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到了城下之後的安帝李隼也是很疑惑,他這一路走的實在輕鬆,根本就沒遇到前往合州增援的援兵,讓他圍點打援的計劃失敗了。
這就有點讓他無法理解了,一國太子雖比不上皇帝,可也不至於這麽沒地位,連個救駕的人都沒有,而且這些人不怕後麵宿帝追責嗎?
畢竟根據朱衣衛的情報,李皓這個太子還是很受崔明重視的。
直到看到朱衣衛關於此事的情報,才讓他明白事實真相。
原來李皓在得到安國大軍攻來的消息後,就傳信通報北地許、離、平等諸州縣官員,嚴令他們堅壁清野,固守待援。
若有投機而來者,不僅無功,反而要論罪處置。
安帝李隼看完將這封情報交給手下官員後,不由說道:“沒想到這家夥長於深宮,倒是還有點膽色,崔明生個好兒子,隻是不知道他這分膽色,能堅持多久。
傳令將士準備雲梯,明日拂曉之時,開始全力攻城,朕得讓這位宿國太子,見識下沙場的殘酷。”
於是在第二日,安軍在沒做任何招唿的情況下,就抬著雲梯開始攻城。
李皓一開始也有些納悶,兩軍交戰你就算不勸降,場麵話也得說上兩句吧。
畢竟如今合州城好歹還有四千多兵馬,既不能一攻就破,而宿國的救援大軍也還沒影,完全沒必要節省這點時間。
再者說造攻城器械也要時間,光靠這種人都能扛動的簡易雲梯,是瞧不起誰呢。
直到後麵上了城牆上一看,大概也就明白了安帝李隼得套路,這是覺得自己從未上過戰場,初次見到這種血腥慘烈得場麵,一定會害怕,想來個先聲奪人。
可惜安帝李隼沒想到,李皓以前遭遇過的經曆,可比這個刺激多了。
果然,這場攻城戰到了中午就宣告結束,下午在到城下而來的,就是隻有單槍匹馬的一個人。
來到城下後,此人大聲喊道:“在下安國禮部員外郎張元,奉我國陛下之命,有幾句話要與貴國太子說,還請他出麵一見。”
李皓早等著這人,當即便出現在了城頭之上,說道:“孤在這裏,不知安帝有何話讓你通傳。”
張元抬頭望去,隻見一位身著銀甲的少年,正威風淩淩的看著自己。
當即迴道:“陛下命下官傳話,若殿下願意獻城而降,則不會傷你分毫,並保留了一應太子給養,隻等到貴國贖金抵達,便可放殿下離開,繼續享受那榮華富貴。
如今合州城中兵馬不過數千,怎抵得過我十萬大軍,破城也隻是時間而已。
畢竟這刀槍無眼,破城之時誰也無法保證殿下安全,這其中孰重孰輕,還請殿下千萬三思。”
李皓聞言哈哈大笑,直把張元笑得心裏發毛,才說道:“我大宿建國六十年,何來未戰先降的太子,有孤在,有我大宿的將士在,這安州城必然固若金湯。
你與其在這勸說我,不妨迴去勸勸你們安帝,現在見好就收還來得及,免得到時大敗而歸,反誤了爾等性命。”
說完也不等他說話,直接找人拿來了一把弓,在相距五十丈的情況下,把他的帽子給射了下來。
這下可把張元給嚇壞了,也顧不得撿帽子,就調轉馬頭狼狽的跑迴了安軍陣營。
同時這一舉動也讓城頭的守軍振奮,陳喜見狀立即喊道:“殿下威武,大宿萬勝。”
城頭守軍跟著齊聲附和,一時間聲浪震天,都傳到了安軍那邊。
安帝本來也帶著眾將士在陣前看著,心裏對李皓的讚賞就更加大了,尤其是想到自家兩個不爭氣的兒子,這種對比就更強烈。
越想越惱火,於是在看到張元之後,這股火終於找到了宣泄口。
當即下令道:“張元陣前失儀,墮我大安威風,將其壓下重打三十軍仗,以正軍威。”
等打完了張元的板子,安帝繼續說道:“全軍拔營,製作攻城器械,朕要半個月內踏平合州城,到時一定要活捉這小子,朕要讓他看看,逞強會是什麽結果。”
隨同將領也是齊聲附和,此時他們也確實沒把兵力稀少的合州城放在眼裏。
安帝這邊的情況,李皓當然並不知曉,也不感興趣,因為李皓正在城頭上,借著剛剛勢頭發表戰前演說。
“眾位將士,安宿兩國交戰數十年,對於他們的殘忍暴虐,想來你們比我都清楚。
在你們身後,是你們的妻子兒女、同胞手足,你們願意讓他們落入安國人之手,去經受欺淩侮辱嗎?”
