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球勝盤局,高文發球。


    “15:0”,一發內角強烈側旋,直接砸在t點上,索克沒有預判到,擊球直接打飛。


    “30:0”,高文在底線連續三拍斜線壓製波斯皮希爾,最後一拍側身正手直接迫使波斯皮希爾迴球下網。


    小小驚喜。


    第一時間,高文就注意到波斯皮希爾的心緒不寧,從以前到現在,他對比賽氛圍的微妙變化就有敏銳的嗅覺。


    就好像現在。


    波斯皮希爾一直在努力提升狀態,試圖集中注意力,但競技體育是這樣一迴事:


    越是緊繃越是激烈越是關鍵的時刻,就越是需要放鬆。


    保持放鬆,這是摒除雜念的第一步,隻有這樣才能心無旁騖地集中到比賽上,找迴恰到好處的緊張感;反之,無法放鬆,越是強迫自己放鬆、強迫自己集中,腦海裏的思緒就越多,雜念就越來越擁擠。


    簡單舉例,職業生涯首次大滿貫決賽,又或者是奧運會決賽舞台,在這樣的時刻,不斷念叨著放鬆放鬆放鬆,反而製造反效果,越是想要發揮出色,結果發揮就越是糟糕,訓練水平的一半都打不出來。


    波斯皮希爾,就已經有這樣的苗頭——


    一眼就能夠看出他的掙紮。


    剛剛這一分,高文和波斯皮希爾站在斜線位置上展開對攻,但高文沒有特別發力,隻是改變擊球手法,波斯皮希爾就直接吃了一個下旋球,非常簡單的一次擊球卻以下網落幕,送出了非常基礎的失誤。


    捕捉戰機。


    高文立刻和迪米特洛夫利用擦汗的空檔進行簡單交流:


    他們應該集中火力攻擊波斯皮希爾這一點,但不能太頻繁,避免波斯皮希爾在連環轟炸之中摒除雜念找迴專注,而是需要保證突然性,進一步打亂節奏、打亂韻律,破壞擊球慣性,最後爭取足夠優勢。


    迪米特洛夫微微有些意外:就這樣?


    發球勝賽局,才僅僅兩分而已,高文就已經察覺到氣氛的變化並且調整戰術嗎?


    難怪托比亞斯一直在說,雙打比賽,不僅是調整狀態適應比賽,同時也是一次學習過程,至少對單打球員來說是如此——


    他們應該學習搭檔對比賽的解讀、對戰術的布局、對機會的把握等等,這些細節,通過日常訓練是很難很難提升的,通過自己的單打比賽也很難尋找到新穎的觀點視角,卻往往能夠通過雙打尋求突破。


    盡管迪米特洛夫什麽都沒有察覺出來,前兩分著實再正常不過了,但他還是決定相信高文。


    “40:0”。


    緊接著,他們就拿到了連續三個盤點。


    這一分,也非常典型。


    發球後,高文和索克在底線展開對拉,兩個人站在斜線位置展開正手對決,明明應該是反手位擊球,但兩個人都頻頻側身、強強對碰,因為角度完全撕扯開來,以至於網前的兩個人都找不到機會。


    連續三拍,索克的正手表現出色,不僅抵擋住了高文的衝擊,並且強勢形成對抗,隱隱壓製住了高文。


    然而,高文卻逮住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雙手反拍直線,衝擊波斯皮希爾。


    此時就能夠看出,波斯皮希爾的注意力明顯不夠集中,出手速度慢了,盡管完成截擊,但擊球點已經晚了,整個迴球拋物線就直接上揚起來,迪米特洛夫跟上速度非常及時,直接高壓球一拍形成製勝分。


    盤點,高文的發球落點選擇值得品味,他選擇了追身發球——


    近身和追身的區別在於,近身是在身體附近,而追身則是瞄準身體,盡管落點差距不大,但細節有別。


    一般來說,近身發球追求的效果,是對手能夠完成迴球,但因為無法準確判斷落點,揮拍的空間和擊球的時機往往容易有所偏差,迴球質量也就無法保證,如此一來,發球一方就能夠從容展開進攻。


    追身發球追求的效果,則是擠壓對手站位,無論側正手還是側反手,往往都很難拉開空間,手忙腳亂之間,迴發球就會出現菜球,見高不見遠的淺球是大概率事件,發球一方能夠直接進入球場進攻。


    策略,基本一致,但細節有所不同。


    然後就可以看到,波斯皮希爾如同驚弓之鳥,整個腳步移動明顯出現問題,沒有讓開身體,迴發球失誤。


    直落四分,“love-game”,高文輕鬆保發,將第一盤勝利收入囊中。


    迪米特洛夫,滿臉震驚。


    現在,他終於相信高文的判斷了,波斯皮希爾確實魂不守舍。


    盤間休息的時候,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短暫交流了一下戰術:


    真正的頂尖高手,遭遇狀態波動的低穀,往往不會持續太久;盡管他們無法確定波斯皮希爾的低迷會持續多久,但他們應該伺機而動地偷襲波斯皮希爾,持續打亂波斯皮希爾的節奏,打破對峙平衡,搶占上風。


    第二盤。


    和第一盤一模一樣,第一局,由波斯皮希爾率先發球。


    但這次,情況截然不同——


    蹬地!


    上步!


    出擊!


    迪米特洛夫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動若脫兔,一個跨步就已經進入發球區底線內,正手一拍橫掃錘擊。


    直線。


    死角。


    迪米特洛夫瞄準底線深區擊球,這一側負責防守的是波斯皮希爾。


    盡管迪米特洛夫的進攻又深又重,但波斯皮希爾就在這一側,兩個大步就順利到位,防守應該不是問題。


    然而,波斯皮希爾的反手出拍動作稍稍遲緩了些許,也許就是一毫秒的差距,但擊球點卻不夠準確,底線一撈一擋,居然將這一拍球直接擊打出界,以一個簡單的離譜失誤,拱手送給對手一個破發點。


    “40:ad”。


    波斯皮希爾非常憤怒,非常非常憤怒,抬手就直接將球拍摔在了地上——


    還好,隻是摔,不是砸。


    球拍並沒有出現破損,隻是避震器被甩了出去。


    在網球比賽裏,每次擊球的時候,拍線都會產生震動,傳到拍體,進而傳到拍柄,而這個震動的大小根據不同球拍的材質、采用的技術也有所不同。


    目前,沒有任何球拍技術能夠完全將震動消除,所以球拍拍麵的下方位置就會安裝一個可拆的圓形蓋狀物,這就是避震器,以束縛穩定拍線的方式減輕震動。


    不過,並不是所有球員都會使用避震器的,有的人使用、有的人則不,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即可。


    波斯皮希爾看著飛出去的避震器,他總覺得,那就好像自己飛出去的尊嚴和驕傲。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