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奮鬥七零,我帶全村成了先進集體 作者:徐寒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老一小說笑著,很快就把一頓飯給做好。
天氣熱新鮮的肉不能放,孟驕就全部切了做個簡單省事的一鍋出。
五花肉煸炒出油,放醬油十三香和鹽,倒入茄子豆角土豆塊,最後加入生命的源泉。
每次做飯,孟驕都會偷偷的往水缸裏加點溪水。
不但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做出來的飯菜味道還能更加鮮美。
可不是任何雞精耗油這樣的調味料能比擬的,既保留著食物原味的清香,又營養健康。
最後,燉菜上麵又貼了一圈白麵摻著玉米麵的餅子。
等到火候差不多的時候,一掀開鍋蓋,便是滿院子飄香。
美味的東西藏都藏不住,這香味不但飄滿整個院子,還隨著風飄了大半個村子。
引得一眾孩子嗷嗷叫,大人也饞的直咽口水,狗子更是躁動不安的來迴跺腳。
大家心裏不禁想,乖乖,這是誰家燉肉了,咋就這麽香?
都要把人的魂和饞蟲給勾出來了!
孫婆婆家就住在村子中間,附近的鄰居們聞到味道是從她家傳出來的,還不禁奇怪。
這個五保戶老婆子手裏有錢不假,可平時節儉的很,做一頓飯恨不得吃三天,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大方,竟然吃起了肉。
孟驕離婚借住孫婆婆家的事情,村裏人基本還不知道。
不過卻有人知道這次新來的知青裏麵,有兩個半大小子是孟驕的親娘家侄子。
想到姚家那個情況,趙銀花那個一毛不拔的摳搜樣,估計孟驕想給兩個侄子吃頓好的,不敢在姚家做,所以借用孫婆婆家的廚房。
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
孟驕不知道大家心裏是怎麽想的,也不關心村裏人要是知道她離婚的消息,會是什麽反應,她就想帶著幾個孩子,過好自己的日子。
一頓飯吃的熱火朝天,主要是孟愷孟軒兩個半大小子太能吃了,看他們吃的那樣香,很能勾起人的食欲。
結果就是,大家再次吃撐了,半鍋的菜吃的幹幹淨淨不說,就連菜湯都被兩個半大小子拿餅子泡著吃的一點不剩。
吃完飯,孟驕把給兩人準備的鞋襪和水壺茶缸子拿給他們,把他們給激動的紅了眼眶。
嘴裏一直喃喃著,小姑姑真好,謝謝小姑姑。
幾年來,他們雖然有媽媽,卻得不到她的一點關愛。
她把自己的愛全都給了後來生的那個孩子,和第二任丈夫。
隻有每年過年的時候,才想起來去看一下他們,每次就是塞給倆人幾塊錢,倆人的衣服鞋子都小了,不知她是裝作沒看到,還是根本就不關心。
孟愷孟軒很有骨氣的每次都不要她的錢,給她丟地上。
所以,每次見麵母子幾個都會鬧得不歡而散。
幾人休息了會,繩子上晾曬的幾塊布料也都曬幹了。
純棉都是會縮水的,孟驕讓兩個侄子把幾塊床單布料也都給洗出來了,這樣做好衣服過水後就不怕不合身了。
孫婆婆提出要是不急著穿,她可以幫忙給做,就不用花那個冤枉錢了。
可她那麽大年紀了,孟驕不想讓她費眼又費神。
而且還要一件件的手工縫製,還不如她花點錢去找人做。
好說歹說的,孟驕答應孫婆婆,讓她給小女兒縫製兩件衣服。
天氣漸漸熱起來,不能一直用繈褓包著,容易捂出痱子。
給她做兩件小裙子小肚兜啥的,穿著省事還方便。
裁出給小女兒做衣服的布料,孟驕把剩下的幾塊裝進袋子裏,小女兒留給孫婆婆看著。
一手牽著大女兒,身後跟著兩個侄子就出了門。
會做衣服的人家是村長最小的一個弟媳婦,大家都喊她六嬸子。
手藝不錯,聽說她祖上就是開縫紉鋪的。
也是村裏唯一有縫紉機的人家。
誰家要是做新衣服啥的,就會來找她。
附近的村子裏也會跑這裏來。
一條褲子的手工費是三毛,一件上衣是五毛。
要是秋冬的厚料子,每件就加兩毛錢。
做衣服的收入也不是她自己的,她留三分之一,剩下的都要上交給大隊,大隊給她記工分,等年底按照工分分糧食分錢。
不用下地上工,足不出戶風吹不到雨淋不到,不知道多少人羨慕這份差事。
每個月除去買針線的錢,自己還能剩下一些。
可孟驕卻覺得,做衣服是一件寂寞單調又枯燥乏味的事情,時間長了頸椎腰椎還會出毛病。(就像作者寫文,一直單機碼字一樣,沒有成績沒有讚賞和鼓勵,靠的是一份內心的堅持和苦熬!)
