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方國珍激戰官兵元統帥奔逃迴京


    元朝宮廷四處派兵,圍剿叛軍,各路大軍分兵進擊,遍地旌旗飛報,千軍萬馬,拚命廝殺。完成了應對部署,宮廷裏暫時安頓了下來。但是好景不長,不久朝廷裏又接到警報,方國珍兄弟,反複無常,忽而投降,忽而反叛,把朝廷攪擾得惶恐不安,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泰不華也戰役中死亡。朝廷裏急忙命令江浙左丞左答納失裏,率領蒙古大軍前前去征討方國珍。


    元朝末年之所以暴發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原因是多方麵的。朝廷**,政局動蕩,演變成內戰。元朝自元武宗海山以後,經曆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元英宗懿璘質班,以至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元朝的政治日趨腐朽。從武宗至大元年至順帝元統元年二十五年間,換了八個皇帝。由於爭奪帝位,蒙古貴族之間長期相互傾軋,往往演變成內戰。比如元英宗時的“南坡之變”,文宗時的“天曆之變”等。這時,國家軍政大權已經轉移到握有實力的蒙古大臣之手。


    貧富分化,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元朝後期,土地高度集中,蒙古貴族已完全成為封建的大地主,各自占有大量的田土。元泰定帝孛兒隻斤?也孫鐵木兒在其即位以前,曾獻給朝廷七千頃土地,元順帝時,公主奴倫陪嫁的土地由朝廷轉撥給大臣伯顏的也有五千頃。獻納和撥給的土地尚如此之多,占田的實際數量當然更多。元朝皇帝為了籠絡蒙古王公。一登帝位,就把金銀和田土分賜給他們。元世祖時,政府賜給大臣田一次不過百頃,以後增至千頃、萬頃。以前賜田多在北方,後來更轉向江南大部分如蘇州等膏腴之區了。蒙古貴族把從農民那裏收奪來的土地,再以苛刻的條件租給農民,用租佃的方法進行剝削。元武宗時,“近幸”為人請田一千二百三十頃,每年收租五十萬石,平均每畝要收四石。這樣苛重的剝削。必然要陷農民於死地。淮南王的家人也在揚州廣占田土,時常派人縱騎至各鄉“索債征租,驅迫農民,剽掠麥禾”。


    在元文宗圖帖睦爾執政時期。大臣燕帖木兒請求皇帝把蘇州一帶的官田包租給他的兄弟和女婿。再由他們轉租給農民。漢族地主兼並之風與日俱增。福建崇安縣有田稅人戶共四百五十家。納糧六千石,其中五十大家即納糧五千石,占全縣納稅戶九分之一的地主大戶。竟占有六分之五的土地。在江南地區,田主除向佃戶征租外,還隨意向佃戶征收絲料,勒派附加糧,甚至迫使佃戶代服差徭。有的地主還用飛灑、詭寄等辦法躲避差役,賦役不均的現象非常嚴重,其結果是“大家收穀歲至數百萬斛,而小民皆無葢藏”。在北方地區,由於賦役不均,也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朝廷揮霍無度,國家財政困難。在最高統治集團中,奢侈腐化成為風氣。蒙古皇室和元朝政府把每年搜括來的民脂民膏,大部分用於無節製的歲賜和“做佛事”。武宗時,政府年入鈔二百八十萬錠,但他即位不到一年就用掉八百二十餘萬錠。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後支出更達二千萬錠,其中大部分用在賞賜蒙古貴族。元武宗海山執政時期,用在敬神、修寺等宗教活動上的開支,一度高達政府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據仁宗延祐四年,即1317年宣徽院統計,僅供佛飲食一項,該年共用麵四十三萬九千五百斤,油七萬九千斤,蜜二萬七千三百斤,每日宰羊至萬頭。英宗以後諸帝更是貪財好貨,掠奪無厭。在這種情況下,財政經常支絀,以致“朝廷未嚐有一日之儲”。元朝統治者要彌補虧空,隻有加重稅收,濫發紙幣,而人民所受的剝削也愈重。


    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眾所周知元代時鈔法大興,中統、至正、至大等鈔均是通貨,又加上濫發鈔票也就是不顧市場需求量而印鈔票;除此以外,因為濫加賞賜,國家財政入不敷出,隻好動用鈔本,造成幣值急速下降,以致通貨膨脹嚴重。


