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想要寫一個短劇本。準確地說,我很迷茫地塗抹了幾行,後來終究沒能完成。至於為什麽沒寫完,我已經忘了——可能是門口的小書店新到了我想要的漫畫書,也可能是因為我陷入了與愛情有關的困惑。
四個角色,我記得很清楚,我是說,我那個至今仍然隻是存在於迴憶中的故事。四個角色,男主角叫風,是個蒼白、瘦削、沉默寡言、大眼睛的雕刻家——自然是不得誌的,不過好在年輕;女主角叫花兒,是風的女朋友,是不是兼任他的經紀人,我已經忘了,總之,是個巧言令色,卻沉迷於夜生活的女孩子。美麗,那是自然的——那時候我太年輕,覺得寫一個不美麗的女主角是件很傷腦筋的事情。還有一個角色,叫阿雪,從頭至尾,沒有一句台詞,因為她是風的作品,一個沒有雙腿的絕美少女的雕像。最後一個角色,叫月亮,風的前女友,隻存在於風和花兒關於迴憶的對白裏。
準確地說,我已不大記得這個故事的情節究竟是怎樣的,總之,是個爛俗的故事——一個急著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的小女孩想要在這個故事裏表明她懂得那些發生於成年人之間的事情。劇情的開場貌似是這樣的——
風凝視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自言自語:“阿雪,你好美。可是那些愚蠢的評委不能理解你,他們的眼睛早已被聲色犬馬弄得汙濁不堪——他們失去了看見你,發現你的能力。可是阿雪,你自己知道的,你是最美的,你是我的女神。”我看著這幾行歪斜的字,就笑了——我想要隔著茫茫的時空,對那個很多年前穿著格子棉布連衣裙的小女孩說,拜托你別寫了,你再這樣寫下去,長大後的自己會無地自容的。但是她顯然聽不進去我的話,因為我在她的眼中,也是一個惡俗不堪的愚蠢的成年人。於是她固執地繼續著風的這段熾熱但是莫名其妙的文藝腔獨白,直到花兒醉醺醺地闖進來,打斷了風和阿雪之間隱秘的交流。
風皺著眉頭說:“你又喝酒了。”花兒跌跌撞撞地攤在了沙發裏麵,醉眼蒙矓,麵色卻是燦若桃李。花兒用一種嘲諷但是嬌美的語調說:“我去喝酒了,為了讓那些你瞧不起的人付錢買你的作品,買你的女神,這樣我們才能吃飯。”
不對——我那個時候縱使想寫出一個在風塵中打滾的女人,大抵也想不出這樣的台詞。記憶似乎是樣不那麽可靠地東西,不過,就這樣吧——總之,風和花兒的生活就是如此。他們互相瞧不起,但是又互相離不開。
那時候我還不能意識到,塵世中飲食男女的愛情,大都是這樣的。
那時候,我也像很多女孩子那樣,愛上過現實生活裏的“風”。未必是藝術家,未必長著一張令人過目不忘的臉,隻不過固執地張揚著一些莫名其妙的驕傲。認為隻有自己是最聰明的,隻有自己看得透紅塵。這些男孩子中,有一些長大了之後會開始笑著迴憶那時候鬧別扭的自己,有一些,永遠不會。
還是說我自己的故事吧。其實也簡單——我把我自己變成一個燃燒彈,拋到那個我心目中的“風”眼前。自以為自己在半空中的姿態曼妙無比,畫出了一條無懈可擊的拋物線。殊不知所有的陶醉在旁人眼中隻是可憐。我以為我可以成為他的“阿雪”,他眼睛裏代表所有美好所有驕傲的所在。可是他隻是把我當成了一個“花兒”。或者說,他能看得到一些我自己無法預料的未來,我最終隻能成為一個“花兒”。倒不一定總是喝醉,到不一定總是沉迷在夜晚的燈紅酒綠裏——那些都是一個小姑娘用來想象成熟“女人”的貧乏道具。時至今日,我才想明白,花兒代表的其實是所有渴望在現實世界中得到一席之地的女人。這必然和孤芳自賞的風格格不入。
但是那個時候,我不明白這個,我隻是以為,隻要我願意,什麽都可以。
多年之後的今天,我看見了冬天裏的大海。灰蒙蒙的天空下麵,海鳥的叫聲又淒清,又明亮。雖然我脫胎換骨了好幾迴,我卻依然喜歡著那些既溫暖又荒涼的東西。遠處的懸崖靜靜地看著更遠的遠處,和我一樣。我走過堆積著的鵝卵石,看見海浪在陸地的邊緣粉身碎骨。每次全神貫注地看著大海,我都想死。我的意思是說,我都覺得,海真的很偉大,偉大得讓我這個孤獨的生命無處話淒涼。曾經我以為愛情應該是像大海一樣遼闊的東西,其實我錯了,愛情之美,就在於它狹隘。
