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人拿起望遠鏡,看了一會之後,火炮終於開始了發威,通過望遠鏡,李昭看著遠處的靶場,僅僅三分鍾,就發射了十二發炮彈。李昭注意觀察這著彈點,都落在了靶場的圓圈內,這個命中率還是很不錯的。
這時李昭問道:“靶場離這邊多遠,我看著怎麽也有個十幾裏吧?還有靶子直徑是多少的,這十幾發都命中了靶子,我感覺這個命中率還算不錯啊。”
張師長這時笑道:“那個是十公裏的靶子,靶子的直徑是一百米,怎麽樣?”
李昭看著靶場,感覺還算比較滿意,這個距離能夠都打在一百米內,這說明火炮的穩定性相當不錯,不像開始試製的時候,誤差可以達到幾百米遠,怪不得準備量產。要知道一五五毫米火炮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這個命中率已經很高了。
李昭看這個情況,也想看看極限情況下的命中率,於是問道:“咱們有沒有更遠的靶子了,我想看看極限狀態下的命中率怎麽樣,咱們有了這種火炮,肯定要發揮出它的所有威力才好,現在這種十公裏的靶子,給一百三十毫米火炮使用還行,但給一百五十五毫米火炮使用那還是差了點意思。”
這時張師長尷尬一笑道:“這個沒有辦法,我們這個靶場都是臨時找的,如果想建更遠的靶場,那我們就需要將山裏的情況都摸清楚才行,不然一炮下去,可能就傷人了。就像你們家離咱們這也就三四十公裏,可是在我們火炮覆蓋範圍的,如果不將周圍的情況摸清楚,我們可不敢隨便開炮。”
李昭聽了之後也是了然,這款火炮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有點威力過剩了,這個時代的遠程觀瞄能力太差了,而且根據地球的曲率,最遠射程的時候,在平地上,根本是看不到目標的,隻能通過計算來完成瞄準,不建靶場也正常。
這個小組完成演練,立馬換其他小組上去演練,這次這個小組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前麵那個小組能夠打十二發,已經算是撞大運了。這種炮彈的價格還是挺貴的,想到這裏,李昭問道:“炮彈一發大概多少錢,我看都是在演練。”
張師長見李昭問這個,於是說道:“現在配備的炮彈都是高爆彈,每發炮彈五百塊,剛剛直接發射了六千塊,如果算上火炮的磨損那就貴了,這門火炮的單價二十三萬,加上剛剛的炮彈,剛剛直接花了小一萬塊,太貴了,有點用不起。”
李昭聽了也是明白,確實是夠貴的,這麽一門火炮,全壽命下來,加上各種保養,估計就是八十萬上下,怪不得張師長說用不起,實在是太貴了。張師長全師的軍費隻夠裝備一百門火炮的,當然隨著生產的進行,價格應該還可以降一點,但估計幅度也應該不會太大,畢竟材料在那,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
張師長這時又說道:“你現在有沒有辦法把這門火炮的射程再增大一些?這個隻有三十多公裏,還是有點近了。上次我們演習,我們和對方的距離大概是五十公裏,如果這門火炮能打到五十公裏以上就好了,我們可以直接用炮了。”
李昭也是無語了,這個距離他還不滿足,而且居然是因為距離對手距離是五十公裏,所以他想直接炮轟對手的駐地,這也是夠可以的了。李昭這時迴道:“你們演習,這個距離你能打到對手,對手也能打到你啊,這樣沒有意義吧?”
張師長這時笑嗬嗬的說道:“你這是真的沒參軍啊,對咱們軍隊的使命都不知道啊,我們的使命可是防禦外敵的。我們搞演習,不過是為了檢驗軍隊的戰鬥力以及演練新戰法罷了,主旨並不是兩方對抗,而是做驗證,以確定最佳戰法。@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李昭也沒想到張師長會說出這樣的話,於是說道:“我聽說修改炮彈外形是可以增加射程的,不過想要改,需要到飛機廠那邊去吹風洞,以確定炮彈的最佳外形,這樣做應該可以將射程增大到四十公裏以上。另外一個方法其實更簡單,你。(本章未完!)
