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傳國玉璽歸懷王上都美女醉將軍
大都朝廷以優勢兵力,精兵強將,與上都行宮軍隊交戰,屢屢得手,每次都把上都軍隊打得慘敗,損兵折將,狼狽逃竄,最後兵不血刃,平定了上都。上都平定後,由齊王月魯帖木兒命令北方上都行宮使者,把朝廷皇帝的禦寶印信,以及各位王公大臣和朝廷百官的符印,全部攜帶好送入京城大都。北方行宮首席大臣倒剌沙等一幫俘虜,也派兵全部押解到大都京城。
懷王圖帖睦爾得知從上都傳來的獲勝捷報,平定了上都,消除了對他皇位的威脅,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他感到異常快慰,好像心都快要從胸膛裏跳了出來,那些朝廷裏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看見徹底平定了叛軍,消除了心頭之患,個個欣喜若狂,全部行動起來,爭先恐後,紛紛寫出上表,向新皇帝懷王圖帖睦爾表示慶賀。
中書省裏的中央大臣在報告中說,上都的王公大臣,不顧元朝的祖宗成憲,既定法規,被倒剌沙當槍使,蠱惑利用,甘願充當倒剌沙的走狗,屢次出兵攻打大都京畿重地,幸好仰仗懷王圖帖睦爾陛下的威武神武,派出重兵,重拳出擊,致使梁王王禪等人相繼敗亡,今天上都已經平定,局勢穩定下來,所有俘虜的囚徒,都應該明正典刑,全部處死,把他們的屍首四處周遊示眾,斬草除根,消除後患,借以殺雞給猴看,讓眾人引以為戒,不得再次興兵作亂,背叛朝廷。報告送進皇宮獲得了懷王圖帖睦爾的準許。朝廷通過會商後決定,把阿剌帖木兒、忽剌台、安童、朵羅台、塔海等人,全部斬首示眾,把他們的首級像西瓜樣品一樣,懸掛在城牆之上,供所有的軍人和民眾觀賞。從而吸取教訓,不再背叛朝廷。懷王圖帖睦爾還在皇城的禦門外,舉行儀式接收上都俘虜,下令將倒剌沙等人,暫時羈押在監獄中,等待朝廷處理,懷王圖帖睦爾在興聖殿舉行隆重儀式,親手接受自接收上都送來的皇帝禦寶印信,顯示了皇帝的合法地位。向全國各地郡縣發布通告,下令停止戰爭,安定民心,穩定朝廷局勢。
皇帝禦寶就是帝王爭奪千年,流血萬裏的傳國禦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曆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傳國禦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複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唿:“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迴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淩辱,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後元十年,即公元前315,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複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纓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即公元前228年,秦國攻破趙國,得和氏璧。不久之後天下一統,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嚐坎坷流離之痛楚。
秦子嬰元年,即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秦王子嬰跪捧玉璽獻於鹹陽道左,秦亡。傳國璽得歸劉漢。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後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帝劉玄三年,即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係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即公元265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即今天的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璽曆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大業十四年,即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即今天的揚州,隋亡。蕭後攜太子元德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