    官場**嚴重,貪汙剝削愈來愈嚴重。元朝末期,貪汙剝削愈來愈嚴重。政府賣官鬻爵,賄賂公行。官吏斂括的花樣無奇不有。“所屬始參曰拜見錢,無事白要曰撒花錢,逢節曰追節錢,生辰曰生日錢,管事而索曰常例錢,送迎曰人情錢,勾追曰齎發錢,論訴曰公事錢。覓得錢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補得職近曰好窠窟”,甚至連肅政廉訪官吏也是“所至州縣,各帶庫子檢鈔稱銀,殆同市道”。


    到了元順帝時,一切**現象達到極點,蒙古貴族和喇嘛僧的跋扈,官吏的貪汙,地主豪強的專橫,與日俱增。以順帝為首的蒙古皇室,也是“醜聲穢行,著聞於外”。元朝的統治已經走上了崩潰的道路。


    天災不斷,饑民遍野。和殘酷的貪汙剝削平行,又接連出現嚴重的天災。元統元年,即1333年,京畿大雨,饑民達四十餘萬。二年江浙被災,饑民多至五十九萬,後至元三年,即1337年,江浙又災,饑民四十餘萬。至正四年,即1344年,黃河連決三次,饑民遍野。在天災**的迫害下,農民成群地離開土地,武裝起義相繼而起。


    反抗朝廷剝削,抗稅鬥爭風起雲湧。元朝初年,政府曾屢次命令地主減租,以後這種禁令也廢除了。元仁宗延祐二年,即1315年,又下令在兩淮、江南“核實田畝”,但地主買通官府,隱匿田產,而官吏又欲借此以“多括為功”,結果把兩淮地區由農民耕作的沙堿土地。也作熟地充數。“苛急煩擾”,民不堪命,就在此時,激起了江西等地農民反對括田增租的鬥爭。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方國珍,身材高大,麵色黝黑,體白如瓠,力賽奔馬。世代以行船海上販鹽為業,兄弟五人,以此為生。


    元朝末年。統治者對百姓的壓迫和管製十分惡劣。加上當時災害多。民不聊生。陶宗儀輯有浙東民謠曰:“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嶼青,出海精”的謠諺。“洋嶼”。就是洋嶼山;“海精”指方國珍。


    元至正八年。即1348年,有一個名叫蔡亂頭的人,在海上打劫財物。官府派兵追捕他。方國珍的仇家便告發他通寇,方國珍殺死仇家,與其兄方國璋、其弟方國瑛、方國瑉逃亡海上,聚集數千人,搶劫過往船隻,阻塞海路。行省參政朵兒隻班率軍征討,兵敗,被方國珍所捉。方國珍迫使其請命於元朝,授他為定海尉,不久起義,進攻溫州。


    方國珍首義反元,比劉福通、徐壽輝等起義早兩三年,比郭子興起義早四年。


    方國珍農民起義軍領袖七戰七捷。元朝以孛羅帖木兒為行省左丞,督軍前往征討,也兵敗被捉。元朝隻得派大司農達識帖睦邇再次招降他。不久,汝、潁之地兵起,元朝招募水師防守長江。方國珍心中疑懼,重新反叛,誘殺台州路達魯花赤泰不華,逃亡入海。後來派人潛至京城,賄賂朝中權貴,允許他投降,授為徽州路治中。方國珍拒不聽命,率軍攻陷台州,焚燒蘇之太倉。元朝又以海道漕運萬戶之職招降他,方國珍這才投降,並接受這一官職。不久進升行省參政,派兵進攻張士誠,張士誠派遣將領在昆山抵禦。方國珍七戰七捷,直到張士誠也投降,才停戰退兵。


    在此之前,天下太平,方國珍兄弟帶頭騷亂海上,元朝憚於用兵,一意進行招撫。隻有都事劉基認為方國珍是叛軍首領,而且屢降屢叛,不可饒恕,但朝議時沒有聽從他的意見。方國珍授官之後,據有慶元、溫、台之地,更加強大,不可控製。


    方國珍開始起義時,元朝發出空名宣詔數十道,招募人們去進攻,許多海濱壯士響應招募,並為此立功,可是負責此事的官員接受重賄,總是不給這些人應有的賞賜,有一家為此死去幾個人,卻得不到官職。但對方國珍之徒,卻一再招撫,都升為大官。因為這樣,百姓都羨慕當強盜,跟隨方國珍的人日益增多。元朝失去江、淮後,隻得憑借方國珍的船隻使海運暢通,便又以官爵籠絡他,這樣海運無事。有一個名叫張子善的人,喜愛縱橫之術,勸說方國珍率軍溯江而上,窺視江東,北奪青、徐、遼海。方國珍迴答說:“我還沒有這麽大的誌向。”然後謝之離去。


