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帖木兒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元朝蒙古大軍橫掃敵軍,所向無敵,他指揮軍隊再次平定和收複了濟寧、東平兩地,當時隻有濟南、益都一帶,還被強悍的紅巾隊占領著,使得他焦躁不安,恨不得馬上率軍收複失地。察罕帖木兒的軍事行動快如閃電,急如星火,他立即親自統領著蒙古大軍馬不停蹄,繼續挺進,很快逼近山東首府濟南,他還另派部將進攻益都,兵分兩路,雙管齊下。
濟南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之南而得名。漢代設立濟南郡。濟南城池堅守,守衛嚴密,是一塊很難啃下硬骨頭。驍勇善戰的察罕帖木兒率領著蒙古大軍,攜帶著大量的重型武器,經過接連不斷的強攻硬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攻打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這個牢固的堡壘攻下。元朝名將察罕帖木兒攻下牢固的濟南,顯示了他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顯示了蒙古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對周邊的紅巾軍產生了強大的威懾作用,瀕海的鄰近各郡縣的紅巾軍得知消息,放下武器,望風歸降,紛紛向元朝輸入財物,向元朝俯首稱臣,隻有益都孤城守軍不識時務,孤軍奮戰,繼續與元朝軍隊對抗,沒有被元軍攻打下來。
元朝廷看見察罕帖木兒治軍有方,接連攻城掠地,立下了赫赫戰功,頒布詔令晉升他為中書平章政事,過去所授予的職務依然如故,對他加官進爵,大肆表彰。察罕帖木兒也不負朝廷厚望,不辭辛勞,率領元朝大軍再次出征。集結重兵圍攻益都,為了攻下堅固防守的益都,察罕帖木兒大造特造攻城器械,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和雲梯,製備了無數的強弓硬弩。察罕帖木兒召集的幾路元朝大軍,從不同的駐地出發。浩浩蕩蕩,齊頭並進。益都位於中國山東省山東半島,曆史悠久,大禹治水的最大功臣是益,禹原定傳位於益,益是青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公元前2070年益就在青州建都,稱為益都。啟篡位後,益迴到青州箕山。所以益都與青州是同一個地方。益都隻是公文上的首都。並沒有成為真正的國都。
駐守在益都的紅巾軍對前來入侵的蒙古軍同仇敵愾,英勇作戰,浴血奮戰,嚴防死守益都。在雙方血戰的晚上,天空中忽然出現白氣一般的流星,長達五百多丈,自危宿星座起,直接掃過赤紫微垣星座。雙方將士都認為天象突變,一定不是好兆頭。雙方將士都認為是大禍降臨,三軍將士都驚恐不安。元朝統兵元帥察罕帖木兒卻毫不在意,沉著鎮定。這時從紅巾軍投降過來的將領田豐,請他檢閱軍隊,以顯示軍威,鼓舞士氣。元朝的各位將領都認為天象示儆,田豐請他檢閱軍隊,一定包藏禍心,對他不利,都爭先恐後地前來勸阻。取消檢閱軍隊的行動。
察罕帖木兒聽了各位將領的勸告,卻不以為然,歎息了一聲,迴答他們說:“各位真是多慮了。我隻有推心置腹地對待人家,人家才能信服我。如果那些投降過來的軍隊,軍心不穩定,突然發生意外,加害於我,也是天命使然,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如何能夠預防得了呢?”各位將領聽了察罕帖木兒的話,知道無法阻止他的行動,隻是請求他多帶衛士,以防不測,確保安全。察罕帖木兒是一位我行我素,剛愎自用的人,他沒有聽眾將領們的勸告,拒絕多帶衛兵,以保障主將的安全。隻命令十一名騎兵跟隨他參與檢閱軍隊的行動。