貞觀四年,即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即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塘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
後周太祖郭威時,遍索傳國璽不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製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大金國掠走,其後便銷聲匿跡。
元至元三十一年,即公元1294年,世祖忽必烈崩。“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曆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測。
元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號大明,改元洪武。繼而北伐,蒙蒙元廷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裏北疆。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懷王圖帖睦爾兵不血刃收複上都行宮的時候,上都行宮的軍隊在南方戰事卻屢屢得手,上都行宮將軍靖安王闊不花驍勇善戰,剛剛大破河南的守兵,繳獲了數萬件軍事輜重物資,進而攻拔了虎牢關,兵鋒轉向,進入汴梁。他忽然得知上都被攻陷的消息,捶胸頓足,歎息不已。不久之後他得到懷王圖帖睦爾詔諭,命令他認清形勢,盡快投誠,他也知道上都已經失陷,獨木難支,隻得磨磨蹭蹭地率領大軍引開了戰場。隻有四川平章政事囊嘉岱,夜郎自大,自稱鎮西王,以左丞托克托為平章,前雲南廉訪楊靜為左丞,燒毀和斷絕了棧道,他想獨霸一方,割地稱王。其餘行省的各位官員,都見風使舵,順水推舟,歸順了大都朝廷,他們為了保住祿位飯碗,無不拱手聽命。真是一班無用的飯桶,有奶便是娘,誰的勢力大就傍上誰。
懷王圖帖睦爾看見全國局勢平定。大肆封賞功臣,因為燕帖木兒建立了首功,向他賜號答剌罕,讓他的子孫世襲,又賞賜給他兩件綴滿寶珠的衣服,一條七寶帶。一甕白金,二隻瓶黃金,還有海東白鶻青鶻,及白鷹文豹等物,這些都打獵必備的寶物,物品眾多,不計其數。不久朝廷增設大都督府,懷王圖帖睦爾下令讓他統轄,讓他佩帶第一等降虎符。命令他帶領騎兵到上都,把泰定帝的後妃,全部帶迴大都,把那些鮮花一般嬌嫩的美人,帶迴大都皇宮,至於怎樣讓他們梅開二度,那可是懷王圖帖睦爾的事了,除此之外。懷王圖帖睦爾還要求燕帖木兒全權處理朝廷的所有軍事防務。
燕帖木兒出率軍出發後,懷王圖帖睦爾下詔懸賞。通緝捉拿朝廷逃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久王禪、紐澤撤的迷失、也先鐵水兒及倒剌沙兄馬某沙等人,都全部被捉拿到。還有湘寧王八剌失裏,曾經投靠和忽剌台等人,發兵南侵冀寧地區,這時也被元帥也速答兒捕獲。戴上刑具押送到了京城。懷王圖帖睦爾下令將作惡多端,惡貫滿盈的倒剌沙磔死。
磔死字本來不是用於人的刑罰。古代在祭祀的時候,殺牲以祭神,就是把祭的牲肢解。肢解犧牲,就叫“磔”。後來變成一種對人的最為慘烈的酷刑。就是分屍,也解釋作車裂,又解釋作寸磔。磔刑是“碎磔之刑也,俗名剮罪也”,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淩遲之刑,開始於五代。正式刑名,見於遼代。行刑方法,各代不同。具體做法是:在法場立一根大木柱,綁縛犯人,劊子手用法刀,一片一片地剔受刑人的肉,先手足,次胸腹,後梟首。也有一寸一寸地將肉割盡,然後割生殖器,取出內髒,肢解屍體,剁碎骨頭。有的受刑人肉被割盡,還未斷氣,心仍在跳動,甚至於還有視覺和聽覺。淩遲用刀割,有8刀、16刀、32刀、64刀、128刀,甚至於有3600刀的。