一般人還真幹不了,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和周而複始。
為了生活,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不過,這個年代的幸福指數卻很高,因為現在的人特別容易滿足,思想簡單沒有那麽大的生活壓力和欲望。
六嬸子看到孟驕帶著幾個孩子上門做衣服,自然是笑臉相迎。
有人做衣服,就預示著她會多一份個人收入,每天還有八個工分拿,她很知足。
等孟驕拿出幾塊布料,六嬸子不禁眼睛一亮上手摸著幾塊小碎花和格子布料,說這些花型和顏色還真好看,問她是在哪裏買的。
孟驕隻能撒謊說,是自己托人在省城捎來的,縣城裏應該還沒有這種花型。
六嬸子聽了也沒說什麽,而是拿出尺子和一個小本子小筆頭,要給幾人量尺寸。
孟驕讓六嬸子先給小孟瑤量,並說給她做兩件小碎花裙子,再用格子布做兩套衣服,一套短袖短褲,一套長衣長褲。
小孟瑤聽了,高興的一雙眼睛笑成了月牙,她還是第一次做新衣服,而且一次還有這麽多,忍不住開心的配合著量尺寸。
量完小孟瑤的,接下來就是孟愷孟軒兩兄弟。
一人一套,深灰色長褲,軍綠色上衣。
孟驕想著天氣熱,想讓六嬸子給倆人把上衣做成短袖,倆人卻一致覺得軍綠色的布料還是做長袖好看。
這個時代的男孩基本上對j人有一種崇拜,對軍裝更是向往。
孟驕尊重倆人的意見,畢竟衣服是穿在他們身上。
第078章 小瑤瑤被打
三個孩子都量好,最後才量孟驕的。
她讓六嬸子給做兩件碎花短袖,和兩件格子襯衫。
迴頭搭配她自己的黑褲子,也算有幾套換洗衣服了。
兩個侄子的衣服隻有一套,隻能等迴頭有了布票再給他們做。
做這麽多的衣服,一共才要六塊兩毛錢的手工費。
孟驕交了錢,拿著六嬸子寫的取衣服的條子,便帶著幾個孩子迴去了。
因為下午孟愷和孟軒就要開始正式上工,孟驕也沒有迴家,領著女兒直接跟兩個侄子去了地裏。
想看看大隊長和村長會給兩人安排啥樣的活。
兩個侄子都不大,正是生長發育的年紀,太累太重的活,孟驕肯定不會讓他們幹。
幾個人到地裏的時候,村民和知青們也差不多都到齊了,正在那裏聽大隊長的安排,領取自己的任務。
李彩霞看到孟驕,忙過來跟她說話。
昨天孟愷孟軒來的時候她還沒下工,迴來後才聽知青院的人說了。
這會看到孟驕的倆侄子,挺精神的倆半大小子,就是年紀有點小。
比她下鄉那會的年紀都要小。
不知道他們父母是怎麽想的,舍得讓這麽小的孩子就下鄉吃苦。
不過這是孟驕他們家的私事,李彩霞很聰明的不會多問。
