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本的海軍擴建計劃在給皇帝看完後,後者也微略吃了一驚。


    這位水軍大都督的野心很大,他計劃在北洋水師的框架內額外組建一個黃海水師與一個東海水師。


    黃海水師,顧名思義便是負責黃海海域的水師,駐地暫定為海衛,這片水域在夏朝與朝鮮之間,商貿往來密集,但因為兩國水師的威脅,並沒有什麽海盜敢在這一片撒野。


    不過黃恩本還是準備專門組建一支水師,新組建的黃海水師除了負責黃海海域的安全外,其轄區也另外包括了朝鮮與日本之間的朝鮮海峽,負責保衛商船,打擊海盜。


    黃海水師計劃由一艘五級旗艦、十艘五級艦、十艘六級艦、十艘雙桅巡防艦組成,因為其負責的基本是近海,所以不需要配備大型艦船,那雙桅巡防艦就能夠看出來。


    東海水師,便是負責巡防東海海域的水師,因為東海直接連通長江,事關京畿重地,因而其任務也額外多了一個拱衛京師,其駐地暫定長江出海口的崇明島。


    東海水師計劃由一艘三級旗艦、五艘三級戰列艦、十艘四級戰列艦、十艘短重炮護衛艦、十艘雙桅岸防艦、十艘雙桅巡防艦組成,其中雙桅岸防艦與雙桅巡防艦將肩負長江流域的巡邏任務,其餘戰艦則負責東海防務。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三級戰列艦堪稱風帆戰艦中最實用的戰爭機器,它擁有強大的側舷火力,堅固的船身也同樣能夠承受駭人的猛烈炮擊。


    除了兩支額外的水師外,北洋水師本部也將得到擴建,在眼下的二十九艘戰艦的基礎上,將再增加五艘三級戰列艦、五艘四級戰列艦與七艘臼炮艇,北洋水師的戰艦數量增加到四十六艘。


    看完黃恩本的計劃,蘇言也不禁有些咂舌,這兩支艦隊的組成怎麽說呢,若是隻是用來防禦近海的話,未免有些高射炮打蚊子的嫌疑,太大材小用了。


    尤其是那三級戰列艦,西方各國都是用在爭奪海上霸權的戰爭之中,夏朝卻是用來打擊海盜,這怎麽看都怎麽覺得荒謬。


    不過,正如黃恩本說的,東海直麵江寧京畿重地,也必須要配備足夠強大的海上防衛力量,隻是在長江入海口的兩岸構築炮台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蘇言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並沒有駁迴這個計劃的打算,不過他又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東海水師與黃海水師都有水軍基地,北洋水師將在哪裏駐紮?


    麵對蘇言的詢問,黃恩本似乎早有準備,他說出了一個讓蘇言都有些意想不到的地名——金州衛。


    金州衛,也就是後世的大連地區,那裏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水軍基地,不過蘇言卻沒想到黃恩本居然會想到將北洋水師駐紮在那裏。


    黃恩本似乎看出了蘇言的疑惑,他便主動為蘇言解釋起來,原來他還記得當初製定登陸遼東的作戰計劃時,蘇言說金州衛那邊有天然港口,後麵他又從參與護送第三鎮登陸的水軍軍官口中詢問過那裏的地形,確定了金州衛的確有合適的天然港口。


    從那之後,黃恩本就一直惦記著那裏,認為既然有這麽好的一個地方,就不能浪費著,再加之朝廷近些年正開發關外三省,將北洋水師基地設置在那裏,說不定也能帶動周圍的發展。


    畢竟軍營附近,一般來說都會自發形成一小塊集市,讓軍營裏的士兵們能夠拿著軍餉去消費,而且若是長期駐紮在那裏,水兵們的家屬們也說不定會主動遷居到那邊去。


    最後,蘇言決定采納黃恩本的計劃書,他下令在沿海各省的造船廠投入對軍艦的建設,並招募訓練水兵,征發民夫工匠在崇明島、威海衛與金州衛修建水軍基地與相關設施。


    此外,考慮到東海水師將長期駐紮崇明島,該島也是長江入海口的要地,蘇言決定裁


    撤崇明縣,將島上居民遷往長江兩岸,改設崇明衛,在崇明島沿岸修築炮台,駐紮軍隊。


    ……


    對北洋水師的擴建隻在水軍都督府內產生了小範圍的影響,並沒有影響到在朝鮮海峽遊弋的夏軍水師。


    德川幕府已經確定夏朝將遠征攻打日本本土,幕府將軍隨即將全國的水軍都調往朝鮮海峽,與在該海峽遊弋的夏朝水師進行對峙,並時刻防夏朝水師掩護陸軍登陸本土。


    此時已是1663年,連幕府將軍都傳到了第四代,日本戰國時期的著名將領早已相繼去世,幕府上下不知軍事,軍中更是疏於軍陣,戰鬥力大不如前。


    麵對夏朝的侵略姿態,日本上下慌作一團,隻能寄希望於那虛無縹緲的神風,希望神風能夠再次保佑日本,擊退來自西方的敵人。


    不過神風這次似乎並不準備提前出場,北洋水師提督陳釗俊在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後,野心勃勃,決定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當即下令兩支艦隊在對馬島外圍海域匯合,準備主動給日本水軍來一個開門紅。