守城將士齊聲高喊:“不願,不願。”
“好,孤等的就是你們的這個答案,我大宿男兒的心中熱血,終究不會熄滅。
孤今日在此承諾,自今日起,孤便在城牆上親自守城,安國之軍不退,孤一日不下城牆,孤陪將士們一同血戰到底。”
“願為殿下效死,願為大宿效死,萬勝,萬勝……”
把士氣給激勵下來之後,李皓隨即便讓人把一應需要自己處理的公務,都搬上城樓來,以後自己就在這辦公了。
對此王堃是有不同意見的,他覺得李皓這樣做太冒險了,畢竟刀槍無眼。
當然,在守城將士麵前,他並沒有說話,而是等到進了城樓之後,才屏退眾人說道:“城牆之上太危險了,就算不說安軍攻不攻的上來,萬一被流矢射中怎麽辦。
反正是鼓舞軍心,還是由我待在城牆上,你在府衙坐鎮就好。”
李皓聞言沒有說話,默默走到一個武器架前,從上麵拔出了一柄寶劍。
隨即灌注內力輕輕向地麵一揮,隻見寒光閃過,一道劍氣就沒入了地麵,並肉眼可見的出現了一道深不見底的劍痕。
這一幕讓王堃看的傻眼,他可是真沒想到,自己這個外甥能有這麽好的功夫。
李皓放下寶劍說道:“舅父放心,我的武功足以自保了,而且我的鎧甲都是精鋼所製,裏麵還有金絲軟甲,普通箭矢射不穿的,安全方麵不用擔心。
再者說,我是太子,是儲君,我隻要在城頭待著,讓將士們看到,那即使不說話,也比您要好使的多,所以這事您就別和我爭了。
而且您也有自己的事要辦,王家是合州大族,還得您去聯係其他大族,讓他們把手裏的家奴私兵給集結起來。
打仗不能沒有預備隊,讓他們交替上城頭感受一下,守城時也算是個幫手,也能讓將士們得到休息時間。
另外您還要組織百姓,幫忙搬運物資,救治傷員,這工作除了您也沒其他人能做了。”
王堃終究是說不過李皓,隻能是千叮萬囑的讓李皓小心。
安軍準備攻城器械,還需要一些時間,因此合州城下暫時是一片平靜。
而與合州相距千裏的宿都,此時卻是顯得極為熱鬧。
關於前線的簡報,之前兩天就已經通過飛鴿傳迴了宿都,不過其中並沒有詳情,隻有關於鄭灼戰敗,安軍長驅直入的事情。
崔明對於鄭灼的行為極為憤怒,不過就算要處置他,也要等到打完這仗之後再說。
根據現今情況,崔明立馬安排了補救措施,令張允立即組織禁軍,籌備軍械盡快趕往前線支援。
可是等詳細戰報到達之後,才讓崔明意識到,現今的問題有多嚴重,尤其是李皓被圍在了合州的事。
崔明當即就在朝會上詢問起了張允的意見,張允迴道:“太子殿下的決策是極為正確的,安軍有大量騎兵,在沒有營寨防守的情況下。
當時如果各州府出兵救援,隻會被安軍逐一擊破,到時北地諸府縣,安軍就能輕鬆占領。
想來安帝也是這個想法,所以一開始才會不管不顧,直奔合州城下。
隻是這樣一來,太子殿下的處境就危險了,殿下必須要在合州堅持到朝廷援軍趕到,雖然合州糧草不缺,但兵馬卻終究不多。”
崔明聽明白這點,隨即向張允問道:“禁軍還有多久能開拔,什麽時候能到合州城。”
張允也想盡快趕去,可前線情況變化太快,之前的兩撥已經耗盡了可隨意支配的兵馬和物資。
現如今再要派兵,肯定要等新一批物資籌備好,才能出發,否則過去了也是送死。
於是隻能迴道:“如今已經在籌備,但要趕到合州,應該要一個月的時間。”
這個時間已經是張允預計的最佳時間了,並且還是因為戰場在安國境內,中間還有補給機會,甚至他都沒怎麽考慮會遇到的安國小股部隊襲擾,導致行軍緩慢的問題。
崔明聽到這個時間,隨即問道:“那你們預估,太子在合州能撐一個月嗎?”
