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韓琦在眾人矚目之下,出班說道:“西夏李家狼子野心,畏威而不懷德。
一味和談隻會助漲他們的囂張氣焰,讓他們以為我大宋是軟弱可欺,那日後隻怕西北將永無寧日。”
聽到這番話,趙禎說道:“那依大相公的意思,是說要出兵與西夏戰上一場了。”
韓琦此時堅定的說道:“是的,與西夏一戰不可避免,隻有打完了這一仗,西北才能真的安靜下來。”
但對於這場戰事,趙禎卻實在不想進行。
一來是當初給予厚望的三場大戰,全部失敗,給趙禎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趙禎實在是不太能相信這次就能打贏了。
二來則是自己的身體原因,趙禎知道自己的身體恐怕支撐不了太長時間了。
這兩國戰事一起,必然是經年累月,而且必然會令大宋的精銳聚集一地。
可如此一來,要是在大軍在外之時,自己出了什麽問題,那必然會軍心動蕩。
萬一因此將精銳之師葬送,大宋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但這話,趙禎自然是不能在朝堂上講的,畢竟他總不能主動說,自己已經活不長了吧。
所以這時趙禎便看向了歐陽修,希望歐陽修能提出不同的意見。
歐陽修倒是也能理解上意,畢竟要是趙禎想要打這一仗的話,也不用再問自己,直接跟著韓琦的話說便是。
而且歐陽修也不覺得如今打這一仗就真的合適,原先歐陽修沒有處理過軍務,所以還不太清楚。
可自從歐陽修當上這個樞密使之後,才發現軍中的情況實在是不太樂觀。
賬麵上的兵員雖多,但實際能上陣殺敵者十之二三。
真正的精兵除了直麵西夏的西北軍外,也就隻有上四軍還拿得出手。
若是真要開啟戰事,則必然要調動上四軍出征,而且這不像是平叛匪寇,隻要出動一小部分。
一旦戰事擴大,把上四軍的大部分兵力拖在了西北,那必然造成中央空虛的局麵。
到時若是無事則罷,一旦朝廷有事,隻怕局勢就不好收拾了。
所以歐陽修說道:“我大宋與西夏承平二十餘年,這次西夏突然有意挑起戰事,著實奇怪。
以臣愚見,還是先派遣使臣正式前往西夏,麵見李諒祚,看他具體是想做什麽。
另外我們這邊也需要做好準備,不如先派一位老將前往西北,統率西北軍務做好防備。
同時上四軍這邊也做好出征準備,一旦戰事不可避免,則立即前往支援。”
對於歐陽修的折中意見,大部分人還是同意的,但還是有一部分武將覺得兵貴神速。
不應該如此浪費時間,當即便和歐陽修吵了起來。
可吵架這事,歐陽修自然是不怵他們這幫武將,尤其是在朝堂上,武將們明顯明顯發揮不出胡攪蠻纏的優勢來。
所以直接被歐陽修一番引經據典的話,給狠狠壓製住了。
這時候,趙禎便順勢發話說道:“歐陽大相公說的有理,還是先命人去出使西夏。
親自去問問李諒祚,看他到底是想要做什麽?