懷王圖帖睦爾下令賞賜梁王王禪自盡,將紐澤撤的迷失、也先鐵木兒、馬某沙等人,押赴刑場斬首,殘忍地將屍首拋棄在街市上喂野狗。倒剌沙真是最不值得,他如果早知如此,打死也不願意奉寶出城投降了!懷王圖帖睦爾下令將罪犯的妻子和小老婆以及所有家產,都全部分給有功之臣。隻有八剌失裏,因為罪過較輕,沒有被處死,依然讓他留在監獄中,總算保全了首級,他真是命大福大,九死一生。
燕帖木兒率領著精銳的騎兵到了上都,駐守在那裏的齊王月魯帖木兒,以及元帥不花帖木兒,慌忙出城迎接他入城,他們彼此客氣地寒暄了一陣,才談到遷置後妃的事。月魯帖木兒討好地對燕帖木兒說道:“我早已命令士兵嚴守行宮,除了阿速吉八下落不明外,所有泰定帝的後妃以下的人,都全部關在那裏,完好無缺,一個人也不曾放脫。”燕帖木兒非常滿意,對他不住地點頭,稱讚他做得很對。隨即起身離開座位說:“事不宜遲,我現在就進入行宮去傳達聖旨吧!命令她們盡快收拾行裝,以便遷移安置。明天就可要她們動身了。”月魯帖木兒討好地說:“很好!請公你自便。”
燕帖木兒別了齊王,進入行宮,早有宮女得知消息,報告了泰定帝的後妃,泰定皇後得知消息,擔心會有不好的命令下達,嚇得驚惶失措,麵色蒼白,神情黯淡。還有泰定帝的妃子必罕,以及速哥答裏兩姊妹,都不禁膽戰心驚,渾身顫抖,花容失色,她們帶哭帶抖,楊柳般柔弱的身軀,縮做一團,非常的可憐。
燕帖木兒到了宮門,守衛在那裏的士兵早已分成兩隊,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裏,急忙讓開道路,讓燕帖木兒進去。燕帖木兒進入行宮中,看見泰定帝的後妃等人對他很冷淡,沒有熱情地迎接他,他感到很惱火。他正想發著,怒目喝斥裏,他忽然抬眼一看,眼前全是讓他沉醉**的美女紅顏,他不禁神魂飄蕩,心醉神迷,狠不得立即跑過去擁抱如花似玉的美人們,痛痛快快質子消受一番。不久看見泰定皇後對他謙卑地欠身道歉,她的臉色悲慘,身材嫋娜動人,真是徐娘半老,豐韻猶存,讓人無限憐惜也讓人無限疼愛。她的背後還站立一對光彩照人的姊妹花,她們綠鬟高擁,粉頸低垂,滿是秋波的鳳眼中,含著一泡**的珠淚,尤其覺得楚楚動人,她們是人間的絕色美女,令人**的尤物,讓任何男人都無法把持住自己。
這時的燕帖木兒,就像豬八戒麵對高老莊的美人,喪魂落魄,魂不守舍地站著那裏,向泰定皇後說:“皇後不必驚慌!大都也沒有嚴格的命令,不過是想到皇後居住在這裏,有很多不便之處,所以暫時命令遷居到大都去,一切飲食起居,都完成可以照常,你不必過多擔憂!”泰定皇後聽了這些話,不禁潸然淚下,迴答說:“自從先皇駕崩死亡後,擁立了皇子,那些都完全是倒剌沙的主意,我輩都是女流之輩,並沒有什麽成見,當下我的兒子已經死亡,大勢已經改變,隻剩下我們幾個寡婦,在這裏備嚐艱苦,也真是夠受的了,還要移居到哪裏去,不必你們在打我們的什麽主意?”
泰定皇後在危難之時,也真不糊塗,把一切罪過都推諉給了該死的倒剌沙,燕帖木兒也不好當麵駁斥她,知道耍小心眼,不過是為了苟且偷生罷了。燕帖木兒迴答他說:“無非是移居到東安州去,路程也很近,不必考慮什麽艱難的事,請你盡管放心!”泰定後又迴答說:“今天要我遷居,以後就會要我的性命,我們現在終究是一死,不如死就死在此處,還要幹淨利落一些!”燕帖木兒不等待她說完,擔心這麽風姿綽約折美人尋死覓活,非常可惜,急忙婉言對慰她說:“皇後以後的桃花福運正長著呢,不要自尋煩惱,將來要做太平王妃,自然是很有福運。如果你想到會有什麽意外的事情,隻要我燕帖木兒活著,都可以保你平安無事。明天就請皇後暫赴東安,這裏的所有宮中侍從宮女,你都可以全部帶去,途中自有嚴密的保護;如有人聽吃了豹子膽,敢來欺淩你,我燕帖木兒對他誓不幹休,將碎屍萬段!”燕帖木兒唯獨對獨力泰定皇後百般討好,嚴密愛護,泰定後妃非常感激,很想以身報德,很想安排很多好事迴報燕帖木兒。
泰定後有了燕帖木兒這個朝廷高官罩著,有恃無恐,轉悲為喜,迴答說:“既然有太平王百般照顧我們,我們就遵照命令起程罷了。”一麵說著,一麵命令兩名迷人的妃子向前,拜謝燕帖木兒。此時一對如花似玉的姊妹花,也漸漸喜笑顏開,遵照著泰定後的囑咐,分花拂柳地走近燕帖木兒麵前,笑盈盈地向燕帖木兒道謝。喜得燕帖木兒眼睛都合不上,嘴巴也合不上,心花怒放地慌忙答禮不已,假裝慌忙避開一邊,心不在焉地說不敢,不敢!並將那一雙雙色迷迷的眼睛,細瞧欣賞著兩位年輕貌美的妃子,兩位妃子裝瘋賣傻,好像覺著,也好像不覺得,隻是脈脈含情地抬起頭來,向他意味深長地微笑,弄得燕帖木兒心花怒放,魂不守舍,神魂飄蕩。(未完待續。。)
