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昭的計劃裏,李家村推進機械化勢在必行。就以李家村為例,現在隻有四百多口人,其中幾歲的小孩子就有幾十人,再大一點的也有幾十,再去掉老人,其實勞動力並不多,也就二百多人,他們需要種田、除草還要搞好副業。


    就以現在的耕地麵積來說,每人大概已經需要管理五畝地了,這是在基本沒有什麽機械的情況下。而李昭的目標怎麽可能隻局限於一千多畝地呢?要知道李昭剛來的時候,村裏才四百多畝田,人口不到四百,五年時間,開墾了六七百畝。


    這還是基本沒有機械的情況下實現的,不僅如此,村裏還挖了幾裏遠的溝渠,每年還要提供幾千棵樹的木材,又要跟著李昭搞試驗,其實人力一直都很緊張。


    如果能推進機械化,那麽十年內,最少還可以開墾出三千畝地,到時候有四千畝耕地打底,對於一個不過五六百人口的村子來說,收入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


    這時蘇雅也采訪完成,來到李昭身邊,這時也是非常興奮的和李父說道:“叔叔,你們這也太厲害了,完全沒有用化肥,產量還可以這麽高,幾位專家都說了,那些用蚓土最多的地,基本可以保證畝產突破八百斤了。”


    蘇雅的高興溢於言表,很簡單,就這一點,她的新聞穩了。再算上不同角度的報道小孩子的新聞,那兩篇稿子基本都有保障,哪會不開心,這是收獲滿滿。


    這時李父也很高興,這算是這些年最好的答卷了,擔任村長,看著村民們吃不飽飯,隻要有點擔當,心裏就過意不去。說道:“是啊,到八百斤應該沒有多大問題,誰能想到這小小的蚯蚓能有這麽大的作用啊。”要知道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其實對於養蚯蚓也不怎麽在意,也是一次次試驗才讓他們有了信心。


    這一次量起來後,第一次大田試驗,就取得了這樣的成果,生態農業的構想算是深入人心了。從這幾天村民幹活的熱情勁就能看出,人們的精神麵貌不一樣了,以往種田也就奔著吃飽飯,幹多幹少差別不大,基本都是餓不死也吃不飽。


    現在不同了,村民們的眼裏也是帶著光的,這產量上去了,吃飽飯已經成了必然。而且李昭搞得生態農業,村裏人是最早知道的,現在已經有了切身的體會,這日子也算有了盼頭。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李昭是在吹牛,現在再迴頭看看,才發現,自己這是已經走在未來的康莊大道上了。


    李昭和老爹又聊了一會家常,就帶著蘇雅繼續去逛逛了,看著幹勁十足的村民,李昭和蘇雅道:“再采訪一些村民吧,這樣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寫報道,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蘇雅也是從善如流,跟著采訪了好幾位村民。


    果然村民的迴答正如李昭所料,他們最多的感覺就是日子有了盼頭,往年都是吃幾個月的稀飯配野菜。不過他們期望很讓李昭無語,他們居然隻是希望頓頓都能吃上幹飯。對於頓頓有肉,都吃成胖子的生活那是想都不敢想。


    采訪完,李昭也和蘇雅抱怨:“他們也太沒追求了,要知道他們未來絕對會是頓頓有肉,最後見到肉都不想吃,天天喊著要吃野菜。”


    蘇雅聽了噗嗤一笑,道:“哪裏能頓頓吃肉啊,再說了有肉了,誰願意吃野菜啊,肉多好吃。”蘇雅也是不信,李昭的想法太魔幻了。


    不過李昭確是認為這個想法很快能實現,十年就差不多了,於是說道:“怎麽不相信是吧?我覺得這日子還不會遠,最多十年就能這樣。”


    蘇雅聽了李昭的話,也知道李昭是什麽意思,李昭的三步走就是用十年的時間,靠老百姓自己的雙手,實現機械化農業。於是說道:“你真的覺得咱們能用十年的時間實現機械化嗎?感覺好難,咱們真的能實現嗎?”