後來,其實也就沒有後來了,我的那個風終於遇上了他的阿雪。旁人於是又有了話題——就像當年他們談論著奮不顧身的我。他們在飯桌上齊心協力地竊笑,對我擠眉弄眼地說:“天哪,這個女人她哪點兒趕得上你?”談笑間,他們又把我當成了同盟。但是我想我知道,因為那個“阿雪”,她願意隻綻放在風的眼睛裏。她願意成為風靈魂深處的一點點靜靜的光。——我不行,我動不動就要用星星之火來燎原。他們可以一起維持和世界相處的溫度,不管旁人怎麽不解怎麽笑,那是他們二人的模式——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我所沒有的,因為我天生就不是一個能和世界保持距離的人。
凝視著煙波浩渺的海麵,我總有種錯覺,海的那一端,和天交融的地方,一定存在著過去的時光——多年前的我就活在那個海天之間不可能被觸及的時空裏。於是我就有種衝動,想要用盡力氣,對海的那邊少女時代的自己大聲地喊叫:你知道嗎,那個風花雪月的故事,其實預示了日後所有的事。
她一定不知道。她覺得這不過是個故事。
因為那個故事後來的內容是,花兒借著酒意,砸了阿雪——但是未能成功,阿雪重重地摔在地上,卻完好無損。花兒瘋了一樣地砸,其實隻是恐慌,阿雪隻是底座上裂開了一點縫隙而已,精致的臉龐依然完好無損。
你去抱著她過一輩子吧。花兒絕望地哭。風沉默不語,其實是發自內心的蔑視。
這真的隻是故事而已。其實生活裏的我從沒有允許自己,像花兒一樣不堪。我隻是想說,你的絕望,有可能隻是別人眼裏的醜態——知道了這個你還想讓他知道你已經支離破碎了嗎?話也可以反過來說,在花兒眼裏,風的所有驕傲和堅持都是孩子的撒嬌——這也是風無法從內心深處接受花兒的原因。如風那樣,不自信的男人,尤其不能忍受一個女人向他露出嘲諷的笑容。知道了你信仰的神像在這個女人眼裏隻不過是個粗製濫造玩笑,你還能讓她霸道地占據你的生活嗎?當我長大以後,當我可以放下曾今的劇痛的時候,我對於那年風的處境,多少有了一點點理解和原諒。
可是那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風永遠是風,花兒終究綻放成了花兒,阿雪心甘情願地隻做永不融化的阿雪——其實沒有人能選擇自己成為什麽人,每個人都不過是變成了他們隻能變成的人而已。至於愛情,我依然願意相信愛情是樣好東西,隻不過,你不能以為為了它,你什麽都做得到。沒有什麽東西能拯救我們的靈魂。唯一的辦法是,承認我們是不能被拯救的,承認我們永遠隻能沉淪。然後在這種無邊無際的蒼茫裏,試著尋找一點點光。
對的,這故事裏還有另外一個人一直都沒能登場——月亮。關於這個人物,我已經忘了我當初到底是怎麽想的,我隻記得,我在她的名字下麵畫了重重的兩條線,代表她最難寫。故事裏,月亮是風過去的女朋友,是個美麗動人但是沒有雙腿的女孩子,也是風的第一個模特。月亮死於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的下午,她拖著半截美麗的軀體,在高樓大廈的叢林裏飛翔而下。陽光打在她光潔的臉龐上,砰然落地的時候圍觀的人們都說,這個女孩在微笑。
現實中,月亮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隻不過是風的理想。風照著這個理想執著地尋找,直到他認為阿雪就是月亮。故事裏,月亮成了風永遠的繆斯,哪見名為阿雪的雕像其實就是以月亮為藍本創造而成。
其實我無非是想說,我們無論怎樣,都說孤獨。
這個世界的確存在著美好的愛情、邪惡的愛情、波瀾壯闊的愛情,但是我的,永遠鏽跡斑斑,就像一個看上去很神秘的燈,但是再怎麽用力地擦,阿拉丁的燈神都不會出現。穿越了多年的歲月,我終於洞悉了一個秘密,其實風和阿雪的愛情,也是如此。
那麽,你還想直到那個劇本裏人物們的結局嗎?
