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皓到福寧殿外時,正好趙禎有事在殿內與人商談,所以在通秉內官之後,李皓便在殿外候著。


    然而,趙禎的事還沒談完,顧廷燁就得到了李皓進宮的消息,找了過來。


    在看到顧廷燁的時候,李皓是真的想掉頭就走,因為李皓知道他現在來找自己,絕對沒有好事。


    無論顧廷燁是想讓自己幫著推拒趙策英,還是幫著勸說盛家老太太,李皓都不願意摻和進去。


    可在這等候傳召的節骨眼上,李皓也不好直接離開。


    於是便被顧廷燁給抓住了,他還想把李皓給拉到一旁說話。


    李皓自然不願意,便說道:我這邊還等著官家召見呢,要不等我忙完了,我過去找你,咱們在慢慢聊。


    可顧廷燁哪那麽容易對付,直接說道:咱們也不去其他地方,就在旁邊說話就行,我讓內官幫忙看著,官家召見的時候,過來告訴我們就行。


    說後便和殿外的內官打了招唿,讓人家幫忙,結果人家還真就答應了。


    於是沒辦法,李皓隻能和顧廷燁一起走到一旁去了。


    這時顧廷燁吐槽道:你這是在幹嘛,看樣子是想躲著我啊。


    李皓說道:你這說的哪裏話,我最近是一直忙於公務,家都沒怎麽迴,哪裏有功夫去躲你。


    顧廷燁接話:不是在躲我就好,你上次可說了,若是我有什麽問題,可以找你幫忙的。


    李皓心裏說道,這不是側一時彼一時嘛,當初是自己被衛氏逼著要娶明蘭,才想著幫顧廷燁來攪局的。


    可現在自己這邊都已經定了親事,幫不幫顧廷燁也就不重要了,而且就顧廷燁在衛氏眼中的形象,李皓要幫顧廷燁,估計自己都免不了要受埋怨。


    但這翻臉不認人的事,李皓當麵也幹不出來,畢竟還要點臉麵的,隻好說道:是啊,你有什麽要我幫的,咱們醜話可說在前頭,我也不是什麽忙都能幫的上。


    顧廷燁說道:放心,我肯定不會讓你為難的。


    就是最近盛家老太太開始準備給明蘭物色人家了,我想讓你幫忙給拖一拖。


    聽到這個,李皓無語的說道:這還不是為難我,這事要我怎麽幫你,老太太又不會聽我的。


    結果顧廷燁說道:這就要你幫著想想辦法了,要不我來找你幹嘛。


    李皓這邊趕緊就要拒絕,可這話還沒說出口。


    便聽到內官來叫,說是官家得閑,要召李皓進殿。


    然後顧廷燁趁機說道:這事就交給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幫忙辦好的。


    說著轉頭就走,一點都不給李皓拒絕的機會。


    等李皓反應過來,準備追上去說話的時候,內官一把拉住,說道:您就別追了,先趕緊進入迴話吧,官家還等著呢。


    這下李皓想直接拒絕都不成了,隻好先跟著內官進了福寧殿,想著等出來再找顧廷燁。….


    進殿之後,趙禎說道:說起來,自你到三司任職之後,這些日子倒是一直未曾進宮,殿前司的事都沒來看過。


    李皓解釋:臣到三司之後,歐陽學士命臣去整理賬簿,臣一連忙了三個月,前幾天才剛忙完,實在沒有時間入宮,還請官家恕罪。


    你統計的那些賬簿,朕也看過了,賬目清晰易懂,往來明細也是一目了然,確實做得很好。


    趙禎先是誇讚,然後又問:對了,你今日求見,是有什麽事情嗎?


