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南軍爭奪紫荊關北軍敗逃古北口


    元朝的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沉湎酒色,恣意狩獵玩樂,荒淫無道,53歲時在上都生病死亡,泰定帝駕崩死亡,屍骨未寒,皇室貴族立即分裂成三方勢力,元朝勢力三足鼎立,爭相擁立不同的皇帝,一個是泰定帝九歲的兒子阿刺吉八,一個是南方懷王圖帖睦爾,一個是鎮守北方大漠草原的和世瓎,三方勢力粉墨登場,明爭暗鬥,各方勢力調兵遣將,千軍萬馬血戰沙場,元朝大地硝煙彌漫,蒙古大軍浴血混戰。


    北方的上都行宮,南方的大都朝廷,在北方大地展開亡命的廝殺,北方行宮異想天開,派遣大軍南下,企圖清掃南方勢力,攻勢一度異常兇猛,攻占居庸關,一路南下,逼近大都。南方大都朝廷大軍在主帥燕帖木兒的率領下,麾軍北上,半道攔截,打敗南下敵軍,奪迴居庸關,血戰古北口。南方大軍把北方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慘敗潰逃,南方大軍大獲全勝,凱旋迴京城。激戰歸來,異常疲憊,正當南方主帥燕帖木兒準備好好休養幾天的時候,突然傳來古北口再次失陷的消息。


    南方大軍主帥燕帖木兒得到弟弟撒敦,從前線送來的緊急公文,報告古北口再次失陷的消息,燕帖木兒心中異常憤怒,軍情緊急,燕帖木兒立即應對,召集各路大軍將軍率領著各自軍隊,從京城大都出發,向北挺進,迎戰敵軍,奪迴丟失的關口要塞。他的行軍的途中,又接到從紫荊關送來的緊急軍報。說北方軍隊再次前來進攻,情況危急。


    紫荊關是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是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紫荊關漢時稱上穀關,東漢名五阮關。又有蒲陰徑、子莊關之稱,屬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宋、金時名金坡關,紫荊關在宋朝時名金陂關,後因山多紫荊樹而改名。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二關號稱內三關。


    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北45公裏的紫荊嶺上,關城東為萬仞山,千嶺聳立,峭壁懸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與盤石口相接;城北為拒馬河,穀寬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黃土嶺,背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紫荊關城就建在這依坡傍水、兩山相夾的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內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古人對其地勢和軍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於中。群險疵於外,規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紫荊關位於居庸、倒馬二關之間,號稱“內三關”。


    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築,後曆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麵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後,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係。《畿輔通誌》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遊路,通宣府、大同。山穀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都是華北平原的重要門戶之一,數兵家必爭之地。有古人描述為證:“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於中,群險疵於外,規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


    曆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金貞祐元年,即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後,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


    紫荊關有三道關門。紫荊關的第一道關門,建在今坡下村的峽穀中。邊牆自關門向西兩翼伸展,直達兩山峰頂。門額上嵌石匾一方,橫書“紫荊關”三字。門前有營房、廟宇各一座。


    紫荊關的第二道門,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門之東壁上鑲嵌石碑兩塊;一為荊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荊關盤道記”;二為明參將韓光所作的七律詩。門外西坡上還有清康熙禦筆“天子閱武處”碑碣一通。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兩側有八字牆向左右伸展。


    紫荊關的第三道門,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但坐東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題“萬曆十七年歲次乙醜孟秋吉量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北門有甕城,裏麵券上有“表裏山河”匾額。北門麵東,門額題字共兩層,上層題“河山帶礪”,上款為“萬曆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紫荊關”。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麵南額題“陽和門”。古代文人描述這裏是“裏蜿蜒壁,千峰擁塞門。風雄秦上穀,氣壓趙樓煩萬”的“紫塞金城”。


    紫荊關軍情緊急,南方大軍主帥燕帖木兒麵臨敵軍的兩麵夾擊,苦於難以分身,隻得派遣快馬到遼東,飛速調集脫脫木兒增援西方關口。當時的許多人對意外的軍情大吃一驚,大都不知道攻陷古北口及紫荊關的兵馬,是從哪裏來的?原來是禿滿迭兒,及忽剌台、阿剌鐵木兒等人率領的軍隊。


    北方將軍禿滿迭兒等人被燕帖木兒打敗後,逃出了口外,他們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重新召集逃散的士兵。臨時拚湊起一支軍隊,共同協商決定,兵分多路向南方朝廷軍隊發起進攻,禿滿迭兒自己率領一支軍隊襲擊古北口,忽剌台、阿剌鐵木兒、安童、朵羅台、塔海等人,組成聯軍襲擊紫荊關。采取兩麵夾攻的戰略,使得燕帖木兒無法兩麵兼顧,那樣就可以轉敗為勝。他們的計謀的確不錯,但是他們卻全是一般庸才,最後的戰果究竟如何,實在難以預料。


