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山城陷入了重圍之中,一切都如馬度期望的那般,這座易守難攻的山城連同退守到裏麵的數千日軍一同被包圍得水泄不通,就算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
前麵提到過,有智山城易守難攻,其整座城堡都建立在有智山的山頂,部署在山腳下的夏軍步兵炮因為射擊角度的問題,完全無法直接炮擊到城牆,唯一的攻城方式便是以步兵的血肉之軀開道,強行攻入城中。
馬度顯然不會這麽做,他站在原本的日軍營地內抬頭眺望著那隱藏在山林之中的山城,看著那城頭高高飄揚的日軍旗幟,心中盤算著這次的戰功能給他換來什麽獎賞。
不僅馬度這邊,在名護屋一帶發生的戰事經過幾天的演變,也終於分出了勝負。
夏軍在野戰中大敗日軍,前後共殺傷日軍五千餘人,俘虜八千餘,參戰的幾個北九州藩主也都淪為戰俘,這一路日軍的指揮官高力隆長在戰鬥中被擊斃,進而導致這一路日軍幾乎覆滅。
夏軍在北九州兩戰告捷的消息迅速刷屏了整個九州島和周邊區域,令各地藩主、大名皆感到震驚與恐慌,消息傳迴朝鮮後,朝鮮上下及夏軍高層也都歡唿雀躍,那各地的朝鮮民眾更是陷入了歡唿的海洋之中,
經過一個甲子前的壬辰戰爭後,朝鮮上下對日本的仇恨深埋於心,並沒有隨著戰爭的結束而消散,隻不過後麵又經曆了幾次胡亂,民眾仇恨的目標被轉移到了北邊的滿清身上。
不論如何,此次勝仗著實讓朝鮮上下感到喜悅,一時間也激勵了朝鮮海峽上正在與日本水軍奮戰的朝鮮水師,三月中旬,捷報傳迴朝鮮本土的數天後,受到激勵的朝鮮水師在水軍統製使李安的率領下於關門海峽以北百餘海裏外大破日本水軍。
日本水軍大將脅阪安忠在激戰中勝負重傷,險些被朝鮮水師俘虜,這一消息傳迴朝鮮後,再次引起一陣歡唿,慶尚道水軍統製使李安正是朝鮮名將李舜臣之孫,他在關門海戰中大破日軍後,得到了朝鮮國君李淏的嘉獎,並封其為三道水軍統製使,這也是李舜臣生前的官職。
數場大捷下來,日軍在海上的水軍力量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原本還擔心會遭到日本水軍阻攔而暫緩增兵九州島的蘇輔終於下定決心。
三月十八日,夏朝鮮總督、鎮東大將軍蘇輔正式下令,全軍渡過朝鮮海峽,在北九州登陸,他對著軍中諸將嚴肅道:
「今上予本督軍政大權,本督如何能讓今上失望,至六月初一今上壽辰之前,全軍必須拿下九州全島,以九州島作為我征東大軍向今上進獻的貢禮!」
「拿下九州全島,以報皇恩!」
眾將齊聲喊道。
隨即,夏軍征發朝鮮各地舟船上千艘,以北洋水師與朝鮮水師作為護衛,浩浩蕩蕩渡過朝鮮海峽,向北九州駛去。
日本水軍得到情報後,也顧不上保存實力了,水師大將加藤明友拚命組織水軍戰船向夏軍兵船運輸線發起進攻,雙方戰船隨即在朝鮮海峽這道並不寬敞的海域上爆發激戰。
朝鮮水師以板屋船作為水軍主力戰船,輔之劍船、猛船等小型快船作為護衛,其中也有大名鼎鼎的龜船服役軍中。
朝鮮水師雖然同樣落後,但其水平是要高出日本戰船一籌的,若是將參戰三方的水師戰船進行排列,明顯是夏軍高於朝鮮再高於日軍。
