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五點的時候,三百多名男女工人擁擠在機械廠的大門口,等待著下班鈴聲響起來,那扇還是緊閉的鐵門被前麵的人拍得嘩啦嘩啦響,後麵的人嗡嗡地在說話,時而響起幾聲尖利的喊叫。這些等待下班的工人就像被圈在柵欄裏的牲口,在傍晚暗淡下來的光芒裏,無所事事地擠在了一起,擠在冬天唿嘯著的風中。他們身後廠房的幾排寬大的窗戶已經沉浸到了黑暗之中,廠房的四周空空蕩蕩,幾片揚起的灰塵在那裏飄蕩著。
今年五十一歲的石誌康穿著軍大衣站在最前麵,正對著兩扇鐵門合起來以後出現的一條縫,那條縫隙有大拇指一樣寬,冬天的寒風從那裏吹進來,吹在他的鼻子上,讓他覺得自己的鼻子似乎比原先小了一些。
石誌康的身邊站著管大門的老頭,老頭的腦袋上光禿禿的,被寒風吹得微微有些發紅,老頭穿著很厚的棉衣,棉衣外麵裹著一件褪了色的工作服,一把像手那麽大的鑰匙插在胸前的口袋裏,露出半截在外麵,很多人嚷嚷著要老頭把鐵門打開,老頭像是沒有聽到似的,望望這邊,看看那裏,誰衝著他說話,他就立刻把臉移開。
直到下班的鈴聲響起來,老頭才伸手把胸前的鑰匙取出來,最前麵的人身體都往後靠了靠,給他讓出一個寬敞的地方,他走上去,他在將鑰匙插進鎖孔之前,胳膊肘往後擺了幾下,沒有碰到什麽後才去開鎖。
石誌康第一個走出了工廠的大門,他向右疾步走去,他要走上一站路,在那裏上電車。其實這一趟電車在工廠大門外就有一站,他往前走上一站,是為了避開和同廠的工人擠在一起。起碼有四十多個工人將在那裏擠著推著上同一趟電車,而電車到他們廠門口時已經有滿滿一車人了。
石誌康住前走去時心裏想著那四十多個同廠的工人,他不用迴頭就能想象出他們圍在廠門外那個站牌四周的情形,就像剛才擠在工廠大門前那樣,這中間有十來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還有十多個是女工,這十多個女工中間有三個是和他同時進廠的,現在她們身上都帶著病,一個心髒不好,兩個有腎病。
他這麽想著看到了前麵的站牌,一輛電車正從更前麵的大街上駛過來,他立刻把插在口袋裏的兩隻手拿出來,手甩開以後跑起來快,他和電車差不多同時到了站牌前。
那裏已經站了三堆人了,電車慢慢駛過來,那三堆人就跟著電車的三個車門移過來,電車停下後,三堆人也停下不動了。車門一打開,車上的人像是牙膏似的連成一條緊貼著擠了出來,然後下麵的人圓圓一團地擠了進去。
當電車來到石誌康所在工廠的大門口時,他已經擠到電車的中間,他的兩條胳膊垂直地放在幾具貼著的身體所留出的縫隙裏。電車沒有在他工廠的這一站停下,直接駛了過去。
他看到站牌四周站著的同廠工人已經沒有四十來個了,最多隻有十五六人,另外還有七八個陌生的人,他心想在這趟車之前起碼有一兩趟車經過了。那三個體弱的女工顯然擠不上剛才經過的車,此刻還站在那裏,就站在站牌前,心髒不好的那個在中間,兩個有腎病的在兩側,三個人緊挨著,都穿著臃腫的棉大衣,都圍著黑毛線織成的圍巾,寒風將她們三人的頭發吹得胡亂飄起,逐漸黑下來的天色使她們的臉像是燒傷似的模糊不清了。
電車駛過去時,石誌康看到她們三個人的頭同時隨著電車轉了過來,她們是在看著他所乘坐的電車駛去。
