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進在從皇宮迴來以後,直接就一病不起倒在了床上,不僅無法接待客人,甚至連生活都難以自理。
他的長子阮駿聽說了這個噩耗以後,連忙趕迴家,他看著一夜之間消瘦下來的父親,頓時悲從中來,跪在父親的床榻旁,失聲說道:「父親,您為何會變成這般模樣?」
「這都是我自找的。」阮進不斷咳嗽著,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輕輕撫摸著阮駿的臉頰,他懊悔地說道:「悔不當初,要是當初我拒絕了你二叔的錢款,還勸他收手,我們阮家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番田地了。」
說著,他看著自己的兒子,道:「我隻擔心會連累到你身上,要是你也被牽扯進來,我阮家就徹底完了。」
阮駿隻是低聲抽泣,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阮進接著問道:「外麵是不是在傳關於我的事情?我在大街上招搖過市,隻怕是所有人都拿我當笑柄啊!」
阮駿憐惜地看著自己父親的模樣,他有些不忍說出真相,但麵對父親的雙眼,他還是說道:「外麵的確都在傳您昨天的舉止,不過他們大多在感歎您身上的傷痕累累,猜測您此舉的意圖。」
「哈,我身上的傷痕累累。」阮進輕笑一聲,他隔著被子撫摸著自己的身軀,道:「我阮進這滿身的傷痕都是從戰場上征戰殺出來的,這遼國公的爵位也是我一刀一槍打出來的,隻可惜我這遼國公的爵位是沒辦法傳下去了。」
「父親,到底發生了什麽?」阮駿並不清楚其中的緣由,到現在他都還是一頭霧水,他隻知道阮進禦前失儀被貶了官,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阮進雖然不想將自己的兒子牽扯進來,但麵對他的不斷追問,阮進還是將自己犯下的錯事說了出來。
阮駿聽罷,也是沉默無語,半晌他才長歎口氣,道:「父親,您糊塗啊!我大夏的國公攏共也才十四位,我家權勢錢財都不缺,您為何要去做這容易留人把柄的事情?」
阮進羞愧不語,阮駿見狀也不好繼續說他,隻能一邊照顧好臥床不起的父親,一邊思考該怎麽渡過這個難關,好在他的金吾前衛指揮使的職位並沒有被撤掉,這就說明事情還有轉機,天子應該不是真的想要對他們趕盡殺絕。
阮進病倒,朝堂上對此又是議論紛紛,尤其是舟山黨的官員們更是人心浮動,人人自危,眼下他們的主心骨吳鍾巒告老還鄉,遼國公阮進又被天子以禦前失儀的理由罷免了兵部左侍郎之職,禁足家中,唯一的頂梁柱就隻有同樣年老的工部尚書朱永佑了。
然而朱永佑為人清正,若是找他商量阮美相關的案件隻怕是被他罵的狗血噴頭,這些官員頓時就有些傷腦筋了。
蘇言沒有理會那些官員們的想法,在他的授意下,連城璧在朝會上公開拿出了那些狀紙卷宗,請求朝廷嚴查,蘇言故作憤怒,咆哮道:「這便是朕的肱骨大臣,大夏才立國二十年,貪官汙吏就敢如此猖狂,這要是等朕百年以後,豈不是要再重蹈前明貪腐成風的覆轍了?」
「陛下息怒,臣等不敢。」
百官皆驚,齊刷刷跪倒一片,口中如是高唿。
蘇言冷笑連連,道:「不敢?你們口中不敢,暗地裏隻怕是一個比一個還敢,朕吸取前明俸祿過低導致百官不得不貪的教訓,施行高薪養廉之政,沒想到這還滿足不了你們的胃口,是不是非要朕效仿明太祖皇帝大開殺戒,剝皮充草,殺得人頭滾滾,你們才真的不敢?!」
百官聞言,皆聯想到明初的血腥記載和當時官員的慘狀,後背都不禁被驚出的冷汗所打濕,一個個皆不敢言語,生怕觸怒到皇帝,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蘇言見狀,知道效果達到了,他又是一陣冷哼,直接點了一個人的名,道:「都察院左都禦史範正恩何在。」
