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到好朋友】
嘉和二十二年,春。
「茶也清哎,水也清呦,清水燒茶……」
穆小花一麵唱著歌,一麵采集茶樹頂端的嫩葉,這年代的普洱茶還是野生種,幾乎沒有人工培養,也恰恰是因為這樣,量少,更顯珍貴。
來到這個時空整整十年,阿娘習慣了性格改變的她,而她也習慣了古代生活,或許曾經彼此心裏都有過疑問,但生活嘛,攪和攪和著也就過去了。
納西族女子與漢族女子不同,這裏的馬幫文化很發達,有出息的男人全出門運貨去了,經年累月待在外頭,也許一兩年才見得上一麵,家裏隻能靠女人來支撐門庭,因此納西女子非常能幹,不但要操持家務、織衣繡布、教養孩子,還要下田耕種。
婦人大多穿著大襟寬袖布袍,下麵穿著深色長褲,腰間有黑、白、藍等色的棉布腰帶,打上百褶,正所謂一天穿四季,東邊晴時西邊雨,說明這裏的天氣日夜溫差極大,因此婦人習慣在背上披著一塊羊皮,具有保暖及保護的作用。
羊皮上方下圓,縫著一道寬邊,再釘上七彩繡的圓形布盤,代表北鬥七星,羊皮上端縫著兩根白色長帶,代表月亮,披戴時從肩上搭過,在胸前交錯、係在身後,意謂著披星戴月,象徵納西女子勤勞樸實、賢德善良。
穿越在這樣的家庭,自然得適應這樣的角色。
她家裏人口簡單,隻有她和阿娘兩人,聽說當年阿爹跟著馬幫,在穿過玉龍雪山時墜崖身亡。
幸好母親心有成算,細細算計著過日子,辛勤耕作,慢慢將她拉拔長大。
前輩子的穆小花是學農的,到處推展有機農作,她與小農合作,架設網站,把好的食材推廣到百姓家裏。
讀農學院的人很多,放棄本行的占大多數,隻有她,不但沒放棄,還往裏頭鑽。
剛畢業時,她拎著包包不迴家,直接往鄉下跑,在泥田間耗了五年,曬成黑人不說,日子隻能勉強維持溫飽,當教授的爸媽快被她氣瘋,向她發出通牒,要不轉行,要不迴學校繼續念,博士班畢業後,爸媽會想辦法讓她留在大學裏當助教。
她沒理會爸媽的警告,第六年、第七年,她結合小農成功創立自己的生機品牌,第八年、第九年,同學會上,同學用羨慕的眼光看她。
第……十幾年吧,她開始感受到中年女子的寂寞,想找個好男人定下來,卻發現自己已經離開婚姻市場。
本來就長得普普,又把自己搞成中年農婦,而存款簿裏麵的數字無法替她找到真心的男人,一再被騙後,她考慮過要不要找個男人捐精,從此把事業當成丈夫?
計劃還沒成形呢,沒想到她到西雙版納尋找優質普洱茶,學習耕作農法,卻遇上一場豪雨狂災,被淹沒在土石流底下。
清醒後,她成為穆小花。
成為穆小花的缺點是,所有努力成就都得從頭來過。
優點是,穆小花打小就長得精致可愛,以她阿娘的容貌作推估,將來肯定是婚姻市場上的搶手貨。
她沒猜錯,十三歲之後,來家裏說親的人都快把門檻給踩平了,但阿娘似乎不打算將她賤賣。
阿娘說:「你值得更好的男人。」
這點,母女立場一致。
「……茶也清哎,水也清呦,清水燒茶,獻給心上的人……」
她唱得起勁、唱得高昂,是啊,她的心情超好。
前年移植到田裏的普洱茶樹,在她悉心照顧下長勢很好,去年雖然隻收了一、二十斤乾倉茶,但她用現代製茶法做出來的茶餅,味道與時下做出來的差別很大。
這樣的茶,碰到識途老馬,能不被高價收購嗎?她賣的價錢,是別人家的兩倍。
阿娘不信有這等好事,刻意去探聽,這才曉得,那些茶最後全被轉到木王府裏,聽說還向朝廷上貢了十斤茶餅。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提木王府。
