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朝廷清除異己忠臣挽救危亡
宮廷爭鬥太後母子慘遭迫害,太皇太後卜答失裏到了臨死的時候,雙眼含淚,滿懷憂傷,斷斷續續地對身邊的女人說:“我由於當初沒有聽從燕太師的話,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結果,我現在後悔都已經晚了!”她向女人們示意,把她從床上扶起來,倚靠在床榻上,迷茫的雙眼遙望著東方,萬分思念遠方的兒子,她滿眼淚水,痛苦地叫道:“我的心肝寶貝兒喲!我的心肝寶貝兒喲!我現在已經快要死了!你現在才幾歲年齡,被別人陷害,流放到東方,我料想你也不能保全性命,我為娘的在黃泉等你,在那裏我們總有相見的日子,我們就在那裏再次團聚吧!”她說到這裏,咳嗽不止,氣喘籲籲,喉嚨裏痰聲大作,不久雙眼圓睜,溘然長逝。
太子燕帖古思與他的母親分離後,儼然成了半個死人,心灰意冷,毫無樂趣。手段殘忍的月闊察兒,竟然變本加厲,使出最殘酷的手段,除了大聲喝斥太子燕帖古思外,還拳腳相加,用鞭子狠心抽打他。折磨他。可憐的是太子燕帖古思,這位皇宮裏長大的金枝玉葉,年齡弱小,怎經得這般無情地蹂躪,他絕望地長號了幾聲,立即倒在地上,當場痛苦地死去。
太後母子遇害身亡後,元文宗圖帖睦爾的後代,被新任皇帝全部趕盡殺絕,一個也沒有留下。過去元文宗圖帖睦爾在宮廷爭鬥中,采用血腥手段,爭權奪位,殘忍謀害了兄長,成功地奪取了皇位。到後來也弄得身敗名裂,妻子和兒子也慘遭毒手,正如古人所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害人者必致自害。永遠成為後人的借鑒。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為了報一箭之仇,放逐了太後母子兩人,讓他們慘死在流放的途中,徹底解除了他的心頭之恨,為了清除異己力量,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為了殺人滅口,徹底消除內部隱患,殺死了明裏董阿等人。但是他對這些還不滿足,依然餘怒未消。對朝廷官員進行大清洗,把元文宗圖帖睦爾所任命的官員,全部予以更換。
元朝官製分為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中央政權下設三公、中書省、六部、樞密院、禦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儲政院;地方政權下設行中書省、宣慰使司、諸路萬戶府、各路總管府、散府、諸州、諸縣和諸軍。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把太禧宗禋等部門,以及奎章閣藝文監等部門的官員,全部予以罷免和更換。
當時有一位正在的大臣,翰林學士丞旨官康裏巙巙。一作庫庫,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元朝時康裏部落人。元順帝時為翰林學士承旨官,死後被授予文忠的稱號。他是元朝宮廷的官二代,他父親是不忽木。他祖父是燕真,跟隨元世祖忽必烈東征西討,作戰有功。巎巎年幼時在元朝中央機關開辦的國學結業,他勤奮苦讀。博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很有才能。他其正心修身,很注重個人修養,繼承了名師許衡。以及他長兄的優良傳統。
巎巎長大成人後,擔任了宮廷裏的警衛,他長相很帥很酷,他總是居安思危,很有見識,他清正廉潔,帶領軍隊紀律嚴明,很有貴族公子的風範,很受人們的點讚。每當朝廷遇到為難事件的時候,他總是雄姿英發,慷慨陳詞,激烈論辨,闡明觀點,挽救危難,就是古代的法家名人也沒有人能超越他。巎巎才能卓著,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最初被授予承直郎、集賢待製的官職,後來又升任兵部郎中,國防部部長,後改任秘書監丞,任元朝政府秘書長。他遵照朝廷的命令,前往各地核查財政收入和船舶數量,他任勞任怨,辦事精細,很有成效,廣受好評。
巎巎後來又改任同僉太常禮儀院事,提升為監察禦史,朝廷監察官,升河東廉訪副使官。他沒有到地方上赴任,又被提升為秘書太監,升任侍儀使,在朝廷中處理朝廷政務。不久又被提升為中書右司郎中,升任集賢直學士,改任江南行台治書侍禦史。提升為朝廷的禮部尚書,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監管朝廷裏的群玉內司。巎巎辦事向來嚴肅認真,不徇私情,很讓人佩服。
按照當時的國家製度,大樂各部門都在巎巎的管理之下,每當朝廷舉行大型宴會的時候,都要舉行隆重的歌舞表演。巎巎總是安排得井然有序,熱鬧隆重,他的部下都對他的管理才能十分佩服。巎巎升任會同館事尚書後,依然像過去那樣,監管群玉內司。不久他就兼任經筵官,為朝廷高官講解經書,不久後再次被朝廷任命江南行台治書侍禦史。他依然在宮廷中任職,沒有到外地去做官。留在朝廷中,又被任命為奎章閣學士院承製學士,仍兼任經筵官。後來他又被提升為侍書學士、同知經筵事,又提升為奎章閣學士院大學士、兼任經筵事務,為朝廷高官開班授課。後來一度被任命為浙西廉訪使監察官,又任命為大學士、管理知經筵事務。不久又升任翰林學士承旨、知製誥兼修國家曆史、兼任經筵講座的教授,升任宣文閣崇文監。