察罕帖木兒鎮定自若,信心滿滿,帶著十一名騎兵衛士,從容不迫地來到田豐的軍營,從軍營外麵看去,一定如常,毫無異樣。他們在軍營外跳下戰馬,把戰馬交給守衛在軍營外的衛兵,在田豐的引領下踏入田豐的軍營,當他們剛剛踏進軍營大帳的時候,大帳裏埋伏的精兵,手持武器突然衝了出來,一位將軍出其不意,兇殘地舉槍向察罕帖木兒猛刺,察罕帖木兒猝不及防,鋒利的刀鋒謔的一聲穿刺進察罕帖木兒腹腔,頓時鮮血噴濺,應聲倒地。察罕帖木兒被刺後,忍著劇痛,突然從地上跳了起來,大叫一聲,終於站立不住,倒地身亡。這時埋伏在那裏的士兵全部衝過去,出其不意,把所有蒙古衛兵全部砍死,頓時鮮血噴濺,血肉橫飛,一片混亂。
那位英勇無畏的行刺軍官,究是是何人呢?真有膽量和勇氣!他就是跟隨田豐投降過來的紅巾軍將領王士誠。策劃這次暗殺行動,最初是由駐守在益都紅巾軍首領,叫作陳猱須的人發起的,他本來與田豐、王士誠等人,在暗地裏相互勾結,密謀策劃。他們看見益都被敵軍重重圍困,軍情危急,就派遣人到田豐的軍營秘密聯絡,用重金賄賂,田豐、王士誠在陳猱須的賄賂下,利令智昏,就產生了密謀叛變的念頭,就設計引誘察罕帖木兒,殘忍地把他刺死在軍營裏。
察罕帖木兒被殺死後,朝廷蒙古大軍失了主帥,幸好有他的義子擴廓帖木兒代理了主帥職務,統領著全軍,軍心才得以重新穩固下來。正當擴廓帖木兒心懷哀痛,正忙著為察罕帖木兒舉辦喪禮,準備向朝廷傳送訃告時,京城裏的使者早已到了,他們攜帶著皇帝的詔旨,告訴他們說,現象天象突變,應驗地點在山東,全軍應該嚴格戒備,不可輕舉妄動,以保證安全。擴廓帖木兒接到詔令,大為哀痛,失聲痛哭,立即向京城裏使者訴說了軍營中突發的慘禍和變故,京城裏的使都聽猶如五雷轟頂,大吃一驚,急忙離開軍營,立即向朝廷報告。
過了幾天,擴廓帖木兒的元朝軍營又接到皇帝的詔敕,追封察罕帖木兒為潁川王,授予忠義將軍的稱號。朝廷命令所有各路大軍,都由廓帖木兒代理義父的職務。全權統領軍隊。廓帖木兒接受命令後,舉行隆重儀式,誓師出征,報仇雪恨,對益都發起更加猛烈的攻擊。
這時的田豐、王士誠已經進入城中,協助紅巾軍守衛城池。共同作戰。駐紮在城外蒙古大軍的想盡千方百計,對城內發起猛烈進攻,城內守衛的紅巾軍也嚴防死守,頑強抵抗。這樣相持了數月,仍不能攻下城池。擴廓帖木兒眼看久攻不下,心裏極為憤怒,連忙改變策略,在暗地裏下令,派人晝夜不停地挖掘地道。懸以重賞。招募屈死士兵,想從地道出其不意地攻入城市,他親自率領朝廷大軍,從城外用繩索攀登城牆,那些守城的紅巾軍隻防備著外麵攻城的敵軍,猛烈地向敵軍射箭,投擲石頭打退敵人,沒有想到敵軍會從城中鑽出敵軍勇士。立即在城市裏縱起大火,燃成了火海。
頓時全城驚駭。一片混亂,蒙古大軍看見城城內士兵得手,群情激憤,兵分兩路,一半蒙古登城作戰,一半還在城外兜圈。尋找戰機。登上城牆的敵軍士兵,如狼似虎地殺入城內,很快就擒住了紅巾軍首領陳猱須,以及他的部下共二百多人。那些在城外兜圈的蒙古士兵,正在城門旁邊埋伏著。剛好遇到田豐、王士誠兩人率領著將士,打開城門,準備出逃,隨著一陣鑼鼓響起,蒙古軍將士奮起向前,爭先恐後地捉拿敵軍,來一個捉拿一個,來十個捉拿十個。設下埋伏,襲擊逃跑的敵軍,紅巾軍將士被全部捉拿,正是擴廓帖木兒的妙計。
擴廓帖木兒巧設奇計,攻占了益都,捉拿了紅巾將士,大獲全勝,占領了那裏的地盤。戰爭結束,擴廓帖木兒便設置香案,供起義父的牌位,從軍營中把田豐、王士誠推到案前,強行剝去他們的上衣,命令士兵剖出他們的心髒,祭祀察罕帖木兒的英靈,將陳猱須等二百多人,把他們關押在木籠裏,派人送京城大都,向朝廷獻出俘虜,邀功請賞。然後再派出軍隊攻占和大肆搶掠定餘邑,很快就攻占了那裏。不久之後,山東全部平定,擴廓帖木兒留下守軍,就率領著朝廷大軍,返迴原地,鎮守河南去了。
