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太累了,在寢宮裏剛剛休息了一個晚上,就坐不住了;第二天,他閉門謝客,專心思考未來的事情。


    靜下來後,黃帝覺得未來還有很多事情等他去做,遷徙來的移民生產生活還有啥困難?移民和本地黎民百姓能否融洽?國家彊域擴大沒有?國家人口又增加了多少?各個部落的部落長有五年沒有換符了,他們幹的怎麽樣?不打仗了國家還需要那麽多軍隊嗎?黎民百姓現在想些什麽?等等問題,他都想了解和解決。


    黃帝再也睡不著了,叫來風後和倉頡,商量辦法。


    風後和倉頡聽了黃帝的想法,建議黃帝立即召集全體大臣開會,了解情況,商量辦法;正在這時,力牧派的信使到了,說炎黃寶鼎已運至山下,請示何時運進黃宮!


    黃帝聽了說:讓炎黃寶鼎暫存山下,何時運進黃宮,待大臣會後通知。


    第二天的大臣會議,從早晨開到天黑,會議才結束。


    會上,黃帝談了自己的幾點想法,大臣們聽了,爭先恐後地談了自己的意見,最後形成了如下決定,並通告全國執行:


    一、為避開橋山多年的嚴重旱災,黃帝決定把橋國都城從橋山遷到中原的具茨山,遷都的決定是正確的;黃帝從熊湘出發,沿途考察,終於選中女媧娘娘煉石補天的出發地、山險物豐的具茨山作新都城,新都城選址是正確的;在遷徙過程中,黃帝製定了大臣帶隊負責、分時分批的遷徙辦法,辦法是正確的、遷徙是成功的;在新都城的建設中,黃帝提出的勵行節約、因陋就簡的思想是正確的,黃帝、黃後、黃妃帶頭住山洞,給大家帶了個好頭,下麵的大臣、兵丁、黎民百姓,紛紛住山洞、挖窯洞,加快了新都城建設的步伐,又節約了不少資金;由於黃帝事前進行了教育,新遷來的移民打消了黃城黎民、高人一等的思想,與本地黎民百姓能和睦相處,打成一片,為都城和國家,帶來了安定團結;當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新遷移民,還不適應中原的氣候和生產生活方式,部分移民的生產、生活出現了困難,要立即協助解決;


    二、黃帝巡遊四方,拜崆峒山廣成子、峨眉山天真皇人、具茨山大仙大隗為師,虛心求教治國安幫之方、國強民富之術,用來治理橋國,才有今天橋國的強大;又用大師們和為貴、民為貴之理,順利平息了熊湘之亂;黃帝還高瞻遠矚,冊封蚩尤為戰神,啟用蚩尤之弟黎上尤為南方部落聯盟盟主,不僅平息了熊湘之亂,還為橋國的統一、炎黃民族的團結、南方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黃帝為國家、為民族所作的巨大貢獻,炎黃子孫要千秋萬代牢記心懷;為感激黃帝為南方黎民百姓所作的貢獻,熊湘黎民和南方百姓,湧捐青銅,為黃帝送了一件重禮,就是用青銅鑄了高九尺、寬五尺、重九百九十九斤的炎黃寶鼎;炎黃寶鼎雖是熊湘黎民百姓送給黃帝的禮物,實際上是送給炎黃民族、送給整個國家的禮物;國家應該把炎黃寶鼎當鎮國之寶,炎黃民族應該把它當成整個民族的傳承信物,炎黃子孫應該把它當成藏在心裏、流在血液中、千秋萬代相傳的民族靈魂;為此,黃帝決定:兩個月後,當橋國新都城具茨山建成、舉行新都城落成大典時,將炎黃寶鼎敬立在橋囯新都城具茨山的愛鶴坪廣場上,供炎黃子孫子子孫孫、千朝萬代地朝拜觀瞻;


    三、自橋國建國以來,分佈全國各地的部落長隻來都城橋山開過一次會,給部落長頒發過一次陶製龍符,就是橋國部落長印信;時間已過去多年,老部落及部落長有些變更,新加入橋國的部落和部落長,還沒頒發龍符;黃帝決定:當新都城開城之時、當炎黃寶鼎矗立愛鶴坪時,黃帝召開全國部落長大會,共同見證新都城開城、見證炎黃寶鼎敬立;之後共商國事,最後開展檢驗龍符和頒發龍符;


