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皇城,乾清宮。
「父皇,這是從歐羅巴前線傳迴來的戰果,安西侯奏報,由朝鮮、日本、交趾、緬甸等地的戰兵表現優異,雖不如漢兵,但其忠誠可靠,可擴招入伍,以免我漢家兒郎埋骨異鄉。」
太子蘇唯澤手中拿著傅興華從前線送迴來的奏疏,站在蘇言身側,如是說道。
在流光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和緬甸人最後一滴血之前,大夏絕不停戰?
蘇言聽了,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他臉上表情不變,隻低吟片刻,道:「允了,著兵部處理。」
太子應了一聲,又道:「安西侯又報,帕克爾機槍可用,但性能尚且需要改進,請朝廷著工部改進,若是能夠提高帕克爾機槍的射速與裝填速度,將會是一挺大殺器。」
聽太子這麽一說,蘇言才想起來原來他的軍中還有帕克爾機槍啊,這種機槍在遼東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出彩,領軍征討的將軍們在使用過一次以後,便將其擱置在倉庫內吃灰。
相較於這種射速慢、裝填時間還很長的機槍,夏朝的將軍們更加青睞可靠的線列步兵和火炮,就隻有傅興華看出了這種武器的潛力和價值。
不錯。
蘇言想到這,認同地點了點頭,他說道:「太子記下,著工部處理。」
父子倆又處理了幾個時辰後,才終於將那堆積如山的政務處理完畢,望著那小山一般的政務,太子暗自鬆了口氣,露出如釋重負般的笑容。
就在這時,坐著的蘇言似是無意地問道:「太子,京師最近有什麽傳聞?」
「傳聞?」太子一愣,沒明白父親為什麽會突然這麽問,他心想您身邊不是有錦衣衛嗎,京師周圍的風吹草動第一時間就能知道,怎麽突然問起自己來了。
心中腹誹,但他還是誠實迴答道:「迴父皇,要說傳聞,必然是有的,隻不過事關勳貴,孩兒正猶豫是否要向您匯報呢。」
「哦?」蘇言看著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道:「關於哪一位勳貴?」
「嘉定伯楊承祖。」
「說說。」蘇言饒有興趣地說道。
「嗯……前幾日,有幾名百姓自河北保定府進京,向江寧府尹狀告嘉定伯楊承祖欺男霸女,擄掠良民至府中為奴,強納女子為妾,惹得當地百姓敢怒不敢言,百姓狀告河北承宣布政使司無果,反遭楊承祖報複,幾乎家破人亡,便入京狀告。」太子低著頭,說道。
他說完後,偷偷抬起頭瞄了一眼蘇言,發現蘇言的臉色陰沉了下來,驚得連忙收迴目光,繼續低著頭不敢動作。
數秒後,他就聽到父親發出了幾聲冷笑,蘇言冷笑道:「真好,大夏這才立國多少年啊,就已經有人開始坐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了。」
說完,他雙眼微眯,道:「不過,為何江寧府尹沒有向我奏報此事?」
「孩兒不知。」太子如實說道,他隨即又問道:「是否要召江寧府尹覲見?」
蘇言眯著眼睛思索了片刻,道:「暫且不必,江寧府尹不奏報上來,說明他很有可能收到了楊承祖的賄賂,再深入調查一番,再做決定。」
……
與此同時,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嘉定伯府。
「老爺,您派往京師的人迴來了。」
正躺在太師椅上,悠閑看著書的楊承祖聽了老管家的話,將手中的《三國演義》放了下來,淡然道:「讓他們進來見我。」
那老管家應了一聲,轉身離去,沒過多久,一名穿著布衣,一副平頭百姓模樣的人大步走了進來,雖然他穿著普通,但從他那高大壯碩的身材和健步如飛的步伐就能夠看出,此人定然是軍旅之人。