張允頓時陷入了沉默,顯然他是不怎麽看好這事,隻能閉口不言。
崔明見狀再看向朝中其他領兵將領,隻是他們麵對崔明的眼神,也是紛紛低頭。
崔明知道再為難他們也沒用,隻能是歎了口氣,說道:“支援兵馬必須加快進度,無論是需要什麽,一律加急辦理,如有阻攔者,一律下獄嚴懲。
另外禮部立即派人前往褚國,朕願以黃金三萬兩,讓他們出兵攻打安國。”
等做好安排,朝臣們要退朝的時候,崔明又突然開口道:“武威將軍留一下,朕有話要說。”
眾人走了之後,崔明對公冶固說道:“太子身為儲君,不能輕易出事,朕有意命你先去北地,統領北地諸府縣兵馬,抵抗安軍。
在不動搖戰事的情況下,如果有機會,想辦法把太子給接出合州,朕會讓侯官全力配合你。”
公冶固是太子少保,屬於明晃晃的太子派,自然也不希望李皓出事。
如果隻是接一個人離開,在有侯官支持的情況下,公冶固還是有些把握的。
當即迴道:“臣願盡力一試。”
崔明說道:“好,那朕就在此,等著你的好消息。”
朝堂上的事情是處理好了,但崔明卻沒有迴後宮,因為他現在有些不知道,該怎麽麵對王怡了。
畢竟在上一次的兵亂之中,他的長子死了,他實在不敢想象,要是李皓這次出了意外,王怡會是什麽樣子。
而此時的後宮之中,王怡也是在焦急的想要知道最新消息,見崔明遲遲不來,已經派了幾撥人出來。
在興慶宮沒找到人,就親自跑到銀闕門等著,等著崔明下朝。
崔明知道這個消息後,也明白再躲著也沒什麽用,隻能硬著頭皮去見了王怡。
剛一見麵,王怡便問道:“陛下,有沒有顥兒的消息,他現在安不安全。”
崔明迴道:“顥兒和你大哥都還在合州,和安軍對峙,朕已經命公冶固先行出發去支援顥兒,後麵張允也會帶禁軍前往,你別太擔心了。”
王怡聞言驚道:“他們為什麽還在合州,那裏不是已經快被安軍包圍了嗎?”
崔明隻能強行解釋道:“那是因為合州城防堅固,又有充足的糧食在,顥兒他們在那裏,總比在野外遇到安軍要安全的多。
援軍很快就會趕到,給顥兒他們解圍,你總要相信你大哥吧,他肯定會保護好顥兒的。”
到現在這個階段,王怡是真的不相信任何人了,要知道當初王堃來勸自己的時候,說的和如今可大不相同。
再次求證道:“真的,你沒有騙我。”
崔明繼續說道:“當然,我怎麽會騙你呢。”
好不容易把王怡給糊弄過去,讓她迴到了自己的寢宮。
迴去之後,王怡便來到了佛像麵前,開始為李皓和王堃祈禱。
在內心中她對於崔明的話,並沒有完全相信,而且就算是如他所說的那樣,那危險也不小。
而與王怡做相同動作的,在宮中還有另一位,隻不過她就不是讓李皓活,而是想讓李皓死了。
那就是鄭貴妃,自從知道自家父親兵敗之後,她就知道自己的寵幸到頭了,自家兒子隻怕也沒有再往上一步的可能。
可如果李皓這時死在了合州,那她的兒子就將成為長子,並且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太子。
到時母憑子貴,她就算剛開始受點苦,可後麵照樣擁有一條更加輝煌的道路。
抱著同樣想法的人,在朝中之人也是不少,畢竟李皓的班底基本形成,外人再要加入進去,也享受不了多高的地位,遠不如投資別人來的收益大。
這就有點讓他無法理解了,一國太子雖比不上皇帝,可也不至於這麽沒地位,連個救駕的人都沒有,而且這些人不怕後麵宿帝追責嗎?