這是發生在至正十六年起,至二十一年間的事。在這四五年間,北方一帶,一直是刀光劍影,硝煙彌漫。在南方一帶,也兵荒馬亂,動蕩不安。南方的紅巾首領徐壽輝,自從占據江西後,立即派遣倪文俊率軍攻陷了淝陽,接著攻占了中興路。元朝的統帥朵兒隻班也在沙場上戰死,以身殉國。
倪文俊旋即攻下漢陽,迎接徐壽輝駐守在那裏,作為紅巾軍的首都。淝陽人陳友諒,本來是漢陽漁家之子。他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因入贅陳家,才跟隨其姓,父陳普才生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他少時讀書,略通文義。有一次一位占卜的人,在察看過其祖先的墓地之後,神秘地說:“你日後一定會富貴發達。”陳友諒心中暗喜。他曾任縣裏的小吏,但這並非他的目標,他野心勃勃,有更遠大的誌向,很想稱王稱霸。
陳友諒粗通文墨,最初投奔到倪文俊的麾下,被任用為秘書,不久後他也自領一軍,其身份幾乎與倪文俊相當。倪文俊陽奉陰違,表麵上跟隨徐壽輝,在暗地裏卻想發動叛亂,他陰謀被陳友諒察覺,陳友諒決定先發製人,發起突然襲擊,殺死了倪文俊,並接收了倪文俊的所有部下將士,極大地壯大了實力,他自稱平章政事。陳友諒一麵親自督促水師,順長江水流而下,直搗安慶。元朝官員淮南行省左丞餘闕,正遵照朝廷詔令駐守在安慶城,他號令嚴明,防守穩固,成為江淮的重要屏障。
得知陳友諒率軍進攻安慶城的消息,餘闕連忙督促水軍堵住水道,頑強抵禦敵軍,屢次打敗陳友諒水軍。陳友諒久攻不下安慶城,急得兩眼發紅,十分震怒,派出快馬召請求饒州紅巾軍將領祝寇,巢湖紅巾軍將領趙普勝,召集水陸兩軍,齊頭並進,直逼安慶城下。元朝守軍官員餘闕看見重兵境,率領將士頑強抵抗,徒步提戈。指揮戰鬥,打開城門與敵軍展開殊死血戰,殺死殺傷了無數敵軍,餘闕也身中十餘槍,身負重傷,不渾身鮮血。頑強地打退了敵軍,他才返迴城中暫時息憩,這時的西門已被敵軍攻破,敵軍衝進城內,放起大火,頓時火焰衝天,到處驚慌喊叫,慘不忍睹,餘闕知道城市失守。無法挽迴敗局,氣憤地抽出大刀,自刎而死。
餘闕的妻子耶卜氏,他的兒子德生,女兒福童,看見父親自殺,異常絕望,全部投進水井而死。城市被攻破後。安慶守臣韓建,也全家被害。安慶的居民同仇敵愾。誓不依從,決不向盜賊投降,大多**而死。安慶城內頓時煙霧彌漫,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陳友諒攻下安慶後,又繼續進軍。攻陷了龍興,殺死了元朝官員平章政事道童,再派出悍將王奉國,率領紅巾軍進攻信州。
南方戰亂紛起,江東廉訪副使伯顏不花的斤。自衢州前往信州增援,與那裏的守衛將士內外夾擊,打敗了王奉國,接著陳友諒的弟弟陳友德,又前來接應王奉國,準備再次攻城,兩軍拚死作戰,日夜廝殺,不分勝負。後因城中糧食消耗殆盡,到了不得不殺死老弱的民眾,供養士兵的境地,當時的軍心雖然未渙散,最後還是因為沒有外援的有力增援,還是被王奉國等人,率領紅巾軍攻入城市,占領了那裏。伯顏不花的斤及守將海魯丁等人,也廝殺中戰死。他戰死沙地的事跡被元朝記載了下來,以表彰他們的孤膽和忠心。
陳友諒派出多路大軍,四處征戰,橫掃千裏,隨著實力的快速壯大,陳友諒一心想南麵稱尊,當上皇帝,稱孤道寡,剛好這時的徐壽輝也想遷都當皇帝,率領大軍東下。徐壽輝率軍到了江州,陳友諒在城西設下埋伏,布置停當,他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全副武裝地出城迎接徐壽輝。等到徐壽輝帶領隨從入城時,城門立即關閉,埋伏的將士一齊行動,轉眼之間就將徐壽輝的所有親兵,全部殺死,斬草除根,一個不留。隻是饒過了徐壽輝,以及他的文官數人,跟隨著徐壽輝向東逃走。