大都朝廷以優勢兵力,精兵強將,與上都行宮軍隊交戰,屢屢得手,每次都把上都軍隊打得慘敗,損兵折將,狼狽逃竄,最後兵不血刃,平定了上都。上都平定後,由齊王月魯帖木兒命令北方上都行宮使者,把朝廷皇帝的禦寶印信,以及各位王公大臣和朝廷百官的符印,全部攜帶好送入京城大都。北方行宮首席大臣倒剌沙等一幫俘虜,也派兵全部押解到大都京城。
懷王圖帖睦爾得知從上都傳來的獲勝捷報,平定了上都,消除了對他皇位的威脅,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他感到異常快慰,好像心都快要從胸膛裏跳了出來,那些朝廷裏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看見徹底平定了叛軍,消除了心頭之患,個個欣喜若狂,全部行動起來,爭先恐後,紛紛寫出上表,向新皇帝懷王圖帖睦爾表示慶賀。
中書省裏的中央大臣在報告中說,上都的王公大臣,不顧元朝的祖宗成憲,既定法規,被倒剌沙當槍使,蠱惑利用,甘願充當倒剌沙的走狗,屢次出兵攻打大都京畿重地,幸好仰仗懷王圖帖睦爾陛下的威武神武,派出重兵,重拳出擊,致使梁王王禪等人相繼敗亡,今天上都已經平定,局勢穩定下來,所有俘虜的囚徒,都應該明正典刑,全部處死,把他們的屍首四處周遊示眾,斬草除根,消除後患,借以殺雞給猴看,讓眾人引以為戒,不得再次興兵作亂,背叛朝廷。報告送進皇宮獲得了懷王圖帖睦爾的準許。朝廷通過會商後決定,把阿剌帖木兒、忽剌台、安童、朵羅台、塔海等人,全部斬首示眾,把他們的首級像西瓜樣品一樣,懸掛在城牆之上,供所有的軍人和民眾觀賞。從而吸取教訓,不再背叛朝廷。懷王圖帖睦爾還在皇城的禦門外,舉行儀式接收上都俘虜,下令將倒剌沙等人,暫時羈押在監獄中,等待朝廷處理,懷王圖帖睦爾在興聖殿舉行隆重儀式,親手接受自接收上都送來的皇帝禦寶印信,顯示了皇帝的合法地位。向全國各地郡縣發布通告,下令停止戰爭,安定民心,穩定朝廷局勢。
皇帝禦寶就是帝王爭奪千年,流血萬裏的傳國禦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曆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傳國禦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複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唿:“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迴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淩辱,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後元十年,即公元前315,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複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纓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即公元前228年,秦國攻破趙國,得和氏璧。不久之後天下一統,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嚐坎坷流離之痛楚。
秦子嬰元年,即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秦王子嬰跪捧玉璽獻於鹹陽道左,秦亡。傳國璽得歸劉漢。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後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帝劉玄三年,即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係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即公元265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即今天的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璽曆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大業十四年,即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即今天的揚州,隋亡。蕭後攜太子元德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