倒是西北確實需要一位大將坐鎮,不知可有誰人願意去的。”
聽到趙禎的問話,眾人目光便望向了武將這邊,當然主要目光還是集中在英國公、忠敬侯等寥寥幾人身上。
畢竟有能力、有威望,可以主持與西北戰事的人就這麽幾個,這事交給其他人實在不讓人放心。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英國公率先站了出來,說道:“臣願前往西北領兵,望官家恩準。”
而後忠敬侯等人也紛紛站了出來,表示願意前往西北領兵。
但趙禎考慮再三,可能還是讓英國公出馬,更讓人放心一些。
便說道:“卿家們公忠體國,朕甚是欣慰,不過此事還是勞煩英國公吧。”
聽到這話,忠敬侯等人便退了迴去。
然後趙禎又把安排出使人員的事交給了韓琦,讓他盡快安排人選出發。
散朝之後,趙禎把英國公、歐陽修和韓琦留下,一同前往了垂拱殿商議。
等眾人坐定之後,趙禎對英國公問道:“若是我大宋真與西夏開戰,有幾分勝算。”
英國公迴道:“兩軍交鋒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臣如今身在汴京,對於西北的情況不甚了解,實不敢妄言。”
言下之意很明顯,對於這場戰事的取勝實在沒多少信心。
當然了,英國公也不覺得西夏能占多少便宜就是。
大概率還是和以前一樣,兩敗俱傷,就看哪家損失會更大了。
而對於英國公的這番話,在場的人精自然也能判斷出來。
於是跳過這個問題,趙禎接著問道:“此次前去,你準備帶多少人。”
聽到這個,英國公直接說道:“既然隻是先行防備,暫時也不需要調太多人,讓臣從捧日軍調一軍前去便足夠了。
其餘人馬可等西北的消息,若有需要再及時北上。”
趙禎說道:“好,具體選哪一軍便由英國公你自己做主。”
便對歐陽修和韓琦說道:“其他糧草軍備的準備便有勞兩位大相公了。”
這事本就是兩人的本職工作,韓琦與歐陽修自然是應和下來。
而正當趙禎他們在聊著的時候,關於這次朝堂上的消息便已經傳開了。
李皓這邊也很快就得知了消息,這下子李皓可就坐不住了。
畢竟是自己的嶽父出征,李皓頗有些擔心自家夫人知道消息後,因為擔心父親而會出什麽岔子。
所以在放衙之後便急匆匆的趕迴了府裏,但很顯然,做為將門虎女,張桂芬的接受能力遠比李皓想象的要強。
即使是提前得知了消息,也還是一副坦然自若的樣子,好似這事習以為常。
一度讓李皓以為張桂芬這是還沒聽到消息,還在發愁該怎麽和她說好呢。
直到後麵問過碧瑩之後,李皓才知道張桂芬這是已經知道了。
於是在夜裏,李皓便向張桂芬問起:“嶽父大人即將領兵去西北坐鎮,你真的不擔心嗎?”
而張桂芬的說的答桉出乎了李皓的意料:“從小到大,我父親出征的次數太多,我都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
這些年還好些,邊境無事,所以我父親才能一直留在汴京。
可在早些年,我父親是常年出征在外,幾年都難得迴汴京一次,所以這事我也都已經習慣了。”
聽到這話,李皓不禁在心中感慨:“英國公府看似榮耀富貴,但這其中浸染的是卻是幾代人在戰場搏命拚殺的血淚。”
不過張桂芬這態度也好,省得要真憂思過甚,對身體也不好。
可實際上,張桂芬嘴上說的不擔心,但真等李皓安靜下來和張桂芬聊天之時。
李皓卻發現張桂芬終究是沒有那麽冷靜,在說話的時候,總有些恍神。
於是李皓幹脆就帶著張桂芬一起,迴了一趟英國公府,見見英國公夫婦,讓張桂芬能安心。
這知女莫若父,英國公夫婦哪能不知道自家女兒的心思,於是英國公夫人便拉著張桂芬下去勸解。
而李皓則陪著英國公在堂前說話,不過此時英國公關心的不是國事,而是自己的女兒。
隻見英國公說道:“我這次去西北,短時間內肯定是迴不來的,這段時間我不在汴京。