    多謝官家誇讚。李皓謝恩後,便說明來意:臣今日入宮,是因為官家此前曾說,要臣在下聘之前秉明,說是有賀禮相送,臣今日入宮就是為了此


    事。


    趙禎笑道:原來你是為這事來的,你家下聘是定在哪一日,婚期可有定下。


    李皓說道:下聘定在了下月初一,到時臣與家母一同前去。


    至於婚期倒是算了幾個日子,但還要等英國公那邊確認後,才好定下。


    趙禎看著這樁自己定下的婚事,即將完成,也挺欣慰的。


    不過趙禎也擔心李皓對此未必是真的喜歡,以後鬧出什麽不妥,還是叮囑道:其實朕明白,這樁婚事,你未必真的有多喜歡,但如今事已定下,你就要去接受。


    英國公乃是三朝元老,國中柱石,你切不可慢待他家姑娘。


    李皓迴道:官家這是說的哪裏話,我既然要娶她過門,日後自也會相敬如賓,卻不會慢待與她。


    聽到這裏,趙禎倒是心有感觸,曹皇後也不是當初趙禎真心喜歡之人。


    而是楊太妃命趙禎娶得,並立為皇後的,他們之間也就是相敬如賓了。


    這下,趙禎也沒了談興,便說道:這事朕記下了,過幾日朕便將賞賜送到你府上,到時你一並作為聘禮給英國公送去。


    但李皓還是有所好奇的,便問道:謝官家賞賜,不過官家準備賞些什麽?


    趙禎迴道: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你還有其實事情嗎?


    聽到這話,李皓便明白該要告辭了,便說道:那沒有了,臣先行告退。


    等離開福寧殿後,李皓本來是打算去找顧廷燁的,結果走到右承天門,朝守門侍衛一問才知道,顧廷燁已經帶著人跑到後宮巡視去了。


    那裏李皓終究是不方便去的,於是便隻好出宮準備迴三司。


    可沒成想,李皓都還沒走到宣德門,就被朱內官給叫住,隻聽朱內官說道:李大人,你可是讓我好找啊,快跟我迴去福寧殿,官家找您有事。


    李皓雖然奇怪,但也還是跟著朱內官往迴走了,然後便聽朱內官吐槽:您這要走宣德門出宮,直接走便是,怎麽還繞到西華門去了,讓我一通好找。


    聽到這話,李皓便知道他肯定出門問了人,以為自己往那邊走,是要走西華門出宮。….


    所以先找去了那裏,然後估計又從右承天門的侍衛口中,知道自己的要從宣德門出宮,便走了好大一個冤枉路,才找到的自己。


    於是李皓解釋道:我本來是要打算去找顧廷燁的,可後麵聽說他帶人在後宮巡視,我便繞道宣德門了。


    這邊不是離三司衙門近嘛,而且我要直接從這走,估計早就出宮門了,到時你找我更麻煩。


    解釋完後,李皓就問道:對了,我剛從官家那裏離開不久,怎麽官家又召我迴去,是有什麽事情嗎?


    朱內官說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剛剛歐陽學士和兩位大相公去了福寧殿,然後沒過多久,官家就命我來找李大人了。


    聽到這裏,李皓也是心裏有數了,連忙說道:多謝朱內官了。


    朱內官也是點頭示意,這讓李皓感慨,自己當初在宮裏麵廣結善緣還是有用的,至少這些消息能更加靈通一些。


    等兩人到了福寧殿外,朱內官先進去通報,很快李皓就進到了殿內。


    而殿內的場景,果然就和李皓想的一樣,趙禎手上就拿著李皓所寫的那份變法綱略再看呢。


    看的極為入神,似乎都沒注意到已經進來的李皓。


    反倒是在旁邊坐著的韓琦與富弼兩位大相公,在李皓進來後齊齊的望向李皓,那眼神之中透露著奇怪,似乎是看著一個怪物一樣。


    隻不過沒有趙禎發話,殿內眾人也就沒有人說話,於是李皓便感覺殿內


    的氣氛有些怪異了。


    而這個沉寂,一直到趙禎看完了整套方略,附帶著沉思一會之後,才開始好轉。


    因為這時趙禎終於說話:朕剛聽歐陽卿家說,這套方略是你一個人想出來的,這可是真的。


    李皓答道:這套方略也不能算是臣一個人想出來的,畢竟在這裏麵臣也結合了很多舊政。


    尤其是慶曆年間的新政條文,才總結出來的。


    聽到李皓這話,趙禎還是有些不信,又說道:朕還是有些難以相信,你這初入官場才幾年,便能有如此造詣。


    你若是現在說實話,朕也算你獻策有功,絕不怪罪。


    可若是讓朕查出來,這是你冒名頂替,那可是欺君之罪。


    李皓堅定的答道:這就是臣自己總結的,臣絕不敢欺君犯上。


    這話李皓說的是義正言辭,反正出台這些政策的家夥,現在確實都沒想好呢。


    論起時間線來,首創肯定是自己的,那自己這麽說當然沒有問題了。


    話都講到這了,其實趙禎已經有些信了,但為了驗證。


    便還是像歐陽修那樣,根據這套方略,提出問題來讓李皓解答。


    在看到李皓能深入迴答,並能結合實際情況,細化講解,那種爛熟於心,並明顯帶有個人思路的想法,也就讓趙禎真的確信這是李皓自己想出來的。….