陳友諒仗著戰艦數十艘,強行攻下了太平。太平是朱元璋所占領的地盤,留守的將領是花雲,以及朱元璋的養子朱文遜等人,那裏的守城將士拚死力戰,最後戰敗被擒獲,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無形不屈,最後慘遭殺害。
陳友諒四處征戰,血戰千裏,屢屢得手,誌得意滿,不禁驕縱狂妄起來,急於密謀建立政權,當上皇帝。他進攻占據了采石磯,招募募壯士數人,假裝派出使者要求到徐壽輝麵前報告軍情事務的樣子,等到徐壽輝接見他們的時候,那些敢死隊壯士,出其不意從寬大的衣袖中抽出鐵錘,奮力猛擊徐壽輝,隻聽見卟嗵的一聲沉重的悶響,徐壽輝的頭顱,立即被劈成兩半,頓時腦漿迸流,死於非命。徐壽輝一直思謀著做皇帝,原來卻是這樣的結果,真讓他始料不及。
陳友諒攻占的采石磯,即牛渚磯,是中國長江中遊南岸的一個港口,位於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長江南岸。南宋著名戰役采石之戰就發生在這裏。
采石磯的得名據說是因三國東吳時.此處曾產五彩石,又因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又名牛渚磯.它和嶽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采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陳友諒攻占了采石磯,立即張燈結彩,舉行隆重典禮,登基做皇帝。他事不遲疑,立即行動,把采石磯五通廟為行殿,自稱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任命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他們正在野心勃勃,封賞功臣,向新皇帝行禮的時候,忽然天昏地暗,一片漆黑,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就像車輪旋轉的狂風,從大江之上席卷過來,在場人們真不知道即將降臨什麽災禍。(未完待續。。)
濟南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之南而得名。漢代設立濟南郡。濟南城池堅守,守衛嚴密,是一塊很難啃下硬骨頭。驍勇善戰的察罕帖木兒率領著蒙古大軍,攜帶著大量的重型武器,經過接連不斷的強攻硬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攻打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這個牢固的堡壘攻下。元朝名將察罕帖木兒攻下牢固的濟南,顯示了他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顯示了蒙古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對周邊的紅巾軍產生了強大的威懾作用,瀕海的鄰近各郡縣的紅巾軍得知消息,放下武器,望風歸降,紛紛向元朝輸入財物,向元朝俯首稱臣,隻有益都孤城守軍不識時務,孤軍奮戰,繼續與元朝軍隊對抗,沒有被元軍攻打下來。
元朝廷看見察罕帖木兒治軍有方,接連攻城掠地,立下了赫赫戰功,頒布詔令晉升他為中書平章政事,過去所授予的職務依然如故,對他加官進爵,大肆表彰。察罕帖木兒也不負朝廷厚望,不辭辛勞,率領元朝大軍再次出征。集結重兵圍攻益都,為了攻下堅固防守的益都,察罕帖木兒大造特造攻城器械,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和雲梯,製備了無數的強弓硬弩。察罕帖木兒召集的幾路元朝大軍,從不同的駐地出發。浩浩蕩蕩,齊頭並進。益都位於中國山東省山東半島,曆史悠久,大禹治水的最大功臣是益,禹原定傳位於益,益是青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公元前2070年益就在青州建都,稱為益都。啟篡位後,益迴到青州箕山。所以益都與青州是同一個地方。益都隻是公文上的首都。並沒有成為真正的國都。