巎巎才能卓著,深受重用。當時的元文宗圖帖睦爾,意氣風發,勵精圖治,巎巎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經常用古代聖賢的格言,在皇帝的身邊勸導他,元文宗圖帖睦爾因此受益良多,很有長進。元順帝孛兒隻斤?妥歡帖睦爾即位,當上皇帝後,也很有一番作為,剪除朝廷裏的權奸,想著革新政治,治理好國家。巎巎擔任侍經筵官。對皇帝開辦授課,勸告新任皇帝要勤奮學習,增長才能。皇帝也經常向他誠懇求教,學習治國之道,想拜他為皇帝的老師,巎巎卻竭力推辭。沒有接受。
巎巎在對皇帝授課的時候,對《四書》、《六經》上所記載的治國之道,都向皇帝一一仔細講解,讓皇帝深受感動,很愛啟發,開闊視野,掌握要領。如柳宗元寫的《梓人傳》、張商英寫的《七臣論》,過去的元文宗圖帖睦爾都非常喜歡閱讀,深入領會其中的深意。巎巎在經筵的高級研討班上。詳細闡述陳商英所說的七種大臣的情形,讓有在坐的朝廷高官都大為震驚,有人嫉妒,有人憎恨,他們因此知道什麽叫賢能,不再無端發怒,變得心態平和。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閑暇的時候,很想欣賞宮廷收藏的古今名畫。巎巎答應他的請求,取出郭忠恕繪製的《比幹圖》。讓皇帝觀賞,他對皇帝借題發揮說,商王就是因為不聽忠臣的勸告,最後導致國家的滅亡。有一天,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在觀賞宋徽宗繪畫的時候,對他大加讚賞。巎巎對當場勸告皇帝說,宋徽宗雖然多才多藝,繪畫精妙,隻是有一件事他卻毫無才能。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問他是什麽事。巎巎對他說:“宋徽宗什麽都行,就是不適合當皇帝。安邦治國。他最後落後自身受盡屈辱,國家滅亡的悲慘結局,都是他不能為國君所導致的結果。人間的帝王貴為君主,就不應該沉湎於不當的愛好中。”
巎巎在朝廷任職的時候,每當發生天災,民眾遭到危難的時候,總是滿麵憂傷,讓人感動,他總是尋找機會,勸告皇帝說:“上天的心地仁慈,為了疼愛人間的君主,因此才發生天災,發出警告,讓朝廷引以為戒。就像仁慈父親教育兒子,因為有了愛才用心地教育他,懲戒他。如果兒子能夠領會其中的深意,遵從父親,孝敬父親,那麽父親的憤怒就會立即消散。身為人間的君主,就應該好好地修身養性,忠於職守,勤政愛民,那麽就會順從天意,國泰民安。”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對巎巎非常了解,知道他完全是一片誠心,忠心為國,皇帝也虛心接受,聽從勸告,改革政治,愛護民眾。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專門向他賞賜了九件隻孫燕服及玉帶楮幣,以表彰他對朝廷的忠心。
質孫服是元代達官貴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賜質孫服,多以顯示對臣僚的寵愛,受賜者往往以此為榮。按照參加質孫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質孫服的結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帝王、大臣、貴族等上層社會的人士所穿的沒有“細摺”的腰線袍,以及直身放擺結構的直身袍;另一類是在質孫宴上服務於這些上層人物的樂工、衛士等所穿的辮線袍。古代服裝名,又稱“隻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製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並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於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
質孫服是元代達官貴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賜質孫服,多以顯示對臣僚的寵愛,受賜者往往以此為榮。按照參加質孫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質孫服的結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帝王、大臣、貴族等上層社會的人士所穿的沒有“細摺”的腰線袍以及直身放擺結構的直身袍;另一類是在質孫宴上服務於這些上層人物的樂工、衛士等所穿的辮線袍。
巎巎曾經對人們說過:“朝廷裏的天下大事,宰相都應當慷慨直言,宰相不能說的事,監察官員應當慷慨直言,台諫監察官員不敢說的事,為皇帝授課的經筵官就應當敢於直言。擔任皇帝經筵的授課官員,就應當敢於說別的官員不敢說的事,向皇帝天子提出應有的勸告,那樣我的心願就算滿足了。”因此那時朝廷的官員都忠於職守,對時政的得失有,都敢於直言,提出挽救的辦法,很少有緘默不言的人。
當時有的大臣提議,罷免過去朝廷所設置的奎章閣學士院,以及藝文監等官員。巎巎對此提出勸告說:“民眾如果有有了千金的產業。都要開辦家塾,招聘教師,開辦私立學校,培養人才,朝廷裏的堂堂天朝,擁有四海和國土。難道連一所學校都容納不下嗎?”皇帝聽了也若有所感,聽從了勸告。當天就頒布命令,改奎章閣為宣文閣,藝文監為崇文監,仍然像過去那樣設置和開課,不斷培訓朝廷官員,任命巎巎主持那裏的工作。巎巎又向朝廷提出請求,設置檢討官員等職務,選擇了十六名官員。作為後備人員,隨時向朝廷高官授課。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答應了他的請求。