貞觀四年,即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即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塘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
後周太祖郭威時,遍索傳國璽不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製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大金國掠走,其後便銷聲匿跡。
元至元三十一年,即公元1294年,世祖忽必烈崩。“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曆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測。
元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號大明,改元洪武。繼而北伐,蒙蒙元廷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裏北疆。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懷王圖帖睦爾兵不血刃收複上都行宮的時候,上都行宮的軍隊在南方戰事卻屢屢得手,上都行宮將軍靖安王闊不花驍勇善戰,剛剛大破河南的守兵,繳獲了數萬件軍事輜重物資,進而攻拔了虎牢關,兵鋒轉向,進入汴梁。他忽然得知上都被攻陷的消息,捶胸頓足,歎息不已。不久之後他得到懷王圖帖睦爾詔諭,命令他認清形勢,盡快投誠,他也知道上都已經失陷,獨木難支,隻得磨磨蹭蹭地率領大軍引開了戰場。隻有四川平章政事囊嘉岱,夜郎自大,自稱鎮西王,以左丞托克托為平章,前雲南廉訪楊靜為左丞,燒毀和斷絕了棧道,他想獨霸一方,割地稱王。其餘行省的各位官員,都見風使舵,順水推舟,歸順了大都朝廷,他們為了保住祿位飯碗,無不拱手聽命。真是一班無用的飯桶,有奶便是娘,誰的勢力大就傍上誰。
懷王圖帖睦爾看見全國局勢平定。大肆封賞功臣,因為燕帖木兒建立了首功,向他賜號答剌罕,讓他的子孫世襲,又賞賜給他兩件綴滿寶珠的衣服,一條七寶帶。一甕白金,二隻瓶黃金,還有海東白鶻青鶻,及白鷹文豹等物,這些都打獵必備的寶物,物品眾多,不計其數。不久朝廷增設大都督府,懷王圖帖睦爾下令讓他統轄,讓他佩帶第一等降虎符。命令他帶領騎兵到上都,把泰定帝的後妃,全部帶迴大都,把那些鮮花一般嬌嫩的美人,帶迴大都皇宮,至於怎樣讓他們梅開二度,那可是懷王圖帖睦爾的事了,除此之外。懷王圖帖睦爾還要求燕帖木兒全權處理朝廷的所有軍事防務。
燕帖木兒出率軍出發後,懷王圖帖睦爾下詔懸賞。通緝捉拿朝廷逃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久王禪、紐澤撤的迷失、也先鐵水兒及倒剌沙兄馬某沙等人,都全部被捉拿到。還有湘寧王八剌失裏,曾經投靠和忽剌台等人,發兵南侵冀寧地區,這時也被元帥也速答兒捕獲。戴上刑具押送到了京城。懷王圖帖睦爾下令將作惡多端,惡貫滿盈的倒剌沙磔死。
磔死字本來不是用於人的刑罰。古代在祭祀的時候,殺牲以祭神,就是把祭的牲肢解。肢解犧牲,就叫“磔”。後來變成一種對人的最為慘烈的酷刑。就是分屍,也解釋作車裂,又解釋作寸磔。磔刑是“碎磔之刑也,俗名剮罪也”,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淩遲之刑,開始於五代。正式刑名,見於遼代。行刑方法,各代不同。具體做法是:在法場立一根大木柱,綁縛犯人,劊子手用法刀,一片一片地剔受刑人的肉,先手足,次胸腹,後梟首。也有一寸一寸地將肉割盡,然後割生殖器,取出內髒,肢解屍體,剁碎骨頭。有的受刑人肉被割盡,還未斷氣,心仍在跳動,甚至於還有視覺和聽覺。淩遲用刀割,有8刀、16刀、32刀、64刀、128刀,甚至於有3600刀的。