駐守在益都的紅巾軍對前來入侵的蒙古軍同仇敵愾,英勇作戰,浴血奮戰,嚴防死守益都。在雙方血戰的晚上,天空中忽然出現白氣一般的流星,長達五百多丈,自危宿星座起,直接掃過赤紫微垣星座。雙方將士都認為天象突變,一定不是好兆頭。雙方將士都認為是大禍降臨,三軍將士都驚恐不安。元朝統兵元帥察罕帖木兒卻毫不在意,沉著鎮定。這時從紅巾軍投降過來的將領田豐,請他檢閱軍隊,以顯示軍威,鼓舞士氣。元朝的各位將領都認為天象示儆,田豐請他檢閱軍隊,一定包藏禍心,對他不利,都爭先恐後地前來勸阻。取消檢閱軍隊的行動。
察罕帖木兒聽了各位將領的勸告,卻不以為然,歎息了一聲,迴答他們說:“各位真是多慮了。我隻有推心置腹地對待人家,人家才能信服我。如果那些投降過來的軍隊,軍心不穩定,突然發生意外,加害於我,也是天命使然,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如何能夠預防得了呢?”各位將領聽了察罕帖木兒的話,知道無法阻止他的行動,隻是請求他多帶衛士,以防不測,確保安全。察罕帖木兒是一位我行我素,剛愎自用的人,他沒有聽眾將領們的勸告,拒絕多帶衛兵,以保障主將的安全。隻命令十一名騎兵跟隨他參與檢閱軍隊的行動。
察罕帖木兒鎮定自若,信心滿滿,帶著十一名騎兵衛士,從容不迫地來到田豐的軍營,從軍營外麵看去,一定如常,毫無異樣。他們在軍營外跳下戰馬,把戰馬交給守衛在軍營外的衛兵,在田豐的引領下踏入田豐的軍營,當他們剛剛踏進軍營大帳的時候,大帳裏埋伏的精兵,手持武器突然衝了出來,一位將軍出其不意,兇殘地舉槍向察罕帖木兒猛刺,察罕帖木兒猝不及防,鋒利的刀鋒謔的一聲穿刺進察罕帖木兒腹腔,頓時鮮血噴濺,應聲倒地。察罕帖木兒被刺後,忍著劇痛,突然從地上跳了起來,大叫一聲,終於站立不住,倒地身亡。這時埋伏在那裏的士兵全部衝過去,出其不意,把所有蒙古衛兵全部砍死,頓時鮮血噴濺,血肉橫飛,一片混亂。
那位英勇無畏的行刺軍官,究是是何人呢?真有膽量和勇氣!他就是跟隨田豐投降過來的紅巾軍將領王士誠。策劃這次暗殺行動,最初是由駐守在益都紅巾軍首領,叫作陳猱須的人發起的,他本來與田豐、王士誠等人,在暗地裏相互勾結,密謀策劃。他們看見益都被敵軍重重圍困,軍情危急,就派遣人到田豐的軍營秘密聯絡,用重金賄賂,田豐、王士誠在陳猱須的賄賂下,利令智昏,就產生了密謀叛變的念頭,就設計引誘察罕帖木兒,殘忍地把他刺死在軍營裏。
察罕帖木兒被殺死後,朝廷蒙古大軍失了主帥,幸好有他的義子擴廓帖木兒代理了主帥職務,統領著全軍,軍心才得以重新穩固下來。正當擴廓帖木兒心懷哀痛,正忙著為察罕帖木兒舉辦喪禮,準備向朝廷傳送訃告時,京城裏的使者早已到了,他們攜帶著皇帝的詔旨,告訴他們說,現象天象突變,應驗地點在山東,全軍應該嚴格戒備,不可輕舉妄動,以保證安全。擴廓帖木兒接到詔令,大為哀痛,失聲痛哭,立即向京城裏使者訴說了軍營中突發的慘禍和變故,京城裏的使都聽猶如五雷轟頂,大吃一驚,急忙離開軍營,立即向朝廷報告。
過了幾天,擴廓帖木兒的元朝軍營又接到皇帝的詔敕,追封察罕帖木兒為潁川王,授予忠義將軍的稱號。朝廷命令所有各路大軍,都由廓帖木兒代理義父的職務。全權統領軍隊。廓帖木兒接受命令後,舉行隆重儀式,誓師出征,報仇雪恨,對益都發起更加猛烈的攻擊。