    方國珍是勢力強大的海盜,在大海上神出鬼沒,經常出其不意地攻打和劫掠沿海州郡,前來攻打他的元朝官軍大多不戰自潰,無功而返。後來元朝宮廷又派遣大司農達什帖木兒等人,率領朝廷大軍南下黃岩,軟硬兼施,招降農民起義軍,方國珍看見重兵壓境,近迫於形勢,也欣欣然接收朝廷招安的命令,投靠了朝廷,他和他的二弟離船,登上海岸,虔誠地拜倒在道路旁邊,恭恭敬敬地迎接朝廷官員。達什帖木兒看見桀驁不馴的海盜首領投靠了朝廷,心裏非常高興,立即頒布命令,授予他朝廷的官職,方國珍兄弟知道投靠了朝廷,從此不再相互征戰,全體海盜齊聲歡唿,欣喜若狂。方國珍率領的勢力強大的海盜,從此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官軍。


    這時隻有浙東宣慰使泰不華,知道方國珍異常狡詐,反複無常,他在夜裏悄悄地探訪了達什帖木兒,商議派遣壯士襲擊和謀殺少將首領方國珍,徹底清除心腹之患。達什帖木兒聽他的話,不但沒有聽從他的主張,反而斥責泰不華違抗朝廷詔令,好大喜功,自作主張,攪擾朝廷部署,因此泰不華的計謀也隨之流產。等到達什帖木兒完成招安命令,返迴都城之後。不出所料,方國珍果然率領海盜黨羽,從新深入大海,對附近地區大肆剽竊的劫掠。泰不華萬般無奈,隻得故技重演,重新派遣義士王大用前往,方國珍的指揮船,對他再次招安,方國珍卻出其不意,扣留了朝廷使者。另外派遣他的親戚黨羽陳仲達。向朝廷官員報告,提出願意投降的要求。


    泰不華信以為真,立即率領部下數十人,和仲達一起乘乘坐著一艘大船。打著朝廷招安的旗幟。興高采烈去與方國珍指揮船會合。但是出發後不久。大船在沙灘上擱淺,不能繼續前進,這時他們突然看見方國珍乘坐著一隻快艇。飛速前進,泰不華不知是計,急忙招唿他過來,與仲達等朝廷官員,共同商議投降朝廷的事。看見機會難得,機不可失,立即向部下示意,抓住時機,立即動手。說時遲,那時快,方國珍看見這種情景,頓時恍然大悟,知道泰不華想出其不意,置他於死地,眼明手快,立即跳過船去,殺死了了仲達。泰不華也事不遲疑,立即衝向前去,拚命抓住方國珍乘坐的船隻,射死了五名海盜。


    方國珍有備而來,在他的船中,藏滿了伏兵,這時一齊跳了起來,爭先恐後地登上泰不華乘坐的大船,泰不華看見形勢緊迫,急忙奪過士兵的大刀,忙亂地向少將們拚命亂砍,頓時鮮血噴濺,殺死了幾名海盜。兇殘的海盜也舉起長矛胡亂地刺身向敵人亂刺,刺中了泰不華脖頸,頓時鮮血如柱,噴濺到海麵上,當時他還站立在那裏,好久都沒有倒下。他的部下全部被殺死在船中,被海盜們兇猛地舉起屍體,全部投進了大海,喂了大魚,泰不華率領的朝廷官軍將士,全部戰死,一個也沒有逃脫。泰不華全部戰死的事,地方官很快就報告了朝廷,朝廷立即追封泰不華為魏國公,授予忠介的稱號。朝廷還命令左丞左答納失裏,率領朝廷官軍,討伐方國珍海盜起義軍,立即行動,不得拖延進軍日期。左答納失裏接受朝廷命令,也緊鑼密鼓地準備進軍,發起進攻。


