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雞鳴報曉。
山間霧氣很重。
晏龍雨睜眼後並沒有見到花鳳舉,洗漱後過後便獨自一人出了竹屋,跛著腿向隔壁的籬笆小院走去。
晏龍雨沒有睡懶覺的習慣,多虧了那位秦先生日複一日的督促。其實這些年晏龍雨對秦若陽談不上畏懼,更多的是敬重,尤其是在得知這位老先生的身世之後。
入了院門,晏龍雨給在門口劈柴的老仆賀爺爺打了聲招唿,便進正廳去了。
正廳內擺有兩張書案,麵向一張太師椅,牆壁上掛著一字一畫,“字”為那位大桓帝師親筆所書的“山水間”三字,筆法靈動如蛇,“畫”為一幅枯鬆圖,頹敗但遒勁有力。
年近耄耋之年的秦若陽腿腳並不好,尤其是一到秋冬,時常會疼得整晚睡不著覺,但他不喜歡拄杖,在給兩個孩子傳授學問時總是喜歡站著。秦若陽對兩個孩子無所不授,表麵上一臉嚴肅,但講到豪邁處時經常神彩飛揚,不顯疲憊。老人其實是喜歡這兩個孩子的,每隔一旬下山歸來後,時常會帶迴來一些山下孩子玩的小玩意,隻是拉不下老臉當麵送給兩個孩子,而是晚上等孩子們都睡下後,再偷偷放到他們的書案上,第二天便像往日一樣,繼續一臉嚴肅地給兩人授課。有一次收到小玩意的晏龍雨想打破砂鍋問到底,要知道到底是誰送的,結果被“惱羞成怒”的秦先生罰抄了三千字,從那以後兩個孩子才知道這哄小孩才用的玩意竟然是秦先生送給他們的。
晏龍雨進如正廳後,看到秦先生已經站在了太師椅前,獨孤浩蕩也在,隻是還多了一個花鳳舉。
晏龍雨一臉疑惑地看了一眼花鳳舉,然後躬身施禮道:“秦先生早,鳳叔早,隻是先生這麽早叫我來,不知為何呀?”
黑衣冷麵的獨孤浩蕩站在晏龍雨身旁,輕聲道:“先跪下,再告訴你。”
晏龍雨不明所以,哦了一聲,皺著眉頭慢慢跪下,看向麵前的花鳳舉。
花鳳舉一撇嘴,笑著躲過了晏龍雨的視線。
秦若陽在太師椅上緩緩坐下,身材高大的老人坦然道:“晏龍雨,且聽我說。我秦若陽,名為帝師,實為棄子,承蒙仙人點撥才能帶著小殿下苟且至今。”
“老兒知道,天子之師,不可擅自收徒,所以至今名下隻有三個不掛名的弟子,兩個在武兆桓州三王爺獨孤朔帳下做事,名為張洞初、司徒朗,還有一人你應該認識,扶龍郡城南郊的教書先生,許知卿。”
晏龍雨認真的點了點頭,他每趁秦先生下山時自己也會下山幾天,去郡城采購些東西,一次機緣巧合下認識了那個書呆子許知卿。隻是萬萬沒想到他也是秦先生教出來的。
老人看著跪在地上的晏龍雨,眯眼道:“隻是我自知年歲已老,卻放不下一生所學,總要有個傳承。所以我秦若陽今日便鬥膽,收你晏龍雨為我關門弟子,你可答應!”
花鳳舉環手笑而不語。
獨孤浩蕩坦然道:“我和鳳叔都同意先生收你為徒,龍雨,一切隨你。”
受寵若驚的晏龍雨沒有說話,而是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個頭。眼中露出堅定神色,隨即正色道:“蒙先生收留之恩,照撫之恩,授業之恩,龍雨畢生難忘。願拜先生為師!為先生開枝散葉!薪火相傳!”
老儒生秦若陽坐在太師椅上,難得大笑起來:“哈哈哈,好!秦某人忤逆收徒,死後自會向先帝請罪!還請先帝莫要為難我徒!”