坐了九站以後,石誌康下了電車,他往迴走了三十多米,來到另一個站牌下,他要改乘公交車了。這時候天色完全黑了,路燈高高在上,燈光照到地麵上時已經十分微弱,倒是街兩旁商店的燈光很明亮,鋪滿了人行道,還照到了站牌周圍。
站牌前已經有很多人,最前麵的人差不多站到馬路中間了,石誌康走到了他們中間,一輛中巴駛過來,車門打開後一個胸前掛著帆布包的男子探出頭來喊著:“兩塊錢一位,兩塊錢一位……
有兩個男的和一個女的上了中巴,那個男子仍然探著頭喊叫;“兩塊錢一位……”
這時公交車在前麵拐角的地方出現了,中巴上喊叫的男子看到公交車來了,立刻縮迴了腦袋,關上車門後中巴駛出了等車的人群,公交車隆隆地駛了過來。
石誌康迅速地插到了最前麵,然後微微伸開兩條胳膊,隨著公交車的駛過來而往後使勁退去,在他後麵的一些人都被擠到了人行道上,最前麵的車門從他身前滑了過去,他判斷著車速向前移動著,估計自己會剛好對上中間的車門,結果公交車突然刹車,使他沒對上中間的車門,差了有一、二米。他從最前麵掉了出來,差不多掉到了最外麵。
車門打開後,隻下來了三個人。石誌康往中間移了兩步,將兩隻手從前麵的人縫裏插進去,在往車上擠的時候,他使出了一個鉗工所應該有的胳膊上的力氣,將前麵人縫一點點擴大,自己擠進了縫中,然後再繼續去擴大前麵的人縫。
石誌康用自己全部的力氣將前麵的人往兩側分開,又借著後麵的人所使出的勁,把自己推到了車門口,當他兩隻腳剛剛跨到車上時,突然背後有人抓住了他的大衣領子,一把將他拉了下來,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頭撞在了一個人的腿上,那個人的腿反過來再把他的頭給撞了一下,他抬頭一看,是一個姑娘,姑娘很不高興地看了他一眼,就把眼睛移開了。
石誌康站起來時,公交車的車門關上了,車子開始駛去,一個女人的手提包被車門夾住,露出一個角和一截帶子,那一截帶子搖搖晃晃地隨著公交車離去。
他轉過身來,想知道剛才是誰把他一把拉了下來,他看到兩個和他兒子一樣年輕的小夥子正冷冷地看著他,他看了看這兩個年輕人,又去看另外那些沒有擠上車的人,他們有的也正看著他,有的看著別處。他想罵一句什麽,轉念一想,還是別罵了。
後來同時來了兩輛車,石誌康上了後麵那一輛。這次他沒有在離家最近的那一站下車,而是在前麵兩站下了車。那裏有一個人天天騎著一輛板車,在下午三四點鍾來到公交車的站牌下賣豆腐,他的豆腐比別處的豆腐都要香。石誌康在紡織廠工作的妻子,要他下班迴來時,順便在那裏買兩斤豆腐,因為今天是星期六,他們在大學念三年級的兒子將迴家來過周末。
石誌康買了豆腐後,不再擠車了,而是走了兩站多路迴家,他迴到家中時,已經快到七點了,他的妻子還沒有迴來,他心裏很不高興。他妻子四點半就應該下班了,而且迴家的路也比他近。要是往常這時候,他妻子飯菜都差不多做好了,現在他隻能餓著肚子來到廚房,開始洗菜切肉。
他妻子李秀蘭迴來時,手裏提了兩條魚,她一進屋看到石誌康正在切肉,急忙問他:“你洗手了沒有?”
石誌康心裏有氣,就生硬地說:“你沒看到我手是濕的。”
李秀蘭說:“你用肥皂了嗎?現在街上流行病毒性感冒,還有肺炎,一迴家就得用肥皂洗手。”
石誌康鼻子裏哼了一下,說:“那你還不早點迴家?”
