了南方還有一個蘇言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


    當晚,吳三桂便不顧僭越之嫌,住在了皇城內,等到第二天白天,他才有空查看吳軍在北直隸的處境。


    眼下吳軍雖然占領了京師及西北邊各個重鎮和關隘,但至關重要的山海關還處於清廷控製之下,清軍隨時都可以入關威脅京師安全。


    在南邊,山東夏軍越過數條黃河支流攻入河間府,華北平原平坦的地形完全擋不住夏軍的兵鋒,夏軍橫掃河間府、真定府與保定府三府,各城綠營皆望風而降,夏軍兵鋒直指天津衛與京師。


    先前被吳三桂派出去的驍將王屏藩雖然在出山西後拿下了彰德府與順德府,但很快就被渡過黃河的王翊追上,為了防止被夏軍夾擊,王屏藩隻能調頭對付王翊,導致兩支吳軍無法匯合。


    大戰一觸即發,戰火的陰雲籠罩在在昔日人口稠密、繁華的華北平原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麵戰爭之伐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淚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淚曲.並收藏全麵戰爭之伐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