第四百一十三章果然有坦克
知道火箭炮吧,咱們可以直接生產火箭增程彈,這樣就能有更遠的射程了。”
李昭說完,張師長直接眼前一亮,說道:“這兩個辦法好,就是你說的那個火箭增程彈大概可以打多遠?太近了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李昭笑了笑道:“這個具體能打多遠我也不知道,估計六七十公裏還是有可能的,主要看軍工廠那邊的實力了,不過最少也比現在的飛的遠。”未來提升火炮射程的方法也就那麽幾種,李昭算是把最便宜的兩種說了出來。
張師長得了方法,也很高興,表示一會看完,他就去聯係軍工廠那邊,讓他們研究看看。又看了一會火炮小組的練習,張師長又和李昭說道:“還有一款武器,也是和你有關的,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這個你應該也猜到了吧?我看火炮你一點驚喜都沒有,你應該是猜到了吧?本來還準備給你驚喜呢。”
李昭見張師長這麽說了,也就說道:“當然猜到了,和我有關的武器也就那麽多,畢竟我對武器方麵並不精通,我能夠設想到的東西也就那麽多。你讓我搞機械我還靠譜一些,其他的東西我是真的不在行。”李昭這說的倒是不錯,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就算是李昭,他也就是記住了足夠多的圖紙罷了。
當然也有李昭比較好的地方,那就是他通過大學的學習,將機械方麵的圖紙融會貫通了,所有機械在他麵前一下子就簡單了起來,這也是李昭能夠優化機械的根本原因,這完全是足夠的知識積累的結果,而如電子方麵的知識,甚至不如機械知識的十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插不上手了。
就如計算機,李昭也隻是知道一個大致的研究方向,至於具體如何實現這個技術,那隻能靠演技所的研究人員了,李昭是沒有本事造出來這些東西的,很多他隻是看過是是而非的理論,這也是李昭現在尷尬處境的原因所在。
李昭可以拿出飛行器機械部分的圖紙,但這款飛機最終是一個三代機的機身,但電子方麵最多能達到二代機的水準。再如坦克,最終的結果估計也差不多,極大的可能是三代坦克的車身,但最後觀瞄係統是絕對的垃圾。
李昭雖然無奈,但還是需要盡快將這些武器平台給開發出來,至少有了武器平台,就可以基於這個武器平台來發展電子方麵的設備,最少能夠極大的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就如飛行器,李昭隻要造出原型渦扇發動機,那麽各個飛機製造廠一則有了一個超大推力的發動機,那麽就能繼續研究這款發動機。
二則是飛機的研製,在三代機的基礎上,再研究個三五十年,李昭不相信飛行器的研究還能不如六十年後的未來。這些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那就是妥妥的黑科技。隻是電子方麵沒辦法,但同樣的道理,有了飛行器,那電子方麵肯定會更加重視,最後肯定也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李昭想看到的。_o_m
很快兩人來到另一個訓練場,果然是張師長說過的那款坦克,四十五噸重,七百馬力,裝備一門一百零五毫米滑膛炮,防護能力大大增強,采取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情況下,能夠擊穿差不多六百毫米厚的均質裝甲。
看著坦克,張師長問道:“你怎麽能夠肯定就是這款坦克的?為什麽沒想著輕型呢?我們也裝備了幾台輕型坦克,三十噸,采用的是原來的那種發動機,重量降下來後,坦克的靈活性更強了,而且火炮也換裝了一零五毫米滑膛炮。”
李昭笑道:“這太好猜了,你期待的能是輕型坦克?所以肯定不是輕型坦克啊,至於說為什麽猜到,那就簡單了,這兩個無論是哪個出現,都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身管自緊技術肯定有了突破,那麽能出現一個,肯定兩個都突破了。不過這些人速度還真是快,這才多久,兩種火炮都研製成功了。”
李昭看著正在訓練場上馳騁的坦克,有點感慨,沒想到這麽快就拿出了這麽一。(本章未完!)