又恰逢芬兒在這段時間產子,這自古以來,婦人產子便是要過一道鬼門關的,隻望你能多多用心,好生照顧芬兒。”
李皓答道:“嶽父大人這說的是哪裏話,桂芬是我家娘子,我自然是會盡心照料,請嶽父大人放心。”
英國公聽後迴道:“你說的話,我還是相信的,正好這段時間你嶽母一人在家。
到時我也讓她多去你府上陪陪芬兒,也幫你減輕些壓力。”
李皓對此自然點頭應是了,反正就算是現在,自己的這位嶽母跑自己家也挺勤快的,基本沒啥差別嘛。
正當李皓心裏吐槽的時候,英國公接下來話鋒一轉,說出來的話讓李皓心裏一驚。
“對了,我聽說你最近打算納妾,可有此事。”
李皓以為英國公這是要興師問罪,心裏不知道感覺多冤枉,畢竟自己雖然是有期待過,但從來沒有真的行動啊。
雖然這事確實是張桂芬惹出來的,但總不好把事都歸到她頭上,尤其是當著她父親的麵。
於是隻好承認錯誤道:“原先確實有這麽迴事,但那可能是桂芬理解錯我的意思了。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蘋果均可。】
如今我以決定不在納妾,請嶽父大人放心。”
可英國公此時卻說道:“倒也不用如此,我也是男人,自然也是明白你如今的苦楚。
我今日與你說這話,不是說不讓你納妾,隻是芬兒如今有孕在身,身邊確實不好出現陌生人。
所以我希望你要找,就找能知根知底的人。
等到芬兒產子恢複過來之後,若是你還想納人進府,到時自然有芬兒給你張羅,我也不會多說什麽。”
聽完這一番話,李皓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麽說,沒想到竟然還有老丈人不阻止女婿找小老婆的,看來還是古代比較香啊。
不過想歸想,李皓這個時候還真不打算納妾,倒不是說真抱準了一夫一妻製,隻是確實沒有遇到特別想收的人而已。
而且在老婆懷孕的時候收人,總感覺怪怪的,有種渣男的即視感。
不過麵對英國公,李皓此時肯定是要借著機會,樹立下形象的,便義正言辭的說道:“嶽父大人放心,我如今絕無納妾之意,這不是搪塞與您,而是我的真心話。
我現在隻想好生照看桂芬,絕不會讓她受一點委屈。”
對於李皓的話,英國公還是有些動容的,一時間覺得自家這個女婿還是不錯的。
不過很快,英國公就冷靜下來,畢竟這年頭巧言令色的人多了,英國公也不是沒被人坑過。
於是英國公便想著做個保險,至少保證李皓在自己不在汴京的時候,會不出什麽幺蛾子。
所以英國公說道:“你的話,我自然是信的過的。
不過芬兒如今的身子急需要人照顧,需要的人也多。
不如等會讓你嶽母把原先在府裏照顧芬兒的人,再給調出來些精明能用的。
你到時給一並帶迴去,想來有她們在,也能讓你省心不少。
等到芬兒生產之後,這些人你想留就留,不想留到時就在打發迴來,你看如何。”
李皓心裏明白,這哪裏是給自己送侍女啊,明明是生怕自己心口不一,欺負了張桂芬,而張桂芬可能礙於情麵,不願在傳,所以想在自己院裏放些傳消息的人。
隻要自己要真做了什麽對不起張桂芬的事,馬上消息就能傳到英國公府,到時自己的那位丈母娘就得來興師問罪的。
不過李皓確實也沒打算做什麽虧心事,自然也不怕讓人知道,而且英國公出征在即,就當是讓他臨走前能安心吧。
於是李皓說道:“那自然是太好了,國公府裏的丫鬟想來都被調教的很好。
有他們來照顧桂芬,我也能放心許多。”
看李皓答應,英國公是沒有耽誤時間,馬上便讓人把英國公夫人喊來。
隨後英國公夫人來的時候,張桂芬也跟著一起來了。
在聽了英國公說的話後,兩人都第一時間望向了李皓,畢竟這事李皓的態度最重要。
李皓此時自然是點頭稱是,說這事是自己同意了的。
可張桂芬的第一反應還是拒絕,畢竟她現在的身份是李家的大娘子。
在這個時候從娘家帶人,放到李皓身邊,她覺得這樣做不好。