李秀蘭把兩條魚放到水槽裏,她告訴石誌康,這兩條魚才花了三塊錢,她說:“是最後兩條,他要五塊,我硬是給了他三塊錢。”
石誌康說:“買兩條死魚還要那麽長時間?”
“死了沒多久。”
李秀蘭給他看魚腮:“你看,魚腮還很紅。”
“我是說你。”
他指指手表,直起嗓子說:“都七點多了,你才迴來。”
李秀蘭的嗓子也響了起來,她說:“怎麽啦?我迴來晚又怎麽啦?你天天迴來比我晚,我說過你沒有?”
石誌康問她:“我下班比你早?我的廠比你的廠近?”
李秀蘭說:“我摔了。”
李秀蘭說著將手中的魚一扔,轉身走到房間裏去了,她說:“我從車上摔下來,我半天都站不起來,我在大街旁坐了有三、四十分鍾,人都快凍僵了……”
石誌康把正在切肉的刀一放,也走了過去:“你摔了?我也摔了一跤,我被人捏住衣領……”
石誌康話說了一半,就不說了,他看到李秀蘭褲管卷起來後,膝蓋旁有雞蛋那麽大一塊烏青,他彎下腰用手摸了摸,問她:“怎麽摔的?”
李秀蘭說:“下車的時候,後麵的人太擠,把我撞了下來。”
這時候他們的兒子迴來了,他穿著一件大紅的羽絨服,一進屋看到母親腿上的傷,也像父親那樣彎下腰,關切地問:“是摔了一跤?”
然後邊脫著羽絨服邊說:“你們應該補充鈣,現在不僅嬰兒要補鈣,上了年紀的人也要補鈣,你們現在骨質裏每天都在大量地流失鈣,所以你們容易骨折……要是我從公交車上被推下來,就絕對不會有那麽大的一塊烏青。”
他們的兒子說著打開了電視,坐到沙發裏,又塞上袖珍收音機的耳機,聽起了音樂台的調頻節目。
石誌康問他兒子:“你這是在看電視呢?還是在聽收音機?”
他兒子轉過臉來看了他一眼,像是沒有聽清父親在說些什麽,又把臉轉了迴去。
這時他母親說話了,李秀蘭說:“你洗手了沒有?”
他轉過臉來,拿下一隻耳機問他母親:“你說什麽?”
“你快去洗手。”李秀蘭說,“現在正流行病毒性感冒,公交車上最容易傳染病毒,你快去洗手,要用肥皂。”
“我不用洗手。”他們的兒子將耳機塞到耳朵裏,然後說,“我是坐出租車迴來的。”
這天晚上,石誌康一直沒有睡著,他的妻子李秀蘭已經有五個月隻拿一百多元薪水,他的情況好一些,也就是拿四百來元,兩個人加起來還不到六百,可是現在大米已經漲到一元三角一斤了,豬肉每斤十二元,連辣椒都要三元錢一斤。就是這樣,他們每個月仍然給兒子三百元生活費,給自己才留下兩百多元。然而,他們的兒子在周六迴家的時候竟然坐著出租車。
李秀蘭也沒有睡著,她看到石誌康總是在翻身,就間他:“你沒睡著?”
“沒有。”石誌康迴答。
李秀蘭側過身去問他:“兒子坐著出租車迴家要花多少錢?”