數百年前,這裏居住的幾乎都是納西族人,納西族的土司姓木,幾代以前土司便領導納西人從農轉商,不但帶族人到各地運送、買賣貨產,這幾年更設置集散中心,讓各地來的商賈可以在此交換商品。
尤於商業繁榮,稅收增加,並且來此的商人要吃要喝要睡,漸漸地,小鎮發展成大城,馬路越修越寬越直,馬幫們從四方匯集,不僅帶來貨物財富,也帶來多元文化。
聰明的人懂得往錢多、資源豐富的地方靠攏,於是百姓人口年年增加,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此定居。
外頭不斷改朝換代,戰爭殺戮不止,唯有此地,數百年如一日,朝氣蓬勃、欣欣向榮。
在這一點上,穆小花覺得木王爺們很聰明。
他們對政治版圖沒有太大野心,隻關注經濟與百姓,不管朝代換過幾輪,一概不參與鬥爭,一概對朝廷伏首稱臣,他們用更多的歲貢來換取和平。
木土司領受「王爺」爵位,自願為朝廷固守一方疆域,這樣的做法為百姓們爭取到安居樂業、穩定生活。
許是上蒼迴報王爺們的心願,多年來,此地風調雨順、商業發達,在木王爺的統治下,富甲一方。
有這樣的領導者,穆小花不得不承認,能穿越到這裏,她非常幸運。
可重商輕農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多年來,此地的農業技術並未更進一步,雖然四季如春、風調雨順,可農業產值並未見增長。
雖然山多平原少,大量放牧讓百姓不缺肉食蛋白質,沒有饑餓之虞,但蔬果量不足,導至百姓纖維素與維他命的不足,到晚年往往會出現三高問題。
她不確定是不是食物的關係導致這裏的人們平均壽命較低,但她確定均衡的飲食是長壽的關鍵之一。
於是茶葉成為解決之道。
這裏滿山遍野的野生茶樹,姑娘們不畏高,一個個身手矯健的上樹采茶,返家後做成普洱茶餅,自有商人來收購。
但讓穆小花爬樹?汗顏呐,即使已經穿越十載,這方麵她仍遠遠比不上本地人,所以她選擇改變茶樹生態。
前世她是農學院畢業,熟悉各種養殖技術,和一般大學生不同,她懂的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知識,她還花好幾年時間上山下海到處實習。
為尋找最古老的、優質的、不受汙染的好食物,她從國內到國外,參加演講和學術討論,進到各農家學習農事技術,下田種菜、上山製茶。
她在屋頂上曬過金針花,在森林裏尋找山棕,在西雙版納森林裏見證百年野茶樹,下海捕過野生烏魚取卵……在現代粉領階級中,她稱得上神力女超人。
隻不過,麵對一群從小就當神力女超人養的胖金妹,她隻能俯首稱臣。
當然,她不是不能爬高高,隻是不喜歡爬高高,更重要的是,依當地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葉,產量根本不足以供應這麽多人,因此她說服阿娘,給她幾畝地種植茶樹。
去年的茶餅受到誇讚,今年茶未收,已經有人上門向她預購。
阿娘語重心長說:「小花,甭妄想攀上木王府,那些人不是和咱們同一道的。」
這道理她明白,雖然木王府美名在外,可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癡,誰曉得木王府裏有沒有幾個敗類,萬一人家看她們孤女寡母好欺負,硬把阿娘擄走,逼她交出茶樹栽培法、茶葉製造技術……
不是她自私,而是她多心,太早改變曆史,她得承擔些什麽?