    看著有些不相信的蘇雅,李昭說道:“李家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要知道我們真正搞生態農業也才三年多,還是完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今年年底村裏就準備購買拖拉機了,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蘇雅一聽也是了然,李家村在完全沒有支持的情況下,幾年的發展都已經準備買拖拉機了,別人為什麽不行。


    沒走多遠,李昭就看到了自己大哥,他現在並沒有幹活,他的主業還是教師,現在正在幫著丈量土地。聽剛剛蘇雅采訪時農業專家的說法,由於李家村今年的播種很有代表性,所以打算每部分都精確計量一下。


    李昭想想還真是這樣,一部分是新開墾的生地,一部分是熟地,一部分熟地用了少量蚓土,一部分用的比較多。這樣就等於直接有了四個對比的樣本,對於研究蚓土的作用很重要。隻是比較遺憾的是,沒有生地用蚓土的樣本。


    李昭和蘇雅上前打過招唿,也就不再耽誤他做事了。現在田裏基本也就這樣了,大致看完就帶著蘇雅往迴走。剛走到半路,就見李星在地頭放上了桌子,還帶了不少藥品,這時打算搞義診了?有點搗亂的嫌疑啊,別人都在忙著幹活呢,你在村裏給那些年齡特別大的看看也就算了,現在在這,不是搗亂嗎。


    這時蘇雅還打算給他拍照,李昭拉了拉她,和她說了下自己的想法,也是逗得她嘿嘿直樂,想想還真有點那種感覺。不過也不用管他,隨他去吧。


    看看時間,差不多快中午了,李昭就讓蘇雅先迴去休息,可以先趕趕稿子什麽的,自己去幾處養殖的地方看看有沒有什麽問題。現在養殖場這邊沒什麽人,喂了食之後,都到田裏幹活了,也就隔一段時間過來看看有沒有什麽問題。


    李昭沿路都沒有碰到人,想來現在這邊是沒有人了。剛剛走到養殖蚯蚓的地方,李昭就聽到有豬的哼哼聲,李昭也是疑惑,這裏離養豬場還有不短的距離,難道是豬跑了?順著聲音找找,就見到水溝對岸,正有五六頭大野豬在找食吃,半大的有上十頭,小的也有十幾頭,這是一整窩的野豬啊。


    想了想,李昭悄悄的去找自己老爹,這麽多野豬,最好能一鍋端了,小野豬最好都能捉迴去養著。也可以用來和現有豬種雜交,看看有沒有比較好的後代。這窩野豬今天之所以會跑到山下,應該還是和最近這邊沒什麽人有關,平時人聲鼎沸的,各種動物早都嚇跑了。


    見了老爹,李昭將事情一說,李昭老爹也很高興,說道:“這還真是老天爺賞飯,就想著最近大夥特別辛苦,飯裏沒有油水呢,這肉就自己蹦出來了。”


    李父也是雷厲風行,很快就召集了二十多人,都拿上家夥。製定的計劃很簡單,就是一路包抄野豬後路,一路從山腳過去,一路駕船。


    包抄後路的那一路和山腳的那一路一起,先將大野豬都打死,然後分別包抄,然後將小野豬都趕到水裏,再用小船在水裏抓,算是一網打盡了。這也是最安全的做法,畢竟半大的野豬也有大幾十斤,萬一給誰來一下,也是大麻煩。


    當然小的野豬是打算留著養的,這可是有二十多頭小野豬,養出來也能值不少錢。特別是那十來頭半大的,基本不會再生什麽病,絕對都能養大,那十幾頭小的不好說,但也是意外收獲不是嗎,有總比沒有強。


    最重要的是還能和家豬雜交,如果雜交後豬的品種更好地話,那才是最大的收獲。當然這也隻是一點想法,最後結果怎麽樣,還不知道,最大的可能是沒什麽收獲,畢竟這時養的不是後世那種大白豬。本土家豬和這些野豬應該算是近親,不像大白豬那種純粹的遠親。


    李昭這時也迴家叫上了蘇雅,她也很感興趣,畢竟打獵她也沒有去過,今天正好可以看看。這也是湊巧,最近山腳下都沒人,野豬才敢下山,平時可是很難碰到這樣成群的野豬下山。這時就見一隊人已經到了小溪對岸,快速往山上而去,這是準備包抄後路的,有一半人手。另一隊有六個,往山腳趕去,最後剩的六個上了兩條船,他們帶著套牲口的套子,他們聽到槍響後就可以出發去捉小野豬了。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唿,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餘的表情,仿佛對什麽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裏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麽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於後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一為鎮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然後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為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於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麵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麵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幹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居凡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居凡世並收藏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