“不知道,我沒坐過出租車。”
石誌康接著又說:“我想最少也要三十元。”
“三十元?”李秀蘭心疼地叫了一聲。
石誌康歎息了一聲,說道:“這可是我們從牙縫裏挖出來的錢。”
兩個人不再說什麽,過了一會石誌康先睡著了,沒多久李秀蘭也睡了過去。
第二天上午,他們的兒子和昨天一樣戴上兩個耳機,聽著音樂在看電視,石誌康和李秀蘭決定和兒子好好談一次話,李秀蘭在兒子身邊坐下,石誌康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他們麵前,石誌康對兒子說:“我和你媽想和你談一談。”
“談什麽?”他們的兒子因為戴著耳機,所以說話響亮。
石誌康說:“談談家裏的一些事。”
“說吧。”他們的兒子幾乎是在喊叫。
石誌康伸手把兒子右邊的耳機拿了下來,他說:“這幾個月裏,家裏發生了一些事,本來不想告訴你,怕影響你學習……”
“家裏出了什麽事?”他們的兒子取下另一耳機,問道。
“也沒什麽。”石誌康說,“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廠裏就沒有夜班了,三百多個工人要有一半下崗,我倒不怕,我有技術,廠裏還需要我……主要是你媽,你媽現在每個月隻拿一百多元錢,她離退休還有四年,如果現在提前退休的話,每個月能拿三百元錢,可以連著拿三年……
“提前退休就能多拿錢?”他們的兒子問。
他們點了點頭,他們的兒子就說:“那就退休吧。”
石誌康說:“我和你媽也是這樣想。”
“退休吧。”
他們的兒子說著又要把耳機戴上去,石誌康看看李秀蘭,李秀蘭說:“兒子,現在家裏的經濟不如過去了,以後可能還要差……”
戴上了一隻耳機的兒子問:“你說什麽?”
石誌康說:“你媽說家裏的經濟不如過去了……”
“沒關係。”兒子揮了一下手,“國家的經濟也不如過去了。”
石誌康和李秀蘭互相看了看,石誌康說:“我問你,你昨天為什麽要坐出租車迴來?”
他們的兒子不解地看著他們,石誌康又說:“你為什麽不坐公交車?”
兒子說:“公交車太擠了。”
“太擠了?”
石誌康指著李秀蘭:“我和你媽天天都是擠著公交車迴家,你那麽年輕,還怕擠?”
“擠倒是不怕,就是那氣味太難聞了。”
兒子皺著眉繼續說:“我最怕去聞別人身上的氣味,在公交車裏,那麽多人擠著你,逼著你去聞他們身上的氣味,那時候香水味都是臭的,還常有人偷偷放個屁……”
兒子最後說:“每次擠公交車我都想嘔吐。”
“嘔吐?”
李秀蘭吃了一驚,然後問:“兒子,你是不是病了?”
“沒病。”兒子說。
李秀蘭看著石誌康說:“會不會是胃病?”
石誌康點了點頭,對兒子說:“你胃疼嗎?”
“我沒病。”兒子有些不耐煩了。
李秀蘭問:“你現在每天吃多少?”
他們的兒子喊叫起來:“我沒有胃病。”
石誌康繼續問:“你睡眠好嗎?”
石誌康又對李秀蘭說:“沒睡好黨的話,就想嘔吐。”
他們的兒子伸出十個指頭:“我每天睡十個小時。”
李秀蘭還是不放心:“兒子,你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
“我說過了,我沒有病。”
他們的兒子叫著站了起來:“不就是坐了次出租車嗎?我以後不坐出租車了……”
石誌康說:“兒子,我們也不是心疼那幾個錢,我們是為你好,你馬上就要工作了,你自己掙了錢,就會明白錢來得不容易,就會節約……”
“是啊。”
李秀蘭接過來說:“我們也沒說不讓你坐出租車。”
“我以後肯定不坐出租車了。”
他們的兒子說著坐迴到沙發裏,補充道:“我以後坐自己買的車。”
然後他將兩個耳機塞到耳朵裏,說道:“我們班上很多同學經常坐出租車。”
李秀蘭聽了這話對石誌康說:“他的同學經常坐出租車。”
看到石誌康點了點頭,她就說:“別人家的兒子能坐出租車,我們的兒子為什麽就不能坐?”