三月二十一日,對馬島以東一百海裏,戰鬥最先打響。
朝鮮三道水軍統製使李安親自率領朝鮮水師對夏軍兵船進行護衛,他麾下有戰船一百八十餘艘,而在不遠處,北洋水師的八艘戰艦也正在巡航。
李安知道日軍不會坐視他們渡過朝鮮海峽,因而他一直警惕地派出快船在船隊周邊進行遊弋巡視,直到派出去的快船向他用旗
語匯報,日軍一次性集結了兩百餘艘戰船朝這邊駛來。
得知這一消息後,李安第一時間將消息送到附近的北洋水師那邊,希望能夠與北洋水師打一波配合,一同將日本水軍的這支主力吃掉。
當消息被送到北洋水師提督陳釗俊手中時,他幾乎快要激動得跳起來了,自從中日到現在,他都一直沒有與日軍主力開戰的機會,最多隻能襲擾炮擊日本沿海港口,這點壓根不算戰功,若是一直到陸軍都被送上日本本土他們還不能立下大功,那他晉升國公的願望就遲遲不能實現了。
陳釗俊很快就冷靜下來,他開始預估起敵我雙方的實力,朝鮮水師的戰船並沒有全部集中在這一片海域,在日軍到來之前,李安能夠召集的戰船不過百餘艘,而北洋水師的戰艦都分散開來,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全部集結起來。
因而,能夠參戰的隻有他乘坐的這艘三級旗艦,以及在周圍遊弋的另外七艘戰艦,不過夏軍戰艦數量雖然少,但他們提供的火力可不是朝鮮水師能夠比擬的。
朝鮮水師作為主力戰船的板屋船正是電影《鳴梁海戰》中李舜臣乘坐的那種戰船,板屋船雖然是平底船,與日軍主力船隻關船一樣是近海戰船,不過和關船相比,板屋船的船上可是足足裝載有24到26門火炮……
相比之下,隻有安宅船才會裝配火炮的日軍在海戰中的優勢也就隻有那可憐的數量優勢了。
不過,朝鮮水師的主力戰船板屋船雖然裝載的火炮有這麽多,但板屋船的數量可不多,就比如李安麾下的這一百八十餘艘戰船中,板屋船也才堪堪四十多艘,另外有龜船十二艘,其餘都是劍船、猛船之類的輕型快船,與日軍戰船相比也沒什麽優勢。
一番思索後,陳釗俊還是決定與李安聯手,一同迎擊來犯的日軍主力,進一步打擊日軍在海上的力量。
沒過多久,李安乘坐的大將船便靠在了陳釗俊所在的三級旗艦邊上,這一靠在一起,就顯得大將船像是孩童的玩具一般,袖珍小得可憐。
如此大的差別,反而讓兩艘船之間有些難以溝通了,夏軍隻能將籃子從甲板上扔下去,然後讓堂堂三道水軍統製使坐在籃子裏,被水兵合力拉到甲板上。
或許是習慣了天朝上國高高在上的威嚴,李安對此並沒有什麽抵觸,他恭敬地走到陳釗俊麵前,用嫻熟的中文向陳釗俊行禮問候——身為朝鮮高層將領,他自然能夠熟練的使用漢語,畢竟平日裏的軍文和書籍裏麵也都是用漢字書寫。
麵對眼前這個恭敬的朝鮮水軍將領,陳釗俊並沒有端著身為天朝提督的架子,他沉聲說道:「李統製使,日軍此次雖然來勢洶洶,不過你我兩軍戰船占有火力優勢,我欲以朝鮮水軍正麵與日軍對抗,令日軍戰船相互擁擠,待戰事爆發,我再以北洋水師八艘戰艦從兩側入場,以密集火力轟擊日軍戰船擁堵之處,如何?」