這時的田豐、王士誠已經進入城中,協助紅巾軍守衛城池。共同作戰。駐紮在城外蒙古大軍的想盡千方百計,對城內發起猛烈進攻,城內守衛的紅巾軍也嚴防死守,頑強抵抗。這樣相持了數月,仍不能攻下城池。擴廓帖木兒眼看久攻不下,心裏極為憤怒,連忙改變策略,在暗地裏下令,派人晝夜不停地挖掘地道。懸以重賞。招募屈死士兵,想從地道出其不意地攻入城市,他親自率領朝廷大軍,從城外用繩索攀登城牆,那些守城的紅巾軍隻防備著外麵攻城的敵軍,猛烈地向敵軍射箭,投擲石頭打退敵人,沒有想到敵軍會從城中鑽出敵軍勇士。立即在城市裏縱起大火,燃成了火海。
頓時全城驚駭。一片混亂,蒙古大軍看見城城內士兵得手,群情激憤,兵分兩路,一半蒙古登城作戰,一半還在城外兜圈。尋找戰機。登上城牆的敵軍士兵,如狼似虎地殺入城內,很快就擒住了紅巾軍首領陳猱須,以及他的部下共二百多人。那些在城外兜圈的蒙古士兵,正在城門旁邊埋伏著。剛好遇到田豐、王士誠兩人率領著將士,打開城門,準備出逃,隨著一陣鑼鼓響起,蒙古軍將士奮起向前,爭先恐後地捉拿敵軍,來一個捉拿一個,來十個捉拿十個。設下埋伏,襲擊逃跑的敵軍,紅巾軍將士被全部捉拿,正是擴廓帖木兒的妙計。
擴廓帖木兒巧設奇計,攻占了益都,捉拿了紅巾將士,大獲全勝,占領了那裏的地盤。戰爭結束,擴廓帖木兒便設置香案,供起義父的牌位,從軍營中把田豐、王士誠推到案前,強行剝去他們的上衣,命令士兵剖出他們的心髒,祭祀察罕帖木兒的英靈,將陳猱須等二百多人,把他們關押在木籠裏,派人送京城大都,向朝廷獻出俘虜,邀功請賞。然後再派出軍隊攻占和大肆搶掠定餘邑,很快就攻占了那裏。不久之後,山東全部平定,擴廓帖木兒留下守軍,就率領著朝廷大軍,返迴原地,鎮守河南去了。
這是發生在至正十六年起,至二十一年間的事。在這四五年間,北方一帶,一直是刀光劍影,硝煙彌漫。在南方一帶,也兵荒馬亂,動蕩不安。南方的紅巾首領徐壽輝,自從占據江西後,立即派遣倪文俊率軍攻陷了淝陽,接著攻占了中興路。元朝的統帥朵兒隻班也在沙場上戰死,以身殉國。
倪文俊旋即攻下漢陽,迎接徐壽輝駐守在那裏,作為紅巾軍的首都。淝陽人陳友諒,本來是漢陽漁家之子。他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因入贅陳家,才跟隨其姓,父陳普才生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他少時讀書,略通文義。有一次一位占卜的人,在察看過其祖先的墓地之後,神秘地說:“你日後一定會富貴發達。”陳友諒心中暗喜。他曾任縣裏的小吏,但這並非他的目標,他野心勃勃,有更遠大的誌向,很想稱王稱霸。
陳友諒粗通文墨,最初投奔到倪文俊的麾下,被任用為秘書,不久後他也自領一軍,其身份幾乎與倪文俊相當。倪文俊陽奉陰違,表麵上跟隨徐壽輝,在暗地裏卻想發動叛亂,他陰謀被陳友諒察覺,陳友諒決定先發製人,發起突然襲擊,殺死了倪文俊,並接收了倪文俊的所有部下將士,極大地壯大了實力,他自稱平章政事。陳友諒一麵親自督促水師,順長江水流而下,直搗安慶。元朝官員淮南行省左丞餘闕,正遵照朝廷詔令駐守在安慶城,他號令嚴明,防守穩固,成為江淮的重要屏障。
得知陳友諒率軍進攻安慶城的消息,餘闕連忙督促水軍堵住水道,頑強抵禦敵軍,屢次打敗陳友諒水軍。陳友諒久攻不下安慶城,急得兩眼發紅,十分震怒,派出快馬召請求饒州紅巾軍將領祝寇,巢湖紅巾軍將領趙普勝,召集水陸兩軍,齊頭並進,直逼安慶城下。元朝守軍官員餘闕看見重兵境,率領將士頑強抵抗,徒步提戈。指揮戰鬥,打開城門與敵軍展開殊死血戰,殺死殺傷了無數敵軍,餘闕也身中十餘槍,身負重傷,不渾身鮮血。頑強地打退了敵軍,他才返迴城中暫時息憩,這時的西門已被敵軍攻破,敵軍衝進城內,放起大火,頓時火焰衝天,到處驚慌喊叫,慘不忍睹,餘闕知道城市失守。無法挽迴敗局,氣憤地抽出大刀,自刎而死。