好在還有孟驕這個小姑姑在,多少會照顧一下兩個侄子。
不像當初她跟孟驕剛來的時候,啥也不懂,還被人排擠,一切全都靠自己摸索和苦熬出來的。
李彩霞被安排了栽紅薯秧的活,一下午的任務最少要栽五分地才能拿一天八個工分。
她上午已經栽完五分地,跟孟驕說了幾句話就去領紅薯秧了。
栽紅薯也不算輕鬆的活,要先挖深約一尺的紅薯溝,栽完後還要一擔一擔的挑水,每一棵紅薯秧都要澆一遍水才行。
估計昨天村長迴家後知道了孟驕給他家送禮的事,便提前跟大隊長打了招唿。
所以,大隊長給孟愷和孟軒派的活倒是不重。
就是點種玉米。
兩人因為初來乍到,一下午隻要種夠一畝地的玉米,一人就能拿三個工分。
孟愷拿著鋤頭負責在前麵刨坑,孟軒則是用葫蘆瓢端著玉米種子,跟在後麵負責點種和埋坑。
兩人還是第一次幹莊稼活,沒有一點經驗,孟愷拿著鋤頭一時有些無從下手,孟軒也是站在那裏手足無措。
孟驕不但有原主的記憶,她本人小時候也是跟父母一起幹過地裏的活,所以這些莊稼活對她來說都很熟練。
她讓小孟瑤先找個涼快的地方玩,自己則是從孟愷手裏拿過鋤頭,先教他怎麽刨坑,每個坑的間距大約是多少。
刨坑別看簡單,但也是個技術活,對坑的深淺也是有要求的,用力也要勻速,不然刨的坑一個深一個淺的,出芽率也不齊。
好在孩子是個心靈的,孟驕給他示範了沒多大會就學會了。
叮囑他刨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加小心,千萬別刨到自己的腳。
迴過頭來又教孟軒如何點種玉米,手裏抓一把玉米粒,一個坑點兩到三顆就行。邊點玉米,邊用兩隻腳把土推進坑裏,把種子掩埋住,再用腳踩兩下。
天氣熱新鮮的肉不能放,孟驕就全部切了做個簡單省事的一鍋出。
五花肉煸炒出油,放醬油十三香和鹽,倒入茄子豆角土豆塊,最後加入生命的源泉。
每次做飯,孟驕都會偷偷的往水缸裏加點溪水。
不但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做出來的飯菜味道還能更加鮮美。
可不是任何雞精耗油這樣的調味料能比擬的,既保留著食物原味的清香,又營養健康。
最後,燉菜上麵又貼了一圈白麵摻著玉米麵的餅子。
等到火候差不多的時候,一掀開鍋蓋,便是滿院子飄香。
美味的東西藏都藏不住,這香味不但飄滿整個院子,還隨著風飄了大半個村子。
引得一眾孩子嗷嗷叫,大人也饞的直咽口水,狗子更是躁動不安的來迴跺腳。
大家心裏不禁想,乖乖,這是誰家燉肉了,咋就這麽香?
都要把人的魂和饞蟲給勾出來了!