「全聽上國提督調遣。」李安抱拳說道:「末將已經令周邊海域的戰船前來匯合,不出兩個時辰就能集結完畢,而日軍至此至少還需要三個時辰之久,這多出來的一個時辰,末將以為,能夠多做些戰前準備。」
陳釗俊點了點頭,隨後卻又搖了搖頭,他說道:「不必等到日軍到來,待戰船集結完畢後,你可率領水師主動向日軍迎擊,在開戰後,假裝指揮失誤,令部分戰船突入日軍包圍之內,將日軍拖入近戰之中,日軍一旦陷入近戰,其戰船將相互擁堵,為我軍戰艦提供射擊機會。」
李安聽了他的話,臉上露出幾分為難之色,他說道:「可若是日軍接舷肉搏,我軍將會付出更大的傷亡。」
「這點你放心,我心裏有數。」陳釗俊安撫道。
戰術就這樣暫時製定下來,隨後兩軍水師開始召集各自的戰船,進入戰備狀態,
而運滿陸軍士兵的兵船也在得到情況後停止繼續向九州進發,轉而行駛到對馬島暫時躲避戰火。
兩個小時後,在周圍海域護衛的朝鮮水師戰船悉數集結,李安的大將船向夏軍旗艦以令旗致意後,便吹響行軍號角,朝著日軍主力來襲的方向而去。
在規模龐大的朝鮮水師啟程後,陳釗俊嚴肅地看著在三級旗艦周圍護衛的另外七艘戰船,這七艘戰船內有兩艘四級戰列艦、三艘五級艦與兩艘短重炮護衛艦,可謂火力兇猛。
陳釗俊將八艘戰艦分為兩隊,與他乘坐的三級旗艦一同行動的有一艘四級戰列艦、一艘五級艦與一艘短重炮護衛艦,而另外一隊以「淮安號」四級戰列艦為旗艦,連同剩餘戰艦一同行動。
完成分組後,戰艦隨即啟航,不過他們沒有跟在朝鮮水師身後,而是在朝鮮水師的兩側遠遠跟著,防止被日軍提前察覺。
一個時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夏、朝兩國水師的飛速前進中,日本水軍那龐大的軍勢緩緩出現在朝鮮水軍大將李安的視線之中。
前麵提到過,有智山城易守難攻,其整座城堡都建立在有智山的山頂,部署在山腳下的夏軍步兵炮因為射擊角度的問題,完全無法直接炮擊到城牆,唯一的攻城方式便是以步兵的血肉之軀開道,強行攻入城中。
馬度顯然不會這麽做,他站在原本的日軍營地內抬頭眺望著那隱藏在山林之中的山城,看著那城頭高高飄揚的日軍旗幟,心中盤算著這次的戰功能給他換來什麽獎賞。
不僅馬度這邊,在名護屋一帶發生的戰事經過幾天的演變,也終於分出了勝負。
夏軍在野戰中大敗日軍,前後共殺傷日軍五千餘人,俘虜八千餘,參戰的幾個北九州藩主也都淪為戰俘,這一路日軍的指揮官高力隆長在戰鬥中被擊斃,進而導致這一路日軍幾乎覆滅。
夏軍在北九州兩戰告捷的消息迅速刷屏了整個九州島和周邊區域,令各地藩主、大名皆感到震驚與恐慌,消息傳迴朝鮮後,朝鮮上下及夏軍高層也都歡唿雀躍,那各地的朝鮮民眾更是陷入了歡唿的海洋之中,
經過一個甲子前的壬辰戰爭後,朝鮮上下對日本的仇恨深埋於心,並沒有隨著戰爭的結束而消散,隻不過後麵又經曆了幾次胡亂,民眾仇恨的目標被轉移到了北邊的滿清身上。
不論如何,此次勝仗著實讓朝鮮上下感到喜悅,一時間也激勵了朝鮮海峽上正在與日本水軍奮戰的朝鮮水師,三月中旬,捷報傳迴朝鮮本土的數天後,受到激勵的朝鮮水師在水軍統製使李安的率領下於關門海峽以北百餘海裏外大破日本水軍。
