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是不敢將這個功勞摟在自己身上的,如果這麽做了,今後農業研究所的工作還做不做了?畢竟現在做事的主要就是農業研究所的人,李昭最多算是出了幾個主意,動動嘴皮子罷了,所以這個功勞,李昭是需要盡量往外分的,不過現在這樣就陷入了僵局,領導是不停往李昭身上安功勞,而李昭是不斷推辭不受。


    這時軍工係統的領導也看不下去了,於是說道:「李昭,你也不用推辭了,都有功勞,研究所眾人的付出,上級是能夠看到的,而你的功勞,上級也不會忘了,畢竟整體的規劃都是你出的,最開始的實際運用,也是你進行的,現在隻是多了幾百人幫著研究罷了,所以所有人都是有獎勵的,該是你的,你不需要推辭。」


    這時張師長也出來打圓場到:「這個功勞的事情就交給上級來評定吧,我們今天可是主要來看戰機圖紙的,不如現在就去書房看看,也不知道完成了多少?」


    李昭這時也說道:「差點把正事忘了,走我們一起去看看,現在圖紙我隻完成了總體布局圖,以及大概三分之一的發動機圖紙,離徹底完成還要很久。這個項目太複雜了,僅僅發動機,就有兩萬多個零件,我估計我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完成發動機圖紙,然後在後年大概完成所有圖紙,而在六五年進行首架樣機試製。」


    張師長這時問道:「怎麽要這麽久?前後豈不是要四年,這可和你的風格不符啊,我看你平時弄其他圖紙不是很快嗎?就是模鍛機也隻是大半年就完成了。」


    李昭見張師長問這個,都想給他點個讚,李昭答道:「原因很簡單,戰機太難了,就說這個發動機,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層涵道,然後新增了幾級的渦輪,總體複雜程度,比渦噴提升了幾級,想來領導你們是知道我們國家戰機的情況的,這個戰機的難度和現在的戰機難度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這個速度算是非常快的了,畢竟能夠畫圖的現在隻有李昭自己,其他人現在是根本沒有辦法理解李昭的設計,畢竟都沒有參與過這樣的設計。而且這個項目是絕對的保密項目,將來真的開始生產了,也會專門組建新的工廠,所以在沒有挑選出相應的專門人員之前,李昭是不會將圖紙隨便拿出來的。


    而且哪個國家研製飛機不是以十年計的,還有國家為了研製三代機直接花了四十年時間,最後都不算成功呢,他這用四年時間就進行試製,已經算是光速了。當然這些話肯定是不能說出來的,李昭隻能將自己這邊的難度說出來,讓領導自己和現在的戰機做對比,他們心裏也就能夠明白李昭的不容易了。


    當然這也和李昭以前雖然製作過發動機,卻沒有真的測試過有關,當時他隻是去看了看,具體性能隻是聽說還不錯。所以發動機製造出來之後還需要進行測試,看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如果能達到,那還好說,達不到,那就麻煩了,僅僅發動機就可能需要李昭花費很多時間進行修改,當然李昭還是挺有信心的。….


    雖然如此,但李昭現在可不敢把這事說出來,現在可是想讓上級同意投資建造模鍛機,如果把這話說出來了,上級估計也會猶豫,畢竟投資額度太高了。


    來到書房,李昭就去保險櫃裏,將圖紙給抱了出來,這些圖紙實在太多了,李昭都已經做了裝訂,基本上五十張一本,李昭前前後後抱了五六次才抱完,實在太多了,也是當時安裝保險櫃的時候,安裝的夠大,不然都放不下。


    這些圖紙,李昭抱的挺辛苦,不過估計也是白拿,領導應該看不懂。當然李昭之所以抱出來這麽多,也是為了向上級顯示他的工作量,不然領導都不知道他做了多少事情,這抱出來的圖紙,就是最好的證據,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這時李昭說道:「這些圖紙都是,大概有三千多張,差不


    多是六七千個零件吧,估計占總圖紙量的百分之十的樣子,總體零件數估計會達到八九萬個。」


    聽了李昭的話,所有人都不說話了,這零件太多了,李昭現在也隻是心裏有數,但不最後設計完成,他也不知道具體會有多少零件,不過估算下來,有個八九萬應該算是比較正常的,畢竟兩台發動機就占了大概四萬五千個零件了。