老人十幾年來第一次這麽暢快。
老人站了起來,踉蹌著上前扶起了跪地少年,從袖中掏出一本書遞到了晏龍雨手中,滿麵春風:“管他什麽八規六禮,從今以後,你晏龍雨便是我秦若陽的關門弟子。此書為我必生心血所注,今日便送與你了,書裏有一封信,日後若有生死絕斷舉棋不定之時,不妨打開來看看。”
晏龍雨近距離看到了先生溝壑縱橫的臉,鼻尖一酸,先生終究是老了。有低頭看了看手裏的書,勉強笑道:“《儒霸兵書》,好霸氣的名字。”
老人欣慰的看向眼前的兩個少年人,無數少年時的過往浮現在眼中,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取我筆墨來。”
獨孤浩蕩遞筆,晏龍雨鋪紙研墨。
秦問天提筆寫下: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天狼,笑文昌。磨劍十五,他日試鋒芒。一朝功成遠名揚,天下間,任誰狂。光耀門楣,不顧世炎涼。作宰為官奔走處,無忘是,誦書郎。
花鳳舉看著老人一筆一劃寫完,眼中光芒乍現。
老儒生收筆。
兩個少年看著麵前白紙黑字,心向往之。
秦若陽轉頭看向晏龍雨,麵容嚴肅,沉聲道:“晏龍雨,字洗塵。”
晏龍雨聞言一驚,隨即再拜秦若陽!
“謝先生賜字!”
花鳳舉笑了笑,喃喃道:“晏洗塵,好名字。”
老人終究是老了,似乎有些乏了,眯眼道:“這幾天不授業了,洗塵,你和小殿下,今日下山去吧!知卿傳信說有事要當麵告知於你!你也替我帶一封信給他。”
晏龍雨疑惑道:“那書呆子怎麽知道我認識先生您?”
秦若陽答道:“我告訴他的。”
晏龍雨和獨孤浩蕩相視一笑,一齊朝秦若陽施禮後,同時走出了小院。
下山去了。
正廳裏,隻剩下秦若陽和花鳳舉兩人。
花鳳舉看著一旁靠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的老儒生,恭敬道:“算算時日也該出山了,秦老先生可是安排好了?”
秦若陽睜眼,沙啞道:“我在西北已經布好了一盤棋,小殿下歸國有望了。隻是在這之前,我要去見幾位故人,唉,怕是最後一麵了。小殿下就勞煩鳳絕照顧了。真到了那時候,我便是死了,三王爺獨孤朔也會接走小殿下。”
西蜀鳳絕歎了口氣道:“那桓國再怎麽亂,不管是獨孤南還是獨孤北,終究還是獨孤氏的,秦先生你又是何苦呀!世人皆說秦宋二人便是文人極致,宋已死,這天下便獨您一人,您又何苦要晚節不保呢?”
秦若陽搖了搖頭:“鳳絕是江湖人,江湖人死江湖,這便是歸宿。而我秦若陽是讀書人,讀書人死一國,這便是我的歸宿!”
老人低聲緩緩道:“吾有一口浩然之氣,不吐不快呀!”
西蜀鳳絕學著晏龍雨躬身像著老人行了一禮,道:“我花鳳舉向來不喜歡彎彎繞繞故弄玄虛的讀書人,您老是個例外。我花鳳舉服你!”
老人起身還禮被花鳳舉擋下。
花鳳舉走後,一直在門口劈柴的老仆人站在了秦若陽麵前:“把殿下交給花鳳舉可以,但你南下江南找那林和鏡,去毓華城麵見獨孤太後,我必須跟著你!”
大秦帝師秦若陽咧嘴一笑,再無半點架子,像是和老朋友開玩笑一般,說道:“怎麽,怕我死在武兆呀!”
臉上一道刀疤的老仆人會心一笑:“有我在,隻要你不想死,誰也不會讓你死的!”