日本水軍大將脅阪安忠在激戰中勝負重傷,險些被朝鮮水師俘虜,這一消息傳迴朝鮮後,再次引起一陣歡唿,慶尚道水軍統製使李安正是朝鮮名將李舜臣之孫,他在關門海戰中大破日軍後,得到了朝鮮國君李淏的嘉獎,並封其為三道水軍統製使,這也是李舜臣生前的官職。
數場大捷下來,日軍在海上的水軍力量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原本還擔心會遭到日本水軍阻攔而暫緩增兵九州島的蘇輔終於下定決心。
三月十八日,夏朝鮮總督、鎮東大將軍蘇輔正式下令,全軍渡過朝鮮海峽,在北九州登陸,他對著軍中諸將嚴肅道:
「今上予本督軍政大權,本督如何能讓今上失望,至六月初一今上壽辰之前,全軍必須拿下九州全島,以九州島作為我征東大軍向今上進獻的貢禮!」
「拿下九州全島,以報皇恩!」
眾將齊聲喊道。
隨即,夏軍征發朝鮮各地舟船上千艘,以北洋水師與朝鮮水師作為護衛,浩浩蕩蕩渡過朝鮮海峽,向北九州駛去。
日本水軍得到情報後,也顧不上保存實力了,水師大將加藤明友拚命組織水軍戰船向夏軍兵船運輸線發起進攻,雙方戰船隨即在朝鮮海峽這道並不寬敞的海域上爆發激戰。
朝鮮水師以板屋船作為水軍主力戰船,輔之劍船、猛船等小型快船作為護衛,其中也有大名鼎鼎的龜船服役軍中。
朝鮮水師雖然同樣落後,但其水平是要高出日本戰船一籌的,若是將參戰三方的水師戰船進行排列,明顯是夏軍高於朝鮮再高於日軍。
三月二十一日,對馬島以東一百海裏,戰鬥最先打響。
朝鮮三道水軍統製使李安親自率領朝鮮水師對夏軍兵船進行護衛,他麾下有戰船一百八十餘艘,而在不遠處,北洋水師的八艘戰艦也正在巡航。
李安知道日軍不會坐視他們渡過朝鮮海峽,因而他一直警惕地派出快船在船隊周邊進行遊弋巡視,直到派出去的快船向他用旗
語匯報,日軍一次性集結了兩百餘艘戰船朝這邊駛來。
得知這一消息後,李安第一時間將消息送到附近的北洋水師那邊,希望能夠與北洋水師打一波配合,一同將日本水軍的這支主力吃掉。
當消息被送到北洋水師提督陳釗俊手中時,他幾乎快要激動得跳起來了,自從中日到現在,他都一直沒有與日軍主力開戰的機會,最多隻能襲擾炮擊日本沿海港口,這點壓根不算戰功,若是一直到陸軍都被送上日本本土他們還不能立下大功,那他晉升國公的願望就遲遲不能實現了。
陳釗俊很快就冷靜下來,他開始預估起敵我雙方的實力,朝鮮水師的戰船並沒有全部集中在這一片海域,在日軍到來之前,李安能夠召集的戰船不過百餘艘,而北洋水師的戰艦都分散開來,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全部集結起來。
因而,能夠參戰的隻有他乘坐的這艘三級旗艦,以及在周圍遊弋的另外七艘戰艦,不過夏軍戰艦數量雖然少,但他們提供的火力可不是朝鮮水師能夠比擬的。
朝鮮水師作為主力戰船的板屋船正是電影《鳴梁海戰》中李舜臣乘坐的那種戰船,板屋船雖然是平底船,與日軍主力船隻關船一樣是近海戰船,不過和關船相比,板屋船的船上可是足足裝載有24到26門火炮……
相比之下,隻有安宅船才會裝配火炮的日軍在海戰中的優勢也就隻有那可憐的數量優勢了。