    於是不由誇道:朕還不知道你有如此經世致用之才,如此完善的方略當不是一日之功,看來你是早就開始做準備了。


    李皓聽了這話,心中想到:那當然不是一天能寫成的,不過也沒有趙禎想的那麽長時間。


    畢竟很多內容都是後世研究爛了的,自己隻是根據現實情況,進行了整理調整罷了。


    不過這話自然得接著趙禎的說,要不怎麽顯得出自己功績。


    迴道:為朝廷效力,是臣應盡的本分,臣自讀書一來,便一心想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自臣入朝,有感於慶曆年間,新政失敗的沉痛,便開始準備這些,如今得官家看重,也是臣的福分。


    結果李皓話還沒說完,趙禎他們就已經被震暈了。


    這時李皓才想到自己剛剛說的橫渠四句,這個時候還沒問世呢。


    畢竟張載和自己是同年進士,這個時候還在渭州任職簽書判官廳公事,都沒開始講學,這四句話自然也就還沒應運而生。


    所以在初聽到這四句時,剛趙禎他們帶來的震撼可想而知。


    很快幾人反應過來,趙禎說道:好,你這四句說的真是太好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你有如此大誌,朕很高興。


    當然不止趙禎,富弼、韓琦、歐陽修三人看著李皓的眼神,也是變得更加溫和。


    很快,趙禎恢複過來,說起了正事,說道:不過你提出的想法,倒是與幾位大相公想到一塊了,就在前幾日,幾位大相公方才請命繼續變法。


    已經選好了人選,派到永興軍路試行方田均稅法,同時也有涉獵其餘舉措,其中有不少都與你這方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聽到這個李皓剛要謙虛,便聽富弼說道:官家就不要為我等虛言了,李皓這套變法方案,遠比臣等所想更加完備。


    當然其中沒有強兵之法,想來也隻是考慮到如今情形,所以引而不發。


    否則李皓在軍中領兵時日也不短了,絕不至於沒有洞察其中利弊。


    聽到這話,眾人又望向了李皓,等著李皓的迴複。


    李皓答道


    :這確實如此,其實我朝素來重文輕武,在武備上錯漏之處自然是存在的。


    隻是在我看來,事有輕重緩急,有些事情現在就可以做,而有的事情卻不能急躁。


    趙禎問道:哦,那你來具體說說。


    李皓解釋:若要在大宋力行變法,首要前提就是需要讓朝野上下明白,如今的朝廷已經遇到了危機,變法到了不得不行的地步。


    同時在變法前期需要做的是一些快捷有效,既能在短時間出現成果,同時也不會激起朝野動蕩的舉措。


    令百姓從變法改革中感受到實際的仁政恩德,也讓百官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改良,使改革成為一種共識風尚。….


    隻有讓百官和百姓都認可了,這樣他們才能支持變法,我們團結大多數人,來打擊極少數人,這樣才能讓變法得到真正的成功。


    聽到這裏,趙禎便直接問道:那你說,如果是你,你現在會選擇去做什麽?


