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知道這個計劃完整內容的李皓和陳喜都深知,隨著崔明了解完後,隻怕他就沒這麽高興了。


    因此在一頓其樂融融的家宴之後,李皓帶著陳喜離開皇宮時,陳喜又一次勸諫道。


    “殿下,如今就向陛下呈交這份計劃,是不是過早了一些,莫不如還是重新調換一下,也能讓陛下慢慢接受。”


    其實之前在李皓要提交這個計劃方案的時候,陳喜就不止一次的勸諫過了,希望李皓能循序漸進,避免和崔明產生衝突。


    但李皓卻沒有采用,因為相比陳喜,李皓太明白人性了。


    一個高高在上的帝王,是不會讓人擁有挑戰他的能力,即使那個人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既然一定要過一關,那還不如及早挑明,免得越到後麵心中積怨越深。


    畢竟有著多年的父子感情在,李皓真不想到最後弄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至於說隱忍到崔明過世,就更沒法等了,因為揚州慢在,除非李皓刻意為之,否則讓崔明長命百歲總還是不難的。


    李皓真沒那個耐心,而且李皓本身還有完成任務的要求,鬼知道它會不會有時間限製。


    所以要麽崔明主動讓權,要麽李皓隻能用自己的方法,在保留底線的情況下將其奪過來。


    隻不過和陳喜沒必要說這麽多了:“不必了,如今我大宿整合了祁國,已然占據了先手優勢,我們必須要保留下去。


    否則一旦等褚國、琰國真正融合了所占之地,或者安、梧兩國迴過神了,再想要去擊敗他們,就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對於百姓的損傷也會更大。


    所以孤即使會身負罵名,也需要父皇早做決定,這都是為了天下早日一統,讓百姓能從此免於戰火,過上安穩平順的好日子。”


    陳喜被李皓這話一激,也是迴道:“殿下高義,我等一定助殿下完成大業。”


    事實上,李皓的判斷也的確是對的,從錦衣衛埋在崔明身邊的暗線迴報。


    頭兩日,崔明在閱覽計劃方案時,還是激情昂揚,可在看到有關軍政改革時,卻立馬就換了樣子,而那部分也是李皓整個計劃方案的重點。


    因為看到這裏的崔明,已然看出了這套計劃方案的實施難度,至少他沒有信心能完成。


    而且自古新政改革就很少有皇帝親自下場,畢竟但凡改革,必然觸及舊有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自然會想盡辦法阻撓。


    到時真要出了差錯,總不能讓皇帝自己承擔吧。


    崔明不像李皓,他對於新政改革的信心沒那麽足,也沒有足夠的魄力和手腕來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


    對於具體的人選,第一個在他腦中出現的,就是提交這份計劃的李皓,隻是很快就被他剃掉了。


    一是因為忌憚,畢竟以李皓現如今的聲望能力,如果再總攬軍政大權,那他再想收迴來,就很難辦到。


    二是因為保護,臣子可以選擇舍棄,但一個優秀的太子,卻是不能輕易動的。


    崔明雖然對李皓有所忌憚,但在心裏卻也明白,這個兒子是承繼大統的最佳人選。


    排除掉了李皓,崔明又在滿朝臣子中開始尋覓,隻是一時間還真想不到誰能兼具能力與忠誠。


    想不出人選的崔明,暫時就把這件事給擱置下來了。


    畢竟拋開李皓畫的大餅,崔明認為現如今的宿國,已然算是發展到了一個頂峰。


    即使是穩定現狀,他也做到了曆代宿國國君未曾做到的功績。


    而崔明的這一情況,很快也被李皓給探知到了。


    這情況相比李皓之前的種種預想,倒也不算壞,隻是這並不符合李皓的利益。


    於是李皓再次主動求見崔明,借著詢問如何應對調停之事,詢問他對自己提交方案的意見。


    “父皇,如今褚、琰兩國使者在都城已停駐多日,恐怕很難再拖延下去。


    不知父皇有沒有看完我上奏的改革之法,是否應當依策而行。”


    崔明對李皓也不能明說反對的理由,便用起了拖延大法:“朕這些日子公務繁忙,還沒有時間看,具體的等日後再說。


    至於調停之事,朕認為還是以公平和順為宜,不要有所偏私。”


    這話雖然沒有明說,但實際上已經在否定李皓之前提出的策略了。


    而且崔明也沒認為能瞞得過李皓,為了讓李皓不反對,直接就想找個由頭把李皓給支走。


    但李皓怎麽可能輕易揭過,隻是為了能夠占據道義上的製高點,李皓不能表現得過於急躁。


    因此這次就沒再糾纏,而是秉承著一而再再而三的精神,又找了崔明兩次。


    拖字訣雖然好用,可事不過三,為了能名正言順得讓李皓不要再說這事,崔明召集了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共議。


    崔明想著,這幫人都是既有利益集團的得利者,除了少數兩個太子黨成員外,其他人肯定都是反對改革的,用他們來否決掉這個改革方案。


    隻不過崔明還是小看了李皓引經據典的辯論能力,在這一場爭辯中,李皓堪稱是大獲全勝。


    看著實在是說不過了,崔明隻好站了出來拉偏架,同時也是在警告李皓見好就收。


    “此事重大,今日商議已有數個時辰,想必各位臣工都累了,便先到這裏。


    而且就算要進行變法,朝中也暫無合適人選,所以一切都不急。”


    麵對崔明的隱晦警告,李皓純裝作是沒有聽懂:“父皇,大爭之世,非優即汰;崛起之時,不進則退。


    如今中原各國都在銳意進取,我大宿若是固步自封,隻怕祁國的結局便殷鑒不遠。


    至於主持改革的人選,兒臣願毛遂自薦為父皇分憂,還請父皇準許。”


    崔明被直接將了一軍,當即就有些怒了,瞪著雙眼看向李皓,並沉聲說道:“你的意思是,孤若是不聽你的,便會成為亡國之君了。”


    李皓對此是一點不慌,抬頭直麵崔明的目光,冷靜迴道:“兒臣不敢,隻是如今大勢所趨,兒臣以為隻有順應潮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還請父皇明鑒。”


    看著殿上這對父子的正麵交鋒,在場之人無不驚駭,一時間心都提了起來,連大氣都不敢喘。


    最終還是王堃主動站了出來:“改革變法事關國運,不論如何謹慎都不為過,正所謂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


    不如將此事在朝堂上,請諸位大臣共議後,再做決定。”


    有了王堃給的台階,崔明才終於是開了口:“此事便如卿之意,開朝會商議吧,你們可以退下了。”


    這下眾人才鬆了口氣,趕忙行禮退出了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