畢竟根據朱衣衛的情報,李皓這個太子還是很受崔明重視的。
直到看到朱衣衛關於此事的情報,才讓他明白事實真相。
原來李皓在得到安國大軍攻來的消息後,就傳信通報北地許、離、平等諸州縣官員,嚴令他們堅壁清野,固守待援。
若有投機而來者,不僅無功,反而要論罪處置。
安帝李隼看完將這封情報交給手下官員後,不由說道:“沒想到這家夥長於深宮,倒是還有點膽色,崔明生個好兒子,隻是不知道他這分膽色,能堅持多久。
傳令將士準備雲梯,明日拂曉之時,開始全力攻城,朕得讓這位宿國太子,見識下沙場的殘酷。”
於是在第二日,安軍在沒做任何招唿的情況下,就抬著雲梯開始攻城。
李皓一開始也有些納悶,兩軍交戰你就算不勸降,場麵話也得說上兩句吧。
畢竟如今合州城好歹還有四千多兵馬,既不能一攻就破,而宿國的救援大軍也還沒影,完全沒必要節省這點時間。
再者說造攻城器械也要時間,光靠這種人都能扛動的簡易雲梯,是瞧不起誰呢。
直到後麵上了城牆上一看,大概也就明白了安帝李隼得套路,這是覺得自己從未上過戰場,初次見到這種血腥慘烈得場麵,一定會害怕,想來個先聲奪人。
可惜安帝李隼沒想到,李皓以前遭遇過的經曆,可比這個刺激多了。
果然,這場攻城戰到了中午就宣告結束,下午在到城下而來的,就是隻有單槍匹馬的一個人。
來到城下後,此人大聲喊道:“在下安國禮部員外郎張元,奉我國陛下之命,有幾句話要與貴國太子說,還請他出麵一見。”
李皓早等著這人,當即便出現在了城頭之上,說道:“孤在這裏,不知安帝有何話讓你通傳。”
張元抬頭望去,隻見一位身著銀甲的少年,正威風淩淩的看著自己。
當即迴道:“陛下命下官傳話,若殿下願意獻城而降,則不會傷你分毫,並保留了一應太子給養,隻等到貴國贖金抵達,便可放殿下離開,繼續享受那榮華富貴。
如今合州城中兵馬不過數千,怎抵得過我十萬大軍,破城也隻是時間而已。
畢竟這刀槍無眼,破城之時誰也無法保證殿下安全,這其中孰重孰輕,還請殿下千萬三思。”
李皓聞言哈哈大笑,直把張元笑得心裏發毛,才說道:“我大宿建國六十年,何來未戰先降的太子,有孤在,有我大宿的將士在,這安州城必然固若金湯。
你與其在這勸說我,不妨迴去勸勸你們安帝,現在見好就收還來得及,免得到時大敗而歸,反誤了爾等性命。”
說完也不等他說話,直接找人拿來了一把弓,在相距五十丈的情況下,把他的帽子給射了下來。
這下可把張元給嚇壞了,也顧不得撿帽子,就調轉馬頭狼狽的跑迴了安軍陣營。
同時這一舉動也讓城頭的守軍振奮,陳喜見狀立即喊道:“殿下威武,大宿萬勝。”
城頭守軍跟著齊聲附和,一時間聲浪震天,都傳到了安軍那邊。
安帝本來也帶著眾將士在陣前看著,心裏對李皓的讚賞就更加大了,尤其是想到自家兩個不爭氣的兒子,這種對比就更強烈。
越想越惱火,於是在看到張元之後,這股火終於找到了宣泄口。
當即下令道:“張元陣前失儀,墮我大安威風,將其壓下重打三十軍仗,以正軍威。”
等打完了張元的板子,安帝繼續說道:“全軍拔營,製作攻城器械,朕要半個月內踏平合州城,到時一定要活捉這小子,朕要讓他看看,逞強會是什麽結果。”
隨同將領也是齊聲附和,此時他們也確實沒把兵力稀少的合州城放在眼裏。
安帝這邊的情況,李皓當然並不知曉,也不感興趣,因為李皓正在城頭上,借著剛剛勢頭發表戰前演說。
“眾位將士,安宿兩國交戰數十年,對於他們的殘忍暴虐,想來你們比我都清楚。
在你們身後,是你們的妻子兒女、同胞手足,你們願意讓他們落入安國人之手,去經受欺淩侮辱嗎?”