那人大步走到楊承祖麵前幾步停下,抱拳行禮,沉聲道:「大人,卑職不負使命,那江寧府尹阮美收下了您的金銀,許諾會壓下這件事,他親口對卑職說,大人為大夏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不過一點小事,不必送到陛下麵前,不過還請大人最近低調一些。」
「我省得。」楊承祖擺了擺手,並沒有將他的話放在心上。
他身邊的幕僚卻沒有像楊承祖這般不在意,他插話道:「我問你,那賤民狀告大人之事可有在京師內流傳?」
「嗯……」那人思索了片刻,有些不確定地說道:「在卑職離開京師迴來之時,似乎有一點風聲,但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聽到有風聲傳開,那幕僚的臉色一變,一拍手掌,道:「壞了!」
「施恩何出此言?」楊承祖不解地看著自己的幕僚,問道。
「大人。」幕僚神色焦急地說道:「天子手中可抓著前朝遺留下來的錦衣衛,京師內部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奏報到天子駕前,若是有那個管閑事的將此事上奏天子,那您的麻煩就大了!」
聽他這麽說,楊承祖也不再有剛剛的淡然,他從太師椅前站起來,道:「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事到如今,我們隻有兩條路可以走。」幕僚皺著眉頭說道:「第一,遣散府中搶來的奴仆和妾,給他們一筆錢堵住他們的嘴,隻要他們不指證,朝廷若是真的調查了,最多隻是口頭訓誡一番,沒什麽大礙。」
「第二呢?」楊承祖問道,他不太願意選一,先不說要是把他們都放出去自己是白忙活一場,給他們封口費要花的銀兩可不是一筆小錢。
「第二,那便是趕在天子召見進京狀告的賤民之前將其結果,不過要在天子腳下殺人,這難度很大。」幕僚說完,無奈地攤了攤手。
楊承祖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並不代表他沒有腦子,第二個選擇隨即被他給否決了,在天子腳下動手,那可不止是被訓斥一頓那麽簡單了,直接是掉腦袋的事情。
他雖然不舍得給錢,但還是懂得事態的輕重緩急的,無奈之下,他隻好同意了第一個選擇,下令遣散府中強行掠來的奴仆,給他們一筆豐厚的封口費,暫時低調一段時間。
楊承祖這邊緊趕慢趕的擦屁股,他們不知道的是,在皇帝的命令下達以後,針對江寧府尹阮美的調查就開始進行了。
經過幾日的調查,神通廣大的錦衣衛甚至將阮美這幾個晚上上了幾次廁所都調查的一清二楚,並且將其寫成一本小冊子,交到錦衣衛都指揮使李元胤手中。
李元胤看過冊子後,臉色大變,連忙入宮求見皇帝,很快,他就行色匆匆地進入了禦花園,見到了正在與嬪妃賞花的蘇言。
那嬪妃一見到李元胤匆匆趕來,很有眼色的主動告退,待無關人等離開後,李元胤將小冊子交給蘇言身旁的近侍太監,待後者轉交給蘇言並查看後,他才沉聲說道:
「陛下,這阮美自武安十七年(1670年)自遼東調迴京師任江寧府尹後,一直與地方不法勳貴鄉紳有所聯係,凡是有地方入京上告者,皆被他以各種手段驅趕迴去,以至於地方民情無法上達天聽。」
蘇言隻粗略看了一番那小冊子,隻覺得入目的文字一片觸目驚心,阮美受賄眾多,這三年來受賄數額高大一百多萬兩白銀,還有眾多名貴珠寶畫作瓷器和美女。
「哼!豈有此理!」蘇言猛地將那小冊子置於地麵,恨聲道:「朕看他阮家為國立下汗馬功勞,將他從遼東調迴京師任官,他就是這樣報答朕的,真是罪該萬死!」
更讓他感到觸目驚心的是,向阮美行賄的勳貴與鄉紳數目之多,大半個舟山黨都與他有著利益輸送。
所謂舟山黨,
便是原魯王監國內加入蘇言麾下還照常任職的官員,在內閣輔臣張肯堂逝世之前,他們以張肯堂為***,而在張肯堂逝世之後,他們便以禮部尚書吳鍾巒為首。