    武安十年十月中旬,夏軍集結完畢,隨即在陳釗俊的率領下越過對馬島,向日本築前逼近,他們沒有掩飾自己的意圖,因而很快就被壹岐島上的島民發現,他們連忙點燃狼煙,用那高高升起的狼煙向陸地預警。


    壹岐島的預警迅速被陸地發現,在一聲聲示警的銅鑼聲中,在這一片巡邏的日本水軍匆忙集結,朝著夏軍出現的方向趕去。


    日本水軍的船隻主要以關船為主,關船以航速快、機動性好的特點被日本水軍看重,並在江戶時代之後成為日本水軍的主要軍船。


    不過這種軍船缺點重重,相較於大型船隻安宅船,它的船上並未配備火炮,隻能由船上的水兵以弓箭、鐵炮及焙烙玉對敵船進行攻擊,適合將兩船之間的距離拉近,在近距離短兵相接。


    然而……夏軍會給他們短兵相接的機會嗎?


    十月十八日下午,夏軍水師抵達築前加唐島北部海域,將旗艦換成三級旗艦的陳釗俊已經能夠站在甲板上,眺望到遠處的九州島陸地。


    陸地上日軍得到了預警,正在海岸邊列陣,似乎準備迎接夏軍的登陸,這一幕落在陳釗俊眼中卻是極為可笑的,他隻需要下令向岸邊炮擊,岸上的那幾百日軍就會在炮火下灰飛煙滅。


    不過,就在他想著要不要下令炮擊的時候,船桅上負責望風警戒的水手突然朝底下大聲叫喊:「東南方出現敵軍戰船!東南方出現敵軍戰船!」


    陳釗俊一聽,下意識拿起單筒望遠鏡,向東南方向看去,從單筒望遠鏡內他很清晰地看見,一支有著五十多艘戰船的日本水軍正浩浩蕩蕩地向這裏駛來。


    不過,那日本水軍的戰船多少有些拉胯,其中隻有三艘裝載了一兩門火炮的安宅船,其餘都是防禦薄弱的關船和小早船,陳釗俊隻看了一眼,就險些要笑出來了。


    這種貨色,就算把朝鮮水師拉出來怕不是都能血虐,在他看來,以夏軍戰艦對抗完全就是大炮打蚊子,純純的浪費。


    陳釗俊輕鬆地笑了笑,隨即下令變換攻擊陣型,主動向日本水軍迎戰,日本水軍見狀,也跟著擺出一字長蛇陣,向夏軍包圍過去。


    不過,還沒等日本水軍靠近,夏軍戰艦就先一步展開炮擊,那架設在船頭的火炮接連發出怒吼,射出的炮彈一枚枚唿嘯地飛向日本水軍,即便無一命中,隻是落入海麵,濺起一道水柱,也還是令戰船上的日本水兵看得心驚膽戰。


    很快,夏軍水師停止前進,開始猛轉方向,將那有著密密麻麻炮窗的側舷暴露在日軍的視野之內,隨後,一門門黑洞洞的炮口從炮窗內推出,在各艦艦長的命令下,眾炮齊鳴,無數炮彈從炮口飛出,高速飛向日本水軍


    。


    隨即,日本水軍就遭到了災難性的打擊,向來都是以弓箭、鐵炮對射的日本戰船並不追求防禦,而是追求機動,這就導致一發炮彈就能擊穿整艘戰船。


    就連被稱作大型戰船的安宅船也無法在這場可怕的炮擊中幸免於難,在日軍水兵驚恐的尖叫聲中,炮彈如雨點般落下,戰船一艘接著一艘被擊沉、摧毀,水兵們隻能拚命跳入海中,飄在海麵上絕望地看著這一切。


    這簡直是降維打擊。


    夏軍水師僅僅隻展開了一輪炮擊,對麵的日本水軍就幾乎全軍覆沒,那些沒有被當即擊沉的戰船也是遭到了重創,海水不斷從缺口倒灌湧入,船隻逐漸下沉,水兵們隻能放棄掙紮,爭先跳入大海。


    這場壓倒性的海戰被岸上布防的日本軍隊看在眼底,他們驚恐於夏軍的火力兇猛,也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嗓子,這些以農兵為主的足輕隊便爭先恐後,撒開丫子向陸地內跑去,似乎想要遠離那可怕的夏朝水師。


    農兵們的潰逃就連督戰的幾名武士都無法阻攔,他們徒勞的嘶喊著,到最後,看著那海麵上耀武揚威的夏朝水師,也失去了繼續待下去的勇氣,跟著逃離了這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麵戰爭之伐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淚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淚曲.並收藏全麵戰爭之伐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