懷王圖帖睦爾下令賞賜梁王王禪自盡,將紐澤撤的迷失、也先鐵木兒、馬某沙等人,押赴刑場斬首,殘忍地將屍首拋棄在街市上喂野狗。倒剌沙真是最不值得,他如果早知如此,打死也不願意奉寶出城投降了!懷王圖帖睦爾下令將罪犯的妻子和小老婆以及所有家產,都全部分給有功之臣。隻有八剌失裏,因為罪過較輕,沒有被處死,依然讓他留在監獄中,總算保全了首級,他真是命大福大,九死一生。
燕帖木兒率領著精銳的騎兵到了上都,駐守在那裏的齊王月魯帖木兒,以及元帥不花帖木兒,慌忙出城迎接他入城,他們彼此客氣地寒暄了一陣,才談到遷置後妃的事。月魯帖木兒討好地對燕帖木兒說道:“我早已命令士兵嚴守行宮,除了阿速吉八下落不明外,所有泰定帝的後妃以下的人,都全部關在那裏,完好無缺,一個人也不曾放脫。”燕帖木兒非常滿意,對他不住地點頭,稱讚他做得很對。隨即起身離開座位說:“事不宜遲,我現在就進入行宮去傳達聖旨吧!命令她們盡快收拾行裝,以便遷移安置。明天就可要她們動身了。”月魯帖木兒討好地說:“很好!請公你自便。”
燕帖木兒別了齊王,進入行宮,早有宮女得知消息,報告了泰定帝的後妃,泰定皇後得知消息,擔心會有不好的命令下達,嚇得驚惶失措,麵色蒼白,神情黯淡。還有泰定帝的妃子必罕,以及速哥答裏兩姊妹,都不禁膽戰心驚,渾身顫抖,花容失色,她們帶哭帶抖,楊柳般柔弱的身軀,縮做一團,非常的可憐。
燕帖木兒到了宮門,守衛在那裏的士兵早已分成兩隊,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裏,急忙讓開道路,讓燕帖木兒進去。燕帖木兒進入行宮中,看見泰定帝的後妃等人對他很冷淡,沒有熱情地迎接他,他感到很惱火。他正想發著,怒目喝斥裏,他忽然抬眼一看,眼前全是讓他沉醉**的美女紅顏,他不禁神魂飄蕩,心醉神迷,狠不得立即跑過去擁抱如花似玉的美人們,痛痛快快質子消受一番。不久看見泰定皇後對他謙卑地欠身道歉,她的臉色悲慘,身材嫋娜動人,真是徐娘半老,豐韻猶存,讓人無限憐惜也讓人無限疼愛。她的背後還站立一對光彩照人的姊妹花,她們綠鬟高擁,粉頸低垂,滿是秋波的鳳眼中,含著一泡**的珠淚,尤其覺得楚楚動人,她們是人間的絕色美女,令人**的尤物,讓任何男人都無法把持住自己。
這時的燕帖木兒,就像豬八戒麵對高老莊的美人,喪魂落魄,魂不守舍地站著那裏,向泰定皇後說:“皇後不必驚慌!大都也沒有嚴格的命令,不過是想到皇後居住在這裏,有很多不便之處,所以暫時命令遷居到大都去,一切飲食起居,都完成可以照常,你不必過多擔憂!”泰定皇後聽了這些話,不禁潸然淚下,迴答說:“自從先皇駕崩死亡後,擁立了皇子,那些都完全是倒剌沙的主意,我輩都是女流之輩,並沒有什麽成見,當下我的兒子已經死亡,大勢已經改變,隻剩下我們幾個寡婦,在這裏備嚐艱苦,也真是夠受的了,還要移居到哪裏去,不必你們在打我們的什麽主意?”
泰定皇後在危難之時,也真不糊塗,把一切罪過都推諉給了該死的倒剌沙,燕帖木兒也不好當麵駁斥她,知道耍小心眼,不過是為了苟且偷生罷了。燕帖木兒迴答他說:“無非是移居到東安州去,路程也很近,不必考慮什麽艱難的事,請你盡管放心!”泰定後又迴答說:“今天要我遷居,以後就會要我的性命,我們現在終究是一死,不如死就死在此處,還要幹淨利落一些!”燕帖木兒不等待她說完,擔心這麽風姿綽約折美人尋死覓活,非常可惜,急忙婉言對慰她說:“皇後以後的桃花福運正長著呢,不要自尋煩惱,將來要做太平王妃,自然是很有福運。如果你想到會有什麽意外的事情,隻要我燕帖木兒活著,都可以保你平安無事。明天就請皇後暫赴東安,這裏的所有宮中侍從宮女,你都可以全部帶去,途中自有嚴密的保護;如有人聽吃了豹子膽,敢來欺淩你,我燕帖木兒對他誓不幹休,將碎屍萬段!”燕帖木兒唯獨對獨力泰定皇後百般討好,嚴密愛護,泰定後妃非常感激,很想以身報德,很想安排很多好事迴報燕帖木兒。
泰定後有了燕帖木兒這個朝廷高官罩著,有恃無恐,轉悲為喜,迴答說:“既然有太平王百般照顧我們,我們就遵照命令起程罷了。”一麵說著,一麵命令兩名迷人的妃子向前,拜謝燕帖木兒。此時一對如花似玉的姊妹花,也漸漸喜笑顏開,遵照著泰定後的囑咐,分花拂柳地走近燕帖木兒麵前,笑盈盈地向燕帖木兒道謝。喜得燕帖木兒眼睛都合不上,嘴巴也合不上,心花怒放地慌忙答禮不已,假裝慌忙避開一邊,心不在焉地說不敢,不敢!並將那一雙雙色迷迷的眼睛,細瞧欣賞著兩位年輕貌美的妃子,兩位妃子裝瘋賣傻,好像覺著,也好像不覺得,隻是脈脈含情地抬起頭來,向他意味深長地微笑,弄得燕帖木兒心花怒放,魂不守舍,神魂飄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