守城將士齊聲高喊:“不願,不願。”
“好,孤等的就是你們的這個答案,我大宿男兒的心中熱血,終究不會熄滅。
孤今日在此承諾,自今日起,孤便在城牆上親自守城,安國之軍不退,孤一日不下城牆,孤陪將士們一同血戰到底。”
“願為殿下效死,願為大宿效死,萬勝,萬勝……”
把士氣給激勵下來之後,李皓隨即便讓人把一應需要自己處理的公務,都搬上城樓來,以後自己就在這辦公了。
對此王堃是有不同意見的,他覺得李皓這樣做太冒險了,畢竟刀槍無眼。
當然,在守城將士麵前,他並沒有說話,而是等到進了城樓之後,才屏退眾人說道:“城牆之上太危險了,就算不說安軍攻不攻的上來,萬一被流矢射中怎麽辦。
反正是鼓舞軍心,還是由我待在城牆上,你在府衙坐鎮就好。”
李皓聞言沒有說話,默默走到一個武器架前,從上麵拔出了一柄寶劍。
隨即灌注內力輕輕向地麵一揮,隻見寒光閃過,一道劍氣就沒入了地麵,並肉眼可見的出現了一道深不見底的劍痕。
這一幕讓王堃看的傻眼,他可是真沒想到,自己這個外甥能有這麽好的功夫。
李皓放下寶劍說道:“舅父放心,我的武功足以自保了,而且我的鎧甲都是精鋼所製,裏麵還有金絲軟甲,普通箭矢射不穿的,安全方麵不用擔心。
再者說,我是太子,是儲君,我隻要在城頭待著,讓將士們看到,那即使不說話,也比您要好使的多,所以這事您就別和我爭了。
而且您也有自己的事要辦,王家是合州大族,還得您去聯係其他大族,讓他們把手裏的家奴私兵給集結起來。
打仗不能沒有預備隊,讓他們交替上城頭感受一下,守城時也算是個幫手,也能讓將士們得到休息時間。
另外您還要組織百姓,幫忙搬運物資,救治傷員,這工作除了您也沒其他人能做了。”
王堃終究是說不過李皓,隻能是千叮萬囑的讓李皓小心。
安軍準備攻城器械,還需要一些時間,因此合州城下暫時是一片平靜。
而與合州相距千裏的宿都,此時卻是顯得極為熱鬧。
關於前線的簡報,之前兩天就已經通過飛鴿傳迴了宿都,不過其中並沒有詳情,隻有關於鄭灼戰敗,安軍長驅直入的事情。
崔明對於鄭灼的行為極為憤怒,不過就算要處置他,也要等到打完這仗之後再說。
根據現今情況,崔明立馬安排了補救措施,令張允立即組織禁軍,籌備軍械盡快趕往前線支援。
可是等詳細戰報到達之後,才讓崔明意識到,現今的問題有多嚴重,尤其是李皓被圍在了合州的事。
崔明當即就在朝會上詢問起了張允的意見,張允迴道:“太子殿下的決策是極為正確的,安軍有大量騎兵,在沒有營寨防守的情況下。
當時如果各州府出兵救援,隻會被安軍逐一擊破,到時北地諸府縣,安軍就能輕鬆占領。
想來安帝也是這個想法,所以一開始才會不管不顧,直奔合州城下。
隻是這樣一來,太子殿下的處境就危險了,殿下必須要在合州堅持到朝廷援軍趕到,雖然合州糧草不缺,但兵馬卻終究不多。”
崔明聽明白這點,隨即向張允問道:“禁軍還有多久能開拔,什麽時候能到合州城。”
張允也想盡快趕去,可前線情況變化太快,之前的兩撥已經耗盡了可隨意支配的兵馬和物資。
現如今再要派兵,肯定要等新一批物資籌備好,才能出發,否則過去了也是送死。
於是隻能迴道:“如今已經在籌備,但要趕到合州,應該要一個月的時間。”
這個時間已經是張允預計的最佳時間了,並且還是因為戰場在安國境內,中間還有補給機會,甚至他都沒怎麽考慮會遇到的安國小股部隊襲擾,導致行軍緩慢的問題。
崔明聽到這個時間,隨即問道:“那你們預估,太子在合州能撐一個月嗎?”
