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


    第四局,依舊是布萊恩兄弟發球,這次是麥克的發球局。


    在「30:15」的焦灼局麵裏,麥克提升狀態,巧妙地運用發球搶占優勢,幾乎就要得分了。


    轉眼,布萊恩兄弟通過發球建立的優勢持續擴大,他們已經牢牢把握網前優勢。


    而且,和第一盤的盤點不同,這次,布萊恩兄弟展開網前高壓球的狂轟亂炸。


    不是截擊,而是高壓。


    整個壓力和衝擊,整整提升了兩個檔次,完全沒有給對手留下喘息空間,急風驟雨密不透風地砸過去。


    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狼狽異常,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但偏偏,兩位球員展現出頂尖單打高手的底線擊球能力,頻頻完成救球,不斷將網球持續送迴對麵。


    布萊恩兄弟連續八拍高壓球,居然愣是沒有形成製勝分。


    如此情況,看起來就好像乒乓球打削球一樣,一方猛攻、一方防守,眼看著削球一方已經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徹底失守,卻偏偏利用不同的防守手段持續將乒乓球送迴對麵台上,迫使對方繼續進攻。


    全場,驚唿連連——


    高壓,啊!


    高壓,赫!


    高壓,噢!


    心髒,跟隨著布萊恩兄弟的高壓球持續炸裂,甚至就連驚唿聲都擰成一股繩,將全場聲勢推向了極致。


    紅土的特性,在這一分也展露無遺,明明布萊恩兄弟已經力拔千鈞地傾注所有力量,但落地之後還是被大量吸收瓦解,哪怕是高壓球,也依舊給予高文和迪米特洛夫控製擊球的空間,無法直接得分。


    換做硬地的話,不要說八拍高壓球了,恐怕連續兩拍高壓球就已經足夠。


    然而,布萊恩兄弟優勢還是越來越明顯,對麵的救球線路越來越短,於是,他們的站位也越來越靠前。


    攻擊力,越來越猛,咄咄逼人。


    最後,鮑勃一個上步,站在網前,一記深區高壓重炮,砸向底線。


    球場對麵,高文和迪米特洛夫都已經束手無策,因為太被動,無從預判也無從防守,兩個人基本就是站在原地接受結局——


    這一分,應該沒有了。


    卻沒有想到,鮑勃的扣殺飛向高文,準確無誤地撞向高文的站位。


    高文,伸手一攔。


    沒有技巧、沒有控製,甚至沒有意識,純粹就是肌肉反應,條件反射地伸了一下球拍。


    結果!


    這一攔,居然!攔住了!


    網球,又重新飛了迴去。


    啊。


    全場唿吸,瞬間被掐斷,所有腦袋齊刷刷地抬起來,仰頭目送著網球飛過球場,躍過布萊恩兄弟的頭頂,朝著深區下墜。


    宛若流星。


    麥克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不妙,快速後退,追趕到了底線,並且原地一百八十度度轉身,試圖完成擊球。


    但是轉身過程中,對空間和位置的判斷出現偏差,最後導致擊球直接下網。….


    轟!


    全場,炸裂。


    「30:30」。


    想不到呀,絕對想不到——


    布萊恩兄弟已經占據絕對主動,高文和迪米特洛夫基本已經放棄繼續擊球,但這一分卻屬於高文組合。


    一點點運氣,一點點意外。


    球場兩側的四位球員都跟著目瞪口呆起來,他們全部都沒有預料到如此情況,最後齊齊大笑了起來。


    精彩,確實是一波接著一波。


    盡管高文組合憑借著一點點運氣追了


    一分,這一個迴合,甚至可能是今年蒙特卡洛不可複製的一次;但接下來,布萊恩兄弟還是發揮出色,連得兩分,有驚無險地快速保發,避免麵對破發點的困境。


    第二盤,局勢膠著,從「1:1」一路僵持到「4:4」。


    最最重要的是,兩隊組合都沒有送出破發點,最多就是平分,在自己發球局裏展現出強大的控製力。


    隨後——


    高文組合再次順利保發,依靠率先發球的優勢再次超出比分,「5:4」,占據些許心理優勢,將壓力推給布萊恩兄弟。


    接下來就是布萊恩兄弟沒有退路的發球局,一旦出現紕漏,就需要麵對賽點的考驗。


    這一次,負責發球的是鮑勃。


    「30:0」,鮑勃,平穩出發。


    「30:30」,對手,緊追不舍。


    局勢,馬上就變得微妙起來,下一分,可能是局點,也可能是賽點。


    鮑勃,用一記ace做出迴應。


    「40:30」。


    啊!


    鮑勃發出了嘶吼聲,可以明顯感覺到,壓力是客觀存在的,頂著壓力發出ace,對鮑勃來說非常重要。


    但是,緊接著下一分,麥克出現致命的搶網失誤——


    高文察覺到麥克的搶網意圖,正手拉出一記強烈上旋,典型的紅土擊球,利用上旋破壞對手的拍麵穩定性,最後導致麥克網前截擊下壓太過兇猛,直接下網,錯過局點,雙方來到平分,危機依舊沒有解除。


    比賽,來到關鍵時刻。


    其實,此時就能夠察覺出來,布萊恩兄弟就是傳統北美訓練出來的硬地球員,但球網對麵的組合卻不是。


    迪米特洛夫是在巴黎培訓出來的,而高文在紅土的適應腳步也明顯強於普通北美球員,貫穿全場比賽的嚐試和布局都能夠深深感受到高文正在從硬地切換到紅土,隻不過還需要更多時間更多比賽罷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兩隊組合之間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拉近,比賽也就焦灼起來。


    「40:40」。


    鮑勃發球,迪米特洛夫接發球。


    一區。


    這次,高文和迪米特洛夫采用另外一種站位方式:


    雙底線。


    盡管雙打比賽裏,一個底線一個網前的站位方式越來越普遍,在大部分時候,球員們都會采用如此站位,特別是在硬地,因為網前優勢往往就是得分關鍵,這一點,和排球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


    但雙底線戰術的出現頻率也並不低,當兩位搭檔對自己底線擊球技術充滿信心的時候,他們就能夠通過這樣的站位混淆視聽,破壞對方對網前的覆蓋,更加容易尋找到空檔打破平衡。


    顯然,高文組合的兩位球員,底線能力都是世界頂尖。


    布萊恩兄弟也意識到戰術層麵的博弈,正在越來越緊張,尤其是第一盤盤末階段,高文就是利用戰術布局搶占先機,導致布萊恩兄弟拱手將勝利讓出,現在來到第二盤盤末階段,他們拒絕重蹈覆轍。


    這次,負責發球的是鮑勃。


    鮑勃的發球更加出色,但鮑勃也知道,在紅土場地,僅僅依靠力量和速度形成壓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鮑勃也對自己的發球做出調整——


    一區,內角。


    壓製迪米特洛夫的單手反拍,時速178公裏,並不快,犧牲速度的結果就是,鮑勃準確地要到了落點。


    刁鑽而精準,t點!.


    磨硯少年


    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