其黨內成員之多,朝廷各部皆有成員,雖然這麽多年裏,蘇言有意識的選拔新人代替他們,但舟山黨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窺。
除了舟山黨外,朝廷內部還有另外兩個以地域命名的黨派,其一便是隨蘇言自泉州起兵的閩黨,他們以榮昌郡王蘇定遠為首,許多蘇言被冊封為楚王之前追隨他的官員都參與其中。
閩黨雖看起來是地域黨派,但實際上能夠視為帝黨,他們對蘇言的忠誠毋庸置疑。
另外還有勢力稍弱的贛黨,其以刑部尚書揭重熙與吏部尚書傅鼎銓為首,是曾經在江西起兵抗清的義軍發展而來,因為揭重熙與傅鼎銓深受皇帝依仗,其自然無可避免的勢力開始發展起來。
雖然蘇言建立的王朝有著係統穩固忠誠,但是人心哪裏是能夠被係統強行控製的,他們會在忠誠於蘇言的大前提之下為自己的家族和自身的利益進行謀劃,相互之間黨爭也是無可避免。
而且,蘇言近幾年也開始察覺到,隨著他統治的龐大帝國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係統的功能也逐漸遭到了削弱,係統雖然還是能夠確保軍隊和人民忠誠於他,但若是他對官僚機構對百姓的欺壓視若無睹,那麽叛亂還是會發生。
扯遠了。
見蘇言眉頭緊鎖,李元胤輕聲問道:「陛下,是否讓錦衣衛對阮美進行抓捕?此獠若是不除,於百姓而言將是禍事。」
蘇言沒有馬上迴答,他思索著,過了半晌,他才沉聲道:「先將阮美緝拿下獄,鎖至詔獄嚴加訊問。」
「臣遵旨。」
……
踏踏踏——
在李元胤迴到北鎮撫司衙門後,一隊錦衣衛緹騎策馬而出,向江寧府衙而去,他們一出現在街道上,頓時引起路人百姓們的一陣驚唿和側目。
大街上,緹騎策馬與一架轎子擦身而過,那劇烈的馬蹄聲引起了轎內閉目養神的官員的注意,他沒有動彈,向著外麵問道:「是何人膽敢在城內縱馬?」
「迴國公爺,是北鎮撫司的緹騎,他們似乎在辦案。」外麵的下人迴答道。
「哦?這錦衣衛難得如此張揚,看來有人要倒黴了,他們往哪個方向去了?」已晉為兵部左侍郎的遼國公阮進饒有興趣地問道。
「呃……他們,他們似乎是往江寧府衙的方向而去。」那下人有些結結巴巴地說道。
「江寧府衙?!」阮進猛地瞪大眼睛,那江寧府衙如今可是他的弟弟阮美坐鎮,錦衣衛突然往哪裏去幹什麽?
難道……他弟弟受賄的事情東窗事發了?
想到這,阮進再也淡定不起來了,他連忙掀開轎子的門簾,對著下人命令道:「不迴府了,轉道禮部吳尚書府邸。」
且不管阮進如何反應,錦衣衛緹騎一路快馬加鞭,很快就來到城中的江寧府衙門口,他們直接翻身下馬,領隊的錦衣衛百戶幾步登上台階,那把守的捕快見穿著飛魚服的瘟神來了,哪裏敢去阻攔,一個個躲得遠遠的,放任錦衣衛進入衙門。
「不好了,不好了,大人,北鎮撫司的人來了!」
衙門後院,正在辦公的阮美聽著外麵的吵鬧聲,增添了幾道皺紋的眉頭皺了起來,剛想出聲訓斥,就看見下人行色匆匆地闖了進來,那人顧不上行禮,又重複了一邊剛剛在外麵的喊話。
北鎮撫司?
阮美心裏一驚,下意識站了起來,心中很快聯想到自己前不久才私下收受的賄賂,還沒等他離開桌案,就看見幾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闖了進來,為首的錦衣衛百戶腰
挎繡春刀,冷眼掃視了一圈室內,目光最終停留在阮美身上。
隨後,他象征性地抱拳行了一禮,道:「阮大人,奉天子詔,請您至北鎮撫司詳談。」
天子詔。
完了!
阮美麵色一白,哪裏看不出來自己的事情東窗事發了,他迴想起自己放在家中的賬冊,早知道今天出門之前就將它放在密室裏了,可他就那麽公然放在書房內,錦衣衛隻要不是瞎子,都能很快找到。
「阮大人,請吧。」
錦衣衛百戶出聲催促道。
「好……好……本官隨你們去。」
想到自己日後的下場,阮美渾身的骨頭都好似被抽掉了一般,他雙腿發軟,隻邁出一步都險些摔倒,看他現在這般如喪考妣的模樣,哪裏還有曾經在戰場上的驍勇?