    李皓答道:如果是我,我第一件要做改革的,便是鹽政。


    我大致清算過,從慶曆年間到現在,曆年朝廷收繳的鹽稅都在持續減少,這種狀況是很不正常的。


    其中大量鹽稅都被鹽商夥同地方上的貪官汙吏以私鹽的方式給私吞了,若是能夠將被貪墨的鹽稅收繳迴來。


    我預計這部分被私吞的鹽稅,至少在兩千萬兩以上,而在肅清這幫蛀蟲之後,平均每年鹽稅也能增收近四百萬兩。


    聽到這個數字,其餘幾人都有些驚訝的,他們知道鹽稅上被私漏掉不少。


    但怎麽也沒有想到,這個數字會有如此之大。


    要知道此時朝廷一年的整體稅賦,加起來也就才八千多萬兩,那這個數字就已經很客觀了。


    趙禎在思考過後,當即問道:若是朕命你去清繳鹽稅,你可有把握,完成這件事。


    聽到趙禎的話,李皓還沒說話,但其餘人也都坐不住了。


    韓琦首先說道:李大人或許確實才華斐然,值得委以重任。


    但是清繳鹽稅必然要與地方官吏接觸,李大人在這上麵缺乏經驗。


    是否還是派遣朝中重臣去清繳鹽稅,這樣也更加穩妥,同時也能鎮得住地方的一些官員,讓他們不敢生事。


    隨後歐陽修也說道:是啊,而且您不是還給李皓指了門婚事,這清繳鹽稅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好的。


    要不還是讓其他人去吧,李皓在朝中幫著出出主意就是了。


    趙禎覺得韓琦和歐陽修說的也有道理,說道:你們說的也都不錯,但這事畢竟是李皓自己整理出來的,想來也隻有他對此最是熟悉。


    於是便問道李皓的意見:這事,你自己是怎麽想的,想不想親自南下去清繳鹽稅。


    李皓答道:臣自然是願意為官家效力的,不過正如韓大相公所說,臣對地方事務不太了解。


    若是讓臣去清繳,隻怕還要官家指派熟悉地方事務的持重之臣,與臣一同前往。


    另外大量的鹽稅偷漏,肯定還有地方兵馬摻和其中,還需要從京中調一隻兵馬隨行。


    趙禎看李皓這都想好了,便同意道:好,那這事便交由卿家來辦。


    剛剛你所說的,朕都答應,兵馬你可從殿前司調遣,他們之中有不少都是你的舊部,也方便聽用。


    至於協助的人員,你可現行挑選,呈報於朕。


    另外此次清繳,你一個三司判官去辦也不合適,朕任你為權知三司副使。


    雖然官階沒升,但既然都已經暫代了,等自己立功迴來,估計最少也得升到正四品吧。….


    於是趕忙謝


    道:臣謝官家隆恩。


    趙禎說道:好了,那你這些天就先來準備吧,等到你下過聘之後,便立即起身南下。


    這事朕也會幫你向英國公解釋,你畢竟是為了公事繁忙,想來英國公肯定能支持你的。


    隨後,趙禎又同李皓等一眾人,接著就這方略討論起來,這一研究就到了天黑,趕在宮門關閉之前,幾人才匆匆離開皇宮。


    在路上,韓琦和富弼對李皓都是大加讚賞,倒是歐陽修看著有些不對。


    而後走的時候,因為李皓沒乘自己的馬車過來,就還是與歐陽修一路迴去。


    在馬車上,歐陽修說道:你沒事逞這個能幹嘛,你以為那些南方的鹽商和官員就是好對付的。


    李皓迴道:我知道叔父是關心我,可這事總歸是要人做的,其他人能做,我怎麽就做不得。


    至於那些鹽商和勾結的地方官員,我還真沒有多在乎。


    這次下去有殿前司人馬在,他們總不至於敢集兵馬與我對打吧,要真是這樣那我可就高興死了。


    聽到這,歐陽修說道:你啊,明麵上他們自然不敢胡來,但暗地裏他們會做什麽,誰也說不好。


    反正這次你下去,一定要小心謹慎,別衝動行事。


    叮囑完這些,歐陽修又問道:這次你想帶哪些人南下,有沒有想法。


    李皓迴答:具體人選我倒是有了大致的想法,殿前司人馬好說,我都熟悉。


    唯獨文官方麵,我真沒幾個相熟的,這裏麵我必須要有可信任的班底。


    所以我打算把我那個盛叔父拉上,另外就是我大師兄顏複,然後再從三司裏麵挑幾個精於算學的,應該也就夠了。


    歐陽修聽後說道:這樣也好,你那個叔父也是在地方上為官十餘載的,很多勾當想來也是熟悉,再加上值得信任,確實是個好人選。


    三司裏麵的人,我來給你找,另外我給你推舉個人,還記得蔡襄嗎?.


    從知識學到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