而且她也覺得李皓隻是礙於情麵才答應的,於是便開口給李皓找了個拒絕的理由。
“夫君,這府裏麵進人,總得先和婆母說聲才行。
否則就這麽直接把人帶進去,隻怕婆母知道了要不高興的,要不這人還是先不帶了,等迴去問過婆母,然後再說。”
在張桂芬想來,李皓這時就可以直接拒絕了,但李皓卻是說道:“國公府裏的人,也不是外麵那些不清楚底細的。
等迴去了我來與母親說,她肯定會同意的,所以人還是直接帶迴去吧,免得麻煩。”
這時張桂芬才相信李皓是真心答應,心裏還是挺感動的。
而英國公夫人則沒再想太多,既然李皓這邊答應了,便直接轉身就去挑人了。
而且這挑人速度也確實快,趕在天黑之前,英國公夫人把人帶來給李皓認了認,問李皓的意見。
不過李皓既然願意帶人走了,也就沒想著去篩選,而且英國公夫人估計也確實是用心挑了。
其他的李皓一時間是看不出來,但反正這樣貌倒是個頂個的不差。
於是李皓出門時候就幾個人,結果迴家就變成了十幾個人。
在迴家的馬車上,李皓對張桂芬說道:“看來國公爺是真疼你,今天國公爺和我是一句公事沒談,一直在說你的事。”
一味和談隻會助漲他們的囂張氣焰,讓他們以為我大宋是軟弱可欺,那日後隻怕西北將永無寧日。”
聽到這番話,趙禎說道:“那依大相公的意思,是說要出兵與西夏戰上一場了。”
韓琦此時堅定的說道:“是的,與西夏一戰不可避免,隻有打完了這一仗,西北才能真的安靜下來。”
但對於這場戰事,趙禎卻實在不想進行。
一來是當初給予厚望的三場大戰,全部失敗,給趙禎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趙禎實在是不太能相信這次就能打贏了。
二來則是自己的身體原因,趙禎知道自己的身體恐怕支撐不了太長時間了。
這兩國戰事一起,必然是經年累月,而且必然會令大宋的精銳聚集一地。
可如此一來,要是在大軍在外之時,自己出了什麽問題,那必然會軍心動蕩。
萬一因此將精銳之師葬送,大宋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但這話,趙禎自然是不能在朝堂上講的,畢竟他總不能主動說,自己已經活不長了吧。
所以這時趙禎便看向了歐陽修,希望歐陽修能提出不同的意見。
歐陽修倒是也能理解上意,畢竟要是趙禎想要打這一仗的話,也不用再問自己,直接跟著韓琦的話說便是。
而且歐陽修也不覺得如今打這一仗就真的合適,原先歐陽修沒有處理過軍務,所以還不太清楚。
可自從歐陽修當上這個樞密使之後,才發現軍中的情況實在是不太樂觀。
賬麵上的兵員雖多,但實際能上陣殺敵者十之二三。
真正的精兵除了直麵西夏的西北軍外,也就隻有上四軍還拿得出手。
若是真要開啟戰事,則必然要調動上四軍出征,而且這不像是平叛匪寇,隻要出動一小部分。
一旦戰事擴大,把上四軍的大部分兵力拖在了西北,那必然造成中央空虛的局麵。
到時若是無事則罷,一旦朝廷有事,隻怕局勢就不好收拾了。
所以歐陽修說道:“我大宋與西夏承平二十餘年,這次西夏突然有意挑起戰事,著實奇怪。
以臣愚見,還是先派遣使臣正式前往西夏,麵見李諒祚,看他具體是想做什麽。
另外我們這邊也需要做好準備,不如先派一位老將前往西北,統率西北軍務做好防備。
同時上四軍這邊也做好出征準備,一旦戰事不可避免,則立即前往支援。”
對於歐陽修的折中意見,大部分人還是同意的,但還是有一部分武將覺得兵貴神速。
不應該如此浪費時間,當即便和歐陽修吵了起來。
可吵架這事,歐陽修自然是不怵他們這幫武將,尤其是在朝堂上,武將們明顯明顯發揮不出胡攪蠻纏的優勢來。
所以直接被歐陽修一番引經據典的話,給狠狠壓製住了。
這時候,趙禎便順勢發話說道:“歐陽大相公說的有理,還是先命人去出使西夏。
親自去問問李諒祚,看他到底是想要做什麽?