孫婆婆家就住在村子中間,附近的鄰居們聞到味道是從她家傳出來的,還不禁奇怪。
這個五保戶老婆子手裏有錢不假,可平時節儉的很,做一頓飯恨不得吃三天,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大方,竟然吃起了肉。
孟驕離婚借住孫婆婆家的事情,村裏人基本還不知道。
不過卻有人知道這次新來的知青裏麵,有兩個半大小子是孟驕的親娘家侄子。
想到姚家那個情況,趙銀花那個一毛不拔的摳搜樣,估計孟驕想給兩個侄子吃頓好的,不敢在姚家做,所以借用孫婆婆家的廚房。
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
孟驕不知道大家心裏是怎麽想的,也不關心村裏人要是知道她離婚的消息,會是什麽反應,她就想帶著幾個孩子,過好自己的日子。
一頓飯吃的熱火朝天,主要是孟愷孟軒兩個半大小子太能吃了,看他們吃的那樣香,很能勾起人的食欲。
結果就是,大家再次吃撐了,半鍋的菜吃的幹幹淨淨不說,就連菜湯都被兩個半大小子拿餅子泡著吃的一點不剩。
吃完飯,孟驕把給兩人準備的鞋襪和水壺茶缸子拿給他們,把他們給激動的紅了眼眶。
嘴裏一直喃喃著,小姑姑真好,謝謝小姑姑。
幾年來,他們雖然有媽媽,卻得不到她的一點關愛。
她把自己的愛全都給了後來生的那個孩子,和第二任丈夫。
隻有每年過年的時候,才想起來去看一下他們,每次就是塞給倆人幾塊錢,倆人的衣服鞋子都小了,不知她是裝作沒看到,還是根本就不關心。
孟愷孟軒很有骨氣的每次都不要她的錢,給她丟地上。
所以,每次見麵母子幾個都會鬧得不歡而散。
幾人休息了會,繩子上晾曬的幾塊布料也都曬幹了。
純棉都是會縮水的,孟驕讓兩個侄子把幾塊床單布料也都給洗出來了,這樣做好衣服過水後就不怕不合身了。
孫婆婆提出要是不急著穿,她可以幫忙給做,就不用花那個冤枉錢了。
可她那麽大年紀了,孟驕不想讓她費眼又費神。
而且還要一件件的手工縫製,還不如她花點錢去找人做。
好說歹說的,孟驕答應孫婆婆,讓她給小女兒縫製兩件衣服。
天氣漸漸熱起來,不能一直用繈褓包著,容易捂出痱子。
給她做兩件小裙子小肚兜啥的,穿著省事還方便。
裁出給小女兒做衣服的布料,孟驕把剩下的幾塊裝進袋子裏,小女兒留給孫婆婆看著。
一手牽著大女兒,身後跟著兩個侄子就出了門。
會做衣服的人家是村長最小的一個弟媳婦,大家都喊她六嬸子。
手藝不錯,聽說她祖上就是開縫紉鋪的。
也是村裏唯一有縫紉機的人家。
誰家要是做新衣服啥的,就會來找她。
附近的村子裏也會跑這裏來。
一條褲子的手工費是三毛,一件上衣是五毛。
要是秋冬的厚料子,每件就加兩毛錢。
做衣服的收入也不是她自己的,她留三分之一,剩下的都要上交給大隊,大隊給她記工分,等年底按照工分分糧食分錢。
不用下地上工,足不出戶風吹不到雨淋不到,不知道多少人羨慕這份差事。
每個月除去買針線的錢,自己還能剩下一些。
可孟驕卻覺得,做衣服是一件寂寞單調又枯燥乏味的事情,時間長了頸椎腰椎還會出毛病。(就像作者寫文,一直單機碼字一樣,沒有成績沒有讚賞和鼓勵,靠的是一份內心的堅持和苦熬!)