當時朝廷科舉,文官考試製度已經停止,巎巎從容地向皇帝提出報告說:“古代選擇人才,就是為了治理國家,經世濟用,因此必須恢複科舉製度,舉行文官考試。這種製度怎麽能夠廢除呢?”皇帝采納他的報告。不久就恢複了朝廷的文官考試製度。有一天,巎巎為皇帝講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他們談到了當時國家的時局,以及編寫遼、金、宋三史的事,應該抓緊時間完成這項文化工程,以免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曆史資料就會出現缺失。後來果然設置了編寫國家的機構,其實就是由巎巎發起成立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巎巎又向朝廷提出請求,從全國各地選拔學生,到中央政府開辦的國學進修,提高民眾素質,讓他們知道什麽謙遜和仁愛。除此之外。巎巎還請求朝廷表彰唐朝劉蕡、宋朝的邵雍,以及彰顯他們高尚的道德,正直為人,永遠值得後人們學習。皇帝也一一批準他的請求,專門向全國頒布了詔令。
唐朝的劉蕡,字去華,昌平,現在的北京市郊昌平縣人。劉蕡寶曆二年,考取了進士。他學識淵博,文章寫得漂亮博學,尤其精通《左氏春秋》,與朋友交往時,喜歡談論王霸的策略,為人耿介,嫉惡如仇,言及世務,慨然有澄清之誌,浩然有救世中興之意,自元和末年以來,當時的朝廷裏太監執掌大權,橫行無忌,握兵宮闈,橫製天下。天子廢立,由其可否,幹擾庶政。當時目為南北司,愛惡相攻,有同水火。劉蕡身居草澤之中,心中極為憂憤歎息。唐文宗李昂即位,大和二年,舉行賢良考試。
當時,參加“策試賢良”對策的有一百多人,他們所迴答都是一些隻平常事務,老生常談。唯有劉蕡切論蕡門太橫,將危於社稷,累及宗廟,滿腹經論,一腔熱血,揮筆寫下萬餘字的對策建議。
唐文宗李昂初年,恭儉求治,誌除兇惡,然懦弱無能,毫無智慧,大和時,神策中尉王守澄負弑逆罪,更換了兩位皇帝,不能討伐他,天下人都很憤恨,奸宦作惡,然臣畏不敢言。因此劉蕡的報告中,對極陳晉襄公殺陽處父的事,以告戒皇帝,又引用太監殺死吳子的事,暗中讚揚皇帝的果斷。在報告中直言勸告,指斥朝政“聞寺持廢立之權”、“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勸唐文宗李昂除掉宦官,並提出一係列削弱宦官勢力的辦法,並宣告:“四兇在朝,雖強必誅。”
當年的策試答卷,考策官有三個人: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觫,庫部郎中龐業。這三個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士,官職也高,他們看了劉蕡的報告,極為讚賞,拍案驚奇,劉蕡的報告一針見血,布局綱舉目張,辭賦對仗嚴謹,一掃晉唐以來頹靡之氣,為文壇帶來一陣春風;行文有賈誼之風,引經《左傳》,據典《春秋》,言詞激切,議論潑辣,主張精辟,謀劃深遠,“以為漢之晁錯,董仲舒,無以過之”。
當時的朝廷裏,劉蕡門專政,奸宦霸道,萬馬齊喑,百官吞聲。劉蕡策對如平地一聲驚雷,振聾發聵,士林為之一振。然而當時宦官執政,勢焰熏天,考官懼畏宦官。因此,一百多考生,登科者二十三人,而中官當途,考官不敢留劉蕡在籍中。劉蕡在文苑士林素有賢名,這次策對竟名落孫山,士林為之震驚,尋來蕡的答卷,竟然明珠被遮。此卷人們爭相傳抄,竟然“洛陽紙貴”;裏巷傳誦,長安沸騰;當是時“物論嗶然不平”,驚動朝野。“守道正人。傳讀其文,至有相垂淚者;那些官禦史,扼腕憤發;而執政之人,從而遮掩之,以避劉蕡門之禍。”唯有登科之人李邰為之不平,向皇帝提出報告說:“今蕡所對。敢空臆盡言,至皇王之成敗,陛下所防閑,時政之安危,不私所料,又引《春秋》為據,漢、魏以來,無與蕡比。有司以言涉訐忤,不敢聞。自詔書下。萬口籍籍,歎其誠鯁,至於垂泣,謂蕡指切左右,畏近臣銜怒,變興非常,朝野惴息,誠恐忠良道窮。綱紀遂絕,季漢之亂。複興於今。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內懷愧恥,自謂賢良,奈人言何!乞迴臣所授,以表彰劉蕡的正直。”唐文帝李昂懦弱而不明智。不納忠言。
劉蕡因此流落京城,窮困潦倒。大和九年十一月“李訓、韓約等謀殺內官,詐言金吾仗舍石榴樹有甘露,請上觀之。內官太監先至金吾仗,見幕下伏甲。遂扶帝輦入內。故訓等敗,流血塗地”。這次事件史稱“甘露案”。七年前,劉蕡在策對時有除奸宦的主張,奸宦懷恨,趁機想嫁禍於他。劉蕡對後七年,有‘甘露之難’,令狐楚、牛僧儒節度山南東西道,都表彰劉蕡的幕府,授秘書郎,以師禮之。”後遷升使府卸史,授以實職,開成二年十一月,興元節度使令狐楚卒,劉蕡失去依靠,“而宦官深嫉蕡,誣以罪,貶柳州司戶,不久死去。”
劉蕡死後六十餘年,唐昭宗誅宦官韓全誨等,右拾遺羅袞上言:“劉蕡當大和時,宦官開始氣焰囂張,因直言策請奪爵士,複掃除之役,遂罹譴逐,身死異土,六十餘年,正人義夫切齒飲泣。比陛下幽東內,幸西州,五室幾喪。使蕡策早用,則杜漸防萌,逆節可消,寧殷憂多難,遠及聖世耶!今天地反正,枉魄憤怒,有望於陛下。”帝感悟,贈蕡左諫議大夫,訪子孫授以官雲。