    張師長問道:「那你怎麽不讓機械研究所的人參與進來,那樣不快一些嗎?」


    李昭這時已經無語了,蘇父這時說道:「老張,說什麽傻話呢?這個項目是保密項目,今天開會你沒見到,李昭都沒敢直接說出來,我們不完成專門的製造工廠,組建完專門的團隊,這些圖紙都不會放到廠裏,這裏可能都比廠裏還安全。」


    張師長這時不說話了,他隻想著能快一些,倒是把安全的問題給忽略了,不過放到李昭家裏,確實會比放到廠裏安全一些,李昭廠裏的辦公室,放的各種圖紙太多了,每天接待的人也很多,都是關於各個方麵圖紙的討論、審核,到他辦公室的人是遠多於到他家的人的,而且一般也不會想到李昭會把圖紙放到家裏。


    說道這裏,李昭也將總體圖紙拿了出來,展示給眾人看,這是一張戰機各個角度的展示圖,主要展示了機背、機腹、前視、側視、後視,算是將戰機的總體情況都展示了出來,能夠讓人一目了然的了解飛機的總體情況。


    就見上麵標注著一些數據,機長二十米,翼展十四米,機高五點六米,機翼麵積六十點六平米,自重十三點九噸,最大起飛重量三十噸,航程大於四千公裏,作戰半徑一千五百公裏,實用升限兩萬米,最大飛行速度不低於二點二馬赫。


    看著圖紙上標注的數據,看圖的幾人都是心潮澎湃,這款戰機實在不是他們可以想象的,與現有的戰機相比,大的太多了,隻是長度就比現在的戰機長了五米,翼展也寬了五米,實在不是這個時代戰機可以比擬的,更何況還是速度、升限、航程、載重等等各方麵的優勢,怎麽可能是現在戰機可以比的。….


    當然這隻是初步的計劃,李昭也不知道具體性能會怎麽樣,畢竟現在發動機還沒有出來,還不知道發動機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畢竟想讓這款戰機飛到二點二馬赫的速度,兩台發動機的推力,最少需要到兩百五十千牛,發動機動力可以過剩,但肯定是不能拉胯的,不然這款飛機就有點差強人意了。


    李昭這時也說道:「這款飛機是一款雙發、串聯雙座、雙垂尾、後掠翼的常規布局,采用的是兩側進氣。現在由於我們電子係統可能會比較差,所以一個人可能會很難操控這架飛機,所以我采用了雙座模式,這樣就可以一人操作飛機,一人操作武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能夠比較好的保障飛機的戰力。」


    不過李昭也有東西沒說,就是他準備直接搞電傳飛控,到時候可能會遇到比較多的困難,但他覺得早期型號不搞那麽多花裏胡哨的機動動作,應該能夠實現,畢竟液壓機械操控係統太笨重了,李昭怕飛機發動機推力不達標,到時候別載重不達標,那就讓他頭疼了,就是不知道到時候最開始的簡單操作能否順利完成。


    當然李昭也會做兩手準備,如果電子研究所到時候說完不成,那李昭也會直接改為液壓機械操控係統的,畢竟按個雖然笨重,但勝在成熟,實在不行也隻能湊合著用了,隻是李昭還是希望能直接實現電傳飛控係統,早期拉跨點也沒事。


    畢竟這時將來發展的方向,隻要能夠順利完成最初的飛起來的目標,拉跨點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畢竟這款戰機將來改進的空間巨大,隻要能夠解決有無的問題,李昭相信,各個飛機製造廠最後都能給他玩出花來,以後的升級一點都不是什麽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要首先有一個平台才行。


    這時軍工係統的領導說道:「好啊,如果這款戰機能夠順利服役,我們的安全問題就能有很大的保障了,這款戰機可比其他國家的先進多了。」


    李昭這時說道:「想要服役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配套的各個係統,我可是無能為力的,比如各種武器,我是一點都沒有接觸過的。再有電子係統,我也就是處於會用的階段,想讓我開發電子相關的係統,也是難為我了。」


    。.


    居凡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居凡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居凡世並收藏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