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戰,清軍在南京城的守軍全軍覆沒,端重親王愛新覺羅·博洛、其子愛新覺羅·塔爾納、參將張國俊等一幹綠營將領都戰死沙場,參將梁化鳳負傷被擒,成為明軍俘虜。
戰後經過一番統計,明軍雖然成功拿下了南京城,卻也是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攻城前攏共有四萬七千餘人參與戰事,等兩次攻城結束後,軍中就剩下了近四萬人馬,其中還有數千名需要休養生息的傷員。
作為攻城的主力,蘇言麾下的兵馬無疑是傷亡最多的,進攻儀鳳門的鄭氏水師在陳釗俊率領的水師的艦炮掩護下,兩次戰鬥下來僅陣亡了不到千人,張名振麾下的魯王軍也陣亡了兩千多人,不過他們也從清軍屍體上扒下來了許多甲胄,能夠為披甲率不高的兵馬換上。
此外,明軍在占領南京城的武庫後,還繳獲了上萬具甲胄和大量的武器彈藥,蘇言第一時間封鎖了武庫,並對黃安與張名振承諾會根據他們在攻城中的貢獻分發給他們一批武器裝備,後者不擔心蘇言會貪墨他們應得的東西,便欣然接受。
收複南京後的接下來一段時間裏,得利於當地官吏的配合與明軍士兵的維穩,南京城迅速從戰後的動蕩中走出來,原本因為戰亂而提高的糧價也在蘇言的強製要求下降低到了戰前的水平,南京百姓的生活也迴歸了平靜。
對他們而言,除了頭上的辮子沒有了,隻剩下光溜溜的頭皮,又穿迴了漢人服飾外,日常生活裏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哦不對,南京城內的一些兜售帽子頭巾的商販倒是大賺了一筆,在辮子被割斷後,為了個人美觀,百姓紛紛戴上了帽子纏著頭巾,將自己的光頭遮住。
十八日當天下午,在幾名違背軍紀的**在菜市口公開處決的同時,蘇言率領著衛隊來到了朝陽門外的明孝陵,祭拜曾經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明太祖朱元璋。
因為戰亂緣故,清廷在明孝陵設立的護衛早已人去樓空,偌大的明孝陵內空無一人,顯得很是空曠,蘇言鄭重地在太祖皇帝的牌位前祭拜了一番。
隨後,他看著牌位後麵掛著的朱元璋畫像,低聲道:「太祖皇帝,晚輩繼承您驅逐韃虜之遺願,自福建一隅起兵,收複南京,未來還當繼續征伐天下,將韃虜徹底逐出中原。
屆時,晚輩當親自提韃酋首級,再來孝陵祭奠。」
說完,蘇言向牌位拜了一拜,轉身離開了明孝陵,離開之前,蘇言還囑咐跟在他身旁的陳瑛,讓陳瑛從神機營內調集一隊擲彈兵到明孝陵內駐紮,專門負責孝陵的守衛工作。
離開明孝陵,從朝陽門迴到南京城內時,滿城的清理工作已經開始,幸存的旗人們在明軍將士的看押下與懲戒營一同將一具具屍體抬到車上,等待運到城外去集中燒毀。
蘇言準備將這滿城的城牆拆除,城中的房屋全部推倒重建,恢複明初時的布置——在清軍占領南京之前,滿城的位置上還是南京的五府五部,即五軍都督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和工部,刑部與大理寺、都察院都設立在太平門外,因此並沒有被清廷拆除,隻是被廢棄了而已。
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的衙門大概是在攻城戰中被清軍射出的炮彈誤傷了,衙門建築有著多處損壞,隻需稍作修繕便能重新投入使用。
隻是,在蘇言稱帝或是將永曆皇帝迎迴南京之前,這五府六部都暫時隻能吃灰了。
為了不落人口實,蘇言並沒有入住皇城,而是住在了總督部院辦公,在他迴到總督部院後不久,外麵的衛兵就前來通報稱,定西侯張名振與水師提督黃安前來拜見。
蘇言想都沒想,便命人將張名振和黃安一同帶到了自己所在的書房,後兩者一進入書房就一同行禮問候,蘇言注意到,他們雖然是身著常服,可還是能夠看出臉上的倦色,明顯
就是戰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休息。
「兩位將軍請坐吧,本督看二位麵露疲倦,卻是到現在都沒有休息?」蘇言抬手示意兩人坐下,同時問道。
「迴稟督師。」黃安抱拳,笑著說道:「收複南都之壯舉激勵人心,以至於末將徹夜難眠,末將中午已經修書一封命人送往廣東,將此捷報告知國姓爺。」
「不錯,收複南京的捷報的確要好好宣揚一番,本督已經決定命人沿著長江、大運河及海路將此消息傳遍大江南北,激勵我大明治下的軍民士氣,並鼓舞全天下還心懷我朝的人士。」蘇言說道。