石誌康說:“我也沒說不讓他坐出租車。”
這時候他們的兒子可能聽到了一首喜歡的流行歌曲,晃著腦袋也唱了起來。看著兒子搖頭晃腦的模樣,他們相視而笑了。以後的日子也許會越來越艱難,他們並不為此憂心忡忡,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了。
今年五十一歲的石誌康穿著軍大衣站在最前麵,正對著兩扇鐵門合起來以後出現的一條縫,那條縫隙有大拇指一樣寬,冬天的寒風從那裏吹進來,吹在他的鼻子上,讓他覺得自己的鼻子似乎比原先小了一些。
石誌康的身邊站著管大門的老頭,老頭的腦袋上光禿禿的,被寒風吹得微微有些發紅,老頭穿著很厚的棉衣,棉衣外麵裹著一件褪了色的工作服,一把像手那麽大的鑰匙插在胸前的口袋裏,露出半截在外麵,很多人嚷嚷著要老頭把鐵門打開,老頭像是沒有聽到似的,望望這邊,看看那裏,誰衝著他說話,他就立刻把臉移開。
直到下班的鈴聲響起來,老頭才伸手把胸前的鑰匙取出來,最前麵的人身體都往後靠了靠,給他讓出一個寬敞的地方,他走上去,他在將鑰匙插進鎖孔之前,胳膊肘往後擺了幾下,沒有碰到什麽後才去開鎖。
石誌康第一個走出了工廠的大門,他向右疾步走去,他要走上一站路,在那裏上電車。其實這一趟電車在工廠大門外就有一站,他往前走上一站,是為了避開和同廠的工人擠在一起。起碼有四十多個工人將在那裏擠著推著上同一趟電車,而電車到他們廠門口時已經有滿滿一車人了。
石誌康住前走去時心裏想著那四十多個同廠的工人,他不用迴頭就能想象出他們圍在廠門外那個站牌四周的情形,就像剛才擠在工廠大門前那樣,這中間有十來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還有十多個是女工,這十多個女工中間有三個是和他同時進廠的,現在她們身上都帶著病,一個心髒不好,兩個有腎病。
他這麽想著看到了前麵的站牌,一輛電車正從更前麵的大街上駛過來,他立刻把插在口袋裏的兩隻手拿出來,手甩開以後跑起來快,他和電車差不多同時到了站牌前。
那裏已經站了三堆人了,電車慢慢駛過來,那三堆人就跟著電車的三個車門移過來,電車停下後,三堆人也停下不動了。車門一打開,車上的人像是牙膏似的連成一條緊貼著擠了出來,然後下麵的人圓圓一團地擠了進去。
當電車來到石誌康所在工廠的大門口時,他已經擠到電車的中間,他的兩條胳膊垂直地放在幾具貼著的身體所留出的縫隙裏。電車沒有在他工廠的這一站停下,直接駛了過去。
他看到站牌四周站著的同廠工人已經沒有四十來個了,最多隻有十五六人,另外還有七八個陌生的人,他心想在這趟車之前起碼有一兩趟車經過了。那三個體弱的女工顯然擠不上剛才經過的車,此刻還站在那裏,就站在站牌前,心髒不好的那個在中間,兩個有腎病的在兩側,三個人緊挨著,都穿著臃腫的棉大衣,都圍著黑毛線織成的圍巾,寒風將她們三人的頭發吹得胡亂飄起,逐漸黑下來的天色使她們的臉像是燒傷似的模糊不清了。
電車駛過去時,石誌康看到她們三個人的頭同時隨著電車轉了過來,她們是在看著他所乘坐的電車駛去。
坐了九站以後,石誌康下了電車,他往迴走了三十多米,來到另一個站牌下,他要改乘公交車了。這時候天色完全黑了,路燈高高在上,燈光照到地麵上時已經十分微弱,倒是街兩旁商店的燈光很明亮,鋪滿了人行道,還照到了站牌周圍。
