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破饒州的消息很快就被傳遍了整個江西,各地清軍皆如臨大敵,又或是心中暗喜,暗搓搓地準備迎接王師,廣信、建昌兩地明軍更是士氣大振,將此捷報傳告全軍,激勵士氣。


    同樣倍感振奮的還有一夥義軍,一夥盤踞在廣信府貴溪縣境內的抗清義軍。


    這支抗清義軍的領導者是曾經被永曆皇帝封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使、總督江西的揭重熙與定南侯曹大鎬,又有平江伯張自勝、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傅鼎銓。


    他們在金李反正失敗後便率敗眾轉入貴溪縣境內的江滸山鎮,在群山之中據險設壘,安營紮寨,備帶耕牛、種籽進行屯田,作持久之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定南侯曹大鎬雖然在曆史上沒有多少名氣,但他的官銜卻非常之長,他是「欽命恢剿浙直江閩總督節製三十六營文武、稽核將吏功過、聯絡各路官義兵馬、賜蟒玉尚方劍兼理糧餉便宜行事兼兵部尚書、掛平海大將軍印總兵官中軍都督府、少保兼太子太保、定南侯曹大鎬」。


    就說,長不長?


    連蘇言的官職都沒他長,蘇言現在隻是「欽命總督浙直贛閩四省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兼巡撫事、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南安郡王」,雖然字數沒他多,但論實權,自然還是蘇言更勝一籌。


    而且,這小小的一個山區內居然同時存在著兩位總督、封疆大吏,也不知道是該說這地方藏龍臥虎呢,還是說南明朝廷的官職封賞混亂呢。


    提到這夥義軍並不是要拿他們中的某些人來和蘇言比官銜字數,這夥義軍在聽聞饒州光複後,皆欣喜若狂,曹大鎬當即就要整備軍隊,出山攻清。


    不過,兵部尚書揭重熙及時勸阻住了他,並對他和其他兩位官員說道:「如今朝廷兵馬還在饒州,清軍在廣信府及建昌府內重兵雲集,我軍實力不濟,貿然出擊隻會白白損兵折將,為何不等朝廷兵馬入廣信府後,再出山響應?」


    揭重熙的話得到了其他三人的讚同,不過曹大鎬還是決定命人前去饒州府與明軍聯絡,尋得朝廷兵馬的援助,揭重熙主動請纓,他早在永曆二年的時候就前去尋永曆帝求援,有足夠的躲避清軍盤查的經驗。


    因此,收到消息的第二天一早,揭重熙就帶著兩名侍衛下山,踏上了前往饒州府的艱難路程。


    ……


    八月初五,明軍攻克饒州府後並沒有繼續南下,張名揚親自寫下一片檄文,傳至饒州各縣,要求各縣棄暗投明,重歸朝廷統治。


    或許是因為明軍在東南沿海的連戰連勝及光複南京,又或許是因為明軍進入江西後的捷報頻傳,各縣紛紛揭竿而起,驅逐清朝官吏,高舉明朝旗幟。


    短短幾天時間,饒州除安仁縣外界全境光複,那安仁縣被夾在撫州東鄉縣和廣信貴溪縣之間,兩縣兵馬隨時可以威脅到安仁縣,因此該縣並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張名揚也召集了第一標與第二標的兩位參將,與二人共同商議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現在擺在青龍右旅麵前的有兩條道路,第一是繞過鄱陽湖直取省會南昌府,但南昌定然有重兵把守,難度較高;第二是南下廣信,與平陽伯蘇定遠聯合攻取廣信府。


    在張名揚給出這兩條路後,一標參將趙德權與二標參將吳恩飛皆給出了自己的想法。


    趙德權說:「標下認為,直取南昌恐不現實,饒州已克,清兵定然會嚴加防範,若是無法迅速攻取南昌,待清軍楊捷部迴援,我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標下認同趙德權的想法。」吳恩飛附和道:「我軍上下皆裝備火器,行事還需穩妥一些,穩紮穩打方為上策。」


    張名揚點了點頭,他雖然對直取南昌有些意動,但也


    知道這個行動充滿了冒險,如果是蘇言的話他大概率會直取南昌,因為他對麾下的係統軍隊的實力非常放心,可張名揚卻不一樣,因此他還是選擇了穩紮穩打。


    於是,張名揚便做出了決定。


    為了防止南昌的江西巡撫夏一鶚繞過鄱陽湖威脅饒州,張名揚從二標調出兩個營留守餘幹縣,自己率領大軍南下,八月初七,大軍正式開拔,浩浩蕩蕩往廣信府而去。


    因為明軍沒有刻意隱瞞行跡,因此廣信清軍很快就收到了這一情報,廣信副將李士元大為驚恐,顧不上占據玉山縣的明軍,急忙率軍撤迴廣信府城,並堅壁清野,派出使者向楊捷求援。


    「駕——駕——」


    貴溪縣境內,一條官道上,頭戴清軍氈帽的騎兵策馬疾馳,手中的鞭子不時抽打著馬匹的屁股,打出啪——啪——的劇烈聲響。


    而在這時,離他前方十幾米遠的樹叢中,兩道人影晃動,其中一人打量著那疾馳的快馬,和身邊的同伴點了點頭,隨即舉起手中已經上了弦的弓弩,遙遙對準快馬上的騎士。


    下一秒,待那騎士進入十米內,隻聽啪的一聲輕響,弩矢瞬間射出,精準地射中騎士的胸口,那騎士猝不及防,隻來得及發出一道慘叫,整個人就從馬背上栽落了下來。


    眼見騎士被射殺,躲在樹叢裏的兩個一躍而起,來到官道上,其中一人眼疾手快拉住馬匹的韁繩,不讓它跑走,另一人則上前拔出匕首,在那一息尚存的騎士的喉嚨上用力劃開一道口子,徹底了結他的性命。


    隨後,他也不顧騎士眼中不敢置信的神情和逐漸暗淡的生命之光,伸手在溫熱的屍體上摸索起來,很快他就摸到了一封裝在竹筒裏的信封和幾錠碎銀。


    「阿光,這應該是***的信使,我們快迴山寨稟報給督師大人。」那人對著還在安撫馬匹的同伴喊道。


    「走。」


    後者應了一聲,翻身上馬,駕馭馬匹來到同伴身旁,對著他伸出手,後者抓住他的手一躍而上,一起坐在馬背上,隨後一同駕馭快馬往山裏奔去。


    一個多時辰後,兩人才終於繞迴了山寨,將那信封連帶著裝著的竹筒一同交給了曹大鎬,曹大鎬拿出信件攤開一看,臉上頓時露出喜色,並召集了山寨內的其他主事人。


    沒錯,這封信便是從廣信府城發往建昌城外清軍大營的求援信,不過在半路被曹大鎬手下的人伏殺後,這封求援信注定送不到楊捷手中了。


    ------題外話------


    感謝截教真仙的打賞,還是恢複兩千一章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麵戰爭之伐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淚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淚曲.並收藏全麵戰爭之伐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