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都安頓好了?”


    季頌賢看看鄭氏,發現她現在精氣神和第一迴見時完全不一樣了。


    先前鄭氏來拜見,季頌賢見她雖也是知禮,然很沒有什麽精神,似是被生活所壓一般,連脊梁都是彎的,眼中時時刻刻都閃爍著對未來的不確定。


    可現在才多大一會兒再見時,發現鄭氏目光堅定,精神也很好,站在那裏的時候腰背挺直,整個人便如鬆竹一般堅韌不拔。


    “都安頓好了。”鄭氏一笑:“還得謝您叫段總旗陪我過去,段總旗是個能辦事的,沒費什麽勁就將和離文書弄好了。”


    “這便好。”季頌賢點頭:“即是如此,你就先在我這裏安頓吧,如今年根底下了,你就是尋房子也不好尋,就是尋到了,冷鍋冷灶的難免有些不好,且先在我家住著,等來年開了春,你就帶著兩個姑娘去我陪嫁莊子上織布,我再尋幾個織工好的小娘子跟你學一些,再過些時候,咱們就把這紡織作坊開辦起來。”


    “我是願意的。”鄭氏笑著行了禮:“我家兩個丫頭也樂意,隻是太麻煩您了。”


    “有什麽可麻煩的。”季頌賢笑了笑,指指椅子:“且坐下說話吧。”等到鄭氏坐了,她又笑道:“我們家人少,也沒多少事,你們住著能添什麽麻煩,左不過做飯的時候多添一瓢水的事。”


    說到這裏,她對著大丫二丫招手:“這是你家兩個姑娘吧,過來我瞧瞧。”


    大丫二丫雖有些懼意,可想著自己能跟著母親脫離苦海,完全是得利於眼前這個美人兒,因此就仗著膽子挪了過去。


    臨來的時候大丫二丫都穿著破衣裳,待安頓好了之後鄭氏給她們換了衣裳才過來的。


    雖說是換了衣裳,可也不是新衣裳,兩個姑娘穿的都是舊衣裳,隻是收拾的很幹淨罷了。


    季頌賢看著兩個姑娘走到自己跟前。眼瞧著就要跪下嗑頭,忙命繞梁扶起她們:“可憐見的,莫嗑頭了。”


    她一行說話,一行將兩個姑娘拉過來仔細打量。


    季頌賢看大丫二丫長的都端正。眉目也清秀,目光雖有幾分怯意,然目光清正,看起來就知品性必是不錯的。


    隻是這兩個姑娘大約在家的時候吃了好些苦頭,看人都是怯怯的。吃的應該也不怎麽好,很是瘦弱,尤其是大丫,手掌心裏好些繭子,必是做了不少活計的。


    季頌賢邊打量邊笑道:“你這兩個姑娘長的好,我瞧著愛的緊。”


    她一行說話,一行從腕上脫下兩個蝦須赤金手鐲來給大丫二丫戴上:“頭一迴見也沒個好物件給你們,且戴著玩吧。”


    那樣精致好看的金手鐲沉甸甸的戴在手腕上,著實將大丫二丫嚇了一跳,兩個丫頭趕緊推拒。季頌賢把臉一板:“我給出去的東西從來沒有收迴的,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給你們玩的。”


    她這般一說,兩個丫頭嚇的立時不敢說話了。


    鄭氏見如此,先是歎了口氣,又道:“兩個丫頭跟我受了不少罪,在胡家總是被磨折,性子就有些弱了些。”


    季頌賢點頭:“這孩子的性子和從小生活的環境關係極大的,整日被打罵的孩子難免小心謹慎一些。”


    說到此處,她就問大丫:“多大了。叫什麽名字?”


    “十一了。”大丫小心的迴了一句:“我沒大名,就叫大丫。”


    “這隻能做小名,如何能當正經名字呢。”季頌賢皺了皺眉頭,又對鄭氏道:“你也實在太不該了。就是胡家的人沒給她們取名,你也該取上一個的,如何耽誤到現在?”


    鄭氏苦笑:“我也沒什麽學問,不過些須識得幾個字罷了,原想著再過些時日織出一些布賣了請個先生給兩個丫頭取個正經名字,隻是……”


    她看了季頌賢一眼。斟酌道:“夫人最是知書識禮的,能不能幫大丫二丫取個正經名字。”


    “這倒是成的。”季頌賢想了一時一拍手道:“兩位姑娘自小受苦,隻我瞧著她們雖受了苦難,然心性卻是好的,可見得是兩個有氣節有烈性的好姑娘,如此,大丫便叫傲雪吧,二丫叫淩霜如何?意思便是她們倆以後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千難萬難不損其誌,你覺得如何?”