站牌前已經有很多人,最前麵的人差不多站到馬路中間了,石誌康走到了他們中間,一輛中巴駛過來,車門打開後一個胸前掛著帆布包的男子探出頭來喊著:“兩塊錢一位,兩塊錢一位……
有兩個男的和一個女的上了中巴,那個男子仍然探著頭喊叫;“兩塊錢一位……”
這時公交車在前麵拐角的地方出現了,中巴上喊叫的男子看到公交車來了,立刻縮迴了腦袋,關上車門後中巴駛出了等車的人群,公交車隆隆地駛了過來。
石誌康迅速地插到了最前麵,然後微微伸開兩條胳膊,隨著公交車的駛過來而往後使勁退去,在他後麵的一些人都被擠到了人行道上,最前麵的車門從他身前滑了過去,他判斷著車速向前移動著,估計自己會剛好對上中間的車門,結果公交車突然刹車,使他沒對上中間的車門,差了有一、二米。他從最前麵掉了出來,差不多掉到了最外麵。
車門打開後,隻下來了三個人。石誌康往中間移了兩步,將兩隻手從前麵的人縫裏插進去,在往車上擠的時候,他使出了一個鉗工所應該有的胳膊上的力氣,將前麵人縫一點點擴大,自己擠進了縫中,然後再繼續去擴大前麵的人縫。
石誌康用自己全部的力氣將前麵的人往兩側分開,又借著後麵的人所使出的勁,把自己推到了車門口,當他兩隻腳剛剛跨到車上時,突然背後有人抓住了他的大衣領子,一把將他拉了下來,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頭撞在了一個人的腿上,那個人的腿反過來再把他的頭給撞了一下,他抬頭一看,是一個姑娘,姑娘很不高興地看了他一眼,就把眼睛移開了。
石誌康站起來時,公交車的車門關上了,車子開始駛去,一個女人的手提包被車門夾住,露出一個角和一截帶子,那一截帶子搖搖晃晃地隨著公交車離去。
他轉過身來,想知道剛才是誰把他一把拉了下來,他看到兩個和他兒子一樣年輕的小夥子正冷冷地看著他,他看了看這兩個年輕人,又去看另外那些沒有擠上車的人,他們有的也正看著他,有的看著別處。他想罵一句什麽,轉念一想,還是別罵了。
後來同時來了兩輛車,石誌康上了後麵那一輛。這次他沒有在離家最近的那一站下車,而是在前麵兩站下了車。那裏有一個人天天騎著一輛板車,在下午三四點鍾來到公交車的站牌下賣豆腐,他的豆腐比別處的豆腐都要香。石誌康在紡織廠工作的妻子,要他下班迴來時,順便在那裏買兩斤豆腐,因為今天是星期六,他們在大學念三年級的兒子將迴家來過周末。
石誌康買了豆腐後,不再擠車了,而是走了兩站多路迴家,他迴到家中時,已經快到七點了,他的妻子還沒有迴來,他心裏很不高興。他妻子四點半就應該下班了,而且迴家的路也比他近。要是往常這時候,他妻子飯菜都差不多做好了,現在他隻能餓著肚子來到廚房,開始洗菜切肉。
他妻子李秀蘭迴來時,手裏提了兩條魚,她一進屋看到石誌康正在切肉,急忙問他:“你洗手了沒有?”
石誌康心裏有氣,就生硬地說:“你沒看到我手是濕的。”
李秀蘭說:“你用肥皂了嗎?現在街上流行病毒性感冒,還有肺炎,一迴家就得用肥皂洗手。”
石誌康鼻子裏哼了一下,說:“那你還不早點迴家?”
李秀蘭把兩條魚放到水槽裏,她告訴石誌康,這兩條魚才花了三塊錢,她說:“是最後兩條,他要五塊,我硬是給了他三塊錢。”
石誌康說:“買兩條死魚還要那麽長時間?”