一般人還真幹不了,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和周而複始。
為了生活,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不過,這個年代的幸福指數卻很高,因為現在的人特別容易滿足,思想簡單沒有那麽大的生活壓力和欲望。
六嬸子看到孟驕帶著幾個孩子上門做衣服,自然是笑臉相迎。
有人做衣服,就預示著她會多一份個人收入,每天還有八個工分拿,她很知足。
等孟驕拿出幾塊布料,六嬸子不禁眼睛一亮上手摸著幾塊小碎花和格子布料,說這些花型和顏色還真好看,問她是在哪裏買的。
孟驕隻能撒謊說,是自己托人在省城捎來的,縣城裏應該還沒有這種花型。
六嬸子聽了也沒說什麽,而是拿出尺子和一個小本子小筆頭,要給幾人量尺寸。
孟驕讓六嬸子先給小孟瑤量,並說給她做兩件小碎花裙子,再用格子布做兩套衣服,一套短袖短褲,一套長衣長褲。
小孟瑤聽了,高興的一雙眼睛笑成了月牙,她還是第一次做新衣服,而且一次還有這麽多,忍不住開心的配合著量尺寸。
量完小孟瑤的,接下來就是孟愷孟軒兩兄弟。
一人一套,深灰色長褲,軍綠色上衣。
孟驕想著天氣熱,想讓六嬸子給倆人把上衣做成短袖,倆人卻一致覺得軍綠色的布料還是做長袖好看。
這個時代的男孩基本上對j人有一種崇拜,對軍裝更是向往。
孟驕尊重倆人的意見,畢竟衣服是穿在他們身上。
第078章 小瑤瑤被打
三個孩子都量好,最後才量孟驕的。
她讓六嬸子給做兩件碎花短袖,和兩件格子襯衫。
迴頭搭配她自己的黑褲子,也算有幾套換洗衣服了。
兩個侄子的衣服隻有一套,隻能等迴頭有了布票再給他們做。
做這麽多的衣服,一共才要六塊兩毛錢的手工費。
孟驕交了錢,拿著六嬸子寫的取衣服的條子,便帶著幾個孩子迴去了。
因為下午孟愷和孟軒就要開始正式上工,孟驕也沒有迴家,領著女兒直接跟兩個侄子去了地裏。
想看看大隊長和村長會給兩人安排啥樣的活。
兩個侄子都不大,正是生長發育的年紀,太累太重的活,孟驕肯定不會讓他們幹。
幾個人到地裏的時候,村民和知青們也差不多都到齊了,正在那裏聽大隊長的安排,領取自己的任務。
李彩霞看到孟驕,忙過來跟她說話。
昨天孟愷孟軒來的時候她還沒下工,迴來後才聽知青院的人說了。
這會看到孟驕的倆侄子,挺精神的倆半大小子,就是年紀有點小。
比她下鄉那會的年紀都要小。
不知道他們父母是怎麽想的,舍得讓這麽小的孩子就下鄉吃苦。
不過這是孟驕他們家的私事,李彩霞很聰明的不會多問。
好在還有孟驕這個小姑姑在,多少會照顧一下兩個侄子。
不像當初她跟孟驕剛來的時候,啥也不懂,還被人排擠,一切全都靠自己摸索和苦熬出來的。
李彩霞被安排了栽紅薯秧的活,一下午的任務最少要栽五分地才能拿一天八個工分。
她上午已經栽完五分地,跟孟驕說了幾句話就去領紅薯秧了。
栽紅薯也不算輕鬆的活,要先挖深約一尺的紅薯溝,栽完後還要一擔一擔的挑水,每一棵紅薯秧都要澆一遍水才行。
估計昨天村長迴家後知道了孟驕給他家送禮的事,便提前跟大隊長打了招唿。
所以,大隊長給孟愷和孟軒派的活倒是不重。
就是點種玉米。
兩人因為初來乍到,一下午隻要種夠一畝地的玉米,一人就能拿三個工分。
孟愷拿著鋤頭負責在前麵刨坑,孟軒則是用葫蘆瓢端著玉米種子,跟在後麵負責點種和埋坑。
兩人還是第一次幹莊稼活,沒有一點經驗,孟愷拿著鋤頭一時有些無從下手,孟軒也是站在那裏手足無措。
孟驕不但有原主的記憶,她本人小時候也是跟父母一起幹過地裏的活,所以這些莊稼活對她來說都很熟練。
她讓小孟瑤先找個涼快的地方玩,自己則是從孟愷手裏拿過鋤頭,先教他怎麽刨坑,每個坑的間距大約是多少。
刨坑別看簡單,但也是個技術活,對坑的深淺也是有要求的,用力也要勻速,不然刨的坑一個深一個淺的,出芽率也不齊。
好在孩子是個心靈的,孟驕給他示範了沒多大會就學會了。
叮囑他刨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加小心,千萬別刨到自己的腳。
迴過頭來又教孟軒如何點種玉米,手裏抓一把玉米粒,一個坑點兩到三顆就行。邊點玉米,邊用兩隻腳把土推進坑裏,把種子掩埋住,再用腳踩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