看著阮美的這副模樣,百戶眼中閃過一抹憐憫,他大手一揮,身側的兩名部下便上前一左一右攙扶著阮美,公然將他帶離江寧府衙。
(注:隻有爭霸很單調,本書也到了後期,所以我想試試加入一點黨爭、文治之類的內容,也算是練練手,為下一本書做鋪墊,大家也可以給一點建議。)
「父皇,這是從歐羅巴前線傳迴來的戰果,安西侯奏報,由朝鮮、日本、交趾、緬甸等地的戰兵表現優異,雖不如漢兵,但其忠誠可靠,可擴招入伍,以免我漢家兒郎埋骨異鄉。」
太子蘇唯澤手中拿著傅興華從前線送迴來的奏疏,站在蘇言身側,如是說道。
在流光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和緬甸人最後一滴血之前,大夏絕不停戰?
蘇言聽了,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他臉上表情不變,隻低吟片刻,道:「允了,著兵部處理。」
太子應了一聲,又道:「安西侯又報,帕克爾機槍可用,但性能尚且需要改進,請朝廷著工部改進,若是能夠提高帕克爾機槍的射速與裝填速度,將會是一挺大殺器。」
聽太子這麽一說,蘇言才想起來原來他的軍中還有帕克爾機槍啊,這種機槍在遼東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出彩,領軍征討的將軍們在使用過一次以後,便將其擱置在倉庫內吃灰。
相較於這種射速慢、裝填時間還很長的機槍,夏朝的將軍們更加青睞可靠的線列步兵和火炮,就隻有傅興華看出了這種武器的潛力和價值。
不錯。
蘇言想到這,認同地點了點頭,他說道:「太子記下,著工部處理。」
父子倆又處理了幾個時辰後,才終於將那堆積如山的政務處理完畢,望著那小山一般的政務,太子暗自鬆了口氣,露出如釋重負般的笑容。
就在這時,坐著的蘇言似是無意地問道:「太子,京師最近有什麽傳聞?」
「傳聞?」太子一愣,沒明白父親為什麽會突然這麽問,他心想您身邊不是有錦衣衛嗎,京師周圍的風吹草動第一時間就能知道,怎麽突然問起自己來了。
心中腹誹,但他還是誠實迴答道:「迴父皇,要說傳聞,必然是有的,隻不過事關勳貴,孩兒正猶豫是否要向您匯報呢。」
「哦?」蘇言看著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道:「關於哪一位勳貴?」
「嘉定伯楊承祖。」
「說說。」蘇言饒有興趣地說道。
「嗯……前幾日,有幾名百姓自河北保定府進京,向江寧府尹狀告嘉定伯楊承祖欺男霸女,擄掠良民至府中為奴,強納女子為妾,惹得當地百姓敢怒不敢言,百姓狀告河北承宣布政使司無果,反遭楊承祖報複,幾乎家破人亡,便入京狀告。」太子低著頭,說道。
他說完後,偷偷抬起頭瞄了一眼蘇言,發現蘇言的臉色陰沉了下來,驚得連忙收迴目光,繼續低著頭不敢動作。
數秒後,他就聽到父親發出了幾聲冷笑,蘇言冷笑道:「真好,大夏這才立國多少年啊,就已經有人開始坐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了。」
說完,他雙眼微眯,道:「不過,為何江寧府尹沒有向我奏報此事?」
「孩兒不知。」太子如實說道,他隨即又問道:「是否要召江寧府尹覲見?」
蘇言眯著眼睛思索了片刻,道:「暫且不必,江寧府尹不奏報上來,說明他很有可能收到了楊承祖的賄賂,再深入調查一番,再做決定。」
……
與此同時,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嘉定伯府。
「老爺,您派往京師的人迴來了。」
正躺在太師椅上,悠閑看著書的楊承祖聽了老管家的話,將手中的《三國演義》放了下來,淡然道:「讓他們進來見我。」
那老管家應了一聲,轉身離去,沒過多久,一名穿著布衣,一副平頭百姓模樣的人大步走了進來,雖然他穿著普通,但從他那高大壯碩的身材和健步如飛的步伐就能夠看出,此人定然是軍旅之人。