山間霧氣很重。
晏龍雨睜眼後並沒有見到花鳳舉,洗漱後過後便獨自一人出了竹屋,跛著腿向隔壁的籬笆小院走去。
晏龍雨沒有睡懶覺的習慣,多虧了那位秦先生日複一日的督促。其實這些年晏龍雨對秦若陽談不上畏懼,更多的是敬重,尤其是在得知這位老先生的身世之後。
入了院門,晏龍雨給在門口劈柴的老仆賀爺爺打了聲招唿,便進正廳去了。
正廳內擺有兩張書案,麵向一張太師椅,牆壁上掛著一字一畫,“字”為那位大桓帝師親筆所書的“山水間”三字,筆法靈動如蛇,“畫”為一幅枯鬆圖,頹敗但遒勁有力。
年近耄耋之年的秦若陽腿腳並不好,尤其是一到秋冬,時常會疼得整晚睡不著覺,但他不喜歡拄杖,在給兩個孩子傳授學問時總是喜歡站著。秦若陽對兩個孩子無所不授,表麵上一臉嚴肅,但講到豪邁處時經常神彩飛揚,不顯疲憊。老人其實是喜歡這兩個孩子的,每隔一旬下山歸來後,時常會帶迴來一些山下孩子玩的小玩意,隻是拉不下老臉當麵送給兩個孩子,而是晚上等孩子們都睡下後,再偷偷放到他們的書案上,第二天便像往日一樣,繼續一臉嚴肅地給兩人授課。有一次收到小玩意的晏龍雨想打破砂鍋問到底,要知道到底是誰送的,結果被“惱羞成怒”的秦先生罰抄了三千字,從那以後兩個孩子才知道這哄小孩才用的玩意竟然是秦先生送給他們的。
晏龍雨進如正廳後,看到秦先生已經站在了太師椅前,獨孤浩蕩也在,隻是還多了一個花鳳舉。
晏龍雨一臉疑惑地看了一眼花鳳舉,然後躬身施禮道:“秦先生早,鳳叔早,隻是先生這麽早叫我來,不知為何呀?”
黑衣冷麵的獨孤浩蕩站在晏龍雨身旁,輕聲道:“先跪下,再告訴你。”
晏龍雨不明所以,哦了一聲,皺著眉頭慢慢跪下,看向麵前的花鳳舉。
花鳳舉一撇嘴,笑著躲過了晏龍雨的視線。
秦若陽在太師椅上緩緩坐下,身材高大的老人坦然道:“晏龍雨,且聽我說。我秦若陽,名為帝師,實為棄子,承蒙仙人點撥才能帶著小殿下苟且至今。”
“老兒知道,天子之師,不可擅自收徒,所以至今名下隻有三個不掛名的弟子,兩個在武兆桓州三王爺獨孤朔帳下做事,名為張洞初、司徒朗,還有一人你應該認識,扶龍郡城南郊的教書先生,許知卿。”
晏龍雨認真的點了點頭,他每趁秦先生下山時自己也會下山幾天,去郡城采購些東西,一次機緣巧合下認識了那個書呆子許知卿。隻是萬萬沒想到他也是秦先生教出來的。
老人看著跪在地上的晏龍雨,眯眼道:“隻是我自知年歲已老,卻放不下一生所學,總要有個傳承。所以我秦若陽今日便鬥膽,收你晏龍雨為我關門弟子,你可答應!”
花鳳舉環手笑而不語。
獨孤浩蕩坦然道:“我和鳳叔都同意先生收你為徒,龍雨,一切隨你。”
受寵若驚的晏龍雨沒有說話,而是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個頭。眼中露出堅定神色,隨即正色道:“蒙先生收留之恩,照撫之恩,授業之恩,龍雨畢生難忘。願拜先生為師!為先生開枝散葉!薪火相傳!”
老儒生秦若陽坐在太師椅上,難得大笑起來:“哈哈哈,好!秦某人忤逆收徒,死後自會向先帝請罪!還請先帝莫要為難我徒!”