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是劉蕡的好友,曾一連寫過《哭司戶劉蕡》:“上帝深宮閉九閬,巫鹹不下問銜冤。黃陵別後春濤隔,湓浦書來秋雨翻。隻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等五首詩紀念他。
當代**在讀《舊唐書?劉蕡傳》時,對劉蕡的策論很是讚賞,在一旁批“起特奇”。1958年,**揮筆寫下了《七絕?劉蕡》:“千載長天起大雲,中唐俊偉有劉蕡。孤鴻铩羽悲鳴鏑,萬馬齊喑叫一聲。”對劉蕡這個曆史人物給予以高度的讚揚。
宋朝的邵雍,祖先是範陽人,後隨父遷共城,即今河南輝縣。邵雍少時刻苦自學,博覽群書。史書記載:“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共城令李之才聞其好學,授其物理、性命之學。其人品極高,“德氣粹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褓,不設防畛,群居燕笑終日,不為甚異。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隱其惡。有就問學則答之,未嚐強以語人”。具有儒者大家之風範,在當時影響很大,“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一時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他成為時人的楷模,受人尊敬。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過著隱逸的生活。喜嘉佑之時,朝廷詔求天下遺逸名士,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應詔,授將作監主薄。呂海、吳克薦他補潁州團練推官,他皆以種種理由推托。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達官貴人十分敬仰他,常與之飲酒作詩,並買園宅送他居住。他依此過著耕種自給的生活,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
仁宗皇佑元年,即1049年,38歲的邵雍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佑七年,即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程頤、程顥、張載等退居洛陽時,恆相從遊。熙寧十年死亡,當年他六十七歲。哲宗元佑中賜諡康節。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他勤於著書,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
巎巎以身居高位,享有崇高的威望,他重視知識,重視人才,求賢若渴,因此四方士大夫,都爭相投奔他,雲集在他的門下。在達官貴人中,有不少趨炎附勢的人,對他說:“那些讀書人有什麽好,你卻那麽酷愛他們?”巎巎卻不以為然,迴答說:“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儒生學者治理天下,曾經下令元裕宗孛兒隻斤?真金向讚善王恂求學。在今天的朝廷秘書處,收藏有元裕宗真金的仿書,當時皇帝親筆寫字,謙虛地向老師請教,雖然貴為帝王,卻對老師百般恭敬。元世祖忽必烈曾經在晚上,召見我,到他安床前,向他講解《四書》及古史中的治亂之道,直到夜間很晚的時候,也沒有睡覺。元世祖忽必烈曾經高興地對我說:‘朕我之所以讓卿你跟隨許仲平學習文化,就是想讓卿你向我提出有益的勸告,卿你應該恭恭敬敬地學習,不要讓我失望。’今天你說喜愛儒生學者,難道你沒有想到元聖祖神宗,愛惜人才的本意嗎?況且儒家所倡導的為人之道,就是提倡君王仁慈、大臣忠誠、父親慈愛、兒子孝順,隻要人人都遵守倫理道德,國家就很好治理了;違背了儒家的學說,國家就會發生動亂。你想讓家庭混亂,我無法控製,你可以謹慎小心,千萬不要胡言亂語,讓國家產生動亂。那些儒生學者,雖然為人儒雅,弱不禁風,他們雖然不在口裏誇誇其談,然而他們的腹中所貯藏的知識和智慧,卻大大超過常人,怎麽能輕視他們呢?”那些達官貴人聽了,都羞愧難當,啞口無言。
巎巎後來被任命為江浙行省的平章政事官。第二年,又任命翰林學士承旨的官職,把他召還朝廷。當時的中書平章官缺員,皇帝身邊的近臣,都想推薦一些去頂替,用語言去試探皇帝的意圖。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迴答他們說:“平章官員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了,今天已經到了半途中了。”近臣知道皇帝的意圖是任命巎巎,也不再推薦別人。巎巎迴到京城後的第七天,因感冒發熱,身患急病而死,那時是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巎巎當年五十一歲。
巎巎雖然身為朝廷高官,家庭卻極為貧窮,幾乎無錢埋葬。皇帝聽說後,為極為震驚,對他沉痛哀悼,專門賞賜給他五錠白銀,作為埋葬他的費用。巎巎生前在當官時所欠的債務,朝廷中的大臣向朝廷提出報告,由朝廷劃撥專款,予以償還。巎巎善長書法,楷書、行書、草書,都寫得很好,書法家們都說他的書法,很得晉朝人的筆意,他留下單頁片紙,人們都爭相收藏,就像金玉一樣寶貴。他死後被朝廷授予他文忠的稱號,大力表彰他的功績。(未完待續。。)
