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是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宇航級文明都是如饕餮、偉大—辛努爾聯盟那般孱弱的存在?


    兩次先後兩次毫無壓力的星際戰爭所帶來的勝利,讓星河聯邦內部的一些人員產生了這個想法。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一些計劃就此展開了。


    這個宇宙有多大?


    一些神級文明可能知曉,但以星河聯邦現階段的科技發展,他們不需要知曉這個問題的答桉,但阻止不了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就以太陽係所處的銀河係來舉例,是一個足足有十萬光年直徑的龐大星係,包含著數千億個恆星係以及各類天體。


    而如今星河聯邦的文明疆域,在持續性的對外宇航探索,以及完成了對偉大—辛努爾聯盟的戰爭之後,文明疆域也才堪堪超過了兩百光年的界限。


    兩百光年,這個數字可能聽著很小,但兩百光年的距離,已經是很多生命終其一生都不無法抵達的遙遠距離了。


    在以往,哪怕是一個星球之內,數千裏的距離,都足以讓很多普通人望而卻步,光年距離達到過百,那將要橫跨的星際疆域,是無比恐怖的。


    一個從行星文明踏入宇航時代沒多久的文明,突然間坐擁如此大的文明疆域,總會讓內部群體產生一些不切實際感,認為兩百光年的距離沒有什麽。


    但這已經堪稱恐怖的兩百光年疆域,放到十萬光年直徑的銀河係麵前,卻又顯得是那般的渺小,就像是某個山溝溝裏一般。


    藍星之於太陽係,如山嶽之岩,太陽係之於銀河,如河中之沙……


    生命與文明,沒有達到一定高度之前,在應當無限浩瀚的宇宙中就是顯得那般渺小。


    正因如此,才會有人感慨,生命是塵埃,文明亦是塵埃。


    數百光年的距離,以星河聯邦目前的科技水平,也就是最基礎的亞光速航行以及超空間航道技術,需要完全掌控,以及繼續向外探索,都是需要花費日積月累的時間的。


    現實不是遊戲,對一個文明來說,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科技的延伸與應用,對未知星空的探索,對文明形態的發展與壯大,這些都是需要極為漫長的時間來進行累積的。


    以目前星河聯邦所掌握的亞光速航行技術,以及超空間航行技術,兩種技術為基礎,有文明內部客家家預測,假設星河聯邦的科技未來不會出現太過明顯的發展進步,單靠這兩種技術來推動他們這樣一個宇航級文明的發展……


    估計,未來兩百年之內,星河聯邦的實際文明疆域將擴大到數千光年,文明觀測與探知恆星係範圍,將擴大到超過數萬光年。


    這簡直太低效了,照這種速度,星河聯邦還需要探知更廣闊的宇宙?


    兩百年內,連他們所處的這個銀河係都無法跳出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兩百年的預測曆程,已經是對他們這個文明的一次肯定性預測了,要是兩百年內,他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僅限於此,更僅限於預測中的那樣的話……實在是不符合一些設想。


    為了更早的了解所存在的這個宇宙,確切的說,更早的了解明白太陽係所處的這片銀河,星河聯邦決定展開一些計劃。


    【「水滴」工程計劃】


    【哨兵陣列建設工程】


    根據聯邦內部不知從何處秘密開發的一種強相互作用力材料技術,聯邦決定打造一種名為「水滴」的超遠距離星際探測器。


    計劃中,這種超遠距離星際探測器,將以強相互作用力技術鑄造其外殼,輔左以亞光速技術,再加上一些與烈陽文明合作得到的恆星能量長期供能技術,以及一些納米級智械自我長期維護的微觀技術。


    這種「水滴」,一旦發射出去,就能無需背後文明持續支持的,在一個個未知的恆星係中進行著超長時間的星際探索。


    有了這種「水滴」之後,星河聯邦的星際探索速度與實際花費成本及時間,將大大減少與縮短。


    他們能夠在更早的時間內,完成對所在這片銀河係的全部星域的實際探索。


    至於「哨兵矩陣」這一工程,則是一個龐大的星係監測工程,星河聯邦計劃打造一個超巨型的太空結構。


    這個超巨型的太空結構,將成為一個長期工程,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哨兵陣列的搭載的星際傳感係統將籠罩整個銀河係,甚至是更遠範圍的星域,不僅能迅速擴大星河聯邦的星際擴張速度,還能更全麵的建立起一套跨星際的通訊聯絡網。