當年我設定了三個結局:結局一,花兒在絕望中哭喊出來真相,當年是她殺了月亮,風扼死了花兒,落幕的時候警車開到舞台上,代表著現實世界顛撲不破的秩序;結局二,花兒在絕望中哭喊著,是她殺了月亮,風暴怒地打傷了花兒,兩人從此決裂,後來在花兒的婚禮上,望著已經形同陌路的風,花兒說,我當然是騙你的,月亮是自己跳下去的,我說我殺了她不過是為了毀滅你;結局三,花兒在絕望中哭喊著,是她殺了月亮,風暴怒地打傷了花兒,兩人從此決裂,後來在花兒的婚禮上,望著已經形同陌路的風,花兒說,你心裏再清楚不過我撒謊了,因為殺了月亮的人不是我,是你。是那個第一眼看到我就移情別戀的你,你為什麽不肯麵對真相。
我說了,那不過是個故事。風花雪月的故事隻是隱喻。你們願意相信哪個結局,都可以。
四個角色,我記得很清楚,我是說,我那個至今仍然隻是存在於迴憶中的故事。四個角色,男主角叫風,是個蒼白、瘦削、沉默寡言、大眼睛的雕刻家——自然是不得誌的,不過好在年輕;女主角叫花兒,是風的女朋友,是不是兼任他的經紀人,我已經忘了,總之,是個巧言令色,卻沉迷於夜生活的女孩子。美麗,那是自然的——那時候我太年輕,覺得寫一個不美麗的女主角是件很傷腦筋的事情。還有一個角色,叫阿雪,從頭至尾,沒有一句台詞,因為她是風的作品,一個沒有雙腿的絕美少女的雕像。最後一個角色,叫月亮,風的前女友,隻存在於風和花兒關於迴憶的對白裏。
準確地說,我已不大記得這個故事的情節究竟是怎樣的,總之,是個爛俗的故事——一個急著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的小女孩想要在這個故事裏表明她懂得那些發生於成年人之間的事情。劇情的開場貌似是這樣的——
風凝視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自言自語:“阿雪,你好美。可是那些愚蠢的評委不能理解你,他們的眼睛早已被聲色犬馬弄得汙濁不堪——他們失去了看見你,發現你的能力。可是阿雪,你自己知道的,你是最美的,你是我的女神。”我看著這幾行歪斜的字,就笑了——我想要隔著茫茫的時空,對那個很多年前穿著格子棉布連衣裙的小女孩說,拜托你別寫了,你再這樣寫下去,長大後的自己會無地自容的。但是她顯然聽不進去我的話,因為我在她的眼中,也是一個惡俗不堪的愚蠢的成年人。於是她固執地繼續著風的這段熾熱但是莫名其妙的文藝腔獨白,直到花兒醉醺醺地闖進來,打斷了風和阿雪之間隱秘的交流。
風皺著眉頭說:“你又喝酒了。”花兒跌跌撞撞地攤在了沙發裏麵,醉眼蒙矓,麵色卻是燦若桃李。花兒用一種嘲諷但是嬌美的語調說:“我去喝酒了,為了讓那些你瞧不起的人付錢買你的作品,買你的女神,這樣我們才能吃飯。”
不對——我那個時候縱使想寫出一個在風塵中打滾的女人,大抵也想不出這樣的台詞。記憶似乎是樣不那麽可靠地東西,不過,就這樣吧——總之,風和花兒的生活就是如此。他們互相瞧不起,但是又互相離不開。
那時候我還不能意識到,塵世中飲食男女的愛情,大都是這樣的。