「臣在。」範
正恩起身出列,道。
「地方與江寧府勾結,都察院毫無反應,是爾等失職,著都察院上下罰俸一年,即日起各道監察禦史皆需巡視地方官府,與各省按察使司一同糾察地方弊政,懲處不法官吏,還政務之清明,將功補過,不得鬆懈。」
「臣遵旨!」範正恩心中叫屈,莫名其妙就被罰了一年的俸祿,但他也隻能答應下來,不僅不能叫屈,還要表現出感恩戴德的模樣。
朝會結束後,官員們三三兩兩地離開皇宮,議論著這件事,阮進的遭遇讓那些涉案的官員們心中都有些不安,平國公周鶴芝走向水軍都督府衙門,心中卻是想起了自己老家那些經常打著自己旗號招搖過市的族人,他就好幾次給阮進送過禮給他們擦屁股,要是被查出來了,他的仕途就完了。
就在周鶴芝心中思索著的時候,與他交好的兵部武選司郎中曾文曉走到了他身旁,輕輕碰了碰正在思索著的周鶴芝,將他的意識拉迴了現實。
「平國公,您在想些什麽呢?」曾文曉看出了他的心神不寧,問道。
周鶴芝不想和他人訴說此事,他隻搖了搖頭,沒有迴答,曾文曉也歎了口氣,道:「依我看,遼國公隻怕不是禦前失儀這麽簡單,他昨日效仿先秦廉頗負荊請罪,穿過了街頭巷尾,肯定另有隱情,隻是不知道他入宮之後,和天子說了些什麽。」
周鶴芝看了他一眼,覺得曾文曉話裏有話,便問道:「曾郎中可有什麽猜想?」
「隻是無憑無據的武斷罷了。」曾文曉先給自己疊了一層buff,隨後道:「遼國公的弟弟是此案的核心人物,遼國公會在此時如此大張旗鼓的選擇負荊請罪求見陛下,依我看十有八九是主動向陛下請罪,希望能夠換取陛下從輕發落,陛下沒有命錦衣衛或是三法司將其帶走,隻是以禦前失儀這個說輕不輕說重不重的理由讓他禁足,應該是有著別的想法,亦或者是……」
「是什麽?」周鶴芝見他說到一半就沒了下文,連忙追問。
曾文曉停下來,盯著周鶴芝的臉色,道:「亦或者是他主動供出了涉事之人,換取陛下的法外開恩。」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周鶴芝的臉色馬上沉了下來,他板著臉反駁了對方的話:「他即便是抗清局勢低迷的時候都還能堅定地與我們並肩作戰,這個時候又怎麽可能出賣我們呢?此話你切勿再說,否則休怪我翻臉無情。」
曾文曉預料到了他的反應,他便閉上了嘴巴不再多言,兩人各懷心思又向前走出了一段距離後,周鶴芝剛想說些什麽,從前麵卻迎麵走來一隊人,這些人皆身著飛魚服,將他們二人攔了下來。
周鶴芝看著他們的服飾,腦中頓時閃過千萬種可能,為首之人麵無表情地掃了他們一眼,嗤笑一聲,道:「平國公和曾郎中都在啊,正好,省的我們多跑一趟。」
「你什麽意思?」周鶴芝麵色大變,反問道。
但對方並沒有理睬他,隻自顧自清聲道:「奉太子殿下鈞旨,平國公周鶴芝縱容包庇族中子弟欺壓良善,賄賂朝廷大員,著錦衣衛鎖至詔獄,即日交由三法司會審。」
他話音落下,周鶴芝隻覺得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麵色瞬間白了好幾個色度,那人還在繼續宣旨,將曾文曉一並拿下,那些腰挎佩刀的錦衣衛隨即上前,將還在震驚中的周鶴芝雙手後縛,周鶴芝下意識想要反抗,但卻發現那兩人的力氣之大,就算自己是沙場悍將都無法掙脫。
「請吧,二位大人。」
那錦衣衛百戶冷笑一聲,大手一揮,兩人就被錦衣衛押著向詔獄而去,周鶴芝的目光不經意間掃過那些同樣往外走的官員們,發現他們中也有很多人被錦衣衛公然帶走,一時間喊冤聲、怒斥聲不絕於耳。
眾多官員被
錦衣衛帶走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傳到了遼國公府內,臥床不起的阮進聽說了之後,心中更加焦慮,那些被帶走的官員中有很多和他一樣是和阮美有著利益關係的,他們都被帶走了,那離自己恐怕也不遠了。