宮廷爭鬥太後母子慘遭迫害,太皇太後卜答失裏到了臨死的時候,雙眼含淚,滿懷憂傷,斷斷續續地對身邊的女人說:“我由於當初沒有聽從燕太師的話,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結果,我現在後悔都已經晚了!”她向女人們示意,把她從床上扶起來,倚靠在床榻上,迷茫的雙眼遙望著東方,萬分思念遠方的兒子,她滿眼淚水,痛苦地叫道:“我的心肝寶貝兒喲!我的心肝寶貝兒喲!我現在已經快要死了!你現在才幾歲年齡,被別人陷害,流放到東方,我料想你也不能保全性命,我為娘的在黃泉等你,在那裏我們總有相見的日子,我們就在那裏再次團聚吧!”她說到這裏,咳嗽不止,氣喘籲籲,喉嚨裏痰聲大作,不久雙眼圓睜,溘然長逝。
太子燕帖古思與他的母親分離後,儼然成了半個死人,心灰意冷,毫無樂趣。手段殘忍的月闊察兒,竟然變本加厲,使出最殘酷的手段,除了大聲喝斥太子燕帖古思外,還拳腳相加,用鞭子狠心抽打他。折磨他。可憐的是太子燕帖古思,這位皇宮裏長大的金枝玉葉,年齡弱小,怎經得這般無情地蹂躪,他絕望地長號了幾聲,立即倒在地上,當場痛苦地死去。
太後母子遇害身亡後,元文宗圖帖睦爾的後代,被新任皇帝全部趕盡殺絕,一個也沒有留下。過去元文宗圖帖睦爾在宮廷爭鬥中,采用血腥手段,爭權奪位,殘忍謀害了兄長,成功地奪取了皇位。到後來也弄得身敗名裂,妻子和兒子也慘遭毒手,正如古人所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害人者必致自害。永遠成為後人的借鑒。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為了報一箭之仇,放逐了太後母子兩人,讓他們慘死在流放的途中,徹底解除了他的心頭之恨,為了清除異己力量,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為了殺人滅口,徹底消除內部隱患,殺死了明裏董阿等人。但是他對這些還不滿足,依然餘怒未消。對朝廷官員進行大清洗,把元文宗圖帖睦爾所任命的官員,全部予以更換。
元朝官製分為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中央政權下設三公、中書省、六部、樞密院、禦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儲政院;地方政權下設行中書省、宣慰使司、諸路萬戶府、各路總管府、散府、諸州、諸縣和諸軍。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把太禧宗禋等部門,以及奎章閣藝文監等部門的官員,全部予以罷免和更換。
當時有一位正在的大臣,翰林學士丞旨官康裏巙巙。一作庫庫,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元朝時康裏部落人。元順帝時為翰林學士承旨官,死後被授予文忠的稱號。他是元朝宮廷的官二代,他父親是不忽木。他祖父是燕真,跟隨元世祖忽必烈東征西討,作戰有功。巎巎年幼時在元朝中央機關開辦的國學結業,他勤奮苦讀。博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很有才能。他其正心修身,很注重個人修養,繼承了名師許衡。以及他長兄的優良傳統。
巎巎長大成人後,擔任了宮廷裏的警衛,他長相很帥很酷,他總是居安思危,很有見識,他清正廉潔,帶領軍隊紀律嚴明,很有貴族公子的風範,很受人們的點讚。每當朝廷遇到為難事件的時候,他總是雄姿英發,慷慨陳詞,激烈論辨,闡明觀點,挽救危難,就是古代的法家名人也沒有人能超越他。巎巎才能卓著,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最初被授予承直郎、集賢待製的官職,後來又升任兵部郎中,國防部部長,後改任秘書監丞,任元朝政府秘書長。他遵照朝廷的命令,前往各地核查財政收入和船舶數量,他任勞任怨,辦事精細,很有成效,廣受好評。
巎巎後來又改任同僉太常禮儀院事,提升為監察禦史,朝廷監察官,升河東廉訪副使官。他沒有到地方上赴任,又被提升為秘書太監,升任侍儀使,在朝廷中處理朝廷政務。不久又被提升為中書右司郎中,升任集賢直學士,改任江南行台治書侍禦史。提升為朝廷的禮部尚書,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監管朝廷裏的群玉內司。巎巎辦事向來嚴肅認真,不徇私情,很讓人佩服。
按照當時的國家製度,大樂各部門都在巎巎的管理之下,每當朝廷舉行大型宴會的時候,都要舉行隆重的歌舞表演。巎巎總是安排得井然有序,熱鬧隆重,他的部下都對他的管理才能十分佩服。巎巎升任會同館事尚書後,依然像過去那樣,監管群玉內司。不久他就兼任經筵官,為朝廷高官講解經書,不久後再次被朝廷任命江南行台治書侍禦史。他依然在宮廷中任職,沒有到外地去做官。留在朝廷中,又被任命為奎章閣學士院承製學士,仍兼任經筵官。後來他又被提升為侍書學士、同知經筵事,又提升為奎章閣學士院大學士、兼任經筵事務,為朝廷高官開班授課。後來一度被任命為浙西廉訪使監察官,又任命為大學士、管理知經筵事務。不久又升任翰林學士承旨、知製誥兼修國家曆史、兼任經筵講座的教授,升任宣文閣崇文監。