因此穆小花是個小人物,憋著勁兒死命工作,是為著讓自己過上衣食無虞的生活,真沒打算唿風喚雨、名留青史。
因此她低調再低調,連唱首現代歌,都得確定附近隻有她一個采茶姑娘,才肯鬆開喉嚨。
想起她的小茶樹,心情更歡了,她引吭高歌,唱得更歡暢,「我默默的想啊悄悄的問,你家鄉有沒有這樣的茶林,茶林裏有沒有采茶的大姊,大姊裏有沒有你心愛的人……」
爬下樹,今天茶葉采夠了,她一麵唱著,一麵彎腰在老樹附近尋找新茶苗。
通常在霜降前後,茶樹種子成熟落在地表,三、四個月後生根發芽,茶苗長成,便可試著移植。
嘉和二十二年,春。
「茶也清哎,水也清呦,清水燒茶……」
穆小花一麵唱著歌,一麵采集茶樹頂端的嫩葉,這年代的普洱茶還是野生種,幾乎沒有人工培養,也恰恰是因為這樣,量少,更顯珍貴。
來到這個時空整整十年,阿娘習慣了性格改變的她,而她也習慣了古代生活,或許曾經彼此心裏都有過疑問,但生活嘛,攪和攪和著也就過去了。
納西族女子與漢族女子不同,這裏的馬幫文化很發達,有出息的男人全出門運貨去了,經年累月待在外頭,也許一兩年才見得上一麵,家裏隻能靠女人來支撐門庭,因此納西女子非常能幹,不但要操持家務、織衣繡布、教養孩子,還要下田耕種。
婦人大多穿著大襟寬袖布袍,下麵穿著深色長褲,腰間有黑、白、藍等色的棉布腰帶,打上百褶,正所謂一天穿四季,東邊晴時西邊雨,說明這裏的天氣日夜溫差極大,因此婦人習慣在背上披著一塊羊皮,具有保暖及保護的作用。
羊皮上方下圓,縫著一道寬邊,再釘上七彩繡的圓形布盤,代表北鬥七星,羊皮上端縫著兩根白色長帶,代表月亮,披戴時從肩上搭過,在胸前交錯、係在身後,意謂著披星戴月,象徵納西女子勤勞樸實、賢德善良。
穿越在這樣的家庭,自然得適應這樣的角色。
她家裏人口簡單,隻有她和阿娘兩人,聽說當年阿爹跟著馬幫,在穿過玉龍雪山時墜崖身亡。
幸好母親心有成算,細細算計著過日子,辛勤耕作,慢慢將她拉拔長大。
前輩子的穆小花是學農的,到處推展有機農作,她與小農合作,架設網站,把好的食材推廣到百姓家裏。
讀農學院的人很多,放棄本行的占大多數,隻有她,不但沒放棄,還往裏頭鑽。
剛畢業時,她拎著包包不迴家,直接往鄉下跑,在泥田間耗了五年,曬成黑人不說,日子隻能勉強維持溫飽,當教授的爸媽快被她氣瘋,向她發出通牒,要不轉行,要不迴學校繼續念,博士班畢業後,爸媽會想辦法讓她留在大學裏當助教。
她沒理會爸媽的警告,第六年、第七年,她結合小農成功創立自己的生機品牌,第八年、第九年,同學會上,同學用羨慕的眼光看她。
第……十幾年吧,她開始感受到中年女子的寂寞,想找個好男人定下來,卻發現自己已經離開婚姻市場。
本來就長得普普,又把自己搞成中年農婦,而存款簿裏麵的數字無法替她找到真心的男人,一再被騙後,她考慮過要不要找個男人捐精,從此把事業當成丈夫?
計劃還沒成形呢,沒想到她到西雙版納尋找優質普洱茶,學習耕作農法,卻遇上一場豪雨狂災,被淹沒在土石流底下。
清醒後,她成為穆小花。
成為穆小花的缺點是,所有努力成就都得從頭來過。
優點是,穆小花打小就長得精致可愛,以她阿娘的容貌作推估,將來肯定是婚姻市場上的搶手貨。
她沒猜錯,十三歲之後,來家裏說親的人都快把門檻給踩平了,但阿娘似乎不打算將她賤賣。
阿娘說:「你值得更好的男人。」
這點,母女立場一致。
「……茶也清哎,水也清呦,清水燒茶,獻給心上的人……」
她唱得起勁、唱得高昂,是啊,她的心情超好。
前年移植到田裏的普洱茶樹,在她悉心照顧下長勢很好,去年雖然隻收了一、二十斤乾倉茶,但她用現代製茶法做出來的茶餅,味道與時下做出來的差別很大。
這樣的茶,碰到識途老馬,能不被高價收購嗎?她賣的價錢,是別人家的兩倍。
阿娘不信有這等好事,刻意去探聽,這才曉得,那些茶最後全被轉到木王府裏,聽說還向朝廷上貢了十斤茶餅。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提木王府。