不過,朝鮮水師的主力戰船板屋船雖然裝載的火炮有這麽多,但板屋船的數量可不多,就比如李安麾下的這一百八十餘艘戰船中,板屋船也才堪堪四十多艘,另外有龜船十二艘,其餘都是劍船、猛船之類的輕型快船,與日軍戰船相比也沒什麽優勢。
一番思索後,陳釗俊還是決定與李安聯手,一同迎擊來犯的日軍主力,進一步打擊日軍在海上的力量。
沒過多久,李安乘坐的大將船便靠在了陳釗俊所在的三級旗艦邊上,這一靠在一起,就顯得大將船像是孩童的玩具一般,袖珍小得可憐。
如此大的差別,反而讓兩艘船之間有些難以溝通了,夏軍隻能將籃子從甲板上扔下去,然後讓堂堂三道水軍統製使坐在籃子裏,被水兵合力拉到甲板上。
或許是習慣了天朝上國高高在上的威嚴,李安對此並沒有什麽抵觸,他恭敬地走到陳釗俊麵前,用嫻熟的中文向陳釗俊行禮問候——身為朝鮮高層將領,他自然能夠熟練的使用漢語,畢竟平日裏的軍文和書籍裏麵也都是用漢字書寫。
麵對眼前這個恭敬的朝鮮水軍將領,陳釗俊並沒有端著身為天朝提督的架子,他沉聲說道:「李統製使,日軍此次雖然來勢洶洶,不過你我兩軍戰船占有火力優勢,我欲以朝鮮水軍正麵與日軍對抗,令日軍戰船相互擁擠,待戰事爆發,我再以北洋水師八艘戰艦從兩側入場,以密集火力轟擊日軍戰船擁堵之處,如何?」
「全聽上國提督調遣。」李安抱拳說道:「末將已經令周邊海域的戰船前來匯合,不出兩個時辰就能集結完畢,而日軍至此至少還需要三個時辰之久,這多出來的一個時辰,末將以為,能夠多做些戰前準備。」
陳釗俊點了點頭,隨後卻又搖了搖頭,他說道:「不必等到日軍到來,待戰船集結完畢後,你可率領水師主動向日軍迎擊,在開戰後,假裝指揮失誤,令部分戰船突入日軍包圍之內,將日軍拖入近戰之中,日軍一旦陷入近戰,其戰船將相互擁堵,為我軍戰艦提供射擊機會。」
李安聽了他的話,臉上露出幾分為難之色,他說道:「可若是日軍接舷肉搏,我軍將會付出更大的傷亡。」
「這點你放心,我心裏有數。」陳釗俊安撫道。
戰術就這樣暫時製定下來,隨後兩軍水師開始召集各自的戰船,進入戰備狀態,
而運滿陸軍士兵的兵船也在得到情況後停止繼續向九州進發,轉而行駛到對馬島暫時躲避戰火。
兩個小時後,在周圍海域護衛的朝鮮水師戰船悉數集結,李安的大將船向夏軍旗艦以令旗致意後,便吹響行軍號角,朝著日軍主力來襲的方向而去。
在規模龐大的朝鮮水師啟程後,陳釗俊嚴肅地看著在三級旗艦周圍護衛的另外七艘戰船,這七艘戰船內有兩艘四級戰列艦、三艘五級艦與兩艘短重炮護衛艦,可謂火力兇猛。
陳釗俊將八艘戰艦分為兩隊,與他乘坐的三級旗艦一同行動的有一艘四級戰列艦、一艘五級艦與一艘短重炮護衛艦,而另外一隊以「淮安號」四級戰列艦為旗艦,連同剩餘戰艦一同行動。
完成分組後,戰艦隨即啟航,不過他們沒有跟在朝鮮水師身後,而是在朝鮮水師的兩側遠遠跟著,防止被日軍提前察覺。
一個時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夏、朝兩國水師的飛速前進中,日本水軍那龐大的軍勢緩緩出現在朝鮮水軍大將李安的視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