倒是西北確實需要一位大將坐鎮,不知可有誰人願意去的。”
聽到趙禎的問話,眾人目光便望向了武將這邊,當然主要目光還是集中在英國公、忠敬侯等寥寥幾人身上。
畢竟有能力、有威望,可以主持與西北戰事的人就這麽幾個,這事交給其他人實在不讓人放心。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英國公率先站了出來,說道:“臣願前往西北領兵,望官家恩準。”
而後忠敬侯等人也紛紛站了出來,表示願意前往西北領兵。
但趙禎考慮再三,可能還是讓英國公出馬,更讓人放心一些。
便說道:“卿家們公忠體國,朕甚是欣慰,不過此事還是勞煩英國公吧。”
聽到這話,忠敬侯等人便退了迴去。
然後趙禎又把安排出使人員的事交給了韓琦,讓他盡快安排人選出發。
散朝之後,趙禎把英國公、歐陽修和韓琦留下,一同前往了垂拱殿商議。
等眾人坐定之後,趙禎對英國公問道:“若是我大宋真與西夏開戰,有幾分勝算。”
英國公迴道:“兩軍交鋒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臣如今身在汴京,對於西北的情況不甚了解,實不敢妄言。”
言下之意很明顯,對於這場戰事的取勝實在沒多少信心。
當然了,英國公也不覺得西夏能占多少便宜就是。
大概率還是和以前一樣,兩敗俱傷,就看哪家損失會更大了。
而對於英國公的這番話,在場的人精自然也能判斷出來。
於是跳過這個問題,趙禎接著問道:“此次前去,你準備帶多少人。”
聽到這個,英國公直接說道:“既然隻是先行防備,暫時也不需要調太多人,讓臣從捧日軍調一軍前去便足夠了。
其餘人馬可等西北的消息,若有需要再及時北上。”
趙禎說道:“好,具體選哪一軍便由英國公你自己做主。”
便對歐陽修和韓琦說道:“其他糧草軍備的準備便有勞兩位大相公了。”
這事本就是兩人的本職工作,韓琦與歐陽修自然是應和下來。
而正當趙禎他們在聊著的時候,關於這次朝堂上的消息便已經傳開了。
李皓這邊也很快就得知了消息,這下子李皓可就坐不住了。
畢竟是自己的嶽父出征,李皓頗有些擔心自家夫人知道消息後,因為擔心父親而會出什麽岔子。
所以在放衙之後便急匆匆的趕迴了府裏,但很顯然,做為將門虎女,張桂芬的接受能力遠比李皓想象的要強。
即使是提前得知了消息,也還是一副坦然自若的樣子,好似這事習以為常。
一度讓李皓以為張桂芬這是還沒聽到消息,還在發愁該怎麽和她說好呢。
直到後麵問過碧瑩之後,李皓才知道張桂芬這是已經知道了。
於是在夜裏,李皓便向張桂芬問起:“嶽父大人即將領兵去西北坐鎮,你真的不擔心嗎?”
而張桂芬的說的答桉出乎了李皓的意料:“從小到大,我父親出征的次數太多,我都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
這些年還好些,邊境無事,所以我父親才能一直留在汴京。
可在早些年,我父親是常年出征在外,幾年都難得迴汴京一次,所以這事我也都已經習慣了。”
聽到這話,李皓不禁在心中感慨:“英國公府看似榮耀富貴,但這其中浸染的是卻是幾代人在戰場搏命拚殺的血淚。”
不過張桂芬這態度也好,省得要真憂思過甚,對身體也不好。
可實際上,張桂芬嘴上說的不擔心,但真等李皓安靜下來和張桂芬聊天之時。
李皓卻發現張桂芬終究是沒有那麽冷靜,在說話的時候,總有些恍神。
於是李皓幹脆就帶著張桂芬一起,迴了一趟英國公府,見見英國公夫婦,讓張桂芬能安心。
這知女莫若父,英國公夫婦哪能不知道自家女兒的心思,於是英國公夫人便拉著張桂芬下去勸解。
而李皓則陪著英國公在堂前說話,不過此時英國公關心的不是國事,而是自己的女兒。
隻見英國公說道:“我這次去西北,短時間內肯定是迴不來的,這段時間我不在汴京。
又恰逢芬兒在這段時間產子,這自古以來,婦人產子便是要過一道鬼門關的,隻望你能多多用心,好生照顧芬兒。”
李皓答道:“嶽父大人這說的是哪裏話,桂芬是我家娘子,我自然是會盡心照料,請嶽父大人放心。”
英國公聽後迴道:“你說的話,我還是相信的,正好這段時間你嶽母一人在家。
到時我也讓她多去你府上陪陪芬兒,也幫你減輕些壓力。”
李皓對此自然點頭應是了,反正就算是現在,自己的這位嶽母跑自己家也挺勤快的,基本沒啥差別嘛。
正當李皓心裏吐槽的時候,英國公接下來話鋒一轉,說出來的話讓李皓心裏一驚。