巎巎才能卓著,深受重用。當時的元文宗圖帖睦爾,意氣風發,勵精圖治,巎巎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經常用古代聖賢的格言,在皇帝的身邊勸導他,元文宗圖帖睦爾因此受益良多,很有長進。元順帝孛兒隻斤?妥歡帖睦爾即位,當上皇帝後,也很有一番作為,剪除朝廷裏的權奸,想著革新政治,治理好國家。巎巎擔任侍經筵官。對皇帝開辦授課,勸告新任皇帝要勤奮學習,增長才能。皇帝也經常向他誠懇求教,學習治國之道,想拜他為皇帝的老師,巎巎卻竭力推辭。沒有接受。
巎巎在對皇帝授課的時候,對《四書》、《六經》上所記載的治國之道,都向皇帝一一仔細講解,讓皇帝深受感動,很愛啟發,開闊視野,掌握要領。如柳宗元寫的《梓人傳》、張商英寫的《七臣論》,過去的元文宗圖帖睦爾都非常喜歡閱讀,深入領會其中的深意。巎巎在經筵的高級研討班上。詳細闡述陳商英所說的七種大臣的情形,讓有在坐的朝廷高官都大為震驚,有人嫉妒,有人憎恨,他們因此知道什麽叫賢能,不再無端發怒,變得心態平和。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閑暇的時候,很想欣賞宮廷收藏的古今名畫。巎巎答應他的請求,取出郭忠恕繪製的《比幹圖》。讓皇帝觀賞,他對皇帝借題發揮說,商王就是因為不聽忠臣的勸告,最後導致國家的滅亡。有一天,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在觀賞宋徽宗繪畫的時候,對他大加讚賞。巎巎對當場勸告皇帝說,宋徽宗雖然多才多藝,繪畫精妙,隻是有一件事他卻毫無才能。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問他是什麽事。巎巎對他說:“宋徽宗什麽都行,就是不適合當皇帝。安邦治國。他最後落後自身受盡屈辱,國家滅亡的悲慘結局,都是他不能為國君所導致的結果。人間的帝王貴為君主,就不應該沉湎於不當的愛好中。”
巎巎在朝廷任職的時候,每當發生天災,民眾遭到危難的時候,總是滿麵憂傷,讓人感動,他總是尋找機會,勸告皇帝說:“上天的心地仁慈,為了疼愛人間的君主,因此才發生天災,發出警告,讓朝廷引以為戒。就像仁慈父親教育兒子,因為有了愛才用心地教育他,懲戒他。如果兒子能夠領會其中的深意,遵從父親,孝敬父親,那麽父親的憤怒就會立即消散。身為人間的君主,就應該好好地修身養性,忠於職守,勤政愛民,那麽就會順從天意,國泰民安。”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對巎巎非常了解,知道他完全是一片誠心,忠心為國,皇帝也虛心接受,聽從勸告,改革政治,愛護民眾。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專門向他賞賜了九件隻孫燕服及玉帶楮幣,以表彰他對朝廷的忠心。
質孫服是元代達官貴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賜質孫服,多以顯示對臣僚的寵愛,受賜者往往以此為榮。按照參加質孫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質孫服的結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帝王、大臣、貴族等上層社會的人士所穿的沒有“細摺”的腰線袍,以及直身放擺結構的直身袍;另一類是在質孫宴上服務於這些上層人物的樂工、衛士等所穿的辮線袍。古代服裝名,又稱“隻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製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並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於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
質孫服是元代達官貴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賜質孫服,多以顯示對臣僚的寵愛,受賜者往往以此為榮。按照參加質孫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質孫服的結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帝王、大臣、貴族等上層社會的人士所穿的沒有“細摺”的腰線袍以及直身放擺結構的直身袍;另一類是在質孫宴上服務於這些上層人物的樂工、衛士等所穿的辮線袍。
巎巎曾經對人們說過:“朝廷裏的天下大事,宰相都應當慷慨直言,宰相不能說的事,監察官員應當慷慨直言,台諫監察官員不敢說的事,為皇帝授課的經筵官就應當敢於直言。擔任皇帝經筵的授課官員,就應當敢於說別的官員不敢說的事,向皇帝天子提出應有的勸告,那樣我的心願就算滿足了。”因此那時朝廷的官員都忠於職守,對時政的得失有,都敢於直言,提出挽救的辦法,很少有緘默不言的人。
當時有的大臣提議,罷免過去朝廷所設置的奎章閣學士院,以及藝文監等官員。巎巎對此提出勸告說:“民眾如果有有了千金的產業。都要開辦家塾,招聘教師,開辦私立學校,培養人才,朝廷裏的堂堂天朝,擁有四海和國土。難道連一所學校都容納不下嗎?”皇帝聽了也若有所感,聽從了勸告。當天就頒布命令,改奎章閣為宣文閣,藝文監為崇文監,仍然像過去那樣設置和開課,不斷培訓朝廷官員,任命巎巎主持那裏的工作。巎巎又向朝廷提出請求,設置檢討官員等職務,選擇了十六名官員。作為後備人員,隨時向朝廷高官授課。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答應了他的請求。