那時候,我也像很多女孩子那樣,愛上過現實生活裏的“風”。未必是藝術家,未必長著一張令人過目不忘的臉,隻不過固執地張揚著一些莫名其妙的驕傲。認為隻有自己是最聰明的,隻有自己看得透紅塵。這些男孩子中,有一些長大了之後會開始笑著迴憶那時候鬧別扭的自己,有一些,永遠不會。
還是說我自己的故事吧。其實也簡單——我把我自己變成一個燃燒彈,拋到那個我心目中的“風”眼前。自以為自己在半空中的姿態曼妙無比,畫出了一條無懈可擊的拋物線。殊不知所有的陶醉在旁人眼中隻是可憐。我以為我可以成為他的“阿雪”,他眼睛裏代表所有美好所有驕傲的所在。可是他隻是把我當成了一個“花兒”。或者說,他能看得到一些我自己無法預料的未來,我最終隻能成為一個“花兒”。倒不一定總是喝醉,到不一定總是沉迷在夜晚的燈紅酒綠裏——那些都是一個小姑娘用來想象成熟“女人”的貧乏道具。時至今日,我才想明白,花兒代表的其實是所有渴望在現實世界中得到一席之地的女人。這必然和孤芳自賞的風格格不入。
但是那個時候,我不明白這個,我隻是以為,隻要我願意,什麽都可以。
多年之後的今天,我看見了冬天裏的大海。灰蒙蒙的天空下麵,海鳥的叫聲又淒清,又明亮。雖然我脫胎換骨了好幾迴,我卻依然喜歡著那些既溫暖又荒涼的東西。遠處的懸崖靜靜地看著更遠的遠處,和我一樣。我走過堆積著的鵝卵石,看見海浪在陸地的邊緣粉身碎骨。每次全神貫注地看著大海,我都想死。我的意思是說,我都覺得,海真的很偉大,偉大得讓我這個孤獨的生命無處話淒涼。曾經我以為愛情應該是像大海一樣遼闊的東西,其實我錯了,愛情之美,就在於它狹隘。
後來,其實也就沒有後來了,我的那個風終於遇上了他的阿雪。旁人於是又有了話題——就像當年他們談論著奮不顧身的我。他們在飯桌上齊心協力地竊笑,對我擠眉弄眼地說:“天哪,這個女人她哪點兒趕得上你?”談笑間,他們又把我當成了同盟。但是我想我知道,因為那個“阿雪”,她願意隻綻放在風的眼睛裏。她願意成為風靈魂深處的一點點靜靜的光。——我不行,我動不動就要用星星之火來燎原。他們可以一起維持和世界相處的溫度,不管旁人怎麽不解怎麽笑,那是他們二人的模式——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我所沒有的,因為我天生就不是一個能和世界保持距離的人。
凝視著煙波浩渺的海麵,我總有種錯覺,海的那一端,和天交融的地方,一定存在著過去的時光——多年前的我就活在那個海天之間不可能被觸及的時空裏。於是我就有種衝動,想要用盡力氣,對海的那邊少女時代的自己大聲地喊叫:你知道嗎,那個風花雪月的故事,其實預示了日後所有的事。
她一定不知道。她覺得這不過是個故事。
因為那個故事後來的內容是,花兒借著酒意,砸了阿雪——但是未能成功,阿雪重重地摔在地上,卻完好無損。花兒瘋了一樣地砸,其實隻是恐慌,阿雪隻是底座上裂開了一點縫隙而已,精致的臉龐依然完好無損。
你去抱著她過一輩子吧。花兒絕望地哭。風沉默不語,其實是發自內心的蔑視。