“死了沒多久。”
李秀蘭給他看魚腮:“你看,魚腮還很紅。”
“我是說你。”
他指指手表,直起嗓子說:“都七點多了,你才迴來。”
李秀蘭的嗓子也響了起來,她說:“怎麽啦?我迴來晚又怎麽啦?你天天迴來比我晚,我說過你沒有?”
石誌康問她:“我下班比你早?我的廠比你的廠近?”
李秀蘭說:“我摔了。”
李秀蘭說著將手中的魚一扔,轉身走到房間裏去了,她說:“我從車上摔下來,我半天都站不起來,我在大街旁坐了有三、四十分鍾,人都快凍僵了……”
石誌康把正在切肉的刀一放,也走了過去:“你摔了?我也摔了一跤,我被人捏住衣領……”
石誌康話說了一半,就不說了,他看到李秀蘭褲管卷起來後,膝蓋旁有雞蛋那麽大一塊烏青,他彎下腰用手摸了摸,問她:“怎麽摔的?”
李秀蘭說:“下車的時候,後麵的人太擠,把我撞了下來。”
這時候他們的兒子迴來了,他穿著一件大紅的羽絨服,一進屋看到母親腿上的傷,也像父親那樣彎下腰,關切地問:“是摔了一跤?”
然後邊脫著羽絨服邊說:“你們應該補充鈣,現在不僅嬰兒要補鈣,上了年紀的人也要補鈣,你們現在骨質裏每天都在大量地流失鈣,所以你們容易骨折……要是我從公交車上被推下來,就絕對不會有那麽大的一塊烏青。”
他們的兒子說著打開了電視,坐到沙發裏,又塞上袖珍收音機的耳機,聽起了音樂台的調頻節目。
石誌康問他兒子:“你這是在看電視呢?還是在聽收音機?”
他兒子轉過臉來看了他一眼,像是沒有聽清父親在說些什麽,又把臉轉了迴去。
這時他母親說話了,李秀蘭說:“你洗手了沒有?”
他轉過臉來,拿下一隻耳機問他母親:“你說什麽?”
“你快去洗手。”李秀蘭說,“現在正流行病毒性感冒,公交車上最容易傳染病毒,你快去洗手,要用肥皂。”
“我不用洗手。”他們的兒子將耳機塞到耳朵裏,然後說,“我是坐出租車迴來的。”
這天晚上,石誌康一直沒有睡著,他的妻子李秀蘭已經有五個月隻拿一百多元薪水,他的情況好一些,也就是拿四百來元,兩個人加起來還不到六百,可是現在大米已經漲到一元三角一斤了,豬肉每斤十二元,連辣椒都要三元錢一斤。就是這樣,他們每個月仍然給兒子三百元生活費,給自己才留下兩百多元。然而,他們的兒子在周六迴家的時候竟然坐著出租車。
李秀蘭也沒有睡著,她看到石誌康總是在翻身,就間他:“你沒睡著?”
“沒有。”石誌康迴答。
李秀蘭側過身去問他:“兒子坐著出租車迴家要花多少錢?”