張名振和黃安皆露出讚許之色,張名振隨後說道:「督師,末將與黃提督剛剛商議了一番,南京雖定,但江北各州府還在***占領下,若想守住南京,應當在清軍南下之前,渡江北伐,將戰線推進到淮河一線,才能保南京無憂。」
張名振信心滿滿,明軍在蘇言的率領下勢如破竹,連南京都被攻克了,在他看來,推進到淮河一線並沒有太大的困難。
隻是……
「定西侯之言,本督其實已經想過,隻是二位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軍即將麵臨缺糧的風險。」蘇言苦笑著說道,在張名振與黃安驚疑的目光中,他繼續道:「我軍收複太倉之時,倉中儲備的糧食就隻剩下數百石,經過這連日的戰鬥,糧草大量消耗,如果不是收複了南京城,不到七天,我軍就會徹底斷糧。」
蘇言並非危言聳聽,他的基本盤福建本就不是產糧大省,浙江、江南剛剛占領沒多久,浙江雖然在布政使安道遠的努力下逐漸恢複了生產,但主要也是在錢塘江以南的地區,產糧比重最大的湖州、嘉興等地則是正在推行攤丁入畝政策。
從福建一路打過來,蘇言幾乎可以說是在以戰養戰,從清軍手中奪取糧草或是攻占城池來解決糧草問題,這並不利於長久。
蘇言現在麵臨的問題是,他手中握有從太倉錢倉內繳獲來的近百萬錢兩儲備卻缺少糧食,眼下隻能從糧商手中大量購入緩解缺糧的境地。
恢複農業生產,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這也是蘇言決定停止擴張,先固守消化已占領的地盤,種田積蓄實力的原因之一。
聽到蘇言這樣說,張名振和黃安麵麵相窺,他們覺得蘇言多半不會聽從他們的建議揮師北伐了,不過蘇言思考了一會,便說道:
「定西侯,你部渡江奪取浦口與六合,作為江北的據點,進可攻退可守;黃提督,你率領本部駛入大運河,斷絕清廷漕運,掠奪運糧船,務必不要放過一艘運糧船安全到達北方。」
蘇言這個做法不可謂不惡毒,清廷在北方的生產力很差,糧食必須要通過漕運從南方運送,這就好像清帝國的血管一樣,蘇言派黃安斷絕漕運,就等於掐斷了清廷的血管,時間一久,還不用蘇言出兵,清廷的北方就亂套了。
------題外話------
新局勢圖放在書評區裏更新了,可以去看看
戰後經過一番統計,明軍雖然成功拿下了南京城,卻也是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攻城前攏共有四萬七千餘人參與戰事,等兩次攻城結束後,軍中就剩下了近四萬人馬,其中還有數千名需要休養生息的傷員。
作為攻城的主力,蘇言麾下的兵馬無疑是傷亡最多的,進攻儀鳳門的鄭氏水師在陳釗俊率領的水師的艦炮掩護下,兩次戰鬥下來僅陣亡了不到千人,張名振麾下的魯王軍也陣亡了兩千多人,不過他們也從清軍屍體上扒下來了許多甲胄,能夠為披甲率不高的兵馬換上。
此外,明軍在占領南京城的武庫後,還繳獲了上萬具甲胄和大量的武器彈藥,蘇言第一時間封鎖了武庫,並對黃安與張名振承諾會根據他們在攻城中的貢獻分發給他們一批武器裝備,後者不擔心蘇言會貪墨他們應得的東西,便欣然接受。
收複南京後的接下來一段時間裏,得利於當地官吏的配合與明軍士兵的維穩,南京城迅速從戰後的動蕩中走出來,原本因為戰亂而提高的糧價也在蘇言的強製要求下降低到了戰前的水平,南京百姓的生活也迴歸了平靜。
對他們而言,除了頭上的辮子沒有了,隻剩下光溜溜的頭皮,又穿迴了漢人服飾外,日常生活裏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哦不對,南京城內的一些兜售帽子頭巾的商販倒是大賺了一筆,在辮子被割斷後,為了個人美觀,百姓紛紛戴上了帽子纏著頭巾,將自己的光頭遮住。
十八日當天下午,在幾名違背軍紀的**在菜市口公開處決的同時,蘇言率領著衛隊來到了朝陽門外的明孝陵,祭拜曾經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明太祖朱元璋。
因為戰亂緣故,清廷在明孝陵設立的護衛早已人去樓空,偌大的明孝陵內空無一人,顯得很是空曠,蘇言鄭重地在太祖皇帝的牌位前祭拜了一番。
隨後,他看著牌位後麵掛著的朱元璋畫像,低聲道:「太祖皇帝,晚輩繼承您驅逐韃虜之遺願,自福建一隅起兵,收複南京,未來還當繼續征伐天下,將韃虜徹底逐出中原。
屆時,晚輩當親自提韃酋首級,再來孝陵祭奠。」