老人十幾年來第一次這麽暢快。
老人站了起來,踉蹌著上前扶起了跪地少年,從袖中掏出一本書遞到了晏龍雨手中,滿麵春風:“管他什麽八規六禮,從今以後,你晏龍雨便是我秦若陽的關門弟子。此書為我必生心血所注,今日便送與你了,書裏有一封信,日後若有生死絕斷舉棋不定之時,不妨打開來看看。”
晏龍雨近距離看到了先生溝壑縱橫的臉,鼻尖一酸,先生終究是老了。有低頭看了看手裏的書,勉強笑道:“《儒霸兵書》,好霸氣的名字。”
老人欣慰的看向眼前的兩個少年人,無數少年時的過往浮現在眼中,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取我筆墨來。”
獨孤浩蕩遞筆,晏龍雨鋪紙研墨。
秦問天提筆寫下: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天狼,笑文昌。磨劍十五,他日試鋒芒。一朝功成遠名揚,天下間,任誰狂。光耀門楣,不顧世炎涼。作宰為官奔走處,無忘是,誦書郎。
花鳳舉看著老人一筆一劃寫完,眼中光芒乍現。
老儒生收筆。
兩個少年看著麵前白紙黑字,心向往之。
秦若陽轉頭看向晏龍雨,麵容嚴肅,沉聲道:“晏龍雨,字洗塵。”
晏龍雨聞言一驚,隨即再拜秦若陽!
“謝先生賜字!”
花鳳舉笑了笑,喃喃道:“晏洗塵,好名字。”
老人終究是老了,似乎有些乏了,眯眼道:“這幾天不授業了,洗塵,你和小殿下,今日下山去吧!知卿傳信說有事要當麵告知於你!你也替我帶一封信給他。”
晏龍雨疑惑道:“那書呆子怎麽知道我認識先生您?”
秦若陽答道:“我告訴他的。”
晏龍雨和獨孤浩蕩相視一笑,一齊朝秦若陽施禮後,同時走出了小院。
下山去了。
正廳裏,隻剩下秦若陽和花鳳舉兩人。
花鳳舉看著一旁靠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的老儒生,恭敬道:“算算時日也該出山了,秦老先生可是安排好了?”
秦若陽睜眼,沙啞道:“我在西北已經布好了一盤棋,小殿下歸國有望了。隻是在這之前,我要去見幾位故人,唉,怕是最後一麵了。小殿下就勞煩鳳絕照顧了。真到了那時候,我便是死了,三王爺獨孤朔也會接走小殿下。”
西蜀鳳絕歎了口氣道:“那桓國再怎麽亂,不管是獨孤南還是獨孤北,終究還是獨孤氏的,秦先生你又是何苦呀!世人皆說秦宋二人便是文人極致,宋已死,這天下便獨您一人,您又何苦要晚節不保呢?”
秦若陽搖了搖頭:“鳳絕是江湖人,江湖人死江湖,這便是歸宿。而我秦若陽是讀書人,讀書人死一國,這便是我的歸宿!”
老人低聲緩緩道:“吾有一口浩然之氣,不吐不快呀!”
西蜀鳳絕學著晏龍雨躬身像著老人行了一禮,道:“我花鳳舉向來不喜歡彎彎繞繞故弄玄虛的讀書人,您老是個例外。我花鳳舉服你!”
老人起身還禮被花鳳舉擋下。
花鳳舉走後,一直在門口劈柴的老仆人站在了秦若陽麵前:“把殿下交給花鳳舉可以,但你南下江南找那林和鏡,去毓華城麵見獨孤太後,我必須跟著你!”
大秦帝師秦若陽咧嘴一笑,再無半點架子,像是和老朋友開玩笑一般,說道:“怎麽,怕我死在武兆呀!”
臉上一道刀疤的老仆人會心一笑:“有我在,隻要你不想死,誰也不會讓你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