    “好。”鄭氏笑的極開懷:“夫人取的自是好的,我聽著也好。”


    大丫二丫也很高興,她們自覺這名字真真好聽,比村子裏那些個什麽梅花、翠花、香草之類的名字要好聽多了。


    兩個丫頭臉上均帶著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比原先多了幾分童趣,這會兒子倒有了一些孩子的活潑樣子,並不像先前那般壓抑。


    季頌賢又和鄭氏說了幾句話,才叫小丫頭帶她們迴客房休息去。


    等到鄭氏娘三個一走,繞梁就有幾分不解:“太太實在沒必要對她們那般好,不隻派人幫她和離,還收留她們住在府裏,太太和鄭氏又沒有什麽交情,也有些太費心了吧。”


    季頌賢起身走了兩步,聽繞梁這般一說,迴頭瞅了她一眼,淡淡道:“左不過不費什麽力氣,我瞧著她實在難過,難幫的幫上一把罷了,再者,我和老爺救下她家六丫也不過順勢而為,沒想著這鄭氏卻是個知恩圖報的,千難萬難的尋了來,可不隻為著打聽她家六丫,我瞧她是為著道謝而來的,那布倒織的極好,想來鄭氏不知道費了多少心力織就的,可見得她心性好,不是什麽白眼狼,又有絕技在身,這樣的人我也樂意幫。”


    說到這裏,季頌賢又瞅繞梁幾眼:“你如今日子過的自在了,人也越發失了本份,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從你嘴裏出來,你若是再如此,往後我可再不敢用你的。”


    這話出口,很是將繞梁嚇到了,她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嗑頭:“太太,是奴多嘴,奴該死,奴往後再不敢了。”


    季頌賢也不過提點繞梁一句,見她知錯,這才輕輕點頭:“起吧,沒的嗑著了頭,本就是個笨丫頭,若是再嗑著了,可就越發的傻了。”


    繞梁這才起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奴本就笨的,再嗑也不會再笨到哪裏去的。”


    季頌賢這才點點她額頭:“你啊,往後說話做事多想想,別胡言亂語的,今兒你在我跟前這般問了不該問的倒也沒什麽,我是你主子,對你多包容就是了,可要在別人麵前,就顯的咱們家忒沒規矩了,要是叫你老爺知道,我也保不住你的。”


    “太太教訓的是。”繞梁恭身聽訓。


    季頌賢又是一笑:“這鄭氏是個有本事的,我不過順手救她一救,可誰知道她能做出多大的功業來,我瞧了她織的布,又問過她如何改造織機,原我也懂一些這裏頭的理兒,聽她說的也是頭頭是道,說不得,咱們大夏朝織造上要從鄭氏這裏大為改觀,若真如此,這鄭氏許是那名留千古的人物,這般的人兒,我為什麽不救?”


    一行說,季頌賢一行去了內室,她先脫了外頭的褂子,隻著著杏色小襖的月色百褶裙,越發顯的整個人纖瘦苗條,身姿美好。


    她叫繞梁打水,才淨了手,一行問小丫頭:“前頭粥熬的如何了?”一行又尋出個黑緞貂皮的鬥篷叫了小丫頭送到前頭,叫小廝給成懷瑾送去。


    便聽丫頭迴道:“前頭的粥熬的好著呢,雪夜姐姐叫撤了些火柴,隻用慢火煮著,大約半夜的時候就能熬好。”


    季頌賢點頭:“這細粥自然要多費功夫,你去叫雪夜帶人仔細的守著。”


    隨後,她又對繞梁道:“我瞧這幾日天兒越發的冷了,鄭氏母女的衣裳有些單薄,你將我先頭不穿的那兩件灰鼠褂子找出來給她送去,另外,去瞧瞧咱們家有沒有給小丫頭們做的衣裳,若是沒有,叫針線房的人做兩件褂子再添兩件灰鼠鬥篷出來,給傲雪和淩霜先穿著。”


    繞梁抿嘴一笑:“哪裏還用您吩咐,奴先頭已經尋了兩件您舊年不穿的褂子出來,又將奴原先穿小了的兩件小毛褂子翻出來,等著一會兒就給鄭姐姐送過去呢。”


    季頌賢一點她的頭:“你倒是個乖巧的,合著一虧不吭拿著我的東西做人情呢。”


    繞梁也笑:“都是太太仁慈,奴才敢如此的,太太若是個厲害的,您瞧奴還敢不敢。”


    主仆正說笑間,就聽得皇城方向喪鍾敲響,季頌賢臉色微變:“不好,定是……怕是太後不成了。”


    繞梁一聽也趕緊出去叫人探問,不一時,便見何管家進來迴道:“太太,老爺叫小的跟太太說一聲,太後剛剛去了,叫太太準備一下,即刻進宮哭喪。”


    季頌賢聽了點頭,又問了何管家幾句話,便匆忙尋了素色衣裳出來換好,又將頭發拆開重新尋了個平髻,頭上戴了白色絹花,又插了幾支銀簪子,收拾的很是簡樸素淨。


    收拾好子之後,季頌賢想了一時對繞梁道:“去將我舊年做的那件白狐皮的鬥篷拿來,你叫上兩個針線做的好的,將鬥篷麵拆了換上素色的。”


    繞梁立時去尋,又找了幾個針線做的極好的丫頭趕工,一刻多的功夫就幫季頌賢換了鬥篷麵。


    之後,繞梁又尋了素色的荷包香袋等物給季頌賢佩戴好,趕收拾妥當了,這才叫了車來扶季頌賢上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福星高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棲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棲桐並收藏重生之福星高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