    四、橋國建立十多年來,在黃帝領導下,國泰民安,民族團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發展,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問題,如,在統一戰爭結束後,軍隊的規模和任務;在國家建立後,如何處理部落之間、黎民百姓之間的爭端和糾紛問題;如何處理部落之間、黎民百姓之間,物質交換、互通有無問題;國家之大、部落之多,如何管理;黎民百姓有吃有穿、安居樂業後,休閑時間怎麽安排,等等問題,需要了解和解決;


    五、遷都具茨山後,從橋山遷來的移民,生產受到了影響,生活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黃帝決定:免除移民三年的貢賦,讓他們休養生息;生活還有困難的,從黃宮的庫房中,給每戶補助三隻羊、五升包穀;


    。。。。。。


    通告發出後,全囯上下議論紛紛,歡欣鼓午。


    兩個月後,正是具茨山的金秋時節,山上樹葉落了,柿子紅了,栗子熟了,狸子肥了;山下,小米黃了,玉米棒子熟了,牛羊長膘了。


    接到通告後,部落長們帶著龍符,先後動身,直奔具茨山;一些黎民百姓,為睹盛世,三五成群,也不約而同地向具茨山走來。


    開城那天,具茨山人山人海,人聲鼎沸。


    當太陽在具茨山頂露出半張紅彤彤的笑臉時,力牧和黎上尤帶領二十個小夥子,抬的抬,拉的拉,推的推,將炎黃寶鼎抬上具茨山。


    炎黃寶鼎一上具茨山,軍樂隊長常先,指揮五百名鼓手,敲起了震天動地的戰鼓,迎接炎黃寶鼎進新都城。


    在咚咚的戰鼓聲中,騎兵司令王亥,率領五百騎兵,騎著高頭大馬,手午銅刀,在寶鼎前開路。


    具茨山的黎民百姓,在山上燒起一堆又一堆篝火,將各種竹子去枝葉,變成竹杆,堆在篝火旁;當炎黃寶鼎過來時,人們將竹杆放進火裏燒;當竹節裏的空氣膨脹時,暴開竹皮,發出呯的一聲巨響;這就是我們祖先最早發明的鞭砲,這就是我們至今還把鞭砲叫暴竹的原因;山上燃起了無數堆篝火,篝火裏燒起無數根竹杆,竹杆一節一節地暴炸,發出了一陣陣呯呯的響聲,構成了遠古的禮砲。


    山上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家家都是頃巢出動;他們迎接炎黃寶鼎時,沒有戰鼓敲,沒有暴竹響,可人人都有一張嘴;於是大家張大嘴巴、亮開了嗓子,發出啊啊、嗬嗬的吼聲;吼聲與鼓聲、曝竹聲匯在一起,震天動地,地動三搖,構成了遠古的迎賓交響曲。


    黃帝頭戴四方黃冠,表示統治四方;身穿黃色綢子縫成的三截黃袍,上截代表天,下截代表地,中截代表黎民百姓,表示黃帝一身負有三重責任;腳登黃牛皮靴子,表示黃帝像牛一樣,腳踏實地為黎民百姓服務。


    黃後嫘祖,身穿一身黃綢衣裙,顯得端莊威嚴;二黃妃方雷氏,一身白衣白裙,顯得嫵媚妖繞;三黃妃彤魚氏,一身紅衣紅裙,顯得落落大方;四黃妃嫫姆,一身黑衣黑裙,顯得肅穆老成;她們四人,依次排在黃帝身後,迎接炎黃寶鼎入城。


    黃妃之後,是大臣們排隊的地方。風後是這次迎接寶鼎和新都城開城曲禮的總指揮,倉頡是司儀,二人忙前忙後,把整個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


    炎黃寶鼎上山後,常先的軍樂隊在前邊擊鼓開路,王亥的騎兵排成左右兩行,保護炎黃寶鼎和黃帝、黃妃的安全;大臣隊伍的後邊,便是全國各地趕來開會的部落長;他們第一次見到這麽大的寶鼎,第一次見到這麽大的輝宏場麵,深感黃帝領導有方,深感國家的強大,深感民族的自豪,深感作為囯家的一員、炎黃子孫的幸福。