“不知道,我沒坐過出租車。”
石誌康接著又說:“我想最少也要三十元。”
“三十元?”李秀蘭心疼地叫了一聲。
石誌康歎息了一聲,說道:“這可是我們從牙縫裏挖出來的錢。”
兩個人不再說什麽,過了一會石誌康先睡著了,沒多久李秀蘭也睡了過去。
第二天上午,他們的兒子和昨天一樣戴上兩個耳機,聽著音樂在看電視,石誌康和李秀蘭決定和兒子好好談一次話,李秀蘭在兒子身邊坐下,石誌康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他們麵前,石誌康對兒子說:“我和你媽想和你談一談。”
“談什麽?”他們的兒子因為戴著耳機,所以說話響亮。
石誌康說:“談談家裏的一些事。”
“說吧。”他們的兒子幾乎是在喊叫。
石誌康伸手把兒子右邊的耳機拿了下來,他說:“這幾個月裏,家裏發生了一些事,本來不想告訴你,怕影響你學習……”
“家裏出了什麽事?”他們的兒子取下另一耳機,問道。
“也沒什麽。”石誌康說,“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廠裏就沒有夜班了,三百多個工人要有一半下崗,我倒不怕,我有技術,廠裏還需要我……主要是你媽,你媽現在每個月隻拿一百多元錢,她離退休還有四年,如果現在提前退休的話,每個月能拿三百元錢,可以連著拿三年……
“提前退休就能多拿錢?”他們的兒子問。
他們點了點頭,他們的兒子就說:“那就退休吧。”
石誌康說:“我和你媽也是這樣想。”
“退休吧。”
他們的兒子說著又要把耳機戴上去,石誌康看看李秀蘭,李秀蘭說:“兒子,現在家裏的經濟不如過去了,以後可能還要差……”
戴上了一隻耳機的兒子問:“你說什麽?”
石誌康說:“你媽說家裏的經濟不如過去了……”
“沒關係。”兒子揮了一下手,“國家的經濟也不如過去了。”
石誌康和李秀蘭互相看了看,石誌康說:“我問你,你昨天為什麽要坐出租車迴來?”
他們的兒子不解地看著他們,石誌康又說:“你為什麽不坐公交車?”
兒子說:“公交車太擠了。”
“太擠了?”
石誌康指著李秀蘭:“我和你媽天天都是擠著公交車迴家,你那麽年輕,還怕擠?”
“擠倒是不怕,就是那氣味太難聞了。”
兒子皺著眉繼續說:“我最怕去聞別人身上的氣味,在公交車裏,那麽多人擠著你,逼著你去聞他們身上的氣味,那時候香水味都是臭的,還常有人偷偷放個屁……”
兒子最後說:“每次擠公交車我都想嘔吐。”
“嘔吐?”
李秀蘭吃了一驚,然後問:“兒子,你是不是病了?”
“沒病。”兒子說。
李秀蘭看著石誌康說:“會不會是胃病?”
石誌康點了點頭,對兒子說:“你胃疼嗎?”
“我沒病。”兒子有些不耐煩了。
李秀蘭問:“你現在每天吃多少?”
他們的兒子喊叫起來:“我沒有胃病。”
石誌康繼續問:“你睡眠好嗎?”
石誌康又對李秀蘭說:“沒睡好黨的話,就想嘔吐。”
他們的兒子伸出十個指頭:“我每天睡十個小時。”
李秀蘭還是不放心:“兒子,你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
“我說過了,我沒有病。”
他們的兒子叫著站了起來:“不就是坐了次出租車嗎?我以後不坐出租車了……”
石誌康說:“兒子,我們也不是心疼那幾個錢,我們是為你好,你馬上就要工作了,你自己掙了錢,就會明白錢來得不容易,就會節約……”
“是啊。”
李秀蘭接過來說:“我們也沒說不讓你坐出租車。”
“我以後肯定不坐出租車了。”
他們的兒子說著坐迴到沙發裏,補充道:“我以後坐自己買的車。”
然後他將兩個耳機塞到耳朵裏,說道:“我們班上很多同學經常坐出租車。”
李秀蘭聽了這話對石誌康說:“他的同學經常坐出租車。”
看到石誌康點了點頭,她就說:“別人家的兒子能坐出租車,我們的兒子為什麽就不能坐?”
石誌康說:“我也沒說不讓他坐出租車。”
這時候他們的兒子可能聽到了一首喜歡的流行歌曲,晃著腦袋也唱了起來。看著兒子搖頭晃腦的模樣,他們相視而笑了。以後的日子也許會越來越艱難,他們並不為此憂心忡忡,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