第四百一十三章果然有坦克
款坦克,雖然電子方麵是真的垃圾,但這個時代,這麽一款坦克,戰力還是不容小覷的。首先是裝甲,隻要不是采用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情況下,想要幹掉這款坦克,最少需要好幾發炮彈命中才有可能,畢竟裝甲更厚了。@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第四百一十三章果然有坦克
這時李昭問道:“靶場離這邊多遠,我看著怎麽也有個十幾裏吧?還有靶子直徑是多少的,這十幾發都命中了靶子,我感覺這個命中率還算不錯啊。”
張師長這時笑道:“那個是十公裏的靶子,靶子的直徑是一百米,怎麽樣?”
李昭看著靶場,感覺還算比較滿意,這個距離能夠都打在一百米內,這說明火炮的穩定性相當不錯,不像開始試製的時候,誤差可以達到幾百米遠,怪不得準備量產。要知道一五五毫米火炮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這個命中率已經很高了。
李昭看這個情況,也想看看極限情況下的命中率,於是問道:“咱們有沒有更遠的靶子了,我想看看極限狀態下的命中率怎麽樣,咱們有了這種火炮,肯定要發揮出它的所有威力才好,現在這種十公裏的靶子,給一百三十毫米火炮使用還行,但給一百五十五毫米火炮使用那還是差了點意思。”
這時張師長尷尬一笑道:“這個沒有辦法,我們這個靶場都是臨時找的,如果想建更遠的靶場,那我們就需要將山裏的情況都摸清楚才行,不然一炮下去,可能就傷人了。就像你們家離咱們這也就三四十公裏,可是在我們火炮覆蓋範圍的,如果不將周圍的情況摸清楚,我們可不敢隨便開炮。”
李昭聽了之後也是了然,這款火炮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有點威力過剩了,這個時代的遠程觀瞄能力太差了,而且根據地球的曲率,最遠射程的時候,在平地上,根本是看不到目標的,隻能通過計算來完成瞄準,不建靶場也正常。
這個小組完成演練,立馬換其他小組上去演練,這次這個小組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前麵那個小組能夠打十二發,已經算是撞大運了。這種炮彈的價格還是挺貴的,想到這裏,李昭問道:“炮彈一發大概多少錢,我看都是在演練。”
張師長見李昭問這個,於是說道:“現在配備的炮彈都是高爆彈,每發炮彈五百塊,剛剛直接發射了六千塊,如果算上火炮的磨損那就貴了,這門火炮的單價二十三萬,加上剛剛的炮彈,剛剛直接花了小一萬塊,太貴了,有點用不起。”
李昭聽了也是明白,確實是夠貴的,這麽一門火炮,全壽命下來,加上各種保養,估計就是八十萬上下,怪不得張師長說用不起,實在是太貴了。張師長全師的軍費隻夠裝備一百門火炮的,當然隨著生產的進行,價格應該還可以降一點,但估計幅度也應該不會太大,畢竟材料在那,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
張師長這時又說道:“你現在有沒有辦法把這門火炮的射程再增大一些?這個隻有三十多公裏,還是有點近了。上次我們演習,我們和對方的距離大概是五十公裏,如果這門火炮能打到五十公裏以上就好了,我們可以直接用炮了。”
李昭也是無語了,這個距離他還不滿足,而且居然是因為距離對手距離是五十公裏,所以他想直接炮轟對手的駐地,這也是夠可以的了。李昭這時迴道:“你們演習,這個距離你能打到對手,對手也能打到你啊,這樣沒有意義吧?”
張師長這時笑嗬嗬的說道:“你這是真的沒參軍啊,對咱們軍隊的使命都不知道啊,我們的使命可是防禦外敵的。我們搞演習,不過是為了檢驗軍隊的戰鬥力以及演練新戰法罷了,主旨並不是兩方對抗,而是做驗證,以確定最佳戰法。@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李昭也沒想到張師長會說出這樣的話,於是說道:“我聽說修改炮彈外形是可以增加射程的,不過想要改,需要到飛機廠那邊去吹風洞,以確定炮彈的最佳外形,這樣做應該可以將射程增大到四十公裏以上。另外一個方法其實更簡單,你。(本章未完!)