那人大步走到楊承祖麵前幾步停下,抱拳行禮,沉聲道:「大人,卑職不負使命,那江寧府尹阮美收下了您的金銀,許諾會壓下這件事,他親口對卑職說,大人為大夏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不過一點小事,不必送到陛下麵前,不過還請大人最近低調一些。」
「我省得。」楊承祖擺了擺手,並沒有將他的話放在心上。
他身邊的幕僚卻沒有像楊承祖這般不在意,他插話道:「我問你,那賤民狀告大人之事可有在京師內流傳?」
「嗯……」那人思索了片刻,有些不確定地說道:「在卑職離開京師迴來之時,似乎有一點風聲,但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聽到有風聲傳開,那幕僚的臉色一變,一拍手掌,道:「壞了!」
「施恩何出此言?」楊承祖不解地看著自己的幕僚,問道。
「大人。」幕僚神色焦急地說道:「天子手中可抓著前朝遺留下來的錦衣衛,京師內部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奏報到天子駕前,若是有那個管閑事的將此事上奏天子,那您的麻煩就大了!」
聽他這麽說,楊承祖也不再有剛剛的淡然,他從太師椅前站起來,道:「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事到如今,我們隻有兩條路可以走。」幕僚皺著眉頭說道:「第一,遣散府中搶來的奴仆和妾,給他們一筆錢堵住他們的嘴,隻要他們不指證,朝廷若是真的調查了,最多隻是口頭訓誡一番,沒什麽大礙。」
「第二呢?」楊承祖問道,他不太願意選一,先不說要是把他們都放出去自己是白忙活一場,給他們封口費要花的銀兩可不是一筆小錢。
「第二,那便是趕在天子召見進京狀告的賤民之前將其結果,不過要在天子腳下殺人,這難度很大。」幕僚說完,無奈地攤了攤手。
楊承祖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並不代表他沒有腦子,第二個選擇隨即被他給否決了,在天子腳下動手,那可不止是被訓斥一頓那麽簡單了,直接是掉腦袋的事情。
他雖然不舍得給錢,但還是懂得事態的輕重緩急的,無奈之下,他隻好同意了第一個選擇,下令遣散府中強行掠來的奴仆,給他們一筆豐厚的封口費,暫時低調一段時間。
楊承祖這邊緊趕慢趕的擦屁股,他們不知道的是,在皇帝的命令下達以後,針對江寧府尹阮美的調查就開始進行了。
經過幾日的調查,神通廣大的錦衣衛甚至將阮美這幾個晚上上了幾次廁所都調查的一清二楚,並且將其寫成一本小冊子,交到錦衣衛都指揮使李元胤手中。
李元胤看過冊子後,臉色大變,連忙入宮求見皇帝,很快,他就行色匆匆地進入了禦花園,見到了正在與嬪妃賞花的蘇言。
那嬪妃一見到李元胤匆匆趕來,很有眼色的主動告退,待無關人等離開後,李元胤將小冊子交給蘇言身旁的近侍太監,待後者轉交給蘇言並查看後,他才沉聲說道:
「陛下,這阮美自武安十七年(1670年)自遼東調迴京師任江寧府尹後,一直與地方不法勳貴鄉紳有所聯係,凡是有地方入京上告者,皆被他以各種手段驅趕迴去,以至於地方民情無法上達天聽。」
蘇言隻粗略看了一番那小冊子,隻覺得入目的文字一片觸目驚心,阮美受賄眾多,這三年來受賄數額高大一百多萬兩白銀,還有眾多名貴珠寶畫作瓷器和美女。
「哼!豈有此理!」蘇言猛地將那小冊子置於地麵,恨聲道:「朕看他阮家為國立下汗馬功勞,將他從遼東調迴京師任官,他就是這樣報答朕的,真是罪該萬死!」
更讓他感到觸目驚心的是,向阮美行賄的勳貴與鄉紳數目之多,大半個舟山黨都與他有著利益輸送。
所謂舟山黨,
便是原魯王監國內加入蘇言麾下還照常任職的官員,在內閣輔臣張肯堂逝世之前,他們以張肯堂為***,而在張肯堂逝世之後,他們便以禮部尚書吳鍾巒為首。
其黨內成員之多,朝廷各部皆有成員,雖然這麽多年裏,蘇言有意識的選拔新人代替他們,但舟山黨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窺。