    北方軍隊沒有想到的是,燕帖木兒文韜武略,異常神勇,禿滿迭兒等人率領大軍剛剛攻入古北口。燕帖木兒就已經到達了檀州,兩軍分別從南北兩麵開進,兩軍相遇,立即對壘作戰,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禿滿迭兒等人率領的北方軍隊,經受不南方軍隊的強大攻勢,再次被打敗。潰敗後遠走遼東。那些被落在後麵的敗軍,被燕帖木兒快速衝上去攔腰截住。被嚴嚴實實堵住了去路,使得他們無路投奔,那支軍隊的統軍的首領是東路蒙古萬戶哈剌那懷,他看到敵我眾寡懸殊,無法抵敵,形勢萬分危急。隻好束手就擒,向南方軍隊乞降。燕帖木兒答應了他的請求,接收投降的軍隊,共得一萬人之多,戰場之上戰事忙亂。燕帖木兒沒有心思和精力細心檢查投降的軍隊,他隻留下幾名部將,管理和約束士兵,在留下來駐守古北口,他親自率領精兵晝夜兼程,向西挺進,去援縣脫脫木兒,真是餘勇嘉。


    南方將軍脫脫木兒前不久遵照調令,率軍出發,隻帶了四千多人,到了紫荊關,與北方將軍忽剌台等人對陣廝殺。兩支軍隊的人數,眾寡懸殊,相去甚遠,北軍約有三四萬我,脫脫木兒與關上的守將相會合,兩支軍隊加在一起也不足一萬人。他們正在擔心敵眾我寡,無法戰勝敵人的時候,很擔心會吃敗仗,隻得固守關口,勉強支撐下去。正在他們麵對險境,異常為難的時候,燕帖木兒率領南方大軍星夜趕到那裏,三支大軍會合在一起,戰鬥突然陡然強大起來,南方軍隊歡欣鼓舞,全軍歡騰。燕帖木兒到了那裏,與將領們分析了當時的軍事態勢,便對脫脫木兒說道:“我軍剛剛遠道而來,神不知鬼不覺,敵人還未知曉,你且打開關口,去與敵軍挑戰,把他們引誘進關內,我率領大軍埋伏在關內,他們如果上鉤後冒昧地衝進來,我們就好關閉關門,殺他們一個精光幹淨,讓他們片甲不留。”


    南方將軍脫脫木兒領命,即率領本部四千人,大開關門,來與北軍激戰。北軍到達那裏後,一直逗留關外已經有幾天時間了,猛然看見脫脫木兒前來挑戰,不禁大吃一驚,等到他們出關一看,發現到來的南軍士兵,不過區區數千人,頓時不禁膽大起來,沒有把南方軍隊當一迴事,立即兵分兩路,一齊向前,前來圍攻脫脫木兒。脫脫木兒麵對強敵,一點也不退縮,他還沒有退進關內就已經被敵軍團團圍住,包裹在核心裏,他知道關內有一支大軍作為他的堅強後盾,顯得有恃無恐,一點兒也不害怕敵軍,他振作精神,奮起抗戰,在包圍圈中左衝右突,英勇奮戰。


    燕帖木兒站在古北口的城牆上,遠遠地觀看兩軍交戰,他看見脫脫木兒被敵軍緊緊圍住,不能脫身,情況危急,他突然改變主意,想出一條計謀,向關上下令,故意鳴金,敦促脫脫木兒敗退迴關內,他命令守關的士兵,故意虛掩半開著城門,照著燕帖木兒原來的計謀,故意顯示出無法抵抗的樣子,故意引誘敵軍上鉤。


    北方敵軍將軍阿剌鐵木兒,看見關口裏的情況,心裏不禁狂喜,對士兵們大聲高叫說:“此時不趕緊搶奪關口,更待何時?”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已挺起長戈,躍上馬背,像一股強勁的旋風,衝進了關中,他真是做事莽撞,自投羅網,自尋死路。


    北方將軍忽剌台、安童、朵羅台、塔海等人,害怕阿剌鐵木兒獨占頭功,也立即揚鞭策馬,緊隨在阿剌鐵木兒的後麵快速衝了進去。他們一進入關門,他們看見守關的士兵在前麵四散敗逃而走,還以為他們是在逃避敵軍的鋒芒,奪路逃命。他們抓住時機,在撲麵緊緊地追趕了一程。