當時朝廷科舉,文官考試製度已經停止,巎巎從容地向皇帝提出報告說:“古代選擇人才,就是為了治理國家,經世濟用,因此必須恢複科舉製度,舉行文官考試。這種製度怎麽能夠廢除呢?”皇帝采納他的報告。不久就恢複了朝廷的文官考試製度。有一天,巎巎為皇帝講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他們談到了當時國家的時局,以及編寫遼、金、宋三史的事,應該抓緊時間完成這項文化工程,以免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曆史資料就會出現缺失。後來果然設置了編寫國家的機構,其實就是由巎巎發起成立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巎巎又向朝廷提出請求,從全國各地選拔學生,到中央政府開辦的國學進修,提高民眾素質,讓他們知道什麽謙遜和仁愛。除此之外。巎巎還請求朝廷表彰唐朝劉蕡、宋朝的邵雍,以及彰顯他們高尚的道德,正直為人,永遠值得後人們學習。皇帝也一一批準他的請求,專門向全國頒布了詔令。
唐朝的劉蕡,字去華,昌平,現在的北京市郊昌平縣人。劉蕡寶曆二年,考取了進士。他學識淵博,文章寫得漂亮博學,尤其精通《左氏春秋》,與朋友交往時,喜歡談論王霸的策略,為人耿介,嫉惡如仇,言及世務,慨然有澄清之誌,浩然有救世中興之意,自元和末年以來,當時的朝廷裏太監執掌大權,橫行無忌,握兵宮闈,橫製天下。天子廢立,由其可否,幹擾庶政。當時目為南北司,愛惡相攻,有同水火。劉蕡身居草澤之中,心中極為憂憤歎息。唐文宗李昂即位,大和二年,舉行賢良考試。
當時,參加“策試賢良”對策的有一百多人,他們所迴答都是一些隻平常事務,老生常談。唯有劉蕡切論蕡門太橫,將危於社稷,累及宗廟,滿腹經論,一腔熱血,揮筆寫下萬餘字的對策建議。
唐文宗李昂初年,恭儉求治,誌除兇惡,然懦弱無能,毫無智慧,大和時,神策中尉王守澄負弑逆罪,更換了兩位皇帝,不能討伐他,天下人都很憤恨,奸宦作惡,然臣畏不敢言。因此劉蕡的報告中,對極陳晉襄公殺陽處父的事,以告戒皇帝,又引用太監殺死吳子的事,暗中讚揚皇帝的果斷。在報告中直言勸告,指斥朝政“聞寺持廢立之權”、“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勸唐文宗李昂除掉宦官,並提出一係列削弱宦官勢力的辦法,並宣告:“四兇在朝,雖強必誅。”
當年的策試答卷,考策官有三個人: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觫,庫部郎中龐業。這三個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士,官職也高,他們看了劉蕡的報告,極為讚賞,拍案驚奇,劉蕡的報告一針見血,布局綱舉目張,辭賦對仗嚴謹,一掃晉唐以來頹靡之氣,為文壇帶來一陣春風;行文有賈誼之風,引經《左傳》,據典《春秋》,言詞激切,議論潑辣,主張精辟,謀劃深遠,“以為漢之晁錯,董仲舒,無以過之”。
當時的朝廷裏,劉蕡門專政,奸宦霸道,萬馬齊喑,百官吞聲。劉蕡策對如平地一聲驚雷,振聾發聵,士林為之一振。然而當時宦官執政,勢焰熏天,考官懼畏宦官。因此,一百多考生,登科者二十三人,而中官當途,考官不敢留劉蕡在籍中。劉蕡在文苑士林素有賢名,這次策對竟名落孫山,士林為之震驚,尋來蕡的答卷,竟然明珠被遮。此卷人們爭相傳抄,竟然“洛陽紙貴”;裏巷傳誦,長安沸騰;當是時“物論嗶然不平”,驚動朝野。“守道正人。傳讀其文,至有相垂淚者;那些官禦史,扼腕憤發;而執政之人,從而遮掩之,以避劉蕡門之禍。”唯有登科之人李邰為之不平,向皇帝提出報告說:“今蕡所對。敢空臆盡言,至皇王之成敗,陛下所防閑,時政之安危,不私所料,又引《春秋》為據,漢、魏以來,無與蕡比。有司以言涉訐忤,不敢聞。自詔書下。萬口籍籍,歎其誠鯁,至於垂泣,謂蕡指切左右,畏近臣銜怒,變興非常,朝野惴息,誠恐忠良道窮。綱紀遂絕,季漢之亂。複興於今。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內懷愧恥,自謂賢良,奈人言何!乞迴臣所授,以表彰劉蕡的正直。”唐文帝李昂懦弱而不明智。不納忠言。
劉蕡因此流落京城,窮困潦倒。大和九年十一月“李訓、韓約等謀殺內官,詐言金吾仗舍石榴樹有甘露,請上觀之。內官太監先至金吾仗,見幕下伏甲。遂扶帝輦入內。故訓等敗,流血塗地”。這次事件史稱“甘露案”。七年前,劉蕡在策對時有除奸宦的主張,奸宦懷恨,趁機想嫁禍於他。劉蕡對後七年,有‘甘露之難’,令狐楚、牛僧儒節度山南東西道,都表彰劉蕡的幕府,授秘書郎,以師禮之。”後遷升使府卸史,授以實職,開成二年十一月,興元節度使令狐楚卒,劉蕡失去依靠,“而宦官深嫉蕡,誣以罪,貶柳州司戶,不久死去。”
劉蕡死後六十餘年,唐昭宗誅宦官韓全誨等,右拾遺羅袞上言:“劉蕡當大和時,宦官開始氣焰囂張,因直言策請奪爵士,複掃除之役,遂罹譴逐,身死異土,六十餘年,正人義夫切齒飲泣。比陛下幽東內,幸西州,五室幾喪。使蕡策早用,則杜漸防萌,逆節可消,寧殷憂多難,遠及聖世耶!今天地反正,枉魄憤怒,有望於陛下。”帝感悟,贈蕡左諫議大夫,訪子孫授以官雲。
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是劉蕡的好友,曾一連寫過《哭司戶劉蕡》:“上帝深宮閉九閬,巫鹹不下問銜冤。黃陵別後春濤隔,湓浦書來秋雨翻。隻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等五首詩紀念他。