這真的隻是故事而已。其實生活裏的我從沒有允許自己,像花兒一樣不堪。我隻是想說,你的絕望,有可能隻是別人眼裏的醜態——知道了這個你還想讓他知道你已經支離破碎了嗎?話也可以反過來說,在花兒眼裏,風的所有驕傲和堅持都是孩子的撒嬌——這也是風無法從內心深處接受花兒的原因。如風那樣,不自信的男人,尤其不能忍受一個女人向他露出嘲諷的笑容。知道了你信仰的神像在這個女人眼裏隻不過是個粗製濫造玩笑,你還能讓她霸道地占據你的生活嗎?當我長大以後,當我可以放下曾今的劇痛的時候,我對於那年風的處境,多少有了一點點理解和原諒。
可是那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風永遠是風,花兒終究綻放成了花兒,阿雪心甘情願地隻做永不融化的阿雪——其實沒有人能選擇自己成為什麽人,每個人都不過是變成了他們隻能變成的人而已。至於愛情,我依然願意相信愛情是樣好東西,隻不過,你不能以為為了它,你什麽都做得到。沒有什麽東西能拯救我們的靈魂。唯一的辦法是,承認我們是不能被拯救的,承認我們永遠隻能沉淪。然後在這種無邊無際的蒼茫裏,試著尋找一點點光。
對的,這故事裏還有另外一個人一直都沒能登場——月亮。關於這個人物,我已經忘了我當初到底是怎麽想的,我隻記得,我在她的名字下麵畫了重重的兩條線,代表她最難寫。故事裏,月亮是風過去的女朋友,是個美麗動人但是沒有雙腿的女孩子,也是風的第一個模特。月亮死於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的下午,她拖著半截美麗的軀體,在高樓大廈的叢林裏飛翔而下。陽光打在她光潔的臉龐上,砰然落地的時候圍觀的人們都說,這個女孩在微笑。
現實中,月亮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隻不過是風的理想。風照著這個理想執著地尋找,直到他認為阿雪就是月亮。故事裏,月亮成了風永遠的繆斯,哪見名為阿雪的雕像其實就是以月亮為藍本創造而成。
其實我無非是想說,我們無論怎樣,都說孤獨。
這個世界的確存在著美好的愛情、邪惡的愛情、波瀾壯闊的愛情,但是我的,永遠鏽跡斑斑,就像一個看上去很神秘的燈,但是再怎麽用力地擦,阿拉丁的燈神都不會出現。穿越了多年的歲月,我終於洞悉了一個秘密,其實風和阿雪的愛情,也是如此。
那麽,你還想直到那個劇本裏人物們的結局嗎?
當年我設定了三個結局:結局一,花兒在絕望中哭喊出來真相,當年是她殺了月亮,風扼死了花兒,落幕的時候警車開到舞台上,代表著現實世界顛撲不破的秩序;結局二,花兒在絕望中哭喊著,是她殺了月亮,風暴怒地打傷了花兒,兩人從此決裂,後來在花兒的婚禮上,望著已經形同陌路的風,花兒說,我當然是騙你的,月亮是自己跳下去的,我說我殺了她不過是為了毀滅你;結局三,花兒在絕望中哭喊著,是她殺了月亮,風暴怒地打傷了花兒,兩人從此決裂,後來在花兒的婚禮上,望著已經形同陌路的風,花兒說,你心裏再清楚不過我撒謊了,因為殺了月亮的人不是我,是你。是那個第一眼看到我就移情別戀的你,你為什麽不肯麵對真相。
我說了,那不過是個故事。風花雪月的故事隻是隱喻。你們願意相信哪個結局,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