就在阮進心中焦慮萬分,幾乎要到了寢食難安的地步的時候,府中下人突然匆忙闖入,向他匯報道:「老爺,宮裏來人了,他們帶來了陛下的口諭。」
「陛下的口諭?!」
阮進心中一驚,掙紮著就想要從床上爬起來,那下人連忙上前攙扶著他起來,艱難的走到院內,身著宮服的宦官早已在院內等候,和阮駿在說著什麽,阮進出來後,心中恐懼的他二話不說便直接跪倒在了地上。
那宦官見狀,便也不多廢話,脆聲道:「奉陛下口諭,遼國公阮進有負皇恩重托,與貪汙之人同流合汙,本應嚴懲不貸,然念其勞苦功高,為國出生入死,酌情從輕處置,免去所有官職,僅保留國公爵位,罰俸一年,貪汙錢款如數充公,若有下次,一並重罰。」
他話音落下,就見阮進麵露大喜,口唿萬歲,他的身體因為過於激動而開始不受控製地顫抖了起來,一旁的阮駿連忙上前將他攙扶起來。
在阮進站起來後,宦官牢記著自己的使命,他淡然道:「雜家有話想要和遼國公說,其餘人暫且退下吧。」
阮進雖然不解,但還是示意阮駿和府中下人離去,等院內隻有他們兩人後,那宦官走到阮進身旁,輕聲道:「遼國公,您此次之所以能夠輕拿輕放,可知道是為何?」
「為何?」阮進雖然是一個大老粗,但麵對現在這種形勢,他還是隱約意識到了什麽。
「全賴太子殿下寬仁。」宦官說著,向天微微拱手,告訴阮進,都是太子幾次勸皇帝念在阮進昔日在沙場上的戰功,對他酌情從輕處置,陛下才會將他輕放,隻是罷了他的官,讓他把錢都交上去,讓他能夠待在家中頤養天年。
如果不是太子從中勸說,以皇帝的打算,他阮家都要被送入三法司會審,就算是他阮進口口聲聲說阮駿什麽都不知道,錦衣衛也會將他的底細給翻了個底朝天。
聽了宦官的話,阮進心中對太子的感激之情自然無以言表,他口中連連感慨太子真是寬仁,同時也在慶幸多虧自己年輕時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不然的話,他肯定會和那些同僚一樣被當眾帶走。
宦官隨後便離開了遼國公府,阮駿又迴到了父親身旁,他有心想要打探剛剛那宦官和父親說了些什麽,不過阮進並沒有全部轉述一遍,隻是告訴阮駿太子殿下對他們阮家有恩,等太子登基以後,阮駿一定對太子忠心耿耿,不要辜負了太子對他們家的恩情。
阮駿雖然心中疑惑不解,但他還是連連答應了下來,向父親發誓自己以後一定會死心塌地地追隨太子。
……
另一邊,朝廷的旨意很快隨著四通八達的驛站係統送往各省,各省的監察禦史和按察使司不敢在這件事上怠慢,紛紛行動起來,增大對轄區內各級官員的監察力度。
而對於那些涉案的地方官員和勳貴,朝廷也並沒有姑息,接連幾日都有錦衣衛緹騎從江寧府的各門離去,或是乘上船隻渡過長江,向北而去。
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嘉定伯府。
嘉定伯楊承祖並不知道大禍即將臨頭,他已經將府上強搶的奴仆和妾都遣散了出去,還給他們一大筆的封口費,確保他們不會再跑出來狀告自己。
他以為這樣就能夠萬無一失了,在緊張了幾天後,又重新過上了逍遙的日子。
這一天,他正在北平城內的兵營巡視,準備在完成今天的巡視工作後就迴府休息,然而就在他和一眾軍官們交談的時候,外麵卻突然響起
了一陣雜亂的馬蹄聲和喧嘩聲。
楊承祖聽到了這些動靜,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營中三令五申不許縱馬,怎麽還有人膽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公然觸犯軍規。
心中不滿,楊承祖帶著眾人走向了嘈雜的來源,就看見一隊錦衣衛緹騎公然闖入兵營,為首的錦衣衛百戶看著圍著自己的士兵們,高舉令牌,喊道:
「北鎮撫司辦案,奉天子之令,緝拿嘉定伯楊承祖,若有阻攔者,格殺勿論!」
他的長子阮駿聽說了這個噩耗以後,連忙趕迴家,他看著一夜之間消瘦下來的父親,頓時悲從中來,跪在父親的床榻旁,失聲說道:「父親,您為何會變成這般模樣?」
「這都是我自找的。」阮進不斷咳嗽著,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輕輕撫摸著阮駿的臉頰,他懊悔地說道:「悔不當初,要是當初我拒絕了你二叔的錢款,還勸他收手,我們阮家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番田地了。」
說著,他看著自己的兒子,道:「我隻擔心會連累到你身上,要是你也被牽扯進來,我阮家就徹底完了。」
阮駿隻是低聲抽泣,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阮進接著問道:「外麵是不是在傳關於我的事情?我在大街上招搖過市,隻怕是所有人都拿我當笑柄啊!」
阮駿憐惜地看著自己父親的模樣,他有些不忍說出真相,但麵對父親的雙眼,他還是說道:「外麵的確都在傳您昨天的舉止,不過他們大多在感歎您身上的傷痕累累,猜測您此舉的意圖。」
「哈,我身上的傷痕累累。」阮進輕笑一聲,他隔著被子撫摸著自己的身軀,道:「我阮進這滿身的傷痕都是從戰場上征戰殺出來的,這遼國公的爵位也是我一刀一槍打出來的,隻可惜我這遼國公的爵位是沒辦法傳下去了。」
「父親,到底發生了什麽?」阮駿並不清楚其中的緣由,到現在他都還是一頭霧水,他隻知道阮進禦前失儀被貶了官,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阮進雖然不想將自己的兒子牽扯進來,但麵對他的不斷追問,阮進還是將自己犯下的錯事說了出來。
阮駿聽罷,也是沉默無語,半晌他才長歎口氣,道:「父親,您糊塗啊!我大夏的國公攏共也才十四位,我家權勢錢財都不缺,您為何要去做這容易留人把柄的事情?」
阮進羞愧不語,阮駿見狀也不好繼續說他,隻能一邊照顧好臥床不起的父親,一邊思考該怎麽渡過這個難關,好在他的金吾前衛指揮使的職位並沒有被撤掉,這就說明事情還有轉機,天子應該不是真的想要對他們趕盡殺絕。
阮進病倒,朝堂上對此又是議論紛紛,尤其是舟山黨的官員們更是人心浮動,人人自危,眼下他們的主心骨吳鍾巒告老還鄉,遼國公阮進又被天子以禦前失儀的理由罷免了兵部左侍郎之職,禁足家中,唯一的頂梁柱就隻有同樣年老的工部尚書朱永佑了。
然而朱永佑為人清正,若是找他商量阮美相關的案件隻怕是被他罵的狗血噴頭,這些官員頓時就有些傷腦筋了。
蘇言沒有理會那些官員們的想法,在他的授意下,連城璧在朝會上公開拿出了那些狀紙卷宗,請求朝廷嚴查,蘇言故作憤怒,咆哮道:「這便是朕的肱骨大臣,大夏才立國二十年,貪官汙吏就敢如此猖狂,這要是等朕百年以後,豈不是要再重蹈前明貪腐成風的覆轍了?」
「陛下息怒,臣等不敢。」
百官皆驚,齊刷刷跪倒一片,口中如是高唿。
蘇言冷笑連連,道:「不敢?你們口中不敢,暗地裏隻怕是一個比一個還敢,朕吸取前明俸祿過低導致百官不得不貪的教訓,施行高薪養廉之政,沒想到這還滿足不了你們的胃口,是不是非要朕效仿明太祖皇帝大開殺戒,剝皮充草,殺得人頭滾滾,你們才真的不敢?!」
百官聞言,皆聯想到明初的血腥記載和當時官員的慘狀,後背都不禁被驚出的冷汗所打濕,一個個皆不敢言語,生怕觸怒到皇帝,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蘇言見狀,知道效果達到了,他又是一陣冷哼,直接點了一個人的名,道:「都察院左都禦史範正恩何在。」
「臣在。」範
正恩起身出列,道。