“對了,我聽說你最近打算納妾,可有此事。”
李皓以為英國公這是要興師問罪,心裏不知道感覺多冤枉,畢竟自己雖然是有期待過,但從來沒有真的行動啊。
雖然這事確實是張桂芬惹出來的,但總不好把事都歸到她頭上,尤其是當著她父親的麵。
於是隻好承認錯誤道:“原先確實有這麽迴事,但那可能是桂芬理解錯我的意思了。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蘋果均可。】
如今我以決定不在納妾,請嶽父大人放心。”
可英國公此時卻說道:“倒也不用如此,我也是男人,自然也是明白你如今的苦楚。
我今日與你說這話,不是說不讓你納妾,隻是芬兒如今有孕在身,身邊確實不好出現陌生人。
所以我希望你要找,就找能知根知底的人。
等到芬兒產子恢複過來之後,若是你還想納人進府,到時自然有芬兒給你張羅,我也不會多說什麽。”
聽完這一番話,李皓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麽說,沒想到竟然還有老丈人不阻止女婿找小老婆的,看來還是古代比較香啊。
不過想歸想,李皓這個時候還真不打算納妾,倒不是說真抱準了一夫一妻製,隻是確實沒有遇到特別想收的人而已。
而且在老婆懷孕的時候收人,總感覺怪怪的,有種渣男的即視感。
不過麵對英國公,李皓此時肯定是要借著機會,樹立下形象的,便義正言辭的說道:“嶽父大人放心,我如今絕無納妾之意,這不是搪塞與您,而是我的真心話。
我現在隻想好生照看桂芬,絕不會讓她受一點委屈。”
對於李皓的話,英國公還是有些動容的,一時間覺得自家這個女婿還是不錯的。
不過很快,英國公就冷靜下來,畢竟這年頭巧言令色的人多了,英國公也不是沒被人坑過。
於是英國公便想著做個保險,至少保證李皓在自己不在汴京的時候,會不出什麽幺蛾子。
所以英國公說道:“你的話,我自然是信的過的。
不過芬兒如今的身子急需要人照顧,需要的人也多。
不如等會讓你嶽母把原先在府裏照顧芬兒的人,再給調出來些精明能用的。
你到時給一並帶迴去,想來有她們在,也能讓你省心不少。
等到芬兒生產之後,這些人你想留就留,不想留到時就在打發迴來,你看如何。”
李皓心裏明白,這哪裏是給自己送侍女啊,明明是生怕自己心口不一,欺負了張桂芬,而張桂芬可能礙於情麵,不願在傳,所以想在自己院裏放些傳消息的人。
隻要自己要真做了什麽對不起張桂芬的事,馬上消息就能傳到英國公府,到時自己的那位丈母娘就得來興師問罪的。
不過李皓確實也沒打算做什麽虧心事,自然也不怕讓人知道,而且英國公出征在即,就當是讓他臨走前能安心吧。
於是李皓說道:“那自然是太好了,國公府裏的丫鬟想來都被調教的很好。
有他們來照顧桂芬,我也能放心許多。”
看李皓答應,英國公是沒有耽誤時間,馬上便讓人把英國公夫人喊來。
隨後英國公夫人來的時候,張桂芬也跟著一起來了。
在聽了英國公說的話後,兩人都第一時間望向了李皓,畢竟這事李皓的態度最重要。
李皓此時自然是點頭稱是,說這事是自己同意了的。
可張桂芬的第一反應還是拒絕,畢竟她現在的身份是李家的大娘子。
在這個時候從娘家帶人,放到李皓身邊,她覺得這樣做不好。
而且她也覺得李皓隻是礙於情麵才答應的,於是便開口給李皓找了個拒絕的理由。
“夫君,這府裏麵進人,總得先和婆母說聲才行。
否則就這麽直接把人帶進去,隻怕婆母知道了要不高興的,要不這人還是先不帶了,等迴去問過婆母,然後再說。”
在張桂芬想來,李皓這時就可以直接拒絕了,但李皓卻是說道:“國公府裏的人,也不是外麵那些不清楚底細的。
等迴去了我來與母親說,她肯定會同意的,所以人還是直接帶迴去吧,免得麻煩。”
這時張桂芬才相信李皓是真心答應,心裏還是挺感動的。
而英國公夫人則沒再想太多,既然李皓這邊答應了,便直接轉身就去挑人了。
而且這挑人速度也確實快,趕在天黑之前,英國公夫人把人帶來給李皓認了認,問李皓的意見。
不過李皓既然願意帶人走了,也就沒想著去篩選,而且英國公夫人估計也確實是用心挑了。
其他的李皓一時間是看不出來,但反正這樣貌倒是個頂個的不差。
於是李皓出門時候就幾個人,結果迴家就變成了十幾個人。
在迴家的馬車上,李皓對張桂芬說道:“看來國公爺是真疼你,今天國公爺和我是一句公事沒談,一直在說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