    這時北方將士的從四麵八方,突然響起響亮的炮聲,埋伏在那裏的士兵一時站出來,全麵衝殺了過來。忽剌台、安童、朵羅台、塔海等人,看到這種情形。知道事情不妙,即以退了迴去,奈何後麵的敵軍,向潮水一樣湧了進來。把他們緊緊地包圍在核心裏,北方士兵前後擁擠,無法動彈,動作不靈,無法施展拳腳,等到他們慌忙後退。快要接近關門時,已經是多半被殺,損失異常慘重。


    兵敗之後的北方將軍忽剌台、安童等人,就像一群漏網之魚,喪家之狗,這時他們唯一的想法,就是盡快跑出關外,逃脫性命。這時偏偏關門緊閉,嚴嚴實實。就像鐵桶一般,插翅難飛。這一驚嚇對北方將士非同小可,嚇得北方軍隊三魂丟了六魄,他們的魂靈早已飛到鬼門關裏。如果他們當場被嚇死還很幸運,或許還能保全他們的首級。


    北方將領為了活命,急忙麾兵斬關奪路。想盡快逃離險境,忽然從關門的左右兩邊,又衝出無數精銳步兵,他們揮舞大刀板斧,衝上前來堵住他們的去路。背後燕帖木兒率領著騎兵追殺了上來。忽剌台等人被前後夾擊,身陷絕境,無法逃脫,痛苦難言,隻得拚命奔馳衝突,慌忙奔逃,在混戰之中,沒有片刻的功夫,安童、塔海兩人騎乘的戰馬,馬頭被嚴重刺傷,戰馬忍痛不住,瘋狂奔跑,他們被無情地摔下來,被南方士兵活活地捉拿了過去。忽剌台、朵羅台等人看到形勢危急,心裏不禁著急上火,無計可施,隻得左右亂撞,突然被敵方的流矢射中,一齊墜下馬來,隻得絕望地閉上眼睛,被敵軍捉拿了過去。


    當時的北方敵軍主將阿剌鐵木兒,好像一隻瘋狗一樣,拚命地呐喊,狂奔著,在敵軍的包圍圈中東衝西突。阿剌鐵木兒是北方行宮的一員名將,燕帖木兒知道他性格剽悍,驍勇善戰,隻下令部將緊緊地纏住他,與他車輪般地與他輪番廝殺,消磨他的體力和耐力。等到忽剌台等人都被捉拿住後,南方將會蜂擁而上,一齊衝上前去,任憑他力大如牛,也被眾人打傷打倒,落下馬來。隻得乖乖地被捆綁起來,這時他已經在戰鬥中,多處受傷,精疲力竭,傷勢沉重,奄奄一息。燕帖木兒看見打敗敵軍,對敵軍下令說:“投降者免予處死。”敦促敵軍投降,那些剛才雄心勃勃地攻入關的北軍,這時都都做了矮人兒,紛紛跪在地方,表示情願向南軍投降。


    當時的古北口重新打開關門,準備接應脫脫木兒,誰知這時關門外出人意外,已經虛無一人,將士們不禁大吃一驚,不知發生了什麽何故?原來阿剌鐵木兒等人進入關內時,各軍都跟隨著主帥,一起擁入關內,外麵與脫脫木兒激戰的敵軍,也不過數千人。脫脫木兒看見北軍中計,欣喜若狂,奮勇作戰,他揮舞一枝沉重而鋒利的大戟,隨手飛舞,虎虎生風,無人能敵,接觸他鋒芒的無不喪生,讓過他鋒芒的也都紛紛倒地,敵軍在他的猛烈追殺下,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抵抗不住。這時他們看見古北口的關門忽然關閉,更加驚慌起來,北軍隻得一古腦兒地向北逃跑而去。脫脫木兒等人看見敵軍敗逃,急忙驅兵追趕,又斬殺了一大半敵軍,隻往下寥寥數百人,也許是他們命大不該死,四散逃竄而去。戰場上敵軍遠遠逃散,到處是空蕩蕩的一片,脫脫木兒率領的南方軍隊士兵看到這種情景,倍感到失落。


    脫脫木兒看見敵軍敗逃,已經無敵可殺,隻得率領軍隊返迴,他們在半路上又與接應的大軍會合,彼此說明了情況,更易喜歡的不得了,南方大軍這次迎戰敵軍,大獲全勝,他們奏著凱歌,陸續地返迴營地。燕帖木兒率領的南方大軍,在那裏休整了兩天,隨即親自押解著敵軍將領的囚車,送到大都京城。懷王圖帖睦爾得知燕帖木兒率得勝而歸,欣喜若狂,親自帶領朝廷文武大臣,出城迎接燕帖木兒,在皇宮裏,再次為出征將領舉辦慶功宴會,熱鬧非凡。


    這時北方的勢力還沒有清除,元朝的局勢還沒有平定,元朝的走向依然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難以預料。(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朝帝國風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蔣益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蔣益文並收藏元朝帝國風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