「地方與江寧府勾結,都察院毫無反應,是爾等失職,著都察院上下罰俸一年,即日起各道監察禦史皆需巡視地方官府,與各省按察使司一同糾察地方弊政,懲處不法官吏,還政務之清明,將功補過,不得鬆懈。」
「臣遵旨!」範正恩心中叫屈,莫名其妙就被罰了一年的俸祿,但他也隻能答應下來,不僅不能叫屈,還要表現出感恩戴德的模樣。
朝會結束後,官員們三三兩兩地離開皇宮,議論著這件事,阮進的遭遇讓那些涉案的官員們心中都有些不安,平國公周鶴芝走向水軍都督府衙門,心中卻是想起了自己老家那些經常打著自己旗號招搖過市的族人,他就好幾次給阮進送過禮給他們擦屁股,要是被查出來了,他的仕途就完了。
就在周鶴芝心中思索著的時候,與他交好的兵部武選司郎中曾文曉走到了他身旁,輕輕碰了碰正在思索著的周鶴芝,將他的意識拉迴了現實。
「平國公,您在想些什麽呢?」曾文曉看出了他的心神不寧,問道。
周鶴芝不想和他人訴說此事,他隻搖了搖頭,沒有迴答,曾文曉也歎了口氣,道:「依我看,遼國公隻怕不是禦前失儀這麽簡單,他昨日效仿先秦廉頗負荊請罪,穿過了街頭巷尾,肯定另有隱情,隻是不知道他入宮之後,和天子說了些什麽。」
周鶴芝看了他一眼,覺得曾文曉話裏有話,便問道:「曾郎中可有什麽猜想?」
「隻是無憑無據的武斷罷了。」曾文曉先給自己疊了一層buff,隨後道:「遼國公的弟弟是此案的核心人物,遼國公會在此時如此大張旗鼓的選擇負荊請罪求見陛下,依我看十有八九是主動向陛下請罪,希望能夠換取陛下從輕發落,陛下沒有命錦衣衛或是三法司將其帶走,隻是以禦前失儀這個說輕不輕說重不重的理由讓他禁足,應該是有著別的想法,亦或者是……」
「是什麽?」周鶴芝見他說到一半就沒了下文,連忙追問。
曾文曉停下來,盯著周鶴芝的臉色,道:「亦或者是他主動供出了涉事之人,換取陛下的法外開恩。」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周鶴芝的臉色馬上沉了下來,他板著臉反駁了對方的話:「他即便是抗清局勢低迷的時候都還能堅定地與我們並肩作戰,這個時候又怎麽可能出賣我們呢?此話你切勿再說,否則休怪我翻臉無情。」
曾文曉預料到了他的反應,他便閉上了嘴巴不再多言,兩人各懷心思又向前走出了一段距離後,周鶴芝剛想說些什麽,從前麵卻迎麵走來一隊人,這些人皆身著飛魚服,將他們二人攔了下來。
周鶴芝看著他們的服飾,腦中頓時閃過千萬種可能,為首之人麵無表情地掃了他們一眼,嗤笑一聲,道:「平國公和曾郎中都在啊,正好,省的我們多跑一趟。」
「你什麽意思?」周鶴芝麵色大變,反問道。
但對方並沒有理睬他,隻自顧自清聲道:「奉太子殿下鈞旨,平國公周鶴芝縱容包庇族中子弟欺壓良善,賄賂朝廷大員,著錦衣衛鎖至詔獄,即日交由三法司會審。」
他話音落下,周鶴芝隻覺得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麵色瞬間白了好幾個色度,那人還在繼續宣旨,將曾文曉一並拿下,那些腰挎佩刀的錦衣衛隨即上前,將還在震驚中的周鶴芝雙手後縛,周鶴芝下意識想要反抗,但卻發現那兩人的力氣之大,就算自己是沙場悍將都無法掙脫。
「請吧,二位大人。」
那錦衣衛百戶冷笑一聲,大手一揮,兩人就被錦衣衛押著向詔獄而去,周鶴芝的目光不經意間掃過那些同樣往外走的官員們,發現他們中也有很多人被錦衣衛公然帶走,一時間喊冤聲、怒斥聲不絕於耳。
眾多官員被
錦衣衛帶走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傳到了遼國公府內,臥床不起的阮進聽說了之後,心中更加焦慮,那些被帶走的官員中有很多和他一樣是和阮美有著利益關係的,他們都被帶走了,那離自己恐怕也不遠了。
就在阮進心中焦慮萬分,幾乎要到了寢食難安的地步的時候,府中下人突然匆忙闖入,向他匯報道:「老爺,宮裏來人了,他們帶來了陛下的口諭。」