說完,蘇言向牌位拜了一拜,轉身離開了明孝陵,離開之前,蘇言還囑咐跟在他身旁的陳瑛,讓陳瑛從神機營內調集一隊擲彈兵到明孝陵內駐紮,專門負責孝陵的守衛工作。
離開明孝陵,從朝陽門迴到南京城內時,滿城的清理工作已經開始,幸存的旗人們在明軍將士的看押下與懲戒營一同將一具具屍體抬到車上,等待運到城外去集中燒毀。
蘇言準備將這滿城的城牆拆除,城中的房屋全部推倒重建,恢複明初時的布置——在清軍占領南京之前,滿城的位置上還是南京的五府五部,即五軍都督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和工部,刑部與大理寺、都察院都設立在太平門外,因此並沒有被清廷拆除,隻是被廢棄了而已。
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的衙門大概是在攻城戰中被清軍射出的炮彈誤傷了,衙門建築有著多處損壞,隻需稍作修繕便能重新投入使用。
隻是,在蘇言稱帝或是將永曆皇帝迎迴南京之前,這五府六部都暫時隻能吃灰了。
為了不落人口實,蘇言並沒有入住皇城,而是住在了總督部院辦公,在他迴到總督部院後不久,外麵的衛兵就前來通報稱,定西侯張名振與水師提督黃安前來拜見。
蘇言想都沒想,便命人將張名振和黃安一同帶到了自己所在的書房,後兩者一進入書房就一同行禮問候,蘇言注意到,他們雖然是身著常服,可還是能夠看出臉上的倦色,明顯
就是戰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休息。
「兩位將軍請坐吧,本督看二位麵露疲倦,卻是到現在都沒有休息?」蘇言抬手示意兩人坐下,同時問道。
「迴稟督師。」黃安抱拳,笑著說道:「收複南都之壯舉激勵人心,以至於末將徹夜難眠,末將中午已經修書一封命人送往廣東,將此捷報告知國姓爺。」
「不錯,收複南京的捷報的確要好好宣揚一番,本督已經決定命人沿著長江、大運河及海路將此消息傳遍大江南北,激勵我大明治下的軍民士氣,並鼓舞全天下還心懷我朝的人士。」蘇言說道。
張名振和黃安皆露出讚許之色,張名振隨後說道:「督師,末將與黃提督剛剛商議了一番,南京雖定,但江北各州府還在***占領下,若想守住南京,應當在清軍南下之前,渡江北伐,將戰線推進到淮河一線,才能保南京無憂。」
張名振信心滿滿,明軍在蘇言的率領下勢如破竹,連南京都被攻克了,在他看來,推進到淮河一線並沒有太大的困難。
隻是……
「定西侯之言,本督其實已經想過,隻是二位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軍即將麵臨缺糧的風險。」蘇言苦笑著說道,在張名振與黃安驚疑的目光中,他繼續道:「我軍收複太倉之時,倉中儲備的糧食就隻剩下數百石,經過這連日的戰鬥,糧草大量消耗,如果不是收複了南京城,不到七天,我軍就會徹底斷糧。」
蘇言並非危言聳聽,他的基本盤福建本就不是產糧大省,浙江、江南剛剛占領沒多久,浙江雖然在布政使安道遠的努力下逐漸恢複了生產,但主要也是在錢塘江以南的地區,產糧比重最大的湖州、嘉興等地則是正在推行攤丁入畝政策。
從福建一路打過來,蘇言幾乎可以說是在以戰養戰,從清軍手中奪取糧草或是攻占城池來解決糧草問題,這並不利於長久。
蘇言現在麵臨的問題是,他手中握有從太倉錢倉內繳獲來的近百萬錢兩儲備卻缺少糧食,眼下隻能從糧商手中大量購入緩解缺糧的境地。
恢複農業生產,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這也是蘇言決定停止擴張,先固守消化已占領的地盤,種田積蓄實力的原因之一。
聽到蘇言這樣說,張名振和黃安麵麵相窺,他們覺得蘇言多半不會聽從他們的建議揮師北伐了,不過蘇言思考了一會,便說道:
「定西侯,你部渡江奪取浦口與六合,作為江北的據點,進可攻退可守;黃提督,你率領本部駛入大運河,斷絕清廷漕運,掠奪運糧船,務必不要放過一艘運糧船安全到達北方。」
蘇言這個做法不可謂不惡毒,清廷在北方的生產力很差,糧食必須要通過漕運從南方運送,這就好像清帝國的血管一樣,蘇言派黃安斷絕漕運,就等於掐斷了清廷的血管,時間一久,還不用蘇言出兵,清廷的北方就亂套了。
------題外話------
新局勢圖放在書評區裏更新了,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