    這兩個計劃工程,一起推行,將大大減少聯邦的對外開發成本,以及文明發展速度,甚至縮短一些繁瑣的文明曆程。


    ……


    月球背麵。


    【你正在觀察亞空間,知識獲取中,進度+6……】


    【進度累積:326%】


    「提取獎勵。」


    顧預從亞空間中脫離出來後,見到係統的進度累積,已經漲到這麽多後,果斷的選擇了結算進度。


    【進度結算,正在發放獎勵……】


    【恭喜宿主,獲得獎勵:亞空間快子傳感器/監測陣列技術*1、亞空間折影技術*1、巨型靈能星炬*1!】


    一下子獲得三次獎勵,顧預內心中古井無波。


    亞空間快子傳感器/監測陣列技術,這個是用來監測亞空間景象以及變動的。


    亞空間折影技術,這是一門靈能類型的科技,可以為一些強大的靈能者打造出一種特殊的靈能幹涉裝置,使其在無視某些亞空間與現實物質空間的隔閡,直接在亞空間或現實物質空間中,對另一對應空間中的物體或生物造成跨越空間維度的直接性實體攻擊。


    也就是像某些遊戲中,打真實傷害的武器。


    至於巨型靈能星炬,這是個能為處於亞空間航行中的星際飛船在亞空間中指引方向的特殊裝置,可用於作為類似於指定坐標,亞空間燈塔之類的用途。


    如果顧預想的話,甚至可以用這東西來發展神權,那種真正意義的神權,但他不想升神什麽的,因此這東西目前也沒有什麽用處。


    如今星河聯邦的星際擴張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文明疆域空前擴大,隨之而來的,一個龐大星際社會的雛形已經基本形成。


    一個個在藍星與太陽係之外的星外殖民地建立,更多的生存空間與聚居城市產生,更豐富的資源與更多未知的知識被帶入文明內部。


    這些都是文明進步與發展的標誌,隨著文明的進步,第二次全民基因升華計劃也被迅速展開了。


    由於在他的幹涉下,第二次全民基因升華計劃中,加入了一些靈能改造方案的緣故,一些適合成為靈能者的天賦個體被挑選而出,靈能的概念與知識,也悄然間在一些內部群體中可控製的蔓延開來。


    等到一定合適的程度,隨著靈能的適度普及,文明適合掌握亞空間技術的時候,星河聯邦遲早會進入到與亞空間打交道的層次中。


    一些關於亞空間的技術以及靈能科技,也遲早會被文明內部群體全麵接納。


    接下來,隻需要做好一些防護措施,防止一下星河聯邦的內部靈能者會出現靈能掌控失調的勢頭,一般來說一些預算計劃就可以算得上是在完美且高效的推進了。


    顧預接入河圖運算雲,查看了一下星河聯邦的中央智庫數據,大概掃了一眼,在目前的幹涉逐漸減少的情況下,星河聯邦的


    一些細致的進步發展。


    【哨兵陣列建設工程】


    【行星天體工程——星環計劃】


    【太空居住站工程】


    【天機工程】


    【廣泛區域恆星空間站建設工程】


    ……


    細細看了一下,顧預這才略微驚訝的發現,目前星河聯邦在計劃行列內的工程,不少呀……


    這些工程的計劃與執行都是沒有問題的,其中很多工程的計劃方案都是出自他之手,在紙麵計劃方麵,自然是可以做到保證不出什麽問題的。


    唯一有問題的,就是工程的推動速度了。


    這些列舉出來的工程項目,包含著許多大型的太空設施工程,甚至是一些巨型構造工程,這些工程首先在規模上就是十分龐大的。


    以星河聯邦目前的工程建設能力,依靠著單一的太空工程船、cm標準模板這些東西,雖然也能較快的推動著這些龐大工程的進行,但也是頗為吃力的。


    以上這些工程,哪怕是隨便單拎一個出來,以星河聯邦的工程能力,要想將其推進到能夠完全竣工的那一天,也得花費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這些時間如果能夠節省出來的話,星河聯邦的文明潛力將進一步增強。


    顧預想著。


    畢竟這些工程,不像是古代那種讓人服徭役,去壓榨社會生產力去修建帝王宮殿陵寢什麽無關於文明進步的工程,如今星河聯邦要進行或正在進行的這些龐大工程,每一個都能為文明發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但歸根結底,這些工程的進行還是大量的占用到了一些文明發展力使用。


    他想的節省時間,並不是要將這些工程盡數停止或廢棄,而想是讓這些工程以更快速度,在更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竣工,讓文明收獲成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神:無限知識,我帶文明飛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瑪蓮妮亞的廢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瑪蓮妮亞的廢騎並收藏超神:無限知識,我帶文明飛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