    元朝宮廷又頒布詔令,命令全國各路統帥,見機行事,圍剿當地叛軍。朝廷滿以為他們都有旗開得勝,馬到成功。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朝廷過去派出第一路人馬,卻無端潰散,從沙河退駐在朱仙鎮,隊伍鬆散,幾乎潰不成軍。當時的許多朝廷官員也知道這位無能統帥的名字,其實不是別人,就是脫脫丞相同母兄弟,他叫作也先帖木兒。他自從上蔡與起義軍激戰,既得勝利後,然後一鼓作氣,進軍到了沙河,在那裏駐紮了兩三月,未沒有再與敵軍激戰。這時突然從軍隊中傳出謠言說,叛軍將領劉福通,將聯合各路叛軍,前來偷襲軍營,為了防備偷襲,也先帖木兒手忙腳亂,惶恐不安,小謹慎,日夜提防,勞累得疲憊不堪。


    也先帖木兒在軍營裏忙亂了好幾天,也不見有見到一強盜的影子到來,他頓時不禁異常懊悔和煩惱,把所有的軍官召集起來,劈頭蓋臉地痛罵了頓,他一個個軍官罵得狗血淋頭,羞愧難當。並向全軍下令,從此以後,不得妄自造謠生事,違令者全部處斬。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罵,卻罵出莫大的禍患,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那些朝廷軍官,對他早已心知肚明,知道他本來就不是帶兵打仗的料,根本沒有沒有把他當一根蔥。早就對他懷恨在心,心懷不滿,這次被他這麽嚴加訓斥,百般辱罵,就索性一哄而散,連夜逃跑而去。


    將士們爭先恐後地逃跑後,也先帖木兒還被蒙在鼓裏,對軍營發生的一切毫不知情,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的時候,他軍營升帳檢閱軍隊時,才看見隻有數百名親兵,獨自守衛在那裏,其餘的將士都不知去向。他慌忙解散軍隊,去向請蒙古貴族衛王寬徹哥求救,這時他才發現,衛王寬徹哥也不知什麽時候騎馬走了,不知去向。


    那時也先帖木兒才猶如五雷轟頂,倉皇失措,情急之下,他也隻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好漢不吃眼前虧,連忙跳戰馬,率領剩下的衛兵,奔逃而去。也先帖木兒帶領衛兵,奔逃到朱仙鎮,才遇到衛王寬徹哥,他隻好帶著一半殘兵敗將,在朱仙鎮安營紮寨,駐紮了下來。也先帖木兒到這時也還感到莫明其妙,不知道將士為什麽會爭相奔逃,背他而去。等到他與衛王寬徹哥相見,想問明其中的底細,衛王寬徹哥對他也很不感冒,隻是模棱兩可地敷衍幾句,不過是應付他而,也先帖木兒窮途末路,無可奈何,隻得向朝廷提交報告,告訴這裏發生的變故。不久收到了朝廷的詔令,朝廷派遣中書平章政事蠻子,也寫作曼濟,代理統帥職務,召也先帖木兒返迴京城,聽候處置。也先帖木兒立即將兵符繳與衛王寬徹哥,不敢怠慢,立即返迴北方都城。


    也先帖木兒返迴京師後,接受朝廷任命,擔任禦史大夫。西台禦史範文得知消息後,異常憤怒,他聯絡劉希曾等十二人,提交報告,檢舉也先帖木兒的罪過,說他喪師辱國,罪大惡極,不可原諒。但是中台禦史周伯琦,卻站在也先帖木兒一邊,為他撐腰打氣,反而檢舉範文等人,超越權限,越級上告,完全沽名釣譽,出於個人私利,落井下石。


    兩篇檢舉報告,先後交到了皇帝的麵前。昏庸無能的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竟然聽了伯琦的報告,斥責範文等十二人,超越權限,越級上告,完全沽名釣譽,謀取個人私利,把他們全部降為各地郡判官。又加罪給西台禦史大夫朵爾直班,指責他授意部屬官僚,故意生事,相互傾軋,把他外放為湖廣平章政事。朵爾直班過去就患上了風疾,他出了都門不久,就舊病複發,他們行進到黃州,又接到朝廷詔令,命令他為朝廷籌集軍餉。因此各路地方統帥,經常都來到他這裏吵鬧不休,無中生有,說他克扣軍餉,向討好朝廷。朵爾直班卒被弄得憂憤填胸,最近嘔血而死。


    皇帝昏庸,將士無能,盜賊猖獗。從此以後,元朝局勢更加動蕩不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朝帝國風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蔣益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蔣益文並收藏元朝帝國風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