當代**在讀《舊唐書?劉蕡傳》時,對劉蕡的策論很是讚賞,在一旁批“起特奇”。1958年,**揮筆寫下了《七絕?劉蕡》:“千載長天起大雲,中唐俊偉有劉蕡。孤鴻铩羽悲鳴鏑,萬馬齊喑叫一聲。”對劉蕡這個曆史人物給予以高度的讚揚。
宋朝的邵雍,祖先是範陽人,後隨父遷共城,即今河南輝縣。邵雍少時刻苦自學,博覽群書。史書記載:“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共城令李之才聞其好學,授其物理、性命之學。其人品極高,“德氣粹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褓,不設防畛,群居燕笑終日,不為甚異。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隱其惡。有就問學則答之,未嚐強以語人”。具有儒者大家之風範,在當時影響很大,“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一時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他成為時人的楷模,受人尊敬。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過著隱逸的生活。喜嘉佑之時,朝廷詔求天下遺逸名士,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應詔,授將作監主薄。呂海、吳克薦他補潁州團練推官,他皆以種種理由推托。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達官貴人十分敬仰他,常與之飲酒作詩,並買園宅送他居住。他依此過著耕種自給的生活,名其居曰“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
仁宗皇佑元年,即1049年,38歲的邵雍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佑七年,即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程頤、程顥、張載等退居洛陽時,恆相從遊。熙寧十年死亡,當年他六十七歲。哲宗元佑中賜諡康節。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他勤於著書,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
巎巎以身居高位,享有崇高的威望,他重視知識,重視人才,求賢若渴,因此四方士大夫,都爭相投奔他,雲集在他的門下。在達官貴人中,有不少趨炎附勢的人,對他說:“那些讀書人有什麽好,你卻那麽酷愛他們?”巎巎卻不以為然,迴答說:“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儒生學者治理天下,曾經下令元裕宗孛兒隻斤?真金向讚善王恂求學。在今天的朝廷秘書處,收藏有元裕宗真金的仿書,當時皇帝親筆寫字,謙虛地向老師請教,雖然貴為帝王,卻對老師百般恭敬。元世祖忽必烈曾經在晚上,召見我,到他安床前,向他講解《四書》及古史中的治亂之道,直到夜間很晚的時候,也沒有睡覺。元世祖忽必烈曾經高興地對我說:‘朕我之所以讓卿你跟隨許仲平學習文化,就是想讓卿你向我提出有益的勸告,卿你應該恭恭敬敬地學習,不要讓我失望。’今天你說喜愛儒生學者,難道你沒有想到元聖祖神宗,愛惜人才的本意嗎?況且儒家所倡導的為人之道,就是提倡君王仁慈、大臣忠誠、父親慈愛、兒子孝順,隻要人人都遵守倫理道德,國家就很好治理了;違背了儒家的學說,國家就會發生動亂。你想讓家庭混亂,我無法控製,你可以謹慎小心,千萬不要胡言亂語,讓國家產生動亂。那些儒生學者,雖然為人儒雅,弱不禁風,他們雖然不在口裏誇誇其談,然而他們的腹中所貯藏的知識和智慧,卻大大超過常人,怎麽能輕視他們呢?”那些達官貴人聽了,都羞愧難當,啞口無言。
巎巎後來被任命為江浙行省的平章政事官。第二年,又任命翰林學士承旨的官職,把他召還朝廷。當時的中書平章官缺員,皇帝身邊的近臣,都想推薦一些去頂替,用語言去試探皇帝的意圖。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迴答他們說:“平章官員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了,今天已經到了半途中了。”近臣知道皇帝的意圖是任命巎巎,也不再推薦別人。巎巎迴到京城後的第七天,因感冒發熱,身患急病而死,那時是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巎巎當年五十一歲。
巎巎雖然身為朝廷高官,家庭卻極為貧窮,幾乎無錢埋葬。皇帝聽說後,為極為震驚,對他沉痛哀悼,專門賞賜給他五錠白銀,作為埋葬他的費用。巎巎生前在當官時所欠的債務,朝廷中的大臣向朝廷提出報告,由朝廷劃撥專款,予以償還。巎巎善長書法,楷書、行書、草書,都寫得很好,書法家們都說他的書法,很得晉朝人的筆意,他留下單頁片紙,人們都爭相收藏,就像金玉一樣寶貴。他死後被朝廷授予他文忠的稱號,大力表彰他的功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