數百年前,這裏居住的幾乎都是納西族人,納西族的土司姓木,幾代以前土司便領導納西人從農轉商,不但帶族人到各地運送、買賣貨產,這幾年更設置集散中心,讓各地來的商賈可以在此交換商品。
尤於商業繁榮,稅收增加,並且來此的商人要吃要喝要睡,漸漸地,小鎮發展成大城,馬路越修越寬越直,馬幫們從四方匯集,不僅帶來貨物財富,也帶來多元文化。
聰明的人懂得往錢多、資源豐富的地方靠攏,於是百姓人口年年增加,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此定居。
外頭不斷改朝換代,戰爭殺戮不止,唯有此地,數百年如一日,朝氣蓬勃、欣欣向榮。
在這一點上,穆小花覺得木王爺們很聰明。
他們對政治版圖沒有太大野心,隻關注經濟與百姓,不管朝代換過幾輪,一概不參與鬥爭,一概對朝廷伏首稱臣,他們用更多的歲貢來換取和平。
木土司領受「王爺」爵位,自願為朝廷固守一方疆域,這樣的做法為百姓們爭取到安居樂業、穩定生活。
許是上蒼迴報王爺們的心願,多年來,此地風調雨順、商業發達,在木王爺的統治下,富甲一方。
有這樣的領導者,穆小花不得不承認,能穿越到這裏,她非常幸運。
可重商輕農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多年來,此地的農業技術並未更進一步,雖然四季如春、風調雨順,可農業產值並未見增長。
雖然山多平原少,大量放牧讓百姓不缺肉食蛋白質,沒有饑餓之虞,但蔬果量不足,導至百姓纖維素與維他命的不足,到晚年往往會出現三高問題。
她不確定是不是食物的關係導致這裏的人們平均壽命較低,但她確定均衡的飲食是長壽的關鍵之一。
於是茶葉成為解決之道。
這裏滿山遍野的野生茶樹,姑娘們不畏高,一個個身手矯健的上樹采茶,返家後做成普洱茶餅,自有商人來收購。
但讓穆小花爬樹?汗顏呐,即使已經穿越十載,這方麵她仍遠遠比不上本地人,所以她選擇改變茶樹生態。
前世她是農學院畢業,熟悉各種養殖技術,和一般大學生不同,她懂的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知識,她還花好幾年時間上山下海到處實習。
為尋找最古老的、優質的、不受汙染的好食物,她從國內到國外,參加演講和學術討論,進到各農家學習農事技術,下田種菜、上山製茶。
她在屋頂上曬過金針花,在森林裏尋找山棕,在西雙版納森林裏見證百年野茶樹,下海捕過野生烏魚取卵……在現代粉領階級中,她稱得上神力女超人。
隻不過,麵對一群從小就當神力女超人養的胖金妹,她隻能俯首稱臣。
當然,她不是不能爬高高,隻是不喜歡爬高高,更重要的是,依當地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茶葉,產量根本不足以供應這麽多人,因此她說服阿娘,給她幾畝地種植茶樹。
去年的茶餅受到誇讚,今年茶未收,已經有人上門向她預購。
阿娘語重心長說:「小花,甭妄想攀上木王府,那些人不是和咱們同一道的。」
這道理她明白,雖然木王府美名在外,可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癡,誰曉得木王府裏有沒有幾個敗類,萬一人家看她們孤女寡母好欺負,硬把阿娘擄走,逼她交出茶樹栽培法、茶葉製造技術……
不是她自私,而是她多心,太早改變曆史,她得承擔些什麽?
因此穆小花是個小人物,憋著勁兒死命工作,是為著讓自己過上衣食無虞的生活,真沒打算唿風喚雨、名留青史。
因此她低調再低調,連唱首現代歌,都得確定附近隻有她一個采茶姑娘,才肯鬆開喉嚨。
想起她的小茶樹,心情更歡了,她引吭高歌,唱得更歡暢,「我默默的想啊悄悄的問,你家鄉有沒有這樣的茶林,茶林裏有沒有采茶的大姊,大姊裏有沒有你心愛的人……」
爬下樹,今天茶葉采夠了,她一麵唱著,一麵彎腰在老樹附近尋找新茶苗。
通常在霜降前後,茶樹種子成熟落在地表,三、四個月後生根發芽,茶苗長成,便可試著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