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名英格麗·褒曼,是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舊金山報評價道:自從北極光照到赤道以來,沒有一個演員像英格麗·褒曼那樣轟動過好萊塢。事實也的確如此。她從影的數十年中,得到了無數影迷瘋狂的愛。一個影迷親自把一頭羊從瑞典趕到羅馬去送給她;世界各地每天寄來雪花般的信件,其中有的地址隻寫倫敦,英格麗·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中。好萊塢富商霍華德有一次買下從紐約飛洛杉磯的全部機票,使她一定要接納乘坐他私人飛機的邀請。導演古斯塔夫·莫蘭德爾曾為她寫下這樣的話:凡是你所到之處,必將鮮花盛開。
她生於1915年8月29日,去世在67年後的同一天。她是熒幕上風華絕代的美人,卻也是真正獻身影業的藝術家。直到生命的最後,癌症纏身,仍沒有放下演藝事業。她的墓誌銘上這樣寫道:這裏沉睡著一位偉大的演員,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沒有放棄演出。
漫長的演藝生涯裏,她留給了影史無數經典之作。如《愛德華大夫》,《美人計》,《真假公主》,《聖女貞德》,以至於暮年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而最讓人無法忘懷的,便是《卡薩布蘭卡》。
這部用愛情反映戰爭的經典之作,是民主、激情、自由與浪漫的見證。在多年以後,仍有無數影迷認為它是好萊塢拍出的最好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部片子最初因為俗套而糟糕的劇本,曾被眾多演員拒絕過,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輾轉多次,製作方最後才決定由的英格麗·褒曼和亨弗萊·鮑嘉出演。讓大家並沒有想到的是,這兩位本非首選的演員,在劇中的深情表演令世人動容,成功地刻畫了發生在戰爭期間的動人愛情。更沒有想到,拍攝過程中劇本一改再改,已與最初大相徑庭。那個曾被認為是最糟糕的劇本,最終卻成為了好萊塢不朽的名片的藍圖。
而與此同時拍攝的,還有另外一部影片《戰地鍾聲》。它開機時被視為《卡薩布蘭卡》的姐妹篇,卻有遠超前者的陣容,亦被寄予了遠超前者的厚望。《戰地鍾聲》改編自大文豪海明威的同名小說。海明威作為編劇欽點了男女主角。一開始,製作方以為,既然負擔了加利·古柏高昂的片酬,就沒有必要再邀請褒曼出演。但海明威出於對作品的熱愛一再堅持,才讓初露頭角的褒曼得以與當時的超級紅星加利·古柏配戲。這部片子有最一線的演員,一線導演和製作,還有大師級的編劇,似乎注定要成為經典。上映後亦曾得到了8項奧斯卡提名,卻無一斬獲。各種質疑紛至遝來,海明威尤其宣稱,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被刪節殆盡,他不得不五次進出影院,才能勉強將此片看完。
60餘年後的今天,《戰地鍾聲》光芒已被影史消磨殆盡。在廣大觀眾心中,亦遠遠暗淡於當初偶然遇合的《卡薩布蘭卡》。
更好的演員,更好的劇本,更精良的製作,最後卻沒有匹配當初的期望;而臨時刪改、數度換角的勉強之作,反而成就了一代神作。
英格麗·褒曼因這部影片獲得了不朽聲望,將自己最美的一麵留在了影片中。她辭世多年後,我們仍可以想見她舉杯時的盈盈淺笑,在薄霧機場上送別時黯然傷神,以及在鋼琴旁低聲沉吟一句:“請再彈一遍《時光流逝》。”
而作為演員的裏根,錯過了這部彪炳影史的名作,是幸運,還是不幸?如果他出演了卡薩布蘭卡,成為紅極一時的熒幕偶像,之後還會不會有政壇上的平步青雲?
這一切,或許都告訴我們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有時候,百般安排其實不如偶然邂逅。
在命運麵前,人生中有太多的事,脆薄如紙,經不起太過於精致的安排,悉心謀劃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而無心栽下的種子,卻說不定會在什麽時候綠葉成陰,子滿枝頭。
於是,又何妨退後一步,笑看天意。
她生於1915年8月29日,去世在67年後的同一天。她是熒幕上風華絕代的美人,卻也是真正獻身影業的藝術家。直到生命的最後,癌症纏身,仍沒有放下演藝事業。她的墓誌銘上這樣寫道:這裏沉睡著一位偉大的演員,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沒有放棄演出。
漫長的演藝生涯裏,她留給了影史無數經典之作。如《愛德華大夫》,《美人計》,《真假公主》,《聖女貞德》,以至於暮年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而最讓人無法忘懷的,便是《卡薩布蘭卡》。
這部用愛情反映戰爭的經典之作,是民主、激情、自由與浪漫的見證。在多年以後,仍有無數影迷認為它是好萊塢拍出的最好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部片子最初因為俗套而糟糕的劇本,曾被眾多演員拒絕過,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輾轉多次,製作方最後才決定由的英格麗·褒曼和亨弗萊·鮑嘉出演。讓大家並沒有想到的是,這兩位本非首選的演員,在劇中的深情表演令世人動容,成功地刻畫了發生在戰爭期間的動人愛情。更沒有想到,拍攝過程中劇本一改再改,已與最初大相徑庭。那個曾被認為是最糟糕的劇本,最終卻成為了好萊塢不朽的名片的藍圖。
而與此同時拍攝的,還有另外一部影片《戰地鍾聲》。它開機時被視為《卡薩布蘭卡》的姐妹篇,卻有遠超前者的陣容,亦被寄予了遠超前者的厚望。《戰地鍾聲》改編自大文豪海明威的同名小說。海明威作為編劇欽點了男女主角。一開始,製作方以為,既然負擔了加利·古柏高昂的片酬,就沒有必要再邀請褒曼出演。但海明威出於對作品的熱愛一再堅持,才讓初露頭角的褒曼得以與當時的超級紅星加利·古柏配戲。這部片子有最一線的演員,一線導演和製作,還有大師級的編劇,似乎注定要成為經典。上映後亦曾得到了8項奧斯卡提名,卻無一斬獲。各種質疑紛至遝來,海明威尤其宣稱,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被刪節殆盡,他不得不五次進出影院,才能勉強將此片看完。
60餘年後的今天,《戰地鍾聲》光芒已被影史消磨殆盡。在廣大觀眾心中,亦遠遠暗淡於當初偶然遇合的《卡薩布蘭卡》。
更好的演員,更好的劇本,更精良的製作,最後卻沒有匹配當初的期望;而臨時刪改、數度換角的勉強之作,反而成就了一代神作。
英格麗·褒曼因這部影片獲得了不朽聲望,將自己最美的一麵留在了影片中。她辭世多年後,我們仍可以想見她舉杯時的盈盈淺笑,在薄霧機場上送別時黯然傷神,以及在鋼琴旁低聲沉吟一句:“請再彈一遍《時光流逝》。”
而作為演員的裏根,錯過了這部彪炳影史的名作,是幸運,還是不幸?如果他出演了卡薩布蘭卡,成為紅極一時的熒幕偶像,之後還會不會有政壇上的平步青雲?
這一切,或許都告訴我們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有時候,百般安排其實不如偶然邂逅。
在命運麵前,人生中有太多的事,脆薄如紙,經不起太過於精致的安排,悉心謀劃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而無心栽下的種子,卻說不定會在什麽時候綠葉成陰,子滿枝頭。
於是,又何妨退後一步,笑看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