餘闕的妻子耶卜氏,他的兒子德生,女兒福童,看見父親自殺,異常絕望,全部投進水井而死。城市被攻破後。安慶守臣韓建,也全家被害。安慶的居民同仇敵愾。誓不依從,決不向盜賊投降,大多**而死。安慶城內頓時煙霧彌漫,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陳友諒攻下安慶後,又繼續進軍。攻陷了龍興,殺死了元朝官員平章政事道童,再派出悍將王奉國,率領紅巾軍進攻信州。
南方戰亂紛起,江東廉訪副使伯顏不花的斤。自衢州前往信州增援,與那裏的守衛將士內外夾擊,打敗了王奉國,接著陳友諒的弟弟陳友德,又前來接應王奉國,準備再次攻城,兩軍拚死作戰,日夜廝殺,不分勝負。後因城中糧食消耗殆盡,到了不得不殺死老弱的民眾,供養士兵的境地,當時的軍心雖然未渙散,最後還是因為沒有外援的有力增援,還是被王奉國等人,率領紅巾軍攻入城市,占領了那裏。伯顏不花的斤及守將海魯丁等人,也廝殺中戰死。他戰死沙地的事跡被元朝記載了下來,以表彰他們的孤膽和忠心。
陳友諒派出多路大軍,四處征戰,橫掃千裏,隨著實力的快速壯大,陳友諒一心想南麵稱尊,當上皇帝,稱孤道寡,剛好這時的徐壽輝也想遷都當皇帝,率領大軍東下。徐壽輝率軍到了江州,陳友諒在城西設下埋伏,布置停當,他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全副武裝地出城迎接徐壽輝。等到徐壽輝帶領隨從入城時,城門立即關閉,埋伏的將士一齊行動,轉眼之間就將徐壽輝的所有親兵,全部殺死,斬草除根,一個不留。隻是饒過了徐壽輝,以及他的文官數人,跟隨著徐壽輝向東逃走。
陳友諒仗著戰艦數十艘,強行攻下了太平。太平是朱元璋所占領的地盤,留守的將領是花雲,以及朱元璋的養子朱文遜等人,那裏的守城將士拚死力戰,最後戰敗被擒獲,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無形不屈,最後慘遭殺害。
陳友諒四處征戰,血戰千裏,屢屢得手,誌得意滿,不禁驕縱狂妄起來,急於密謀建立政權,當上皇帝。他進攻占據了采石磯,招募募壯士數人,假裝派出使者要求到徐壽輝麵前報告軍情事務的樣子,等到徐壽輝接見他們的時候,那些敢死隊壯士,出其不意從寬大的衣袖中抽出鐵錘,奮力猛擊徐壽輝,隻聽見卟嗵的一聲沉重的悶響,徐壽輝的頭顱,立即被劈成兩半,頓時腦漿迸流,死於非命。徐壽輝一直思謀著做皇帝,原來卻是這樣的結果,真讓他始料不及。
陳友諒攻占的采石磯,即牛渚磯,是中國長江中遊南岸的一個港口,位於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長江南岸。南宋著名戰役采石之戰就發生在這裏。
采石磯的得名據說是因三國東吳時.此處曾產五彩石,又因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又名牛渚磯.它和嶽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采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陳友諒攻占了采石磯,立即張燈結彩,舉行隆重典禮,登基做皇帝。他事不遲疑,立即行動,把采石磯五通廟為行殿,自稱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任命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他們正在野心勃勃,封賞功臣,向新皇帝行禮的時候,忽然天昏地暗,一片漆黑,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就像車輪旋轉的狂風,從大江之上席卷過來,在場人們真不知道即將降臨什麽災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