張允頓時陷入了沉默,顯然他是不怎麽看好這事,隻能閉口不言。
崔明見狀再看向朝中其他領兵將領,隻是他們麵對崔明的眼神,也是紛紛低頭。
崔明知道再為難他們也沒用,隻能是歎了口氣,說道:“支援兵馬必須加快進度,無論是需要什麽,一律加急辦理,如有阻攔者,一律下獄嚴懲。
另外禮部立即派人前往褚國,朕願以黃金三萬兩,讓他們出兵攻打安國。”
等做好安排,朝臣們要退朝的時候,崔明又突然開口道:“武威將軍留一下,朕有話要說。”
眾人走了之後,崔明對公冶固說道:“太子身為儲君,不能輕易出事,朕有意命你先去北地,統領北地諸府縣兵馬,抵抗安軍。
在不動搖戰事的情況下,如果有機會,想辦法把太子給接出合州,朕會讓侯官全力配合你。”
公冶固是太子少保,屬於明晃晃的太子派,自然也不希望李皓出事。
如果隻是接一個人離開,在有侯官支持的情況下,公冶固還是有些把握的。
當即迴道:“臣願盡力一試。”
崔明說道:“好,那朕就在此,等著你的好消息。”
朝堂上的事情是處理好了,但崔明卻沒有迴後宮,因為他現在有些不知道,該怎麽麵對王怡了。
畢竟在上一次的兵亂之中,他的長子死了,他實在不敢想象,要是李皓這次出了意外,王怡會是什麽樣子。
而此時的後宮之中,王怡也是在焦急的想要知道最新消息,見崔明遲遲不來,已經派了幾撥人出來。
在興慶宮沒找到人,就親自跑到銀闕門等著,等著崔明下朝。
崔明知道這個消息後,也明白再躲著也沒什麽用,隻能硬著頭皮去見了王怡。
剛一見麵,王怡便問道:“陛下,有沒有顥兒的消息,他現在安不安全。”
崔明迴道:“顥兒和你大哥都還在合州,和安軍對峙,朕已經命公冶固先行出發去支援顥兒,後麵張允也會帶禁軍前往,你別太擔心了。”
王怡聞言驚道:“他們為什麽還在合州,那裏不是已經快被安軍包圍了嗎?”
崔明隻能強行解釋道:“那是因為合州城防堅固,又有充足的糧食在,顥兒他們在那裏,總比在野外遇到安軍要安全的多。
援軍很快就會趕到,給顥兒他們解圍,你總要相信你大哥吧,他肯定會保護好顥兒的。”
到現在這個階段,王怡是真的不相信任何人了,要知道當初王堃來勸自己的時候,說的和如今可大不相同。
再次求證道:“真的,你沒有騙我。”
崔明繼續說道:“當然,我怎麽會騙你呢。”
好不容易把王怡給糊弄過去,讓她迴到了自己的寢宮。
迴去之後,王怡便來到了佛像麵前,開始為李皓和王堃祈禱。
在內心中她對於崔明的話,並沒有完全相信,而且就算是如他所說的那樣,那危險也不小。
而與王怡做相同動作的,在宮中還有另一位,隻不過她就不是讓李皓活,而是想讓李皓死了。
那就是鄭貴妃,自從知道自家父親兵敗之後,她就知道自己的寵幸到頭了,自家兒子隻怕也沒有再往上一步的可能。
可如果李皓這時死在了合州,那她的兒子就將成為長子,並且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太子。
到時母憑子貴,她就算剛開始受點苦,可後麵照樣擁有一條更加輝煌的道路。
抱著同樣想法的人,在朝中之人也是不少,畢竟李皓的班底基本形成,外人再要加入進去,也享受不了多高的地位,遠不如投資別人來的收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