第四百一十三章果然有坦克
知道火箭炮吧,咱們可以直接生產火箭增程彈,這樣就能有更遠的射程了。”
李昭說完,張師長直接眼前一亮,說道:“這兩個辦法好,就是你說的那個火箭增程彈大概可以打多遠?太近了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李昭笑了笑道:“這個具體能打多遠我也不知道,估計六七十公裏還是有可能的,主要看軍工廠那邊的實力了,不過最少也比現在的飛的遠。”未來提升火炮射程的方法也就那麽幾種,李昭算是把最便宜的兩種說了出來。
張師長得了方法,也很高興,表示一會看完,他就去聯係軍工廠那邊,讓他們研究看看。又看了一會火炮小組的練習,張師長又和李昭說道:“還有一款武器,也是和你有關的,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這個你應該也猜到了吧?我看火炮你一點驚喜都沒有,你應該是猜到了吧?本來還準備給你驚喜呢。”
李昭見張師長這麽說了,也就說道:“當然猜到了,和我有關的武器也就那麽多,畢竟我對武器方麵並不精通,我能夠設想到的東西也就那麽多。你讓我搞機械我還靠譜一些,其他的東西我是真的不在行。”李昭這說的倒是不錯,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就算是李昭,他也就是記住了足夠多的圖紙罷了。
當然也有李昭比較好的地方,那就是他通過大學的學習,將機械方麵的圖紙融會貫通了,所有機械在他麵前一下子就簡單了起來,這也是李昭能夠優化機械的根本原因,這完全是足夠的知識積累的結果,而如電子方麵的知識,甚至不如機械知識的十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插不上手了。
就如計算機,李昭也隻是知道一個大致的研究方向,至於具體如何實現這個技術,那隻能靠演技所的研究人員了,李昭是沒有本事造出來這些東西的,很多他隻是看過是是而非的理論,這也是李昭現在尷尬處境的原因所在。
李昭可以拿出飛行器機械部分的圖紙,但這款飛機最終是一個三代機的機身,但電子方麵最多能達到二代機的水準。再如坦克,最終的結果估計也差不多,極大的可能是三代坦克的車身,但最後觀瞄係統是絕對的垃圾。
李昭雖然無奈,但還是需要盡快將這些武器平台給開發出來,至少有了武器平台,就可以基於這個武器平台來發展電子方麵的設備,最少能夠極大的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就如飛行器,李昭隻要造出原型渦扇發動機,那麽各個飛機製造廠一則有了一個超大推力的發動機,那麽就能繼續研究這款發動機。
二則是飛機的研製,在三代機的基礎上,再研究個三五十年,李昭不相信飛行器的研究還能不如六十年後的未來。這些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那就是妥妥的黑科技。隻是電子方麵沒辦法,但同樣的道理,有了飛行器,那電子方麵肯定會更加重視,最後肯定也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李昭想看到的。_o_m
很快兩人來到另一個訓練場,果然是張師長說過的那款坦克,四十五噸重,七百馬力,裝備一門一百零五毫米滑膛炮,防護能力大大增強,采取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情況下,能夠擊穿差不多六百毫米厚的均質裝甲。
看著坦克,張師長問道:“你怎麽能夠肯定就是這款坦克的?為什麽沒想著輕型呢?我們也裝備了幾台輕型坦克,三十噸,采用的是原來的那種發動機,重量降下來後,坦克的靈活性更強了,而且火炮也換裝了一零五毫米滑膛炮。”
李昭笑道:“這太好猜了,你期待的能是輕型坦克?所以肯定不是輕型坦克啊,至於說為什麽猜到,那就簡單了,這兩個無論是哪個出現,都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身管自緊技術肯定有了突破,那麽能出現一個,肯定兩個都突破了。不過這些人速度還真是快,這才多久,兩種火炮都研製成功了。”
李昭看著正在訓練場上馳騁的坦克,有點感慨,沒想到這麽快就拿出了這麽一。(本章未完!)
第四百一十三章果然有坦克
款坦克,雖然電子方麵是真的垃圾,但這個時代,這麽一款坦克,戰力還是不容小覷的。首先是裝甲,隻要不是采用穩定尾翼脫殼穿甲彈的情況下,想要幹掉這款坦克,最少需要好幾發炮彈命中才有可能,畢竟裝甲更厚了。@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第四百一十三章果然有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