「陛下的口諭?!」
阮進心中一驚,掙紮著就想要從床上爬起來,那下人連忙上前攙扶著他起來,艱難的走到院內,身著宮服的宦官早已在院內等候,和阮駿在說著什麽,阮進出來後,心中恐懼的他二話不說便直接跪倒在了地上。
那宦官見狀,便也不多廢話,脆聲道:「奉陛下口諭,遼國公阮進有負皇恩重托,與貪汙之人同流合汙,本應嚴懲不貸,然念其勞苦功高,為國出生入死,酌情從輕處置,免去所有官職,僅保留國公爵位,罰俸一年,貪汙錢款如數充公,若有下次,一並重罰。」
他話音落下,就見阮進麵露大喜,口唿萬歲,他的身體因為過於激動而開始不受控製地顫抖了起來,一旁的阮駿連忙上前將他攙扶起來。
在阮進站起來後,宦官牢記著自己的使命,他淡然道:「雜家有話想要和遼國公說,其餘人暫且退下吧。」
阮進雖然不解,但還是示意阮駿和府中下人離去,等院內隻有他們兩人後,那宦官走到阮進身旁,輕聲道:「遼國公,您此次之所以能夠輕拿輕放,可知道是為何?」
「為何?」阮進雖然是一個大老粗,但麵對現在這種形勢,他還是隱約意識到了什麽。
「全賴太子殿下寬仁。」宦官說著,向天微微拱手,告訴阮進,都是太子幾次勸皇帝念在阮進昔日在沙場上的戰功,對他酌情從輕處置,陛下才會將他輕放,隻是罷了他的官,讓他把錢都交上去,讓他能夠待在家中頤養天年。
如果不是太子從中勸說,以皇帝的打算,他阮家都要被送入三法司會審,就算是他阮進口口聲聲說阮駿什麽都不知道,錦衣衛也會將他的底細給翻了個底朝天。
聽了宦官的話,阮進心中對太子的感激之情自然無以言表,他口中連連感慨太子真是寬仁,同時也在慶幸多虧自己年輕時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不然的話,他肯定會和那些同僚一樣被當眾帶走。
宦官隨後便離開了遼國公府,阮駿又迴到了父親身旁,他有心想要打探剛剛那宦官和父親說了些什麽,不過阮進並沒有全部轉述一遍,隻是告訴阮駿太子殿下對他們阮家有恩,等太子登基以後,阮駿一定對太子忠心耿耿,不要辜負了太子對他們家的恩情。
阮駿雖然心中疑惑不解,但他還是連連答應了下來,向父親發誓自己以後一定會死心塌地地追隨太子。
……
另一邊,朝廷的旨意很快隨著四通八達的驛站係統送往各省,各省的監察禦史和按察使司不敢在這件事上怠慢,紛紛行動起來,增大對轄區內各級官員的監察力度。
而對於那些涉案的地方官員和勳貴,朝廷也並沒有姑息,接連幾日都有錦衣衛緹騎從江寧府的各門離去,或是乘上船隻渡過長江,向北而去。
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嘉定伯府。
嘉定伯楊承祖並不知道大禍即將臨頭,他已經將府上強搶的奴仆和妾都遣散了出去,還給他們一大筆的封口費,確保他們不會再跑出來狀告自己。
他以為這樣就能夠萬無一失了,在緊張了幾天後,又重新過上了逍遙的日子。
這一天,他正在北平城內的兵營巡視,準備在完成今天的巡視工作後就迴府休息,然而就在他和一眾軍官們交談的時候,外麵卻突然響起
了一陣雜亂的馬蹄聲和喧嘩聲。
楊承祖聽到了這些動靜,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營中三令五申不許縱馬,怎麽還有人膽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公然觸犯軍規。
心中不滿,楊承祖帶著眾人走向了嘈雜的來源,就看見一隊錦衣衛緹騎公然闖入兵營,為首的錦衣衛百戶看著圍著自己的士兵們,高舉令牌,喊道:
「北鎮撫司辦案,奉天子之令,緝拿嘉定伯楊承祖,若有阻攔者,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