除了舟山黨外,朝廷內部還有另外兩個以地域命名的黨派,其一便是隨蘇言自泉州起兵的閩黨,他們以榮昌郡王蘇定遠為首,許多蘇言被冊封為楚王之前追隨他的官員都參與其中。
閩黨雖看起來是地域黨派,但實際上能夠視為帝黨,他們對蘇言的忠誠毋庸置疑。
另外還有勢力稍弱的贛黨,其以刑部尚書揭重熙與吏部尚書傅鼎銓為首,是曾經在江西起兵抗清的義軍發展而來,因為揭重熙與傅鼎銓深受皇帝依仗,其自然無可避免的勢力開始發展起來。
雖然蘇言建立的王朝有著係統穩固忠誠,但是人心哪裏是能夠被係統強行控製的,他們會在忠誠於蘇言的大前提之下為自己的家族和自身的利益進行謀劃,相互之間黨爭也是無可避免。
而且,蘇言近幾年也開始察覺到,隨著他統治的龐大帝國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係統的功能也逐漸遭到了削弱,係統雖然還是能夠確保軍隊和人民忠誠於他,但若是他對官僚機構對百姓的欺壓視若無睹,那麽叛亂還是會發生。
扯遠了。
見蘇言眉頭緊鎖,李元胤輕聲問道:「陛下,是否讓錦衣衛對阮美進行抓捕?此獠若是不除,於百姓而言將是禍事。」
蘇言沒有馬上迴答,他思索著,過了半晌,他才沉聲道:「先將阮美緝拿下獄,鎖至詔獄嚴加訊問。」
「臣遵旨。」
……
踏踏踏——
在李元胤迴到北鎮撫司衙門後,一隊錦衣衛緹騎策馬而出,向江寧府衙而去,他們一出現在街道上,頓時引起路人百姓們的一陣驚唿和側目。
大街上,緹騎策馬與一架轎子擦身而過,那劇烈的馬蹄聲引起了轎內閉目養神的官員的注意,他沒有動彈,向著外麵問道:「是何人膽敢在城內縱馬?」
「迴國公爺,是北鎮撫司的緹騎,他們似乎在辦案。」外麵的下人迴答道。
「哦?這錦衣衛難得如此張揚,看來有人要倒黴了,他們往哪個方向去了?」已晉為兵部左侍郎的遼國公阮進饒有興趣地問道。
「呃……他們,他們似乎是往江寧府衙的方向而去。」那下人有些結結巴巴地說道。
「江寧府衙?!」阮進猛地瞪大眼睛,那江寧府衙如今可是他的弟弟阮美坐鎮,錦衣衛突然往哪裏去幹什麽?
難道……他弟弟受賄的事情東窗事發了?
想到這,阮進再也淡定不起來了,他連忙掀開轎子的門簾,對著下人命令道:「不迴府了,轉道禮部吳尚書府邸。」
且不管阮進如何反應,錦衣衛緹騎一路快馬加鞭,很快就來到城中的江寧府衙門口,他們直接翻身下馬,領隊的錦衣衛百戶幾步登上台階,那把守的捕快見穿著飛魚服的瘟神來了,哪裏敢去阻攔,一個個躲得遠遠的,放任錦衣衛進入衙門。
「不好了,不好了,大人,北鎮撫司的人來了!」
衙門後院,正在辦公的阮美聽著外麵的吵鬧聲,增添了幾道皺紋的眉頭皺了起來,剛想出聲訓斥,就看見下人行色匆匆地闖了進來,那人顧不上行禮,又重複了一邊剛剛在外麵的喊話。
北鎮撫司?
阮美心裏一驚,下意識站了起來,心中很快聯想到自己前不久才私下收受的賄賂,還沒等他離開桌案,就看見幾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闖了進來,為首的錦衣衛百戶腰
挎繡春刀,冷眼掃視了一圈室內,目光最終停留在阮美身上。
隨後,他象征性地抱拳行了一禮,道:「阮大人,奉天子詔,請您至北鎮撫司詳談。」
天子詔。
完了!
阮美麵色一白,哪裏看不出來自己的事情東窗事發了,他迴想起自己放在家中的賬冊,早知道今天出門之前就將它放在密室裏了,可他就那麽公然放在書房內,錦衣衛隻要不是瞎子,都能很快找到。
「阮大人,請吧。」
錦衣衛百戶出聲催促道。
「好……好……本官隨你們去。」
想到自己日後的下場,阮美渾身的骨頭都好似被抽掉了一般,他雙腿發軟,隻邁出一步都險些摔倒,看他現在這般如喪考妣的模樣,哪裏還有曾經在戰場上的驍勇?
看著阮美的這副模樣,百戶眼中閃過一抹憐憫,他大手一揮,身側的兩名部下便上前一左一右攙扶著阮美,公然將他帶離江寧府衙。
(注:隻有爭霸很單調,本書也到了後期,所以我想試試加入一點黨爭、文治之類的內容,也算是練練手,為下一本書做鋪墊,大家也可以給一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