    部落長後邊,便是成群結隊的黎民百姓,他們有說有笑,有唱有鬧,洋溢著滿臉的幸福。


    大隊人馬進了愛鶴坪。


    愛鶴坪的大草坪上,用五采石修了一個高四尺、寬八尺的底坐,寓意炎黃寶鼎能給四麵八方的炎黃子孫,帶來平安和幸


    福;黎上尤指揮二十個小夥子,把炎黃寶鼎安放到五采底坐上;去掉竹杆,去掉竹架,一個透著深紅光澤的寶鼎,終於矗立在橋國的新都城具茨山上。


    正當人們用敬仰的目光欣賞炎黃寶鼎時,奇跡出現了:三支丹頂鶴在空中遨翔一圈後,慢慢落到炎黃寶鼎上,在鼎沿上轉圈長鳴。


    黃帝見此,揮手叫鼓手停止擊鼓,叫黎民百姓停止喧嘩,專心聽仙鶴長鳴。


    仙鶴就像聽懂了黃帝的意思,在鼎沿上轉了三圈後,一邊翩翩起午,一邊昂頭鳴叫;那午姿,就像頂天立地的天地之神,在鼎上交流;那鳴聲就像天地之神,在向世人囑咐:頭上三尺有神靈,地下三尺有神魂,違天背地定遭懲。


    仙鶴午畢,叫聲停止,一齊在鼎沿上交脛喜戲。


    炎黃寶鼎下的黎民百姓、上千個部落長和大臣們,見仙鶴落寶鼎,認為是吉祥之兆,一齊跪下。


    司儀倉頡上前喊道:吉日吉時到,炎黃寶鼎落鼎新都城暨具茨山新都城開城盛典現在開始!擊鼓、鳴砲!


    霎時,五百麵戰鼓一起敲響,幾百堆篝火上的暴竹一起響起,真是鼓聲震天,暴竹動地。


    鼓聲和暴竹聲,一直響了半個時辰。


    風後一揮手,鼓聲停,暴竹熄。


    倉頡喊道:請橋國黃帝姬軒轅、黃後嫘祖,在炎黃寶鼎下就坐!請二黃妃方雷氏、三黃妃彤魚氏、四黃妃嫫姆,在黃帝、黃後座位後依次侍立!


    黃帝上前,坐到寶鼎下的虎皮墩上,黃後挨著黃帝,坐到鳳尾凳上;二黃妃站在黃帝身後,三黃妃和四黃妃站在二黃妃兩邊。


    倉頡喊道:在坐的黎民百姓、各位部落長、各位大臣,請向炎黃寶鼎、向橋國黃帝、向炎黃民族的祖宗,尊敬的軒轅黃帝跪下叩頭!


    在場的所有人,都向著黃帝虔誠地跪下。


    倉頡大喊:一叩頭,叩頭認軒轅黃帝是上天之神、地下之靈,萬民之首!


    眾人一邊叩頭,一邊齊聲大吼:軒轅黃帝是上天之神,地下之靈,萬民之首!


    倉頡又喊道:二叩頭,叩頭認軒轅黃帝是炎黃民族的開山祖宗,我們子子孫孫都是炎黃民族的後代!


    眾人一邊叩頭,一邊齊聲大吼:軒轅黃帝是炎黃民族的開山祖宗,我們子子孫孫都是炎黃民族的後代!


    倉頡再喊道:三叩頭,叩頭認軒轅黃帝是橋國黃帝,黎民百姓之依托!


    眾人一邊叩頭,一邊大吼:軒轅黃帝是橋國黃帝,是黎民百姓的依托!


    三叩頭畢,倉頡說道:炎黃寶鼎是採地下靈氣鑄成,空中仙鶴是傳上天旨意;今日仙鶴落腳寶鼎,寓意黃帝乃上通天、下通地、天地結合之神靈,炎黃民族之祖宗,橋國黎民百姓之依托;今天,黎民百姓、各部落長、各大臣,已經當著炎黃寶鼎叩頭認可;今日,有天地神靈作證,有炎黃寶鼎作證,我們子孫萬代生是炎黃人,死是炎黃鬼,不得反悔!大家牢記:頭上三尺有神靈,地下三尺有神魂,背叛炎黃民族者,定遭天遣,定遭地滅!


    眾人齊聲發誓道:生是炎黃人,死是炎黃鬼;頭上三尺有神靈,地下三尺有神魂,背叛炎黃民族者,定遭天遣,定遭地滅!


    從此,生是炎黃人,死是炎黃鬼;背叛炎黃民族者,定遭天遣,定遭地滅的誓言,流傳了五千年,至今仍深深地銘刻在炎黃子孫的心坎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軒轅黃帝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山秀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山秀才並收藏軒轅黃帝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